科學發展觀思考

時間:2022-10-15 04:14:00

導語:科學發展觀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學發展觀思考

發展觀是關于發展的本質、目的、內涵與要求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對于引導和推動社會發展起著全局和根本性的作用。對于執政黨來說,發展觀反映著黨駕馭經濟社會發展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是體現黨生命力和先進性的重要標志。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以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全面總結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深刻汲取世界上其他國家在發展進程中的經驗教訓,揭示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從執政興國、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高度,提出了劃時代的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一個思想深刻、內容豐富、邏輯嚴謹的理論體系,是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一系列重要思想理論觀點的高度概括,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科學發展觀涵蓋了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全面系統地回答了社會主義的發展是什么樣的發展、為什么發展、怎樣發展等基本問題,揭示了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的基本規律,豐富和完善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發展道路、發展目標、發展模式和發展戰略,是新形勢下推進我國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方針。

一、關于什么是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發展是目的,科學是前提、是要求和方法。如果說發展是彼岸的話,科學就是到達彼岸的船。要實現什么樣的目的必須有與之相配套的工具和方法。這里面“科學”的內涵是什么?如何理解科學發展觀?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

——如何認識“第一要義”?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首先要發展。抓住了發展,就抓住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和主要內容,抓住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關鍵。

發展是第一要務!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的成果都是在發展的基礎上取得的。不發展,我們面臨的諸多問題,特別是新時期、新階段面臨的生產力水平總體不高、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等問題就無法解決,不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失去了生命力。我們按照三步走的戰略,到本世紀中葉實現小康,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發展。因此我們必須著力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緊緊抓住發展這一要義,時刻牢記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發展既要縱向比看到自己的成績,鼓舞士氣,又要橫向比,以寬廣的胸懷發現差距,并集中精力縮小差距。發展必須長期堅持,沒有一蹴而就的發展,發展是第一要義,更是要長期堅持的第一要義。

——如何認識發展觀的“核心”?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人是社會發展的主體,以人為本是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的基本原理,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我們黨生命力的根始終深植于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沃土中,落實科學發展觀是根植于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為民是為政之本、萬善之源。沒有人民的參與,不為人民著想就談不上科學發展。

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要把解決民生問題放在首位,切實解決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保障人民群眾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民生問題是始終伴隨著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問題。“天下之大務,莫大于恤民”,“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古今中外的歷史無不證明,謀民生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就是要堅持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發揮人民的首創精神,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就是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概括起來就是: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如何認識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全面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協調發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個統籌”,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相協調,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

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

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必須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高度,準確認識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矛盾和新問題,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正確認識和處理當前發展和長遠發展、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發展的平衡和不平衡、政府和市場等各種關系。

——如何認識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統籌兼顧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形成的一條寶貴經驗,也是新的歷史條件下保證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方法。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同志就提出要軍民兼顧、公私兼顧。新中國成立后,又把統籌兼顧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一條重要指導方針,強調“我們的方針是統籌兼顧、適當安排”。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同志進一步強調“必須按照統籌兼顧的原則來調節各種利益的相互關系”。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同志強調“我們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應該正確反映并有利于妥善處理各種利益關系,都應認真考慮和兼顧不同階層、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

新時期,黨的十六大以來,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五個統籌”的思想,黨的十七大在“五個統籌”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要統籌中央和地方關系,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這些方面的統籌,拓展了統籌兼顧方針的內涵、對象和范圍,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從而成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根本切入點和重要現實途徑。

二、關于為什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

落實科學發展觀有很強的現實和歷史意義,是國情所需,黨情所需,民心所需,認清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要性對現實工作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國際國內形式發展的需要。從國際看,一方面當今世界發展日新月異,競爭日趨激烈,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從美國的次貸危機,各國的物價膨脹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全球變暖,資源緊張,對如何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世界環境下,如何發展顯得尤為重要。科學發展觀適應了世界發展趨勢的需要。另一方面,西方反華勢力竭力阻撓我國的發展,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長期面臨著西方國家巨大的政治和經濟壓力。應對這種行徑的最好辦法就是讓發展的事實說話,讓通過發展給人民群眾帶來的實惠說話,讓通過發展增強的實力說話。這就需要有更好的發展觀和發展途徑,科學發展觀就是今后發展的首要選擇。

從國內看,我國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落后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黨的十七大對我國進入新時期后呈現的新的階段性特征,從八個方面進行了總結。這些基本特征是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體現,是推進改革謀劃發展的基本依據。立足這個實際,我國如何完成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的新形勢新任務,如何解決和把握面臨的新矛盾新問題是急之又急的課題。科學發展觀為我們解開這個課題找到了鑰匙和答案。

——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的需要。黨的活力和生命體現在他的先進性上,黨的先進性是建立在科學認識和正確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基礎之上。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引領社會發展方向,不斷推動社會進步,是中國共產黨的本質特征。

科學發展觀是建立在正確認識社會發展規律基礎上的發展觀,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發展觀,是推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面進步的發展觀,從根本上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的本質要求。科學發展觀為加強我們黨的先進性建設賦予了新的理論內涵、鮮明的時代主題、新的歷史任務,對探索黨的先進性建設規律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科學發展觀深刻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世界各國的發展經驗,揭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使我們黨對發展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發展的要求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對發展的內涵有了更全面的把握,是我們黨指導思想與時俱進的最新理論成果。科學發展觀既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升華,又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現實選擇,它從理論和現實的結合上為我們提供了更好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從新的高度把堅持黨的先進性與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機統一起來,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全面發展與黨的先進性建設的本質聯系,使黨的先進性建設具有了更加鮮明的時代意義。

科學發展觀提出的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大戰略思想,把實現執政興國的歷史任務與堅持黨的先進性有機結合起來,對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提出了更加明確的目標任務。衡量一個政黨是否先進,從一定意義上講,取決與這個黨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把握程度。科學發展觀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發展觀,蘊涵著豐富的哲學思想,作為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發展觀所揭示的一般規律,不僅為我們提供了正確認識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依據,而且為進一步揭示黨的先進性建設的基本規律奠定了科學基礎。

只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用全面發展的觀點加強黨的建設,才能把黨的先進性建設建立在對客觀規律的正確認識和把握的基礎之上,才能進一步增強黨的生機和活力。

——進一步統一全民族思想、凝聚人心的需要。新時期、新階段,面對世界局勢和國內發展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如何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是普遍關心的問題。

黨的十七大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提供了堅強的保證。這次大會創造性地提出并深刻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是理論上的一大貢獻。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是一脈想承又是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要切實認識到,在新的發展階段,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就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好實踐。這是因為:從精神實質上看,科學發展觀所突出強調的全面的、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以及統籌兼顧的系統思維方式和思想方法等,都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立場、觀點、方法的集中體現。從理論結構上看,科學發展觀繼承和發展了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以豐富的思想內涵、嚴密的內在邏輯,構建了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的科學體系。從實踐要求上看,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外國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是我們黨在發展問題上的新認識。

綜上所述,要清醒認識到,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相結合的過程,就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過程。全民族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方向上會更加清晰,人心上會更有合力,實踐上更有活力。

三、關于如何落實科學發展觀

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放針,要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關鍵在落實。新時期要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必須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一)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最重要的寶貴經驗。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決定了基本路線要管100年。鄧小平同志強調:“我們一直堅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和方針政策,不但這一屆領導人要堅持,下一屆、再下一屆都要堅持,一直堅持下去。”只有堅持黨的基本路線,才能確保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充分認識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堅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四項基本原則、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堅持以科學發展的實際行動貫徹黨的基本路線,以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來促進科學發展。

當前搞建設謀發展首先要發展經濟。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才能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為全面協調發展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只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才能更好地解決前進道路上的矛盾和問題,勝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因此要增強發展的緊迫感,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緊緊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松。

發展經濟不能急功近利,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多干打基礎的事。從全疆、全地區的實際情況來看,經過長期的努力,經濟發展已具有一定基礎,發展正往好的趨勢進行。要看到橫向對比,和內地發達地區仍有很大差距,縮小差距,迎頭趕上是當務之急。但縮小差距,加快發展,不能一蹴而就,要從長遠出發,既要轟轟烈烈做好今天的事,又要深思熟慮的看好明天的路。

發展經濟要體現特色,立足實際,不能盲目模仿,照搬照抄。各地都有自己的特點,資源稟賦、人才、科技、歷史積淀等原因,決定了各地都應該有自己的發展道路。要尊重客觀、尊重現實,制定出切合實際的發展思路和措施,少走彎路,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發展經濟要充分尊重群眾意愿,調動各族群眾的積極性。經濟建設是為了提高群眾的生活質量,尊重群眾的意見就是尊重科學發展觀的精神。對于大多數群眾不贊成的事緩辦或不辦,辦不辦群眾說了算。當然群眾鑒于自身的情況,仍需要正確的引導,如不能引導群眾,走在群眾的后面,當領導的就失去了作用。要切實認識到,尊重群眾意愿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前提和基礎。

(二)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一句話,就是要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科學發展觀和社會和諧是內在統一的。沒有科學發展觀就沒有社會和諧,沒有社會和諧也難以實現科學發展觀。所以一定要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機結合起來,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和共同建設、共同享受的原則,著力推進和諧社會建設。最大限度的鼓勵人們發揮創新、創業、創優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保持社會的平衡、和諧與穩定。堅持在科學發展的基礎上促進社會和諧,在促進社會和諧中推動科學發展。

黨的十七大提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實質上也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描繪。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我國將成為“工業化基本實現、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成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生態良好的國家,成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權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的國家,成為制度更加完善、社會更加充滿活力而又安定團結的國家,成為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為人類文明做出更大貢獻的國家。”這些目標的實現,將為構建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但必須要以全面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為基礎和前提。

作為邊遠地區要構建和諧社會有自身的特殊性,但最終要以落實科學發展觀為保障。邊疆的和諧,團結穩定是基礎,沒有團結穩定的大好局面,和諧社會無從談起。團結穩定要從科學發展觀中要物質基礎,從科學發展觀中要政治基礎,從科學發展觀中要精神基礎。歸根到底,從落實科學發展觀中實現邊境和諧。

(三)深入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繼續深化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由之路。改革的力度、開放的程度、決定著發展的進程和質量。

改革開放思想上解放是關鍵,思想上務必放下包袱,放開手腳,放活機制,立足實際,全力以赴求發展;健全制度是保障。制度對科學發展、社會和諧起著基礎、引導、保障的作用。所以,要把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就要通過改革開放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各方面體制。把改革創新的精神貫徹到發展的各個環節,堅持用科學發展和深化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立足實際是基礎。重點要立足資源、歷史、文化、人才技術等實際,整合現有資源,發揮能動性,以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為依據,制定便于操作、可以達到的措施和目標。

通過改革開放,為深入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創造良好的環境。

(四)深入落實和貫徹科學發展觀,要自覺接受群眾監督。群眾監督一方面體現出群眾的民主意識和群眾對黨和國家的責任感,同時也體現出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主體意識。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廣大人民群眾全面參與的實踐活動,如何落實群眾最有發言權,群眾的積極監督對落實科學發展觀具有很大的保障作用。

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對各級黨委政府執政能力的檢驗,群眾對科學發展觀的監督就是對黨和政府工作的相信和支持。從動機上看都是善意的:黃炎培先生關于共產黨要避免封建王朝興亡“周期率”重演的討論,李鼎銘先生關于精兵簡政的建議無不是善意的;從內容看,具有及時、全方位、原發等特性,體現出監督視野的寬廣性;從效果看,可以不斷促進和完善改進工作,實現了在監督在改進的良性互動和循環往復。有了這樣的監督,可以是工作少走彎路,少犯錯誤。

接受群眾監督要體現群眾的主體地位。鄧小平同志指出:“要有群眾監督制度,讓群眾和黨員監督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凡是搞特權、特殊化,經過批評教育又不改的,人民有權依法進行檢舉、控告、彈劾、撤換、罷免”。可見,群眾監督體現人民在國家生活中的主體地位,是人民群眾發揚民主、表達意志、實現利益的基本手段。落實科學發展觀與人民的利益息息相關,人民監督本身就是維護自己切身利益的表現。因此群眾對落實科學發展觀不力或者錯誤的行為可以大膽監督。

接受群眾監督要完善監督制度。群眾監督具有獨立性、公開性、權威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必須要有完善的制度為前提。建立群眾監督制度,必須既有利于群眾參與、能參與、會參與。

接受群眾監督要積極落實群眾的監督權。落實科學發展觀千頭萬緒,這就需要給群眾一個監督的平臺。群眾監督是最直接的監督,但如果沒有監督的渠道和平臺,就難以避免看得見的管不著,管得著的看不見的現象。因此要給群眾提供很好的監督平臺,讓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事情和行為置于群眾的監督之下,讓群眾對黨委政府的行為看得清楚,想得明白,及時發現問題,推進工作。

(五)深入落實和貫徹科學發展觀,要切實加強各級黨組織建設。黨組織是各級事業發展的領導核心,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用改革的精神加強各級黨組織建設。

——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把思想政治建設放在首位,積極推進理論創新,加強理論武裝,是我們黨的建設的一條重經驗。在落實科學發展觀上,要不斷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黨員干部的頭腦,全面深入學習宣傳。通過學習統一思想認識,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轉化為謀劃發展的正確思路、促進發展的政策措施、領導發展的實際能力。

——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骨干力量,他們的能力水平直接關系著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際效果。實際工作中要著重提高把黨的方針政策與本地實際結合,謀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宏觀決策能力;引導資源合理配置和凝聚社會力量,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和后勁的組織動員能力;努力提高正確掌握和運用市場經濟規律與規則,優化經濟社會發展環境的駕馭全局能力;主動迎接挑戰并善于抓住機遇增強社會經濟科學發展新優勢和開拓創新能力;妥善處理各種利益關系和各類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經濟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綜合協調能力;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始終保持純潔性、戰斗力的拒腐防變能力。歸根到底就是要提高為民辦事、為民服務、為民謀實惠的能力。

提高能力的途徑有多種,關鍵要在實踐中鍛煉,不斷提高踐行科學發展觀的能力。

——加強制度建設。制度建設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重大問題。圍繞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黨組織建設關鍵要建立和完善黨委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工作機制,發揮黨組織在各級組織中的核心作用;要建立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的的前提,是團結一致的基礎。事實證明,凡是班子出問題,發展出問題的地方都與民主集中制落實不力有關系。通過民主集中制提高決策水平,減少工作失誤;要建立完善領導考核、評價和激勵與約束機制,是想干事的人有機會、能干事的人有舞臺、干成事的人有前途。

——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更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中堅力量。圍繞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要健全黨的組織,根據實際情況完善黨組織設置,加大在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中建立黨組織的工作力度,不斷拓展黨的工作覆蓋面;要改革創新工作方法,實現管理型向服務型的轉變;要實實在在的愛護基層黨員干部,幫他們解開思想上的包袱,解決生活上的困難,充分調動他們落實貫徹科學發展觀的積極性。

——加強黨員干部的作風建設。落實科學發展觀需要過硬的工作作風。領導干部的作風直接關系著科學發展觀的落實。

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黨員干部作風建設重點樹立四種意識:樹立公仆意識。做到思想上尊重群眾,把人民當主人、當親人、當老師。學會從群眾的角度考慮問題,從具體問題和身邊的事情抓起,務求解決群眾困難的實際效果。

樹立憂患意識。黨員干部的憂患意識是高度社會責任感和強烈的歷史使命感的重要體現。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落實科學發展觀需要廣大黨員干部樹立憂患意識,以此來砥礪自己,自加壓力、激活動力。

樹立創新意識。善于把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普遍性與各地實際情況的特殊性結合起來,根據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研究制定出落實黨和國家決策部署的具體目標、任務、措施辦法。善于把工作熱情和科學態度結合起來,既要有高度的熱情,又要有清醒的頭腦,把發展的熱情引導到科學發展軌道上來。善于把新的發展思路和過去的工作延續性結合起來。發展思路一旦確定,就“咬定青山不放松”,扎扎實實干出成效,而不能一屆班子一個思路,一個領導一個想法,朝令夕改、半途而廢。

樹立廉潔自律意識。廉潔從政是黨員干部作風的基本要求。這方面務必做到審慎用權、權為民用。權力是雙刃劍,可以為民辦事,也可以為己謀利。領導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嚴格防止手中的權利商品化、庸俗化;管住小節,潔身自好。從生活細節開始,保持高尚情操。妥善處理好親情、友情關系。做到親情不破、擇善而交、原則不違、紀律堅守。成由節儉敗由奢。家有萬金,日食三餐,家有萬房,夜宿一床。黨員干部要厲行節約,堅決抵制奢靡之風,堅決杜絕鋪張浪費。以領導干部個人作風帶動班子作風,以班子作風帶動社會風氣,把有限的財力、物力用到促發展和為民謀利上。

學習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個系統工程。需要理性思維,需要結合實際,需要不斷創新,歸根結底要落實到務求實效上,切切實實做到發展中科學、科學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