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方案

時間:2022-03-10 09:26:40

導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方案

根據省農業廳《關于做好2020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通知》和《省農業廳關于進一步加強2020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的通知》精神要求,立足縣農業發展實際,特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精神,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作為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的重要途徑,以服務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為導向,以滿足農民需求為核心,以提升培育質量效能為重點,根據鄉村振興對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通過就地培養、吸引提升等方式,分層分類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壯大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推動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二、培育任務

2020年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任務260人,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為培育對象。組織參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經營管理培訓,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生產技能培訓。按照“堅持政府主導、尊重農民意愿、立足產業培育、突出培育重點”的基本原則,根據我縣實際,確定以蔬菜為主導產業。

三、實施內容

(一)精準遴選培育對象

結合縣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圍繞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發展,以食用菌、蔬菜特色產業提升及高效生產為目標,以提高農民收入為方向,實施食用菌、蔬菜生產人才工程,全面提升從業人員素質。在全縣范圍內按照自愿報名、村組推薦、擇優選拔的方式遴選培育對象。凡符合條件的農民可到所在鎮(街道辦)農技站報名,也可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申報系統”或手機下載“云上智農”APP在線報名。所有報名人員須經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后確定為培育對象。對于“農業農村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直報系統”人員,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優先審核錄入。具體遴選標準如下:

1、年齡18—60周歲,具有初中及以上學歷。

2、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遵紀守法,熱愛農業,積極服務農村,群眾公認度高,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的。

3、在農業科技、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等方面符合縣現代農業的發展及產業要求,并達到一定產業規模的。

4、2016年、2017年參加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項目的農業從業人員不再參加此次培育對象遴選。

(二)科學確定培訓機構

統籌利用好農廣校、涉農院校、農業科研院所、農技推廣機構、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各類資源,健全完善“專門機構+多方資源+市場主體”教育培訓體系。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市場主體參與培育工作,健全完善激勵約束機制,為職業農民提供各類便捷服務。為保證培訓效果和培訓質量,結合2020年培訓目標,遴選確定由縣農廣校(縣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作為培訓機構,承擔260人的培訓任務,縣齊發果蔬有限責任公司等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訓基地。

(三)不斷創新培訓模式

堅持分類施策和因材施教,對不同類型新型職業農民分類開展系統培訓和精準培育。遵循成人學習特點和農業生產規律,大力推行“一點兩線、全程分段、實訓服務”培訓形式,強化模塊化培訓,突出職業素養、“三農”新形勢、質量安全、綠色發展、信息化手段應用等綜合素質培養,強化農業科技應用和創新創業發展能力,提升品牌創建、市場營銷等現代農業經營管理能力,提高培訓的靈活性和實用性。

(四)努力提升培育能力

1、強化師資管理。強化師資選聘管理,選擇專業理論扎實、熟悉現代信息技術、能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教學、能夠幫助農民解決生產經營難題技術能手和經營管理導師為培訓師資。師資聘請主要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專家教授和省市農民教育師資庫中選取。也可聘請部分具有實踐經驗土專家授課。

2、選定培訓教材。根據縣農業產業發展實際和農民需求確定培訓內容,并提供與培訓內容相對應的正規教材。培育教材及學習用品參訓學員人手一套,免費發放。

3、嚴格培育時間。開展全產業鏈技能培訓,分兩段進行,生產技能培訓重點培訓實際操作技能,累計培訓時間不少于50學時;經營管理培訓重點培訓生產管理與市場營銷知識,不少于40學時。

4、把握培訓質量。培訓機構制定教學計劃和培訓班課程安排表,精心組織教學。采用集中授課和“田間課堂”相結合的培訓模式,少理論,多實踐。培訓內容要切合主導產業,按照培訓、考察的培訓模式,滿足農民學習需求,解決生產經營過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5、實行痕跡管理。培訓嚴格按照相應程序和方案組織實施,每一個環節和步驟均要求照相(或錄相),填寫相應表冊留存,實行過程痕跡管理。

6、開展后續服務。加大對新型職業農民的政策扶持力度,現有惠農富農政策優先向新型職業農民傾斜,結合當地實際,研究制定出臺包括教育培訓、土地流轉、生產補貼、金融信貸、農業保險等方面的新型職業農民扶持政策,評選表彰優秀新型職業農民,支持新型職業農民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注重發揮新型職業農民的示范帶動能力,強化其輻射帶動作用。做好定期回訪、電話遠程咨詢、資源對接等工作,幫助學員解決運營過程中的實際問題與需求。

(五)嚴格認定管理制度

1、科學認定。依據縣新型職業農民認定管理辦法,對具有一定從業技能和發展能力、產業發展具備一定規模、自愿接受職業農民培訓并考核合格的農民進行新型職業農民認定。認定合格后頒發職業農民證書。加強新型職業農民檔案管理,建立完整的信息檔案。建立新型職業農民數據庫和信息管理系統。

2、動態管理。對已認定的新型職業農民,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對其產業發展情況、帶動增收情況、參加教育培訓情況等,按年度由培訓實施單位實施跟蹤服務,幫助其提高生產經營水平,引導其更好地履行責任義務。引領更多農民增收致富。堅持動態管理原則。建立新型職業農民退出機制,對已不再符合條件的,應按規定及程序予以退出,并不再享受相關扶持政策。

3、政策掛鉤。堅持將新型職業農民資格證書作為政策扶助的主要依據,保證具有證書的新型職業農民優先享受各項優惠扶持政策,提高政策支持的針對性和吸引力。

(六)強化信息化手段應用

推進職業農民培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鼓勵引導培育對象通過中國農村遠程教育網在線教育學習平臺、新型職業農民在線培訓知農云課堂平臺在線學習,積極組織專家、教師和農技服務人員上線服務,探索農業專家和農技推廣人員通過在線服務職業農民獲取相應的獎勵與激勵。將“云上智農”APP、“農業農村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直報系統”、“農技匯”APP應用納入培訓課程,通過信息化手段推動小農戶銜接現代農業,全面提升農民信息化應用水平。同時,建立跟蹤服務信息平臺,為學員提供遠程學習、信息推送、溝通交流等服務。

四、實施進度

(一)準備階段(2020年9月—10月20日)

1、制定方案。搞好培訓調研,制定并上報實施方案。

2、安排部署。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擇優遴選培訓學員,登記造冊,經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領導小組審核后確定為培訓對象,召開相關會議進行安排部署。

3、科學遴選確定培訓機構。

(二)全面實施階段(2020年10月21日-2020年12月15日)

按照培訓計劃全面開展集中授課、田間課堂、參觀考察、跟蹤服務工作。

(三)總結考核階段(2020年12月16日—2019年1月15日)

1、考核評價。培訓機構要及時組織學員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系統網上評價。縣新型職業農民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對學員的系統評價進行匯總,以學員網上評價作為培訓教師以及培訓機構的考核標準。

2、集中培訓完成后,由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相關單位開展檢查驗收,通過查閱資料、電話抽查、實地回訪等形式進行驗收并形成驗收報告單,經驗收合格后,方可申撥補助資金。

3、完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模式、扶持政策和信息服務平臺,建立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制度、管理辦法和政策支持體系,提交工作報告。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為加強項目管理,成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領導小組(見附件1),全面負責項目協調管理、資金落實、督查驗收等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農業局科教科,負責制定實施方案、組織協調、監督管理等工作。

(二)規范使用資金

嚴格按照項目要求及資金管理使用辦法和有關規定,管理和使用補助資金。同時加強對資金使用監管,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按照“錢隨事走”的原則,分培育環節和內容規范資金支出。按照“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建立監管機制,堅決杜絕擠占挪用、騙取套取補助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為。補助資金主要用于教師講課費、教師和學員食宿費、交通費以及實習實訓費、參觀考察費、培訓場所租用費、培訓資料和耗材費、培訓證書印制費、組織招生費、認定和檔案管理費、專家評審費、跟蹤服務費、信息化手段利用等方面的支出。

(三)嚴格督導考核

加強對項目實施過程的監督,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訓情況進行不定期抽查和檢查監督的方法推進項目的有效實施,重點檢查完成培訓任務情況及培訓成效。

實施農民培訓督導員制度,縣農民科技教育培訓機構選派專職人員擔任督導員。督導的權利和義務按《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督導員制度》實施。

(四)加大宣傳力度

在工作中,認真進行總結,注意發掘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好做法、好經驗和好典型以及新型職業農民在引領產業發展、帶領群眾致富等方面的典型事跡,及時進行推廣宣傳。要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引領和帶動作用,促進農民培育質量不斷提高。利用廣播、電視、報紙、互聯網等媒體,大力宣傳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重大意義和相關扶持政策,廣泛宣傳農民培育過程中取得的成效,為農民培訓開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