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資源總體規劃

時間:2022-09-18 02:57:00

導語:礦產資源總體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礦產資源總體規劃

第一章總則

2001年到2010年是實現我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礦業是我縣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為了充分發揮礦產資源和礦業在我縣實現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的支柱作用,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調控和規范管理,進一步落實《贛州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要求,編制《**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1——2010年)。

本《規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江西省礦產資源開采管理條例》、《江西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以及有關行業“十五”規劃編制而成。是我縣礦業管理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是縣政府地礦行政部門依法對本行政區域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礦山生態環境保護進行宏觀調控和監督管理的重要依據。

本《規劃》適用范圍為本縣所轄行政區域內除鈾、石油、天然氣以外的所有礦產。

本《規劃》以2000年為基準年,2001年——2005年為規劃期,展望到2010年。《規劃》解釋權由縣政府授權縣地礦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解釋。

第二章礦產資源及其開發利用形勢

一、經濟、社會和礦業發展概況

**縣位于江西省贛州市的西南邊境,南嶺山脈**嶺北麓。地理座標:北緯25°15′——25°37′,東徑114°——114°44′,全縣國土面積1367.63平方公里。行政區劃下轄8鎮3鄉。其南部和西部與廣東南雄、仁化縣齊界,東部及北部則分別與省內信豐、南康、崇義縣毗連。

本縣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風和日麗、四季分明。縣境內現有森林面積99718公頃,森林覆蓋率為76.2%。全縣多為海拔200米——1200米的中低山或低山區,鎢、錫、稀土有色金屬與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現有人口28萬人,其中農業人員20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71%。贛韶323國道南西橫貫**,縣城至各鄉、鎮均有水泥路相通,距京九鐵路南康站55公里;距京廣鐵路韶關站145公里。水力、能源、交通、通訊率及城市建設等取得突破性進展,對外開放繼續擴大,出口貿易不斷增長。

“九五”期間,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我縣擴大開放、開拓創新、積極進取,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得到了全面發展。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00年全縣GDP達14.0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九五”期間年均增長10.4%,人均GDP由1995年的2422元增加到2000年的5079元。財政總收入9117.2萬元,年均增長10.99%。工業生產特別是礦業生產平穩發展,已形成一定規模的加工業;三次產業結構比由1995年的32.6:37:30.4調整為28.3:36.4:35.3。

2000年工業總產值10.9億元,較上年增長11.17%;其中礦業產值2.94億元,占總產值的26.97%。礦業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從一般資源采選業到礦產品精深加工的戰略性整合,經過幾年的組合和發展,走出了困境礦產品流向及物流量取得較好效益,礦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3%,形成了礦業經濟優勢。

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現狀

(一)礦產資源的基本特點及優勢

我縣礦產資源相對豐富,以盛產鎢而聞名,鎢礦床幾乎遍布全縣。已發現礦種90種。其中大型礦床2處(鎢錫礦1處、鎢鉬礦1處),中型礦床8處(鎢礦床2處、鎢錫礦床3處、鎢鉬礦床2處、稀土礦1處)。

小礦點54個。其中鎢21個、鎢錫10個、鎢鉬3個、鉛鋅1個、稀土2個、鈾1個、鑄石用玄武巖1個、石灰巖1個、飾面用板巖1個、硅石5個、石膏1個、瓷土1個、高嶺土1個、硯石用泥質巖2個、觀賞石1個、礦泉水1個、溫泉1個(見附表1)。

我縣礦產資源主要特點表現在:一是鎢礦產資源分布相對集中,98%礦產探明儲量集中在大中型礦區,區域上主要分布在北西部。二是鎢礦床共伴生礦多,礦床中伴生的錫、鉬、鉍、銅、鉛、鋅更是提高了礦床綜合利用價值。三是零星小礦多,且分布廣。特殊非金屬南安工藝硯石用泥質巖、觀賞石開發價值與市場潛力非常大。全縣有醫療熱溫泉1處,總自流量328.7噸/日;天然飲用礦泉水1處,總自流量32噸/日。

截至2001年底止,主要礦產保有資源儲量如下:

鎢150756噸錫26419噸鉬3868噸鉛8371噸

鋅21113噸鉍3085噸鋰882噸鈹1132噸

鈧5.3噸銅14164噸稀土1379噸

具有潛在經濟優勢的礦種有石膏、南安硯石用泥質巖、觀賞石(吉村滿埠河)。具有較大資源潛力的礦種有:鎢、錫、鉛、鋅、離子型稀土。

(二)礦產資源調查與勘查概況

**近代較系統的地質調查始于1929年,先后由江西地質礦業調查所等單位的地質工作者進行了地質調查。新中國成立后,進行了大量的鎢礦等礦產的調查工作,發現并查明了一批重要鎢礦產地,大大小小鎢礦床幾乎遍布全縣,不少中大型礦床基本達到詳查階段以上,其成功經驗成為國內外應用的經典。**也因此成為馳名中外的產鎢基地。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鎢資源量基本處于只采不探的局面,資源儲量呈負增長,礦產勘查投入不足,接替資源形勢嚴峻,勘查體制改革嚴重滯后,落后于其他行業。除鎢礦產外,非金屬礦產勘查幾乎于零,境外和民間投資礦產勘查項目空白。

(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1、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我縣已利用的礦種達26種,占查明儲量礦種數的86%,主要礦種礦區數40個,已利用礦區數36個,占礦區數的90%。主要礦種鎢、錫儲量利用率48.35%以上,其它金屬礦產利用率25.93%,稀土儲量利用率26.5%以上。開發利用較低的礦種硯石用泥質巖、觀賞石,尚未開發利用的礦種鈹、鋰、鈧、石膏、飾面用石材。

2、礦山企業現狀

我縣有各類礦山企業88個(見附表2),無大型礦山。鎢礦山25個,其中省屬礦山9個礦區,縣屬礦山16個礦區,鎢礦山占礦山總數的28.41%,產值占采選業產值的95.97%,建材類小型礦山63個,占礦山總數的71.59%,其中磚瓦用粘土22個,制陶用粘土1個,建筑用石材37個,建筑用砂3個,產值占采選業產值的4.03%。

3、主要礦產品生產狀況

(1)主要礦產品生產現狀:2000年全縣礦石總量為150.5萬噸,產出鎢精礦7180噸(其中省屬礦山5180噸);錫精礦314噸(其中省屬礦山210噸);鉬精礦144噸(其中省屬礦山21.9噸);銅精礦1100噸(其中省屬礦山67噸);鉍精礦10噸。地熱:已開發1處作浴用;礦泉水:1個礦泉水廠(因資金問題停產)。

(2)礦產品加工生產現狀:仲鎢酸銨產量5000噸/年、氧化鎢3500噸/年、偏鎢酸銨203噸/年、藍鎢1800噸/年、鎢粉1500噸/年、碳化鎢粉1000噸/年、鎢鉬條500噸/年。

(3)礦業經濟狀況:2000年礦業總產值2.94億元,其中獨立核算采選礦山產值:1.34億元,占礦業總產值的45.5%;礦產加工業產值:1.6億元,占礦業總產值的54.4%。全縣獨立核算采選礦山企業全員產值1.8萬元,礦產加工業全員產值32.06萬元,礦產加工業產值是獨立采選礦山產值的17.8倍,出口創匯達246萬美元。

4、礦產資源回收率

我縣礦山回收率因礦種和礦山而異(見附表九)。針對目前礦山生產規模現狀,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依據歷年礦山開發利用報告書累計回收率基數,“十五”期間對所有的鎢礦山執行資源回收率指標控制。礦山資源回收率提高2—4%,其中大礦山提高3%以上,地方礦山提高2%以上。并綜合回收錫、鉬、鉍、銅等。

三、經濟和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需求預測及可供性分析

(一)經濟和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需求預測

從全市情況看,今后5——10年贛州市主攻工業,全面提升經濟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各項經濟技術指標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這將對我縣礦業發展帶來新的活力。主要礦產品的消費量將有較大的增長,增長較大的有鎢、錫、鉬、水泥用灰巖、工藝用石材等。

(二)礦產資源供需形勢綜合預測

鎢是工業生產的重要原材料,鎢礦產是我縣優勢礦種。隨著鎢錫等礦種的消費量不斷增加,鎢錫精礦的產能遠遠滿足不了我縣的需求,按國家礦業調控指標,鎢精礦年產4870噸,需鎢精礦8000噸;錫精礦年產500噸,需錫精礦1500噸;鉬精礦年產250噸,需鉬精礦1000噸。工藝硯石用泥質巖0.5萬立方米、水泥用灰巖40萬噸。

四、礦山生態環境及保護現狀

2000年全縣礦山廢石排放量70萬噸,尾砂排放量54.7萬噸,廢水液排放量271.3萬噸。至2000年止累計廢石積存量1843.4萬噸,尾砂積存量1621萬噸。礦業開發還破壞礦山地壓平衡,引發和潛伏了部分地區塌陷、地裂縫、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全縣礦山占地面積33.48平方公里,其中被礦業活動的土地面積29.9平方公里。礦業造成水土流失面積1.8平方公里;塌陷面積0.015公頃;滑坡0.593公頃;存在塌陷隱患的采空區面積1600平方米。因廢石、廢砂、廢水的污染造成浮江鄉洪水寨河、玉塘河、山南河遭到嚴重的損害及破壞。礦山的“三廢”是礦山生態環境治理的焦點,歷年來我縣在礦山生態環境治理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人、財、物,并痛下決心,關閉掉一批嚴重或較嚴重易產生“三廢”根源的礦山,使生態環境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

五、存在的制約因素

1、由于我縣鎢的開采歷史悠久(1907年至今),資源逐年消耗,極大部分礦區進入超齡服務期限,剩下的可采資源量不多(如:西華山鎢鉬礦區、蕩坪鎢鉬礦區、下壟鎢礦區、洪水寨鎢錫礦區)。

2、礦產勘查,開發投入嚴重不足,接替資源嚴重短缺,除鎢、錫等幾個主要礦種外,其他礦產幾乎空白。能基本保證的礦產只有建筑用石材、普通用(磚瓦)粘土,缺乏礦產有煤等。

3、礦產資源利用停留低水平,原先有些規模礦山礦區為了追求自身短期經濟效益,采富棄貧,采易棄難,亂采濫挖問題還十分突出。

4、礦產品轉化成品率低,多以銷售原礦和初級礦產品為主,礦產結構單一,產業結構鏈太短,礦產品深加工率達不到50%,高附加值產品少,初級礦產品的重復建設造成互相壓價低價位競爭,優勢資源沒有真正轉化為經濟優勢。

5、礦山生態環境問題突出,由于老礦山企業多,開采周期長,采空區多,廢石、尾砂積存量大,極容易造成部分地區發生塌陷、崩塌、地裂縫、地壓及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礦業開發造成周邊地區水土流失與植被及水體遭受破壞,都將成為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的重要工作。

總覽我縣礦產資源特點:老礦山多、接替儲量少;礦種多、已開發的礦種少;小型礦床(點)多、環境問題突出。

第三章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規劃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中央關于人口、資源、環境的基本國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總原則,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指導方針,以集約高效開發為主題,使礦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充分發揮礦業的支柱作用,培植我縣以鎢為主的礦業優勢作用,帶動特殊礦產南安工藝硯石、觀賞石的發展,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滿足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實現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

(一)可操作性原則

根據市礦產資源規劃的要求,編制本縣規劃。堅持走“依托優勢,突出重點,培植支柱,形成規模”的發展思路。使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統籌規劃,科學合理布局本縣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使規劃具有可操作性。

(二)堅持依*科技創新,發展礦產品精深加工原則

引進科技人才,改造與改進生產工藝,不斷提高采選水平。延長礦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鏈,把產品瞄準國際、國內市場,掌握市場動態與市場信息,提高競爭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堅持社會效益與環境的統一原則

注重資源開發的經濟效益的同時,必須以環境優先,走綠色礦山、優化生態工廠之路,嚴格執行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發展環保礦山、環保冶煉企業。

(四)堅持市場配置資源的原則

大力培育采礦權市場和礦業資本市場,從2004年起,全縣各類開采礦山,不分礦種、不分體制,全部進入招、拍、掛及協議轉讓,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優化配置資源。

(五)堅持地方特色原則

堅持礦產資源開發與本縣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根據我縣礦產資源分布特點與優勢地理位置區勢,唱好鎢優勢礦產主旋律,傾力打造“南安石”傳統品牌,堅持發展創新,走特色發展之路。

(六)堅持服從上級規劃相適應原則

編制本縣規劃落實和安排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項目中,必須堅持服從上級規劃相適應原則;并與本級其它規劃相協調,使規劃細化上級規劃指標的指導性文件,保護與合理利用礦產資源宏觀調控和監督的重要依據。

三、規劃目標

總目標:堅持以發展為主題,走“依托優勢,突出重點,培植支柱”壯大主導產業,組大、組優、組強、整合之路,全面推進采礦權市場建設,實現宏觀調控管理。挖掘利用南安工藝硯石用泥質巖、吉村滿埠觀賞石資源,籌辦奇石交易市場開發建設,使**成為贛南奇石交易市場集散地。

(一)2005年規劃目標

1、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目標

公益性地質調查評價與商業性礦產勘查分開運行。公益性勘查確定新的鎢礦產地2處,在接替資源勘查方面取得進展。開展礦山生態環境調查評價。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重點鼓勵勘查的礦種:石膏、工藝硯石用泥質巖、飾面用板巖等縣內資源開發不足的礦產。鼓勵礦山企業在礦區,特別是資源耗竭礦區的周邊和深部開展礦產資源勘查,增加后備資源,減緩產量遞減,使礦產資源可供性有一定程度提高。

重點開發項目及成果:

(1)鎢(錫)礦中小型2處

(2)石膏中小型1處

(3)觀賞石河評價報告1份

(4)硯石用泥質巖2處

(5)飾面用板巖1處

(6)生態環境評價報告1份

2、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目標

“十五”期間年礦產品產值達7.81億元,其中鎢采選業產值1.27億元,深加工產值5.92億元,較2000年增幅165.6%。

“十五”期末主要礦產品及產值:

鎢精礦產量4870噸產值1.27億元

綜合回收礦產品產量及產值:

錫精礦500噸產值2000萬元

鉬精礦250噸產值2250萬元

銅精礦1500噸產值270萬元

鉍精礦10噸產值40萬元

鉛鋅礦80噸產值16萬元

建筑用石材15萬立方米產值374萬元

建筑用砂4萬立方米產值56萬元

磚瓦用粘土23萬立方米產值1201.85萬元

礦產品深加工產品產量及產值:

氧化鎢3500噸產值1.57億元

鎢粉1500噸產值1.02億元

碳化鎢粉1000噸產值6559萬元

鎢條500噸產值3569萬元

錫制品(錫絲、錫條)1500噸產值8550萬元

鎢鐵3000噸產值1.17億元

二硫化鉬300噸產值1800萬元

水泥4萬噸產值1120萬元

“十五”期間,完成**南安工藝用石、吉村滿埠觀賞石河開發及奇石館、園,奇石交易市場建設,創收400萬元。

3、礦業結構調整目標

“十五”期內關閉8個鎢礦山,鎢礦山總數由25個減至17個(見附表7)。鎢、錫原礦產品向深度加工轉化,轉化率達到100%以上,原礦產值與加工產值比由1:2.5提高到1:5.5。

關閉在耕地上取土的磚、瓦粘土礦。關閉存在安全隱患的采石場。

4、礦區資源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目標

由于國家限制鎢、錫等礦產的開采。近20年間我縣主要礦種所采鎢的平均品位由1.68%下降到目前0.83%,近地表容易采掘的資源儲量日益減少,地下深處和含有用成份較低的貧礦便成了采掘的對象,為了有效遏制無序采掘行為,保護礦產資源,對主要礦種的開采實行產能指標控制,鎢精礦產量控制在4870噸,資源回采率提高2—3%,選礦回收率提高1—2%,實行資源“三率”考核,綜合回收錫、鉬、鉍、銅、鉛鋅等礦。探礦工作源頭管理,使主、副礦產和有用成份的資料準確、可*、合理利用;關閉、注銷不符合辦礦條件的小礦山,充分利用采選后的廢石、尾砂加以利用,變廢為寶。

5、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目標

健全和完善礦山生態環境監督網絡,礦山環境監督得到加強,礦山生態環境狀況得到初步改善,人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礦山“三廢”排放達標,尾砂入尾砂庫。嚴格執行新建礦山準入條件,不再新立對生態環境具有不可恢復利用的破壞性影響的礦產開發項目,完成西華山等鎢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和土地復墾工程。(見附表6)。

(二)2010年遠景目標

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領域改革開放力度進一步加大,以商業性勘查為主體的新格局基本形成。礦產資源可供性明顯提高,礦產開發利用結構和布局進一步調整和完善,采礦產品向冶煉產品轉化,礦產品深加工規模進一步擴大,生產市場需要的精加工產品,壓縮初加工產品,精深加工和應用產品生產形成規模,礦業總產值達到10億元。**的奇石交易市場運作成享譽江南著名的集散地,礦產利用和市場需求配置更加合理,礦山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礦產勘查開發管理再上一個新臺階。

第四章礦產資源保障

為保障國家和縣域經濟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建立安全穩定的礦產資源可供體系。根據國家礦業政策和我縣實際,“十五”期內,把尋找可接替礦產資源后備地作為工作重點。

一、開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經濟效益為目的商業性勘查,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

1、在“十五”期內選出成礦條件好、資源潛力大的礦區8個,開展地質調查、開展鎢礦山企業轉制后生態環境調查評價。

地質勘查項目表

序號名稱礦產品預期成果備注

1樟斗金銀庵礦區鎢3000噸公益性勘查

2青龍鴨婆腳礦區鎢、錫9730噸公益性勘查

3關于鎢礦山企業轉制后生態環境調查評價報告“三廢”治理方案公益性

調查評價

4池江石膏礦區石膏254萬噸商業性勘查

5樟斗八仙腦礦區鉛鋅1萬噸商業性勘查

6吉村滿埠奇石河觀賞石自然遺跡風景區商業性勘查

7吉村游仙礦區硯石用泥質巖138.9萬M3商業性勘查

8新城蓮塘礦區硯石用泥質巖1400萬M3商業性勘查

9內良黃溪礦區飾面用板巖0.8571萬M3商業性勘查

2、公益性調查評價爭取國家、省投資,商業性勘查鼓勵民營企業及外商投資勘查,接替礦產資源勘查鼓勵采礦權人自籌資金勘查,使我縣優勢礦種鎢、錫礦產得到補充,接替資源保證程度得到提高。

二、重點礦山資源儲量接替勘查

鼓勵在鎢錫礦山深部與周邊開展找礦和勘查,擴大儲量,提高資源儲量級別和質量成果,穩定礦山產能,發揮礦山基礎作用。

(一)在漂塘崩崗山礦區周邊與深部進行找礦。

(二)在西華山鎢鉬礦區周邊找礦。

(三)在洪水寨鎢錫礦區周邊與深部找礦。

(四)在浮江洞腦鎢錫礦區周邊與深部找礦。

(五)在內良白井鎢礦區周邊與深部找礦。

三、限制在浮江三江口自然森林保護區、丫山風景自然保護區中心區、雷公斗生態自然森林保護區、國防工程圈定地區、重要工業、大型水利工程及中大型市政工程附近一定距離內,鐵路、重要公路、重要河流及堤壩兩側一定距離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土保持生態環境重點預防保護區、風景名勝地和文物保護區內開展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

第五章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

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調控方向

保持礦產資源量開采總量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鼓勵開采國家急缺和市場需要的礦產,限制國家保護性開采的鎢、錫、稀土礦產以及造成礦山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的礦產資源。

(一)鼓勵開采的礦種

根據市場需求和我縣礦產資源的實際情況,發揮比較優勢,應加大對工藝硯石用泥質巖、觀賞石、飾面用石材、石膏、溫泉、礦泉水等資源開發力度。

培植新城茶園偏硅酸礦泉水開發,創名優特天然飲用礦泉水產品。挖掘開發失傳的南安石,重現南安石、硯、壺的光彩。建設地質遺跡景觀實現吉村滿埠觀賞石河保護性旅游開發。引進外商投資、開發利用池江石膏礦。

(二)限制開采礦種

限采礦種鎢、錫、稀土等,實行總量控制。對國家保護性開采特定礦種鎢、錫、稀土必須按照統一規劃、計劃開采,規范經營、限產保值的原則進行開采。

1、實行配額制度。按照市政府下達的年度生產配額組織生產,礦山企業服從管理,不得超計劃生產(見附表九)。

2、加強礦產品加工和經營管理。實行礦產品加工資格證、經營許可證和準運證制度。無經營許可證、加工資格證的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礦產品經營加工活動,無準運證運銷的礦產品一律不得放行。

二、開發利用布局

(一)礦業開發利用規劃區

根據我縣礦產資源分布及礦業經濟現狀,對礦產資源相對集中區分別進行礦業開發規劃。

1、北西部鎢(錫)開發規劃利用區

主要開發鎢、錫等礦產資源,側重建設洪水寨——九龍腦、洞腦——生龍口、西華山——樟斗三個鎢錫采選基地。

(1)蕩坪樟東坑礦區、九龍腦礦區、洪水寨礦區鎢錫采選基地,年產鎢630噸、錫120噸、銅600噸。

(2)洞腦礦區、生龍口礦區鎢錫采選基地,年產鎢130噸、錫120噸、鉬90噸。

(3)西華山礦區、蕩坪礦區、漂塘礦區、崩崗山礦區、石雷礦區、左拔礦區、樟斗礦區等鎢錫采選基地,年產鎢4110噸、錫260噸、鉬160噸、銅900噸、鉍10噸、鉛鋅80噸。

2、西部特色非金屬開發利用規劃區

吉村觀賞石河——游仙南安石

(1)建設吉村滿埠2.6公里奇石河旅游觀光區。

(2)開發吉村游仙等工藝用泥質巖,籌辦石藝公司,年制作“南安石壺”系列500件。

(二)開采規劃分區

根據礦產資源特點,礦業經濟規劃區劃分為鼓勵開采區、限制開采區、禁止開采區,三區劃分按照市政府“規劃”規定執行。

除三區以外的地區為允許開采區。但在允許開采區內采礦要符合國家有關規定要求和省、市規劃要求組織開采,并與礦床儲量規模相適應。

(三)開采規劃分區劃分

全縣共劃定鼓勵開采區7個;限制開采區3個;禁止開采區10個;資源儲備區2個;其他為允許開采區。

1、鼓勵開采區:(7個)

內良飾面用板巖礦區

河洞浴用溫泉礦區

新城茶園礦泉水礦區

南安鎮火燎硅石礦區

池江石膏礦區

吉村滿埠觀賞石礦區

吉村——新城硯石用泥質巖礦區

2、限制開采區:(3個)

洪水寨——九龍腦鎢礦區

洞腦——生龍口鎢礦區

西華山——下壟鎢礦區

3、禁止開采區:(10個)

牛孜石礦區

高棟上礦區

白水洞礦區

大坳礦區

木梓園礦區(地方管轄)

棕樹坑礦區

下壟鎢礦下壟礦區

梅關——丫山風景名勝區中心區

雷公斗——自然森林保護區

三江口自然森林保護區

4、資源儲備區(2個)

石雷鎢錫礦區

南安鎮梅山稀土礦

三、新建礦山環境影響準入條件頒發采礦許可證,設立新礦山必須符合下列準入條件

1、法律、法規和規劃準入條件。設立新礦山必須符合法律、法規、規劃規定。不設立國家明令禁止的采、選、冶項目,不在本規劃劃定的禁采區、限采區、資源儲備保護區內設立新礦山,一個礦區不得設立多個采礦權。

2、礦山建設規模必須與申請開采的礦產儲量相適應。采選能力必須符合本規劃的礦產開采最低規模的規定。

3、具有勘查資源的勘查單位編制的勘查報告,其儲量必須由具資質的評估機構評審認定。

4、有經過具審批條件的機構審查認定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

5、有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采礦貧化率設計指標和考核辦法,對具有工業價值的共伴生礦產有綜合利用方案,對暫不能回收的礦產及含有用組分的尾砂應有保護措施。

6、有與所建礦山規模相適應的資質條件(資金、裝備、人才、技術等條件)。

7、有經審查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和切實可行的污染防治、土地復墾,地質災害防治安全防護及植被恢復措施。

8、有經審查批準的水土保持方案及具體的水土保持防治規劃。

四、規模結構調整方向

總的調整方向是通過資產重組,實現“公司加基地”規模開發,集約經營,高效低耗。

礦山開采規模必須與礦區儲量相適應,嚴禁大礦小開,一礦多開,一個礦區有二個以上采礦主體的。采用不分體制,股份合作并通過資產重組,聯合辦礦、統一規劃、合理開采,形成與礦區儲量相適應的開采規模。老礦山生產規模應按規劃規定的最低開采規模進行調整,新建礦山開采規模不得低于規劃規定的最低開采規模。使礦山規模結構調整最終實現整合聯產、股份合作、統一管理、集約經營、有續保障、高效低耗。

(一)礦山總數調控

根據規模結構調整的基本要求關閉,注銷不符合辦礦條件的小礦山,引導符合辦礦條件的小礦山通過資產重組,聯合做大,實行集約化經營。到2005年礦山總數減少1/3(見附表7);2010年再減少1/3,實現偉良鎢鐵生產線擴建及建成保利高純二硫化鉬生產線。

(二)產品和技術結構調整方向

礦山企業規模結構調整方向是集團化和專業化相統一,大中小協調發展。要以礦產資源為基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合理配置資源,進一步調整開發利用礦種結構。繼續發揮鎢、錫、鉬資源優勢,利用好“兩個市場”增加引進外面的鎢精礦比重,到2005年縣內50%以上自產的鎢精礦轉化為鎢制品,2010年達到100%以上的轉化率,實現鎢精礦——鎢制品——鎢應用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發展。同時發揮我縣南安石、觀賞石自然資源優勢,開發潛在新產品,著力發展有廣闊市場的珍貴石材、建材工業,提高資源效益和產品創優競爭力。2005年實現礦業總產值7.8億元,2010年礦業總產值達到10億元。

(三)提高礦產資源利用率

面對我縣老礦山企業多,礦產資源利用率不高,部分優勢資源枯竭,資源保障形勢嚴峻,隨著工業化進程,后備資源不足將會更加突出,提高礦產資源利用效率是我們必須認真解決的問題。

加強礦產資源管理和礦山監督工作。礦山企業必須按照批準的礦山設計或者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開采礦產資源,把采礦回采率、選礦回收率、采礦貧化率作為重要經濟技術指標來管理,建立“三率”考核制度,重點加強礦山、礦區“三率”考核。礦山企業“三率”指標長期達不到規定要求的,要找出原因,改進采選工藝,限期達標。鼓勵礦山企業開發利用貧礦和難選礦石。

監督和鼓勵礦山企業積極開展資源綜合利用。針對目前大部分礦山企業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偏低的問題,要改進生產工藝,使礦產綜合利用回收率提高1—2%(見附表九),充分利用礦山廢石、尾砂用作建筑材料。

第六章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

一、總要求

強化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走“綠色礦業”之路,促進礦業開發與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遵循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并重,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方針和“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加強礦山排污和水土流失的監測,對超標排污、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和污染以及水土流失的要查明原因,責令限期整改,逾期不達標的要依法查處。積極引導礦山企業增加環境保護投入,加強環境保護技術方法研究,尋求最佳經濟有效的防治措施。

積極推進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選擇西華山鎢業有限公司進行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試點,推進全縣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

二、現有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

(一)監督檢查

要加強礦山企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監督,檢查礦山企業環境保護制度和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的執行情況,督促礦山企業建立健全環境保護體系及水土保持防治體系。對環保措施或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不力造成礦山環境進一步惡化的要依法查處。建立礦山環境保護及水土保持預防監督檢查報告制度,并將環境保護作為礦山企業年檢的重要內容進行檢查。

(二)“三廢”排放

礦山企業“三廢”排放應該符合環保要求。做到尾砂入庫存放,防止外泄,廢石、廢渣要堆放穩固,場地合理,廢水需經處理達標排放,嚴禁直排。對含有汞、鎘、砷、鉻、鉛、氰化物、氟化物、黃藥等可溶性有害物質的廢水、廢石、廢渣、尾砂等應進行嚴格處理,嚴禁直接埋入地下或注入其他水體。鼓勵礦山企業對“三廢”的綜合利用。

(三)履約保證金

引導礦山企業增加環境保護投入,完善環保水保設施,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污染防治工作。建立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履約保證金制度,根據不同礦山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程度,制定不同的收費標準收取保證金,保證金做到專項儲存,財政統一管理,用于礦山生態環境恢復和治理。

(四)礦區生態環境的治理

對我縣即將閉坑和重點礦區的生態環境治理要按照“統籌規劃、分批實施、突出重點、注重質量”的原則,積極籌集資金,爭取國家專項資金,因地制宜地開展礦山的生態環境恢復治理,規劃期內基本控制礦產開發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現象的進一步發展,明顯減少次生地質災害的發生,到2010年礦山生態環境有明顯改觀。

規劃期間我縣安排重點礦區生態環境恢復治理項目:

西華山礦:西華山鎢礦占地面積6.291平方公里,其中礦區開采面積3.92平方公里(礦化面積2.89平方公里)。建國以來累計采掘總量2340萬噸(其中出窿原礦2160萬噸),形成的地下采空區體積882萬立方米,產生廢石690萬噸(其中:2#廢石場占地0.0742平方公里,堆存廢石320萬噸;3#廢石場占地0.063平方公里,堆存廢石370萬噸),尾砂1180萬噸。該礦由于前期生產量大,開采時間長,造成牛崗地河床及兩岸均填滿了尾砂及廢石,如果不及時處理,將造成下游區3.334平方公里的農田及灘頭電站和公路遭受泥石流的破壞。為防止礦區廢渣、廢水及汛期造成的泥砂直接外排,在牛崗地修建一座庫容為65萬立方米的硬殼滾水壩,解決礦區廢渣、廢水對下游農田及章江河的危害及減輕汛期洪水對下游造成的災害。使475公頃土地面積得到復墾,礦山生態恢復率達90%,規劃經費2941萬元,用三年時間(2003年至2005年)完成該治理項目。

兩年內(2003年10月至2005年10月)重點解決洪水寨河、玉塘河、山南河、浮江雙田河等重污染區4個尾砂壩的建設,治理浮江河(章江源頭)流域采選礦廢水、廢砂污染。

尾砂壩建設項目情況表

序號建壩地點工程名稱投資額

(萬元)建設日期

1洪水寨杞柴壩75#水泥漿砌片石尾砂壩2302003.10至2005.10

2玉塘河75#水泥漿砌片石尾砂壩1612003.10至2005.10

3山南河75#水泥漿砌片石尾砂壩1022003.10至2005.10

4浮江雙田河75#水泥漿砌片石尾砂壩1192003.10至2005.10

備注:投資額不包括管理費、稅金等。

“三廢”排放必須有沉淀壩、池堆集過濾,并經驗收評估后,礦山泥石流和水土流失基本得到遏制,“三廢”達標排放。

第七章規劃實施和保證措施

一、加強礦產資源規劃實施管理

礦產資源規劃經批準后應及時向社會公布,加大規劃宣傳力度,接受公眾監督,各級政府和部門、勘查單位和礦山企業,礦產品經營加工單位都應嚴格執行本規劃。礦產資源的勘查、開采必須以礦產資源規劃為依據,切實加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全過程的監督管理。礦產資源規劃每五年修編一次,并服從上級礦產資源規劃和縣政府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依法加強對礦產資源勘查、辦礦、開采、礦產品經營、加工及采礦權管理,以抓規劃的實施為契機,把住準入關,將過去的事后管理轉變為事前管理。實行探礦權、采礦權內部會審制度,對不符合規劃要求的勘查、開采項目不得審批,不得頒發采礦許可證和勘查許可證。建立實施規劃的責任制,明確地礦行政部門主要領導為第一責任人,及時查處礦業單位的違法行為和違反礦產資源規劃的礦業活動,查處、制止不力的將追究有關領導者的責任。同時制定規劃實施的管理辦法,落實年度計劃及年度考核辦法。

二、拓寬投融資渠道,改革和健全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投資機制

積極爭取部、省地質勘查資金,開展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地質礦產調查評價,充分應用國家、省、市有關政策和資金,支持規劃鼓勵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保護和礦山生態恢復環境治理項目,推進礦業的調整。鼓勵礦山企業及外資集團自籌資金進行礦區礦產資源勘查,擴大資源儲量,探尋接替資源,延長礦山服務年限。

大力推進對外開放,推進體制創新和制度創新,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編制《**縣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指南》公布社會,吸引國內外投資者到我縣進行勘查、開發礦產資源。創造公平競爭條件,引導民間資金投入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和精深加工,大力發展非公有礦業經濟。

三、依法行政,加強執法監督

礦產資源監督管理的重點是依法辦礦、依法勘查、依法查處違法采礦活動。充分運用規劃和政策調控作用加強礦業權管理,嚴格審查礦業申請人的資質條件和開發利用方案。加強地礦行政隊伍建設,提高勤政、廉政、依法行政水平,加大執法力度,對無證采礦、越界越層開采、浪費資源、非法經營、非法加工等違法行為要堅決查處,構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責任。完善行政執法監督管理,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考核制,強化地礦行政執法人員維護礦產資源法律法規和礦產資源規劃嚴肅性的責任,嚴肅查處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失職、瀆職行為,為礦產資源規劃的順利實施提供法制保障。

四、建立礦產資源管理信息系統

建立縣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和礦產資源數據庫,并形成微機化管理、信息網絡化。地礦行政管理部門要利用礦山資源儲量審批與年檢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對礦區的礦產資源增減、資源利用水平、礦山生態等動態變化及規劃實施情況及時掌握,并根據礦產品市場動態及科技信息,開展可供性及相應政策措施的研究。以規劃管理信息化帶動規劃管理科學化、服務化。

五、培育礦業權市場,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作用

積極培育礦業權市場,盡快實現資源資本化的轉化。規范礦業權市場秩序,強化礦業權市場管理,把礦業權作為重要的資產進行經營運作。建立多渠道多層次的礦業權授予方式,要以招標、拍賣、掛牌等方式出讓礦業權,體現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運作準則,壟斷一級市場,規范二級市場,激活三級市場,通過礦業秩序整治收儲一批礦產地,增強政府調控能力。變更登記時必須進行采礦權權益評估,補交采礦權價款。

六、規劃實施的主要保證措施

《規劃》經**縣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后報江西省國土資源廳批準后由縣政府頒布實施,作為**縣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礦產品經營加工和礦山生態環境治理方面的共同準則和目標,縣政府將依法維護采礦權人、勘查權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勘查、開采秩序,協調礦業發展與林業、水電業、旅游業及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縣政府高度重視礦產資源規劃工作,要求各級政府、經濟主管部門、各礦業單位為規劃實施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