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事業發展工作意見

時間:2022-03-30 03:09:00

導語:社會事業發展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事業發展工作意見

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的精神,落實“堅持以人為本,不斷促進社會和諧”的總體要求,必須采取有力有效措施,促進區社會事業與國民經濟“又好又快”和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社會事業發展取得新進展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區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增加財政投入,大力推進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各方面工作,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對社會事業多層次、全方位的需求,在促進社會文明進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教育事業持續較快發展

全面實施全區教育經費統籌。全區所有學校的收支納入區級預算并實行統一結算,從根本上解決了城鄉學校間教育投入不均衡的問題。義務教育普及水平進一步提高,全區義務教育人口覆蓋率達到100%。“加強初中建設”工程取得實效,區鎮兩級共投入各類經費1.02億元,全區初中學校的辦學條件相對均衡。新建一所72班實驗性和示范性寄宿制高級中學,高中資源緊張現象得到緩解。

高等教育不斷發展。創建以應用型、技術型職業教育為辦學方向的科教園區,并被納入“2+2+x”的高校發展布局,引進復旦大學太平洋金融保險學院、工商外國語學校等7所高職院校,科教園區高等教育資源不斷擴大,校均規模逐年增加。臨港科技學校被教育部批準為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

成人職業教育有新進展。“郊區勞動力職業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有序推進。社區教育、老年教育、成人學歷教育普及面不斷擴大。

(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全面推進

公共衛生服務網絡不斷完善。加強醫療衛生機構的規劃和建設,基本形成由區域醫療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點組成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主體網絡。全面完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南華醫院(傳染病醫院)國債改擴建工程順利完成。總投資6.6億元的區醫療衛生中心建設按時間節點穩步推進。

社區衛生服務改革不斷推進。積極開展“六位一體”社區衛生服務試點,以“社區衛生服務平臺加全科團隊服務”為核心的新型社區衛生服務模式受到了廣大市民的歡迎。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經費大幅度增加,由年的人均8元提高到年的38元。

農民合作醫療保障水平切實提高。全面實施《區合作醫療制度管理實施辦法》,進一步增加區鎮兩級財政扶持力度,合作醫療基金人均籌資已處于市郊領先水平。農民合作醫療參與率顯著提升,年全區合作醫療參保率99.4%,較好地實現了應保盡保的目標。合作醫療報銷水平和范圍不斷提高和擴大,緩解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

(三)文化工作取得新的進展

形成區、鎮、村三級文化設施網絡體系。區級文化設施不斷提升完善,集影劇院、博物館和文化館為一體的區文化中心已投入使用。區圖書館已成為國家一級圖書館(區級)。鎮級文化設施建設呈現新面貌,相繼建成康橋、航頭、大團和六灶等一批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新建和完善了100多個村級文化活動服務中心。

落實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文物修繕保護工作的力度加大,完成“第一樓書場”、“古城墻遺址”等一批區級文物點的修繕工作。對全區24個區保護單位和43處登保單位劃定保護本體、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不斷深化,浦東派琵琶、哭嫁等一批傳統民俗文化得到保護和利用,鑼鼓書藝術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推進有線電視“組組通”。抓住“新郊區新農村”建設機遇,在六灶等鎮率先開展有線電視“組組通”試點,想方設法提高農村有線電視入戶率,今年新增有線電視用戶6800多戶。全面完成惠南、周浦地區有線電視“雙向網”改造工程。

(四)體育事業蓬勃發展

體育場地建設不斷推進。全區基本形成三級體育設施網絡。體育中心建成開放。已建成5片社區公共體育場、3個國民體質監測站以及280多個社區健身苑點。

群眾體育全面發展。全民健身周、全民健身節、社區健身大會等大型群體活動已形成傳統。各鎮、村群體活動日益活躍。目前我區共有健身團隊324個,有圍棋、信鴿、舞蹈、農民體育協會等4個單項體育協會和光明、青少年等2個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健身氣功點5個。

承辦體育賽事。成功承辦了年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國際邀請賽柔道比賽和市青少年自行車公路錦標賽等體育賽事。

二、社會事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社會事業雖然取得了長足進步,但與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新郊區新農村總體目標和海洋的功能定位及發展要求相比,尚有一定距離,還存在著諸多制約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發展基礎相對薄弱

同經濟發展較快的區縣相比,我區經濟實力相對偏弱,在全市9個郊區(縣)中排名靠后。近幾年區財政對社會事業投入逐年有較大幅度增加,但歷史欠賬仍相對較多,與其他區縣相比,我區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在軟硬件設施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我區“十一五”期間重點發展地區——臨港新城主城區,目前還沒有設立獨立的教育和醫療衛生機構,文化和體育設施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二)資源配置不盡合理

由于歷史原因,我區東部和西部地區、農村與城鎮之間社會事業資源配置不均衡,尤其在辦學水平和文化設施方面城鄉差距明顯。惠南、周浦兩鎮辦學質量和就醫水平相對較高,導致兩鎮學校班額嚴重超標、醫院人滿為患,部分偏遠鄉鎮則資源閑置浪費、利用率低,阻礙了社會事業的均衡發展。

(三)運行體制有待創新和突破

社會對教育、衛生事業的發展依然十分關注。特別是醫療衛生的改革,看病難、看病貴的矛盾比較突出,需要在政策制訂和運行機制上予以創新。當前重點要在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上先予創新和突破。同時,要在引入多元辦學、辦醫上不斷探索推進。目前我區在拓寬運作渠道上尚未有實質性的突破,醫療方面僅引進匯南、申浦兩家民營門診部,且層次低;教育方面引進雙翼、申花、尚德等6所義務階段民營學校,占全區學校總量的9.7%,比重低;文化、體育方面的運作模式仍有待創新提高。

(四)人才總量明顯不足

盡管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十分重視人才建設,但是區的人才仍然相對缺乏。教育方面,區全區擁有的特級教師數量比不上市區一所重點中學(示范性高中)的特級教師擁有量。衛生方面,高素質的全科醫師還是相當缺少,需要有更多的優秀人才充實到預防保健、全科診療、信息管理等隊伍中。就目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結構而言,總體上是學歷偏低,職稱偏低,全科醫生嚴重匱乏。但現行的全科醫生培養機制與發展形勢不相適應。

三、加快社會事業發展的建議

加快社會事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是: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刻認識又好又快發展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堅持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理念,以科學發展觀統攬社會事業發展全局,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加大社會事業改革力度,理順社會事業管理體制,整合社會事業資源配置,創新社會事業運作機制,滿足社會不斷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

(一)積極實施發展規劃,促進社會事業有序發展

按照《區經濟和社會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進一步做實、完善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專項規劃,使之與全區總體發展戰略和功能定位相適應,與人口發展規模相適應。

圍繞“1860”三級城鎮體系,合理布局社會事業資源,形成與新城、新市鎮、中心村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重點突出、兼顧全面的社會事業服務網絡。

要突出重點,集聚市、區各方力量,按照臨港新城功能性開發的需求,進一步加大對臨港地區社會事業的布局和配置力度,形成社會事業資源的高地。明年要啟動臨港醫院、臨港高中、臨港初中、臨港小學等項目的建設,并著手準備臨港歌劇院、臨港圖書館、臨港書城、水上運動場等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明年要繼續加大對社會事業的投入,新建幼兒園18所,村衛生所30所,鎮文化中心4個,居委、社區文化中心10個,社區公共運動場4處,農民建設家園16處,并積極實施有線電視“組組通”工程。

(二)有效推進資源整合,促進社會事業均衡發展。

針對我區社會事業資源相對匱乏并存在布局不合理的現象,按照“上掛下聯”的基本發展思路,加快實施社會事業資源部門和跨部門整合,向上借助中心城區和上級部門的優質資源來提高和發展我區社會事業服務水平,向下依托惠南、周浦等區內社會事業發展相對較快的鄉鎮來帶動其他服務水平較弱鄉鎮的發展,通過以強帶弱切實提高各層次服務水平,讓老百姓就近就醫、就近上學,逐步實現社會事業資源合理利用,保持社會事業均衡發展。

加強教育資源整合。繼續推進由區內優質初中領銜的“初中教育互動發展聯合體”建設,并向高中、小學和幼兒園輻射,優化整合區內學校教育資源。積極探索市區兩級聯合辦學的新思路,加強市中心城區和學校之間的交流,引進先進經驗和管理模式,促進聯動發展。加快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資源整合,搭建高技能人才、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農村科技強農培訓、職工繼續教育和再就業培訓及外來務工人員培訓五個服務平臺。

加強衛生資源整合。積極推進醫院集團化管理,以區中心醫院、光明中醫醫院、周浦醫院等三家綜合性醫院為中心,向上積極探索與三級醫院合作的機制,提高三家醫院的管理水平和醫療服務水平;向下按照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管理和技術支持責任,充分實現“雙向轉診”,提高醫療資源整體利用效率。

加快跨部門資源整合工作。加強社會事業各部門間的協調,充分整合和利用教育、文化、體育等各條線的優惠政策來共同推進社會事業基礎建設。積極探索新途徑努力實現相關條線的資源共享,提高已建成的公共體育場館、展覽館、公共文化藝術場館等硬件設施的利用效率。學校教育資源要積極對外開放,探索學校的體育場、圖書館、電腦室、大型會議室等教育設施對外開放的途徑與方法。

(三)不斷推進改革創新,激發社會事業發展活力

創新運行機制,改革管理模式,加快構建政府主導、多元投入、自我發展、充滿活力的社會事業運行體制和發展機制,確保社會事業高效、科學、有序發展。

加快構建多元化投資機制。要在保證實現公共目標的前提下,以效率和效益最優為原則,鼓勵和吸引民間資本或其他社會力量提供公共服務。對必須直接由政府承擔的公共服務和產品的生產,可以適度引入市場競爭機制,通過財政投資、事業經營、社會投資、特殊政策等,構建多元化的社會事業投資機制。鼓勵社會教育組織、中介機構或其他辦學主體積極參與舉辦教育事業,進一步擴大民辦學校比例提高。對多層次醫療服務,堅持依托市場,鼓勵社會組織或個人單獨或聯合舉辦社會公益性醫療機構或經營性醫療機構。對經營性的培訓機構、電視有線網絡等社會事業要采取市場化辦法,依靠社會和市場的力量來做。

深化事業單位內部運行機制改革。不斷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快構建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重點推進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完善鞏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深化文化管理體制創新,大力發展演藝娛樂、電影院線等文化產業。全面開放各類體育設施,推動全民健身運動。

大力培育和發展各類社會事業中介組織。加快整合社會管理資源,大力培育和發展社團、行業組織、社會中介組織、志愿團體等各類社會組織,積極發揮各類社會組織在社會管理中重要的作用。

(四)繼續加大財政投入,夯實社會事業發展基礎

按照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加大政府對公共衛生、基礎教育等公益性社會事業領域的投入,進一步明確政府投入的責任,加快推進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

教育方面:要實現教育經費投入逐年增長,提高財政支出中義務教育所占比例,保證義務教育投入的法定增長,改善中小學辦學條件。要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教育費附加足額征收,征收的教育費附加要確保對教育的投入。進一步加大教育公建配套費的管理,實現應收盡收、合理使用。

衛生方面:政府要集中財力保障基本醫療服務供給、公共衛生服務、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完善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的籌資機制中,逐步加大財政的投入力度。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經費的投入,確保社區衛生服務綜合改革的推進,確保“六位一體”社區服務工作全面推開。

文化方面:要積極發揮文化發展專項資金的作用,加強對地面文物的保護性修繕,培育鑼鼓書等特色的文化新人。加強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全面推進社區公共文化活動中心建設,力爭到2010年全區人均擁有公共文化設施的面積水平達到郊區平均水平。

體育方面:要將經常性群眾體育經費列入各級財政預算,為全民健身深入開展提供資金保障。要積極利用市財政和市體育局的扶持政策,加快社區公共運動場建設。

(五)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社會事業服務水平

要不斷滿足社會事業發展需求,加快建立適應新一輪跨越式發展需要的人才吸引和培養體系,逐步造就在社會事業各個領域中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人才群體,建設區域特色的人才集聚高地。

加快校長和教師隊伍建設。繼續實施“優教工程”,有計劃地培養一批辦學理念先進、管理經驗豐富、辦學成績顯著的名校(園)長。有計劃地培養和引進一批師德高尚、專業精良、能力突出的名教師,在職特級教師數量明顯增加。加快區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建設。嚴格教師準入制度,鼓勵在職中青年教師通過各種渠道提高學歷水平。

建設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較高業務素質的衛生隊伍。重點加強學科帶頭人、全科醫生、疾病控制、衛生監督、管理人才等的培養,積極開展在職人員繼續教育,提高學歷層次,進一步實施百人培養計劃、高級專家帶教計劃和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不斷開展各種國內外專業技術培訓和進修,建立人才培養的激勵機制。按照社區衛生人才需求的總體目標,抓好全科醫生的規范化培訓工作。嚴格各級醫務人員的準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