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新農合制度意見
時間:2022-10-24 11:01:00
導語:建立新農合制度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屬各單位:
為加快建立我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農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中發〔20**〕13號)、《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衛生部等部門關于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3號)、《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衛生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4〕3號)、《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意見》(浙委〔20**〕21號)、《**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意見(試行)》(浙政發〔20**〕24號)精神,現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為目標,堅持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方針,建立政府推動、農民互助、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引導農民參加以大病統籌為主要形式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農村的醫療保障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我市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目標:到20**年全市基本建立以縣(市、區)為單位的農村大病統籌合作醫療制度,積極動員農民參加,參保率達到60%以上;至20**年參保率達到80%,逐步形成以農村大病統籌合作醫療為主體,其他醫療保障形式為補充,多形式、多層次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
二、基本原則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要與我市農村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農民的醫療保健需求相適應,重點是減輕農民患大病的經濟負擔,逐步減少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
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政府推動,多方籌資
各級政府要積極組織和引導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特別是在啟動階段,政府要加大推動力度,多方籌集資金。各縣(市、區)財政要按有關規定,將專項補助資金安排到位。有條件的鄉鎮、村集體經濟組織要給予資金扶持。
凡各縣(市、區)在冊的農業人口或經縣級人民政府準許的其他人員,只要本人愿意,均可就地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加人員以戶為單位按時足額繳納合作醫療經費,享受本區域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等相關待遇。
積極鼓勵企事業、社會團體和個人捐贈資金支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拓寬籌資渠道。
(二)縣級統籌,保障適度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縣(市、區)為單位統一籌資,統一管理,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各地要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測算、充分論證,科學合理地確定起付標準、補助比例和最高補助限額等,既保證農民能享受到最基本的醫療服務,又能使這項制度持續、穩定、有效地運行。在制定方案時,要做到“兩個統籌”:一是面上的統籌,正確處理覆蓋面與報銷比例之間的矛盾,在補助線與受益面之間找到結合點;二是年度的統籌,制定參保對象若干年內未報銷的獎勵措施。同時,要抓好“兩個配套”,一是有條件的縣可以實行小額補助,建立門診補助資金;二是建立相應的醫療救助制度。
(三)先行試點,全面推開
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必須從當地實際出發,認真總結青田、遂昌試點縣的工作經驗,不斷完善,積極推廣。要隨著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收入的增加,逐步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社會化程度和抗風險能力。
三、實施步驟
(一)試點階段(20**—2004年):青田縣、遂昌縣作為省、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已于2004年全面組織實施,要注意總結經驗,不斷完善制度。
(二)全面啟動階段(20**年起):在總結青田縣、遂昌縣實施合作醫療制度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從2004年下半年起,其余7個縣(市、區)全面進入準備階段。一是加強領導,建立組織,利用多種形式,積極開展宣傳發動。二是9月底前各地設立經辦機構,完成基線調查,分析研究基本情況,制定符合當地實際的實施方案。三是在10月至12月底前全面完成資金籌集等各項準備工作,于20**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三)鞏固完善階段(2006—20**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一步鞏固發展,籌資比例、保障水平逐步有所提高。
四、組織管理
市政府建立由有關部門參加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協調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衛生局內。具體負責指導和督促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
各地要本著“相對統一、實事求是”的原則,建立“政府領導、衛生牽頭、部門協作、鄉鎮籌資、社保理財、財政監管、醫療服務”的管理機制。各縣(市、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各有關部門和農民代表組成的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負責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組織、協調、管理和指導工作。管理委員會下設常設經辦機構,即縣(市、區)農醫辦。該經辦機構可以掛靠當地社保機構,也可以掛靠當地衛生部門。農醫辦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其編制由各縣(市、區)政府解決。經辦機構建設和管理,必須符合《**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經辦機構規范化建設標準》。人員經費、工作經費以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信息管理系統等建設經費必須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不得從農村合作醫療基金中提取。
各鄉鎮(街道)成立由有關部門和農民代表組成的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小組,負責鄉鎮(街道)農村合作醫療統籌資金的籌集和其他日常工作。市區水閣辦事處的合作醫療工作由麗水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具體負責,統籌資金納入蓮都區農醫辦統籌管理。
五、合作醫療基金的籌集、使用與管理
(一)合作醫療基金的籌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行個人繳費、集體扶持、政府資助相結合的籌資機制。我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籌資標準,由各縣(市、區)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農民承受能力的實際制定,但省、縣(市、區)兩級財政給參保農民每人每年補助標準不得低于20元。同時,積極創造條件,逐步提高政府資助和個人籌資標準。農村五保戶、低保家庭、特困殘疾人等對象所繳費用由縣(市、區)政府統籌解決。農村合作醫療基金中農民個人繳納的部分及鄉村集體經濟組織扶持的資金,按年度由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收繳,按照規定時間存入縣(市、區)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專用賬戶;省、縣(市、區)財政補助資金,由財政部門根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際參加人數,及時、全額劃撥到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專用賬戶。農民個人出資收繳工作要建立長效機制,具體辦法可由各地結合實際確定。
(二)合作醫療基金的管理。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由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同當地財政部門進行管理,在共同認可的國有商業銀行或信用社設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專用帳戶,認真執行《**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財務制度(試行)》和《**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會計核算辦法(試行)》,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做到專款專用,確保資金安全和完整。要建立健全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管理的規章制度。
(三)合作醫療基金的使用。農村合作醫療的用藥目錄,按照《**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用藥管理指導辦法》執行,也可參照當地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有關規定執行。合作醫療基金主要補助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的大額住院醫療費用和門診指定項目大額醫療費用。要防止農村合作醫療基金超支和基金結余過多,并樹立風險防范意識,建立相應的風險化解機制。要從方便農民就醫、報銷出發,適當拉開鄉鎮、縣、市級定點醫療機構的起報線,鼓勵農民就近在基層衛生院看病。
(四)合作醫療基金的監管。農村合作醫療經辦機構要定期向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報告農村合作醫療資金的收支、使用情況,定期向社會公布農村合作醫療資金的具體收支、使用情況,保障參加合作醫療農民的參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各縣(市、區)政府要成立由有關部門和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代表共同組成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監督委員會,定期監督檢查合作醫療基金使用和管理情況。農村合作醫療經辦機構要主動接受監督委員會和農民群眾的監督。審計部門要定期對農村合作醫療資金收支和管理情況進行審計。
(五)建立醫療救助制度。各縣(市、區)政府要在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同時,盡快建立農村醫療救助基金,用于因患重大疾病享受農村合作醫療補助后的特困家庭大額醫療費用支出以及重大傳染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所需的救治費用,最大限度地減少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
(六)積極探索高效便捷的報銷方式。各地要加快信息化管理工作進程,推行縣鄉計算機聯網、委托報帳等方法,為農民提供快捷簡便的服務,方便農民報結。
六、醫療服務管理
(一)要積極推進農村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要根據合理配置、優化農村衛生資源的原則,合理確定和建設好鄉鎮衛生院。大力推進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加強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建設,發揮農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功能和作用。要增加農村衛生投入,增添設備,改善條件,提高鄉鎮衛生院的服務能力,切實承擔起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任務,使農民有地方看病,能看好病,保證農民就近享受到經濟、便捷、有效的醫療服務,減輕農民的醫藥費負擔。建立和完善逐級轉診和雙向轉診制度,要借鑒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辦法,適當拉開鄉鎮衛生院或農村衛生服務機構和縣、市、省級醫院的醫藥費報銷起點及報銷比例,引導病人合理就診,形成“小病就近,大病進城”的新的醫療服務模式。
(二)要加強定點醫療機構管理。根據《**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管理辦法》的規定,各縣(市、區)農村合作醫療經辦機構要擇優選擇定點醫療機構,與各定點醫療機構簽訂合作醫療服務合同,建立責任制,明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并加強監督管理。醫療機構要按照合理用藥、合理收費、合理檢查、合理住院的原則,為參保對象提供方便、優質的服務,并配合有關部門做好農村合作醫療經費的使用及支付等工作。對不合理的醫療費用支出,農村合作醫療經費不予支付。對違反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相關規定的定點醫療機構,因違規發生的費用由定點醫療機構承擔,并給予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取消其定點資格。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是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統籌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解決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有效途徑。各級政府要把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作為加強農村衛生工作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工作,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實施,堅定不移地推進這項工作,并列入各級政府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和各級干部崗位責任制考核內容。
(二)加強配合,齊抓共管。衛生部門要把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作為自己重要職責,搞好調查研究,當好黨委、政府的參謀。協調小組各成員單位要根據各自職責,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加強指導,共同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
(三)廣泛宣傳,擴大影響。要采取多種形式向農民宣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重要性、必要性,實事求是地解釋政策規定和具體做法,宣傳工作要做到不漏村、不漏戶、不漏人,使合作醫療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引導農民不斷增強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濟意識,動員廣大農民自愿、積極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加合作醫療所履行的繳費義務,不能視為增加農民負擔。
(四)總結經驗,不斷完善。要根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情況,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機制、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要在考慮群眾要求和政府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完善工作方案,使政策更加科學、更加合理。
各縣(市、區)政府要根據上述意見,制定適合本地實際的實施辦法,精心組織,狠抓落實。要及時總結經驗,不斷完善政策措施,積極穩妥地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