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工作計劃

時間:2022-05-19 11:28:00

導語: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工作計劃

礦產資源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今后五到十年,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極為重要的時期。為落實《全國礦產資源規劃》,依法維護國家對礦產資源的所有者權益,實現對礦產資源的科學有序管理、嚴格保護和合理利用,促進我省礦業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及其實施細則等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土資源部《全國礦產資源規劃》及《黑龍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結合我省礦產資源的特點,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開發利用現狀,礦產品市場供需狀況等,特制定本規劃。

本規劃以*年為基期,*—*年為規劃期,展望到*年。適用于黑龍江省所轄行政區域(含大興安嶺所屬加格達奇區和松嶺區)。

一、礦產資源及其勘查和開發利用的形勢

(一)經濟和社會發展概況

黑龍江省位于祖國的東北邊陲,面積45.46萬平方千米,人口3782.5萬,北部和東部與俄羅斯接壤,南部、西部與吉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毗鄰,鄰近的還有蒙古國、朝鮮、韓國和日本,處東北亞中心地帶。省內有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嫩江和綏芬河五大水系,湖、泡6000余個,以興凱湖、鏡泊湖、五大連池最著名;地表水、地下水資源總量772億立方米,人均2087立方米,低于全國平均水量。

改革開放以來,黑龍江省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但是橫向比較,我省的經濟運行質量與效益等方面,與東部經濟發達地區仍存在差距,在全國的排位緩慢后移,*年、*年、*年、*年、*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全國的排位分別是第5、5、8、12、13位。

“*”時期經濟結構調整取得成效。*年第一、二、三產業的比重為19.2:52.4:28.4,到*年已調整為10.9:58.6:30.5?!?”期間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收入分別增長45.6%和21.6%。

*年全省工業形勢出現了轉機,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8%,22年來首次超過全國平均增長速度,總量居全國第6位;全省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255億元,是*年的4.3倍(按可比價計算),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元,實現翻兩番的目標,完成了“*”計劃確定的增長目標。

(二)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現狀

1、礦產資源的基本特點及優勢

截止*年底,全省已發現礦產131種,其中探明資源儲量的礦產77種,與全國同類礦產相比,保有儲量居全國前10位的有42種,其中石油、石墨、顏料用黃粘土、硅線石、含鉀巖石、水泥用大理巖、玻璃用大理巖、鑄石用玄武巖、巖棉用玄武巖、火山灰等居全國之首。

我省礦產資源具有以下特點:

(1)能源礦產地位顯著。截止*年底,石油累計探明地質儲量55.5億噸,保有可采儲量7.65億噸,居全國第一位。*年大慶油田生產原油54*萬噸,占當年全國原油產量的30%;煤炭累計探明地質儲量2*.7億噸,保有地質儲量229.1億噸,居全國第10位,煤種齊全,多為低磷、低硫,尤其是七臺河煤田的優質主焦煤,具有獨特的優勢。*年,全省原煤產量6230萬噸,居全國第四位。

(2)重要礦產相對集中。石油、天然氣集中分布在松遼盆地的大慶油田。煤炭主要分布在東部的鶴崗、雙鴨山、七臺河和雞西四大煤田,占全省總儲量的*%以上。砂金礦沿黑龍江流域分布,開采歷史悠久,曾有“金鑲邊”美稱。石墨、硅線石集中分布于東部的雞西和蘿北。

(3)中小型礦多、大礦少,貧礦多、富礦少。省礦產儲量表中,大、特大型礦床91處(大型煤礦共計29處),僅占探明礦產地684處的13.3%;富銅、富鐵礦僅占其資源儲量的5%左右。

(4)砂金礦多、巖金礦少。截至*年底,探明砂金礦產地108處,累計探明儲量277.67噸;探明巖金礦產地16處,累計探明儲量119.05噸(其中嘉蔭縣團結溝巖金礦探明儲量66.3噸)。

(5)共伴生礦多,單一礦少。嫩江縣多寶山大型銅(鉬)礦床共伴生有鉬、金、銀、鉑、鈀、鋨、銥、錸、硒等,還有遜克縣翠宏山鐵多金屬礦、鐵力市二股鐵多金屬礦、賓縣弓棚子銅鋅鎢礦等均為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稀散元素礦產共伴生礦床。

(6)大宗礦產短缺,探明儲量不足。我省急缺的鐵、鋁土礦、磷礦、鉀鹽、硫鐵礦等,探明儲量不足或還未發現。

(7)地勘工作薄弱,研究程度低,找礦潛力大。我省屬掩蓋——半掩蓋地區,植被發育,第四系覆蓋厚,1:20萬和1:5萬區調精度低。全國每萬平方千米有26個探明儲量的礦區,而我省僅15個。

2、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和勘查概況

黑龍江省在地域上處于內蒙——興安和濱太洋區域成礦構造復合部位。較系統的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和勘查,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后。*年代開展了松遼盆地石油地質普查和中蘇合作進行的區域地質與綜合考察。60年代先后開展了區域地質調查,航磁航放測量,區域化探,區域重力,區域水文地質調查及環境地質調查。*—*年代進行了黑龍江省地質志、礦產總結、水文地質志等基礎性科研工作。

我省石油、天然氣、煤炭資源豐富,分布集中,且具有十分廣闊的勘查遠景。大慶油田經過40多年勘查,已探明各類油田28個,大型氣田油環2個,天然氣田(藏)19個,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55.5億噸,居全國第一位,是世界著名的特大型油田之一。在煤炭勘查上,先后發現了鶴崗、七臺河、黑寶山—木耳氣等煤田。貴金屬、有色金屬和非金屬礦產種類齊全,先后找到團結溝大型巖金礦床、多寶山大型銅(鉬)礦床、老柞山大型巖金礦床、樺南大型砂金礦床、羊鼻山鐵礦床、柳毛石墨礦、云山石墨礦、三道溝硅線石礦、關鳥河水泥用大理巖礦等一大批礦產地。

我省冬季漫長,氣候寒冷,第四系覆蓋較厚,植被發育,屬掩蓋—半掩蓋地區,地質礦產調查評價與勘查難度大,研究程度較低。除石油、煤炭、砂金、鐵礦及部分非金屬礦產以外,其他礦產的勘查程度較低。全國平均每萬平方千米有26個探明儲量的礦區,我省僅有15個。預測能源、有色金屬及貴金屬礦尚有較大的找礦潛力。

3、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情況

截至*年底,全省已開發利用礦產*種,占探明礦產的65%。已利用的礦產地數為*4處(不含石油、天然氣、地下水、礦泉水、地熱),占礦區總數的63%。有各類礦山企業總數7605個(*年全省礦產資源管理秩序治理整頓后,礦山企業總數降為*個),從業人員62.5萬人。其中大型礦山23個,中型礦山31個,其余為小型礦山。開采固體礦石總量12422萬噸、原油54*萬噸、天然氣22.3億立方米。*年全省礦山企業實現礦產品產值701億元(其中:石油和天然氣占*%、煤8%、金屬非金屬2%),占全國礦業總產值的18%;與礦業有關的后續加工業產值為255億元,礦業與后續加工業合計產值達到956億元,占我省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3%;主要礦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6062.7萬美元,占全省進出口貿易總額219127萬美元的2.77%,其中進口2318.7萬美元,出口3744萬美元。

至*年底,全省共開發63種礦產,占探明礦產的82%;有各類礦山企業5715個,從業人員52.2萬人,礦業年產值948億元。

*年全省礦產品及相關制品進出口貿易總額24003萬美元,占全省進出口貿易總額的8.04%,其中進口總額為18793.9萬美元,出口5209.1萬美元。

石油、天然氣是黑龍江省最重要的支柱產業。截止*年底,大慶油田已消耗石油地質儲量47.7億噸,占探明儲量的85.95%;已消耗天然氣地質儲量253.92億立方米,占探明儲量4*.62億立方米的51.75%。已開發25個油田,占探明油田的89.29%;已開發天然氣田(藏)14個,占探明天然氣田(藏)的73.68%。自*年達到*萬噸/年生產規模以來,已連續穩產高產26年,累計生產原油15.7億噸,占全國同期石油總產量的40%以上。*年,全省開采原油5308萬噸。

煤炭是我省重要的優勢礦產。*年,全省生產原煤6230萬噸(居全國第四位),洗精煤產量為1005.1萬噸。其中國有重點煤礦47處,生產原煤3833萬噸,地方國有煤礦86處,生產原煤782萬噸,鄉鎮集體煤礦*余處,生產原煤1615萬噸。*年外銷煤炭*萬噸(主要銷往吉林、遼寧等?。s占31.6%;出口約*—*萬噸。由于我省煤炭資源的賦存條件所限,多為地下開采,其開采條件與國內的兗州、神府、東勝等礦區相比有較大差距。*年,全省生產原煤4715.34萬噸。

我省鐵礦資源嚴重不足,所探明的鐵礦多為貧礦,且組分復雜、埋藏較深,開發利用的較少。如翠宏山鐵礦、鏡泊鐵礦等,均未利用或難以利用。

我省金礦有砂金、巖金、伴生金三種類型。由于長期開采,砂金資源幾近枯竭,黑龍江流域的“金鑲邊”美稱已不復存在,現有的幾大金礦也已接近關閉。*年生產砂金511.5千克,僅達設計能力的16%;目前尚在生產的嘉蔭縣團結溝、寶清-勃利縣老柞山和鐵力市大安河等巖金礦山生產巖金2*6千克,為設計能力的109.4%,但后備資源嚴重不足。伴生金由于其主礦的采選技術限制,尚未開發利用。

銅是我省的潛在優勢礦產,資源豐富。截止*年底,開發利用銅礦區4處,占探明銅礦產地的23.5%;全省銅開采量5655噸。多寶山大型銅(鉬)礦,共伴生有鉬、金、銀、鉑、鈀、鋨、銥、錸、硒等礦產,綜合利用價值較高,要積極促進其開發利用,以緩解我省銅供需緊張的局面。

鉛鋅是我省具開發潛力的礦產資源。*年,全省鉛礦開采5954噸,鋅礦開采20*3噸。

石墨是我省的優勢礦產,已開發利用礦區11處,占探明礦產地的*%。*年全省開采石墨113千噸。雞西柳毛晶質石墨礦質量好、儲量大,開采歷史悠久,產品暢銷國內外,是我省非金屬礦出口創匯的重要基地。但是近年來,由于礦區生產管理失控以及主要進口國的干擾,我省石墨過量開采,大量未經深加工的石墨原礦出口,造成了資源浪費和經濟損失。

4、生態環境基礎狀況

我省是資源大省,資源蓄積量大,品種豐富。由于生態環境問題被長期忽視,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對自然資源無限制的開發,已造成自然資源的過墾、過伐、過采(煤、石油、地下水、砂金等)、過牧,資源總量逐年下降,自然資源的優勢逐步弱化,生態環境破壞嚴重。與建國初期相比,耕地雖增加一倍,但森林覆蓋率由70%多下降至42%,且質量下降,導致森林蓄養水份、防風固砂、保持水土等生態屏障作用喪失60—70%。草地由8*萬公頃降至433萬公頃,沙化面積已達11.7萬公頃,堿地達34.6萬公頃。三江濕地由*0萬公頃減至200萬公頃,水土流失面積由*年的*0萬公頃猛增至目前的1345萬公頃,導致自然災害頻發并有加劇之勢。

由礦產資源開發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主要表現在礦區及其周圍的土壤、水源、空氣污染,植被景觀的破壞及誘發的次生地質災害,在四大煤城、大慶油田及砂金采區表現明顯。截止*年底,全省因礦產資源開發破壞土地總面積為82789公頃(不含磚瓦粘土、采砂破壞的面積),恢復治理面積為3945公頃,僅占采礦破壞總面積的4.8%。近年來雖已引起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重視,但仍未擺脫邊治理邊污染,局部改善,總體惡化的局面。今后,相關資源與生態環境問題,對礦業發展的遏制作用將越來越明顯。

5、礦產資源保護及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1)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缺乏有效的宏觀調控。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宏觀調控體系尚未健全,勘查、開發、保護和合理利用礦產資源缺乏統一規劃。對礦產資源及礦山生態環境的監督管理薄弱,執法不嚴。礦業權管理尚未進入科學化軌道,礦業權市場有待在發展中不斷地規范和完善。

(2)地質勘查投資萎縮,礦產資源儲量增長滯緩。長期以來,地勘投資渠道單一,礦產資源勘查主要依靠國家財政支持。“*”以來,在實施地勘體制改革,公益性、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分制運行后,國家所撥地勘費用于地勘工作的經費大幅下降,商業性勘查投資又很少,導致勘查項目急劇減少,地勘工作全行業萎縮。一方面,大批的地質勘查技術骨干外流或提前退休,地質勘查技術力量嚴重削弱;另一方面,一些金屬礦山因接續資源不足,面臨著資源枯竭、企業關閉的局面。部分非金屬資源因勘查程度低,開發投資風險大,不利于吸引礦業投資。

(3)經營粗放,資源利用率較低,浪費和破壞現象嚴重。全省的礦山企業中,小型礦山達99%,生產規模小、生產技術、生產設備、生產工藝和管理水平落后,經營粗放,“三率”(采礦回采、采礦貧化、選礦回收)水平低,整體處于“小、散、差、亂、低”的狀態,特別是小煤礦、個體采金、小建材類礦山生產事故頻發,違法違規現象較多,資源浪費、環境破壞嚴重。

(4)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低。由于資金缺乏、技術和設備落后,多數礦山的資源綜合利用和礦產品精、細、深加工水平不高,經濟效益和資源效益低下,資源優勢未能轉化為經濟優勢。我省是金屬消費和廢金屬產生大省,但資源二次回收利用意識和水平低,進口、外流比重大。

(5)礦山生態環境問題較嚴重。在礦業開發過程中,長期忽視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在一定范圍內造成了比較嚴重的水源、土壤污染,地下水資源銳減,地面沉降與塌陷、草場退化、植被景觀破壞等。

(6)礦產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形勢嚴峻。我省的大慶和雞西等四大煤城,是典型的礦產資源型城市,如何由以礦業開采為主轉向拓寬礦產品的精細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走多種經濟互相促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是這類礦城面臨和必須解決的問題。

(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預測

1、影響礦產資源供需形勢的因素分析

(1)國家、省產業結構的調整?!?”期間黑龍江省根據國家宏觀經濟發展的要求和本省的特點,為實現“二次創業,富民強省”戰略目標,確定機械、石化、優質高效農業、旅游做為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對以石油、天然氣為主的能源礦產和鐵、鋁、銅、硫、磷、鉀等需求擴大。加快以交通、水利和城市建設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將促進建材工業的蓬勃發展。因此,“*”期間,我省礦業結構調整的重點是鞏固和加強石油、天然氣為主的能源礦產,銅、鉛、鋅等有色金屬和部分非金屬礦產的勘查開發和利用;大力發展石墨、硅線石、沸石、顏料用黃粘土等優勢礦產的精、細、深加工,提高資源的經濟效益;開發替代礦產品;“走出去”到周邊國家和鄰省勘查開發富鐵、錳、金、銅、硫、磷等省內緊缺的資源,以滿足經濟建設對礦產資源的需求。

(2)我國加入WTO后對礦業的影響。加入世貿組織對我省的礦業發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一方面降低和取消關稅壁壘,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國外礦產資源,補充省內某些資源的短缺與不足。另一方面有利于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和資金,開發我省優勢和潛在優勢的礦產資源,提高礦產品深加工水平,增加礦產品的附加值,形成勘查——開發——深加工合理的礦業產業結構布局。

加入世貿組織后,放寬市場準入條件,減低了對某些行業、企業的保護程度,對礦產品加工業等將帶來一定的沖擊。由于技術和設備落后,我省礦產品加工業一貫重礦山開采,輕選礦加工,如煤、石墨、硅線石、顏料用黃粘土等。產品以量大價廉為特點,檔次低,經濟效益差。要在大力發展礦產品深加工的同時,開發新產品,使產品向高檔化方向發展,實現產品從傳統應用領域轉向高新技術、高效益領域。

(3)礦產品采選冶與加工技術水平。我省礦產資源潛力雖然很大,但多屬多種有用組分共伴生,由于采選冶與加工技術水平低,相當一部分礦產至今未能開發利用,如嫩江縣多寶山大型銅(鉬)礦床等。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提高采選冶與加工技術水平,綜合開發礦產資源,是解決現有礦山后備基地不足的有效途徑。

(4)開發礦產資源應用新領域。礦產資源應用新領域的開發,可以有效地利用礦產資源,提高某些短缺礦產資源在省內的供給程度。如能對我省儲量豐富的優質含鉀巖石和質純透輝石礦開發利用,即可一定程度的緩解對鋁土礦、鉀鹽、陶瓷土礦大量需求的壓力。此外,煤炭深加工開發煤化工業亦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5)二次資源回收利用。我省鐵礦資源貧乏,加強廢舊鋼鐵的回收利用,可解決鐵礦資源需求量的近*%,銅、鋁等有色金屬亦如此。

2、礦產資源的需求分析及可供性預測

(1)礦產資源需求分析

——能源礦產。石油仍然由國家統籌安排勘查與開發,其產量*%供應全國和出口,自*年原油產量達到*萬噸后已經逐年下調。煤炭主要供應省內,其次為鄰?。▍^)及少量出口。一方面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需求量將不斷增加。另一方面隨著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貫徹實施,環境保護、礦業治理力度加大,將會在近幾年內制約煤炭總量增長,“*”期間對煤炭的需求量將不會有大幅增加。

——金屬礦產。“*”期間平均每年消費鋼鐵394.5萬噸,到*年將達到510萬噸,除利用廢鋼鐵和部分外進鋼材,有近*萬噸的鋼鐵要由鐵礦補充,每年需鐵礦(精粉)124.8萬噸,而我省鐵礦產量僅能滿足需求的10%?!?”期間每年需求鋁17.96萬噸,其中氧化鋁10萬噸,我省沒有鋁土礦資源,全部由省外提供。銅的消費每年4.6萬噸,目前全省現有的銅礦山產銅*多噸,加上“*”期間銅山銅礦增建一座年產*噸浸銅廠后,產電解銅可達4000噸,全省銅總產量僅為*噸,滿足需求尚有較大缺口。

——非金屬礦產。化工非金屬礦產如磷礦、鉀鹽礦等均屬短缺礦產。我省每年用化肥125萬噸左右,“*”期間擬建60萬噸氮磷鉀復合肥廠,磷礦和鉀鹽礦將大幅度增加需求,只能靠外省和國外供給。石墨、硅線石、顏料用黃粘土等主要是銷往省外和出口創匯,從目前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需求形勢看,“*”期間這些礦產品的需求基本是平穩或略有增加。玻璃用石英砂、陶瓷土等建材非金屬礦產,“*”期間的需求存在一定的缺口,由鄰省、區供給。水泥用大理巖能夠保證增長需求。我省*年主要礦產品產量、需求量及其預測見附表5。

(2)礦產資源可供性預測

從我省礦產資源現狀分析,未來礦產資源供需形勢嚴峻,尤其是某些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宗礦產嚴重短缺的局面,不會在近期發生明顯改變。

能夠滿足經濟發展需求的礦產:“*”及以后較長時期內,石油和煤炭等能源礦產仍將在國家和我省礦業中處于極其重要的地位。即石油、煤炭資源能夠保證到*年的需求。石墨、硅線石、沸石、顏料用黃粘土、水泥用大理巖及鉛、鋅等,到*年自給有余。

不能滿足經濟發展需求的礦產:鐵、錳、鉻、銅、鋁土礦、砂金、磷礦、鉀鹽、硫鐵礦、玻璃用石英砂、陶瓷土等是我省急缺的礦產,其探明儲量嚴重不足,有的尚未發現。

具有潛在優勢的礦產:受采選冶等技術條件限制,尚不能開發利用,有一定的儲量優勢的礦產有銅、鉛、鋅、鎢、鉬、鉑、鈀、鋨、錸等。

二、規劃的指導思想、原則與目標

(一)規劃的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為指導,貫徹中央關于人口、資源、環境的基本國策,落實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搞好二次創業,實現富民強省”的戰略,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開發與節約并舉,把節約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原則。從國情、省情、礦情出發,實事求是,努力實現礦產資源開發的經濟效益、資源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統一。建立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資源優化配置新機制,實施“以礦興省”,依托現有礦業經濟基礎,調整優化礦業結構,增強區域總體競爭力。進一步鞏固和加強以能源礦產為主的礦業經濟在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柱產業地位,加大以有色金屬為主的金屬礦產勘查和特色非金屬礦產開發利用的力度,促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提高礦產資源對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

(二)基本原則

1、開源與節流并舉,開發與保護并重

為促進我省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使耗減的礦產儲量適時得到補充,加強重要成礦帶及優勢礦產的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工作,綜合勘查,綜合評價,樹立當代人與后代人平等享用資源的意識,在不斷挖掘優勢礦產資源潛力的同時,注意節約利用資源,把節約資源放在首位。依靠科技進步和科學管理,綜合開發與利用,提高采選綜合回收率,提高共伴生礦產的綜合利用率,加強資源保護。

2.建立國家宏觀調控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資源優化配置新機制

在國家和省法規、規劃、政策的引導下,加強國家和省急需、緊缺,市場前景廣闊的礦產資源的勘查與開發,調控資源總量,優化資源利用結構和布局,實現礦產資源規劃和有序管理。鞏固和加強石油、煤炭及其他優勢礦產在我省社會經濟發展中支柱產業的地位,滿足國民經濟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大力培育和規范礦業權市場,確立探礦權、采礦權在礦產資源要素市場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優化配置資源。

3.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

以西部大開發、經濟全球化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契機,加強省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同時鼓勵國內外投資者在我省進行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要發揮我省與俄羅斯、蒙古國接壤的地緣優勢,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源、資金與市場,建立國外、省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基地,搞活我省礦業市場。

4.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資源效益與環境效益相統一

堅持“誰投資誰受益、誰開發誰保護,誰污染誰治理、誰破壞誰恢復”的原則,綜合運用法律、經濟和行政手段保護資源,改善生態環境。加強對礦產資源及礦山生態環境的監督管理,形成依法勘查、開發、保護和以礦業經濟發展帶動社會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

5.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區域經濟發展相結合

我省礦產資源的開發重點,要放在能帶動全省經濟發展的優勢礦產的開發上。根據礦產資源區域分布特點,各市縣要充分發揮本地區礦產資源的優勢,推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從而帶動地方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三)規劃目標

1、*年規劃目標

(1)地質礦產調查評價與勘查得到加強。

——完成國家下達的國土資源大調查任務,貴金屬、有色金屬礦產調查評價的力度得到提高,找礦實現重大突破,新發現中型以上有進一步勘查價值的普查基地8—15處(貴金屬、有色金屬及非金屬礦產),提供一批可供進行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的成礦區塊及礦產地。

——地下水資源和礦山生態環境調查評價全面展開。

——石油、天然氣、優勢煤種、煤層氣、銅、金、鉑、鈀、水泥用大理巖、玻璃用石英砂等礦產的商業性勘查取得明顯成效,部分礦產儲采比和可供性逐年下降的局面得到改善。

——在俄羅斯、蒙古國勘查我省緊缺的富鐵、錳、銅、磷及其他礦產,建設1—2處金屬礦、非金屬礦生產基地。

(2)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總量得到有效調控。

——石油由*年開采原油5308萬噸,逐漸遞減到*年開采原油4*0萬噸;開采天然氣20億立方米。

——煤炭由*年生產原煤4715.34萬噸,逐漸遞增到*年生產原煤6*0萬噸。

——對供大于求的石墨、顏料用黃粘土、硅線石等礦產的開采量進行有效的控制。

——巖金、銅、水泥用大理巖、玻璃用石英砂等礦產的合理開發利用得到進一步加強。

(3)礦業結構和布局得到調整、優化。

——全省礦山企業由*年底的5715個,減少到*年4000個以下,形成以大、中型礦山為骨干,大、中、小協調發展的格局。

——在大慶油田年生產原油減至4*0萬噸后,全省礦業總產值*年達到701億元(按*年可比價),但與礦業有關的后續加工業產值要由255億元提高到*0億元,礦產品加工業產值與礦業產值之比由0.36提高到0.71。能源礦產在我省國民經濟中重要支柱產業的地位得到鞏固和加強。

——大慶油田“三高一失衡”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擴大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1—2個百分點。煤炭工業結構調整以“高效、安全、潔凈、優質”為目標,煤炭洗選、液化、煤層氣開發、煤炭地下氣化和水煤漿等潔凈煤技術得到開發和推廣,洗精煤產量達到1600萬噸,工業型煤產量達到*0萬噸。

——加強沸石、顏料用黃粘土、石墨、硅線石等優勢非金屬礦產的技術開發,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以市場技術開發為導向,建成一批新的大、中型礦產資源開發基地,如石油、優勢煤種、煤層氣、巖金、銅、含鉀巖石等,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

——礦產品結構得到調整,高質量、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礦產品比例有明顯提高。

(4)礦產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平取得新進展。

——亂采濫挖、破壞性開采的狀況基本消除。

——新建礦山開采規模符合本《規劃》確定的標準。

——對主焦煤、石墨、顏料用黃粘土、硅線石、沸石等實行強制保護性開采。

——礦產資源的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分別比*年提高3—5個百分點;綜合利用回收的礦種由5種增加到7種,煤矸石等廢渣的利用水平有較大的提高,金屬礦山的尾砂再利用有較大進步。

(5)“綠色礦業”建設初見成效,礦山生態環境得到改善。

——建立健全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和礦山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全面推進礦山環境保證金和礦山用地復墾制度的實施,實現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工作的監督管理制度化和信息化。

——正確處理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森林、草原、濕地等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制定我省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規劃。

——完成大興安嶺—黑河—伊春砂金過采區生態環境恢復治理、七臺河—雞西煤城塌陷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大慶油田采油區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整治、寧安玄武巖臺地生態地質環境綜合治理、興凱湖湖岸地質災害綜合治理五個治理示范區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作。

——全省原有礦山復墾或恢復植被率達到25%,礦山生態環境得到初步治理。

——礦山所有工業污染物達到國家或省規定的排放標準,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省規定的指標內。

2、*年遠景目標

(1)全面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礦產資源勘查管理體系。礦產資源勘查管理步入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軌道;全面建成基礎地質、重要成礦帶地質礦產資料信息管理系統。

完成國土資源大調查任務。加強重要成礦帶、成礦遠景區的貴金屬、有色金屬的調查評價,開拓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新局面。

在周邊國家建立2—3個緊缺礦種或貴金屬及非金屬礦產勘查開發基地。

(2)礦產品總量得到全面的調整。初步建立省際間及國際間的礦產品互補體系,使我省經濟建設所需要的礦產資源得到更好的保障,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結構和布局得到進一步調整,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

礦業年總產值保持在701億元(按*年可比價),與礦業有關的后續加工業年總產值提高到1000億元,礦業與后續加工業之比為1:1.5。礦業結構及礦產品結構進一步得到優化。

(3)全省原有礦山復墾或恢復植被率達40%以上,礦山生態環境有明顯改善。礦山“三廢”治理以及礦山生態環境恢復的程度進一步提高,礦山環境污染及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基本得到控制,礦山的次生地質災害基本得到治理,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三、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

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公益性地質礦產調查評價與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實行分體運行。國家和省組織開展基礎性、公益性地質礦產調查評價工作,為礦產資源規劃、管理、決策提供依據,為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提供基礎信息服務,降低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投資風險。加強公益性地質礦產調查評價工作,鼓勵社會多渠道投資開展適應市場需要的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

(一)公益性地質礦產調查評價

1、基礎地質調查

按照國土資源部的部署,全面完成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的任務;充分利用礦產資源補償費和地質勘查費等專項資金投入,加強基礎性地質調查,提高地質研究程度,發揮公益性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在找礦中的作用,為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提供信息服務。

“*”期間,為解決我省重大地質問題和熱點難點問題,為地質研究及找礦提供基礎地質、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異常資料,填補大興安嶺地區中比例尺區域地質調查空白,要在得爾布干等重要的成礦帶開展并完成1:25萬區域地質調查14幅,1:5萬區域地質調查15幅,1:20萬區域重力調查11幅,1:20萬區域化探15幅。開展并完成1:25萬哈爾濱市幅多目標地球化學調查,提供區域環境和生態農業等基礎地球化學資料。

建立全省基礎地質資料圖文數據庫和基礎地質資料信息管理系統,開發網絡地質資料查詢與檢索系統,拓寬基礎地質資料社會服務領域。

2、貴金屬、有色金屬調查評價

將我省重要貴金屬、有色金屬成礦帶內的五級成礦遠景區作為重點調查評價區,開展貴金屬、有色金屬預查及普查工作,重點查明得爾布干等成礦帶區域地質背景,尋找隱伏礦體。共規劃老溝—北極村金礦資源評價等12個重點調查評價區(詳見圖3、附表6)。

重點調查評價區的預查工作主要為成礦遠景區礦產資源評價,在系統收集和綜合分析已有資料基礎上,對成礦遠景區進行地質礦產踏勘調查,對區域物化探異常進行異常查證和礦點檢查,圈定出礦化潛力較大的普查區。重點調查區的普查工作針對新圈定的和已知的重點普查找礦靶區進行,加強遜克東安巖金礦、雞東五星鉑(鈀)礦、雞東四山林場巖金礦、黑河三道灣子巖金礦、黑河爭光巖金礦等的普查。

在重要成礦帶和成礦遠景區內開展礦產資源勘查戰略選區及工作部署研究,積極開展貴金屬、有色金屬找礦新領域、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手段的研究及試驗,實現找礦突破。

建立重要成礦帶和成礦遠景區的地質、礦產、物探、化探、遙感等資料信息系統,為公益性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及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提供服務。

3、地熱、礦泉水、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

開展哈爾濱市區、五大連池自然保護區1:5萬礦泉水資源調查評價,為集中開采區的礦泉水資源管理和可持續開發利用提供科學依據;應用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開展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穆棱—興凱平原1:25萬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工作,重點查清廣大低平原區深層地下水資源和高平原區碎屑巖裂隙水資源分布及循環特征、開采潛力及地下水環境質量現狀,為這些地區地下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保護途徑與措施及地下水的回灌提供科學依據。共規劃礦泉水2個調查評價區,地下水3個調查區(詳見圖5、附表6)。

4、礦山生態環境調查評價

開展全省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及恢復治理規劃和礦山生態環境調查評價,重點進行四大煤城、大慶油田和大興安嶺、黑河砂金采礦區的礦山生態環境狀況調查,分期分批完成以市縣為單位的礦山生態環境調查評價工作,查明調查區生態環境地質要素、空間分布及演變,深入調查研究主要礦山地質災害類型、發育規律及危害,對礦山生態環境地質問題進行發展趨勢分析,為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和土地復墾以及各項管理制度、監測體系的建立提供基礎資料。

(二)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

在國家、省宏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在《礦產資源法》、《礦產資源勘查區塊登記管理辦法》、《探礦權采礦權轉讓管理辦法》的規范下,鼓勵引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活動。

1、鼓勵勘查的礦產和地區

——鼓勵勘查能源礦產石油、天然氣、地熱、優勢煤種(主焦煤、煉焦用煤、液化用煤)、煤層氣;貴金屬礦產金、銀、鉑、鈀;有色金屬礦產銅、鉛、鋅;非金屬礦產玻璃用石英砂、飾面石材、水泥用大理巖、耐火材料硅線石、紅柱石、陶瓷原料透輝石、透閃石、新型墻體材料陶粒頁巖、陶粒用粘土及地下水、礦泉水等。

——結合我省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勘查和成礦規律等特征,共規劃出塔河金、銅等31處能源、貴金屬、有色金屬、非金屬及地下水礦產資源鼓勵勘查區(詳見圖3、5與附表7)。

2、限制勘查的礦產和地區

——限制勘查石墨、硅線石、顏料用黃粘土等市場供過于求的礦產。

——根據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市場供需形勢,共規劃出雞西石墨、硅線石等4處礦產資源限制勘查區。

——黑龍江是全國生態建設試點省,要限制勘要生態功能保護區的礦產。

3、禁止勘查的礦產和地區

——禁止勘查涉及國家戰略利益的礦產,如放射性礦產。

——禁止勘查的礦種分布區、地質災害易發區和危險區、地下水超采區(水源地勘查);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風景名勝區、文物和地質遺跡保護區的限定范圍;軍事禁區、機場、國防工程設施圈定范圍以內;城鎮市政工程、重要工業區、大型水利工程設施附近一定范圍內;鐵路、重要公路、重要河流、水庫、重要水源地的一定范圍內。

4、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投資

依據“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國內外、省內外一切自然人、財團、企事業單位等社會多渠道投資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實施“引進來,走出去”和“南聯、北開、西進”戰略,鼓勵外商投資我省礦產資源勘查,制定吸引外商投資的有關地方法規和政策,保證外商投資權益;鼓勵為建立我省急缺的富鐵、錳、銅、鋁土礦、硫鐵礦、鉀鹽、磷礦及其他礦產資源穩定的供應基地,并在省外及周邊國家投資礦產資源勘查。

對國家和省出資開展的公益性調查評價,要及時向社會成果信息,引導和促進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公益性調查評價工作發現有利的資源遠景區后,要積極組織探礦權招標,鼓勵國內外投資者通過競爭投標獲取探礦權,進行商業性勘查。

(三)能源礦產調查評價與勘查

1、石油、天然氣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

黑龍江省石油、天然氣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工作,主要集中在松遼盆地北部的大慶油田。從探明的石油地質儲量、可采儲量、采出程度分析,大慶油田處于開發的中—晚期,剩余探明可采儲量7.65億噸,居全國第一位。要適時抓住加入WTO和省政府提出構建哈大齊牡石化產業帶,將石化工業列為“富民強省”三大支柱產業之首的機遇,充分利用國家和省對石油、天然氣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查的投入資金,以大慶油田為立足點,既要加強深部和外圍的勘探工作,同時還要對我省其他有利于石油、天然氣富集的盆地,用新的石油地質理論、新技術、新方法,進一步加強調查評價與勘探,力爭在較短時間內使石油、天然氣勘查取得較大突破。

根據近年來石油、天然氣勘查取得的成果,結合我省石油、天然氣資源特點,確定松遼盆地北部、依—舒地塹、雞西盆地、三江盆地、漠河盆地、孫吳—嘉蔭盆地、寧安盆地等七處石油、天然氣資源鼓勵調查評價和勘查區(詳見圖3、附表7)。

2、煤、煤層氣資源勘查

黑龍江省煤炭資源豐富,截止*年保有地質儲量229.1億噸。儲量的92%集中分布在東部,6%分布在北部,2%分布在中部。根據省“*”計劃確定“總量控制與精深加工并舉,調整煤炭工業結構”的方針。我省煤炭工業發展將進入深層次的結構調整,為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促進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期間,煤炭資源勘查的重點以勘探、詳查為主,全省安排煤炭勘探項目14個,預獲煤炭資源儲量17.5億噸;煤炭詳查項目25個,預獲煤炭資源儲量51億噸。

加強雞西、鶴崗煤田的煤層氣勘探,力爭“*”期間我省煤層氣開發有一個較大的突破。

四、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

(一)調控礦產資源開采總量和方向

堅持礦產資源開采總量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原則,“*”期間對主要鼓勵和限制開采礦種實行開采總量的調控;鼓勵開采國內、省內緊缺及市場需求量大的礦產;限制開采供過于求和易造成環境污染的礦產;對出口優勢礦產實行限產保值。

調整優化開采礦種結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相對優勢礦產為基礎,調整優化開采利用礦種結構。鼓勵開采的礦種:石油、天然氣、鐵、銅、鉛、鋅、巖金、銀、鉑、鈀、水泥用大理巖、火山灰、玻璃用石英砂、飾面石材、熔煉水晶、陶粒用粘土(頁巖、板巖)、珍珠巖、巖棉用玄武巖、含鉀巖石、透輝石和礦泉水;限制開采的礦種:主焦煤、砂金、顏料用黃粘土、沸石、石墨、硅線石、壓電水晶和泥炭;煤炭等為允許開采礦種。

鐵礦:我省鐵礦資源不足,礦山企業乏力。鼓勵企業挖潛穩產,延長礦山服務年限,提高雙鴨山羊鼻山、伊春大西林、阿城蘇家圍子等礦山開采回采率和綜合利用率;充分利用貧、呆鐵礦資源,積極研究開發寧安鏡泊鐵礦,穩定鋼鐵企業資源供應。到*年產鐵精礦13萬噸,不足部分通過二次資源回收和省外調劑解決。

金礦:巖金礦要加快開發步伐,擴大生產能力,加強國有礦山建設,穩步提高團結溝金礦、老柞山金礦、平頂山金礦、東風山金礦、四平山金礦、東寧金廠金礦等礦山的生產能力。加強東安金礦勘查開發工作。整頓砂金礦山的采礦秩序,禁止無序開采和無證開礦,將土地復墾和治理生態環境作為主要限采條件,做到誰開采誰治理,誰達標誰續采,強化責任。到*年,全省黃金產量達到37*千克。

銅礦:穩定賓縣弓棚子銅礦和黑河付地營子銅礦的生產能力,鼓勵嫩江三礦溝銅礦、銅山銅礦擴產增量,利用新工藝和新方法,提高回采率。積極研究使用地下浸銅技術開發多寶山大型銅礦。到*年,我省銅年產量達到*噸。

鉛鋅礦:鼓勵伊春老道廟溝、小西林等鉛鋅礦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提高回采率,延長礦山服務年限。擴大阿城蘇家圍子鐵礦伴生鉛鋅的開采能力,提高省內需求的保證程度。到*年,全省年產鉛6000噸,鋅*噸。

水泥用大理巖:水泥生產點多面廣,產能不足,每年缺口達100萬噸?!?”期間,要擴大浩良河水泥廠、哈爾濱天鵝水泥廠、佳木斯鴻基水泥廠和牡丹江水泥集團4個龍頭企業原料的礦山生產規模,逐步關閉10萬噸/年以下小礦山,積極籌建嫩江關鳥河百萬噸水泥用大理巖礦山。到*年,全省水泥用大理巖產量達到1700萬噸。

玻璃用石英砂:我省大部需從外省購入,“*”期間,要鼓勵企業因地制宜,擴大生產規模,重點擴建依安建明石英砂礦,減輕省內需求壓力。到*年,全省玻璃用石英砂年產量達到10.5萬噸。

飾面石材:楚山石材品種特殊,日本市場需求旺盛。加大楚山灰墓碑石材勘查開發力度,大力推廣利用繩鋸開采的新方法,淘汰落后的開采方式,提高資源利用率,扶持壯大優勢企業。發展多樣化高檔化產品,重點開發林口縣楚山、張家溝墓碑用石材礦,加大出口力度,鞏固日本市場。到*年,我省飾面石材產量達到*00立方米。

陶粒用粘土(頁巖、板巖):鼓勵陶粒用原料礦產的開發,重點發展承重和保溫空心砌塊、高孔洞率的空心磚等新型墻體材料,支持哈爾濱、鶴崗陶粒建材廠擴大生產規模。鼓勵大中城市逐步淘汰實心粘土磚瓦,利用新型墻體材料。

沸石、顏料用黃粘土:限制低水平加工和粗放式利用。重點限制嫩江大砬子絲光沸石的開采量,鼓勵企業實行資源優質優用,優化利用方向,研究國內唯一的顏料用黃粘土礦的高科技開發應用,限制僅用于燒瓦制磚等低級使用。到*年,二者限采量控制在沸石5.5萬噸,顏料用黃粘土620噸以下。

石墨、硅線石:屬具出口優勢的限產保值礦種?!?”期間要穩定開采能力,發展深加工產品,延長產業鏈,提高礦產品附加值。在現有已探明資源的基礎上,重點改造雞西柳毛、雙鴨山羊鼻山和蘿北云山等石墨礦,雞西三道溝和林口龍爪山硅線石礦,扶持大企業,關閉小礦山,實現集約化經營。加快發展高碳石墨、微細石墨、石墨紙及高強度硅線石耐火磚等高新技術產品,擴大國內外市場的占有份額。到*年,我省晶質石墨產量控制在12.0萬噸,硅線石產量1.0萬噸。

壓電水晶:屬稀缺礦種,要加強保護,嚴禁亂采濫挖。開采伊春東風壓電水晶要與熔煉水晶同時開采綜合利用,年開采量控制在100公斤。

地下水、礦泉水:嚴格限制超采哈爾濱等大、中城市地下水,重點搞好大城市地表水供水設施建設和水環境保護,加快五常磨盤山水庫水源地建設。同時要加強松嫩、三江、興凱等平原區地下水勘查開發利用管理。加大五大連池礦泉水的開發力度,鼓勵勘查哈爾濱、牡丹江市區內礦泉水,開發優質暢銷品,打造品牌形象,擴大市場份額。到*年,全省礦泉水產量增加一倍。

(二)調整優化礦業結構

1、調整礦山規模結構

礦山開采規模必須與礦床儲量規模相適應,必須兼顧當前與長遠利益,保證礦山企業可持續發展,實行礦山最低開采規模制度(詳見附表9);嚴禁大礦小開,一證多礦;加快礦山企業改組、改制和資產重組,擴大大、中型礦山企業比例,使之真正成為我省礦業經濟的主體;積極引導小型礦山整改、聯合,走規模化、集約化之路,提高采選冶技術水平。對不符合生產安全條件、破壞浪費資源、嚴重污染環境的礦山,限期整改或予以關閉。到*年,我省礦山企業總數降到4000家以下,形成以大、中型礦山為骨干,大、中、小協調發展的合理布局。

2、調整優化礦產品結構

合理配置采選冶加工生產能力,加快科技創新,重點增強精深細產品的加工和生產能力,延長產業鏈,優化采、選、冶結構,淘汰落后的原字號產品,開辟新領域,增加新品種,增強礦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大幅度提高礦產品的附加值,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3、調整優化技術結構

實施科技興礦戰略,推廣先進適用的技術和工藝,改變大部分小型礦山采選設備、技術水平嚴重落后的局面,堅決淘汰國家明令禁止的落后生產工藝,提高礦山開采回采率、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全面提高礦山的技術水平。

金屬礦產:全力搞好資源接替,提高開采能力,充分利用資源,實施規模開采,集中選冶,淘汰關閉小選礦廠、小冶煉廠、小堆浸場,小氰化池,適度控制金屬礦的冶煉能力,努力提高現有采選冶技術和深加工產品開發能力。

非金屬礦產:加快采選加工配套,重點提高選礦加工能力。依靠科技進步,大力發展和推進非金屬礦加工高科技產業化,延長產業鏈和產品鏈,增加新品種,鞏固和加強石墨、硅線石、顏料用黃粘土等非金屬礦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地位,提高出口創匯能力。

4、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

我省的大慶、雞西、鶴崗、雙鴨山、七臺河等是典型的依托開發礦產資源而掘起的資源型城市。雞西等四大煤田和大慶油田在過去的幾十年,為我國的煤炭、石油工業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但是,隨著煤炭、石油資源儲量的日益減少,其不可避免的將面臨資源逐漸枯竭的局面。因此,高度重視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進一步增強緊迫感和歷史使命感,是各級政府和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重要職責。我省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首先要加強礦產資源勘查工作,尋找后備基地,延長礦山壽命。第二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接替產業,實現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化轉變,改變礦業經濟增長方式。第三加快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發展特色生態產業。第四拓寬資源型城市的功能,走多元經濟發展的道路。

大慶油田既要加強深部和外圍的勘探工作,力爭石油、天然氣勘查取得較大突破。同時要抓緊搞好產業結構調整,強化綜合加工能力,提高附加值,加速產品的上下游一體化,提高油氣后續加工業在油田經濟中所占比例,確立大慶在黑龍江省哈大齊牡石化產業帶中的支撐作用。還要以改善油城生態環境、恢復植被、發展草原經濟及畜牧產業做為油田替代產業之一。雞西等四大煤城要穩步提高國有重點煤礦的接續能力,加強煤層氣勘探,進一步做好煤炭的綜合加工和精深加工,提高精細產品比例,打造一批煤化產品名牌,尤其是七臺河的主焦煤更要優質優用,提高產品的知名度。還要做好石墨、硅線石等其它特色非金屬礦產的精細深加工,增加出口份額,以自身優勢綜合開發,促進煤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開發利用總體布局和規劃分區

1、總體布局

根據我省礦產資源及其分布特點和開發利用現狀,按照因地制宜,統籌規劃,突出重點,發揮優勢,規模開發,集約利用,共同推進,協調發展的總體構想,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基礎,以后續加工業為依托,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構筑與全省產業布局相協調的“三區、三帶、一邊、一中心”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發展格局,即由一個中心帶動三個區,構建三條產業帶,利用一條邊境線的礦業發展布局。“三區”即指與我省區域經濟發展格局相適應的南部礦業經濟區、北部礦業經濟區、東部礦業經濟區;“三帶”即指分別構建的哈大齊牡石化建材產業帶、興安伊春多金屬產業帶和雞西鶴崗煤炭石墨產業帶;“一邊”即指中俄邊境線;“一中心”即指哈爾濱市。

哈爾濱市:哈爾濱市是我省政治、經濟中心。礦業發展要依托其區位、交通、產業、科技、信息、人才優勢,以高科技開發為先導,產學商研相結合,建立輻射全省的以礦產科技與信息研究、深加工產品開發為重點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發展研究中心,帶動全省礦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促進我省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向規?;⒓s化、高科技化發展。

南部礦業經濟區:包括哈爾濱市、大慶市、齊齊哈爾市、綏化市和牡丹江市。以區內豐富的石油、天然氣、水泥用大理巖、玻璃用石英砂及銅、鉛、鋅等礦產資源為基礎,以大慶石化精深加工為重點,大型企業為骨干,上下游一體化,力爭建成在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石化產業基地。

北部礦業經濟區:包括伊春市、黑河市和大興安嶺地區。以區內豐富的金、銅、鉛、鋅、稀有金屬、非金屬礦產資源為基礎,以加快勘查開發為動力,推進興安伊春多金屬產業帶的建設,加快開發利用砂寶斯、東安、多寶山、翠宏山、關鳥河等大、中型礦床,建成全省最大的金屬礦產品加工基地,推動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東部礦業經濟區:包括佳木斯市、鶴崗市、雙鴨山市、雞西市、七臺河市及林口縣。以四大煤城的煤炭、非金屬礦產資源為依托,構建雞西鶴崗煤炭石墨產業帶。充分利用煤炭、石墨、硅線石、飾面石材等優勢礦產資源拉長產業鏈,發展煤電、煤化工業;搞好煤炭轉化和深度開發,提高原煤入洗比例;積極發展煤城替代產業,加快開發利用石墨、硅線石,建成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家級非金屬產品出口基地,發展以透輝石為原料的高檔衛生陶瓷,發展多元化經濟,壯大經濟實力,為煤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多的可利用空間。

一條邊境線:我省與俄羅斯長達3052千米的水陸邊境線,有25個國家一類開放口岸。要充分利用與俄羅斯、蒙古接壤相鄰的區位優勢,積極開發利用俄、蒙豐富的礦產資源。以鐵、錳、銅、鉛、鋅、金、磷為重點,積極推進加速利用國外資源,力爭“*”期間“走出去采回來”,建立穩定的國外礦產資源供應基地。

2、規劃分區

根據我省礦產資源賦存規律和地區經濟發展需要,對重點規劃礦種集中區,分別劃分出鼓勵開采區、限制開采區和禁止開采區,(詳見圖4、附表8)。

(1)鼓勵開采區:依據礦產地分布相對集中,資源豐富、可靠,國內外市場前景好,有可依托的加工條件,可有效控制礦產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等。全省共劃定鼓勵開采區13處。

(2)限制開采區:雖有可靠資源和市場基礎,但開發技術條件不成熟或利用方式不合理;市場容量有限,產品嚴重供過于求;受國家產業政策制約,開采規模受到嚴格控制等。全省共劃出限制開采區5處。

(3)禁止開采區:各級自然保護區均為禁止開采區(詳見圖4、附表13、14)。禁止在鐵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兩側直觀可視范圍內、文物和地質遺跡保護區、地質災害易發區和危險區、國家生態功能區、軍事禁區內開采礦產資源。嚴禁在黑龍江、烏蘇里江我方凹岸采砂、石和淘砂金。

除國家和本規劃規定限制開采礦種的礦區以及上述鼓勵、限制、禁止開采區以外,其它地區為允許開采區。

3、新建礦山準入條件

省內的新建礦山除要符合礦產資源法及有關法律法規外,還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開發的礦種、礦區及礦山規模要符合國家及省級礦產資源規劃基本要求。具有與開發礦種、所建礦山規模相適應的資金、技術、人才及其它資質條件。

(2)要有完整的、經省級以上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評審認定的地質勘查報告和資源儲量有關文件。必須提供礦山生態環境影響評估報告和保護方案。

(3)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礦山設計部門提供的礦山設計、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和礦山可行性研究報告。

(4)禁止采用和生產國家經貿委《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產品目錄》中列入的生產工藝和產品。對開發邊際經濟基礎儲量礦產的礦山應具備相應成熟的開發技術和經濟實力。

(5)礦山或其附近采選能力原則上必須配套,采選技術至少達到國內同類型、同規模礦山的平均水平。共伴生礦產必須有符合要求的綜合利用方案和指標,對暫難回收利用的有用組分也應有具體的保護措施。

(6)新建礦山的區位、開發的礦種要與本省礦業布局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保護規劃分區協調一致。

(四)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

以我國加入“WTO”為契機,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配合國家積極開拓國外礦產資源供應基地;利用我省與*在成礦規律、找礦遠景區等方面的可比性以及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面的互補性,以我國、我省短缺和需求量較大的富鐵、錳、金、銅、磷、鉀等礦產為重點,鼓勵、引導礦山企業到國外開采礦產資源,逐步建立長期、穩定、安全的國外礦產供應體系。加快制定省內投資政策、改善礦業投資環境,加強省際國際間的合作,大力實施“引進來,走出去”戰略,構建全方位的礦業對外開放格局,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鼓勵國內外投資者以合作、合資等多種形式在我省辦礦,嚴格按WTO規則,給予來我省勘查和開采礦產資源的外商應享受的一切待遇。明確、簡化外商在我省投資勘查開發礦產資源的審批程序,健全和完善外商在探礦權獲取、采礦權保護、勘查費用進入等方面的規章制度,制定有關的優惠政策,規范管理、完善服務。提高我省礦產資源的利用效率和礦業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水平。重點加大對有色金屬、貴金屬,尤其是低品位、共伴生、難選冶礦種開發利用的引資力度,提高礦產資源的利用率,促進礦業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我省到國外勘查開發礦產資源還處于初始階段,抗風險能力比較弱,迫切需要國家政策支持和相應管理措施保證。為更好的“走出去”,首先要實行統籌規劃,建立統一的管理和審批機構,制定相應的審批程序和管理辦法。第二加強監督管理,制定國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企業監督管理條例和財務會計制度,對到國外勘查開發的企業國有資產和國家銀行代款進行有效監督和審計,提高投資效益,減少國有資產損失。第三制定到國外勘查開發礦產資源服務保障體系的具體措施,加強為企業服務的意識。盡快建立安全、穩定的境外礦產品供應體系,提高礦產資源對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

(五)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節約利用資源

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必須做到綜合開發,節約利用,努力提高礦山經濟效益,促進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實現資源高效利用。鼓勵開發利用低品位、難選冶礦產,加大共伴生礦產的綜合回收力度。加大含鉀巖石的綜合開發利用;強化二次資源的回收力度,減少外流數量。

提高礦山“三率”水平,嚴格礦山設計和開發利用方案審查,完善礦山“三率”指標考核體系,加大監管力度。努力提高油氣采收率;煤礦回采率;金、銅、鉛、鋅等礦山的選礦回收率;努力降低礦山的采礦貧化率。發展煤矸石等廢石、廢碴等為原料的新型建材,進一步提高礦山“三廢”的開發利用水平。堅決杜絕采富棄貧,采大棄小的短期行為,走統籌規劃、合理開發、綜合利用、健康發展的礦業經營之路。

(六)在保護中開發利用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資源

1、石油、天然氣開發利用與保護

處于開發中—晚期的大慶油田,經過40余年“高水平、高效益”的開發,自*年達到*萬噸年生產規模以來,已連續穩產高產26年,創下我國乃至世界砂巖型油田高水平開發的記錄。

大慶油田先后經歷了自然能力驅動、注水驅油和聚合物驅油三次采油。一次采油采收率27—30%,二次采油比一次采油提高采收率5.7個百分點,三次采油比二次采油提高采收率2.6個百分點?!?”期間大慶油田要加強開采深油藏、稠油藏,推廣并擴大三次采油范圍,提高采收率。加快發展以石油、天然氣為原料的石化工業,提高與油氣資源有關的后續加工業產品的附加值,延長產業鏈。大慶油田要繼續開拓進取,與時俱進,貫徹“調整、優化、增效、創新”的方針,實施“高水平、高效益、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進行油田規模結構、產品結構和技術結構的調整與優化。以大慶油田為龍頭,構建哈爾濱石化產品深加工和精細化工、建材生產基地;齊齊哈爾化肥、氯堿及下游產品、建材生產基地;牡丹江橡膠、塑料加工和煤化工、建材生產基地,發展壯大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超大型的依托石油、天然氣資源的企業集團,促進全省國民經濟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2、煤炭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

我省煤炭資源儲量豐富,煤種齊全,有氣、肥、焦、瘦、貧等10個品種,且多為低磷、低硫,可以滿足發電、冶金、化工、建材、煉焦和動力用煤的各種需要。我省煤炭工業已具備設計、施工、裝備及管理大中型礦區的能力,現代化綜采設備、綜掘設備大量使用,并擁有*年代國內先進水平的年產100萬噸以上的工作面。

“*”我省煤炭工業結構調整的主要任務:

——總量控制與精深加工并舉,調整煤炭工業結構。到*年,全省煤炭產量控制在*萬噸,洗、型煤占原煤總產量的比重達到30%。

——充分發揮國有重點煤礦和地方國有煤礦的優勢,安排一部分礦井建設項目,使其上規模,上水平。雞西榮華立井續建(一期)和雙鴨山東榮三礦收尾兩個項目,能力240萬噸;雙鴨山東榮一礦、鶴崗鳥山和七臺河向陽新建項目,能力255萬噸。使國有重點煤礦接續能力達到495萬噸。

——關閉非法開采和布局不合理以及資源浪費嚴重、安全生產沒有保障的小煤礦。到*年,生產能力在6萬噸以下的小煤礦要全部關閉。

——大力發展煤炭洗選、型煤等潔凈煤技術,擴大生產能力,提高煤炭清潔利用水平和利用效率;適度規劃煤炭液化、水煤漿和地下氣化項目。特別是要把煤炭液化技術產業化項目,做為“煤代油”資源的一項戰略任務抓緊抓好,從而更好地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五、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

(一)總體要求

1、堅持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并重的原則

堅持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并重的原則,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生產和閉坑)的生態環境治理與恢復的監督管理。貫徹“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恢復,誰投資、誰受益”的方針,實現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良性發展,提高礦區的生態功能。

2、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加強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和次生災害控制

應用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改變資源利用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水平,最大程度地減輕資源不合理利用產生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遏制次生地質災害的發生。

3、加大礦山復墾力度,改善礦區生態環境

開展礦山生態環境狀況的調查評價,以現有大型煤礦塌陷區、大慶油田草原退化區和砂金礦現采、過采區為重點,積極推進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與土地復墾工作,并實行優惠政策,堅持“誰造林種草,誰經營,誰依法擁有土地使用權與所種林草所有權”的原則,逐步建立環保型礦業,改變生態環境質量下降的趨勢。

4、建立礦山生態環境破壞和環境污染監測機構,完善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制度,探索建立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履約保證金制度。

(二)新建礦山生態環境保護

1、新建礦山既要考慮經濟建設的需要,也要高度重視國家對礦山生態環境質量的具體要求。首先,必須嚴格執行新建礦山準入條件。對不符合建設條件和對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又無條件采取措施予以避免的新建礦山,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其次,新建礦山的生態環境保護機構和制度健全,建立了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補償機制和環境監測系統,對造成的礦山生態環境問題能及時監測、預測預報和采取有效的防治、避讓措施。

2、新建礦產資源開采項目設計,必須編制礦山生態環境影響報告,分析礦業活動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提出礦山生態環境保護、預防和治理的措施。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嚴格審查對礦業活動誘發、加劇地質災害的可能性,對地貌景觀的破壞和擬采取的防治措施等。

3、制定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方案。在服從國家環境保護政策總體要求的前提下,從礦山實際出發,制定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方案(包括森林保護、水土保持、土地復墾等),全面實施礦山環境保護和土地復墾履約保證金制度。運用高科技,新技術加強礦山生態環境和地質災害的監測,確保防治工程即時到位,發揮作用,確保新建礦山的生態環境治理率達到100%。

(三)生產礦山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

1、加強對礦山生態環境保護的監督檢查。建立健全礦山生態環境管理體制,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科學技術、宣傳教育等手段和措施,對礦業活動進行規劃、調整和監控,防止礦山環境的破壞和污染。礦山生產要嚴格按有關規定防止或減少環境污染,減輕環境危害,對于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或引發的地質災害,應加強預防、監測,及時組織治理。對違反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規定,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和環境污染的,要依法查處,責令限期整改達標,并按規定給予補償,逾期不能達標的,實行限產或者關閉。對于規模小、資源利用率低、嚴重破壞環境的礦山予以取締,情節嚴重者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礦山閉坑前,必須及時提交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報告,并加強對環境變化和影響的動態監測,制定綜合的、科學的閉坑計劃,提高生態環境恢復水平。

2、嚴格控制“三廢”排放和次生地質災害的產生。鼓勵、引導、監督礦山企業在礦山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方面加大研究和技術改造的投入,采用先進的工藝、技術、設備和管理措施,提高污水處理率和水重復利用率,減少廢水排放總量;提高礦山固體廢棄物的利用率,減少其堆放量和對耕地、林地、草地的占用量,減輕對自然地貌景觀的破壞、環境的污染和次生地質災害的產生。

3、引導礦山企業增加生態環境保護的投入。加強礦山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充分認識生態環境惡化的危害性,增強環保意識,自覺增加生態環境保護的投入,樹立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觀點。政府采取提供優惠貸款和鼓勵礦山企業提取利潤留成等措施引導其增加生態環境保護投入,進行礦山環境恢復治理與保護,提高礦區生態環境質量。

(四)閉坑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

針對我省礦山環境狀況,應重點加強四大煤城的采空地面塌陷區、矸石堆放區和大慶油田草場退化區,以及大型金屬與非金屬礦山和砂金礦過采、現采區的環境治理,通過制定優惠政策、拓寬渠道、籌措資金實施對大興安嶺—黑河—伊春、七臺河—雞西、大慶、寧安、興凱湖五個生態環境治理示范區的綜合整治,推進全省礦山生態環境的恢復治理、保護與建設工作,使礦區生態環境質量逐步提高。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土地復墾,詳見附表12。礦井、礦坑等關閉后,必須完成土地復墾、植被恢復等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作。關閉礦山,由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檢查、驗收礦區生態環境的恢復治理與保護工作。

六、規劃實施管理的措施

(一)加強礦產資源規劃實施管理

1、本規劃經省人民政府同意,并報國土資源部批準后,即具有法律效力,由省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和檢查,國土資源部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監督管理。

2、本規劃是我省各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管理和保護礦產資源的政策性文件,是制定礦業經濟政策、審批頒發勘查許可證與采礦許可證的重要依據;是編制各專項規劃及市縣、行業性礦產資源規劃的依據。

3、各市、縣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同級人民政府和省國土資源廳的領導下,以本規劃為依據,與同級相關規劃相銜接,搞好本行政區的礦產資源規劃編制工作。市、縣級礦產資源規劃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查同意,報省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后實施。

4、省政府應加強對本規劃實施的領導,并對規劃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管理,建立我省礦業權審批預、會審制度,推進礦業權配置方式改革的深化。各級人民政府依法保護礦業權人的合法權益,依法保護勘查區、開采區的工作、生產秩序,協調礦業發展與林業、水電、旅游等其他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及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

5、省、市、縣級礦產資源規劃的實施情況作為考核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政績的重要指標。

(二)完善礦產資源規劃立法,加強執法檢查和監督

確立法治在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中的核心地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及其實施細則、《黑龍江省礦產資源管理條例》的相關規定,制定與本規劃配套的《黑龍江省礦產資源勘查管理規定》和《黑龍江省礦產資源開采管理規定》,對鼓勵、限制、禁止勘查和開采的礦區,提出切實可行的鼓勵措施、限制條件和管理辦法。制定《黑龍江省礦產資源規劃管理辦法》,保證我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在法律法規的保障下得到實施。

逐步健全和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礦產資源法律法規體系,強化礦產資源規劃管理的法律地位。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執法檢查和行政監察,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嚴格依法辦礦、治礦,實現依法勘查、開發、保護和管理礦產資源。對違反礦產資源規劃的勘查、開采礦產資源行為,應及時查處,并視情節依法進行處罰。各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對下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實施礦產資源規劃情況的監督檢查。對違反礦產資源規劃,審批和頒發勘查、采礦許可證的,上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及時予以糾正,并依法追究直接責任人和有關領導的責任。

(三)依靠科技進步,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管理水平

1、實施“科技興礦”戰略,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礦山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礦業科技研究新體系。開展礦業重點項目的科技攻關,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提高我省礦業整體科技水平。

2、鼓勵礦山企業依靠科技進步,應用新設備、新工藝、新方法,改造傳統礦業的裝備和技術,提高礦產資源“三率”指標和綜合利用水平,促進礦業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3、鼓勵實力雄厚、技術先進、管理科學的礦山企業采取收購、兼并、聯營、承包、控股等方式擴大經營規模,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道路。

4、加強礦業方面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重點培養和引進技術型、管理型和具有開拓意識的復合型人才;營造人才的集聚機制,以事業、感情和待遇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加強礦業職工隊伍技術教育和培訓,提高業務素質。

5、加強信息化建設,建立開放的礦產資源規劃管理信息系統,及時收集積累相關資料提供社會化服務,實現數據共享,并與礦業權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相協調和銜接。建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狀況、礦產資源儲量變化、礦產資源規劃執行情況和礦產資源管理秩序的調查與動態監測機制,為修編規劃和實現規劃的動態管理打下基礎。

(四)培育和規范礦業權市場

礦業權市場是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礦業權有償取得,礦產資源有償使用,是礦產資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轉變。礦業權的出讓和轉讓既是盤活資源性資產,拓寬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投資渠道,促進礦產資源有償有序、集約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徑;也是促進采礦權人合理利用和珍惜礦產資源的有效手段。培育和發展礦業權市場,必須維護礦產資源的國家所有權益,要以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協調經濟發展、環境保護和礦產資源的供需關系。我省首先進入礦業權市場的應是投資周期較短、風險較低和國民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量大、急待開發、科技附加值較高,經濟價值較大的礦種。在嚴格監督管理、引導礦業權人依法從事礦業活動的同時,要重視對礦業權人合法權益的保護,使我省的礦業權市場健康、有序、規范發展。

(五)拓寬投融資渠道,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

拓寬投融資渠道,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是實現我省礦業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充分利用新一輪國土資源大調查資金、國家、省及市縣級礦產資源補償費、地質勘查費和國內外、社會等市場化融資,發揮國家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通過財政貼息、補助資金吸引民間、機構和國外投資,加強基礎性地質調查,提高地質礦產的研究程度;加快優勢礦產資源的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系列產品的開發;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鼓勵地勘單位、礦山企業以及集體、個人等非公有制企業到省外、國外從事商業性地質礦產勘查和開發;切實改善礦業投資環境,擴大開發力度,積極吸引外資來我省投入礦產資源風險勘查與開發;通過勘探公司的股票上市等各種途徑進行融資。

(六)加強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1、加強法制宣傳,提高全民礦產資源法制意識,依法維護國家對礦產資源的所有者權益,增強各類礦業權人依法辦礦的自覺性。

2、加強規劃宣傳,樹立規劃的權威,提高公眾的規劃意識,增強各類礦業權人按規劃從事礦業活動的自覺性。

3、普及礦業科學知識,提高全民素質,重點加強各級礦產資源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對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礦業經濟發展的綜合決策能力。

4、加強礦產資源國情、省情和基本國策教育,樹立正確的資源、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觀念,提高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的自覺性。

5、加強新聞輿論宣傳,完善信訪、舉報和聽證制度,形成全社會關注礦產資源、監督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礦產資源和礦山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接受社會對本規劃實施情況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