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局工作總結
時間:2022-01-23 10:52:00
導語:文化局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20*年工作概況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委宣傳部的直接指導下,在各區文化部門的支持配合下,我們緊緊圍繞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新任務、新要求,圍繞“文化強省”和“文化強市”的發展戰略,積極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和又好又快地推動跨越式發展的大格局中,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重在持續、重在提升、重在運作、重在實效”,不斷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為進一步繁榮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實現祖國統一大業,大力發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文化建設各項工作持續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一)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的重大決策部署和對廈門文化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1、認真學習宣傳和深刻領會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舉世矚目的黨的十七屆全國代表大會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大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把握國際國內發展大勢和當前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全面回顧了十六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的新進展,科學總結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和寶貴經驗,精辟概括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深刻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明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和新任務。關于文化建設,黨的十七大報告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位一體”的總體戰略布局出發,從我國新時期新階段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的根本要求出發,從保障人民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出發,提出了一系列新論斷、新要求、新任務,首次把文化作為國家軟實力,在黨的代表大會上作為重要任務提出;首次在黨的代表大會上向全黨和全國人民發出了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新號召,把文化建設擺上空前重要的位置。十七大報告關于新時期、新階段文化建設重要性的新論斷、新要求,表明了我們黨對文化建設重要意義的新認識,顯示了我們黨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影響力的決心和信心,為文化建設提供了大好機遇,也賦予了文化工作者更加崇高的使命。
在黨的十七大召開的關鍵時刻,我們第一時間就組織了全市文化系統干部職工抓好相關會議精神的學習宣傳貫徹工作,并把這項工作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抓緊抓實抓好,逐步在文化系統上下掀起了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的新高潮。我們要求全市文化工作者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準確把握十七大的精神,堅決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切實增強搞好文化建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緊密結合我市文化工作實際,找準文化建設的努力方向,從六個方面著力,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我市文化建設的大發展大繁榮:一是文化建設自覺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服務,不斷鞏固全市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理想基礎。二是努力推進和諧文化建設,培育文明健康的社會新風尚。三是大力推進文化創新和文化體制改革,不斷增強文化發展的活力。四是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切實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五是加強文化遺產保護,著力弘揚和發展閩南優秀傳統文化,積極開展國際性、全國性和群眾性的文化藝術活動。六是大力推進文化活動進社區、進農村,不斷豐富城鄉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總之,要自覺把握機遇,乘勢而上,以勵精圖治、銳意進取的精神狀態和認真扎實、勤奮務實的作風,切實將十七大關于文化建設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轉化為促進文化發展與藝術繁榮的制度、體制和機制,轉化為支持文化建設的有效政策和措施,轉化為文化建設的具體目標、任務和項目,推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為興起文化建設新高潮推波助瀾。
2、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重大決策部署和對廈門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我們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視察福建、廈門和賈慶林主席在廈門經濟特區建設25周年慶祝大會上關于文化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在中央黨校提出的“必須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省第八次黨代會、市第十次黨代會及文化部、省文化廳和市委宣傳部有關文化工作的重要會議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文化強省”戰略決策與廈門市“文化強市”戰略部署,扎實推進《廈門市文化建設“十一五”規劃》的實施工作,切實按照年初確定的工作目標,不斷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以構建和諧社會、弘揚先進文化為主題,堅持以人為本、發展為重的原則,堅持項目帶動、品牌建設戰略,著力于文化改革與創新,著力于繁榮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著力于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著力于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著力于繼承與弘揚民族傳統文化,著力于實現祖國統一大業,大力發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為“文化強市”建設注入了嶄新活力,文化建設的各項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涌現了諸多亮點。
(二)持續推進文化建設繁榮發展,文化工作發展勢頭良好。一年來,文化工作持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各項工作成績顯著,基本實現了繁榮發展的工作目標。
1、狠抓藝術精品創作與生產。20*年,是我市戲劇創作參評、參演層次最高、密度最大的一年,也是我市戲劇創作與表演在全省、全國產生的影響最大、成效最突出的一年。
一是精品創作取得歷史最好成績。歌仔戲《邵江海》一舉獲得“中國戲曲學會獎”、“五個一”工程優秀劇目獎和中國戲曲藝術政府最高獎“文華大獎”,并入選國家舞臺精品工程,取得第十二名的好成績,打破了我市舞臺藝術精品獲得國家級最高獎項的“零的突破”,創造了我市戲曲藝術創作與表演的歷史最好成績。同時,該劇還代表福建省赴北京參加“十七大”獻禮匯演,獲得中央、省、市領導的高度評價;音樂話劇《雁叫長空》以一流的劇場、優秀的劇目、公益性低票價為品牌定位,走進社區,走進校園,引起極大反響,贏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該劇參加今年年底在蘇州舉行的第十屆中國戲劇節,得到評委、觀眾的高度評價,取得了圓滿成功,榮獲優秀劇目獎、優秀導演獎等獎項;高甲戲《阿搭嫂》、音樂話劇《雁叫長空》在第二十三屆全省戲劇會演中,成績顯著,獲得優秀劇目獎和15個單項獎。此外,大型音樂史詩《海峽》也在抓緊創作修改,將成為我市舞臺藝術創作的又一精品力作。
二是專業劇團發展持續推進。廈門藝術學校和小白鷺民間舞團代表福建省參加首屆“全國藝術教育成果展演”榮獲“優秀教育成果獎”。該團排演的哈尼族群舞《釯之靈》在第六屆中國舞蹈“荷花杯”比賽中獲“十佳表演獎”和“十佳創作獎”,群舞《把根留住》、雙人舞《老茶仙》入選第七屆全國舞蹈比賽決賽,其中群舞《把根留住》獲得優秀創作獎。歌仔戲劇團在連創佳績的基礎上,繼續抓好新劇目的創作生產,排演了《雙合鏡》、《玉壺關》、《彩蓮鬧婚》等劇目,為拓展業務演出市場做好準備。歌舞劇院在抓好中心工作的同時,創排了小話劇《爆玉米花》,近期將公演。南樂團將文化與旅游緊密結合,積極排演了一組閩臺服飾展示節目,將推向旅游市場。
三是藝術創作整體實力穩步提升。今年來,組織了一批專業優秀文藝作品參加“福建省第五屆百花文藝獎”評比,選拔一批專業演員參加“福建省第六屆‘武夷獎’中青年演員比賽”,其中戲劇組獲得了1金,4銀,6銅的成績,音舞組將于2008年4月赴福州參加決賽。另外,我局對全市各專業劇(節)目及藝術單項作品進行評選,共評出金鷺大獎2項,優秀劇(節)目獎2項,優秀組織獎2項,優秀單項獎26項,優秀新人新作獎2項,劇(節)目獎1項,單項獎39項。這些充分證明我市舞臺藝術精品創作表演水平有所提高,藝術人才的培養力度有所增強,藝術創作與生產的整體實力正在逐步提升。
2、培育壯大文化產業。一年來,著力扶持發展文化產業,培育了一批骨干產業群體,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豐富的文化產品。
一是重點培育骨干產業群體。我市的文藝演出、娛樂網絡、鋼琴制造及藝術培訓、商品油畫、文物藝術品拍賣、電影放映、游戲動漫等骨干產業群體發展迅速,并帶動和促進了全市文化產業的全面發展。其中,商品油畫、鋼琴制造及藝術培訓、游戲動漫、對臺文化交流等重點產業基地建設成效明顯。在第三屆中國(深圳)文化產業博覽會上,我市烏石浦商品油畫協會、海滄區商品油畫協會、惟藝漆線雕藝術有限公司等18家企事業單位積極推薦展示,尋求合作伙伴,進行產業對接,與數十家海內外銷售單位進行洽談,現場簽約7個項目,展出的500多件蔡氏漆線雕作品全部被預訂。鋼琴制造及藝術培訓業蓬勃發展,鋼琴制造培訓基地——廈門仙諾克藝術產業園建設已啟動,其用地規劃正在進一步調整之中。動漫產業在政府政策及資金扶持下發展迅猛,全市已有動漫游戲企業21家,年產值達上億元,逐步成為我市文化產業的“生力軍”。對臺文化交流基地建設進展順利,廈門翔安民間戲曲學校著手建設的閩南民間戲曲大觀園項目已正式啟動,并計劃發展成為我市重要的閩臺民間文化藝術交流基地。
二是推薦申報品牌文化企業及基地。全年,組織推薦了一批全國、省級品牌文化企業及基地項目。其中,組織廈門三樂鋼琴有限公司、惟藝漆線雕有限公司及烏石浦油畫等6家企業申報評選全國“20*-2008年度重點企業及重點項目”;推薦廈門蔡氏產漆戲雕、廈門三樂鋼琴有限公司、廈門閩臺戲曲大觀園等3家單位入選中國文化產業項目資源庫,并編入《20*中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手冊》;做好廈門三樂鋼琴有限公司、惟藝漆線雕有限公司、廈門易購網絡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參加福建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的推薦評選工作,為企業創造了宣傳推介的良好平臺。
3、積極推動閩南優秀文化走向世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豐富文化交流載體,創立文化交流品牌,構建文化交流體系,全方位開展對外、對臺文化交流,在國內外的知名度與影響力不斷擴大。今年交流項目合計36批次,742人。其中,出訪項目26批次,525人;來訪項目10批次,217人。出訪項目中對臺交流12批次,296人;來訪項目中對臺交流2批次,1*人。
一是全面開展對外文化交流。組派各類表演、展覽團體及人員赴埃及、希臘、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國家和臺灣地區進行學習交流,涉及音樂、美術、戲曲、舞蹈等各層面。其中,由廈門歌舞劇院青年民族樂團和廈門藝術學校組成的廈門青年文化代表團赴瑞典、荷蘭演出,受到當地市民的熱烈歡迎,其濃郁的中國民族風情傾倒在場所有觀眾。廈門愛樂樂團到德國等歐洲國家進行為期23天的訪問及巡回演出,引起極大轟動。此外,陸續接待斯洛伐克駐上海總領事、美國巴爾的摩廈門友好協會主席、日本堺市歷史文化協會負責人、德國駐廣州總領事等來廈交流訪問,協助土耳其民間舞蹈隊和奧拓曼樂隊在廈舉辦一系列文藝交流演出,豐富了廈門的文藝舞臺。
二是著力加強對臺文化交流。充分利用對臺區位優勢,整合地域文化資源,開展靈活多樣的對臺文化交流,受到國務院臺辦和文化部的充分肯定和表揚。其中,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將我市對臺文化交流活動推向新的高潮,為兩岸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平臺,極大地促進了兩岸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為推動中華文化的融合,促進祖國統一發揮了積極作用。相繼舉辦的“臺中美術展”、“海峽兩岸三地美術作品展”、“海峽兩岸少兒美術書法雕塑展”、“海峽兩岸職工美術書法作品展”和“海峽兩岸抗戰戲劇研討會”、“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學術論壇報告會”等系列展覽與學術研討活動,極大豐富了兩岸文化交流的內容,擴大了交流的范圍,使兩岸文化人和學者進一步增進了友誼與了解。此外,廈門小白鷺民間舞團一行赴臺灣省各縣市進行“白鷺展翅、臺灣高飛”巡回演出,舉辦中國優秀民族民間舞蹈晚會11場,并與當地藝術院校、團體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在臺灣引起極大轟動。廈門市金蓮升高甲劇團、廈門翔安民間戲曲學校多次組織大規模的演出團體赴金門商演,受到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有力推動廈門文化貿易的繁榮發展,進一步擴大了閩南文化在臺的影響。鄭成功文物首次赴臺展覽,獲得良好反響,為兩岸文物交流活動打下良好基礎。翔安區組織的文化交流團到金門舉辦“墨香兩岸”鄭晨鐘個人畫展,在金門掀起一片熱潮。同安呂厝華興薌劇團赴金門進行交流演出,為聯絡兩岸鄉親情誼,推動兩岸民間傳統文化技藝的傳承發展做出了積極努力。
4、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上新臺階。始終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加大力度,增加投入,加強文化遺產保護,使我市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
一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有新突破。今年3月,全國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工作研討會在廈門舉行,國務院、文化部、省、市領導對此項工作高度重視,有力推動了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開展。6月,文化部正式批準廈門成為全國首個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使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從單一項目保護邁入整體性保護范疇。目前,實驗區建設的各項工作正在積極推進之中。積極開展全國、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申報推薦工作,其中,我市12個項目入選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同時,抓緊資料收集整理,積極推動5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工作。此外,配合全國第二個“文化遺產日”舉辦大型系列活動,通過擴大宣傳聲勢和影響,為保護文化遺產、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我市歌仔戲劇團榮獲文化部首批“文化遺產日”獎。
二是文物保護基礎性工作持續推進。首先,加強規劃編制。積極向國家文物局爭取專項經費,完成《鼓浪嶼近代建筑保護規劃》、《廈門市文物保護單位保護控制規劃》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胡里山炮臺文物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其次,加強文物規范化管理。完成第六批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記錄檔案的建檔工作,為開展文物保護科學化、信息化、規范化管理打下堅實基礎。第三,加強文物的搶救和保護。妥善解決城市建設中的文物保護問題,先后組織開展廈漳公路大橋考古調查、五緣灣開發區古民居調查、湖邊水庫周邊地區古墓葬等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第四,加強文物安全建設。先后共投入116萬元完成青礁慈濟宮消防和安防系統工程建設。目前,工程施工基本完成,已進入驗收結算階段。第五,加強文物執法。配合市人大行政執法檢查,對我市近年來的《文物保護法》執法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并配合省文物局查處青礁慈濟宮文物保護范圍內違章建設問題。
三是涉臺文物古跡保護力度逐漸增強。我市的涉臺文物保護與管理工作始終走在全省前列。今年,在文物普查的基礎上,認真篩選、論證了45處涉臺文物古跡報市政府核定公布。市政府于20*年11月正式公布了《廈門市第二批涉臺文物古跡名單》共31處。至此,我市已公布的涉臺文物古跡達63處。
四是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全面啟動。成立廈門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領導小組,組建專家組及市、區兩級普查隊伍,制定《廈門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方案》,召開全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全體成員擴大會部署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完成了普查人員的培訓工作。
(三)積極推進和諧文化建設,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一年來,我們著力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提高公共文化產品供給能力,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基本文化權益問題,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協調發展。
1、努力營造濃厚城市文化氛圍。為營造城市文化氛圍,提高市民文化素質,滿足群眾文化生活,實現群眾文化利益,舉辦了一系列有影響、有特色,內容豐富、形式各異的文化活動,城市的文化品位與文化魅力得到顯著提升。
一是著力打造品牌文化活動。成功舉辦“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和“第四屆中國國際鋼琴比賽”,在海內外產生較大影響,進一步提升了廈門文化的影響力與知名度。其中,“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不僅是我市今年兩岸文化交流的重大項目,還被列入文化部、國務院臺辦20*年的對臺文化交流重點項目。其成功舉辦,得到各級領導、嘉賓及廣大群眾的高度評價。本屆藝術節,兩岸民間文化交流成果頗豐,不僅在內容和形式上有新突破,而且實現了兩岸文化交流的成功對接,極大地推動了兩岸民間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為我市對臺文化交流工作和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中國國際鋼琴比賽”是我國鋼琴演奏藝術的最高賽事,每三年一屆,第四屆正式落戶廈門并取得圓滿成功。本屆鋼琴比賽選手水平普遍高于前三屆,經過層層選拔,共有48名選手獲得參賽資格,其中,中國選手張昊辰、以色列選手維克多.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中國選手周韻清分獲冠、亞、季軍。
二是精心組織群眾文化活動。市文化館充分發揮龍頭作用,組織青年民樂團、少兒藝術團、群星藝術團、民間藝術團等群眾性藝術團隊開展了“鷺島關愛日”文藝晚會、“獻給勞動者之歌”溫馨廈門廣場文藝演出、“夕陽紅20*廈門市中老年服飾風采大賽”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受到市民群眾的歡迎與好評。此外,基層文化活動健康發展與全面普及,使廈門市城鄉居民的文化生活有了新變化,為構建和諧廈門做出積極貢獻。其中,思明區“溫馨廈門·魅力思明”廣場文化活動舉辦多年,已成區級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反響較好。該區還在全省率先舉辦首屆文化娛樂業舞蹈秀大賽,為正確引導文化娛樂市場健康發展做出有益嘗試。湖里區立足“元宵民俗文化節”、“溫馨湖里”周末廣場活動等公益性文化活動,為群眾創造了參與文化活動的良好平臺。翔安、同安、海滄等區充分發揮地域優勢,以舉辦“元宵年貨一條街”、“民俗文化藝術節、“保生慈濟文化節”等富有閩南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動為契機,將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熱火朝天。
三是圓滿完成各類演出任務。全年舉辦元旦、春節、元宵、五一、六一、七一、建軍節、中秋、國慶等各類節慶演出86場;配合第十一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第六屆中國(廈門)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特區建設25周年、國際龍獎IDA年會、慶祝黨的十七大等全市性重大活動完成指令性或接待性演出21場。一年來,各專業劇團共演出763場,其中金蓮升高甲戲劇團187場、廈門歌舞劇院167場、小白鷺民間舞團135場、歌仔戲劇團165場、南樂團109場。
四是著力提升城市文化內涵。陸續舉辦“20*中國畫展”、“特區建設25周年圖片展”、“廈門20*(中國)漆畫展”及各類名家書畫作品展,并與泰國、德國、俄羅斯等國家合作辦展取得圓滿成功,使廈門文化更趨多元化與包容性。全年,共舉辦各類藝術展覽50余場,參觀人數達20多萬,進一步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內涵與品位。
五是全面檢閱群文創作成果。精心組織23個舞臺類節目、35件靜態類作品、3個事業獎項參加第十四屆全國“群星獎”評選,其中,湖里區選送的音樂節目《咱的故鄉》作為全省唯一的音樂類節目闖入決賽,并榮獲第十四屆“群星獎”的“創作獎”。此外,市文化館中老年民間藝術團在香港舉辦的“金紫荊花”中老年藝術大賽中榮獲兩項“金紫荊花大獎”和組織金獎;海滄區選送的古詩聯袂《憫農·春曉》獲“金紫荊花”青少年音樂、舞蹈藝術大賽的“金紫荊花大獎”;市文化館少兒藝術團在參加第四屆“小荷風采”全國少兒舞蹈展演中獲“小荷之星”金獎。
2、構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通過轉變服務觀念,加強公益文化建設、基層文化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服務能力建設,構建比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使我市公共文化的服務能力與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一是穩步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我市公益性文博館場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不斷拓展服務范圍,提升服務水平,堅持開展各種類型的公益性文化活動,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一系列豐富而高品質的文化享受。其中,廈門文化藝術中心充分發揮綜合文化功能,開展一系列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逐步成為惠及全市人民的重要文化藝術活動場所。全年共接待參觀人員達70多萬人次,各類參觀團體300多個。其中,接待副部級以上領導80多人次,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在社會上產生較大影響。市圖書館逐步完善建設,提升業務水平,全年共接待讀者597476人次,辦理借閱證24812個,舉辦讀者活動76場。同時,以該館為中心的全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得到進一步發展,方案正在修訂當中。市少兒圖書館著重加強三級公共文化網絡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解決和改善了我市兒童“看書難、看好書、看新書更難”的問題與現狀。該館全年新增汽車圖書館3個、集體用戶8個、聯網分館10個、分館流通點7個;流通圖書970851冊次,接待讀者923318人次,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26%和22.9%。市博物館圓滿完成史無前例的跨海搬家,重點抓好古石雕大觀、廈門歷史、中國民族民間樂器、閩臺民俗陳列等重大陳列展,并成功引進《表銅佛像展》臨時陳列,取得良好反響。鄭成功紀念館改版陳列榮獲福建省首屆文博成果二等獎(陳列系列第一名)。
二是指導推動基層文化工作。指導推動思明、湖里、集美、同安等區完成全市第二次文化館評估驗收工作,受到省文化廳表揚。精心組織思明、湖里、集美區開展省級先進文化區申報、復查工作,使三區均順利通過評審并獲省級先進文化區稱號。市文化館加強對基層文化工作的指導,新建基層輔導點、示范點18個,輔導各類團隊30多個,輔導人員達數千人;相繼舉辦各類公益性培訓班、研討會63期,參加人數達1950人;深入嘉蓮街道、商業學校、國貿碼頭、海滄區吳冠村洪金錠“曲藝之家”等開展調研和藝術輔導,受到群眾熱烈歡迎。
三是努力拓展公共文化服務面。著力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流動文化大蓬車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文化扶貧工程”,積極推動“文化下鄉”、“文化進社區”,受到群眾普遍歡迎。全年,各專業劇團下農村、重點建設工地、社區、學校、軍隊開展慰問演出39場;愛樂樂團、青年民族樂團積極開展“民樂進校園”活動,為青少年普及民族音樂、交響音樂作出積極嘗試,受到廣大師生歡迎;市圖書館與市少兒館組建宣講團和服務宣傳隊下校、下鄉、進社區,組派專業技術人員到部分鎮村開展業務指導,協助籌建文化站,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精神食糧;電影公司配合“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實施,下農村放映電影4571場,并結合全市“廉政教育進農村”、“溫馨家園電影進社區”活動,組織為全市農村黨員干部和社區群眾放映電影920場,為推動我市新一輪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和“平安廈門”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是全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文化藝術中心全面竣工并陸續對外開放,在不斷完善后續建設與管理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功能建設,拓展服務范圍,提升服務水平,逐步發展成為全省乃至全國文化設施建設的代表性項目。廈門南音閣創新改造,于5月建成開館,并努力完善建設,爭取打造成集文化、旅游、休閑為一體的文化旅游新景觀。此外,小白鷺民間舞團團部建設、廈門市鄭成功紀念館改造與改版、陳勝元故居遷建工程均已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小白鷺藝術中心項目進展順利,進入基礎施工階段。“閩南戲曲藝術劇院”項目建設的前期工作有新進展,立項工作基本完成。廈門劇院建設開始啟動,目前正與規劃局一同做好項目選址論證等工作。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一批區級文化藝術中心項目被列入全市為民辦實事工程得到較好落實。其中,海滄區文體中心已全面竣工,于11月正式啟用;集美文體中心主體工程基本完成,進入最后收尾階段;杏濱街道文化廣場項目資金到位,征地拆遷工作基本完成,年底將動工建設;湖里高殿社區文化中心及活動廣場也在抓緊建設當中。
3、凈化和繁榮文化市場。一年來,始終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不斷健全宏觀調控體系,加強文化市場的日常監管與專項整治,使我市的文化市場管理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全省前列。
一是開展音像市場專項整治。認真開展“打擊侵權盜版違法犯罪活動區域性整治”、“反盜版百日行動”等專項整治行動,對全市音像制品批發、零售、出租經營單位進行全面檢查,嚴厲打擊了違規違法行為。同時,配合“保護知識產權宣傳周”活動,開展全市違法音像制品統一銷毀行動,銷毀盜版音像制品86812片。
二是加強網吧市場管理。以禁止網吧接納未成年人為重點,加強網吧監管,對湖里、思明區2家未落實有效證件實名上網登記的網吧依法責令停業整頓。認真執行文化部等14部委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網吧及網絡游戲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區文化行政部門立即停止審批工作,避免違規審批行為的發生。組織指導思明、湖里、海滄、集美區成立“網吧行業協會”,加強網吧行業自律,不斷提高網吧經營者守法經營的自覺性。加強網吧監管平臺管理,完成網吧監控軟件技術升級工作,并對監管工作實行每月總結通報制度,得到省文化廳領導的高度肯定。為全市新審批“網吧”安裝經營管理軟件,實現科學有效監管。指導協調網吧經營者與微軟公司解決網吧使用侵權軟件等問題。
三是加強對歌舞娛樂場所的日常監管。加大對新修訂的《娛樂場所管理條例》和《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的宣傳貫徹力度,并完成我市貫徹落實《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的相關調研工作。采取定期檢查與突擊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對歌舞娛樂場所的監管,同時配合公安、工商等部門對歌舞娛樂場所開展專項整治。
四是全面推進行依法行政工作。認真貫徹落實《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管理辦法》,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建立完善各種制度,逐步規范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程序。注重案件督辦工作,全年受理文化市場專線、12318舉報、市長專線等各類文化市場案件92件,做到件件有反饋、有落實。
(四)扎實穩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文化系統自身建設逐步完善。一年來,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以文化創新為動力,以體制機制改革為著力點,持續推進文化系統思想政治、組織隊伍、黨風廉政和管理體制等建設。
1、繼續穩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重點抓好本系統各專業崗位設置的初期摸底工作,以市圖書館列為市里崗位設置試點單位為抓手,做好市圖書館崗位設置方案。認真完成文化館、博物館機構內部整合及湖濱影劇院撤消后的人員安置掃尾工作。進一步細化新華影劇院的撤編改革方案。各專業藝術團體的改革也按“一團一策”的要求,積極開展調研。
2、加強思想作風建設。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為重點,持續抓好“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中央、省、市有關文件精神的學習。結合“黨風廉政宣傳教育月”活動和領導干部民主生活會,切實抓好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思想作風建設。不斷創新紀律教育學習活動的內容和形式,繼續深入開展以“學習‘八榮八恥’,落實‘四比’,當好‘三個表率’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發展”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重視改革中黨員、群眾的思想認識問題,深入細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幫助解決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不定期走訪、慰問干部群眾,在文化系統營造改革、發展、穩定的良好氛圍。
3、加強組織隊伍建設。認真落實黨建責任制,扎實做好局直屬黨委成立、基層單位黨組織整合撤消、支部書記增補、黨員培訓及發展黨員等工作。結合紀念建黨86周年活動,做好推先評優工作,評選一批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黨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和優秀黨務工作者;申報推薦一批領導干部參加省、市各類先進集體和個人評選,市歌仔戲劇團蘇燕蓉獲“福建青年五四獎章”榮譽稱號。做好干部的選拔培養,完成部分直屬單位和機關干部的推薦考核工作;推薦選拔市級拔尖人才和市委宣傳部“五個一批”人才;選送干部、文化藝術骨干到省、市黨校和國家藝術院校培訓;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專業人才。
4、加強廉政建設。一是加強反腐倡廉教育。結合文化工作實際,組織全系統黨員干部學習中央紀委第七次全會和省、市紀委二次全會等會議精神,深入開展專題教育并抓好自查自糾工作,舉辦全系統新任領導干部和重點崗位人員廉政教育座談會,進一步把“加強教育和監督,重在預防和保護”的工作方針落到實處。二是建立完善監督長效機制。深入基層調研摸底,制定出臺《關于在文化系統建立領導干部廉政檔案的決定》,建立領導干部廉政檔案,把黨風廉政建設進一步貫徹到干部任用及評先、評優等各項工作之中,并使之制度化、常態化。加大源頭防范力度,不斷規范“用權”、“理財”、“管人”制度,積極構建保廉防腐工作機制。認真做好政務公開工作,抓好效能建設,進一步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三是深入開展廉政文化活動。積極配合市相關部門組織開展“廉政電影進農村”、征集反腐倡廉書畫作品等活動,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好評,使廉政文化進一步深入機關、企事業、社區、農村,在全市營造了廉榮貪恥的良好氛圍。
5、強化內部管理。修訂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繼續做好財務管理、審計、安全綜治、保密、信訪、公文信息、后勤保障等日常工作。通過努力,榮獲廈門市20*-20*年度安全生產目標責任制考核先進單位。做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的辦理工作,充分發揮文化系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黨外干部在參政議政和文化建設中的積極性和影響力。做好工青婦和老干部工作,進一步密切與市民盟、民進等派的聯系。
二、主要成效、經驗
(一)主要成效
一年來,我市文化工作者堅持用文化營造和諧氛圍,以文化推動社會發展,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保持又好又快發展,在“精品與普及共求、共建與共享合拍、傳承與挖掘并舉、規范與投入同步、管理與保護互動”等方面表現突出,為廈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條件和文化支撐。
1、突出品牌,擴大影響。我市在創作文化精品、打響文化品牌的過程中下了不少工夫、做了不少工作,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而良好的影響。
一是打造藝術品牌。“一個劇目”,歌仔戲《邵江海》連創佳績,取得重大歷史性突破,推動我市戲曲創作與表演邁上新臺階,使我市舞臺藝術精品創作生產步入全國優秀行列;“一個音樂話劇”,音樂話劇《雁叫長空》創新思維,精工細作,成功推向市場,取得良好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一個音樂史詩”,大型音樂史詩《海峽》創作即將完成,成為我市舞臺藝術精品創作的又一精品力作。
二是創建活動品牌。“一節”,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經過多年打造,已逐步發展成為兩岸同胞開展藝術交流、暢敘友情的重要平臺,在我市對臺文化交流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賽事”,中國國際鋼琴比賽是由文化部主辦的三大國際性音樂賽事之一,是我國鋼琴演奏藝術的最高賽事,第四屆正式落戶廈門,極大促進了廈門鋼琴藝術和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一展覽”,“中國漆畫展”每兩年舉辦一次,今年升格為國際性展覽,為提升廈門城市文化內涵與品位,擴大城市的知名度與影響力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三是發展院團品牌。“廈門小白鷺民間舞團”,注重品牌隊伍建設,逐步發展成為廈門城市文化的“燙金名片”;“歌仔戲劇團”,充分發揮“邵江海”精神,在全國戲曲藝術屆打響名聲;“南樂團”,通過創新改建,使廈門南音重新煥發生機,逐步發展成為富有閩南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新景觀。“愛樂樂團”,通過政府扶持、企業贊助、自主辦團的方式,成為我市文化體制創新的成功典型。
四是培育產業品牌。“商品油畫業”,全市從事油畫產業人員達一萬多人,油畫經銷商約280家,全年油畫產品成交量達5億多元,烏石浦油畫村被“文化(美術)產業示范基地”。“鋼琴制造及藝術培訓業”,我市以鋼琴生產為龍頭、以琴行建設為重點,積極扶持青少年學習鋼琴藝術,樹立了廈門鋼琴藝術的品牌。全市共有琴行近60家,年營業額達幾千萬元。其中,著名的鋼琴生產基地---廈門仙諾克藝術產業園正在抓緊建設之中。“電影放映業”,我市共有電影放映廳22個,擁有全省第一個五星級影院,并陸續建設一批高品位的電影院及放映廳,行業競爭力在全省保持領先地位。“動漫游戲產業”,我市現有動漫游戲企業21家,擁有游戲開發、動畫制作、手機游戲、在線小游戲等一批代表性動漫企業,年產值可達1.5億元,成為文化產業的“生力軍”。“文物藝術品拍賣業”我市有民間文物監管市場經營戶52家,藝術品拍賣公司3家,年營業額上千萬元,并以“一流品質、良好信譽”逐步從廈門走出福建,走向全國。“娛樂網絡業”,全市共計461家,從業人員13908人,年營業額達7億多元,極大地促進了我市文化市場的繁榮發展。
2、突出共享,追求和諧。我們始終堅持把文化作為構筑和諧、實現和諧的手段和渠道來推動,以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目標,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精神文化產品和服務。
一是追求多樣性。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多樣化。為此,我們在推動文化建設上始終堅持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進一步拓展社區文化、農村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軍隊文化等文化空間,使廣大群眾時時處處都能沐浴在濃厚和諧的文化氛圍中。同時,堅持開展高品位、多層次的群眾文化活動,充分運用較為齊全的設施和雅俗共賞的文化表現形式,用文藝活動占領群眾文化活動空間。全年,各專業與業余文藝團體舉辦不同風格的文藝演出200多場,取得良好效果。特別是調動文藝工作者的創作熱情,先后創作了大量具有地方特色和時代特征的戲曲、舞蹈、歌曲、書畫、攝影等文藝作品,較好地滿足了不同層次群眾的審美情趣和文化需求。
二是突出群眾性。我們以市文化館為龍頭,以區文化中心、鎮(居)、村文化館(站)為依托,以群眾文化隊伍為主體,統籌整合全市文化資源,形成面向社會、貼近生活、覆蓋面廣、服務群眾的文化網絡,并聯合社會各方力量,進行聯動、聯資、聯辦、聯誼,組織開展各種文化培訓、文藝演出、展覽交流,形成了政府主導、文化協調、多方參與、文化共建、資源共享的良好局面。這種魅力獨具的社會文化現象,就是在全民參與文化活動中普及,在交流中提高,在互動中發展,在縱橫交匯中共享。
三是構建和諧性。在文化建設過程中,我們特別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與市民價值取向、審美水平的契合,從歷史與現實相結合、傳統習俗與現代人文景觀相結合的角度,充分展示閩南文化的特色,融合中外文化內涵,增強文化建設的親和力和吸引力,以文化凝聚人心,讓全市人民在各類文化活動中接受教育、感受快樂、享受文明,在求知、求樂、求美的過程中逐步養成文雅的言談舉止和健康的價值取向,促進了城市居民自身素質的不斷提升。同時,我們還陸續建設了一批集文化、旅游、休閑為一體文化基礎設施項目,讓市民更好地享受文化的浸潤、熏陶和感染,以此實現文化提升素質、文化引領發展的目標。
3、突出管理,追求繁榮。在推進文化建設的同時,我們始終以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從規范管理與保護的各項措施入手,實現了管理與開發、保護與利用的良性互動,使文化工作呈現出一派健康繁榮的景象。
一是在管理中規范。對文化市場的管理,我們始終堅持繁榮發展與規范管理并舉,堅持專項整治與日常監管結合,加強對各區的指導監督,通過調動和整合社會各方力量與資源,實現對文化市場的齊抓共管和長效管理。同時,重視文化系統的內部管理,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建設,加強領導干部自身能力建設,做到管好宏觀,激活微觀,把好導向、抓好大事,以管理促進效益,以管理提升水平。
二是在保護中利用。為了加強我市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我們充分利用各種方式和渠道引導大家樹立“保護文化遺產就是保護廈門歷史,造福后代的子孫”的意識。同時,把文物保護工作納入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專門成立了文物保護管理委員會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領導小組,初步形成了市、鎮、村居(社區)三級文物保護網絡,對全市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普查、發掘,截止目前,我市共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62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139處,涉臺文物古跡63處。在有效保護的基礎上,對文化遺產進行合理利用,截止目前,已開放參觀的各級文物保護單位達70%,較好地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良性結合。
三是在發展中繁榮。管理只是手段,促進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健康繁榮才是目的。我們通過政策引導、合理規范、優化服務等措施,努力引導文化市場規范有序健康發展,推動了我市文藝演出、娛樂網絡、鋼琴制造及藝術培訓、商品油畫、文物藝術品拍賣、電影放映、游戲動漫等一批骨干產業群體發展壯大,形成規模,擴大影響。截止20*年12月底,廈門市文化及相關產業總增加值為102.948億元,占全市GDP的比重為7.48%,比20*年增長63.34%;文化產業從業人員達13.62萬人,初具支柱產業規模,文化產業已逐步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可持續發展的新興產業,為推動我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4、突出優勢,展示實力。廈門的文化工作者始終樹立“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意識,勇于開拓,大膽創新,文化工作的許多方面走在全省、全國的前列。
一是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我市的專業藝術、群眾文化、產業、市場管理、涉臺文物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對臺文化交流等工作成績顯著、特色鮮明,得到中央、省、市領導的高度贊揚,在全省乃至全國都處于領先地位,充分發揮著文化的示范帶頭作用,有力推動了廈門“文化強市”戰略目標的建設。
二是突出示范性建設。
(1)對臺文化交流基地建設。廈門是全國對臺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受海內外矚目,更是得到中央、省、市領導的高度重視。長期以來,我市的對臺文化交流工作進展順利,兩岸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互動良好,已初步形成了“兩多一高”的趨勢,即出訪的文藝團體批次多、人數多,藝術交流水平高,在對臺文化交流中的主力作用日益突顯,文化部已明確把廈門作為對臺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加強建設。
(2)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我市的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并成立全國首個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得到中央、省、市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極高評價。
(3)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廈門文化藝術中心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使我市的文化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并一躍進入全國同類城市的先進行列。通過近一年的運營,該中心已逐步發展成為真正惠及全市人民的重要文化藝術活動場所,使廈門城市功能不斷提升,群眾文化生活品質不斷改善,人居環境不斷優化,為我市構建和諧社會、建設“文化強市”奠定了堅固基石。
5、突出特色,展示風采。近年來,我們充分發揮文化自身優勢,注意整合各類文化資源,以閩南文化為核心,重點突出文化的時代特色、地域特色和創新特色,逐步增強廈門文化的張力與活力,形成了廈門城市文化的獨特魅力。
一是突出時代特色。在繁榮發展文化事業的同時,我們敏銳把握時展的脈搏,善于吸收國內外的優秀文化成果與成功經驗,深入了解基層群眾的實踐創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著力發展和諧文化,努力創造了一批體現時代精神、反映人民主體地位和現實生活的優秀精神文化產品。如,歌仔戲《邵江海》、大型音樂史詩《海峽》等。
二是突出地域特色。我們大力保護和發展閩南傳統優秀文化,充分發揮廈門“五緣”優勢,加強對臺文化交流,創作了一批富有閩南特色的優秀文化精品和文化品牌,如舉辦中國國際鋼琴比賽、海峽兩岸歌仔戲藝術節、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等大量富有閩南特色的大型文化活動,進一步擴大了閩南文化的影響力與知名度。
三是突出創新特色。我們著眼于文化的創新發展,從最關鍵、最需要的地方入手,推動文化在觀念、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及傳播手段等方面的創新,逐步建立健全文化運行機制,推動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建設,不斷解放和發展了文化生產力,更好地激發了文化創造的活力與動力,“改革創新是發展繁榮文藝事業的根本出路”已成為文藝系統廣大干部職工的共識。
(二)經驗與啟示
一年的文化發展實踐為我市文化建設提供了多方面的寶貴經驗和啟示:一是必須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文化建設,始終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二是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和“三貼近”原則,確立正確的創作導向和工作導向。三是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自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文化建設全過程,鞏固人民群眾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四是必須堅持弘揚中華文化,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五是必須堅持改革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始終把繁榮和發展作為文化工作的中心任務。六是必須堅持重在建設的原則,加大投入,完善和落實文化經濟政策,健全文化法律法規,為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七是必須堅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繁榮發展。
三、存在問題
一年來,文化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新成績,但同時也應該看到,我市文化建設與黨的十七大關于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新目標、新任務、新要求還有較大差距,與廈門在建設海峽西岸“兩個先行區”中作示范當榜樣以及又好又快地推動新一輪跨越式發展的要求不完全相適應。我市文化藝術質量高、市場競爭力強且具有全國影響的優秀劇(節)目還不夠多;優秀的專業藝術人才匱乏,尤其是藝術尖子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的數量、水平與廈門社會經濟發展不相適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需進一步完善,基層文化建設仍然薄弱,農民的文化生活相對貧乏;文化發展的體制、機制、政策性制約和障礙仍未取得突破性進展;文化市場的監管手段和能力有待提高,文化產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知名品牌不多;文化遺產保護面臨許多新問題,區級文化遺產管理機構不健全,文物執法隊伍不健全,發生破壞文物案件時,執法工作難以及時到位。對于這些問題,我們要有清醒認識,認真客觀地分析問題和困難存在的背景和主客觀原因,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