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員的事跡材料

時間:2022-09-18 08:53:00

導語:科技特派員的事跡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特派員的事跡材料

科學是生產力,胡綿濤主席的科學發展觀簡明了科學是第一生產力,只有依靠科學,才能促進生產的發展。我縣屬邊疆少數民族縣,位于云南省南端,地處東經99°56′—100°41′,北緯21°28′—22°23′之間,東接景洪市,東北接思茅市相接,西北與與瀾滄縣毗鄰,西部和南部與緬甸接壤,國境線長146.6公里。東西最長橫距77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15公里。全縣國地面積5511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占93.45%,壩區面積占6.55%。全縣有11個鄉(鎮),85個村委會,864個自然村,農作物種植面積86萬畝,糧豆種植面積48萬畝,其中水田面積30.5萬畝,年產糧食1.3億公斤。屬農業大縣,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之一,糧、糖、茶是我縣的主導產業,因此以農為主,稱之為農業大縣。農業科技的發展是否直接關系到我縣國民經濟的發展。我縣實施解“五難”惠民工程項目,就把學農業科技難作為重點培訓項目來抓,全縣選派了一批各學科專業技術員深入基層農村開展各項科技培和指導工作。

我以2007年被勐海縣科技局聘為勐海縣解“五難”(學科技難)惠民工程科技特派員分配到我縣最大壩子(勐遮鎮),勐遮鎮是縣最大的一個鎮距縣城21公里,全鎮有13個村委會169個自然10333戶50442人,主要以傣族、哈尼族、拉祜族等民族,有耕地面積123247畝,其中水稻種植面積85143畝,主要農作物有糧、糖、茶及冬季農業,是我縣的主要商品糧基地。由于本鎮屬少數民族鄉鎮,農民文化素質底科學意識差科學技術利用底,各項產業發展慢,是制約本鎮經濟發展因素。我選派到本鎮后深入實地調研,結合本實際,按照勐海縣解“五難”(學科技難)惠民工程科技專家組及科技特派員的工作方案和具體安排布置,認真履行職責,深入調查研究,積極開展各項科技項目的實施。

主要工作和經驗

一、認真履行職責,深入基層,到農戶家中進行深入調查研究,掌握群眾想什么,想做什么,適宜做什么等,結合當地資源條件,因地制宜,為當地農民開展各項技術培訓和各項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推廣;使農民意識到社會經濟的發展必須衣靠科學技術,通過做示范、做樣板,直觀的引導農民學科學、用科學。

二、加強科普宣傳和技術培訓

我被聘為科技特派員后,深入基層結合各項產業,采取各種形式進行科普宣傳和技術培訓,一年多來共舉辦各項室內理論培訓8期,受訓人數480人次,培訓對象有各鄉鎮基層技術員和鄉村干部。舉辦現場培訓35期,受訓人數達2800余人次,培訓對象主要是農科輔導員科技示范戶及農民,建立科技示范村3個,科技示范戶24戶,培養營銷戶2戶。開展科普宣傳活動10次,發放各類宣傳材科2萬份。

三、認真做好示范樣板,選擇示范村和示范點,引進適合當地的新技術、新品種,建立示樣板范,通過示范樣板的建設解決農民學科技難的問題和帶動農民群眾利用科學技術發展各種產業,培育一批科技致富典型,造就一批鄉土人才和新型勞動者,促進縣域經濟繁榮,社會穩定,農民增收穩步增長。

1、建立二熟或多熟制改進研究示范樣板

在勐遮鎮曼根村委會建立:稻、豆、麻(薯)等二熟三熟制,耕作制的改進研究示范樣板。水稻耕作制的改進,是一項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措施,通過耕作制的改進充分利用稻田閑置時間,種植一季或二季經濟作物增加復種指數提高土地綜合利用力,實現作物多熟制的種植模式,做到水、旱輪作改良土壤的可持續發展的科學技術措施。近兩年來,我們在勐遮鎮曼根村建立示范村示范種植,收到較好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兩年累計推廣面積3000余畝,建立建高產示范村兩個,經實際測產,增產效果顯著,如:曼根村委會曼裴村小組,07年種植水稻800畝平均單產450公斤,畝產值810元,水稻收獲后8月初種植一季秋大豆200畝,平均單產65公斤,畝產值325元,11月中下旬大豆收獲后11月底種植200畝馬鈴薯,平均(鮮薯)產量1500公斤,畝產值1350元,其中農戶康朗一家種植水稻10畝,平均單產508千克;種植秋大豆10畝,平均單產68千克;種植冬季馬鈴薯10畝,平均單產1520千克;三項合計,年畝產值達2622.4元,比種植一季水稻畝產值914.4元,增值1708元,增幅186.8%(扣出成本),農戶康朗一家經多熟制改進,一年增收10580元,效果顯著,深受農民的歡迎。通過曼裴村的多熟制示范使勐遮鎮農民學到了實用的科學技術發展經濟作物,

2、開展水稻高產創建活動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水田面積的不斷減少,為了保證我縣糧食總產和糧食安全問題,依靠科技進步,增加糧食總產,促進社會和諧發展。2008年,勐海縣被云南省農業廳列為財政支持農業技術推廣項目—水稻高產創建建設項目。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省農業廳、西雙版納州農業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勐海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抓住機遇、精心組織、注重實效、廣大科技人員齊心協力,圓滿完成項目實施方案。

①在勐遮鎮、勐阿鎮、勐混鎮等10個鄉鎮建立10000畝示范區。

②在勐遮鎮勐遮村曼光小組建立一個水稻優質高產創建示范片1000畝。

③在勐遮鎮勐遮村曼光二組建立兩個水稻優質高產創建示范方200畝。

經縣級專家組、州級專家組實打驗收和我縣技術人員多點調查,萬畝示范區平均單產647.3千克;千畝示范片平均單產727.83千克;百畝示范方平均單產750千克,較2007年雜交稻平均單產399千克增長75.9%,成效顯著。

3、建立百畝云麻高產栽培示范樣板

我縣山區面積占總面積的90%以上,西定鄉曼皮村委會••曼燕坎村小組是一個少數民族(布朗族)村,全村32戶,127人口;位于勐海縣西南方邊境一線,與緬甸相近,距緬甸11公里。由于歷史地理、交通、文化的落后,經濟發展非常緩慢,生活比較貧窮,歷史以來都以種植陸稻為主,糧食不能自給,種植方式以傳統的刀耕火種方式為主,大量森林被砍伐,嚴重破壞自然生態環境。

在西定鄉曼皮村委會••曼燕坎村小組種植云麻139畝,通過科學的管理,平均畝產干麻皮78.9千克,比大面積種植平均單產51千克增產27.9千克,增幅54.7%;每千克按11元計,畝產值達867.9元,扣出成本180元,每畝純收入687.9元。全村就云麻一項總產值達120637元,增收95618元,其中:本村農戶巖恩家種植5畝,平均單產128.6千克,畝產值達1414.6元,總產值達7073元,扣出成本900元,農戶巖恩家增收6173元。

總之,我被聘為我縣解“五難”科技特派員以來,盡職盡責,認真履行職責,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引進新技術、新品種,建樣板、做示范,組織科普宣傳,開展技術培訓,進行各項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兩年來為我縣科技解“五難”惠民工程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今后我將更加努力工作,為我縣解“五難”惠民工作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