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耦合的協調性
時間:2022-10-08 10:27:35
導語: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耦合的協調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收集有關的數據,并利用熵值法、耦合模型和SPSS等數據分析軟件,通過選擇指標構建了科學發展和可持續性的綜合評估系統,對無錫實驗區科研創新成果和可持續發展系統的耦合關系、未來發展特點和影響等做出綜述評估分析,最后根據實證結果提出觀點。
關鍵詞:科技創新;可持續發展;耦合協調;熵值法;無錫試驗區
技術創新是高品質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動力來源,為促進市場經濟高品質快速健康發展,需大力推進創新驅動戰略,進一步發揮技術創新能力在社會高品質市場經濟快速發展中的重要支持帶動功能。政府政策積極引導“萬眾創新”,支持技術創新平臺構建,注重技術創新型企業領軍人才選拔,進一步拓展技術創新型中小企業投融資途徑。與此同時,全國各省紛紛以技術創新能力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無錫將技術創新視為經濟引領發展的第一力量和構建中國現代化經濟制度體系的重要戰略基礎,著力建設完整的省域技術創新網絡體系。
1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耦合協調性研究的重要性
研究技術創新和中國高品質蓬勃發展相互之間的關系,就可以確定技術創新對中國高品質蓬勃發展的驅動效應。楊明海利用泰爾指數、空氣Markov鏈和空間杜賓模式,研究了中國八個綜述經濟社會區技術創新的地域差異,指出中國八個綜述經濟社會區的科技創新水平存在著空間結構異質化現象,從沿海地區到內陸地區呈逐步下降趨勢;魏敏運用空氣熵權TOPSIS法,對2016年的中國高品質開發技術水平進行分析,發現中國經濟社會的高品質蓬勃發展綜合水準總體而言呈現“東高、中平、西低”的空間結構分配格局;辜勝阻指出,創新驅動與關鍵技術重大突破是經濟社會高品質快速發展的基礎,提高發展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有助于推進行業高品質快速發展,并根據當前中國創新驅動和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面臨的問題提出對策;丁濤則采用灰色關聯理論,對無錫地區技術創新能力與經濟社會高效發展間的聯系程度展開了分析,調查結果顯示,技術創新將對江蘇綠色經濟協調發展產生較強的促進效果。當前研究重點闡釋了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高質量蓬勃發展之間的單向影響或直接關聯,而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高質量蓬勃發展則是兩個共同作用、交織的體系,具備整體、關系、層次結構化、時序性等共同特點。從系統視角出發考慮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高質量健康發展耦合度,可以反映兩者的雙向或動態關聯。“科教興國”與“可繼續經濟發展”是中國制定的兩個大國策略,兩者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以下簡稱“實驗區”),是我國依靠科學創新實施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示范基地。通過三十多年的研究,實驗區在體制與機制創新、城市轉型、城鄉一體化建設等領域累積了大量寶貴經驗,并獲得了較好的示范作用。從現有研究基礎出發,對技術創新和可持續發展之間相互關聯的研究,更多聚焦在中小尺度,主要研究二者的內在和互動關系;由于實驗區的研究方法多側重于理論與實務、衡量與評價等相關領域的研究,鮮見通過地級市層次研究實驗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耦合關系。無錫實驗區建立于2016年,共建目的主要是“資源型城市轉變”和“生態保護”。通過幾年實施,產業結構不合理、自然環境脆弱、資源約束趨緊等現實問題日趨突出,經濟轉型發展舉步維艱,怎樣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綠色經濟轉型發展是無錫實驗區所面臨的最大現實問題。
2技術創新與可持續發展之間的耦合關系分析
技術創新和可持續發展之間存在著耦合關系。本項目的其他研究已證明,可繼續經濟發展策略的核心內容,是謀求經濟、社會、環境三個子系統的和諧健康發展,而科學創新是達成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基礎保證,唯有順應可繼續經濟發展方向的科學技術創新,才能有效推動三個體系和諧有序發展。科學研究表明,持續發展過程包括經濟、人類社會科技進步、環境三個重要子系統,各個重要子系統的發展都離不開創新。通過科學技術創新可以促進經濟社會成長,從而調節經濟結構、改變經濟社會的發展方式;科學技術創新研究成果運用到醫學、交通、教學等領域,對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通過運用科學技術創新成果開展污染防治、提升環境資源效率、進行區域環境治理等,可促進經濟社會環境的持續發展。
3科技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系統耦合機理
耦合發展是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子系統,或兩個運動形式之間通過作用與聯系形成的協同放大效果,各子系統間整體協同效應等于子系統的相互獨立作用。高質量蓬勃發展,是能很好地適應中國人民對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的蓬勃發展,是集中體現創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技術創新作為經濟發展第一動力、協同作為內生特點、綠化作為經濟發展一般形態、對外開放作為必由之路、資源共享作為基本目的的蓬勃發展。本文從創新型經濟發展、技術創新、科技革新三個方面剖析了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和經濟社會高質量快速發展體系的耦合與協調機制。
3.1創新型經濟發展以技術革新為重要驅動力,為技術創新提供良好環境
創新型經濟發展反映了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要求,是以知識產權制度與人力資源為基礎,以技術創新為重要驅動力,以快速發展具有獨立自主專利的新型科技與創新型產品為著力點,以創新型產品為主要標志的經濟蓬勃發展。技術創新驅動在全面技術創新中具有服務導向功能,可與生產性技術創新驅動、服務性技術創新驅動及其他各種類型的技術創新驅動結合在一起,突破了固有的科技進步模式。另外,技術創新還要有充分的資金、人員等生產要素支持,經濟技術創新發展條件的形成也能為技術創新活動提供有利條件,以保障技術創新活動的持續開展。
3.2技術創新將對社會各種主體的協同發展產生雙重影響
在新興市場經濟條件下,創新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推動力,在國民經濟地理分布、區域差異、收入不均衡等方面產生了重大影響。協同發展主要表現在產業結構、投入消費結構等方面,其中,區域協同發展是最直觀的表現。自主創新則大多出現于某些具有特殊條件的區域,這些支撐條件又通常趨向于在某個具體區域集中。
3.3科技革新是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基礎動力,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是科技革新的主要方面
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基本內涵主要分為以下六個方面:能源、綠色建筑、潔凈交通運輸、自然資源管理、廢棄物管理、土地管理。利用科學技術革新,能夠實現資源節能化、產品生態化、生態經濟化、社會消費健康化,從而達到資源經濟效益、社會發展經濟效益、環境經濟效益,最終推進并完成了地區健康化。不過,隨著科學技術革新所帶來的若干資源、環保、生態問題,卻對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產生了障礙。在開發新科技、創新產業以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應關注生態環保。生態文明創新必須與地球生態環境緊緊相連,因此創新需以綠色發展為引導,并持續推進綠色的科技革新。
4研究方法與過程
4.1指標體系構建
實驗區旨在通過科學創新,深入探討不同類型區域的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同發展的基本機理與模型,為不同類型區域制定可持續發展策略并進行示范。為研究試驗區以科技創新驅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積極作用特點,以國家科技部對實驗區所進行的二次創新監測調查指數為基準,按照系統化、科學化、可獲取等原則,構建了評價指標體系。
4.2指標權重及綜合水平計算
通過對極大值和極小值加以規范化管理,對權重比例的決定用熵值賦權法加以運算,以減少主觀原因影響,即得到最大權重比例,最后再用加權法統計綜合水平。
4.3結果分析與評價
4.3.1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分析研究發現,2016—2021年度,無錫實驗區的科學技術創新管理呈現震蕩向上態勢,但發展狀況良好,2016年最低為0.1519,2021年最高為0.9345。發展管理雖總體落后于科學技術創新管理,但增長幅度仍然很大,除2011年有所降低外,總體上不斷提升。2019年以后,隨著無錫實驗區的科學技術創新獲得巨大發展,兩者差異也有所擴大。對二者技術水平實行線性擬合,在擬合精度0.9201情形下,兩者技術水平呈現正向相關性,科學技術創新能力水準每增加一個單位,可持續發展水準也相應增加0.89個單位,表明實驗區的科學技術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技術水平存在著耦合互動關系。4.3.2耦合度分析在研究期內,無錫實驗區耦合性出現了小幅波動,但基本維持在0.49左右,仍處在相對穩定的拮抗效應發展階段。其中,2011年因為社會與環境子系統的下降直接使得可持續發展水平下降,從而使耦合性最低,僅為0.3809;2021年,則因為兩個水平都較高且差異也較小導致耦合性最大,為0.50。
5無錫推進“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的實踐與探索
以“數碼發展賦能中國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為主旨,近年來,無錫多次推進“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如2020年“企業創新大家談”第一期(無錫)活動等。當前統籌疫病防控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態勢下,一要著力營建全民參與的“雙創”健康氣氛,構建健康良性的革新、創業環境;二要著力營建國際創新型市場主體的聯合活動環境,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學技術中介聯盟企業組成的國際創新鏈,共享建設科技中國的美好藍圖;三要著力營建推動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市場主體,全面激活中小企業經濟社會的科學技術創新活性,以科學創新為發展賦能。創新是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中小企業則是創新的主要主體。2020年上半年,江蘇省等11城市GDP正向增加,南京、無錫市等五個市高技術增加值強勢上升,高新技術成為社會最活潑的基礎生產力,起到了重要作用。要借助“創新大家談”這塊富有“科協智力”的網絡平臺,凝聚政府部門、技術、金融機構、企業界的能力,圍繞地區主導產業經濟發展,行業創新的熱門、困難提問,發揚“凝聚協同、銳意開拓進取”的斗爭奉獻精神,充分運用科協系統內人員薈萃、聯絡廣闊的資源優勢,著力搭建人員、項目、企業信息交換的快捷渠道,促進全區域的政府部門產學研大融合、大蓬勃發展。無錫成為中國領跑高質量快速發展的先行軍,無錫要把握中國工業全面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重大戰略機會,深入推進工業新型信息化建設和制造業領域深入融入,推進制造商生產管理模式和企業發展形式實質性轉變,形成獨立可控的現代工業系統,構建面對未來的無錫制造業生產“智能版”,為高標準建成“智造名城”和長三角地區先進制造業發展核心區、創新技術先導區建設工程打下堅實基礎。
6結語
綜上所述,本次研究針對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耦合協調性展開分析,基于無錫推進“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建設的實踐與探索,運用科學技術創新成果受社會經濟發展體系的影響和制約,由此證明了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的耦合關系,切實明晰了市場經濟為科學技術創新提供資本保障,社會進步為科學技術創新提供制度環境和應用市場,制度環境為科學技術創新奠定物質基礎和空間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婷婷,馬斐,魏豪豪.基于稅務大數據的河南省市場活力與科技創新的協調發展研究[J].科技和產業,2021(11):208-216.
[2]和佳慧,吳映梅,李嬋.城市韌性與科技創新耦合協調發展研究: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為例[J].資源開發與市場,2022(1):46-52.
[3]劉港,李俊霖.我國科技創新與金融發展耦合測度分析[J].統計與咨詢,2021(5):30-32.
[4]張旭,魏福麗,袁旭梅.縣域科技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耦合協調評價[J].統計與決策,2021(20):120-124.
[5]楊艷軍.武漢市科技創新與金融耦合協調發展研究[J].武漢金融,2021(10):62-68.
[6]陳凱旋,崔大樹.區域經濟、科技創新與新型工業化三系統的耦合協調:以長江經濟帶為例[J].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29-35.
[7]譚建偉,王宇.生態文明、科技創新與區域經濟系統耦合協調研究:以重慶市為例[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2(1):97-107.
[8]趙巍,馬婧.金融發展、科技創新與經濟協調的耦合度研究[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6):17-23.
作者:邵怡菁 單位:無錫太湖學院
- 上一篇:科技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平臺分析
- 下一篇:科研院所檔案工作發展誤區及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