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專業教學體系探討
時間:2022-08-08 09:28:05
導語:翻譯專業教學體系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一帶一路的發展需要高素質的翻譯人才,而國家和社會也需要具有創新性和競爭力的翻譯專業人才,因此改革傳統的翻譯專業教學模式已勢不可擋。本文在生態翻譯學的角度下認為生態系統的核心內涵是有整體關聯的,并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師隊伍、教材建設層面探析翻譯專業教學體系的創新構建。由此,以培養應用型、復合型翻譯專業人才為目標,滿足國家戰略需求、社會需求和市場需求。
關鍵詞:生態翻譯學;翻譯教育生態子系統;翻譯專業;教學體系
國務院提出高校要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加強創新人才的培養,即培養掌握法律、外貿、外交以及新工科領域知識的復合型英語人才,以培養適應國家需求、社會需求、市場需求的具有競爭力的科技創新人才。傳統翻譯專業教學理念主要是培養翻譯專業學生的英語基本能力訓練、翻譯理論和翻譯實踐。畢業生的基本能力是翻譯能力或雙語能力,但是口筆譯能力和信息轉換的雙語能力并不能真正滿足某一特殊領域的國家需求、社會需求、市場需求。高等外語教育的改革方向調整為:傳統文科專業到“新文科”專業的轉變;從語言人才到“語言服務人才”的轉變;從一精一會(英語)到一精多會(復語)的轉變。尤其加強創新人才的培養,加大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1]。時代在變革,國家、社會、市場有需求。高校為培養優秀的翻譯人才,翻譯專業教學體系的創新構建迫在眉睫。所以,翻譯專業教學體系除了為本科生探索系統的翻譯知識或者研究翻譯方法之外,更要滿足國家“一帶一路”的需求、社會需求和市場需求,并且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專業知識和廣度的相關領域知識。社會對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高校也愈來愈重視翻譯專業教學體系改革和創新。
一、生態翻譯學與翻譯專業教學
本文從翻譯教育生態子系統層面進行分析,生態翻譯學認為生態系統的重點,在于注重總系統和各子系統架構的連接關系。翻譯教育的重點在于,同樣注重系統的內在邏輯關系,為翻譯教學提供理論與教學方法指導,從生態翻譯學的角度,可以發現各種因素存在互相制約、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關系,可視為一個整體來翻譯和解析出各要素的關聯[2]。翻譯生態系統,包括各個子系統和翻譯本體。目前,全球文化教育產業發展迅速,并逐步深入各個領域,包含技術、科技、經濟等,對翻譯專門人才的需求已經轉向尋求專業翻譯人才,從事專業性和實現教學體系應與外部環境積極互動的方向轉變。翻譯專業教學體系要不斷調整,以滿足國家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提高競爭力,為社會的經濟和文化發展提供人才保障,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所以翻譯專業教學的層次和模式都應從整體上看到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性。生態翻譯學對翻譯專業教學改革的啟示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翻譯技巧教學由基于語法的分項講解到面向實踐的整體關聯;二是由譯文正誤辨析文體效果的綜觀審美;三是翻譯教材編撰由語法體系為基礎轉向以翻譯生態環境為背景;四是轉變師生角色,師生關系由“授”與“受”轉向適應翻譯生態環境中生命體的平等互動,是翻譯教學系統處于平衡狀態的自然體現[3]。
二、翻譯專業教學體系的現狀分析
(一)培養目標
翻譯專業本科生的培養目標是學習語言和翻譯的基礎理論知識,接受漢語和外語兩方面語言技能的訓練,畢業生應達到具有較為扎實的雙語語言基礎和較為流利的表達能力,具備良好的聽說讀寫譯的綜合運用能力。在口筆譯理論與實踐方面需要了解翻譯學的理論前沿和應用前景,熟悉翻譯的基礎理論,較好地掌握口筆譯專業技能。而從翻譯生態環境宏觀視角審視當前的翻譯專業培養目標,已脫離了翻譯生態,翻譯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并未適應國家需求、社會需求、市場需求。
(二)課程設置
翻譯專業教學核心課程主要是傳統的聽說讀寫譯語言基礎,忽略了翻譯生態環境中的外部因素,以國家需求、社會需求、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翻譯生態子系統。譯者的最終目標是用英語轉換信息,促進技術、科學、貿易等領域的交流與發展,而不僅僅是掌握理論基礎知識與翻譯實踐技巧。
(三)教學師資
當前大部分高校教師畢業于師范院校或師范專業,缺少極強的翻譯專業理論知識和豐富的翻譯實踐經驗。高校擴招后生源增加,導致翻譯專業的課程一部分由商務英語專業或公共外語專業教師分擔。沉重的教學任務之外還要從事科研項目,造成翻譯專業教師從業后很少繼續深造和自我提升去適應當前的翻譯專業教學體系發展。
(四)教材建設
中國翻譯教材經歷了六十年的發展變革,對翻譯學科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翻譯教學的生態環境制約著教材建設的編撰和理念。教材內容主要以語法內容和翻譯理論為主,跨學科研究的出版教材鳳毛麟角,較少涉及某一特定領域學科的專業知識,無法滿足國家需求、社會需求和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目標。此外,已經出版的翻譯教材在內容上有所重復,創新不足。教材質量良莠不齊,教師在篩選時很難抉擇適合本校層次的教材。而教材更新速度不能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也無法服務國家戰略需求。
三、翻譯專業教學體系的創新構建
(一)人才培養目標
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指導下,對外交流活動頻繁增加。涉及國際合作領域的有文化、科技、教育、貿易等工作。翻譯專業教學必須調整人才培養目標以滿足特定領域的語言服務工作。讓翻譯專業從單一的學科中走出來,滿足國家對復合型、應用型創新人才的需求。翻譯專業教學不僅要培養學生扎實的基礎知識,還要結合其他特定領域的具體翻譯生態環境進行專門用途的練習,除了掌握這一特定領域的常識還要熟練應用特定語類的語篇結構、話語方式和句法結構等。翻譯專業本科教學應該培養合格的畢業生,而不是工作企業繼續對半成品再加工。翻譯專業側重培養具有較好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使翻譯人員具備較強的雙語轉換能力、人文素養、國際跨語言翻譯能力,具備高度的理論、翻譯、百科與文化知識,可靈活轉換語言,轉述表達者的真實語言、情感、訴求等。要具備熟練和專業的翻譯技巧,在口譯、筆譯、行動翻譯方面都要滿足跨語言翻譯并能夠從事教學實踐的要求[4]。翻譯需要有明確的目標、翻譯方式、聯動技巧,并與外部環境產生聯動和適應性,突出翻譯教學的成效和終極作用。為構建特色翻譯專業人才體系,改革后的翻譯教學培養目標突出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倡導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強調翻譯技術能力和基本研究素養的培養,全面貫徹內涵或發展,積極推動翻譯專業教學體系日益完善,為翻譯專業學生將來從事特定領域工作夯實基礎。
(二)課程設置
為了滿足國家戰略需求和地方經濟發展,在人才培養目標做出調整后,課程設置就不能保留原來的翻譯理論和翻譯技巧的教學內容,也不能重視文學翻譯理論和技能的教學。某一特定領域的語言服務要對傳統的課程體系有顛覆性的改變,本文以福建省泉州市為例對翻譯專業課程體系提出以下創新構建措施。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為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發展,必須充分發揮自身優勢[5]。泉州經濟發展領域以服裝為主,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部分是阿拉伯國家,結合閩南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開設的阿拉伯語專業的優勢,翻譯專業的學生可以既精通英語翻譯又會一門阿拉伯語,這種復合型人才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開設的課程主要有以下幾部分。核心課程:綜合英語、英語泛讀、英語聽力、英語口語、英語寫作、現代漢語、古代漢語、高級漢語寫作、英漢筆譯、漢英筆譯、應用翻譯、聯絡口譯、交替傳譯、專題口譯、跨文化交際、中西文化比較、中國文化概要。翻譯實踐類課程:英語基礎訓練、英語能力拓展、筆譯實踐、口譯實踐、專業社會實踐、翻譯實踐報告、英語能力提升、創新實踐等。翻譯技術類課程:機器輔助翻譯、機器翻譯與譯后編輯。翻譯行業類課程:服裝產業的基礎知識、外貿單證、國貿實務。翻譯教學是根據課程設置而實施的教學活動,對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起著決定性作用。而翻譯能力的培養不僅要考慮雙語轉換、翻譯理論知識、翻譯技巧,還要重視翻譯技術的綜合運用。對于雙語轉換而言,雙語之間交流、轉換既要有扎實的語言基礎,更要對跨文化交際、中西文化差異了如指掌。對于翻譯理論知識與翻譯技巧而言,理論用于指導實踐,任何翻譯理論知識都對翻譯實踐具有指導作用。中英兩種語言在語法、遣詞造句、修辭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在翻譯實踐中難免會遇到重重阻礙。因此,翻譯專業學生必須熟練應用各種翻譯技巧。翻譯技術:人類社會已邁入人工智能時代,這對翻譯教學產生深遠影響,也成為翻譯專業教學改革的時代背景[6]。翻譯技術課程主要提升學生的翻譯技術應用能力,滿足社會需求。
(三)教學師資
“譯者中心”翻譯理念特別強調譯者(翻譯專業學生)素質、譯者的成績、閱歷、能力與教師隊伍建設整體關聯。人才培養目標調整后對翻譯專業教師知識結構要求轉型。傳統的翻譯教師僅僅掌握翻譯基礎理論與翻譯實踐能力還遠遠不夠,必須要深入學習和研究某一特定領域的專業知識,熟練掌握專門用途英語的語域分析、語類分析、元話語理論等。學校也要盡可能多地創造條件,為翻譯專業教師提供訪學、游學、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的機會。拓展某一特定領域知識視野,深入了解和熟悉這一具體領域的專業知識內容結構需要用什么語言形式轉換。他們還必須和具體領域的共同工作者(阿拉伯專業或工業領域的專家)合作,研究英語在工業領域中使用的句式結構、專業術語、句法結構等。加強培養實踐型、復合型師資隊伍建設,應對快速發展的社會需求,并且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高等學校的翻譯專業教師不但具有大量的翻譯教學經驗,還要具備豐富的翻譯實踐經驗,將翻譯實踐與教學有機結合。學校應當對建設專業化和實踐型的師資隊伍給予高度重視,引進和培養不同專業的教師。此外,翻譯教師還要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和素養,以適應新技術和新發展,對學習保有積極性和對新知識的求知欲。由于當前高校教師普遍存在翻譯實踐經驗匱乏的問題,因此應加強與企業合作。增強校企合作,提高翻譯專業教師的職業認知。同時,也可以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辦學,加強學術交流和提升教師的跨文化素養,充分了解翻譯實踐中所涉及的風俗習慣、思維和生活等信息,進一步提高教師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對高校翻譯專業教學大有益處。
(四)教材建設
生態翻譯學提出翻譯專業教學,要注重對客觀主體需求進行演示和翻譯表達,并根據學生的需求,建立專業的教學體系并提供新型的翻譯學習材料。生態翻譯專業的教學重點,需要符合“三原則”“四條件”“五個性”這幾個要素。一是在翻譯教材中建立一種良好的知識生態關系,加強翻譯知識與生活之間,與學習者的個人經驗之間以及相鄰學科之間的關系。二是在教材中應拓展翻譯含義的外延。翻譯是以譯者為主導,以文本為依托,以跨文化信息轉換為宗旨,譯者適應生態環境對文本進行移植的選擇活動,是一種生活方式。三是教學選材要來源于生活,強調真實性和可操作性,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需求進行人性化設計。在教材中,要突出譯者的能動地位,強調人和翻譯生態環境之間的和諧。四是教材里要提出運用“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以“多維轉換程度、讀者反饋以及譯者素質”為衡量譯作的標準[7]。在生態翻譯學的視域下,可以將選擇理論作為指導,以翻譯產業需要和學生實際水平與客觀需求為導向,構建一個生態范式的全新教材翻譯專業教材體系。教材的選取方面可以關注材料的真實性、翻譯的可操作性、內容的真實性、水平的切合性和練習的針對性等。復旦大學陶友蘭就在其研究著作中,對我國翻譯專業教學體系和專業課程的建設,進行背景和歷次資料調研,介紹了歷年來我國翻譯教育專業和相關教材的設計、應用、實踐情況。進入21世紀之后,我國翻譯教育領域基本上采用全新的翻譯教材、教學生態系統、教學內容,來與學習者建立良好的互動教學與學習關系,并促進翻譯與其他課程、理論知識、外部環境的聯動關系。而對翻譯教材的教學應用,要突出教學內容的知識要點,翻譯主體要明確翻譯觀點,轉述并帶動學習者與外部環境及其他關聯知識的有機協調,翻譯的教學資料和題材可以從公眾號、視頻音頻網站、電視、電影等多種網絡資源中獲取,呼應時代發展。
四、結語
翻譯專業教學體系必須優化專業結構,主動服務國家戰略,擔當時代使命。翻譯專業教學不僅是為幫助學生學習基礎知識,人才培養目標也不只是為了提升學生的人文修養,而是要培養翻譯專業學生利用英語這一語言服務來獲得特定學科領域的專業知識和信息交流,助力國家區域戰略,發展地區經濟和文化。生態翻譯教學系統強調諸多要素之間相互制約,相互關聯。本文對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師隊伍、教材建設等因素進行深入探討,只有達到動態平衡,才能提高翻譯專業教學體系。翻譯專業教學要不斷調整,以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及提高國家競爭力的需要,適應國家經濟、文化、社會建設需要,適應不斷變化的翻譯教學外部環境[8]。
參考文獻:
[1]蔡基剛.英語專業結構調整途徑和范式轉型:從1.0到2.0[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9,26(3):138-144.
[2]胡庚申.翻譯適應選擇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蔣驍華,宋志平,孟凡君.生態翻譯學理論的新探索——首屆國際生態翻譯學研討會綜述[J].中國翻譯,2011,32(1):34-36.
[3]蔡基剛.高校翻譯專業范式轉移:從翻譯專業(1.0)到語言服務專業(2.0)[J].上海翻譯,2019(4):54-59+95
[4]蔡基剛.再論新時代外語專業復合型人才培養——紀念《外語專業面向21世紀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發表22周年[J].當代外語研究,2020(1):44-57.
[5]崔啟亮.語言服務需求視角下的英語專業教育雜談[J].當代外語研究,2019(2):8-12.
[6]崔啟亮.MTI翻譯技術教學體系設計[J].中國翻譯,2019,40(5):80-86.
[7]胡庚申.若干生態翻譯學視角的應用翻譯研究[J].上海翻譯,2017(5):1-6+95.
[8]劉珊珊.“一帶一路”背景下的生態翻譯教學觀探析[J].今日財富,2020(14):11-12.
作者:高海波 陳安玲 單位:閩南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
- 上一篇:素質教育理念下高校體育教學的實踐
- 下一篇:體育教學與核心力量訓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