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翻譯小詞翻譯及意境傳達
時間:2022-06-01 08:10:00
導語:文學翻譯小詞翻譯及意境傳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學翻譯是一門藝術。文學翻譯是把諸如小說、散文、詩歌、紀實文學、戲劇和影視作品等文學作品翻譯成某外國語言的過程。文學翻譯不僅僅是兩種語言的簡單轉換,還需運用一些文學藝術手段,帶有主體性和創造性。一般的非文學翻譯只要語言準確地傳達原作的內容,明白暢達又合乎該文體習慣就可以了。但對于文學翻譯,這樣的要求還遠遠不夠。這是因為文學作品是作家用特殊的語言創造的藝術品,它具有形象性和藝術性,體現著作家獨特的藝術風格,并且具有引人入勝的藝術意境。所以,文學翻譯要求譯者在深刻理解原作,把握原作精神實質的基礎上,還要具有展現原作家的文學修養和藝術表現力的能力,以期傳達出原作內容與形式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無論作何種體裁的翻譯,意義的傳達都占有很重要的作用。文學作品的翻譯,受譯者個人的外語水平或所處的社會環境的影響,翻譯傳達所達到的效果也不同。初做翻譯工作的譯者,或者說學生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常遇到各種障礙,這就需要借助一些翻譯理論、翻譯策略和翻譯技巧,達到翻譯目的。《呼嘯山莊》目前在我國國內有多個譯本,方平、楊苡、高繼海和薛鳳琴都譯過該書。本文選用方平先生和楊苡先生的兩個譯本,選取第三章的幾個句子,在人名翻譯、小品詞處理和動詞翻譯三個方面,對兩個譯本作簡單的比較分析,分析在篇章翻譯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并試圖找出解決辦法。
一、人名翻譯
外文中人名的翻譯,一直沒有統一的標準,常用的主要是音譯。又因為個人發音特點各不相同,同一個詞在不同人口中可能也會有不同。比如“Rachel”,因其美式英語中讀|retf藿l|,常譯為蕾切爾;在英式英語中讀|reitf藿l|,常譯為瑞秋,這兩種譯法都是可取的。而像Charles,音譯為“查爾斯”更為確切,但是因為Charles早期進入中國時,多是一些商人買辦使用,名字既要顯得有洋味,還要叫得方便,因此多取為“查理”。時至今日,“查爾斯”和“查理”都是其約定俗成的譯法。在《呼嘯山莊》的譯本中,譯者對人名的翻譯相似中也有不同。如女主角CatherineLinton,楊苡先生譯為“凱瑟琳•林惇”,而方平先生譯為“卡瑟琳•林敦”。“凱”音嚴格遵守了英語發音,相比較“卡”的譯法,則是受了中式發音的影響,這種現今一般都按“凱瑟琳”翻譯。“惇”和“敦”讀音皆為dūn,考慮到Linton發音時重音在第一個音節,有很多譯者取dùn音相配的詞,如“頓”,效果更好。而在翻譯Cathy時,楊苡先生譯為凱蒂(dì),這種譯法雖已被讀者接受,但仍有不妥。而方先生譯為“卡茜(qiàn),很明顯就屬翻譯錯誤了。不過,早期譯者在處理人名時,還會考慮另外一個字數因素。漢語人名多是三個字,復姓如“歐陽”、“東方”等,在人口基數上本來就占少數,有些人為了方便,取名時也是只取單個字作為名字。為使英文人名更符合漢語的習慣,譯者有時也會做一些處理。如在處理Lockwood和Heathcliff時,楊先生就注意到了這一因素,把Lockwood譯為洛克烏,把Heathcliff譯為希克利。這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國人的閱讀變得簡單。
二、小品詞翻譯
小品詞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功能詞。在英語日常會話中,有一類小詞,如well,ok,oh,allright等,其本身并沒有實在意義,卻有助于說話者意圖的表達和說話流暢的實現。小品詞在英語中使用的頻率是極高的。據統計,十個最常用的英文單詞中,就有三個是小品詞。小品詞的作用主要是它的句法功能,在句中使詞與詞之間產生語義關系,因此翻譯小品詞,最重要的是抓住小品詞所在的特定語境中詞與詞之間可能存在的最準確的邏輯語義關系。對于可直接保留下來的小品詞,直譯是最好的辦法。在更多情況下,英漢語存在很大差異,就需要借助一下翻譯策略,跨越小品詞翻譯的障礙。例如:Letmein-letmein!(WutheringHeights,P19,洛克烏德深夜聽到窗外的叫聲)方平先生譯為:“放我進來———放我進來吧!”楊苡先生譯為:“讓我進去———讓我進去吧!”“in”在字典中的多個釋義中,“inorintosomeplace,position,state,relation,”最貼近原文所要表達的意義,漢語可理解為“進入到某個領域”。上述兩種譯文“來”和“去”的漢語意思正好相反,“來”屬于“接近”的范疇,“去”則屬于“遠離”的范疇,雖說用詞不同,對中國讀者來說,仍可以互相領悟,不會影響意義的傳達。又如:“Itistwentyyears,”mournedthevoice…方譯:“已經有二十年啦,”那聲音凄慘地呻吟道……楊譯:“已經二十年啦,”這聲音哭著說……“這”和“那”,同屬指示代詞,“這”指代比較近的人或事物,“那”指代比較遠的人或事物。方譯為“那聲音”,而楊譯為“這聲音”,在情感態度上小有不同,但在語義傳達上都能為讀者接受。小說翻譯,在準確無誤地傳達原意的基礎上,還要注意作者進行創作時使用的手法。再比如:“How-howdareyou,undermyroof?”方譯:“你,你怎么敢,在我的家里?”楊譯:“怎么———你怎么敢在我的家里?”此處兩種譯法的不同在于對“how”的理解。顯然,楊先生采用了直譯的技法,在語義傳達上也沒有錯誤。不過在筆者看來,方先生的譯文所產生的效果更好。首先,在句子形式上面,譯文仍然保留了原來的結構,三個小句,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其次,把破折號改為逗號,也更加符合漢語口語的習慣。另外,因為漢語無論是問句還是陳述句,主語都是最先出現的,在極度憤怒、驚訝下,說話人產生一種“口吃”狀態,方譯把句子譯為“你,你怎么敢”,重復使用“你”,符合漢語習慣,更容易被漢語讀者接受。英語重形合,漢語重意合,英語用詞比較注重邏輯理性,漢語用詞則偏重經驗悟性、辯證思維。在翻譯時,應該根據英漢語各自不同的行文習慣處理這些小品詞。另外在小品詞的翻譯中,有時要注意其交際功能和語篇功能。
三、動詞翻譯
文學翻譯甚至非文學翻譯中,動詞翻譯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意義的傳達。一般說來,語義結構層次上,動詞作為謂詞,是表達事件、事物的性質和狀態的詞,謂詞的意義相當于句子的意義。同樣謂詞的施事者和受事者不可或缺,與處所、時間、方式、原因、結果、路徑等因素一起傳達意義。所以在動詞的翻譯中,通過動詞識別事件的參與者,受事者,把動詞調整為小句,根據小句間的關系進行排序、翻譯,一般可以達到較好的翻譯效果。例:Oh,howwearyIgrew.HowIwrithed,andyawned,andnodded,andrevived!HowIpinchedandprickedmyself,andrubbedmyeyes,andstoodup,andsatdownagain…(WutheringHeights,P18)方譯:唉,我真厭倦呀!我怎樣地在扭動身子、在打呵欠、在打瞌睡又振作起來呀!我怎樣地掐自己、擰自己、揉眼皮,站起來又坐下……楊譯:啊!我是多么疲倦啊!我是怎樣地翻騰,打呵欠,打盹,又清醒過來!我是怎樣地掐自己,扎自己,揉眼睛,站起來,又坐下……原文中作者僅使用了幾個動詞,就把當時又累又倦的做夢狀態表述了出來。但筆者認為,如果僅僅直譯上述的幾個動詞,很難準確傳達出原文所要達到的效果。從語義結構來看,此處的“writhed”、“yawned”、“nodded”和“revived”有程度的差別,在時間上有先后;句法上用動詞的過去式,把動詞形容詞化,更好地傳達當時的狀態。而“pinched”、“pricked”、“rubbed”、“stoodupandsatdown”勾畫出“我”為保持清醒作的各項努力。這些詞在句法結構上并列,也沒有程度和事件先后順序的差別,筆者認為在處理這幾個動詞翻譯時,可以把每個詞化為獨立的小句來處理。另外筆者認為,上述把“how”簡單地譯為“怎樣地”,讀起來帶有異腔,也欠妥當。
把“HowwearyIgrew.”譯為“我真厭倦呀!”和“我是多么疲倦啊!”,很明顯遺失了“grew”所體現出來的程度增加、漸進的過程。考慮到以上因素,筆者試作了如下翻譯:“唉!我是越來越困倦了。來回地扭動身子,先是打呵欠,后來竟打起瞌睡來,又猛地驚醒過來。我一會兒掐自己一下,一會兒擰自己一把,一會兒揉揉眼睛,一會兒又站起來再坐下的折騰……”另取翻譯實踐中的一個例子做簡單說明:Housingwasmake-shift,andpeopleweresturdy.Woodhadtobechooped,watercarried.Allthewhile,thesilentsnowfell,drifted,deepened.翻譯動詞時,搭配上可根據各自的語義選擇,適當增補出動作參與者。最后一句中的“snow”屬于事件的參與者、施事者,充當主語的成分,帶出三個動詞“fell”、“drifted”、“deepened”。動詞作為謂詞,各自代表獨立的事件,翻譯時可以把每個詞處理為獨立的小句。最后一句可譯為:“那里常年下雪,雪花飄零,悄無聲息,越積越深。”在動詞翻譯中,動詞化小句、動詞名詞化、名詞動詞化等都是經常使用的翻譯技巧,通過語義定位、意圖定位、增詞和減詞等皆可以實現翻譯目的,本文暫不作進一步討論。
俗話說“小中見大”,人名、介詞、副詞、動詞等小詞的翻譯在文學翻譯中更容易反應出譯者的水平。要想翻譯出好的文學作品,游刃有余地在中英文思維中轉換,需要翻譯理論的支撐,也需要大量的實踐經驗。在翻譯過程中注重運用翻譯策略和翻譯技巧,或會加大翻譯工作量,但對初學者來說,可以幫助其跨越翻譯障礙,實現翻譯目的。隨著翻譯經驗的增多,翻譯能力增強,翻譯策略和技巧的運用就會相應減少。
- 上一篇:區教體局年度工作要點
- 下一篇:國有與民營分工發展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