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詩教學價值和操作研究

時間:2022-07-04 10:23:33

導語:現代詩教學價值和操作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代詩教學價值和操作研究

摘要:選編進小學語文教材的現代詩,在教學中要發揮適切的“詩教”作用。從學段、文體和學習任務設計三個角度來厘清現代詩教學的基本價值追求和一般操作策略,讓學生在現代詩學習實踐活動中,初步成長為具有美好詩情詩性的“小詩人”。

關鍵詞:學段;文體;學習任務設計

現代詩,當然是相對于古詩而言的一個詩歌分類概念,所以還有一種稱呼是“白話詩”。無論是古詩還是現代詩,一個“詩”字表明了它們共同的身份特征,讓人馬上想到“詩意”“詩情”“詩和遠方”等詞語,心中同時升騰起一種美好的感覺。的確,詩是蘊含著真摯情感的審美事物。中國歷來有“詩教”的傳統,就是因為詩歌有潤物無聲的心靈浸潤和情感熏陶的奇妙功能。從小就親近各種詩歌,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會帶來多方面的積極幫助,比如情感的體驗和豐富、審美的啟蒙和提升、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思維的發展和創造等。這或許就是為什么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僅選編了大量的詩歌(各類詩歌有100多首),而且還在四年級下學期專門編排了一個現代詩文體單元的緣故吧。詩歌有多種分類,現代詩按不同的標準也有多種分類,放在小學語文教育語境中的時候,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兒童詩與其他現代詩的區別。兒童詩,肯定是與兒童的心靈最容易產生共鳴的,因為無論是詩中的形象還是表達的情思,都是兒童自己的或者兒童所熟悉和傾心的。兒童詩是以兒童詩意的眼光看世界,用兒童本真的語言描繪和解釋世界。兒童詩之外的現代詩,并非為兒童創作,但因其同樣具有詩的形象美、情感美和韻律美,在不同維度上會很自然地與兒童建立起緊密的聯結,潤心動情。所以,選編進小學語文教材的所有現代詩,都要通過教師精心的教學設計和課堂組織,發揮適切的“詩教”作用。用心品讀一下蔡海峰、王新芳老師的現代詩文體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輕叩詩歌大門》、魏星老師的《三黑和土地》和蔡燕老師的《祖先的搖籃》單篇教學設計,我們就能從中發現小學現代詩教學的基本價值追求和一般操作策略。

一、從學段的角度看現代詩教學

從學段角度來討論現代詩教學,也就是從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角度來認識現代詩學習的目標定位和實踐策略。現代詩學習與其他文體文本的學習一樣,都要根據學生成長節奏和規律,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現代詩的教學,從課程內容上看,基本屬于2022年版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中的“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這一學習任務群中針對或與“詩”有關的“學習內容”表述中,第一學段的關鍵詞是“誦讀”“感受”,第二學段的關鍵詞有“閱讀”“表達”“欣賞”“創編”,第三學段的關鍵詞增加了“抒發”“品味”和“富有創意地表達”。隨著學段的提高,其進階的線索十分清晰。《祖先的搖籃》編排在第一學段的二年級下學期,是一首兒童詩。這首詩從一個很特別的角度帶領兒童用詩意的眼光認識原始森林———原始森林曾經是“祖先的搖籃”。無論是“搖籃”這一意象,還是詩歌中“我”的童真想象,都讓這首兒童詩充滿了童真童趣。運用圖像化策略,通過誦讀,想象祖先在“搖籃”里的生活情境,感受這種“回憶”的美好和遙遠,是學習目標和活動設計的基本定位和選擇。蔡燕老師的教學設計,從品詩之韻味到探詩之趣味再到仿詩之語言,由感性體驗到形象表達,從根本上來說,聚焦的是一個“趣”字。這是立足二年級兒童特點和需要的精心設計。如果我們梳理一下第一學段教材中的現代詩,幾乎都是兒童詩,都洋溢著童趣,例如一年級上冊的《小小的船》《明天要遠足》《雪地里的小畫家》、一年級下冊的《一個接一個》、二年級上冊的《植物媽媽有辦法》、二年級下冊的《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這些兒童詩,題材豐富多樣,有表現兒童生活的,有為兒童進行科普的,但共同點都是通過兒童熟悉或感興趣的意象、修辭、語言來表達兒童的情感、心思和發現。立足兒童趣味設計學習活動是應然的選擇。蔡海峰、王新芳二位老師基于單元整體進行現代詩文體單元的教學設計,首先考慮到的是學段特點和學生實際。“輕叩詩歌大門”編排在四年級第二學期。從主題定位上就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挺有設計感的單元,“輕扣”兩個字,讓人體會到美妙的詩意,也讓人聯想到了四年級學生走進和發現現代詩的秘密時,那種應有的專注、渴望和欣喜。兩位老師將這個單元的學習圍繞“輕叩詩歌大門,觸摸詩歌之美”主題來設計,充分凸顯了學為中心的理念。在教學思路上,從識特點到悟詩情,再到豐富積累,最后嘗試創作,理趣結合,以讀促寫,循序漸進。可以想象得到,這樣教學思路下的學習活動設計,會不斷給學生帶來積極的學習體驗,讓學生信心滿滿地成長為“小詩人”。《三黑和土地》是編排在六年級上冊的一首敘事詩。這首詩用的是敘事詩常用的寫實手法,但是卻通過形象的比喻和樸實而有表現力的語言,讓讀者體會到了詩句中洋溢著的喜悅和熱情。這首詩編排在六年級,同樣是從學段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征考慮的。詩歌字里行間表達出的情緒情感,學生能夠直接通過誦讀有所感悟,但由于詩歌所反映的年代特征距離學生生活較遠,深切體會就需要補充背景資料。六年級學生借由背景資料進行“設身處地”地思考、理解,相比于低中年級的學生更能實現。魏星老師的教學目標定位和學習活動設計,正是充分考慮了詩歌內容和學生的距離,先從“背景”入手,再探尋詩歌表達上的特點,這樣,情感的共鳴與表達特點的領會就水到渠成了。

二、從文體的角度看現代詩教學

文體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習內容的選擇和學習目標的定位。同樣是編排在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圍繞的主題是“保護環境”,但顯然,《古詩三首》與《只有一個地球》的落腳點和聚焦點不同,《只有一個地球》與《三黑和土地》也不同。甚至就單元主題而言,《三黑和土地》這首詩所表達的主題,與“保護環境”明顯不是一回事,只能從情感上勉強找到同一對象———熱愛土地。即使一定要將單元內所有文本的學習都與“保護環境”關聯起來,作為一首敘事詩,也很難以“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的學習任務來進行合邏輯的整合。因此,教學中充分關注和尊重現代詩的文體特點,是教師教學實踐中必須考慮和把握的。節奏與韻律、意象與情感、修辭與思維等方面的詩性特征,都使得現代詩的閱讀與創作在語言文字運用的學習上,具有與其他文體不同的要求。首先,現代詩的節奏與韻律之中,就蘊含了與之統一的情感。《祖先的搖籃》中,參差的句行,形成了活潑的節奏,朗誦時,節奏和韻律就帶給人生機勃勃的感覺。《繁星(一三一)》讀來韻腳綿長,令人沉思而神往。《在天晴了的時候》,句式在相對整齊中有變化,韻腳中蘊含著力量。所以,反復誦讀,用多種方式誦讀,是現代詩學習中必須重視的實踐活動。其次,與古詩比較,現代詩形式自由,但同樣用意象來表達情思。《祖先的搖籃》中,“搖籃”這一意象富有童趣,更富有哲思,讓原始森林變得親切。《綠》中的“綠”,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詩人眼中生命的顏色,是詩人心中生命的活力。《繁星(一五九)》中,“心中的風雨”與“天上的風雨”對應,這“風雨”便成為具60有特別含義的象征形象。無論是哪個學段,教師都要引導學生運用圖像化、聯結等策略,讀懂詩歌意象,體會詩歌情感。蔡燕老師在《祖先的搖籃》教學設計中,學習任務三就是“探搖籃之趣”,引導學生結合詩歌中想象的祖先活動,領會“搖籃”的意趣。蔡老師、王老師在《繁星(一五九)》的教學設計中,引導學生想象“天上的風雨”和“心中的風雨”的畫面,讓學生更加形象地感受兩種“風雨”的聯系和不同,從而更加深切地體會母親懷抱的安全和溫暖。魏星老師在《三黑和土地》的教學中,讓學生議一議三黑的哪些表現不可思議,指向的也是對其中意象的理解和感悟。最后,現代詩中的修辭,是一種表達情感的言語思維方式,是包蘊著真切情感的形象思維的產物。欣賞現代詩中形象的修辭,如比喻、擬人、對比、夸張等,就要發揮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和情感體驗,去感受、體會、內化。例如,《在天晴了的時候》有這樣的詩句:“抖去水珠的鳳蝶兒,在木葉間自在閑游,把它的飾彩的智慧書頁,曝著陽光一開一收。”“飾彩的智慧書頁”就蘊含了豐富意涵的比喻,理解和欣賞這一修辭中語言表達的智慧,在豐富學生語言經驗的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審美體驗。對現代詩中修辭的關注和欣賞,在三位老師的教學設計中都有體現。

三、從學習任務設計角度看現代詩教學

2022年版課程標準以學習任務群作為語文課程內容的組織和呈現方式,提出教師要“綜合考慮教材內容和學生情況,設計不同類型的學習任務,依托學習任務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安排連貫的語文實踐活動”。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依據具體學習目標的需要,教師要精心設計學習任務。四位老師的教學設計,都具有學習任務設計的意識,努力用任務驅動的方式,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在真實的學習情境中通過語文實踐活動,感受現代詩的特點,體會現代詩的語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其中,蔡老師、王老師針對現代詩文體單元的整體教學設計,最充分地體現了學習任務群的特點。四年級下冊的現代詩學習單元,從教材定位來看,課程內容上屬于“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和“跨學科學習”兩個學習任務群———綜合性學習可以定位為“跨學科學習”。為了讓學生親近現代詩,充分激發學生的詩性思維,促進學生的詩性表達,蔡老師、王老師根據單元內容和學生實際,設計了“觸摸詩歌之美”的核心任務。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學習任務必須是為文體學習的重點目標的落實服務的。從蔡老師、王老師的整體設計方案中就可以看出,整個學習任務的設計,充分遵循了現代詩的文體特點和學習價值的追求:以“了解現代詩,知特點”“體會詩情,會誦讀”“收集詩歌,會積累”“生長詩心,會想象”“學習詩言,會創作”為單元學習目標。圍繞目標,結合詩歌教學的一般方法與規律,設計了“初識、品味、收集、推薦、誦讀、創作”等六大學習任務。用任務型學習的方式來規劃學習進程,“誦讀”“想象”“品味”是閱讀與鑒賞現代詩的主要方法,“收集”“推薦”“創作”是單元跨學科學習方式中不可或缺的梳理與探究。從具體的教學設計看,幾個任務之間并不完全是階梯狀逐級上升的,有時也是并行的,甚至是相互融合的。總之,現代詩作為一種文體,要在厘清其之于兒童學習價值的基礎上,根據文體特點,把握學段要求,尊重學生實際,精心設計學習任務,科學安排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現代詩學習實踐中初步成長為具有美好詩情詩性的“小詩人”。

作者:李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