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語文教學必須注重的實踐性

時間:2022-06-17 08:56:57

導語:中職語文教學必須注重的實踐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職語文教學必須注重的實踐性

摘要:作為基礎學科,語文是中職教育的重要內容,承擔著培養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和人文精神的重要職責。人文屬性與工具屬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征。注重中職語文學科的實踐性,是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迫切需要和中職學生就業創業的現實需要。就當前中職語文教學現狀,本文分析了實踐性缺失導致的后果、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補救的措施,希望實現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結合。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實踐性

語言文字是人類文化的重要傳承載體和組成部分,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人文屬性與工具屬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本質特征。中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具有一定人文素養、社會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的專業人才。隨著社會經濟的轉型、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就業形勢的不斷變化,注重職業教育實踐性的呼聲日益高漲。中職教育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基礎,在教育布局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語文又是中職學校的基礎學科,在提高學生思想素質和文化素養、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鞏固基礎知識、提升基本技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重視和加強中職語文教學實踐性的要求更為迫切。注重實踐性導向,是中職培養目標的需要,也是學生成長發展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秉持突出重點、學以致用、注重基礎、強化能力的宗旨,注重聽、說及讀、寫、邏輯思維等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僅是中職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提出的要求,也是中職教育教學必須堅守的基本原則。當前中職語文教學中,常常出現教學與實踐脫節、教材與生活割裂、教法與學法錯位等情況,導致中職語文教學實踐性缺失,不僅降低了教學效率,還弱化了教學效果。

一、實踐性缺失導致的后果

實踐性缺失會嚴重影響語文學科的教學效果,導致中職語文教學目標不明確、思路不清晰、基礎不扎實、成效不明顯。1.導致學生充耳不會聽。實踐性缺失會導致學生方向不明、不會聽課,在聽課時不得要領、不懂章法,或者找不準難點、抓不住重點,更有甚者會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雖然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卻聽得云遮霧罩。例如:引導學生欣賞“意蘊深長的詩歌”板塊中《媽媽》這首詩歌時,大多數學生都缺乏對偏遠閉塞山村生活情況的感性認識,在學習時會找不到感觸領悟的方向,無法理解廣大偏僻農村地區婦女辛勞、困頓的生命狀態,更無法理解詩歌蘊含的淡淡的鄉愁和深厚的思念之情。2.導致學生張口不會說。實踐性缺失會導致學生思路不清,不會表達,在表達時語無倫次、顛三倒四,或者詞不達意、言不由衷,甚至鈍口拙腮、張口結舌,宛如茶壺里煮餃子——倒不出來。例如:教學“余味回甘的敘述”板塊中“表達與交流”“自我介紹”相關內容時,許多學生即使模仿、演練多次,仍不得要領,無法條理清楚、層次分明、語言流暢地完成自我介紹,更無法達到個性化水平。3.導致學生開卷不會讀。實踐性缺失會導致學生學法失當,不會讀書,在閱讀時心不在焉、漫不經心,或者一葉障目、淺嘗輒止,甚至囫圇吞棗、不求甚解,茫然四顧、不知所云。例如:教學“縝密深刻的議論”板塊中《獨處的充實》一文時,許多學生在閱讀“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獨處是與自己的靈魂以及與宇宙中神秘力量的對話”“獨處是靈魂成長的必要空間”等飽含哲理的語句時,會無法理解作者表達的意思,更無法獲知作者鞭辟入里、縝密闡釋的論證。4.導致學生提筆不會寫。實踐性缺失會導致學生能力不高,不會寫作,在寫作時抓耳撓腮、無從下筆,或者記流水賬、索然無味,甚至生搬硬套、空洞無物,文不對題、離題萬里。例如:教學“清新雋永的抒情”板塊中“表達與交流”應用文寫作“書信”章節時,許多學生會面臨不知道寫給誰、寫什么、怎么寫等問題,甚至在經過范文研讀、教師點撥、分組討論后,寫出的書信仍舊片言只語、味同嚼蠟,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寫作的書信還存在較多錯別字,需要教師從字詞矯正入手開始教學,嚴重減緩教學節奏,降低教學效率。總而言之,實踐性缺失會導致中職語文教學效果大打折扣,“聽、說、讀、寫”四項基本功培養目標難以達成,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更是天方夜譚。

二、實踐性缺失產生的原因

造成上述后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1.教學與實踐脫節。未從中職語文教學實踐需要和學生成長需要出發,未做深度思考,缺乏問題意識和實踐導向,只是為教學而教學,課堂教學內容實踐中用不上,而實踐需要的內容也無法在課堂上學到。特別是近年來,受疫情、安全等諸多因素影響,學生外出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大大減少,因此許多實踐內容只能在教室里模擬演練,缺乏社會場景和現實感,實踐效果不言而喻。2.教材與生活割裂。未從學生的視角審視教材,尋找教材內容中接近學生生活的交匯點,并結合學生生活環境進行本土化處理;未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和延伸、補充和完善。例如:教學“簡明生動的說明”板塊時,選取了《蛛網的建筑》《大國工匠胡雙錢》《港珠澳大橋背后的高科技支撐》《長頸鹿的基因:身高的故事》等文章,兼顧了傳統與現代,從學生角度來看,卻是在講“別人的故事”,離學生所處環境相隔太遠。如果教師無法做好教材內容與鄉土教材、校本教材的銜接過渡,則很難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3.教法與學法錯位。未協調好教師“教”的主導地位和學生“學”的主體地位的關系,教師的教法未能指導學生的學法,學生的學法也未能配合教師的教法。師生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導致各自為戰的錯位互動,課堂缺乏生機、沒有活力。教師只管教,學生只顧學,導致備課就是“抄教案”、上課就是“滿堂灌”、作業就是“題海戰”、復習就是“熱剩飯”,師生之間缺乏良性互動,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三、實踐性缺失的補救措施

強調中職語文教學的實踐性,并不是鼓吹“工具論”,片面地認為“語文是一門工具課”,而是強調中職語文學科屬性需要、教學改革的迫切需要和中職學生就業創業的現實需要。事實證明,中職語文教學只有堅持就業導向,結合學生實際,堅持人文屬性和工具屬性相統一,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培養,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體現中職語文學科的實踐性。以廣播電視學校為例,中職語文教學的實踐性缺失可以從以下六點進行補救。1.著力突出廣電專業特色。廣播電視學校培養的是廣播影視新聞宣傳與節目制播需要的中初級人才,廣播影視行業對從業人員的語文素養,特別是語文應用能力有特殊要求。注重實踐性是廣播電視學校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我校的做法是:對播音專業的學生,通過組織即興演講、辯論、課本劇表演、小新聞發布會、主持節目、普通話培訓等,側重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對新聞采編專業的學生,通過模擬現場采訪、作文競賽、互相修改習作等,著重訓練學生認真觀察、組織材料、快速寫作等書面文字表達能力;對節目制作專業的學生,通過賞析影視、模擬制作、改寫課文、編排課本劇等,著重訓練學生感悟生活、編導節目創新思維和實際操作能力。上述措施和專業教育相得益彰,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既優化了語文教學,又突出了專業特色,深受學生歡迎。2.緊密結合學生就業需要。中職教育是為社會培養具備一定技能的專業人才的教育,這決定了中職教育專業設置必須堅持以就業為目的,以市場為導向,以培養實用型技能人才為己任。中職語文的培養目標,并不是語言學家或文字大師,而是適應就業市場需要的、具備基本語文素養與能力的專業技術人員和復合型職業勞動者。在具體教學中,要從學生實際出發,為學生就業準確定位,針對預期崗位對學生的素質要求,加強語文教學內容的實踐性,變知識語文為素質語文,踏踏實實指導并組織學生開展富有實效的教育教學活動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我校的做法是:創設情境,開展口語交際練習,認真進行應用文(條據、啟事、書信、計劃、總結、個人簡歷、新聞稿件等)指導與寫作,引導學生編寫內容健康的、富有校園氣息的短信,指導學生在假期進行市場調查,模擬現場播音,模擬求職會,網上投遞簡歷,模擬包裝推銷自己等,引導學生活學活用,積極將所學的語文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3.力求貼近學生實際水平。讓全體學生都能學有所成,是每位教師的良好愿望。但如果不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環境,不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不僅事先設想的教學方案無法實現,而且教學主體的主觀能動性無法有效調動,教學目標也無法實現。中職學生語文學科基礎普遍較為薄弱,學習興趣不高、動力不足,厭學情緒、畏難心理較重。實踐證明,面對中職學生的實際狀況,如果選擇循規蹈矩、平均用力,期望每個學生都能完成課程標準所列的全部知識目標,那么永遠無法達到。究其原因,并不是課程標準制定的教學目標、要求過高,而是中職學生個體差異太大。因此,在具體教學中,教學目標的分解、教學內容的選擇都要結合實際、因人而異。就中職語文教學而言,與其貪大求全、全面開花,結果一個教學目標都實現不了,還不如精準施策,結合不同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要求,精心遴選教學內容,制定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和措施,引導學生學有所得。4.注重靈活創新,因材施教。在教學實踐中,要堅持從學生實際出發,大膽創新,務求實效。創新評價,注重激勵引導。中職學生語文基礎較差,學生的語文水平參差不齊,為了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體驗到努力后的成功,感受到學習的歡樂,需要在教學中采用差異教學法,不搞“齊步走”,不搞“清一色”,借助多個標準檢測、多種方式評價,以正面鼓勵為主,批評指正為輔,對亮點進行肯定,對創新進行贊賞,通過正向激勵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調動學習積極性。因人而異,靈活運用教材。對教材內容以及設置的教學目標進行研判分解,以學生能掌握為前提,適當降低內容難度、擴展內容廣度、把握內容深度,有針對性地精講精練或引導學生自學,讓教學因人而異,因專業而異,因材施教、靈活掌握。正如陶行知所說:“讓人人都有面包吃,人人都有水仙花看。”搭建平臺,鼓勵個性發展。正值花樣年華的廣電中職學生,一般都有較強的表現欲望,其中,許多學生不乏表演潛質和才能。在語文課前合理安排并堅持開展詩文朗誦、新聞演播、演講及其他特長展示活動,在課余時間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藝、才能展示活動,引導學生充分施展自己的長項、發揮自己的特長,主動為學生個性健康發展創造條件,增強學生自信心,使其獲得成就感,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自身價值,產生積極進取的愿望,體驗語文學習和成長的快樂,真正實現從苦教苦學到樂教樂學的轉變。5.始終把握課程改革方向。中職語文課程改革的方向就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即不斷提高中職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靈活運用語言工具參與社會交往的能力。觀念先行是教學改革的基礎和前提。教學觀念對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學模式和教學行為都具有決定性、導向性作用。中職語文教學要進行改革,教學理念更新必須先行。中職語文教師要有回饋社會的理念、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貼近社會生活的理念和開拓創新的理念。教學要適應新時代對人才的要求,適應中職課程改革的要求,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要求,在緊盯中職教育培養目標的同時,結合實際、大膽創新。要結合專業特色和學生的就業需要,去思考、去嘗試,重視實踐教學環節,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專業技能及創新精神的培養,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靈活運用語言工具參與社會交往的能力。6.堅持全面發展文實兼備。注重實踐性,絕不是把語文學科的工具屬性和人文屬性割裂開,把中職語文教學變成機械呆板的“八股文”教學。以廣電學校為例,隨著信息化浪潮的興起,時代對廣播電視從業人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廣電專業語文教學就要積極適應這些要求,準確定位培養目標。語文教學既要充分考慮中職學生未來就業及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提高,還要緊密結合學生特點、兼顧社會實際需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結合社會實踐活動,從各方面引導學生,讓他們對語文教學的實踐性感同身受,從而調動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強化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主動走向社會、參與市場競爭,將中職語文學科所學所獲轉化為實際行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總之,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中職教育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中職語文教學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創新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拓展教學內容,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的特點,注重學科實踐性,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引導學生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真正體現中職語文學科啟智潤心、培根鑄魂的基礎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版)[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2-12.

[2]倪文錦,于黔勛.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教材《語文》基礎模塊(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2-224.

[3]陶行知.中國大眾教育問題[J].重慶陶研文史,2015(3):21-36.

[4]李祚山,胡朝兵.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96-126.

作者:李興芳單位:甘肅省廣播電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