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課堂教學模式與實踐

時間:2022-04-24 15:54:03

導語:音樂課堂教學模式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樂課堂教學模式與實踐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化教學已經成為現今音樂教學實踐過程中的重要構成部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升級課堂內容,打造結合“互聯網+”的創新課堂,從而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積極性,同時也大幅度地降低了音樂教學的難度,為更好地開展小學音樂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互聯網+;音樂;教學實踐;信息化

一、“互聯網+”課堂模式的現狀分析

“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模式,已經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悄無聲息間地進入了教師的教學實踐工作之中,無論是以知識的傳承為主的語文、數學、英語,還以培育品德素質為主的美術、音樂、科學……都被賦予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從最早的利用互聯網的知識共享特性,來搜集課題相關的知識,到利用現代化的先進設備來輔助教學實踐,乃至于現今通過多渠道來打造現代化的教學課堂,這一系列以時間為線索的發展,卻沒有邏輯完整的理論指導,使得“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實踐工作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說,教學資源整合的程度低、教學實踐運用的緯度低、教學成果的完成度低等。

(一)教學資源整合程度低

音樂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既保持著自身在培養音樂審美和綜合素質方面的獨特性,又和語文、數學等學科存有一定的關聯性,也正是這樣的“關聯性”,使得各個學科在“和而不同”的前提下,相互構成一個整體,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培養出切合時代要求的人才奠定基礎。然而,大多數教師在開展相關教學設計時,往往將工作停留在學科內容上,對于與其他學科相關聯的內容視而不見。若教師沒有如何關聯學科知識的頭緒,完全可以利用現成的互聯網資源,搜集一些相對成功的案例,進行“本土化”的教學嘗試,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而不是簡單地在網絡上搜一搜學科的教學內容,下載一些現成的影視資料來輔助教學,乃至于十分突兀地插入到日常的教學實踐中,在內容和邏輯上沒有上下的延伸,使得信息化教學手段未能廣泛地、深刻地、全面地落實到教師的具體教學實踐中去。

(二)教學實踐運用的緯度低

教師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利用“互聯網+”進行新時代的教學時,往往存在“主次不清”的問題,將“互聯網+”背景下衍生出的信息化教學要求定位為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輔助角色,只是為了更好地幫助“填鴨式”教育而存在,沒有相對科學的、深入的實踐應用,使得教學工作的開展沒有本質上的改變。換而言之,就是現在的很多音樂課堂上多少存在一些掛著“互聯網+教學”的招牌卻進行著“傳統填鴨式教學”內容的現象。這樣的教學實踐工作,貌似是在與互聯網時代接軌,實則是在鞏固已經畸形的傳統填鴨式教學,這對于音樂課堂的改革有非常大的反作用。要知道現在之所以呼吁“互聯網+教學”模式,主要是出于對學生自身的身心發展特點的考慮,讓學生保持長時間的專注,需要一些刺激才能夠煥發其強烈的求知熱情,而這個刺激,往往都是依靠教師自身的教學魅力,這個因素不可控。但是如果置換成一些相對有趣的、吸引人的、高效的互聯網教學資源,就完全不一樣了,一樣的視頻、一樣的文字資料完全可以為千千萬萬的教育工作者服務,提高教學和學習效率,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學生學習了新的知識,從而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養。

(三)教學成果的完成度低

音樂教學的目的絕非是簡單的音樂知識的傳遞,而是更深程度上的綜合素質的提升。關于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所帶來的弊端,在這里就不再累述。與之相對應的“互聯網+”教學模式,可以很好地規避這些問題,充分結合全世界最前沿、最科學的教學資源和最有力的教學隊伍,能夠實現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從而衍生出更加靈活多變、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將課本上的知識擴充到無邊無際的網絡中去,從而提高固有知識的傳承維度。可遺憾的是,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還是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水土不服”的問題,使得音樂教學成果的完成度較低:一方面是教育工作者未能完全跳出早已熟悉的教學安全區,讓新的“互聯網+”教學模式充分滲透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之中;另一方面是學生對于音樂這個科目的認知還不夠深刻,還存在著“副科無用”的固有觀念,從而無法全身心地跟隨教師徜徉在音樂的世界之中。由于這兩個因素的影響,導致音樂教學實踐工作的開展,在一開始就面對“兩座大山”,使得教學成果的完成度并不高,在一定程度上有著流于浮表的現象。這需要全體教育工作者和學生重新樹立正確的學科觀念,認識“互聯網+教學”模式的認知,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構建知識閉環。

二、“互聯網+”課堂模式的實踐應用

現階段教師教學實踐工作的開展,已經很難從根本上摒棄現代化教學設施的輔助,而且也不需要摒棄,而是要主動的更好地融合。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仍然還存在著諸多問題:自身教學理念的局限性和客觀輔助設備的不完善性;還沒有形成高效、科學的教學邏輯;或是腦海中的“互聯網+”教學設計沒有辦法付諸于實踐;只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大雜燴”式應用;鞏固、延伸自以為對的內容,剔除、修正自以為錯的內容等,以上這些問題使傳統教學模式在新時代中無法煥發出新的生機,也無法讓“互聯網+”下的教學特色更加科學地幫助學生成長。如此,難免顯得有些顧此失彼,摘了芝麻丟西瓜。

(一)營造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全心投入

一個令學生感到舒適的、自由的、愉快的教學環境,絕對可以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起到很好的作用,乃至于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去。在這個問題上,“互聯網+”教學模式有著傳統教學模式無可媲美的優勢,比如教師完全可以利用上課前的休息時間,乃至于一定的課上時間給具體的教學內容預熱,比如說,教唱學生某首歌曲的話,完全可以利用這段時間,播放在網絡上搜集而來的各個版本的這首歌曲,讓學生欣賞,乃至于直接鼓勵學生進行跟唱,使學生對這首歌曲產生一個大概的印象,從而為教學的展開奠定認知基礎。整體來看,“互聯網+”的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結合的核心驅動力便是更加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以及令學生感興趣的教學設計和更加現代化的教學標準?!盎ヂ摼W+”的教學模式可以充分地將知識的趣味性和學生的求知心理相結合,全方位地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提高音樂素養對于學生的滲透效率,減少學生的厭學心理,讓學生喜歡上音樂,愛上音樂,主動去學習音樂、了解音樂。換而言之,教學信息可視化的教學模式,一方面可以降低學生學習知識的難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幫助教師營造出更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不同的維度、富于趣味性地學習。因為只有在一個相對較為舒適、有趣的教學環境中,學生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之中。

(二)普及學科知識,多維度展示課本內容

現階段音樂教學主要面臨的兩個客觀問題,一是因該年齡階段的身心發展情況的影響,很難接受持續性的、相對呆板的教學內容;第二是音樂作為副科,在學生的認知中并不是那么重要,學生求知的興趣并不強烈,更多的是把它視作一種興趣愛好。這兩個問題是相互依存的關系。所以教師要注意利用學生對于音樂課的認知來開展相應的教學實踐工作,借助“互聯網+”技術,完善教學措施,豐富教學方法,通過視頻、音頻、圖片、微課等形式普及學科知識,多維度地展現課本內容,從而喚醒學生的求知興趣,讓學生全身心參與課堂,體會音樂的魅力。比如說,在學習四年級上冊音樂課本中第五單元“歡騰的節日”的部分內容時,教師完全可以利用課前的時間,提前搜集關于潑水節、火把節、那達慕等相關節日的視頻資料,做好課件,幫助學生了解這些節日背后的意義,該民族過這樣的節日的原因,帶領學生進入相應的節日的氛圍中去,讓學生在觀看影視資料的過程中,了解課本知識的背景,然后學唱相關的歌曲。這樣的教學方式能讓學生更好地將情緒帶入到相關歌曲之中。這樣的教學實踐,貌似和之前的教學工作并沒有什么區別,只是將教師口述的關于少數民族節日的資料轉變成視頻、課件資料。可文字和視頻是多么大的差距啊!一個需要學生完全憑借著自己的想象力來想象根本就沒有見過、沒有概念的畫面,先不提能不能想象出來,即便是能夠想象出來,準確度卻難以判斷。經過這么復雜的腦力活動之后,學生的興趣已經被消減,很難投入到接下來的學習中??墒侨绻ㄟ^視頻、課件直觀地去觀看這些資料,就不存在這些問題了,與之相反,可以通過有趣的內容點來激發學生的求知熱情,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它勝過一千遍的說教。

(三)豐富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

“互聯網+”背景下的教學實踐,絕不能停留在知識的搜集、整理階段上,教師要善于借助相對先進的輔助設施來幫助自己提高課堂上的教學效率,比如說,電腦、平板、多媒體設備等,現在一些音樂的APP功能已經非常強大了,完全可以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讓學生通過使用音樂軟件掌握不同基礎的樂理知識和音樂技巧,教師也可以利用這些APP展開教學設計,幫助學生記錄生活中的音樂,完成課上的練習作業,去創作出屬于學生自己的原創音樂。比如說,五年級下冊課本中第五單元“古詩朗誦演唱會”活動,教師就可以通過利用現有的音樂APP幫助學生自行制作朗誦古詩時的背景音樂,或哀怨,或激昂,或歡快……為朗誦時情感的抒發,奠定務實的基礎,可極大地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和學習時的獲得感,讓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中來,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走近音樂,感受音樂,愛上音樂,進而提升音樂素養以及審美的滲透。很多時候,教學并非是教師在講臺上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要想辦法進一步地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去,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相信同樣是學習“古詩詞朗誦”,一位教師只是在課堂上進行簡單的講述,一位教師讓學生自己制作朗誦視頻,哪個更容易吸引學生的興趣,也就不言而喻了。這些都是教學技巧,或許簡單,但是非常高效。

參考文獻

[1]續菲菲.淺析運用多媒體優化小學音樂課堂[J].快樂學習報(信息教研周刊),2014,(9).

[2]孫梅.互聯網音樂資源利弊分析與對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

[3]王智.初中音樂創新教學現狀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

[4]吳榮華.運用PPT教學媒體提高大學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5]劉芳.就業導向下的中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音樂課程設置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

[6]金正希.小學音樂教材內容分析研究[D].延邊大學,2018.

[7]蔣啟亮.多媒體課堂教學效率和效果的研究與探討[D].江西師范大學,2005.

[8]余勝.“互聯網+課堂”的構建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7.

作者:孫丹妮 單位:大連理工大學附屬學校圣克拉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