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8 05:41:0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智慧化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遠程教育智慧化程序設計研究
[摘要]針對工程型遠程教育特點,從智慧身份認證、教學資源重構和評價體系建設三個維度出發,設計并實現了智慧化程序設計實驗實訓平臺。該平臺采用人臉識別方式實現遠程教育的過程控制,以知識塊為建設單元,以專業技能提升為目標,重構遠程教育教學資源,以分布式智能測評和不同崗位能力需求設計個性化評價機制。實際教學效果證明,該平臺創新了遠程教育教學服務模式,有效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程序設計綜合能力。
[關鍵詞]遠程教育;程序設計;資源建設;評價機制;身份認證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遠程教育已經成為成人(繼續)教育的主流教學模式[1]。傳統遠程教育專注理論型通識課程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和應用[2],對工程實踐型平臺研究較少。程序設計是計算機類專業的核心技能,具有很強的工程實踐性[3]。本文剖析工程型遠程教育教學特點,從智慧身份認證、教學資源重構和評價體系建設三個維度出發,探索智慧化程序設計實驗實訓平臺的建設與應用,創新遠程教育教學服務模式,對創建智慧學習環境,建設終身教育體系,促進學習型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4]。
一、工程型遠程教育的特點
成人(繼續)教育的對象是社會上各行各業的成人,其參與工程型遠程教育旨在提升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5],完成不同發展階段的晉升任務,具有很強的學習目的性。(1)突出實踐性,專注技能提升。工程型遠程教育不同于常規遠程教育,實踐性環境對配合理論學習、提升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具有重要意義,所有學習者都是為了增強崗位競爭力這一核心目標。(2)職業階段不同,水平參差不齊。遠程教育的參與者來自不同行業和不同崗位,其職業發展階段各不相同,知識儲備差距較大,專業技能提升目標也不盡相同,“同質化、普教化”教學模式及平臺無法滿足需求[6]。
二、平臺的整體規劃
智慧教育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作用
我國教育面向2030教育現代化有新的發展目標,即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進步依賴于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這一重要體現在于智慧教育,包括智慧教育理念、技術、管理和智慧教學方式等方面。智慧教育理念強調信息化、智能化是智慧教育發展的主要思想,引導著現代教育的發展方向。智慧教育技術應用于高校的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采用現代技術提高教學水平和管理效率。智慧教育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的一個重要體現是智慧教學,運用智慧教學使教師能夠動態監測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并根據學生的情況,引導、組織、指導學生定位合適的學習層次,選擇合適的學習方式,找到合適的學習環境,提供有效的學習指導,通過“互聯網+”、大數據、虛擬仿真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路網和調控系統,幫助學生有效提高學習效率。現代技術與教育的融合、滲透不斷深入,信息化教育在內涵、深度和質量上也不斷發展,高等教育教學的結構和形態正在發生變革與轉型。
1智慧教育對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智慧教育依托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是我國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實現方式,通過查閱眾多文獻得出,智慧教育是我國現階段及未來一段時間內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過程中重要的教育形態。智慧教育不等于把智慧傳授給學生,是通過智慧、科學的方式傳授知識而培養學生專業的核心能力的教育形態,同時也是通過基于智慧化的教育信息化建設逐漸提高學生知識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教育方式。因此,智慧教育對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和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1.1提高教師素質和創新能力。基于智慧教育的高等教育信息化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接觸專業領域最新的知識和信息,直接連接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提高了教學管理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水平,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素質和創新能力。首先,智慧教育體系便于教師制作易于理解且有趣的教學課件,豐富課堂學習資料;其次,有利于合理、縝密地設計教學各環節,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便于教師布置基于學生個性化學習的課后練習任務,及時鞏固課程知識的同時增強學生實踐練習能力。1.2有利于資源共享,多方協作。運用智慧教育進行的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可以設立教與學一體的開放式平臺,集中資本、人力、物力、設施設備等資源,充分有效利用教學資源,實現教學管理的統一化、教育資源的共享、學生管理的規范化。同時,開放式平臺開通校外高校之間、高校與企業之間交流與溝通的合作渠道,學習和引進校外優秀的資源和技術,如引進高學歷、高職稱教學管理人才,或在專業領域有突出貢獻的教學人員,增強優質教學資源,實現教育信息化高校應用和共享,提高教育教學質量。1.3有利于培育應用型智慧人才。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發展在于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服務,培養當地經濟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著重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操作的能力,這是應用型高校區別于研究型高校的特點。所以基于智慧教育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有利于建造適于學生鍛煉實踐操作的教學設施和環境,讓學生在鍛煉中學習,不斷通過自主練習、探索實踐的過程成為綜合能力強的應用型人才。
2目前高等院校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困難
2.1技術人員及信息化應用水平欠缺。首先,技術人員引進難度大,在高校技術崗位福利待遇不具優勢的情況下,難以引進優秀的技術人才;其次,技術人員經驗不足,高校引進的技術人員往往是剛工作的青年人,實踐經驗和技術經驗欠缺;另外,信息化應用的管理人員存在年齡普遍偏大的情況,而且技術交流不充分,管理人員長時間任職信息化建設崗位,導致工作上的積極性和創新性不足,技術信息不能與時俱進,影響信息化建設的突破性變革。2.2無配套的管理措施。關于本科應用型高校在配套管理措施有三大不足。首先是課程安排,教師在課程上的選擇性不強,而且課程安排并無新意,不能因為突發狀況進行臨時調整,不利于在信息化教學拓展。其次就是在學生選課上,孔子在兩千年對學生教育就講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甚至部分高校沒有開放選課平臺,最終導致學生無法根據本身興趣愛好進行選課,這樣便失去了大學生選課的意義。最后就是在師資管理這塊,信息化教學成為教育界重要口號。但是很多老師還存在舊思想、舊觀念,依舊保留傳統教學方式方法。教學中我們應該多應用多媒體、互聯網及各種趣味性教學方式。傳統教學與信息化教學是沖突的,最終將延緩教學信息化應用進程。2.3信息化應用難以推廣。資金支持方面,信息化的建設需要使用新型的信息化設備、先進的信息技術系統,而這需要較為大量的資金支持,許多高校因預算有限,難以有充裕的資金支持教育信息化的建設;教學考評方面,大部分高校采用的工作量計量方式為課時統計,對于教學效果的考評也只是學生打分,這種考評方式過于單一,不利于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因此不利于智慧教育的應用推廣。
3智慧教育在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設中的應用探索
教師教育智慧的表征與生成──教師專業化的新境界
摘要:教育智慧是教師良好的教學行為體現的一種品質,是教師具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意識、教學能力、教學藝術等方面的整合統一,是教師專業化的一種新境界。她具有獨特性、情感性、科學性、緘默性和藝術性的特征。教師教育智慧的生成需要自由民主和利于終身學習的校園文化,需要教師具有科研和反思的能力。
關鍵詞:教育智慧教師專業化教學機智
智慧的教育需要教育的智慧。當我們的教育停留在教師帶著知識走向學生的時候,教師的知識是最重要的;但當我們的教育已經發展到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智慧的時候,教師的智慧無疑就和教師的知識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了。《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一書中葉瀾教授將教育智慧歸結為解決教育教學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的能力,轉化教育矛盾和沖突的教育機智,及時選擇、調節教育行為的魄力,促進學生積極發展和創造的魅力等幾個方面。我認為,教育智慧是教師良好的教學行為體現的一種品質,是教師具有的教育理念、教育意識、教學能力、教學藝術等方面的整合統一,是教師專業化的一種新境界。
一、教師教育智慧的表征
(一)獨特性
獨特個體性是教師智慧的首要表征。教育智慧具有高度的個體性色彩,體現著教師區別于他人的、個體的、個性化的獨特教學風格。教育智慧是教師個體在教學過程中逐漸生成的;是某個人不斷經過實踐經驗的積累與重組的結果;是教師基于專業上的需要,通過發現、修正與內化等復雜的過程所建構的。教師不斷將既有的知識融入課堂教學中,并經過個人的重新詮釋與轉換過程,使智慧的生成符合現有的環境需求。所以,教育智慧是個體在日常教學中通過體驗、感悟、思考和實踐等方式逐步生成的,是受教師個體的思維、個性、知識儲備、自我形象、職業動機,以及所處的教育環境等的影響。它蘊涵了教師將一般理論個性化,及與個人情感、知識、觀念、價值、應用情況相融合的結果。
智慧教育理念下機電一體化教學探究
摘要:本文基于筆者的教學經驗,圍繞著高職機電系學生人才培養的主線,以機電一體化專業基礎課程《機械制造技術》為切入點,針對智慧課堂在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中的運用問題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智慧課堂;機電一體化專業;高職
1大數據時代下的教學變革
伴隨著便捷、智慧、高效、大數據幾大特征的來襲,智慧化學習環境的搭建已逐步走向成熟,逐漸形成了云端補救學習平臺、互動電子白板、互動教學系統、即時反饋系統、電子書包學習系統、智慧助教以及實物提示機,等等。
1.1云端診斷分析服務
使用云計算技術的學習和診斷分析服務,教師可以自動上傳學生的作答并收集和分析數據,即時生成診斷報告,深入分析全體學生測試的表現,從橫向和縱向展開分析,精準點出學生弱點,掌握整體和個別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能夠及時調整教學內容與補救策略,學生可根據個人診斷分析報告了解自身的優劣之處,改進學習進度與策略。比如在有關刀具的章節中,有的學生就因為對數學知識掌握的不夠牢固,從而不能對刀具的幾何角度進行很好的理解,教師就可以通過反饋的信息,對這方面的知識進行側重講解。
智慧教育促進民族地區教育均衡
近年來,邊疆民族地區教育均衡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其中既有培育廣大少數民族群眾內生動力作出的努力,也是教育助推人們思想觀念更新,加速物質、精神生活雙富裕的必然結果。然而,邊疆民族地區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普遍存在。與傳統教學方法不同,智慧教育具有跨時空教育資源整合和共享的特性,對破解邊疆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問題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找準智慧教育助推邊疆民族地區教育均衡的“發力點”
錨定智慧教育的基礎理論問題。智慧教育促進教育均衡的理論體系,需要在智慧教育背景下,對教育均衡的內涵、價值及特征進行探討,并對智慧教育促進教育均衡的制度、發展戰略、前瞻性與全局性等問題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比如,探索智能信息技術支持下,教師在線智力資源流轉與服務機制;實施基于AI+5G視域,適應學習平臺的智能化學習環境構建研究;進行基于績效視角的智慧教育資源優化配置機制創新研究;等等。通過全方位、多視角創新發展智慧教育的基礎理論,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智慧教育基礎理論體系和研究框架,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彰顯時代性的創新性理論成果,為智慧教育發展提供理論支撐。聚焦智慧教育育人范式轉變問題。在智慧教育的大背景下,邊疆民族地區教育領域的學校布局、管理模式、課程資源、組織形式、教學模式、學習方式等都將受到巨大挑戰,尤其是學校人才培養模式在智慧教育影響下,更需要創新與轉型。隨著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邊疆民族地區教學范式(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學習范式(從“被動接受式學習”轉向“主動探究式學習”)、管理范式(從“科層制管理”走向“網絡式治理”)等的轉變,成為智慧教育重點探討的理論性問題。深化智慧教育的應用模式問題。智慧教育促進邊疆民族地區教育均衡問題的解決路徑與應用模式創新,應關注邊疆民族地區的民族多樣性及受教育群體的個性化需求,基于人本主義的理論與方法,探尋智慧教育促進邊疆民族地區教育均衡發展的最佳路徑。應剖析內因,尊重邊疆民族地區歷史與文化差異,實現不同地區智慧教育促進教育均衡的模式、方法、路徑的特色化。除此以外,還需要根據地域內智慧教育促進教育均衡的不同發展階段,在教育信息化2.0的時代背景下,創新應用模式及實施策略。
提升智慧教育助推邊疆民族地區教育均衡的“精準性”
以“素養提升工程”精準解決教育主體能力素養問題。按照“省級統籌、分級負責,以縣為主、學校為本”的總體思路,因地制宜地進行各地師生的智慧教育意識培養和智能信息技術能力訓練,增強師生利用大數據、互聯網開展智慧教育的意識,創新智慧教育應用能力測評機制。突出“素養提升工程”的邊疆民族地區特色和智慧教育的目標,整合國培、省培及市、縣級相關培訓項目,驅動校長智慧化領導意識與能力、教師智慧化教學意識與能力、培訓團隊智慧化指導意識與能力、學生智慧化素養意識與能力的顯著提升,全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發展的“四提升一全面”總體發展目標實現。系統構建邊疆民族地區人才引進和培養體制機制,可在現有邊疆民族地區教育基礎上用10年時間培養1萬名智慧教育名師、1000名智慧教育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引進100名智慧教育研究領域高層次人才,建立10個智慧教育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著力打造具有邊疆民族地區特點和區域競爭力的智慧教育創新人才體系。以“資源培育工程”精準解決教育資源開發利用問題。地方各級政府應牽頭構建智慧教育資源系統共建共享的主體(由政府職能部門、高校及科研機構、區域教育管理部門、企業、教師、學生、科研工作者等組成)、技術環境(由計算機、存儲器、網絡、數據庫、應用軟件技術等構成)和動力機制(智慧教育資源建設和應用動力機制),使其能夠整合和發揮邊疆民族地區獨特教育資源優勢,推動智慧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提升資源應用效率,進而推動區域均衡發展的價值取向。創建“以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為引導、以學校信息化應用為主體、以社會各方共建共享為支撐”的教育資源建設與應用體系,逐步與其他區域教育資源平臺和企業資源服務平臺互聯互通,探索形成“企業競爭提供、政府評估準入、學校自主選擇”的智慧資源建設機制。以“智慧校園工程”精準解決發展的同步同頻問題。通過信息化和智慧化手段,對學校日常管理、課程教學、學習資源管理、考試考核、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教師發展、科學研究、學生管理、實習實訓、技能發展、招生就業、合作交流、后勤服務、衛生保健、安全保衛等一系列工作進行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提升學校的教學科研質量、管理效率和社會服務能力。建立基于教育大數據的個性化學習層次塔,實現對學習效果所達到的能力層次進行評判,方便教師對學生互動交流情況、考試與學習作業情況以及課外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形成持續性和終身性的智慧評價體系。以“教育示范工程”精準解決發展的區域協同問題。以“智慧終端”“智慧教室”“智慧校園”“智慧實驗室”“創客空間”“智慧教育云”等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聯合邊疆民族地區現有的“智慧教學試點項目”單位,開展“智慧課程”項目學校建設試點工作,以優質中小學為領銜單位,建設一批“智慧課堂”試點項目學校,合力突破智慧教育示范工程建設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圍繞教育部關于“智慧教育示范區”的建設重點任務,進行邊疆民族地區“智慧教育應用示范區”建設與實踐探索。創新區域教育發展機制,打造縱向銜接、橫向貫通,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智慧教育新格局,構建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智慧教育體系,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機制,打造民族地區智慧教育的特色和示范工程。
作者:甘健侯 段從宇 楊超
智慧教育環境與高校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智慧教育轉變了教師教育及學生學習的傳統模式,其在高校教學改革中的滲透,不僅給傳統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帶來了革新,也轉變了傳統教育決策及教育服務管理方式。基于智慧教育基本概念與特點,闡述了智慧教育環境下高校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智慧教育環境下高校教學改革面臨的困境,最后提出智慧教育環境下完善教學改革的頂層設計。
關鍵詞:智慧教育;高校;教學改革
我國高校教學改革,一方面面臨著教育質量優化、自我發展革新的客觀需求;另一方面面臨著智慧教育環境帶來的新挑戰。而人才培養作為高校教育的關鍵環節,是我國高校發揮辦學特色、實現全面發展的根本。特別是在智慧教育等新興技術發展的影響下,如何有效培養新時代人才,正確發揮智慧教育的優勢,促進學生綜合發展,使其可始終充滿想象力、求知欲及好奇心,是高校教學改革應思考的問題。
1智慧教育基本概念與特點
1.1智慧教育基本概念
所謂智慧,即生物以神經器官為物質基礎,探索、思考與分析真理的高級綜合能力。于中文語境下,智慧是可以正確、快速且靈活認知事物并解決問題的重要能力。而智慧水平與知識掌握多少正相關,知識涵蓋技巧、認知與經驗等要素,是指導具體決策與行為的結構性信息,能夠通過學習獲得。通過智慧對知識進行充分整合,要通過體驗與經歷來實現,所以具有較強洞察力,可預估事物發展走向,從而提前做出決策與行為。智慧教育即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過程。高校以智慧教育為依托進行教學改革,有助于切實提升教育效益與質量,是培育新時代創新型人才,促進教育事業跨越式發展和進步的必由之路。
智慧教育在學校管理智慧的運用
摘要:隨著“149教育聯盟”的深入發展,基于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手段的智慧化管理已經開啟,學校的運行與管理正在進行新一輪的改革,智慧校園平臺為實現學校教育教學、教務管理、資產管理、人事管理、OA辦公、績效評價等工作的智能化變革提供了支撐。本文從觀念轉型、管理轉型、方式轉型等方面闡述了學校管理智慧化轉型的思考和方法。
關鍵詞:教育聯盟;智慧教育;管理智慧;管理效能
一、智慧教育生態培育呼喚智慧的學校管理
智慧教育既是第四次教育革命的最新發展態勢,也是這場革命的重要推動力量。新興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持續深度融合,正在引發教育理念、教學模式、教育評價、教育制度等全面創新與深層次變革。同時,智慧教育生態的構建也是復雜的系統工程,其構建和可持續發展有賴于政府部門、行業企業、研究機構等多方力量的協同參與,尤其是需要一線學校層面因地制宜地做好智慧教育的頂層設計,有目標、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逐步推進智慧教育生態培育。但從目前的情況看,國內針對學校層面的相關研究中,只是初步探討了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結構、學習方式、課堂形態、教師素質、師生關系等,很少涉及學校管理問題,一般只是簡要指出未來的學校將采用彈性學制和扁平化管理,并通過大數據提供精準服務。實踐中,雖然教育技術的應用呈現出移動學習、云計算、泛在學習、BYOD(自帶設備)、數字內容、翻轉課堂和個性化學習等發展趨勢,但通過學校管理提升教育教學效率的作用并不顯著,比如網絡學習和翻轉課堂的實踐一直未顯現令人信服的效率提升;極大豐富的教育資源反而使人們獲得滿意的機會越來越少,有的教師也忘記了選擇資源的初衷。據以上分析,我們認為,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信息化時代,需要智慧教育生態培育,智慧教育生態培育呼喚學校的智慧教育管理。智慧教育管理理念實質是融合、共享、開放、包容、深層。智慧教育管理是在現有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基礎上,通過統一規范、數據共享,在大數據分析和可視化技術的支持下,逐步將現有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升級成為包括業務管理、動態監測、教育監管與決策分析等功能的智慧化教育管理系統。智慧教育管理系統主要包括教育可視化管控、教育智能決策支持、教育安全預警以及教育遠程督導四個子系統。智慧教育生態培育的管理智慧就是學校對教育效率進行管理的活動,其基本內涵主要體現在兩個維度上:一是通過管理提升新技術在配置學校資行動實踐源上的效率;二是通過管理提升新技術在促進學校育人上的效率。
二、智慧教育生態培育的管理智慧模式構建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革新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多種多樣、高效及時的學校管理支持系統層出不窮,為學校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與載體,形成了可視化、自動化、交互化的智慧校園管理方式。部分學校在教學和管理中存在很多問題,有些甚至已經成為“痛”點。因此,學校依托騰訊智慧校園系統對原來的教育管理業務流程進行了適度的改造,重點解決了學校管理的痛點,使學校的管理更加規范化、精細化,管理工作更加協同和高效。(一)觀念的智慧化轉型。智慧校園的目標是綜合運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獲取校園運行的各種信息,通過對信息的多次處理,對學校教學、科研、管理、生活、文化等各方面需求做出智能響應,提高學校的管理效能、綜合實力以及服務功能。在推動觀念智慧化轉型的過程中,學校的領導層是決定因素,需要在學校整體工作的頂層設計中確立大數據意識、信息智慧化意識。第一,學校領導班子要做大數據時代智慧管理的引領者。要將新時代的發展趨勢和學校變革的決心展現在教職工面前,讓廣大教職工認識到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新時代,智慧校園發展是必然趨勢,為智慧校園的建設和運用奠定思想基礎。第二,行政干部要做智慧管理的推動者。智慧校園是大數據時代的新產物,需要不斷地實踐和探索,更需要在建設和運用過程中不斷完善各項制度,管理層是學校整體智慧管理的設計者,要有整體的謀劃和把握,要通過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和體系來推動智慧校園的發展。第三,管理層要做智慧管理的踐行者。我們的校長能否直接參與和應用智慧校園平臺,我們的中層干部能否堅決執行智慧校園管理體系,關系著智慧管理的落地生根。由上而下的踐行才是智慧管理的根本所在。(二)管理方式的智慧化轉型。1.遵循PDCA循環管理原則。PDCA循環又叫戴明環,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博士提出并運用于持續改善產品質量的過程。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基礎和方法依據就是PDCA循環。PDCA循環的含義是將質量管理分為四個階段,即Plan(計劃)、Do(執行)、Check(檢查)和Action(處理)。在質量管理活動中,要求把各項工作分為作出計劃、計劃實施、檢查實施效果,然后將成功的納入標準,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環去解決。這一工作方法是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是企業管理各項工作的一般規律。目前,PDCA循環作為一種精細化管理和過程管理方法廣泛應用于各種事務管理場合,成為現代管理學的基本原則。因此,學校管理應遵循PDCA的原則,持續改進、不斷提升業績水平。2.流程去單一化。學校在使用智慧平臺之前,管理流程采用的是單一化流程,工作一級一級地傳達,一層一層地落實,這樣的管理最大的弊端是時效性低,信息在傳輸過程中容易出誤差。以學校開展的教職工考評為例,按傳統的方式,考核需要一周的時間才能完成,基于智慧化平臺管理的同一項工作,只需要兩天的時間就能全部完成,且誤差率極低。3.管理方式轉型的一校一特色,各個學校要根據本地區、本學校的特色和需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不能千篇一律,照搬照抄。以筆者所在單位成都市大彎中學為例,學校改變傳統“金字塔式”的管理,運用智慧校園平臺,實現管理的扁平化,通過OA辦公室系統,減少中間的管理層次,擴大信息溝通的范圍和速度,拉近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距離,更好地實現以人為本的民主管理,構建現代管理體系。通過對平臺的設計→運用→檢測→改進的路徑,達到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
智慧校園建設在教育教學管理研究
搭載信息化技術,教育信息化成為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其中,智慧教育和智慧校園作為教育信息化研究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但在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需要根據實際的需求,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為智慧校園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從而促進教育的發展。
1智慧校園建設
1.1智慧校園建設情況
(1)學校智慧校園建設的信息化程度不足,難以實現資源的高度共享,導致最終呈現出來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情況;(2)當前的智慧校園建設標準沒有得到統一,相互之間保持獨立,導致信息互通方面存在障礙,各個部門之間的配合不夠緊密,嚴重影響到工作效率的提升。
1.2建設智慧校園的作用
校園在進行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智慧校園建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同時也是現代化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智慧校園中的智能設備可以讓在教學評價階段更加客觀公正。同時還能充分利用各種數據信息,從而提升學生進行良好的職業規劃。另一方面,對于教師而言,還能充分利用智能設備降低工作量,從而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智慧校園的建設在本質上而言對于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改善管理質量以及學校的辦學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智慧校園特色化三體融合模式分析
摘要:“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網絡安全是智慧校園體系建構的前提保障,通過調研高職院校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中師生對智慧校園的特色化實際需求,分析在智慧校園建設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智慧校園“特色化”(“一校一策”、“一師一策”、“一生一策”)建設“三體融合”(“一體兩翼四輪驅動”管理體系+“三步曲”智能動態考核評價體系+“NCP三化型”人才培養體系)模式。旨在探索高職院校特色化管理、評價、人才培養“三體融合”模式的實施路徑、策略,促進高職院校智慧校園得到長期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特色化;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評價;人才培養
1高職院校智慧校園建設的背景
近年來,國外很多國家將智慧教育作為教育發展重要戰略[2],西方發達國家基本完成了智慧校園的基礎軟件和硬件搭建,實現了安全的低能耗的交際性的學習環境、開放便利的學習空間、智能的課程分析研究平臺[3]。考慮到智慧教育對教育信息化的導向作用,發達國家十分重視教育信息化評估機制的研究,無論是在國家層面還是在實踐操作層面均建構了教育信息化的思路和框架,產生了不同的智慧教育建設模式。近階段,我國校園建設也基本實現了網絡全覆蓋體系,伴隨著軟硬設施和服務逐漸投入使用,信息資源共享程序得以提升,部分高職院校已組建信息化建設高素養人才隊伍。隨著全國首個教育現代化中長期規劃《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出臺,新一代智慧校園建設不僅關注技術方面問題,同時關注智慧化教育和服務問題。智慧校園建設推動了校園的智慧化水平變革,智慧校園建設關注度不斷提升[4]。但同時國內外智慧校園建設工作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如相關制度不完善,操作不規范,不能滿足高職院校個性化服務需求,只是從表面形式模仿其他高職院校建設方式與模式,考核機制不完備,參與度不足,智慧型人才培養體系單一等。本文以高職院校智慧校園建設為探索研究目標,將“短、中、長”期目標、“定位+特色”和“教師和學生終身發展”理念融入到高職院校智慧校園建設中,“一校一策”、“一師一策”、“一生一策”,從信息化管理、智能動態考核評價、協同聯動人才培養等模塊構建并拓展體系建設空間。
2智慧校園特色化管理、評價、人才培養“三體融合”模式構建
2.1概念界定
物聯網技術下高校智慧教室建設路徑
摘要:早期智慧教室大多以多媒體教室為主,面臨教學模式單一、有效信息易被覆蓋、網絡環境受到限制、課程缺少實時錄制等困境,對此應遵循需求導向、簡單操作、個性服務等原則,從智能環境、智能便捷、智能控制等方面加強物聯網技術下系統的建構,從而提升高校師生信息化應用水平。
關鍵詞:物聯網;智慧教室;功能需求;系統架構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將“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單設在第十九章,其中強調了“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網絡”[1],體現了我國在教育信息化進程方面的整體戰略和謀篇布局。十年來“提升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均衡、支撐終身學習”[2]成為教育信息化的歷史使命。2017年,我國首屆智慧教育國際研討會《智慧教育宣言》:“智慧教育的核心是實施以發展學習者的學習智慧、提高學習者的創新能力為目標,具有創新性、個性化、自主性、高效性、融通性以及持續性等六大核心特征的智慧學習。”[3]2018年,教育部長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要求“高校要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入教育教學,打造智慧學習環境,重塑教育教學形態”[4]。按照這一講話精神,我國高校在實施智慧教育目標上,通過創建智慧教室(或稱智慧學習環境)和智慧教學,用課堂革命推動教育教學的不斷變革;2020年肺炎疫情影響下,更多的線上教學使“學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學習自主性和自我調控的空間,教師則從知識的傳輸者轉變為知識的促進者和評價者。而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轉型恰恰體現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融合的核心價值[5]。
1多媒體教室的困境
早期智慧教室基本是以多媒體教室為主、教師單機操作的、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完成教學任務的信息化環境,其主要困境有:(1)因傳統教室布局受限,教學模式一般采用講授型或演示型,形式單一,教學互動少,難以開展個性化、探究式協作學習;(2)因開啟智能終端的線上討論而產生大量的交流信息,缺少快速統計、提取和保存信息的手段,造成師生、人機交互對話中有效信息迅速被覆蓋;(3)因受網絡環境限制,在發展數字化校園建設過程中,如果校園無線網絡建設不完善、覆蓋不全面或終端不穩定,就會難以滿足師生網絡教學互動和訪問學習資源,也會缺少為合作學習、線上學習等教學活動提供良好的技術保障;(4)因缺少課程實時錄制教室,不僅難以及時采集學生學習效度數據,也容易造成校本課程教學資源的大量缺失。
2智慧教室概念及其系統功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