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技能培訓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5 01:13:5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職工技能培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職工技能培訓

職工技能培訓的重要手段分析

一、目前,職工整體素質仍然偏低

(一)、技術知識老化明顯,技術素質差距甚大。我國大部分企業技術知識老化明顯,知識更新緩慢,職工專業技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難以適應新技術的需要。如現在修建的高鐵、磁懸浮鐵路、地鐵等項目,對職工的業務技能要求提高了一大步,我們職工以前的技能遠遠落后,很難適應當今鐵路建設的要求

(二)、技術待遇難以落實。高級技術工人收入普遍比不上一般管理人員;因此一些經驗豐富的老工人為保“飯碗”,寧可“絕活”、“絕技”斷代,不愿授徒;一些職工花費不少精力學技術,報酬卻與一般工人相差無幾,在我公司來講對于一些電工、焊工等技術學的人很少,愿意干這個工種的寥寥無幾。企業管理人才故然重要,但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同樣重要,這如同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在公司目前項目多、人力資源嚴重不足的今天,決不能拆東墻補西墻,要加大和重視職工技術技能的培訓,提高技術工人的待遇。現在我公司已經逐步在重視職工技能培訓,但由于種種原因,這項工作的力度與實際施工需求還未大到同步。

(三)、技術培訓嚴重偏位。目前大部分企業只注重學歷培訓,而不注重技能培訓。認為只有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人才稱為人才,其實這是對人才的片面理解,然而在實際中會存在“好鉗工比研究生還難找”的現象。應當說,人才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內在素質,能夠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不斷的取得創造性勞動成果,對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較大貢獻的人。更有一些企業以追求暫時利潤為目標,不愿在職工培訓上多投資,職教經費逐年遞減,培訓機構撤并,培訓力量削弱。從長遠來看,也不利于企業的發展。近兩年來,我公司工會嘗試著組織開展職工“技能大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推動了公司職工技能培訓深入進行。

二、針對當前施工生產的需要、職工技術文化素質、技能水平的現狀

工會在維護職工精神文化權益方面,應該重點在保障、培育、激勵職工學技術、成專業能手上下功夫,特別要為職工搭建起維護學習培訓的平臺,為職工成才創造條件和順利的渠道。一要構筑法律法規保障平臺。只有依法維權,才有權威,才有力度。首先要充分認識職工精神文化權益是法律賦予職工的權利。《憲法》規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工會法》、《勞動法》、《職業教育法》、《合理化建議和科學技術進步獎勵條例》等一系列國家法律法規對維護職工精神文化權益都作了具體的闡述:我國公民有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有進行科學研究、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的權利;有從事文藝創作和其它文化體育活動的權利;有根據貢獻得到國家和相關組織相應獎勵的權利。其次要最大限度地維護職工精神文化權益。工會要積極參與維護職工精神文化權益方面制定的政策和實施辦法。另外要加強聯合執法,對一些嚴重侵害職工合法權益的人和事決不姑息遷就。同時要加大職工法律法規的宣傳和普及,增強職工的法律意識,教育職工學法、懂法、并能夠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二要構筑核心能力培訓平臺。在知識爆炸的今天,“知識就是力量”已上升為“知識的知識(即核心能力)才是真正的力量”。職工培訓的內容要隨之位移,要突出培養職工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培訓內容,應包括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復合知識能力、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能力、電腦外語能力等方面的內容。對青年工人應由經“終身職業”向“終身教育”轉化,鼓勵職工掌握多門新知識、新本領,以適應市場競爭和知識經濟的要求;對專業技術人員重點是“知識更新”;還要特別注重對高層緊缺人才和新科技、新領域方面人才的培養,人才的競爭關鍵是高層緊缺人才的競爭。在鐵路建設高科技時代的今天,為適應其負重和施工要求,我公司主要采用了送外培訓、學歷晉升培訓、內部業務培訓班進行業務技能培訓等方式進行培訓。先后派員參加了質量、環保、職業健康安全體系內審員培訓、預算員培訓、四川省質量活動骨干培訓、全面質量管理基礎知識管理培訓班、安全生產管理培訓班、專業技能培訓、特殊工種持證培訓、技術人員知識更新培訓。這些培訓對公司的正常施工確實起到了促進作用,但都只行進在一般知識方面和安全常識性方面,還有待于在知識的深度加大力度和緊缺人才的培訓上下大功夫。三要構筑精神文化培育平臺。職工精神文化建設包括科學文化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是一種意識形態方面的高層次的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除采用“灌輸”的方式外,更重要的是要采用“培育”的方式。要創造多種“培育”載體,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讓職工在活動中陶冶情操,提升品味,豐富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一是要建設好圖書館、俱樂部等培育載體。同時有條件的,要順應職工群眾要求創造出文化協會等精神文化建設載體,予以很好地引導和建設;二是要創建和培育多種類型的學習型班組、學習型集體,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和人人勤奮好學的良好氣氛,把學習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走進家庭,不斷增強學習的教育性、公益性和社會功能;三是要不斷創新活動方式,拓寬發展空間。不僅要將過去受職工歡迎的讀書競賽、演講、征文、心得交流和讀書成果展示、讀書節等形式加以發揚,更要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年齡結構職工的特點,在吸引、引導、組織和服務上下功夫;四是要不斷豐富活動內涵。把研究、探索和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的技術難題,作為科學文化教育的立足點,培養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不斷提高職工的學習能力、創造能力、自我超越能力和系統思考能力。四要構筑才華風采展示平臺。人的最高需求是實現自我價值。要改變管理模式,變“權力型管理”為“學習型管理”,即“學習+激勵”,強調發揮基層工作人員作用,讓員工充分展示才能,體會人生價值;要減少管理層次,變“多層管理”為“扁平管理”,如果沒有太多的管理層,員工的才能就易于發揮,合理化建議就可直接傳到決策層,決策層的決策也很容易傳到操作層;要建立健全公平競爭的人才選拔機制;突出績效在招聘、任用、晉升等工作中的評價作用。五要構筑技術人才激勵平臺。沒有激勵就沒有動力,只有建立起一整套人才培養和使用的激勵機制,多層次多范圍地對職工進行激勵,才能最大限度激活職工的潛能,使其充分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一要建立好政策激勵。制定和完善企業專業技術人員特別是技術工人晉級晉升的相關政策,加強對技師和高級技師的培養力度,制定切合實際的評聘辦法,根據職工的技術能力和貢獻制定各類薪酬標準;其二要建立好目標激勵。要建立起既具有競爭性和激勵性,又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目標;其三要建立好競賽激勵。要大力開展“行業比武”、“技術達標”、“讀書競賽”、“崗位競賽”等競賽活動,形成比、學、趕、幫、超的氛圍;其四要建立好榮譽激勵。從職工而言,讓榮譽成為工作的動力,職工以榮譽而自豪;對企業而言應作為定級、升級、提拔、深造的重要依據。

查看全文

職工技能培訓管理學思索

職工技能培訓從勞動立法的角度講是企業的義務,從企業自身經營來講是一種需求:這種需求建立于培訓可產生效能的理念,此理念的根基是人力資本理論,理論上—般的論證是對實踐的普遍支持,但實踐的多樣性迫使我們需對職工技能培訓做深入的探討。因此,我就職工技能培訓這一主題做了抽樣調查,抽取樣本總量為300個,占整體數量(礦職工人數)的12%。60%以上樣本參加過各類技能培訓。樣本的年齡結構為:30歲以下34%,30歲至40歲為45%,40歲以上為21%。樣本的文化程度構成:高中及以上為83%,初中為17%。調查內容分為三部分,一是對自身知識技能的感知,二是對技能與工作關系的認知,三是對技能培訓現狀的感受;經調查后,匯總結果大體如下:45%左右的人認為自身的知識技能勉強夠用,15%的人認為自身的知識技能未發揮出來,40%的人認為自身的知識技能不足;60%的人認為技能與工作密切相關,35%的認為技能與工作有一定關聯,5%的人認為技能與工作沒有關系;70%的人愿意參加脫產培訓;培訓內容的要求一般技能培訓比特殊技能培訓的意愿弱;對培訓體系綜合滿意度為55%;對培訓不滿意的主要原因是學不到新東西和工資沒變化。

從調查結果和樣本情況分析,可粗略得出以下結論:

1、職工十分需要技能培訓,且他們的需求和期望有一定的指向;

2、現存的企業內部技能培訓過于程式化;

3、技能培訓的激勵機制尚未建立;

4、技能培訓過于倚重于企業。培訓實質是人力資源開發過程的一環,培訓可以是企業自培,也可是委托代培,視培訓的要求而定,但不管什么形式都存在投入與產出的對比,無論企業與員工都是在培訓與不培訓以及培訓的方式之間選擇,因此,所謂培訓體制的改革,其實就是優化企業培訓環境,創造更多的公平機會的過程。針對現實情況,我認為做以下的調整和改進,可能有益于職工技能培訓的有效運作。

查看全文

人保局技能培訓工作匯報

為了貫徹落實省、市關于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民生工程的文件精神和要求,今年以來,我區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局的大力指導支持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城鄉就業,運用財政經費補貼政策,結合農村富余勞動力和勞務市場實際需求,組織區內各大企業、各類職業教育培訓機構和職業技能鑒定機構,為農村勞動者提供職業培訓、職業技能提升和技能鑒定,提高其素質和就業能力,為企業提供技能型勞動者,實現了農村勞動力資源開發和轉移就業,確保完成今年上級下達我區農民工技能培訓的目標任務。今年以來我區共完成農民工技能培訓1674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12%,完成技能鑒定1256人,完成全年目標的140%,鑒定合格率達75%,兌付培訓和鑒定補貼資金75萬元。為促進我區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農民增收,推動城鄉一體化進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現將我區今年開展的農民工技能培訓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開展的主要工作與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確保農民工技能培訓有序開展

農民工屬于多行業、多工種范疇。因此,農民工培訓是一項社會性、系統性工程,必須要有政府的參與和領導,才能使農民工培訓和就業轉移工作做到健康有序、卓有成效。基于此,區委、區政府對此項工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親自過問并召開專題會議。到目前,從區到鎮、街道辦都先后成立了由分管領導為組長,各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民工培訓工作領導小組,負責領導、協調農民工培訓與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的成立,為順利開展農民工培訓工作,形成由“政府統籌、行業組織、各方參與、功能協調、積極推動”的農民工培訓新格局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二)摸清實情,制定規劃,落實任務。

通過調查研究,我們摸清和掌握今年了我區農村勞動力資源和與之有關的培訓資源情況,為正確指導全區開展農民工培訓工作提供了科學可靠的決策依據。我們把市下達給我區的培訓任務及時分解到各鎮、街道辦、工業園管委會及各定點培訓學校,并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并以區農民工培訓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名義及時召開調度會并分赴各地檢查落實任務情況,指導各鎮、街道辦、工業園管委會制定了培訓規劃,對具體培訓形式、內容、對象和培訓質量提出了保障措施。為進一步完善我區農民工技能培訓補貼辦法,切實做好農村勞動者技能培訓工作,根據省、市文件精神,結合我區實際,制定印發了《2011年區農民工技能培訓實施辦法》,并強化了在區財政局和區人社局分別設

查看全文

建設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培訓論文

[摘要]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是預防安全事故發生的重要手段,本文針對建設行業特有工種的職業技能培訓,探索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的多種有效模式,提出存在的問題、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建設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培訓。

一、建設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培訓的背景分析根據對安全生產傷亡事故的原因分析,9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為所致,在建筑工地安全生產事故中受傷或死亡的,半數以上是農民工。大部分農民工剛放下農具,就到建筑工地從事建筑施工,未經過職業技能培訓,缺少應有基本技能,給安全生產、勞動保護帶來隱患。傷亡事故、職業病造成的經濟損失、精神負擔,又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企業運行和社會生活。這一連串的問題,足以使我們認識到對農民工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二、臨海市建設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培訓的成績與經驗我市建設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培訓取得了很大成績,位居臺州市的前列。為加強農村建房施工的安全管理,臨海市建設規劃局2005年7月份出臺《臨海市村鎮農房建設管理實施細則》,在全市開展農村建筑工匠職業技能培訓。2005年12月6日以來,在各鎮、街道培訓農村建筑工匠共2230人,對培訓、鑒定合格的2230名農村建筑工匠核發職業技能崗位證書,有力的支持了農村勞動轉移工作。2006年對全市在建工地混凝土工、砌筑工、抹灰工、木工、鋼筋工、油漆工、架子工、電工等1110人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其中1108名技術工人通過鑒定,取得職業技能崗位證書。積極開展職業技能能競賽活動,2006年6月2日至6月3日,臨海市建筑業協會組織砌工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共有三人獲一等獎,五人獲二等獎。在于2006年6月29日至7月1日舉行的臺州市建筑業職業技能大賽中,我市共有三人獲得二等獎,三人獲得三等獎,臨海市建設規劃局獲優秀組織獎。在2006年7月30日至8月3日舉行的全省建筑業職業技能大賽中,我市陳章清(鋼筋工)、萬平(砌筑工)等二人獲二等獎,何飛龍(鑲貼工)獲三等獎。

總結臨海市技能培訓的成績與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擁有經驗豐富、布局合理的培訓機構臨海市建設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開展相對較早,臨海市建設職工技能培訓中心于2004年3月30日被浙江省建筑行業協會確定第一批建筑技工技能等級培訓辦班點,于2004年5月派出混凝土工、抹灰工、砌筑工、架子工等工種老師到杭州市參加建筑技工技能應知應會講課教師、鑒定考評員培訓班,取得了相關工種的教師、考評員資格證書,擁有臨海建設大樓多功能廳1個、大會議室1個、小會議室10個,共1750㎡的教學場所,隨時可提供面積達10000㎡以上的在建工地作為實習場所,同時有多媒體教學設備、激光測距儀等先進教學設備,作為建設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培訓教學用。

查看全文

農民技能培訓補貼暫行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根據財政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下達20*年就業補助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的通知》和《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意見》(的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農民工技能培訓補貼僅限于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的專項資金。

第三條持有非*市公安局簽發的農業戶籍身份證、在本市就業并與企業簽訂一年以上的勞動合同、持有*社會保險卡的農民工,凡20*年*月*日至*月*日期間自愿參加符合本辦法規定技能培訓的均可享受技能培訓補貼。

技能培訓包括參加企業組織的上崗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技能等級培訓和培訓機構組織的技能等級培訓、專項技能培訓(模塊)以及參加職業技能鑒定和職業技能競賽。

農民工參加職業技能等級培訓、專項技能培訓(模塊)、職業技能鑒定和職業技能競賽的工種應符合市農民工技能培訓辦公室公布的職業工種目錄。

查看全文

實施青工技能振興計劃,培養高技能青年人才

五七○四廠是隸屬于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的大型軍工企業,現有職工5000余人,35歲以下青工2160多人,工廠團委下設基層團委1個,團總支2個,團支部24個。

作為一個建廠40多年的軍工企業,企業職工隊伍中35歲以下青年職工是主體,和全國許多老國有企業一樣面臨著青年人才總量不足,青年人力資源素質與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等問題,青年高技能人才嚴重短缺。近兩年來,工廠團委從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按照團省市委統一部署,緊扣經濟發展大局和企業改革發展實際,通過開展“型號成功我成材主題活動”、“導師帶徒”、青工技能培訓、青年崗位能手技能大賽、“青年創新創效成果大賽”、先進操作法現場推廣演示會、企業青年素質、狀況調查等活動,扎實開展青工技能振興計劃,有效地提高了青工整體技術水平,為企業發展積累了青年后備技術人才大軍,在企業的建設與發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抓思想認識,明確提高青工技能素質的重要意義

人力資源是企業長遠發展最重要的戰略資源,培養造就青年人才大軍是共青團組織義不容辭的責任。如何引導青年投身建設一流航空企業的宏偉目標,為企業長遠發展培養更多的青年人才隊伍,成為了新時期企業團組織的新課題、新任務。根據團中央、團省市委實施“青工技能振興計劃”的意見,結合我廠發展實際,我們感到全面振興青工技能對于團結動員廣大青年職工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企業建設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立足本職、提高技能,充分發揮生力軍、突擊隊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先后以研討會、座談會、團干部培訓等形式,深入進行學習推動,使大家對青年人力資源開發,青工技能提升的目的意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進一步統一了思想。

一是實施“青工技能振興計劃”,提高青工技能,是企業長遠發展的必然要求。青年是經濟社會發展中最具活力的人力資源,也是企業長遠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實施青工技能振興計劃,培養和造就一大批高技能青年人才有利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促進企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有利于大力弘揚企業多年形成的優良傳統,推動企業文化的健康發展;有利于滿足青年學習知識、提高技能、崗位成才的根本需要,實現青年的根本利益。當前,由于一些南方同類企業待遇較高,我廠人才流失也較為嚴重。這種情況下,大力培養造就各類高素質青年人才,也是落實企業長遠發展戰略目標的重要保證。開發企業青年人力資源,動員、引導、激勵廣大青年加強學習,提高能力和素質,與時俱進,不斷實現自身的持續進步和發展,必將會企業長遠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是實施“青工技能振興計劃”,提高青工技能,是共青團組織服務企業、服務青年的具體體現。服務企業經濟發展、服務青年成長成才是企業共青團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開發青年人力資源,廣泛開展職業培訓、技能振興等活動,切實幫助青年職工提高勞動技能,增強職業素養,能夠促進企業技術進步和創新能力的增強,提高工作效率、產品質量,增強企業經濟效益的競爭力;有助于提高青年自身技能儲備,增強青年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生存能力、競爭能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可以說實施“青工技能振興計劃”,開發青年人力資源的過程既是促進企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也是推動青年人全面發展的過程,順應了時展要求、符合企業改革發展的實際、迎合了青年學習和成才的基本需求,實現了青年的根本利益。

查看全文

職工科技創新經驗交流

自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市總工會職工技協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不斷研究新情況,探索新方法,開創新局面,有效推動了全市職工技協工作的創新發展,在深化創先爭優活動中服務“新跨越、

進十強”和推進區域化特大城市建設的發展目標。

開展職工經濟技術創新工程是職工技協發揮優勢、服務大局的一項重要工作。市職工技協以職工創新成果獎評選為契機,緊緊圍繞轉方式、調結構、促發展的要求,不斷夯實基層職工技協組織基礎、擴

大組織規模、整合組織資源,充分發揮黨員職工骨干在經濟技術創新工作中的模范帶頭作用及職工技協組織優勢,引領廣大職工積極開展職工科技創新活動,不斷提升職工技能素質及創新能力。

一是以職工職業技能競賽為平臺,積極引導基層職工技協組織開展技能大賽、技術崗位練兵、技術比武等職工樂意、企業歡迎的技能競賽活動。

二是以推動企業技術進步為目標,廣泛開展技術革新、技術攻關、技術協作、發明創造等技術創新活動,推動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進一步提高,力求在建設創新型城市和實現“新跨越、進

查看全文

工會職工技協提升調研報告

全面提升職工隊伍整體技能素質,培養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技能精湛的職工高技能人才隊伍,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施“三步走”戰略的重要基礎條件和重要任務。職工技協作為工會領導下的科技性社會團體,怎樣在提升職工隊伍整體技能素質中發揮重要作用。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和實踐,將有利于促進職工隊伍技能素質提升,促進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

一、在提升職工技能素質中,職工技協的固有作用

“堅持提高職工科技素質,推動企業技術進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是職工技協的主要任務之一。在過去長期的職工技協活動實踐中,崗位練兵、技術培訓、技術交流、技術創新、技能競賽等職工技協活動,增為促進科技進步、推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過積極的作用。進入新時期,面對國家關于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省、州政府關于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部署要求、國家三年五十萬、全省三年十萬、三年二萬高技能人才培養計劃,提升職工隊伍技能素質,已成為新時期各級職工技協工作的一項重要的任務。而要完成這一任務,職工技協組織有著固有的、重要的作用。

一是組織實施作用。由于工會職工技協是由熱愛職工技協活動的科技人員、能工巧匠和管理人員等組成的在工會領導下的群眾性科技團體。在組織實施職工技能素質提升工作中,具有充分發揮其參與和科學制定提升計劃、科學量化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分階段組織實施的主導作用。

二是帶動示范作用。在各級工會職工技協有計劃地組織安排下,職工技協會員、能工巧匠、技術骨干充分發揮提升職工技能的帶動示范作用,引導職工建立終身學習理念,在工作中學技術,在學習中鉆業務,不斷提高廣大職工的技能水平和職業技術等級。

三是協作交流作用。由工會職工技協組織技術交流、崗位練兵、技術培訓、絕技傳授、先進操作法推廣、名師帶徒、一幫一等技術協作活動,促進職工的技能水平提高。

查看全文

農村技能培訓指導意見

為進一步完善農村勞動者技能培訓管理辦法,根據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村勞動者轉移就業技能培訓工作的通知》要求,結合我市工作開展情況,現就進一步規范農村勞動者技能培訓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完善補貼資金直補個人辦法。

嚴格執行“學員自主擇校、資金直補個人”的辦法。農村勞動者自行選擇定點培訓機構,足額繳納學費,培訓合格后,到當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經辦機構或指定的培訓補貼經辦窗口按規定申領培訓補貼(對于繳納學費低于補貼標準的,據實給予補貼)。培訓工種、培訓時間和補貼標準按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印發的《技能培訓工種目錄和補貼標準》執行。對取得職業培訓合格證書并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能力證書的,在按所學工種(項目)補貼標準給予培訓補貼的同時,給予技能鑒定補貼。技能鑒定補貼標準: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補貼120元;取得專項能力證書的,補貼80元。技能鑒定補貼方式、申領程序同上。

各縣區財政部門根據農民工技能培訓計劃,可以預撥部分農民工技能培訓補貼資金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的就業資金支出專戶,各縣區人社部門按季度與財政部門進行清算。

資金直補到個人有兩種方式:一是打卡發放方式。學員在入學時,由本人提供個人實名銀行卡(糧補卡)賬號。培訓結束后,由本人持有效身份證和個人實名銀行卡(糧補卡)賬號(留復印件)向所在縣(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經辦機構或服務窗口申領補貼。二是現金發放方式。為方便學員,在學員離校前,縣(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經辦人員到定點培訓機構對培訓合格人員發放現金,由學員本人憑有效身份證簽字領取,他人不得代領。

二、推進公共職業訓練基地免費技能培訓服務。

查看全文

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意見

根據《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05〕35號)精神,深入貫徹落實《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職工技能素質工程加強技術工人隊伍建設的意見》(浙政發〔2005〕41號)、《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關于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的決定》(湖委[2004]4號),培養和造就一支高素質、高能力的技能人才隊伍,現就實施職工技能素質工程,大力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實施職工技能素質工程,要緊緊圍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根據人才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的總體部署,按照“加強規劃指導、完善政策措施、充分合理使用、促進崗位成才”的原則,以適應產業結構調整和勞動力市場需求為立足點,以推行職業資格證書為導向,加快形成政府指導、企業主抓、行業配合、社會支持、個人努力的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新格局,動員和依靠社會各方力量加快推進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十一五”期間,技能人才隊伍總量明顯增加,每年培養技能人才2萬人以上。到2010年,全市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技術工人總量由目前的8萬人達到17萬人以上,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2.7萬名以上,占技術工人總量的比重達到15%以上,建立起一支以高技能人才為龍頭,初、中級技能人才為主體的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技能人才隊伍。

二、健全培養機制,逐步構建技能人才培養體系

(一)充分發揮技工學校和職業院校培養技術工人的基礎作用。加大對各級技工學校、職業院校的投入力度,加強基礎建設,到2010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與普通高中招生規模大體相當;積極創造條件,加快發展**市技師學院,2010年**市技師學院辦學規模力爭達到萬人左右;引導各技工學校積極創造條件開設高級技工班,各級重點技工學校要開設不少于3個高級工專業。進一步調整職業類學校的專業布局,重點發展與我市主導產業相銜接的二、三產類專業。不斷改進教學模式,提高實習教學的比重,確保各類職業院校技能訓練課時不少于總課時的50%,提高畢業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要加強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建立職業教育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專業教師每兩年必須有兩個月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強化“雙師型”職業教育師資培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