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業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7 01:05:0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心理專業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心理專業論文

高職護理專業心理研究論文

摘要:調查顯示,高職護理專業學生論文的主要心理問題是自卑、焦慮和人際交往錯位。采取完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心理輔導等措施,可極大地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心理健康;措施

高職護理專業學生(高護生)是高校學生隊伍中既普通又特殊的一個群體,它的特殊性是女生占了99%以上,是真正的女性天下。這些學生的年齡一般在17~22歲之間,正處于青春期到青年初期的過渡時期,也是心理上變化最為激烈的時期,尤其是女生更易產生心理問題。因此,研究她們的心理特點,發現她們的心理問題,消除她們的心理障礙,提高她們的心理素質,對于培養高素質實用型護理專業技術人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采用上海鐵道醫學院吳文源引進修訂的Derogafis,L.R1973年編制的Hopkin’s癥狀清單(Symptomchecklist90,SCL-90)[1]。該量表在我國廣泛應用,具有較高的信度與效度。

1研究對象

查看全文

心理輔導與治療邁向專業化論文

一、引言

心理輔導與治療,乃現代行為科學中較強的一門學科,在中國人聚居的幾個主要地方.也的確是一新興的事業。在中國內地,真正的發展只有約15年的歷史。在香港約為25年。至于在率先引進這項事業的臺灣,亦只不過是40余年。各地發展的情況與步伐有所不同。但發展到今天,可喜的是無論是參與工作的人員,還是政府當局與社會群體,都越來越重視這專業,因而亦對此專業產生更大的期望.故此.我們很有必要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努力.朝著專業化方向作出改善、發展與開拓,以期有效并及時地回應時代帶給我們的任務與挑戰。

二、心理輔導的概念與功能

什么是心理輔導?在心理健康的范圍中.我們該如何給它定位?在香港,心理輔導的地位逐漸清晰。在臺灣情況亦頗樂觀。惟在占中國人口大多數的內地,情況則較為復雜和混亂.除了偏重醫療與病態取向之外,還夾雜著與思政教育和德育千絲萬縷的關系。

在搞清楚心理輔導是什么之前,首先要明確.心理輔導不是什么?聚焦于內地熱門的爭辯,我要首先說明,心理輔導不是思政教育.心理輔導亦不等同于德育。心理輔導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教導,但倘若只有教導或只是在說教,卻又不是心理輔導了.心理輔導也不是僅僅進行邏輯分析,給與忠告與建議.更不是幫助當事人解決問題。在心理輔導過程中,雖然往往會包括資料的提供,但單單提供資評,開不是心理輔導。心理輔導也不是普通的會見,不是社交式的談話,更不是指責、批評、游說、嘲諷或恐嚇;至于用同情的態度、行為去安慰與開解等,也都不是心理輔導。

多年來,學者專家紛紛為心理輔導作出定義.從狹義看,心理輔導最簡單的定義是“幫助一個人自助”。若從廣義看,心理輔導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也曾嘗試為心理輔導下一個定義:“心理輔導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位受過專業訓練的人.致力與當事人建立一個具治療功能的關系.來協助對方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進而欣賞自己.擁有自尊自信,以克服成長的障礙,充分發揮個人的潛能。使人生有統合并豐富的發展,邁向自我實現。”(林孟平,1998)

查看全文

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心理學教學論文

一、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心理學》教學現狀

1、授課教師缺乏專業知識背景

《幼兒心理學》授課教師大多的學歷背景是學前教育學或者是心理學。學前教育學的教師缺乏扎實的心理學知識,在講解一些心理學專業知識點時難以深入展開;而心理學的教師對于幼兒園的了解又甚少,對于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以及教育環節了解不足,不能對學生在幼兒園的各個教學環節中如何運用心理學知識進行良好的指導。

2、課堂教學方式呆板,缺乏靈活性

《幼兒心理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學科,課程比較抽象,目前大多數教師還是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但僅靠教師在課堂上的大量灌輸抽象的心理學理論,學生做筆記、勾重點,在課后死記硬背,是不能讓學生掌握心理學知識的,那就更談不上應用了。這樣的教學方式只會適得其反,讓學生感到不適應,對這門課程失去興趣,覺得課堂枯燥乏味,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3、理論與實際脫節

查看全文

國內音樂心理學發展現狀探析

近期,“第六屆全國音樂心理學學術研討會”在四川綿陽召開。據不完全統計,本次會議參會代表有一百六十余位,是歷屆中國音樂心理學研討會中參會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在開幕式上,音樂心理學會會長、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周世斌教授首先簡要介紹了作為一門年輕的學科,音樂心理學在研究領域、研究問題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發展歷程。其次,回顧了過去3年音樂心理學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績,并對未來新形式、新機遇下的音樂心理學發展表達了期盼。隨后,來自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周海宏教授、中國音樂學院劉沛教授以及上海音樂學院李小諾研究員分別從音樂心理學的不同角度作了大會發言。周海宏教授提出人類六種本能需要以及行為動機的“調色板理論”,并以此解釋孩子為什么不愛練琴以及音樂學習動機問題。在此基礎上,周教授又提出未來音樂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將走向演繹的心理學道路,并強調回到演繹的心理學道路必須嚴格地遵循實證研究方法。劉沛教授首先提出由于“東方重和合,西方重分別”的文化差異導致西方心理學傳統與中國人認識論傳統的悖論的產生。在此基礎上,劉教授對我國未來音樂心理學的發展提出了“貫通古今、交融文理、尋根問祖、啟迪當代”的發展構想。李小諾研究員分別通過三個不同的實驗研究闡述了絕對音高能力與語言環境、早期音樂教育之間的關系以及音色對音高判斷的影響,并運用功能磁共振(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技術,分析了絕對音高和相對音高這兩種不同音高認知方式的腦機制。隨后,與會代表分成12個討論組進行報告,主要圍繞音樂心理與兒童教育、國內外音樂心理學實證研究最新動態、音樂治療、音樂表演與音樂審美、音樂心理與網絡科技、音樂心理與文化傳承等多項議題展開。本次學術研討會共收到參會論文51篇,這些論文集中反映了三年來我國音樂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和進展。因此,本文對本屆研討會的參會論文進行了整理與分析,并從研究領域、研究主題及研究方法3個層面對文獻進行詳細梳理,以使我們獲得關于我國音樂心理學研究現狀的重要信息。

一、文獻梳理與分析

1.關于研究領域。根據此次會議的相關數據統計顯示,目前音樂教育心理是國內音樂心理學研究者的熱點研究領域,三分之一的學者將研究視角定位于此;其次是音樂與腦神經機制、音樂表演、音樂治療及音樂審美等相關研究。這說明作為一門交叉性很強的邊緣學科,音樂心理學未來的發展趨勢將更注重跨學科的融合。2.關于研究問題。關于此次研討會參會論文研究問題的分布情況由(圖1)可知,其中音樂心理學實證研究、音樂表演心理及音樂心理與兒童教育是本屆會議的主要議題。另外,關于音樂心理學人才培養的論文有5篇,占總數的10%,這表明部分研究者開始有意識地培養音樂心理學研究和教學的新生力量,從而讓學術梯隊人才結構趨向合理化。3.關于研究方法。針對本屆研討會參會論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統計結果顯示:運用思辨性研究方法的論文共有32篇,占論文總數的63%;而采用實證研究方法的論文有19篇,占論文總數的37%,即采用思辨性研究方法的論文數量明顯多于實證性研究論文。并且在思辨性的論文中,屬于嚴格的哲學思辨論文很少,部分論文是從研究者個人教學感受出發進行闡述,其研究結果主觀色彩較濃,缺乏信效度檢驗(見圖2)。在具體研究方法運用層面上,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的學術論文比例為29%(見圖3),這表明研究者開始有意識地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研究方法同時運用到研究中。但也有少數論文缺乏關于研究方法使用的明確說明。由此可見,研究者仍需對研究方法的科學運用予以重視。

二、會議論文研究動態

本屆研討會論文主題主要聚焦以下五個方面,即轉變研究方向、跨學科交叉與合作、加強應用型研究、關注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以及追蹤國際研究動態。1.轉變研究方向在本屆學術研討會上,可以看到有些研究者的研究方向開始轉變,從研究外界事物轉變為對人自身的認識,特別是探索大腦的工作機制。例如,廣州市教育研究院的王昕研究員在其論文《負向情緒偏向音樂情緒誘發的神經機制對比》中,通過事件相關電位(event-relatedpotential,ERP)和行為實驗兩種方法,對音樂中的負向情緒,即悲傷情緒和恐懼情緒進行了對比研究。結果顯示,雖同屬于負向音樂情緒,但聽者對悲傷情緒和恐懼情緒的偏好、感受、聆聽意愿以及腦加工方式均存在差異。此外,上海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蔣存梅教授在題為《音樂訓練對先天失歌癥者音樂句法加工能力的影響》的報告中,針對音樂訓練是否能夠有效提高失歌癥者對音樂句法結構的外顯判斷這一問題,對失歌癥者進行每周兩次、每次30-45分鐘、共計9次的音樂訓練。結果表明,短暫的音樂訓練可以提高失歌癥者對音樂句法加工的能力,并使其達到正常水平,這種提高既體現在行為水平,也體現在腦電水平。這一研究結果為失歌癥者的音樂教育提供了實證依據。2.跨學科交叉與合作會議中有多位學者提到要通過跨學科合作拓展音樂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促進音樂心理學的發展,其中包括與醫學、聲學以及建筑學等學科之間的合作。例如,上海音樂學院的萬詩慧在題為《音樂廳感知效應的聲學參數研究》的論文中,從聲學和建筑學的角度來探究音樂廳的建筑結構布局,進而提出音樂廳的音質效果是建筑功能的主要評價標準,各項聲學參數的最優閾值與音樂廳建筑之間的關系是通過聲學參數測量的數據顯現出來的。隨后,雅安市第四人民醫院蒲道深和英國愛丁堡大學高弋力博士合作的論文《境外音樂治療在癡呆癥治療中的應用與研究文獻回顧》闡述了音樂治療能夠改善癡呆癥患者的行為、情緒控制以及記憶喚醒等方面,同時也能夠讓患者的護理者受益。3.加強應用型研究一門學科的價值既體現在理論層面,也體現在應用層面。可喜的是本屆會議的論文拓展了音樂心理學在應用型研究方面的深度與廣度。例如,中央音樂學院的李豐學者以《養老機構中的音樂活動構建及其音樂選擇》為題,闡述了音樂活動作為養老機構中的重要活動,如何構建和開展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研究首先對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和走訪觀察;進而從音樂活動的各個角度切入,嘗試構建系統性的音樂活動;最后通過每次活動后老年人群在認知、情感和社交方面的表現,對音樂活動進行反復完善。首都師范大學的郭猛等三位研究者在其論文《訂閱式團體音樂減壓對大一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研究》中,對400名2016級大一學生進行一個月的訂閱式團體音樂減壓實驗。一個月后,研究者再分別對實驗組和控制組學生進行SDS量表測評。結果發現實驗組整體分數下降了32%,而控制組由于鄰近期末課業壓力增加,SDS量表分數相比一個月前提升了10%。由此說明,訂閱式團體音樂減壓對緩解學生心理亞健康有明顯的積極作用。4.關注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從音樂心理學的視角來探討文化傳承中傳承人和藝術家的重要性,以及地區音樂文化所蘊含的積極心理品質成為本屆會議部分學者關注的問題。例如,中國音樂學院的烏日瀚在其論文《簡析錫林郭勒地區蒙古族民歌所體現的民族積極心理品質》中,闡述了錫林郭勒地區蒙古族民歌的曲調及歌詞當中普遍蘊含了對生活樂觀的態度,并且當地人也具有此類積極的心理品質。因此,希望能夠繼續探索民歌中所特有的積極心理品質以及待人處事的生活哲學觀和獨特的人生價值觀。同時,青島大學音樂學院的韓忠嶺學者在題為《核心素養視角下羌族文化傳承課程化實施路徑思考———兼評羌族音樂文化》的研究中發現由于多種因素導致羌族音樂文化正面臨后繼寡人的局面。在此基礎上,韓忠玲學者提出建立以核心素養教育為理念的框架體系,將羌族音樂文化的傳承植入學校課程,開展“課程實施校本化,教材內容本地化,教學過程本土化”教學實踐層面的改革路徑。5.追蹤國際研究動態關注國內外音樂心理學研究動態以及對研究現狀進行梳理與分析,既能夠為研究者自身提供切實可行的理論框架,也能促進國內音樂心理學的研究與實踐。例如,哈爾濱音樂學院的宋蓓教授在其論文《打通實驗室到音樂教室之門———國內外音樂神經科學研究現狀分析》中,闡述了音樂神經科學現有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主要體現在超掃描(Hyperscaning)技術的迅速發展所帶來的腦間同步互動性研究和更接近真實情境的研究。這表明國內外的研究者開始關注音樂活動等社會互動過程中的群體心理與腦際認知。中國海洋大學藝術系的李慶昱博士在《國外音樂社會心理學研究綜述》一文中,從音樂的情緒情感與人的心理和行為等五個方面對國外音樂社會心理學的研究進行了梳理和分析。闡述了音樂社會心理學作為音樂心理學研究與現實情景互動和溝通的橋梁,進一步擴大了音樂心理學的研究空間。另外,國外的音樂社會心理學也是近十年才逐漸得到重視,但其研究內容的連續性和研究方法的科學性值得國內學者學習和借鑒。

三、討論與建議

查看全文

博士生延期畢業及其對策探究

【摘要】學位論文是我國博士研究生畢業的硬性要求,博士研究生需要按照規定通過學位論文的答辯才能畢業。目前,博士研究生在規定時間內無法完成論文任務導致延期畢業的現象越來越普遍,論文“難產”成為博士研究生畢業面臨的重要問題。本文對此進行分析,并提出了應對措施。

【關鍵詞】學位論文;博士研究生;延期畢業

隨著國家對博士生培養質量的監督力度越來越大,各高校為提高博士研究生培養質量和學術水平,不斷修訂博士生培養計劃,對博士生的畢業要求越來越嚴格,如博士生需要在核心期刊發表文章才能申請學位論文答辯,提高學位論文通過重復率電子檢測率的標準等。論文成為博士生畢業需要解決的最大問題,成為延期的主要原因。

一、博士延期與論文“難產”現狀

博士延期是指博士生在學校規定的學習年限內未達到博士畢業要求,需要延長學習時長(不超過學校規定的最長年限)。以某高校院系為例,直博生學習年限為5年,其他類型博士生學習年限在2014級以前為4年,2014級及以后為3年。該校規定的最長年限為8年。博士生延期并不是個例,而是普遍現象。我國博士的培養要求主要分為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課程學習按照學校的相關規定完成考試等即可達標,而科學研究則需要學生發揮自主性、創造性,而且在博士階段科學研究進行到最后就是學位論文的答辯,所以無法在學制內完成學位論文,即論文“難產”,就成為博士延期的主要原因。論文“難產”有以下四種情況:一是無法確定課題,二是頻繁更換課題,三是研究進度緩慢,四是論文撰寫艱難。

二、延期博士論文“難產”原因分析

查看全文

剖析電大開放教育的畢業論文選題

擴大開放與提高質量是廣播電視大學立校的兩大支柱。要提高教育質量,涉及到教學管理的全過程,其中畢業論文實踐性環節是整個質量保證體系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相對薄弱的環節。由于畢業論文寫作有較強的實踐性和專業性,加之開放教育這種獨特的辦學形式和教學體制,使畢業論文實踐性環節成為教學中的難點。畢業論文的撰寫是從選題開始的,選題是選擇和確定畢業論文的研究范圍、研究方向,確定論文題目的過程,“題好文一半”,選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畢業論文的成敗。筆者多年從事開放教育小教專業畢業論文的指導工作,為保證論文質量、使學生受到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訓練進行了積極地探索和實踐,在這方面有一些心得與體會。

一、畢業論文選題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上不重視,導致選題簡單化,隨意性大

在畢業論文寫作實踐中,有不少學員思想上不重視,認為找些資料拼湊一下就能過關,存在一種應付心理,不愿意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沒有認識到畢業論文實踐環節的重要性。思想上的不重視直接導致選題簡單化、形式化等現象,表現在:選題隨意性大,出現題目不新穎,內容陳舊;題目范圍過窄或過大;選題超出了學員現有的知識和能力;題目聯系實際少,缺乏現實意義;選題偏離專業方向等方面。如“淺談美育教育與素質教育”,對于電大學員來說,這個題目太大,重點不易把握,論述難以深入。由于選題不認真,到撰寫論文時,就會出現沒有東西可寫,文章難以繼續完成,臨時更換題目等問題,使論文的整體質量受到影響。

(二)專業基礎知識和綜合應用能力較差,缺乏問題意識,導致選題困難

畢業論文寫作是對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知識能力的考察,學好專業知識是做好畢業論文的基礎性要求。但部分學員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既不來參加面授課,也不主動瀏覽網上資源,專業知識掌握的廣度和深度都不夠,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基礎理論知識都不懂,更談不上綜合應用,融會貫通,這就直接導致了論文選題的困難。另一方面,開放教育學員受傳統的知識灌輸型教學的影響,問題意識淡薄,再加上本身寫作水平不高,寫作技巧和操作知識的空白,導致在提取已有知識確定論文題目方面存在困難。因此模仿、照搬他人的題目也就成為學員主要的選題方式。

查看全文

高校生物類專業畢業論文的思考

摘要:應用型本科高校生物類專業畢業論文作為本科教學階段重要的實踐環節,應該結合自身特點,制定合乎應用型特點的選題方案,對畢業論文所涉及的五個環節做好過程管理,以期達到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保障本科論文的工作量、系統性以及創新性三個原則。

關鍵詞:畢業論文;生物工程;生物技術;生物制藥

1背景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辦學定位是以地方化為主,以服務社會人才需求為導向,面向區域經濟發展,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應用型本科高校生物類專業畢業論文作為本科教學計劃的最后實踐環節,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培養學生具有生物產業相關研發、生產、質檢等環節高階性的思維能力。同時本科階段肩負塑造學生開拓進取、誠實守信精神以及良好科學素養的責任。應用型本科高校在注重培養學生扎實基礎理論知識的前提下,應做好對學生在生物相關產業的延展性思維的引導。此類高校立足于地方經濟建設,要結合專業培養目標制定合乎應用型特點的選題方案,對論文的實施過程中,結合本類型高校的實際做到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保障本科畢業論文的工作量、系統性以及創新性三個原則。

2畢業論文選題

根據本校的教學實際,涉及生物工程、生物技術和生物制藥三個生物類本科專業。依據培養目標,力求使學生通過畢業論文環節培養學生文獻的查閱、論文的撰寫、實驗的設計以及動手能力,同時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團隊意識、科學真理的求索精神以及刻苦的專研態度。本科畢業論文階段是本科生綜合性素養的養成的重要環節,力求通過該環節使學生能夠身體力行,理論和實踐融會貫通,以更蓬勃、更具朝氣的狀態在未來學業和工作中迎接新的挑戰。首先,從選題的專業性上看,避免空泛的選題,選擇綜合性較強的題目。題目的設置能夠使學生有一定的參與感,避免學生有空中樓閣的感覺。如果能在對學生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進行題目的設計、任務書的下達更合適。如果條件允許,進行面談非常有必要,在面談中挖掘學生的興趣點,了解學生的知識覆蓋度,將為畢業論文環節的順利開展提供充實的保障。總之,論文的主體是學生,以學生作為出發點去設置題目將能起到真正地因材施教。生物類本科論文所涉及的題目主要(1)生物資源的普查及其多樣性研究;(2)生物制品工藝的優化;(3)天然產物的提取、活性研究及其生物制品的加工;(4)質檢方法的延伸和拓展;(5)生物體遺傳轉化以及分子改造;(6)生物信息學;(7)工廠的設計等。題目的設計要綜合利用學校的軟硬件資源,促使學生有的放矢地根據題目去思考。題目設計的優劣以是否能夠挖掘學生的潛力、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開展實驗為考量的標準。其次,從選題的深度上看,選題的難易程度要適中甚至略微偏難。學生在進行畢業論文階段,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合理地安排時間,在保證論文工作量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壓力促使學生進行開拓性的創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以及抗壓能力。學生在撰寫畢業論文環節中會遇到意外狀況,例如菌種污染、細胞凋亡、提取率過低、PCR無條帶、方法設計不合理等。指導老師要引導學生保持積極的心態去應對突發狀況,做好合理的補救措施。所以論文的選題設計中要加應對意外的時間閾值,激勵學生迎難而上的勇氣,開拓和創新的精神。畢業論文的選題要能拔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前提,給學生一個深入的切入點,學生通過努力,通過積極地調配軟硬件資源條件可以達到的合理高度。近年來,高校新進博士教師增多,這類人群特點是學歷高、科研能力強,但教學經驗有限,往往以博士期間的想法去設置題目,導致選題過難的現象普遍存在。學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容易面對過難的論文題目而不知所措,在教師的按部就班的實驗設計下草草結題,沒有得到相應的思維訓練以及違背了論文環節的初衷。在目前高校背景下,要做好新老教師業務上的匹配互補,做好論文選題工作。再次,選題的系統上來看,生物類專業畢業論文的選題要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系統性。選題的設計要有一個出發點,學生通過科學問題的思考、文獻查閱、實驗設計、結果呈現到最終結果拿回到文獻中進行深度性地總結討論。從而形成完整的思維閉環。論文的整體篇幅上有層次推進的邏輯性,而不是空泛性的漫談。論文嚴謹的思維邏輯性的呈現就需要指導教師能夠依托學術背景進行合理畢業論文的框架設計。對學生進行有的放矢性的引導,學生的論文推進是以導師事先設置好的思維導航點進行逐層深入的。學生在論文整個環節中進行文獻查閱、思辨,以及進一步的實驗實施,和指導教師討論,最終回歸到事先設置的科學問題上。學生在整個環節能夠切身體會到科研的嚴謹性和慎思性。

查看全文

環境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改革與實踐

摘要:根據環境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教學特點和目標,從畢業設計論文的選題、過程管理、考核機制和校企聯合指導等方面進行改革。

關鍵詞:環境工程;畢業設計(論文);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畢業設計(論文)是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工程素養和解決復雜環境工程問題的重要環節[1-5]。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對培養學生工程實踐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工程教育認證是世界工程教育改革和追求卓越工程技術人才培養重要方式。“以學生中心,產出為導向,持續改進”作為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核心理念,指導和推動工程教育改革[6-7]。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核心理念為指導,對畢業設計(論文)教學過程進行優化,以提升畢業設計(論文)教學質量,強化畢業生工程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存在問題

(一)選題內容脫離環保工程實踐

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教師指導能力是決定畢業設計(論文)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部分教師工程經驗相對缺乏,缺少與環保行業企業急需解決的相關課題,選題內容偏重理論研究。由于指導教師不能及時跟蹤技術前沿和企業技術新需求,選題內容陳舊,缺乏創新性,無法滿足學生工程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

查看全文

畢業論文的個案分析論文

關鍵詞:畢業論文英語專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摘要]本文采用畢業論文的任務形式,從文章的切題性、論點的明確性、篇章的連貫性和說理的透徹性四個內容參數分析了六篇英語專業學生畢業論文個案,目的在于揭示英語專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研究結果表明,我國英語專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總體水平較低,有待提高.

一、問題的引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我國的英語專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國現行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對培養英語專業學生的思維能力(包括邏輯思維能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盡管如此,在實際教學中,對英語專業教學大綱的這一目標還尚未得到足夠的重視,而我國英語專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似乎不盡人意。例如何其莘等人(1999)指出我國英語專業教學在語言技能訓練中過于強調模范記憶而忽視了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分析問題和獨立提出見解能力的培養。

另外,《入世與外語專業教育》課題組在2001年提交的報告《關于高等外語專業體制與教學模式改革的幾點思考(一)》中尖銳地提出:“與其他人文類文科專業相比,外語類專業畢業生在邏輯思維和條理性方面表現較差,缺乏較強的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思考和辯析能力,表現出令人擔憂的思辯缺乏癥。”而文秋芳和劉潤清(2006)對國內某名牌大學英語專業四個年級120篇英語議論文作文內容的分析結果也印證了上述的觀點。雖然我們對英語專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了一個總體的判斷,但他們邏輯思維的水平到底如何?邏輯思維能力的不足表現在哪些方面?在這些方面,我們還沒有進行系統的調查,也缺乏足夠的實證數據。實際上,由于邏輯思維是十分復雜的高級的心理過程,對其進行直接的測量是很難做到的,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通過間接的方式進行。目前國內對英語專業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實證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數量極少。

查看全文

通信專業三創教學改革

“三創”即創造、創新和創業,“三創”教育是當代高等教育研究領域的熱門話題。學生在接受大學教育的時候就能得到創造、創新、創業教育,對于學生的成長和事業的成功是很重要的[1]。傳統的行為主義教學理論主要缺點體現在:注重知識技能等“硬能力”的培養,弱化或忽視學生創新意識、團隊精神等方面的“軟能力”的培養。而建構主義[2]教學理論則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教師成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因此,以“三創”能力培養為目標,在教學中運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積極意義。通信專業學術論文閱讀與寫作課程,是通信專業本科生的必修課程,目的是為了使通信專業本科生能更好地掌握專業文獻的閱讀和寫作、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了解所學專業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提高論文寫作的質量,訓練學生研究問題的技能,培養創新能力,具備獨立獲取知識、進行信息處理和專業文獻科技論文的寫作能力。由于該門課程涉及面廣,專業性不強,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僅限于論文檢索、閱讀和寫作基礎知識的介紹,考核采取完成論文的考查方式,最終不但造成一些學生對該門課程的應付心理,也沒有達到期望的教學效果。針對這些問題,在“三創”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我們對學術論文閱讀與寫作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進行了積極有益的課程改革探索,收到了良好效果。

1.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

在教學內容方面,除了學術論文的檢索、閱讀和寫作、投稿等的基本知識外,增加了英文學術論文的閱讀和撰寫、學術論文審稿、發表的流程和步驟等內容。讓學生對學術論文從撰寫到出版的過程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夠主動思考學術論文的寫法和規范,以部分教師發表的學術論文為例,展示學術論文從投稿、評審、修改、校稿到最終發表的各個階段。這種案例教學,一方面避免了空洞的照本說教,另一方面讓學生能夠體味到學術論文的嚴謹性。此外,還增加了學術論文的宣講、學術道德等內容。學術交流中,學術報告和學術成果展示也是十分重要,通過該部分教學內容,讓學生掌握如何宣講自己的研究成果。學術道德和規范是科學研究工作者應遵循的基本倫理和規范,是保證學術正常交流、提高學術水平,實現學術積累和創新的根本保障。在教學中,以案例形式介紹抄襲、剽竊等學術不端行為,開展警示教育,讓學生在進入學術研究之初就認識到科學研究來不得半點虛假,樹立科研誠信意識,提高科學道德素養,培養誠實、嚴謹的學風。通過教學內容的改革,將學術資料如何獲得,學術成果如何、學術成果如何展示等問題進行了較為全面的介紹。在教學中,大多采用案例方式,然后穿插學術論文基本規范的講解,因此能夠保證在課時不做調整的情況下,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學生也能普遍反應良好。

2.調整教學方法,注重學生“三創”能力培養

學術論文閱讀與寫作課程的教學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針對三個不同階段的需要,在教學方法上,分別采用教師中心的方法、相互作用方法以及實踐方法。在課程前期,側重基礎知識,主要采用教師中心的方法,以案例講解為主;在進行學術論文的選題和組織階段,采用相互作用法,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教師參與學生關于選題、論文提綱等方面的討論;最后,采用實踐教學方法,各學生小組完成學術論文的撰寫,并準備成果的宣講,教師進行最后評審。將學生分組,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建構主義教學理念,讓學生自主選題,極大調動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以“三創”能力培養為目標,教師參與到各個學生小組中,采用頭腦風暴方法,對學生學術論文選題進行啟發,鼓勵學生關心日常生活中的科研問題,關注科技前沿問題。同時,在學術論文選題上,引導學生將題目與專業知識相結合,并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從而實現了學術論文閱讀與寫作課程與其他專業理論課程的結合。采用這種師生互動、小組討論的教學方法,學生不僅調動了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而且也培養了學生之間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

3.改革考核方式,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