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景觀設計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3 07:33:4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校園景觀設計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高校校園景觀設計深究
1前言
大學是國家高等教育的學府,綜合性的提供教學和研究條件和授權頒發學位的高等教育機關。大學校園作為社會文化結構的匯聚點,是創造知識的場所,也是公眾相遇的場所。大學校園景觀設計的首要任務就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間里規劃和建設好校園的環境,主要目的就是讓我們的大學校園能有一個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讓我們的校園成為一個具有開放性和人文性的校園。
2現狀分析
2.1大學老校區的窘境
由于土地資源緊缺,某些大學也沒有足夠的條件去建設新校區,只能在原有的老校區里通過對現狀進行改造,屬于發展中的改造型大學。他們只能是在原校址上拆除一些舊建筑,對現有校園可利用的區域進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去增加因學生數量增加而緊缺的教學樓、學生公寓、食堂、運動場等建筑物。本身已經擁擠的校園,隨著新教學樓和學生宿舍的增加,占去了原本屬于公共環境的空間。校園建設也打破了原有的規劃,校園景觀不再存在,校園文化也充斥著商業化。
2.2大學新校區的問題
高校校園景觀設計論文
摘要:作為高校校園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校園景觀設計,同時也是構成校園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近些年來高校的不斷擴招,學生人數迅速增加,高校出現了現有的校園規模,不能滿足學校今后發展需求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各高校出臺了各自的解決策略。各高校的相關解決策略可分為兩種:①在老校區的建筑面積中增加建筑層數,從而增加建筑面積;②校園整體搬遷,建設新的校區。因此在老校區的校園改造以及新校區在校園景觀建設的過程中,如何利用校園景觀設計為高校教職工和學生創造一個適宜學習、生活、休息、游憩的舒適校園環境是高校校園景觀設計的關鍵。
關鍵詞:校園景觀設計;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
1高校景觀設計定義
高校是指對公民進行高等教育的學校,按照國家規定的設置標準和審批程序批準舉辦的面向大眾的高層次教育機構,一般可以分類為綜合性大學、專科大學和學院三種類型。景觀是指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中空間與物質所構成的綜合體[1]。高校景觀設計是指高校區域環境內部以及外部關于景觀的設計、改造、整合,從而打造一個滿足高校師生身體和心理需求的舒適的校園環境。
2高校校園景觀設計分析
“以人為本”作為長期以來設計的基本理念。在規劃景觀設計中,“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要求設計師在設計的過程中,分析不同使用者的不同行為特點,從而使得設計能滿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不特定的空間”的概念由日本設計師禎文彥所提出,他認為在信息時代,人與人或人與物之間的反饋加速,人與環境的關系也更加密切,因此設計空間應去適應人們各種活動和交往[2]。如澳大利莫納什大學校園景觀設計中克萊頓園區廣場的設計。在克萊頓園區廣場的設計上,從學生、教職工和更加廣闊的社區人員等不同人群的需求出發,在廣場開放空間進行多功能的設計以滿足不同人對于廣場的需求,設置了用于學習的學習桌、觀景休憩的露臺和非正式的座位、以及休閑區域的用餐區和燒烤區等,使得校園空間更加多樣化。這樣一個多樣化的廣場成為了莫納什大學的校園活動中心,深受學生、教師以及社區人員的喜愛。從景觀植物設計方面出發,高校的植物設計并不是簡單的植物種植,一方面是通過植物組合搭配構成錯落有序、形態各異和色彩豐富的高校植物綠化;另一方面考慮高校校園中各個空間之間的包含關系,并列關系以及集中使用時間性等問題,以保證校園空間的合理性。在設置有利于人們交往的戶外空間,在植物設計上,這類空間主要通過大面積的草地和分枝點較高的林下空曠區域來實現;在設置高校校園公共活動有序進行,它可以通過花籬、綠籬、高差等手段來獲得,如南昌大學舉辦大型活動的廣場——正氣廣場的設計,正氣廣場整體采用的是下沉式的設計手法,利用高差設計的臺階式坐位,廣場外圍植物設計是采用低矮的灌木如女貞、杜鵑等起到美化、圍合和隔離的作用。在設置一些戶外安靜的個人空間,在植物設計中,可以設置一些綠色屏障的遮擋[3]。眾多的高校在景觀植物設計配置上都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初期景觀植物設計完成,植物綠化設計景觀視覺效果比較好。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校園在植物綠化管理方面,只是進行一些灌木的修建以及苗木等的基本除蟲處理。往往忽略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植物生長,出現有些地方的植物太過密集,死亡或者病蟲害等無人管理與處理的情況。這種缺乏對校園綠化的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規劃與管理,在損失耗了校園綠化資源的同時,也不利于高校校園景觀的可持續發展。
校園文化與園林景觀設計思考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公眾對環境要求越來越高,園林景觀設計得到了發展。校園園林景觀作為校園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有利于構建舒適宜人、景色優美的校園環境,而且傳承和發揚了校園文化、辦學理念等。因此,學校應在規劃建設時對校園景觀設計做出部署與安排,盡可能地營造出符合生態、城市規劃要求和園林景觀設計要求的和諧校園環境。從校園園林景觀設計要求出發,根據研究校園園林景觀設計文化要求,重點分析校園景觀設計思路,以期給我國校園園林景觀設計帶來思考和啟迪。
關鍵詞:校園文化;園林景觀;景觀設計
校園園林景觀不僅具有美化環境、減少污染、保護自然等功效,還對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以及弘揚學校辦學理念等具有積極作用。
1校園園林景觀設計要求
1.1生態效益優先。園林景觀是校園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情況下,樹種的選擇應以校園綜合生態效益為主要指標,還需要考慮各類樹種的生長時間、外在形狀以及生長條件等。例如,應將慢生樹種和速生樹種、落葉樹種和常綠樹種等相結合,在四季變化中保持校園環境美觀性的同時,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保證校園環境的生態效益。1.2維持植物群落多樣性。校園植物的多樣性不僅包括植被生態功能的多樣性,而且包括其在文化上的多元性。目前,大多校園在樹種選擇上相似甚至雷同,校園景觀設計缺乏多樣性和豐富性。因此,設計校園園林景觀時,不僅應當注重植被種類的豐富性,而且還應考慮到植被隨四季變化的多樣性。此外,由于學校有藥用植物園、藥圃、百草園、本草園等功能性藥草園,在增添植物群落多樣性的同時,也體現出學校的中醫藥辦學特點,弘揚學校的辦學理念。
2校園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文化要求
校園圖書館景觀設計論文
摘要:以人為本是現代園林規劃設計的主導理念。校園景觀設計作為全面發展校園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塑造大學的良好形象方面,以及在形成大學生完美人格、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與和諧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圖書館;景觀設計;人性化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水平與精神水平不斷提升,圖書館相應的功能也隨之增加。它不僅僅是一個文化傳播場所,更是提供文化傳播的平臺以及對一些古籍的收藏、整理和研究的場所。還能滿足人們休閑、娛樂的需要。一本教科書不僅僅是一個硬質的書籍文化的傳播,也有空間的文化過渡。作為特殊文化景觀的圖書館景觀空間設計,它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傳統價值。校園圖書館應該具有文化藝術氣息。景觀設計和改造在硬件設施上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在設計圖書館的景觀上必須遵循一定原則。
1設計原則
功能分區原則。一般圖書館周邊的環境都會分休閑區、閱讀區、散步區、娛樂區、種植區。在每個區域都有對應的景觀節點。學生無論是在室內圖書館還是室外的圖書館,都能感受到學與樂。和諧原則。圖書館的景觀設計必須考慮它的歷史傳統、地理位置,考慮周邊建筑是否與之融合,在協調中保有自己的特色。獨特風格原則。結合學校歷史文化,結合圖書館周邊人文進行景觀設計,設計出獨具風格的圖書館景觀。實用原則。好的設計以人為本,為人服務。魯迅說過:“美的愉快的根底里,倘不伏著功用,那事物也不見得美了。”圖書館的景觀能起到心情調節作用,室內和室外并不是分離的,而是相互聯系的。人們坐在室內透過透明的玻璃可以觀看到外面的景觀。外圍的景觀影響著內部空間。在設計中,我們要考慮空間的大小,細部材質的質感和色彩銜接等都影響使用者的感受,所以我們必須全面考量。藝術性原則。優秀的建筑堪稱“凝固的音樂”,而一個好的景觀設計堪稱“跳躍的五線譜”。圖書館景觀在滿足其功能基礎上,也要有更高的藝術造詣,帶給人以美感,做到構圖美,以點、線、面的形式展現在平面構圖上,在小品構筑物上以圖書館的文化元素作為一個向導進行異變,進行對比。主色調上減免刺激色彩,營造安靜、雅致的空間氛圍。在創新的同時還要注意傳統的延續與轉化,要做到協調,局部美要服從整體美。
2設計目標
校史文化在校園景觀設計的運用
摘要:環境育人是當下教育的重要途徑。如何讓校史文化源于校園又服務于校園,特別是怎樣把校史文化這一教育資源物化后融入校園景觀之中,值得關注和研究。現階段高校校史景觀的設計存在主題單調、內容失真等問題,需要靈活運用校史文化對校園景觀進行設計。要以景觀設計為手段、以校史文化為內容,分析兩者之間的內在關系,針對問題開展創新設計。
關鍵詞:校史文化;景觀設計;校園文化
校史包含著學校的發展軌跡、人文思想、學校精神以及辦學特色等,同時也是師生教學活動以及校友事跡的記載,校史文化對于學生的思想教育和品格熏陶有著重要的意義。近年來,高校對校史資源越來越重視,各高校都在追溯學校的辦學歷史并對其校史博物館進行建設,但是這種靜態傳承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傳承地點的限定、傳承方式的單一等。校園作為教學活動場所,在教育表達和文化傳承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將校史文化放到室外環境中,能讓師生近距離地感受和學習其中的文化和精神。在高校的景觀環境設計中加入校史元素并將其進行藝術化處理,除了能豐富校園景觀的內涵,更能有效地利用校史資源對師生群體進行教育。
一、相關概念解讀
(一)校史文化。近年來我國各地高校加大對學校歷史文化的研究,并對有關知識、理論進行梳理和總結,形成學校自身的校史。表面解讀,人們經常將校史文化和校園文化混淆,甚至直接等同,但是這兩者之間有著不同的含義。有關校園文化的定義說法眾多,可以總的理解為校園文化是學校師生員工在特定價值觀念基礎上進行物質和精神創造的結果及其過程。[1]67校史文化,是校史的文化表征,是校史傳承的文化鏈條,包括學校在辦學歷史實踐中創造的一切物質和非物質產品。[2]20校史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校園文化的精神內核,在校園的文化建設、價值導向和師生教育等方面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新時期加強高校校史文化建設,有助于發揮校史的德育作用,對于大學的品牌建設也有一定推動作用。(二)校園景觀。校園景觀是校園最基礎的設施,是校園中集合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等要素的空間體系,具有觀賞、文化與生態的綜合價值。不僅如此,校園景觀還是校史文化強烈訴說的表現載體,對于校內師生有著深深的感染力,這兩者在功能和表現方式上有著相同點。在校園景觀設計中深入發掘學校的歷史文化和育人思想并加以運用,更能夠加強對校史的情感表達。高校校園景觀設計中的歷史文脈包含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地域性歷史文脈,第二個層面是高校自身的歷史文脈。地域性歷史文脈可以使不同地域的高校校園景觀呈現出差異性,而表現高校自身的歷史文脈則可以使每一所高校的景觀都呈現出自己的特色。[3]千篇一律、毫無特色的校園景觀已經使得大眾審美疲勞,影響大學校園在人們心中的第一印象和環境體驗,所以結合自身歷史并加以運用,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景觀環境,對于當代校園建設極為重要。
二、校史文化與景觀設計的關聯
特殊教育校園景觀設計研究
摘要:特殊教育學校作為實施專項教育的空間載體,其校園景觀設計的部分還沒有得到足夠重視,“特殊”校園景觀營造還沒有成熟的理論體系,特教學校校園景觀的現狀是停留在常規景觀營造、注重一定安全性和進行簡單的康復設施安置上,因此,特教學校校園景觀的功能性還應當包含無障礙性、康復性和補償性,并且對實現特殊功能性的具體設計手法進行探索。
關鍵詞:特殊學校;景觀設計;無障礙性
一、特殊教育學校的定義與分類
(一)特殊教育學校的定義。特殊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特殊教育學校是根據學生特殊的身心發展特點,實施特殊的專項教育策略的義務教育機構[1]。目的和任務是幫助學生完成基礎教育、發展其潛能、完善其人格、進行康復訓練、進行職業培訓、獲取專業技能,以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找到社會歸屬感。(二)特殊教育學校的分類。在我國,特殊教育學校大致分為四類:聽力障礙類、視力障礙類、智力障礙類及綜合類特殊教育學校。截至2011年,全國特殊教育學校共1767所,其中有盲校32所,聾校452所,培智學校391所,綜合類學校892所。特殊教育學校在下文簡稱“特校”。
二、我國特殊教育學校的景觀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特殊教育學校的景觀現狀。我國特殊教育起步相對較晚,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其發展差異較大,但從校園建設角度來看,基本延續了正常中小學的規劃建設布局,局部有參考無障礙設計,但針對特校校園環境設計還沒有形成成熟的設計體系,仍存在較多且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因此,我們應對特校“特殊性”景觀的設計原則與方法進行探索。(二)國內特校景觀存在的問題。特校校園規劃建設不具有“特殊性”,與正常中小學規劃基本相同。設施相對陳舊,缺少保護性設計,校園環境安全性不足。建筑形式與內部空間缺乏“特殊性”,忽略了特殊兒童的使用需求,缺乏細部設計,造成空間使用不便或效率低下。室外景觀多以花壇綠化為主,忽視特殊群體的特殊戶外活動需求,場地功能性單一。校園植物配置不具備“特殊性”,仍是簡單以適地適樹為原則,忽略了植物本身的康復性功能。校園色彩沒有“特殊性”,校園多以灰調為主,大多是水泥路面和水泥色教學樓,加以局部綠化,缺乏校園活力,忽略了色彩對特殊兒童的重要意義。景觀中無障礙設計形式單一,沒有充分考慮各類特殊兒童的生理特征。
共享時代高校校園景觀設計策略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引領下,以數字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技術極大地改變了社會生產和生活,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共享理念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并逐漸與社會生活相融合,共享單車、共享電車等的出現是這一趨勢日益顯現的重要標志。從本質上來講,共享理念就是賦予一種物品或信息公共產品的性質,利用智能終端和互聯網平臺在不變更物品所有權的基礎上實現多人共同使用。共享理念的出現同社會發展有著密切聯系。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居民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的變化使城市的各項功能也發生了改變,故在城市設計過程中必須對各類建筑的屬性和職能進行合理設計,以適應城市發展的要求。高校作為城市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城市的文化職能和教育職能,其在共享時代下必須調整相應的設計理念和策略,創建良好的校園景觀。
共享理念與景觀設計之間的關系
景觀設計是共享理念發展的結果城市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共享理念。一座城市在建立之后,居民可以共享城市內部的公園、綠地、公立醫院及政府機構提供的服務,同時也會受到各項管理制度的約束。共享理念的產生同城市建設一脈相承。事實上,在城市發展初期,由于城市內部的自然屬性較強,物質不豐富,人們傾向于以群居的方式共同分享城市建筑和基礎設施所提供的服務,這也對城市建筑設計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1]。在生產技術變革和物質資本不斷積累的背景下,城市實現了更高水平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共享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城市居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日趨多樣化,對城市的園林景觀等環境條件的要求也更為嚴格。因此,城市開始關注景觀設計范疇,并將共享理念融入其中,使居民能夠共享城市內部的景觀環境。共享理念為景觀設計提供方向指引從概念上來講,共享理念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向,能夠指引景觀設計向更高水平邁進。在初始階段,基于共享理念的景觀設計以提升居民物質生活水平為宗旨,主要體現在社區和綠化帶的景觀設計上。在城市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景觀設計中逐漸融入了更多的人文觀念,同時將滿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公共景觀設計的重要目標指向。時至今日,隨著各種社會新思潮的形成和多樣化設計理念的滲透,如何引領景觀設計適應時代發展趨勢,成為城市發展過程中的重點問題[2]。特別是對于高等院校而言,在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改革的背景下,高校的職能范圍和其在城市中的作用也發生了改變,因此,校園景觀設計也應思考如何更加充分地體現共享理念,營造良好的育人和文化氛圍。
共享時代下高校校園景觀設計策略
推動校園景觀設計與城市空間相融合
高等院校是城市培養人才和引領社會主流文化的重要基礎設施,肩負著城市的教育和文化職能,同時城市的健康發展又為高校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通常來說,高校校園建立在城市內部,享受著城市內部的各項功能與服務,但在校園管理和校園環境構建方面,高校卻與城市管理互相獨立。一旦把握不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將二者割裂看待,就很容易導致高校的教育功能難以正常發揮,以及城市社會文化氛圍惡化等問題。在共享時代背景下,高校校園景觀設計應對其理念和內容作出相應調整,使高校校園景觀設計體現出所處城市的特點,使高等院校在共享城市基礎設施和自然資源的同時,為城市人文環境的塑造和滿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提供助力。高校校園景觀設計應深挖共享理念的價值內涵,通過將其元素融入校園景觀設計中引導高校與城市建設協同發展,以滿足城市居民的需求。因此,高校校園景觀設計應與城市空間相融合,以城市的景觀特點和色彩表現為校園景觀設計的主基調,使高校真正成為城市的一部分。1.將建筑物作為校園邊界通常來講,高校以墻體為校園邊界,但實際上建筑物同樣能夠作為校園邊界,相對于墻體邊界而言,建筑物邊界能夠更好地促進高校校園融入城市環境,并在城市內部創造相對獨立的活動空間。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為例,其在校園景觀設計中,沒有使用傳統設計理念中的磚墻搭建方式,而是將圖書館、體育館等功能性建筑作為校園邊界,在波士頓都市區劍橋市創建了一個獨立于其他功能區的空間,同時利用人行道等保持和城市之間的關聯性。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傳統的圍墻式設計,以建筑物充當校園邊界的設計對校園景觀的整體基調有較為嚴格的要求。2.色彩基調的一致性高校校園景觀設計要求在色彩基調方面與城市的整體建筑風格保持一致,同時充分結合設計者的想象力,使校園景觀色彩符合自身的文化風格。從傳統意義上來講,校園景觀設計由建筑物和植被共同映襯而成,而二者在色彩表現方面有著一定的差別,特別是植物景觀會呈現出季節性的變化[3]。所以在校園景觀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高校的氣候特點和校園周邊建筑的功能分區,確保校園景觀同城市景觀在色彩基調上保持一致。3.重視植物綠化帶的作用在校園景觀中,植物綠化帶起到了增添視覺元素,營造良好人文意境的作用,同時絕大多數城市景觀設計中都包含城市綠化帶設計,通過植物綠化帶功能的發揮增強高校同城市之間的融合,并保持校園景觀的獨特氛圍。例如,位于澳大利亞布里斯班的昆士蘭大學,利用植被綠化帶和河道設計將學校與城市隔開,既在校園內部產生了空間效應,又豐富了校園景觀的色彩表現力。除此之外,植物綠化帶還是校園與周邊建筑交界處的緩沖區域,以避免建筑風格過于突兀。
創建校園人文文化景觀設計運用
校園是為國家培養人才的地方。人才的培養包括方方面面,不能只依靠課堂傳授知識,良好的校園文化將會對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校園景觀是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塑造大學校園人文文化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規范教師和學生的行為,塑造良好品行,還可以幫助大家了解學校的歷史。良好的校園景觀環境,為廣大師生提供了舒適的課外活動和休息之地。同時,也讓學生在心靈上獲得美的享受,有利于增進學生精神健康的發展,有助于塑造學生積極向上的品德。
1.景觀設計在大學校園人文文化的表達
大學校園人文文化的表達應堅持四項原則,即整體性原則、特色性原則、樸實性原則、藝術性原則。
1.1整體性原則
一所高校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都會積累一定的文化,要發揮景觀的作用將這些文化表達出來,并形成各自的特色。校園環境具有整體美,景觀表達的文化內涵也應該具有整體性,保持校園景觀與校園文化內涵的高度統一。
1.2特色性原則
淺論校園圖書館景觀設計
摘要:以人為本是現代園林規劃設計的主導理念。校園景觀設計作為全面發展校園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塑造大學的良好形象方面,以及在形成大學生完美人格、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與和諧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圖書館;景觀設計;人性化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水平與精神水平不斷提升,圖書館相應的功能也隨之增加。它不僅僅是一個文化傳播場所,更是提供文化傳播的平臺以及對一些古籍的收藏、整理和研究的場所。還能滿足人們休閑、娛樂的需要。一本教科書不僅僅是一個硬質的書籍文化的傳播,也有空間的文化過渡。作為特殊文化景觀的圖書館景觀空間設計,它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傳統價值。校園圖書館應該具有文化藝術氣息。景觀設計和改造在硬件設施上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在設計圖書館的景觀上必須遵循一定原則。
1設計原則
功能分區原則。一般圖書館周邊的環境都會分休閑區、閱讀區、散步區、娛樂區、種植區。在每個區域都有對應的景觀節點。學生無論是在室內圖書館還是室外的圖書館,都能感受到學與樂。和諧原則。圖書館的景觀設計必須考慮它的歷史傳統、地理位置,考慮周邊建筑是否與之融合,在協調中保有自己的特色。獨特風格原則。結合學校歷史文化,結合圖書館周邊人文進行景觀設計,設計出獨具風格的圖書館景觀。實用原則。好的設計以人為本,為人服務。魯迅說過:“美的愉快的根底里,倘不伏著功用,那事物也不見得美了。”圖書館的景觀能起到心情調節作用,室內和室外并不是分離的,而是相互聯系的。人們坐在室內透過透明的玻璃可以觀看到外面的景觀。外圍的景觀影響著內部空間。在設計中,我們要考慮空間的大小,細部材質的質感和色彩銜接等都影響使用者的感受,所以我們必須全面考量。藝術性原則。優秀的建筑堪稱“凝固的音樂”,而一個好的景觀設計堪稱“跳躍的五線譜”。圖書館景觀在滿足其功能基礎上,也要有更高的藝術造詣,帶給人以美感,做到構圖美,以點、線、面的形式展現在平面構圖上,在小品構筑物上以圖書館的文化元素作為一個向導進行異變,進行對比。主色調上減免刺激色彩,營造安靜、雅致的空間氛圍。在創新的同時還要注意傳統的延續與轉化,要做到協調,局部美要服從整體美。
2設計目標
校園文化的景觀設計表達研究
摘要:通過雕塑、文化墻、教學樓、學校標志等景觀設計反映出校園文化,而校園文化又通過景觀設計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并通過物化的形態表達校園的人文精神面貌。總之,校園文化是景觀設計的靈魂,物態的景觀設計是校園文化的載體,二者相輔相成。
關鍵詞:校園文化;人文精神;景觀設計
校園景觀追求的不是商場般氣勢澎湃的場景,也不是家居住宅區那種溫馨浪漫的居室,而是獨特的校園文化語境。因為校園景觀所服務的主要是處于學習和成長中的大學生,所以與一般城市公園所服務的群眾相比,在對象上更具明確性,場所的實用性與整體的氛圍感也有所不同[1]。除了環境宜人外,校園環境還要求提供學生學習、交流的場所,同時,還要展示一所大學的精神面貌和治學態度。校園環境的塑造以期望通過有形的物質形態宣揚無形的精神文化。
一、校文化與景觀設計的概念
校園文化分為物質形態、制度形態與精神形態,而精神形態包括校風、校訓、行為方式等表達校園內一切精神形態的事物,這也正是此文中所指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一種群體文化,不是單一的,伴隨著學校的不斷成長,它也愈加完善,所體現出的是物質、制度、精神形態的綜合體校園文化[2]。景觀設計是指在某個區域內具有形態、形式因素構成較為獨立的,具有一定社會文化內涵及審美價值的景物[3]。景觀設計也分別具有自然屬性和人文屬性,自然屬性是指它是自然界中分離出來的有一定空間形態,而人文屬性是具有文化內涵的。
二、校園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