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校園景觀設計研究
時間:2022-05-23 09:07:55
導語:特殊教育校園景觀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特殊教育學校作為實施專項教育的空間載體,其校園景觀設計的部分還沒有得到足夠重視,“特殊”校園景觀營造還沒有成熟的理論體系,特教學校校園景觀的現狀是停留在常規景觀營造、注重一定安全性和進行簡單的康復設施安置上,因此,特教學校校園景觀的功能性還應當包含無障礙性、康復性和補償性,并且對實現特殊功能性的具體設計手法進行探索。
關鍵詞:特殊學校;景觀設計;無障礙性
一、特殊教育學校的定義與分類
(一)特殊教育學校的定義。特殊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特殊教育學校是根據學生特殊的身心發展特點,實施特殊的專項教育策略的義務教育機構[1]。目的和任務是幫助學生完成基礎教育、發展其潛能、完善其人格、進行康復訓練、進行職業培訓、獲取專業技能,以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找到社會歸屬感。(二)特殊教育學校的分類。在我國,特殊教育學校大致分為四類:聽力障礙類、視力障礙類、智力障礙類及綜合類特殊教育學校。截至2011年,全國特殊教育學校共1767所,其中有盲校32所,聾校452所,培智學校391所,綜合類學校892所。特殊教育學校在下文簡稱“特校”。
二、我國特殊教育學校的景觀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特殊教育學校的景觀現狀。我國特殊教育起步相對較晚,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其發展差異較大,但從校園建設角度來看,基本延續了正常中小學的規劃建設布局,局部有參考無障礙設計,但針對特校校園環境設計還沒有形成成熟的設計體系,仍存在較多且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因此,我們應對特校“特殊性”景觀的設計原則與方法進行探索。(二)國內特校景觀存在的問題。特校校園規劃建設不具有“特殊性”,與正常中小學規劃基本相同。設施相對陳舊,缺少保護性設計,校園環境安全性不足。建筑形式與內部空間缺乏“特殊性”,忽略了特殊兒童的使用需求,缺乏細部設計,造成空間使用不便或效率低下。室外景觀多以花壇綠化為主,忽視特殊群體的特殊戶外活動需求,場地功能性單一。校園植物配置不具備“特殊性”,仍是簡單以適地適樹為原則,忽略了植物本身的康復性功能。校園色彩沒有“特殊性”,校園多以灰調為主,大多是水泥路面和水泥色教學樓,加以局部綠化,缺乏校園活力,忽略了色彩對特殊兒童的重要意義。景觀中無障礙設計形式單一,沒有充分考慮各類特殊兒童的生理特征。
三、特殊教育學校景觀的“特殊”之處
(一)景觀中行為主體的特殊性。特校景觀的特殊性取決于使用人群的特殊性,分析景觀中行為主體特殊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行為特征,是奠定后續景觀設計的基礎,也是特校景觀設計的依據。1.特殊的生理特征正常人具有五感六覺,是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由于特校學生具有各類生理缺陷,導致他們無法對周圍環境做出正確感知,使他們在各類空間活動時的行為具有特殊性,也必然影響特教學校各類活動空間的尺度和形式。2.特殊的心理特征大多數特校學生因為自身缺陷,極易具有自卑心理,而且,由于不能準確表達內心的想法,使他們容易產生焦慮情緒;極度缺乏安全感,由于不能完整獲取外界信息,更容易引起恐慌和敵對情緒。同時,他們又迫切渴望社會歸屬感,希望以社會人的身份被尊重和認可,回歸主流社會,消除歧視和差別待遇[2]。這些心理特征與景觀中空間的圍合形式、空間予以人的心理暗示、交往空間的形式與尺度、植物的選擇等均有直接聯系。3.特殊的行為特征特教學校幾乎都是封閉式管理,特校學生和其他正常兒童、青少年一樣,學習之余需要進行大量的戶外活動和人際交往,不同的是他們的行為方式具有特殊性。以聽障學生為例,他們大多行動自如,交流主要借助手語和口語雙語交流,而手語屬于肢體語言,有一定的動作幅度,因此,該交流空間的尺度相較于正常人的尺度要更大些,才可以滿足聽障學生正常的交流需求。所以,相對于正常校園來講,特校校園景觀的戶外交往品質應高于普通校園。(二)景觀功能的特殊性。景觀的功能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其類型在不斷增加、細分,其功能內涵也在不斷擴大,比較常規的功能性一般是指觀賞、休閑、娛樂、文化、生態等,但在特校景觀里,其功能還應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1.應具有無障礙性無障礙設計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初的歐洲,主要在建筑設計中應用,目的是為殘障人士提供一個“平等、參與”的環境[3]。具體到特教學校校園景觀設計中,無障礙性并不僅僅體現在無障礙設施上,其內核應當認定為安全性、易識別性等方面。安全是必須保障的基本因素,除常規安全設計外,還應增加視覺觸覺警示和身體保護這些方面的設計,盡量擴大安全的活動范圍。由于行為主體的環境感知能力較差,因此,特校景觀中的空間布局應當簡潔,造型、色彩和質感應具有一定識別性,標識系統要符合特校學生認知規律。2.應具有康復性特教學校的校園景觀還應考慮醫療景觀中的康復性因素,包括感官機能訓練、游戲和療養方面。康復性景觀起源于康復花園的概念,是指能為人們的生理和心理康復提供助益的戶外活動空間[3]。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應用于醫療景觀的設計,針對特教學校的景觀建設,不僅要有新鮮的空氣、陽光、流水,還應具有治療作用的植物,具有生理康復性的景觀設施載體,以及具有心理康復性的各類人文景觀,營造具有針對性的康復游戲場所,為學生們的身心提供有益的幫助,減少消極的情緒,為他們建立積極的戶外空間。3.應具有補償性所謂補償性,是指以行為主體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為依據,通過環境設計的支持,使其他各項正常的身體機能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從而彌補其本身的缺陷。(1)視覺補償視覺是人們獲取感知信息的重要手段,其中感知信息量的80%是通過視覺來完成的,相較于其他感官具有極大的優勢。營造視覺景觀的要素包括:空間的尺度、比例,建筑的造型、色彩,鋪裝的圖案、材質,設施的形態、顏色,植物的配置、色彩搭配等。以色彩為例,色彩是最直觀的視覺要素,學生可以通過色彩的鮮明變化增強對環境的感知力,而且無論是基于古印度健康理論的色彩療法,還是現代的醫學實踐,都認為色彩本身的確具有治療性。不同的色彩,可以帶給人們不同的心理暗示,能對人的感官和心理產生不同的影響,促使其達到內在的一種平衡,進而完成一種生理補償,達到輔助治療康復的目的。(2)聽覺補償視覺是人們獲取環境信息的重要手段,其次則為聽覺。聽覺在獲取信息的同時,還能幫助加深記憶及獲取情感暗示,通過聲音與行為主體的交流、互動,消除孤寂感。一個康復環境中,如果過于安靜,非但不利于患者的康復,反而會加重其內心的孤獨感。在特教學校的聽覺景觀中,不僅要善于規劃大自然的各種聲音,還應有噴泉、水池等人工聲景觀,以及一些聲音的互動裝置,尤其對于視障學生,更應有意識有目的去引導他們探索聲音的奧秘,激發他們對外部環境的興趣和想象,從而減輕他們內心的不安。(3)觸覺補償觸覺是分布于全身、最復雜的感覺系統。在康復景觀設計中可以通過對觸覺的刺激來形成情感傳遞,進而進行康復治療。在特教學校景觀設計中,應有意識創造觸覺環境,增強學生觸覺的敏感度,進一步加強他們對環境的正確感知。觸覺補償的景觀手段應從材質肌理方面著手,通過鋪裝和各類設施的材質肌理變化,提示他們場地和設施的功能發生改變,使其從側面進一步接收環境的信息,完成觸覺的感官補償體驗。因此,在觸覺景觀設計中,首要考慮的是安全性,其次是整體性,合理安排各類材質在景觀全局中的分布,再次,考慮趣味性,盡量將游戲方式與康復設施設計進行結合;最后要兼顧藝術性。(4)嗅覺補償心理學資料顯示,新生兒能夠對有氣味的物質做出各種反應,并且相較于視覺,嗅覺更容易激發人體反應,且印象更為深刻。氣味雖然無形,但在景觀設計中作用微妙,可以強化人在環境中的體驗。特教學校嗅覺景觀的營造主要通過植物的配置,相較于常規的景觀場所,還應考慮其特殊的功能性。例如,在適地適樹原則下,去選擇一些能夠分泌殺菌素、凈化空氣能力較強、具有芳香氣味的保健型植物,以加深學生對環境的感知。甚至可以利用植物的氣味進行景觀區域的劃分,刺激他們的嗅覺,引導他們戶外探索的興趣,加深其對環境的感知。
四、發展趨勢
隨著國家社會和經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特殊人群,尤其是特殊兒童、青少年的成長應當得到各界更多的關注,而特殊教育學校是幫助他們自立、發展潛能、掌握知識與技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重要場所。因此,對特殊教育學校校園景觀環境的研究應該形成一個成熟的理論體系,作為景觀營造的一個重要專類分支,進行長期的研究探討。
參考文獻:
[1]左元國.特殊教育學校管理[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2.
[2]王震雨.兒童心理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3]孫輝.景觀在療養中的作用[J].中國療養醫學,2009,18(3).
作者:張燕 單位:集美大學
- 上一篇:幼兒園安全教育調查思考
- 下一篇:小學語文養成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