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品德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7 16:35:5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jù)多年的文秘經(jīng)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小學品德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小學品德教學設計論文
一、以教材為依托,再挖掘,再整合
如今的教材不再是課程的權威,只是一種文本,一個范例,一種憑借,需要教師去挖掘,去延伸。品德課更要打破過去教師和學生圍著教材轉,課堂上灌輸幾條干巴巴的理論的教學,強調“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提倡“用教材教”,它反映了全新的教學觀。(一)加強學科融合,充分挖掘教材如教學“我愛秋天”一課時,按照“發(fā)現(xiàn)秋天→感覺秋天→欣賞秋天→贊美秋天”四步曲唱出了秋天的贊歌:通過給馬虎找錯誤,讓學生發(fā)現(xiàn)秋天的特征;通過錄相欣賞校園內美麗的秋天,來感受緩緩走近的秋天;隨后跟著錄相,走進秋天的田野,欣賞秋天的瓜果飄香,豐收喜悅;最后再以頌秋天的詩,做秋天的游戲,讀秋天的信,唱秋天的歌,一步步深入教材,把教學活動推向高潮。特別是現(xiàn)行品德教科書,以其問題化、語境化、資源化的內容存在方式,建構出師生能“得到愉快、幸福與滿足,得到自我充分發(fā)展與自由,得到唯有人才有的一種最高享受”的有道德的適當生活。(二)密切家校聯(lián)系,豐富拓展教材對于農村孩子來說,學習“農產(chǎn)品的家園”一課應該不是什么陌生的事,因為孩子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所以,教師可從自己鄉(xiāng)鎮(zhèn)實際出發(fā),對教材進行了拓展、重組。課前,讓學生回家調查了解自己家一年四季都種植了哪些家作物?需要怎么照料?什么時候收獲?課中,讓學生匯報交流調查的情況,再歸類總結,從而得出我們家鄉(xiāng)農產(chǎn)品的種類、特點。課后,又讓學生在父母指導下試種一種豆類,每天觀察種子的變化,并用文字或圖畫記錄。這樣,通過指導學生課前查閱相關的資料,做好課前調查,課上積極體驗、探究、討論,鼓勵學生把自己的感受,體驗選擇說、寫、畫、演等形式表達出來,課后親自實踐,從而增大課堂教學容量,培養(yǎng)學生開闊的視野和多維的思維方式。
二、以生活為舞臺,再引領,再關注
魯潔教授認為:作為一門生活實踐的課程,從生活出發(fā)還必須讓它回到生活中去,使它在與生活的其它方面不斷發(fā)生動態(tài)聯(lián)系和作用中真正融入于生活世界,成為其中的一個“活性因子”去改善人們的生活、生活方式,促使人們去學會過一種有道德的社會生活。(一)引領學生關注和尊重日常生活在教學“家人關懷我成長”一課時,先讓學生課前去收集小時候用過的衣物等,問問爸爸媽媽自己小時候的一些趣事、傻事。課始,在背景音樂“讓愛住我家”的歌曲聲中,學生拿出收集來的兒時穿過的衣、褲、鞋、襪,試著穿一穿,再說說感覺怎么樣?學生們紛紛拿起衣服往頭上套,可是怎么也伸不進去,褲子只拉到膝蓋處,鞋襪就根本不用說了,只能鉆進兩三個腳趾頭,學生們紛紛嚷著:“太小了,根本穿不了!”從收集到試穿這一過程,學生們顯而易見地認識到:自己長大了!接著,又讓學生來說說,在自己成長的三千多個日日夜夜里,家人無微不至地關心我、照顧我的感人故事。一段段回憶,一個個故事,撥動了孩子幼小但真摯的心弦。這些日常生活中大量的事例,充盈著孩子視覺和聽覺,構成了對學生內心世界的精神洗禮,把學生日常的、知覺的生活納入課堂學習中,并作為師生平等對話的內容,引發(fā)價值沖突,引導道德思考,進行道德判斷,逐步形成學生個體道德價值,從而萌發(fā)感恩之情。(二)引領學生踐履和向往美好生活“生活中的你我他”一課旨在告訴學生不同職業(yè)的人們?yōu)樯鐣鞒隽瞬煌呢暙I,我們要尊重并珍惜勞動成果。課堂中,讓學生說說心中的理想,憧憬美好的未來生活,同時引導學生:各種的勞動都是人們生活所必需的,都是光榮的,都應該得到尊重的。還讓學生當當小記者,去采訪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了解各行業(yè)的特點,再談談采訪后的感受,并在現(xiàn)場模擬其中一些勞動場景。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學生既體會到了勞動者的辛苦,又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向往。由此可見,把生活中學生當前所面臨的價值沖突,作為教學的資源組織來開展教學活動,才是最寶貴的道德教育時機,也才能真正促進學生道德人格的生成與確定。
三、以體驗為渠道,再創(chuàng)設,再感悟
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課程標準中用了“體驗、認識、感情”等過程性目標動詞來刻畫學生品德形成的過程,體現(xiàn)了在品德教學中實施體驗教學的迫切性。(一)精心創(chuàng)設學生樂于參與的體驗性活動如在教學“平安回家”一課時,進行了體驗式的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1)情境體驗:搬掉教室里的課桌,學生分成四組,兩兩相對而坐,中間用白紙條隔出斑馬線,又用課件播放汽車行駛的畫面,創(chuàng)設了一個逼真的“馬路”情境。(2)角色扮演:請來交警叔叔,教學生指揮做手勢,指揮大家過馬路。(3)自主活動:收集交通標志,認識交通標志,學做小交警,唱拍手歌等,讓孩子們在積極的體驗中獲得知識,落實行為。(二)努力提高體驗活動的實效性在教學“今天我進步了嗎”一課時,設計為三個活動版塊:活動一、今天的收獲。讓學生每天對自己的學習與生活進行反思,并做好記錄,內容有:今天我學到了什么?進步了嗎?需要改正的地方有哪些?既讓學生收獲喜悅,也品嘗“痛苦”。活動二、門診病歷卡。設立了病歷般的“檔案記錄”,讓學生自己記下一些錯誤行為,幫助其分析原因,對癥下藥。一般一張病歷記錄一個缺點,并由老師妥善保管好病歷卡,直到“病癥”消失,再取回病歷卡。活動三、紙條傳真情。班級的后墻上設有一個老師信箱,學生如果有學習上、生活上的各種困難、煩惱,都可以寫在紙條上,賽進信箱,尋求老師的幫助。三個活動內容相對獨立,卻又連成一個體系,通過學生在生活中的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從而切實提高了德育的實效性。給無助的心靈帶來希望,給稚嫩的雙手帶來力量,給迷蒙的雙眼帶來澄明,給孱弱的身軀帶來強健,給彎曲的脊梁帶來挺拔,給卑瑣的人們帶來自信。而一個擁有希望、力量和自信的人,最有可能成為幸福生活的創(chuàng)造者和美好社會的建設者(肖川語)。品德教師必須樹立素質教育觀和科學育人觀,真正將學習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并適時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以期啟迪學生道德思維,將學生道德品行引入健康發(fā)展軌道,只有這樣設計才能保障課堂實效性,提高課堂效率。“也許,就詩歌的語言規(guī)范而言,學生們的習作還算不上是真正的詩歌。”[1]然而,當我們看到他們正在努力嘗試用所學的語言來表達心聲的那份投入和愉悅,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認為:他們在書寫他們青澀歲月的情感詩篇。看到這些,作為教師,我很欣慰。
中小學品德學習分析論文
在目前國內外的研究中通常把品德、學習后進的具體標準界定為:情緒消極,不思進取,品德修養(yǎng)與一般學生存在較大距離,在行為上多次違反中小學守則與社會行為準則,存在較多與學生身份不相符的問題行為。學習成績不佳--思想品德、語文、數(shù)學三門功課長時間內總成績不及格,且成績大大低于自己的智力水平。
經(jīng)過理論研究與樣本實際調查,我們總結出品德、學習后進生成因如下:
一、學校教育失誤導致后進生
1、錯誤的教育觀念在制造后進生。由于絕大多數(shù)學校灌輸?shù)氖菓嚱逃枷耄瑢W習成績當然被視為評價學生“能否出息”的首要標準。整個教育氣氛、教育觀念就停留在這么一個“唯學至尊”的水平階段,很多認為“升學無望”的學生當然要自報棄,越學越后進。
2、教育方法失當“逼”出后進生。老師錯誤的教育方法包括:隨意批評,不分場合;肆意挖苦,不留自尊;驅出課堂,不準聽課;只知訓斥,不講說服;狀告家長,轉嫁教育;強制調班,發(fā)難校長;棄之不管,任其東西¨¨上述方法直接帶來的后果是師生的對立,把站在后進生邊緣的學生“逼”進了后進生的群體。
3、班主任工作失誤導致出后進生。(1)&127;偏愛少數(shù)“尖子”生,致使后進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大減,越來越后進。(2)&127;無視友誼與“小團體”界限,把本不后進的學生推到后進生一邊。
中小學品德學習分析論文
在目前國內外的研究中通常把品德、學習后進的具體標準界定為:情緒消極,不思進取,品德修養(yǎng)與一般學生存在較大距離,在行為上多次違反中小學守則與社會行為準則,存在較多與學生身份不相符的問題行為。學習成績不佳--思想品德、語文、數(shù)學三門功課長時間內總成績不及格,且成績大大低于自己的智力水平。
經(jīng)過理論研究與樣本實際調查,我們總結出品德、學習后進生成因如下:
一、學校教育失誤導致后進生
1、錯誤的教育觀念在制造后進生。由于絕大多數(shù)學校灌輸?shù)氖菓嚱逃枷耄瑢W習成績當然被視為評價學生“能否出息”的首要標準。整個教育氣氛、教育觀念就停留在這么一個“唯學至尊”的水平階段,很多認為“升學無望”的學生當然要自報棄,越學越后進。
2、教育方法失當“逼”出后進生。老師錯誤的教育方法包括:隨意批評,不分場合;肆意挖苦,不留自尊;驅出課堂,不準聽課;只知訓斥,不講說服;狀告家長,轉嫁教育;強制調班,發(fā)難校長;棄之不管,任其東西¨¨上述方法直接帶來的后果是師生的對立,把站在后進生邊緣的學生“逼”進了后進生的群體。
3、班主任工作失誤導致出后進生。(1)&127;偏愛少數(shù)“尖子”生,致使后進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大減,越來越后進。(2)&127;無視友誼與“小團體”界限,把本不后進的學生推到后進生一邊。
小學品德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品德教學中運用存在的問題
1.重視教學手段的新穎,課件內容少。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種現(xiàn)象就是,教師為了方便會在互聯(lián)網(wǎng)隨意下載關于品德教學的課件,這是很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即使與所學內容相關,但是效果卻不怎么好。在課堂上,有些時候教師將下載的課件直接利用,完全沒有自己的見解,這是一種很不好的現(xiàn)象,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屏幕上不斷閃過的課件顯得非常死板,沒有任何生機,雖然畫面很絢麗多彩,但是最終的教學效果不好,學生只會去看而不能思考,這樣也就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2.信息技術引入,代替學生實踐體驗。品德教學是一個非常嚴謹?shù)倪^程,需要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所以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如果不按照事先的設計教學,只是按照課件教學,效果肯定不會很好。然而,在實際的小學品德教學中,參與人員較少,呆板的教學模式達不到教學目的,也不能活躍課堂的氣氛,學生只是去完成任務,而不是去學習知識。3.授課內容較少,只注重信息技術。在現(xiàn)實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考慮到了自己對問題的看法與見解,卻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處境,因而達不到教學目的,所以出現(xiàn)了一種很不好的場景就是,教師繪聲繪色地講授內容,學生卻不知道教師在講什么,學生看完課件時不知道從中學習到了什么,沒有學到有用的東西,只是看著屏幕不停地閃爍,這樣就達不到教學目的。因而,教師應該考慮到學生的處境與思維,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帶領他們進入教學情境中。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品德教學中有效運用的策略
1.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眾所周知,信息技術的引入是為了更好地教學,是為品德教學服務的,信息技術不是單純出現(xiàn)的,它讓教學更加繪聲繪色,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習資源更加豐富。信息技術引入一定要以品德教育為前提,不要注重數(shù)量,而要注重質量。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可以使一些抽象的東西變得具體,使看不見、摸不到的東西具體化,從而更好地理解。因此,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運用合適的課件進行教學,最終達到教學目的。2.提高信息技術的應用技能。在品德學科教學中,教師應該與時俱進,結合現(xiàn)實生活。社會是不斷發(fā)展的,所以技術也是不斷發(fā)展的,因此加強學習新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教學內容也會變得生動有趣。3.將信息技術與品德學科內容、品德教學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整合起來。在信息技術與品德學科內容整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教學資料,這些資料不僅豐富,而且更新比較及時,所以對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但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候應對其內容進行修改,使其符合自己的教學目的,有利于品德學科的教學。其次,信息技術與品德教學方式的整合,這也是非常重要的。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教學方式不斷地發(fā)生著變化,我們應該適應現(xiàn)如今的潮流,與時俱進,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要合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達到教學目的,注重的是質量而不是數(shù)量,對于課件的制作要結合現(xiàn)實教學情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因此,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為主動地學習,教師就要尋求新穎的教學模式,搭建合理的教學情境與平臺,將難以講授的內容簡單化。最后一點就是,不要單純地引用信息技術,應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具體愛好以及接受的方式,不要盲目地引入不恰當?shù)姆椒āT趯W習中,信息技術就是一種輔助的教學方式,它起到了促進教學的作用。所以,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為每個學生搭建良好的學習平臺,讓他們想學習,自主學習,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與興趣。
作者:夏獻紅 單位:浙江省瑞安市仙降中心小
參考文獻:
小學生思想品德評價原則論文
摘要四十年來,由于種種原因,思想品德的評價沒有一個正確的位置,如何評價教育的對象,還缺乏一個嶄新的系統(tǒng)的比較科學的隨時代的前進而不斷發(fā)展的客觀標準和評估方式。對此,我們做了一些初步嘗試。
關鍵詞小學生思想品德評價三原則
一、“循序漸進,知行統(tǒng)一”的原則
培養(yǎng)品德集中到一點,就是要落實到道德行為上。道德行為總是要通過一定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正確的行為方式才會帶來良好的行為效果,小學生特別是低幻兒童對行為的理解具有很大的具體性和情境性。教師、家長必須對其進行具體的指導,細致地加以評價。對高年級學生,除了讓他們明了道德行為的一般要求、規(guī)則和步驟外,還要使他們具有獨立地靈活地選擇道德行為的能力。
我們在對小學生進行道德評價時,必須針對各年級道德認識的能力,由淺入深、由初級到高級、由概念到行為制訂出不同程度的評價標準(我們稱它為“思想品德評估導向標”),為他們創(chuàng)設道德情境(條件),有計劃、有目的地使他們得到道德行為反復訓練的機會,逐步形成正確的觀念和行為習慣。
二、“激勵為主,處罰為輔”的原則
小學生品德教育論文
一、在豐富多彩的實踐中滲透品德教育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也是最為直接開展品德教育的最佳手段。教師要善于結合社會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將教學活動與實踐教育充分地結合起來。要善于在教學與生活中挖掘品德教育的良好素材,將那些與品德教育相關的社會焦點問題轉化成為品德教育的資源,要將鮮活的生活實例帶到課堂中來,還可以邀請社會道德模范和榜樣先進人物到校與學生親密互動,讓學生真正地傾聽道德楷模的心聲,使孩子們對于道德品質擁有最初的良好認知。此外,“教師應設法在生活中增強專業(yè)執(zhí)行力。”要充分利用二課堂活動為學生的品德培育搭建平臺,教師要精心制作教育專題,為學生講述那些動人的道德故事,例如為救學生而被汽車撞倒造成高位截癱的“最美教師”張麗莉,堅守崗位保全乘客安全而犧牲的“最美司機”吳斌,在生命最后毅然捐獻器官拯救他人生命的12歲女孩何玥等等,使小學生從小了解真、善、美。學校要為學生的品德教育爭取校外平臺的支持,包括圖書館、少年宮、烈士陵園、人文紀念館等等,教師要帶領學生走上街頭,使學生成為積極宣傳生態(tài)環(huán)保的小衛(wèi)士,還可以帶領學生走進養(yǎng)老院、福利院,去慰問那些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從而讓孩子們在實踐中體驗道德情感,用健康向上的實踐活動來促進小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二、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品德教育
課堂是開展小學生品德教育的主要陣地,在小學教材中包含大量的品德教育素材,教師則是將這些素材轉化成品德教育資源的重要媒介。教師要利用學科知識有效促進小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品德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在北京市海淀區(qū)民族小學主持召開座談會時的講話中重點強調:“從小做起,就是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積累,養(yǎng)成好思想、好品德。”品德教育并不是要在課堂上對學生灌輸大道理,并不是批評、指責與責罵,而是要巧妙的利用教材資源,因勢利導地通過情景教學、問答教學以及游戲教學等多種方法,融入品德教育內容。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嘗試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將生活中最常見的事物與學生一同分享。可以為學生布置小小的品德任務,階段性的開展“媽媽小幫手”主題活動,讓學生們制作“勞動卡片”,記錄幫助媽媽分擔家務時的心理觸動,教師要鼓勵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fā)言,講述自己的所思所想,使孩子們能夠相互肯定、相互學習,指導學生學會自省,學會自己“找缺點”,從而使學生將品德教育內容內化成為一種自律、自強、自謙的品質。
三、教師要以身作則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好榜樣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是澆灌祖國人才秧苗的辛勤園丁。教師擁有怎樣的道德品質,直接影響到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要從整體上改變德育低效的現(xiàn)狀,就必須優(yōu)化德育生態(tài),切實改善德育自身。”而要想實現(xiàn)這一目標,就必須要率先提高教師的道德素養(yǎng)。小學階段的孩子們擁有極強的好奇心與模仿能力,教師是孩子們最崇拜的偶像,教師的言談舉止、道德情操對于小學生的身心會產(chǎn)生深入的影響,這些影響甚至會作用孩子們的終生。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教育工作者,僅有高水平的教學素養(yǎng)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要在道德上嚴格要求自己,要深刻了解自身作為學生道德標桿的角色定位,積極研究小學生品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對待工作要兢兢業(yè)業(yè),對待教育事業(yè)要恪盡職守,對待學生要關愛備至,對待生活要腳踏實地。教師要始終忠于黨的教育事業(yè),要在教學的小細節(jié)上突出堅定的道德立場。教師可以經(jīng)常性地與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了解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動態(tài),要善于觀察學生的情感變化,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刻付出愛與關懷,用強烈的道德情感來潤澤學生們的小小心靈,從而真正成為學生們積極學習的榜樣。
小學思想品德管理論文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第九冊教材,是在低、中年級教育的基礎上,根據(jù)《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大綱》對高年級的基本要求,針對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編寫的。本冊共12課,就內容講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1-2課),是尊敬師長的教育。這部分教育內容,低中年級都有。高年級則是在原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使學生理解教師工作的社會意義和父母為養(yǎng)育子女所付的艱辛,懂得要尊重老師的勞動,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學會正確處理與老師、父母之間的矛盾。
第一課《尊敬老師》
本課使學生知道老師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人才付出了辛苦的勞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教育學生要不忘師恩,尊重老師的勞動,接受老師的正確教導。
課文是以少先隊大隊黑板報上慶祝教師節(jié)的兩篇短文來進行尊師教育的。
第一篇短文——《淚花》,是從尊敬青年時代的老師徐特立的故事開頭,啟發(fā)學生想到低、中年級曾經(jīng)教過他們的老師,課文中有一句話:“您是我們的啟蒙老師,把我們從無知中喚醒,我們怎能忘記您呢?”教師可以以這句話為重點,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成長過程,體會到自己的每一點進步,都凝聚著老師的心血,要不忘老師的培養(yǎng)教育之恩。同時,從幾位成年人來看望曾經(jīng)教過他們的老師,知道老師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了人才,認識到教師勞動的社會意義。
小學品德課堂導入技巧論文
摘要:一個優(yōu)秀的品德課課堂導入,不僅要能吸引學生的注意,還要能夠喚起學生真實生活經(jīng)驗,從而引導他們更好的認識生活、學會生活。這就要求我們在設計課堂導入時,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從“激發(fā)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思考,喚起學生情感”入手,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發(fā)揮導入的激勵功能;再結合具體的課堂教學主題,從“事實說話補認識,情景再現(xiàn)溫經(jīng)歷,親身體驗強感受”入手設計導入,為突破課堂教學重點服務,從“形象感知釋感念,類比感悟滲道理,情景體悟揭困惑”入手設計導入,為解決課堂教學難點服務,發(fā)揮導入的鋪墊功能。從而真正提高品德課堂教學導入的實效性。“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導生活和發(fā)展生活”理念是新課程對品德學科教學的最深刻的闡述。品德課堂教學是教師主要任務,是帶教材走向兒童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兒童的過程。教材中出現(xiàn)的一系列“生活”“生活事件”“生活主題”或“生活場景”基本上是屬于精心選擇的“美好生活圖景”,而不是或者說大多數(shù)不是原汁原味的生活場景。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兒童從教材通向生活,把教材承載的價值、目標和兒童的生活有效地鏈接起來,讓兒童主動、積極地用真實生活和自主活動來展開教材中的“生活”和“活動”,從而達到“感受”,“體驗”教材中承載的價值目標。這一切入點在課堂教學的導入上。
課堂導入是教學手段,是為開展課堂教學服務,是老師在組織課堂教學的第一環(huán)節(jié)。他主要是通過利用各種媒體,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激發(fā)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思維,使其主動學習新知的一種教學行為。可見一個優(yōu)秀的品德課堂導入,不僅要能吸引學生的注意,還要考慮如何喚起學生的真實生活經(jīng)驗,從而引導他們更好的認識生活、學會生活。我們從發(fā)揮導入的激勵功能和鋪墊功能這兩個角度出發(fā),設計品德課堂導入,讓課堂教學有效接軌生活。
一、發(fā)揮導入的激勵功能
發(fā)揮導入的激勵功能就是,要求我們在設計品德課堂導入時,要根據(jù)教材呈現(xiàn)的不同情景,結合學生的實際,設計靈活多樣的導入方法,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學習的欲望,保持對學習主題的高度關注,積極主動學習。
1、以“趣”入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學生對學習主題產(chǎn)生興趣,就會產(chǎn)生探索知識的迫切愿望,并積極主動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學習。品德課程中許多主題是指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基本的生活技能,這些內容,學生都有一定的親身經(jīng)歷,非常感興趣。這類課堂的導入,設計時采用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現(xiàn)潛在的教育導向意義,以“趣”入境,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讓他們自然的對教育主題感興趣。
小學品德教育生活化論文
小學階段是孩子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隨著教學方式的靈活化發(fā)展,為提升品德教育效果,應將品德教育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實現(xiàn)品德教育的生活化。所謂品德教育生活化,即用通俗簡單又注重體驗的方式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改變小學生,這樣有利于孩子在點滴生活感受中塑造健全優(yōu)質的人格,使品德教育的效果更為理想。
一、小學品德教育生活化設計的創(chuàng)新性價值分析
素質教育強調小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文化課不再是學習的唯一重點,高分數(shù)不再是學習的唯一目標。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及時轉變思想,調整心態(tài),引導學生體驗學習過程,在自然而然的狀態(tài)下形成健康的學習動機。在生活實踐中將抽象的品德知識具體化是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價值所在。知識源于生活,將思想道德教育滲透到日常生活中,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可以有效加強學生對良好思想品德的理解,端正小學生的價值觀。結合小學生善于模仿的年齡特點,他們會在理解的基礎上對生活中一些正義的行為進行模仿,使知識行動化,并以實際行動號召更多的同齡學生行動起來,正面擴散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實際效應。教師應該及時了解品德教育生活化實施的規(guī)范性與科學性,把德育知識點滲透到實際生活情境之中,通過實踐性任務培養(yǎng)學生孝敬父母、尊重長輩、勇往直前、團結友愛的道德品質,美化學生心理與人格。所以,品德教育生活化會是小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一筆寶貴財富。
二、小學品德教育生活化的實施策略
品德教育生活化與小學階段的學習特點相吻合,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從生活中的細節(jié)中改變自己。結合自身實際教學經(jīng)驗,筆者認為,為實現(xiàn)小學生品德教育的實效性與科學性,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出發(fā)。
(一)注重生活實踐,感悟德育精髓
中小學生品德評價計分析論文
在運用計分法時,學校或教師先將學生品德的各個構成和項目內容進行分解,根據(jù)《規(guī)范》、《守則》或《德育大綱》訂出要求,并對每個項目的總分作出規(guī)定。在評價時,視學生到達要求的程序訂出于項目得分,有突出表現(xiàn)的可予以加分,出現(xiàn)嚴重錯誤的予以減分,最后將各子項目的分數(shù)相加得出總得分。評分的過程有采取期末學生自評公議的,也有根據(jù)平時班干部登記,期末總評的。當結果反饋給學生時,不僅僅只是一個總分,也包括各子項目的得分,使學生不僅從整體上,也從具體的構成上了解自己在品德方面的進步和不足。
計分法把品德的評價從純粹的定性轉化為定量,對每項品德操行的評判都有統(tǒng)一、具體、數(shù)量化的標準,改進了評語法的千篇一律、等第法結果模糊和不便累計的缺點,由于評判過程是學生根據(jù)統(tǒng)一、具體而明確的標準進行充分對照比較或平時的記載,因此客觀性較強。用分數(shù)還能比較細致地反映出學生品行各方面的變化和發(fā)展,改變了評語法和等第法只能反映質變而難以反映漸進量變,同一等級間學生細微的程度差別即區(qū)分度差的狀況。此外,擬定、頒布或評分過程也同時是品德教育的過程,成為德育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僅僅是為評價而評價的過程。它使學生進一步明確了良好品德的標準和要求,保證了學校品德教育目標與內容的實施,有利于德育工作和德育管理。
但是,計分法也有其不足之處。
首先,高度抽象化的數(shù)值難以給人一個具體實在和直觀形象的感覺,尤其是當許多子項目累計成一個總分時,看不出學生在不同方面的優(yōu)缺點和變化,帶有相當程度的籠統(tǒng)化和模糊性。如果光提供給學生這樣一個數(shù)字或分數(shù)的話,對學生來說是毫無教育意義的,家長也難以接受。因此,應當極力避免這種情況。
其次,在評價中,各項目分值的制定還具有一定的主觀隨意性,特別是一些原則性、政治性較強的子項目,其分值的變化不好掌握。
第三,判定學生在每個項目上得分的過程比較繁瑣、費時,在學生自評、小組評議和教師評判的分數(shù)出現(xiàn)較大差異時進行綜合處理較難,子項目分數(shù)的累計相加等也加大了教師的工作量。在使用計分法中,還可能出現(xiàn)以計分代替教育的做法,產(chǎn)生學生片面追求分數(shù),弄虛作假,言行與內心不一致的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