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價值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6 12:11:3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文物價值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文物價值

“都是市場惹的禍”——關于文物價值的經濟思考

前不久,有人要我談談似乎不成問題的問題:文物有沒有經濟價值?說是知道我學過文史。其實我哪懂文物?。】脊耪n考過滿分也沒學這個呀,愣是“趕鴨上架”。趕緊臨陣磨槍的我,卻越發“呆若木雞”——原來這不僅是現今頂說不清的“動態熱點”(否則“文物保護法”也不至于修改了兩百多處還沒成),更是要牽動許多基本理論。于是,只好“臨陣脫逃”,可又被本茶座的“詹小二”發現,只能硬著頭皮聊聊所思與困惑,也奢望就教于方家。搞文博考古的,談到文物(包括可移動與不可移動兩類)的價值,都會說有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經由專業性評估定級。這三大價值得到公認并有法可循,即文物用于歷史或科學研究、滿足精神文化需求的使用價值。要說文物的經濟價值,卻多有回避或干脆否定。珍貴文物被稱為“無價之寶”(當然真情更無價?。┱l能說清司母戊鼎值多少錢?可經濟價值就是得說值多少錢,其體現即交換價值,而交換就是商品,但文物作為商品有嚴格的法律限制?!段奈锓ā返?3至25條明文規定“全民所有的博物館、圖書館和其他單位的文物藏品禁止出賣”,“私人收藏的文物可以由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指定的單位收購”,“嚴禁倒賣牟利,嚴禁私自賣給外國人?!蔽唇浥鷾蕪氖挛奈镔忎N活動的,物款可依法罰沒。因此,考古學家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可不能說文物有經濟價值!那不就給買賣文物提供了依據?”可事實卻很無情!近年來,人們有了錢,就變著法兒的“錢生錢”,連老頭老太也到股市、郵市賭一把;而倒騰文物,像淘舊市、爭競拍、蒙老外等等都屢見不鮮。為什么?還不就是“來錢”嗎?別說走私販假,就連割佛頭、盜陵墓之類驚動神靈祖宗的勾當也干得出來。2000年5月2日香港一家拍賣行不顧國家文物局的禁止要求,以3300多萬港元拍賣出兩件圓明園的珍貴文物――虎首銅像和乾隆款描金粉彩鏤空六方套瓶,這是繼另一家拍賣行4月30日以1600萬港元賣出圓明園珍貴文物猴首銅像和牛首銅像后,對圓明園被掠文物的又一次拍賣,引起強烈反響。同年7月15日,在大連有人欲拍賣1957年天安門城樓重新修葺時替換下來的“金絲楠木立柱原件”,這大概是明代的物件。好像是馬克思他老人家說的,資本來到世間無孔不入;唐人白居易曾感嘆——“茍利之所在,雖水火蹈焉,雖白刃冒焉?!备拭C一位文物商店總經理說,以前能用低價收購好文物交博物館收藏,現在國有文物商店的主渠道地位喪失了,他不得不與文物販子爭購文物。可低價收購、無償上交的經營原則使他根本競爭不過文物販子。更使他痛心的是,文物販子肆無忌憚地把車開到農村與農民同吃同住同盜墓,他認為哪里有文物市場哪里就盜墓成風!雖偏頗,卻說明文管的執法力度遠遠沒有跟上文物市場的開放程度。另一位“老文管”談起文物現狀就感情難抑,看到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文物落入根本不懂文物的大款手里、一件件國寶流失海外,他的心就痛楚就流血!他想著常年在野外風餐露宿的考古學者,想著經手千萬件珍貴文物卻一生清苦的文博專家,擔心這么下去后人再也看不到博物館了。北京一位經營古玩的負責人認為,當前正常的文物市場交易與非正常的文物走私活動交織混雜,這樣的狀況還會存在相當一段時間。還有很多人對雨后春筍般的拍賣行及過熱的拍賣市場擔憂,文物市場的大環境又比較混亂,極易誘發盜墓、走私活動,造成文物的流失。難怪上邊三令五申要加強文物市場管理——“都是市場惹的禍”!的確,文物大多價格不菲才使人躋身此道乃至鋌而走險,怎能咬死了說文物沒有經濟價值呢?可要回答就得遭遇法律詮釋的尷尬與經濟理論的普適兩難抉擇。若視而不見則又有更多的麻煩無法回避,不僅無法合理解說現狀、無法提供必要的政策依據,而且直接影響許多具體問題的處理,小到割個佛頭該怎樣量刑?大至經濟建設與文物保護該怎樣協調?權且避開文物的商品性質及法律詮釋之吊詭,來直面其經濟價值構成和決定因素。搞經濟的都知道,價值論是經濟學的核心,學說史上的勞動價值論、生產費用價值論、邊際效用價值論(其實,早于邊際革命約二百年的英國人巴爾本(1640—1698)就認為商品價值由效用決定)、均衡價值論等等,都有很大影響。直到今天,理論界對勞動價值論的研究還在下大功夫??墒?,與文物經濟價值相關的理論研究卻不多見。倒是老古典李嘉圖在他《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開篇的《論價值》中說:“具有效用的商品,其交換價值是從兩個泉源得來的,——個是它們的稀少性,另一個是獲取時所必需的勞動量。”他認為前者只由稀少性決定,勞動不能增加其數量,所以其價值不能由供給增加而減低。這類商品包括罕見的雕像、圖畫、稀有的書籍和古錢、特殊的葡萄酒等,其價值決定于供求關系,與勞動量全然無關,“而只隨著希望得到它們的人的不斷變動的財富和嗜好一同變動?!睆娬{了購買力和偏好。再一位是自認繼承李嘉圖勞動價值論的約翰·穆勒,他在《政治經濟學原理》中將商品分為三類,一類是數量有限、供給不能任意增加的商品,如古畫、古玩、稀有貨幣、郵票等,其價值取決于供求關系;另外兩類如工業品和農產品,價值主要由生產費用決定。上述大概是與文物的經濟價值最直接的論述了,可惜稀少商品沒有成為經濟學家深入研究的內容。如今,中國的文物市場供求兩旺,既有滾圓的腰包撐足的購買力,也有衣食無憂之后不可遏止的嗜好,加上市場環境的進一步寬松與投資渠道的多元化發展,以及文物經濟價值的日趨顯見及其投資收益的相對穩定與攀升,這一行當的發展勢頭不容小覷,而文物經濟價值問題也越發受到關注。1997年中國檔案出版社出版了《中國歷代古錢圖解與價格指導》,論列從商周到民國的金屬鑄幣1700余枚,目的就是幫助人們辨別古錢真偽和正確認識文物的價值。北京古錢博物館館長楊玲在序言中談文物的價值,明確說“包括了文化(如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然而,人們對于經濟價值大多語焉未詳,有的按勞動價值論說文物價值應當包括生產、保存、保護以及開發所付出的勞動;還有人為了解說文物經濟價值的存在,又不觸動其商品屬性的馬蜂窩,提出文物是歷史文化信息的載體,如同一張紙,繪成圖畫售出就是畫,在磁介質上輸入信息就能制成錄像帶、光盤。出售的不再是紙與磁介質本身,而是其上附著了信息價值。人們通過消費附著于文物上的信息,得到精神和藝術的滿足,于是信息成為商品并產生經濟效益。例如故宮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并非通過出售文物,而是通過觀眾購買附著于古文物之上的信息而產生的。(舒小峰:《關于文物的價值》載《北京文博》2001年第2期)這就把文物分離為載體與具有商品性質的信息。但無論“勞動價值說”還是“信息價值說”,都不如實際市場分析具體。有人分析80年代以來中國傳統字畫價格的急劇上升,說是字畫由于其經濟價值重新確立而不斷得到人們的青睞,還說排斥字畫商品屬性的時代業已不再。進而分析字畫價格是由市場調節規律和供求關系決定的,認為決定字畫價格的因素有體制、政策、生產力水平、國民素質及社會文化心理等等。(周安慶:《字畫上漲有其因》《中國文物報》2001年9月12日)可惜分析駐足于價格層面,但也提供了一條思路——與其抽象談經濟價值不如看看近年來具體的交易價格,從中也許能發現點什么。其實,文物的交易價格很復雜。從古至今的古玩鋪或文物商店,陳列古董珍玩有真有假,許多不標明是真是假明碼實價,買賣靠的是買主的眼力和賣主的嘴皮。能用低價買到真品,行話叫做“揀漏”,反之則稱“打眼”,其價格可未必只因供求關系而“圍繞價值或生產價格波動”。譬如,一件仿品放在北京潘家園舊市,買主不容易上當;若在陜西哪個村的農民家中,就極易讓人信以為真——文物價格的學問可大了,除了專業技術和實踐功力還有心理因素等。既然文物種類多多,交易方式不一,就選較有代表性的字畫之類的拍賣情形看看——拍賣行拿到文物后首先要鑒定估價,根據其性質、質量和存量等,結合其藝術與歷史、科學等價值預估底價。一般說,估價應該與其價值接近,成交價也大抵相應。事實卻不盡然。如中國傳統收藏中善本、珍本、碑帖是首選,其次是宋版古籍,再次才是書畫,而現在的情況卻不同,古籍、碑帖等的價位與字畫相比跌落約十數倍。有人提到20世紀20年代,某大收藏家公開出售善本碑帖與歷代名書畫,其中字畫有宋代郭熙《寒鴉秋水圖》,價格是銀元1200元,明代沈周《山水》長卷為600元,明代唐寅《品茶圖》是650元,清代趙之謙花卉四條屏是200元;而同時出售的碑帖價格是:宋拓唐《皇甫君碑》2000元,北宋初拓《豐爾亭記》(有殘)2000元,明拓梁《瘞鶴銘》500元,明拓漢《張遷碑》300元。可見當時名碑帖早期拓本和初拓本的價值,與同時期書畫名家作品的價格基本持平或略高?,F在卻相反,名書畫動輒幾十萬上百萬元,而碑帖價格多在一兩萬元上十萬的都少;古籍也是如此,1995年北京秋季拍賣會上,宋代張先的書畫長卷與宋刻孤本《文苑菁華》,其拍賣價格也相差在10倍以上。在國外拍賣會中,中國古籍與外國古籍相比,價格也有很大落差?,F今拍賣價格為何與傳統收藏價值背道而馳呢?另外,拍賣中成交額最高的單件藝術品,大都是難覓的今人藝術珍品,如張大千、齊白石、傅抱石、李可染、吳冠中等名家作品紛紛創出高紀錄。北京翰海1994年秋拍齊白石85歲畫的工筆《貝葉草蟲》,尺寸103.4×34厘米,成交價為50萬元;半年后,其另一幅畫題材、筆法、構圖大致相同尺寸110×50厘米,成交價達80萬元。有人研究凡·高的畫,生前一幅約80美元,現在賣到8250萬美元??梢姺簿邆湔妗⒕⑾∩俚忍攸c的名家作品,價格增幅在中外均很可觀。我國市場上不僅古籍、碑帖與書畫的價格相悖,而且藝術家的作品也高于偉人、名人、學者的遺墨、遺跡,這至少說明了重觀賞性輕文化歷史內涵和重利輕實的傾向,也是競拍者的經濟實力和文化修養的反映。買書畫者多資金雄厚,既可欣賞藝術又可保值增值;購古籍、碑帖者則多是學者專家收入有限,目的多是收藏研究,面對真正有收藏價值的拍賣品,往往因囊中羞澀只能望洋興嘆。至于靠倒騰文物謀生者,自然逐潮推浪,投資文物者的獲利需求大于收藏、鑒賞與研究目的的越來越多,故炒作的結果加劇了部分文物價值與交易價格的背離;而牟取暴利的動機更會因法制跟不上而越來越瘋狂!文物的經濟價值大體可視為其文化價值的外化,但表現為價格則較復雜——供求、存量、年代、時尚、題材、偏好等等都有影響。仔細想想,對文物的經濟價值而言,以往的價值論大都有用,特別還要提及“預期”的意義,因為恰是增值的預期促發了投資的熱望和市場的火爆。但是,似乎現有理論也還不能充分說清相關問題,尤其對于文物這一集中了若干特有價值的物品。姑且突破“經濟學帝國主義”的藩籬來看一下——所謂“價值”即法文和德文Axiologie的意譯,也稱為價值哲學。最初由法國哲學家拉皮埃(PaulLapie,1869—1927)和德國哲學家哈特曼所用的哲學術語。此后,德國的弗賴堡學派,美國的杜威、厄本(W.M.Urban1873—1952)、培里(R.B.Perry,1876-1957)、劉易斯(C.I.Lewis1883—1964)以及人格主義者和新托馬斯主義者都致力于價值論的建立和研究。企圖將經濟學、邏輯學、美學、倫理學和神學結合起來,名之為“價值論”,將人文科學稱為“價值科學”,把價值當作人文科學的基本范疇,并建構一套價值的等級體系。認為經濟的價值(功利)是極低級的價值,宗教的價值(圣潔)是最高級的價值,介乎二者之間的則是科學、藝術和道德的價值(真善美)——這是不是也有助于文物價值問題的思考呢?文物價值問題,可能不僅有健全法制、解釋現實和規范市場等應用意義,還對學科滲透交叉、學理內涵外延發展等有理論啟示,例如對經濟學。我注意到近年來一些學者的創新研究,主要如李江帆研究第三產業經濟學,力圖豐富和發展學科理論;易中天闡釋藝術市場,指出藝術品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產品,建議制定《藝術產權法》、《藝術投資法》等;程恩富考察文化資源,提出“文化資源就是人們從事文化生產或文化活動所利用或可資利用的各種資源?!逼洳粌H指物質財富資源,同時也是精神財富資源。(程恩富《文化經濟學通論》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至于認為文物是資源的也很多,說文物是一個民族的遺脈,是一種特殊的不可再生的資源,它的特殊屬性決定了它具有極高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我自己對經濟文化及精神財富等也作點粗淺思考(在本茶座第4輯侃“馬尾巴功能”時涉及過),比較注意人類的物質與精神兩類財富及相應的兩類需求的一致性,還有經濟發展中生態環境破壞與精神感情失落的代價等問題。經濟學科基礎理論與界域涵延的發展深化,社會、人文乃至自然科學的相互滲透綜合——這或許正是新世紀學術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對學者知識結構與素養的更高要求。有種說法講經濟學家要多些人文關懷,我很贊成。誠然,在這兒是顯得嚴肅了點,可怎么著也別把膾炙人口的“先天下之憂而憂”說成是歐陽修的話呀!

查看全文

市基層文化工作會議講話詞

同志們:

市政府確定召開這次會議,主要是傳達學習省政府會議精神,傳達市長的重要批示,檢查調度鎮文化站、文物普查等基礎工作的進展情況,研究部署全市基層文化工作的具體任務。上午,大家參觀了市鎮綜合文化站等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情況。剛才,局長通報了我市基層文化工作開展情況,并對今后工作做了周密的部署。希望大家認真抓好落實。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加快文物普查進度,扎實做好文化遺產資源保護工作

開展文物普查是確保歷史文化遺產安全的重要措施和推動文化遺產保護的重大基礎性工程。月9日,省政府在召開了全省文物普查暨鄉鎮文化站建設調度會,檢查調度了全省文物普查和鄉鎮文化站建設的進展情況。孫市長在“關于市區具有文物價值建筑物的處置意見”上明確指出:“沒有文化底蘊和內涵的城市是沒有靈魂的城市,而這些需要保護的、有文物價值的東西恰恰是我們惟有的文化載體,要保護住。”并請民政、建委、旅游、財政等部門做好相關工作,最大限度保護這些寶貴的、有文物價值的建筑物。第三次文物普查開展以來,全市上下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認真履行職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圓滿完成了第一階段任務,并順利轉入第二階段的實地調查。截止月底,全市財政到位經費85.8萬元,共普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點196處,是全省普查資金到位率、實地調查啟動率等達到100%的幾個市之一,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是也要看到,普查質量有待提高,進展還不平衡。按照全國統一部署,實地調查的時間即將過半,任務艱巨。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文物普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強化措施,切實做到四個到位,確保整個工作取得圓滿成功。

(一)普查經費要到位。文物普查需要投入足夠的人力、財力和物力。從前段工作情況看,市直及各市普查經費到位情況都比較好。下一步要繼續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的要求,將文物普查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足額核定,及時撥付。在做好經費保障的同時,要加強對使用情況的監督和管理,本著“實事求是,厲行節約”的原則,專款專用,合理安排,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效益。

(二)人員培訓要到位。普查工作任務繁重,需要大批具備專業知識,經過專門培訓,有責任心、有奉獻精神的工作人員。要重點抓好普查隊伍的配備,選調精通業務、經驗豐富、年富力強的人員充實到各級普查機構。同時充分發揮老專家的作用,為普查提供必要的專業支持。要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參加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確保人員的能力和水平。普查隊員要堅持科學嚴謹的態度和深入細致的作風,認真履行好自身職責,確保整個普查工作的高水準。

查看全文

室內古董陳設論文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審美觀和價值觀,作為室內設計重要內容的室內陳設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中國歷史悠久,有著燦爛的文化,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有較高的文化品位,追求精致典雅的生活,一般有收藏古董的癖好,如董其昌《古董十三說》中所言:“人能好古董,即高出于世俗,其胸次自別?!彼麄円环矫嫦矚g收藏玩賞,一方面又把古董陳設作為室內設計的一個重要內容,這是因為有些古董既具悅目的視覺形式,又能顯示出室主的文化品位,古董陳設能增強室內環境的書卷氣息。

古董原意為“骨董”,最早見于唐代開元年間,張宣《疑耀》卷五四:“骨董二字,乃方言,初無定字。”明代董其昌在《骨董十三說》中說:“雜古器物不類為類者,名骨董”骨董或古董成為明清時代普遍的說法,由于古董專供玩賞,清乾隆年間,人們開始稱古董為“古玩”即古代文玩的簡稱。

古代士大夫對古董的收藏和賞玩,應該說早已有之。西晉張華“曾收藏天下奇秘”,“由是博物洽聞,世無與比”。唐初薛稷亦好古博雅。但是,將古器物賞玩自覺納入文人雅趣系列卻開始于晚唐,由于這時期的文化風氣使人們更注重細膩內向的直觀體驗。兩宋時期,古董的玩賞出現了令人矚目的熱流。士林領袖歐陽修不遺余力撰成《考古錄》,“輯三代鼎彝,長而明之”,趙明誠、李清照夫婦也嗜古成癖,“得書畫鼎彝,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盡一燭為卒?!敝摹督鹗洝肪褪菍牌魑铩鞍淹婢捉馈敝袑懗傻?。蘇東坡、米芾等一些書畫名家也酷嗜文玩金石。蘇東坡《書黃州古編鐘》《書古銅鼎》等文記述了他對古器的玩賞。米芾“遇古器物書畫則極力求取,必得乃已。”明清時期,由于考古學的興起,文人對古董的收藏與鑒賞更有講究,屠隆《考余事》,高濂《燕居清賞箋》,文震亨《長物志》,董其昌《古董十三說》都是對古董收藏和鑒賞的專門論述。古董玩賞關乎文人士大夫性情的靜養和人格完善,也成為文人士大夫品藻清濁的標志,古董在文人生活中獲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并成為室內陳設的重要內容。張岱《陶庵夢憶》中所記:“圖書四壁,充棟連床,鼎彝尊,不移而具”“余如秦銅漢玉,周鼎商彝,哥窯倭漆,廠盒宣爐,法書名畫,晉帖唐琴,所畜之多,等分宜埒富,時人譏之,余謂博雅好古,尤是文人韻事,風雅之列?!?/p>

古董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書畫、家具、琴劍、燈鏡、玉器、瓶爐等,其中書畫的裝裱形式包括卷軸、冊頁、橫披、扇面、斗方等,書畫的材料有絹、紡、帛、宣紙等。家具的形態有床榻,幾案、椅凳、櫥柜、臺桌、屏架等,家具的材料有花梨木、紫檀、雞翅木、紅木、楠木、鐵梨木、黃楊木等。瓶爐包括禮器和酒具,瓷器有官窯、哥窯、汝窯、均窯、柴窯、定窯等,青銅器有鼎、彝、尊、、觚、觶、壺、簋等。玉器按質地分有翡翠、和田玉、瑪瑙、岫玉、雞血、青田等,玉器造型有龍螭、鸞鳳、避邪、圭璧、環等。古董是個很大的范疇,隨著時代的發展,古董的范圍還在不斷擴大,現代人把雕花門窗、瓦飾磚雕、民族服裝、餐具茶具、雨具玩具等都作為收藏的內容。一些現代作家也大都有收藏的癖好,如魯迅喜歡收藏漢畫像石拓片。沈從文喜歡收藏西南少數民族的漆盒、土家印花布,還有扇套、眼鏡盒、香袋等。周作人喜收舊墨錠、舊版書。唐喜收藏舊藏書票。黃永玉喜歡收藏煙斗。他們收藏的原則是“人棄我取,隨緣即喜”,所以不會為收藏而勞心傷神,正像一位作家所說:“玩物從來非喪志,著書老去為抒情。”他們不但是古董收藏者,也是新古董的發現者。

搜求“古董”首先講究鑒賞,古董的鑒賞講究“雅、俗”之分,明清文人在古董品玩上的審美趣味有些細微的差別,但大致上是一致的,這就是在視覺上崇尚“入土年入”因土氣浸潤而產生古意盎然的色彩,重視器物的樸拙紋飾。凡古者、真者為雅,新者、贗者多俗,稀罕少見者為雅,普通者為俗,天然細潤者為雅,粗陋雕鑿者為俗,純凈、素色者為雅,復雜、絢麗者為俗,大筆描金字者必俗,至于雕龍鏤風、吉祥圖案則更被定性為“俗氣”。袁中郎《瓶史》中云:“貴瓷銅、賤金銀,尚清雅也,”“常見江南人家所藏的舊觚,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謂花之金屋。”文震亭《長物志》也談到古董的鑒賞,“三代秦漢人制玉,古雅不凡,土銹血侵最多?!薄般~器:鼎彝、觚、尊、敦、鬲最貴;、卣、、觶次之。”“官、哥、汝窯粉青色為上,淡白次之,油灰最下?!比绱髓b賞趣味,流露出文人高雅脫俗的審美傾向。

明清文人的古董收藏與玩賞,既包括器物真偽的鑒別,也包括古董的陳設藝術。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談古董的陳設:“安器置物,務在縱橫得當……他如方園曲直、齊整參差,皆有就地立局之方,因時制宜之法?!蔽恼鸷唷堕L物志》中云:“位置之法,凡見不同,寒暑各異,高堂廣榭,曲房奧室,各有所宜,即如圖書鼎彝之屬,亦須安設得所,方如圖畫。云林清秘,高梧古石中,僅一幾一榻,令人想見其風致,真令神骨具冷?!痹谡劦街闷繝t時,他說:“春冬用銅,夏秋用瓷,堂屋宜大,書房宜小,貴銅瓦,賤金銀”,袁枚《隨園詩話》中也談到古董的陳設:“陳設古玩,各有所宜,或宜堂、或宜室、或宜書舍、或宜山齋……暴富兒自夸其富,非宜設而設之,置窬于臥室寢,徒招人笑。”從上面一段文字看,古董陳設有四個原則:其一不可予設規模,要就地權宜,根據環境的具體特點而布置;其二還要與時變化,根據季節物候的變化,不斷調換古董的位置或古董的種類,避免出現一種古董生根的陳腐跡象;其三古董的陳設最忌對列排偶、務求疏密連斷,參差錯落;其四古董陳設宜簡不宜繁,否則如暴富兒夸富,一味堆砌羅列,會影響居室中蕭疏雅潔的趣味。

查看全文

文化衍生下的產品設計論文

一,國內外博物館文化衍生產品設計開發現狀

(一)國外博物館文化衍生產品設計開發現狀

20世紀80年代以來,歐美博物館在行業競爭和商業競爭不斷激烈的環境中,一些博物館把開發具有本館藏品特色的旅游紀念品,辟為傳播歷史文化信息的新途徑,開始多渠道開發文化產業。從歐、美等國家博物館文化產品開發的實踐來看,無一不將文化產品開發環節作為整個博物館文化產業活動中最重要的環節。國外的一些博物館文化衍生產品開發之所以比較成功,體現在四方面:第一,開發的文化衍生產品立足于本館獨具特色的藏品,設計具有獨特的/排他一生0。第二,注重產品質量,制作工藝精美,融合了現代產品設計的理念,功能性強。第三,種類豐富齊全且有不同檔次的產品,可以滿足各個層次的消費需求。第四,運用/強強聯合0的策略,知名博物館實現了文化衍生產品的開發與經營產業化。第五,美國博物館協會還成立了專門的博物館商品銷售網絡。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法國盧浮宮博物館作為世界著名的三大博物館非常注重文化衍生產品的開發,使博物館的歷史文化傳播更廣泛的同時,并為博物館本身帶來了豐厚的經濟價值,切切實實的做到了以文養文的目標。例如: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開發的珠寶首飾類文化產品,將博物館的藝術藏品與珠寶首飾有機結合,與施華洛世奇公司共同合作開發蜻蜓胸針商品并限量發行,成為該館的創舉和亮點之一。英國博物館在設計開發文化衍生產品時,則更多地運用了展覽常用的故事手法,注重挖掘文化產品背后的故事。

(二)國內博物館文化衍生產品設計開發現狀

隨著國外博物館紀念品的發展取得了成功,我國博物館逐漸意識到了紀念品在博物館中的重要性。由于處于起步階段,整體水平不高,開發能力不足,仍然停留在盲目效仿或者是整套照搬和復制他館的創意、產品的階段,沒有考慮自身博物館的特色,導致博物館紀念品與市場上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特色,不能反映各個博物館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價值,與西方國家的博物館紀念品開發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近幾年來,我國首都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越來越重視博物館文化創意紀念品的開發,在借鑒歐美等博物館文化產品設計開發的成功經驗上,積極探索和大膽實踐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博物館文化衍生產品的創新設計開發的新途徑。特別是上海博物館還設立相關部門,專門從事文化衍生創意產品的開發和銷售,1996年至2006年的10年里,成功開發出1600多種文化商品,年銷售額2500萬元。他們設計的具有本館文化特色的領帶、絲巾、便簽等十分暢銷,有的還遠銷海外。湖南省博物館文化產業開發中心充分利用館藏文物和人才資源,大力開發設計博物館特色文化商品。以文化商品的內涵、優質的服務延伸博物館的展覽、教育功用,打造湖南省博物館和/馬王堆0品牌,弘揚湖湘文化傳統。目前我國博物館自王開發的創意產品形式王要以畫冊、光盤、明信片、文物復制品、服飾、文具、玩具、生活用品等為王。產品結構有待進一步完善,尤其是產品設計創意開發力度不夠,缺乏獨具特色的創新概念,應該運用設計賽事等途徑,將設計院校的學生,職業設計師和生產制造企業拉入到博物館文化衍生產品設計開發的這一領域中,同時加強與各大相關知名設計品牌的合作,以博物館其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為依托載體,設計開發具有一定實用、欣賞和收藏價值的產品,既能夠彰顯博物館的文化特性,又能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對博物館實現自身造血的目標具有深遠的意義。臺北故宮通過博物館文化產品的開發和銷售,短短兩年時間,銷售營業額就從五干萬人名幣上漲到兩億人名幣在這方面算是成功的典范。臺北故宮博物院,在文化衍生產品設計開發上做了很多嘗試與創新,從幾年前的故宮藏寶拓展和延伸的計劃,到籌辦了至今三屆的國寶衍生商品設計競賽,精選來自臺灣年輕設計師的作品進行量產的考量和商品化的過程,還與臺灣比較有實力的文化創意公司合作,比如阿萊西、法蘭瓷、8IA等,合作開發的商品故宮會收取部分版權費用。這些都是很好的方式把/陳舊0的故宮藏品活化的方式。臺北故宮擁有數量眾多的陶瓷、漆器、書畫藝術品,其蘊含的文化和美學價值如果僅僅通過游客來故宮參觀的方式在現代社會顯得單調而弱勢,設計卻是通過一種融合的手段,把抽象意義的傳統文化寶藏轉化成走進日常生活的產品,把/老/器物通過設計轉化為0新/的器物,讓故宮藏品文化和美學價值真實地融入到現代人們的生活當中。2湖北省物博物館文物衍生產品設計開發分析介于國內外博物館文化產品設計開發的經驗,可知隨著設計的全球化,人類越來越追求文化獨特性的產品設計。把博物館文物的靈魂價值融入到現代設計觀念中,這樣的文化衍生產品更能凸顯中國文化的精髓部分,在傳承民族性文化的同時也有助于博物館自身的良一生發展。湖北省博物館作為湖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館藏文物20萬余件(套),其中一級文物近干余件(套),有中國規模最大的古樂器陳列館。為了進一步的凝練和發揮傳統荊楚文化的價值,湖北省博物館應好好利用本館得天獨厚的優勢,以本館收藏的豐富多彩的文物資源為依托,從湖北省博物館文物工藝美學價值與現代產品設計理念的契合點出發,更好的提升博物館商品設計的品質,從現代設計角度去感受和體會博物館文物韻味和格調,形成獨具荊楚文化風韻的文化衍生產品的設計風格。開發出獨具本館王題特色的彰顯文化個性的產品,這樣必能給博物館以至湖北省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三)根植館藏文物價值并與現代產品設計原則相結合開發

查看全文

室內設計中的古董陳設論文

摘要:古董陳設作為一種中國傳統的室內設計形式,它一方面能夠美化室內環境,另一方面又能增加室內的文化內涵,陶冶人的性情。在中國的室內設計史上,古代文人士大夫積累了豐富的陳設經驗,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古董類型的增多,越來越要求設計師設計出更新穎、更多樣的陳設形式。

關鍵詞:室內設計古董陳設收藏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審美觀和價值觀,作為室內設計重要內容的室內陳設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中國歷史悠久,有著燦爛的文化,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有較高的文化品位,追求精致典雅的生活,一般有收藏古董的癖好,如董其昌《古董十三說》中所言:“人能好古董,即高出于世俗,其胸次自別。”他們一方面喜歡收藏玩賞,一方面又把古董陳設作為室內設計的一個重要內容,這是因為有些古董既具悅目的視覺形式,又能顯示出室主的文化品位,古董陳設能增強室內環境的書卷氣息。

古董原意為“骨董”,最早見于唐代開元年間,張宣《疑耀》卷五四:“骨董二字,乃方言,初無定字?!泵鞔洳凇豆嵌f》中說:“雜古器物不類為類者,名骨董”骨董或古董成為明清時代普遍的說法,由于古董專供玩賞,清乾隆年間,人們開始稱古董為“古玩”即古代文玩的簡稱。

古代士大夫對古董的收藏和賞玩,應該說早已有之。西晉張華“曾收藏天下奇秘”,“由是博物洽聞,世無與比”。唐初薛稷亦好古博雅。但是,將古器物賞玩自覺納入文人雅趣系列卻開始于晚唐,由于這時期的文化風氣使人們更注重細膩內向的直觀體驗。兩宋時期,古董的玩賞出現了令人矚目的熱流。士林領袖歐陽修不遺余力撰成《考古錄》,“輯三代鼎彝,長而明之”,趙明誠、李清照夫婦也嗜古成癖,“得書畫鼎彝,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盡一燭為卒?!敝摹督鹗洝肪褪菍牌魑铩鞍淹婢捉馈敝袑懗傻?。蘇東坡、米芾等一些書畫名家也酷嗜文玩金石。蘇東坡《書黃州古編鐘》《書古銅鼎》等文記述了他對古器的玩賞。米芾“遇古器物書畫則極力求取,必得乃已?!泵髑鍟r期,由于考古學的興起,文人對古董的收藏與鑒賞更有講究,屠隆《考余事》,高濂《燕居清賞箋》,文震亨《長物志》,董其昌《古董十三說》都是對古董收藏和鑒賞的專門論述。古董玩賞關乎文人士大夫性情的靜養和人格完善,也成為文人士大夫品藻清濁的標志,古董在文人生活中獲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并成為室內陳設的重要內容。張岱《陶庵夢憶》中所記:“圖書四壁,充棟連床,鼎彝尊,不移而具”“余如秦銅漢玉,周鼎商彝,哥窯倭漆,廠盒宣爐,法書名畫,晉帖唐琴,所畜之多,等分宜埒富,時人譏之,余謂博雅好古,尤是文人韻事,風雅之列?!?/p>

古董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書畫、家具、琴劍、燈鏡、玉器、瓶爐等,其中書畫的裝裱形式包括卷軸、冊頁、橫披、扇面、斗方等,書畫的材料有絹、紡、帛、宣紙等。家具的形態有床榻,幾案、椅凳、櫥柜、臺桌、屏架等,家具的材料有花梨木、紫檀、雞翅木、紅木、楠木、鐵梨木、黃楊木等。瓶爐包括禮器和酒具,瓷器有官窯、哥窯、汝窯、均窯、柴窯、定窯等,青銅器有鼎、彝、尊、、觚、觶、壺、簋等。玉器按質地分有翡翠、和田玉、瑪瑙、岫玉、雞血、青田等,玉器造型有龍螭、鸞鳳、避邪、圭璧、環等。古董是個很大的范疇,隨著時代的發展,古董的范圍還在不斷擴大,現代人把雕花門窗、瓦飾磚雕、民族服裝、餐具茶具、雨具玩具等都作為收藏的內容。一些現代作家也大都有收藏的癖好,如魯迅喜歡收藏漢畫像石拓片。沈從文喜歡收藏西南少數民族的漆盒、土家印花布,還有扇套、眼鏡盒、香袋等。周作人喜收舊墨錠、舊版書。唐喜收藏舊藏書票。黃永玉喜歡收藏煙斗。他們收藏的原則是“人棄我取,隨緣即喜”,所以不會為收藏而勞心傷神,正像一位作家所說:“玩物從來非喪志,著書老去為抒情?!彼麄儾坏枪哦詹卣?,也是新古董的發現者。

查看全文

室內設計中古董陳設探究論文

古董原意為“骨董”,最早見于唐代開元年間,張宣《疑耀》卷五四:“骨董二字,乃方言,初無定字?!泵鞔洳凇豆嵌f》中說:“雜古器物不類為類者,名骨董”骨董或古董成為明清時代普遍的說法,由于古董專供玩賞,清乾隆年間,人們開始稱古董為“古玩”即古代文玩的簡稱。

古代士大夫對古董的收藏和賞玩,應該說早已有之。西晉張華“曾收藏天下奇秘”,“由是博物洽聞,世無與比”。唐初薛稷亦好古博雅。但是,將古器物賞玩自覺納入文人雅趣系列卻開始于晚唐,由于這時期的文化風氣使人們更注重細膩內向的直觀體驗。兩宋時期,古董的玩賞出現了令人矚目的熱流。士林領袖歐陽修不遺余力撰成《考古錄》,“輯三代鼎彝,長而明之”,趙明誠、李清照夫婦也嗜古成癖,“得書畫鼎彝,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盡一燭為卒?!敝摹督鹗洝肪褪菍牌魑铩鞍淹婢捉馈敝袑懗傻摹LK東坡、米芾等一些書畫名家也酷嗜文玩金石。蘇東坡《書黃州古編鐘》《書古銅鼎》等文記述了他對古器的玩賞。米芾“遇古器物書畫則極力求取,必得乃已?!泵髑鍟r期,由于考古學的興起,文人對古董的收藏與鑒賞更有講究,屠隆《考余事》,高濂《燕居清賞箋》,文震亨《長物志》,董其昌《古董十三說》都是對古董收藏和鑒賞的專門論述。古董玩賞關乎文人士大夫性情的靜養和人格完善,也成為文人士大夫品藻清濁的標志,古董在文人生活中獲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并成為室內陳設的重要內容。張岱《陶庵夢憶》中所記:“圖書四壁,充棟連床,鼎彝尊,不移而具”“余如秦銅漢玉,周鼎商彝,哥窯倭漆,廠盒宣爐,法書名畫,晉帖唐琴,所畜之多,等分宜埒富,時人譏之,余謂博雅好古,尤是文人韻事,風雅之列?!?/p>

古董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書畫、家具、琴劍、燈鏡、玉器、瓶爐等,其中書畫的裝裱形式包括卷軸、冊頁、橫披、扇面、斗方等,書畫的材料有絹、紡、帛、宣紙等。家具的形態有床榻,幾案、椅凳、櫥柜、臺桌、屏架等,家具的材料有花梨木、紫檀、雞翅木、紅木、楠木、鐵梨木、黃楊木等。瓶爐包括禮器和酒具,瓷器有官窯、哥窯、汝窯、均窯、柴窯、定窯等,青銅器有鼎、彝、尊、、觚、觶、壺、簋等。玉器按質地分有翡翠、和田玉、瑪瑙、岫玉、雞血、青田等,玉器造型有龍螭、鸞鳳、避邪、圭璧、環等。古董是個很大的范疇,隨著時代的發展,古董的范圍還在不斷擴大,現代人把雕花門窗、瓦飾磚雕、民族服裝、餐具茶具、雨具玩具等都作為收藏的內容。一些現代作家也大都有收藏的癖好,如魯迅喜歡收藏漢畫像石拓片。沈從文喜歡收藏西南少數民族的漆盒、土家印花布,還有扇套、眼鏡盒、香袋等。周作人喜收舊墨錠、舊版書。唐喜收藏舊藏書票。黃永玉喜歡收藏煙斗。他們收藏的原則是“人棄我取,隨緣即喜”,所以不會為收藏而勞心傷神,正像一位作家所說:“玩物從來非喪志,著書老去為抒情。”他們不但是古董收藏者,也是新古董的發現者。

搜求“古董”首先講究鑒賞,古董的鑒賞講究“雅、俗”之分,明清文人在古董品玩上的審美趣味有些細微的差別,但大致上是一致的,這就是在視覺上崇尚“入土年入”因土氣浸潤而產生古意盎然的色彩,重視器物的樸拙紋飾。凡古者、真者為雅,新者、贗者多俗,稀罕少見者為雅,普通者為俗,天然細潤者為雅,粗陋雕鑿者為俗,純凈、素色者為雅,復雜、絢麗者為俗,大筆描金字者必俗,至于雕龍鏤風、吉祥圖案則更被定性為“俗氣”。袁中郎《瓶史》中云:“貴瓷銅、賤金銀,尚清雅也,”“常見江南人家所藏的舊觚,青翠入骨,砂斑垤起,可謂花之金屋。”文震亭《長物志》也談到古董的鑒賞,“三代秦漢人制玉,古雅不凡,土銹血侵最多。”“銅器:鼎彝、觚、尊、敦、鬲最貴;、卣、、觶次之。”“官、哥、汝窯粉青色為上,淡白次之,油灰最下。”如此鑒賞趣味,流露出文人高雅脫俗的審美傾向。

明清文人的古董收藏與玩賞,既包括器物真偽的鑒別,也包括古董的陳設藝術。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談古董的陳設:“安器置物,務在縱橫得當……他如方園曲直、齊整參差,皆有就地立局之方,因時制宜之法?!蔽恼鸷唷堕L物志》中云:“位置之法,凡見不同,寒暑各異,高堂廣榭,曲房奧室,各有所宜,即如圖書鼎彝之屬,亦須安設得所,方如圖畫。云林清秘,高梧古石中,僅一幾一榻,令人想見其風致,真令神骨具冷?!痹谡劦街闷繝t時,他說:“春冬用銅,夏秋用瓷,堂屋宜大,書房宜小,貴銅瓦,賤金銀”,袁枚《隨園詩話》中也談到古董的陳設:“陳設古玩,各有所宜,或宜堂、或宜室、或宜書舍、或宜山齋……暴富兒自夸其富,非宜設而設之,置窬于臥室寢,徒招人笑?!睆纳厦嬉欢挝淖挚矗哦愒O有四個原則:其一不可予設規模,要就地權宜,根據環境的具體特點而布置;其二還要與時變化,根據季節物候的變化,不斷調換古董的位置或古董的種類,避免出現一種古董生根的陳腐跡象;其三古董的陳設最忌對列排偶、務求疏密連斷,參差錯落;其四古董陳設宜簡不宜繁,否則如暴富兒夸富,一味堆砌羅列,會影響居室中蕭疏雅潔的趣味。

現代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媒體上對收藏知識的宣傳普及,人們(轉第127頁)(接第111頁)的審美水平也提高了,家家都愿意在家中陳設一些古董以增加室內的書卷氣息和文化品位,古董有沒有文物價值倒不愿意太計較,只要自己喜歡,有審美價值就行,就像古人所說:“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音。”愛好古董收藏的人越來越多,收藏的范圍也越來越廣,大到家具門窗,小到墨腚印石,高雅者如金石書畫,鐘鼎瓷器,通俗者如泥狗灶馬、牙簽筷子等等,有的看重其文物價值,有的看重其審美效果。古董種類的增加和室內環境的變化,需要設計師創造出新的與環境相適應的陳設形式,從陳設的角度講,古董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既有文物價值又有觀賞價值的;一類是有文物價值沒有觀賞價值,或者有觀賞價值沒有歷史價值的。對于第一類最適宜于室內陳設,這些以傳統的古董內容居多,如鐘鼎瓷器,書畫金石。這些內容適宜陳設于古色古香的居室環境中,現代居室多鋼筋水泥結構建筑,居室可購置仿古木結構家具與之配套,以求居室整體風格的協調。書畫的陳設,要求比較具體,一般大的卷軸畫或橫披不宜于懸掛現代的方盒空間,除非在大空間的室內,墻面加裝木結構的裝飾,尺幅度較小的冊頁或封面,可加鏡框,陳設于室內。畫面構圖形式以裝飾造型的工筆畫較出效果,如唐代仕女畫、宋人花鳥小品或清末任佰年的繪畫。現代也有喜歡專門收藏不上釉的陶塑制品的。由于沒有色彩的干擾,其造型的審美意味更加突顯,如沒上釉的唐代陶馬、陶俑,體量飽滿,空間開張,非常具有現代感,若和銹跡斑駁的青銅器一起放在現代設計風格的居室內會起到錦上添花、畫龍點睛的效果。對于新的古董類型,陳設時,要設計相應的陳設設施,即使對一些舊的古董的類型也需要探索新的陳設形式,不能拘泥于傳統的博古架形式,如印石、筷子類的小物件。可根據居室的風格特點制作一些木格子或金屬架,印石可陳列于書房,筷子宜陳于餐廳。又如寶劍、獵槍一類的東西也制作相應的臺架,置于不同的環境。對于大型的文物,歷史價值較高,視覺效果不太美,可置于儲藏室,若室主陳列愿望強烈,可以設計專門的陳設空間。設計的主要原則是要把古董作為一個設計元素自然地融入室內環境,使人進入室內感覺到古董就是環境的一部分,而沒有突兀的感覺?,F在一些從事文藝工作的人一般都有收藏古董的癖好,但陳設時極不講究,不考慮造型、色彩,體量是否協調,一味地堆砌羅列,進入這樣的居室內如進入了古董店,或是荒祠古墓,給人一種陰氣襲人的感覺。現代的古董陳設一般要注意這樣幾點:首先,要弄清古董的內容與居室功能是否相吻合;其次,要考慮造型形式與室內設計風格協調。另外,要注意古董的堆砌太多使室內環境的明度下降,暗調的居室空間會給人一種沉悶壓抑的感覺。

查看全文

國際法視域下中國文物保護健全創新論文

摘要:由于意識到文物在塑造共同的身份認同感和歸屬感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保護文物則體現了對國家、民族歷史和傳統的尊重,越來越多的國家致力于建立文物保護的有效機制,這一點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文物資源豐富且在歷史和現實中遭受嚴重文物流失的國家來說尤為重要。本文對完善中國的文物保護提出了一些思路,例如應建立文物保護的激勵機制,規范文物收藏和拍賣,實施開明的文物出口政策,促進文物保護中的公眾教育與公眾參與并加強文物保護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關鍵詞:文物保護完善策略中國

文物體現了一個國家、民族或群體的成就、價值和信仰,在塑造共同的身份認同感和歸屬感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保護文物是對國家、民族歷史和傳統的尊重,是傳承和發揚民族文化的需要,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體現。因此,建立文物的保護機制,制止文物的非法流轉,就顯得尤為重要也是在情理之中了。具有五千年璀璨歷史文化的中國蘊藏著豐富的文物資源,中國文物流失的歷史讓人痛心,文物非法流轉的現實讓人堪憂。保護現有的文物,遏制文物的進一步非法流轉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新世紀的中國應在文物的保護方面有所作為。借鑒國際經驗,完善中國的文物保護制度,堅持文物領域的國內保護與國際交流并行,應成為今后發展的趨勢。

一、建立文物保護的激勵機制

(一)鼓勵上交新發現文物

根據我國2002年《文物保護法》的規定,發現文物及時上報或者上交,使文物得到保護的,將由國家給予“精神鼓勵或者物質獎勵”。盡管法律明確規定對主動上交發現文物者進行物質獎勵,但多數情況下這種獎勵只是“名義上”或者“象征性”的,無法激勵文物的發現者積極上交。在一些國家,例如韓國,根據法律,發現文物也必須上報有關權力機關。對發現者的補償視文物發現地的權屬而定。如果發現地屬國有土地,則發現人獲得的補償數額是文物價值的一半;如果土地屬私人財產,則土地所有人和發現人各得文物價值一半的補償額。根據韓國的經驗,有學者認為,“政府給予發現人較高的價格補償是阻止走私和非法交易的最好方法?!睘楣膭钌辖恍掳l現文物,應該通過激勵機制向文物的善意發現者支付合理的現金補償。盡管補償金不一定與發現文物的市場價格相同,但如果政府給予的獎勵接近文物發現者可能從黑市交易中獲得的非法收益,文物的發現者也必定樂意上交,因為這畢竟是合法行為。

查看全文

國際法視角下深化中國文物保護的新線路

文物體現了一個國家、民族或群體的成就、價值和信仰,在塑造共同的身份認同感和歸屬感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保護文物是對國家、民族歷史和傳統的尊重,是傳承和發揚民族文化的需要,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體現。因此,建立文物的保護機制,制止文物的非法流轉,就顯得尤為重要也是在情理之中了。具有五千年璀璨歷史文化的中國蘊藏著豐富的文物資源,中國文物流失的歷史讓人痛心,文物非法流轉的現實讓人堪憂。保護現有的文物,遏制文物的進一步非法流轉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新世紀的中國應在文物的保護方面有所作為。借鑒國際經驗,完善中國的文物保護制度,堅持文物領域的國內保護與國際交流并行,應成為今后發展的趨勢。

一、建立文物保護的激勵機制

(一)鼓勵上交新發現文物

根據我國2002年《文物保護法》的規定,發現文物及時上報或者上交,使文物得到保護的,將由國家給予“精神鼓勵或者物質獎勵”【1】。盡管法律明確規定對主動上交發現文物者進行物質獎勵,但多數情況下這種獎勵只是“名義上”或者“象征性”的,無法激勵文物的發現者積極上交。在一些國家,例如韓國,根據法律,發現文物也必須上報有關權力機關。對發現者的補償視文物發現地的權屬而定。如果發現地屬國有土地,則發現人獲得的補償數額是文物價值的一半;如果土地屬私人財產,則土地所有人和發現人各得文物價值一半的補償額。根據韓國的經驗,有學者認為,“政府給予發現人較高的價格補償是阻止走私和非法交易的最好方法?!薄?】為鼓勵上交新發現文物,應該通過激勵機制向文物的善意發現者支付合理的現金補償。盡管補償金不一定與發現文物的市場價格相同,但如果政府給予的獎勵接近文物發現者可能從黑市交易中獲得的非法收益,文物的發現者也必定樂意上交,因為這畢竟是合法行為。

文物保護經費的短缺是給予發現者補償面臨的一大困難,沒有相應的財力支持,合理補償是不可能的。但正如在修改《文物保護法》時一些專家建議的,文物保護經費除了規定國家應給予相應的經費保證外,還應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多方籌措文物保護資金。但任何激勵機制都不能成為刺激文物盜竊和非法盜掘的誘因。僅有偶然發現文物的善意發現者才能獲得補償,任何人都不能為了獲得補償而專門尋找甚至盜掘文物。除了金錢激勵機制外,政府還應向公眾表明對積極上交文物者的認可,通過媒體大力宣傳,真正使物質和精神獎勵落到實處。

(二)稅收激勵機制

查看全文

港口文化資源交流

連云港市作為港口城市,是新亞歐大陸橋的東橋頭堡,有山有水有港,有神奇的傳說,有獨特的山水地貌,有深邃厚重的文化底蘊,世世代代的港城人創造了燦爛的連云港文化,是港口人在生產和生活當中長期積累的精神財富、物質財富和智慧財富的綜合,是港城人的自豪和驕傲。連云港的文化產業卻只是剛剛起步的新領域,目前有幾大門類產業都在悄然興起,第一個是傳媒業,實際上傳媒業在經濟學上講是個廣告語,它是靠廣告補償的。第二是會展業,實際上它是靠兩方面的收入,廣告和門票。第三是演藝、娛樂業,它和會展業有相似之處,不過演藝娛樂業更多的是服務。第四是文化創作產業,最接近文化產業原意的,比如說一項產品開發、圖書出版和圖書的寫作,還有動漫產業等屬文化創作產業。第五是旅游業,也是連云港這個港口城市發展文化產業的主要門類。其中演藝、娛樂業、旅游業是規模很大的群體,主要提供文化產品和服務,文化與休閑娛樂,還有與文化產業文化產品服務直接關聯的這些用品,也是連云港文化產業的主體。當前,要充分挖掘港口文化資源,讓港口文化發揮它的作用,使文化產業日益興盛,讓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的大構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一、發揮港口優勢,唱響山海之歌,確定文化產品經營方略,是發展文化產業的當務之急。

連云港在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的地位確立后,它就成了新時代世界人民建設發展的新絲綢之路,有利于連云港市經濟發展和文化的對外交流。它要求我們一切經濟活動都直接或間接地與國際市場接軌。而市場機制是促使生產要素流動和資源配置的基礎運行機制,文化產業作為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充分發揮本土文化,抓龍頭,抓時機,創造精品,建成有實力文化產業體系,讓文化產業成為連云港新的支柱產業。文化領域大多是公益性,但意識形態屬性延伸,也有經濟屬性,因為文化并不全然都是文化活動,而且文化產生本身也可以成為經營的對象,所以要針對實際情況,必須遵循一些規則。

首先,港口文化資源的合理配置,是文化發展的必然走向。將港口的演藝業、娛樂業、旅游業文化資源的合理配置,是文化產業最具有可持續發展特性的產業,因為它主要消耗文化資源本身是可以不斷重復的,也可以通過開發更加豐富,更加有價值。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產業都進入市場運作,有相當的文化產業實際上是以政府購買的方式,或者直接由以社會公益的方式向社會來提供,從古至今,文化設施都設立在人口集散最多的場所,在港口更是獨占優勢。其人流量的優勢,帶來了政治、經濟、文化協調發展,因此,港口的商業經營價值、房屋土地價值、娛樂消費價值等一些資源都給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走進市場的先天條件。

其次,文化產業走向市場和不斷完善,是帶動文化事業的繁榮必不可少的物質準備。連云港要發展文化產業,提高在經濟增長中文化產業所占的比例,還是要從戰略上考慮。要適應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必須讓文化產業發展在“十一五”規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文化產業市場化運作,并以此帶動文化事業的繁榮和文化產業向深度發展。文化娛樂業是以文化部門為主渠道,文化單位有的是房屋、土地等存量資產,充分開發和盤活,啟動自力,借用外力,提供發展和開發的優惠政策,以吸引國內、國外投資者將資金投向文化項目,方法上采取租賃、出讓、股份等形式吸引外資,實施多種所有制經濟形式下的大聯合,走出一條容吃、住、行、玩為一體化服務,規模經營的文化產業路子。

再次,文化產業要融入經濟建設之中,形成獨有的港口特色文化內涵的新創意。要打出港口的品牌和聲譽,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形成獨有的港口文化產業的新創意,使其成為經濟建設的一個新的重要增長點,并把港口文化產業變成經濟建設的重要支柱之一。還注重文化功能,港口文化品牌的創塑要向外發展,引進外來資金技術,把發展文化產業的目標定位在宣傳港城,樹立港城形象,讓國內外更加了解連云港,讓投資者信任連云港、建設連云港。從而讓文化產業成為對外交流的窗口,走出市門,走進全國,走向世界。

查看全文

國際法環境下中國文物保護的創新思路論文

摘要:由于意識到文物在塑造共同的身份認同感和歸屬感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保護文物則體現了對國家、民族歷史和傳統的尊重,越來越多的國家致力于建立文物保護的有效機制,這一點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文物資源豐富且在歷史和現實中遭受嚴重文物流失的國家來說尤為重要。本文對完善中國的文物保護提出了一些思路,例如應建立文物保護的激勵機制,規范文物收藏和拍賣,實施開明的文物出口政策,促進文物保護中的公眾教育與公眾參與并加強文物保護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關鍵詞:文物保護完善策略中國

文物體現了一個國家、民族或群體的成就、價值和信仰,在塑造共同的身份認同感和歸屬感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保護文物是對國家、民族歷史和傳統的尊重,是傳承和發揚民族文化的需要,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體現。因此,建立文物的保護機制,制止文物的非法流轉,就顯得尤為重要也是在情理之中了。具有五千年璀璨歷史文化的中國蘊藏著豐富的文物資源,中國文物流失的歷史讓人痛心,文物非法流轉的現實讓人堪憂。保護現有的文物,遏制文物的進一步非法流轉是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新世紀的中國應在文物的保護方面有所作為。借鑒國際經驗,完善中國的文物保護制度,堅持文物領域的國內保護與國際交流并行,應成為今后發展的趨勢。

一、建立文物保護的激勵機制

(一)鼓勵上交新發現文物

根據我國2002年《文物保護法》的規定,發現文物及時上報或者上交,使文物得到保護的,將由國家給予“精神鼓勵或者物質獎勵”。盡管法律明確規定對主動上交發現文物者進行物質獎勵,但多數情況下這種獎勵只是“名義上”或者“象征性”的,無法激勵文物的發現者積極上交。在一些國家,例如韓國,根據法律,發現文物也必須上報有關權力機關。對發現者的補償視文物發現地的權屬而定。如果發現地屬國有土地,則發現人獲得的補償數額是文物價值的一半;如果土地屬私人財產,則土地所有人和發現人各得文物價值一半的補償額。根據韓國的經驗,有學者認為,“政府給予發現人較高的價格補償是阻止走私和非法交易的最好方法。”為鼓勵上交新發現文物,應該通過激勵機制向文物的善意發現者支付合理的現金補償。盡管補償金不一定與發現文物的市場價格相同,但如果政府給予的獎勵接近文物發現者可能從黑市交易中獲得的非法收益,文物的發現者也必定樂意上交,因為這畢竟是合法行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