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教育培訓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4 15:58:0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數字教育培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數字教育培訓

農民教育培訓共享信息化探討

摘要:隨著數字鄉村建設的不斷推進,數字化改革逐漸成為鄉村人才振興的重要推動力。農民教育培訓工作也逐步邁向數字化,信息化平臺成為培訓的重要途徑與有效補充。本文以建設湖州市區域農民教育培訓共享信息化平臺為例,提出了平臺建設的總體目標,構建了浙農云在線課堂、湖州農民學院線上學習資源平臺、區域線上資源三部分組成的平臺總體框架,詳細闡述了平臺建設各部分的具體方案,為區域農民教育培訓共享信息化平臺的建設提供一個樣本參考,實現區域教育培訓資源共享。

關鍵詞:農民教育培訓;區域共享;信息化平臺;浙江湖州

鄉村建設是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化改革將加速推進鄉村建設邁向數字時代部分,技術嵌入賦予鄉村建設主體一定的行動能力[1-2]。在此基礎上,鄉村人才振興也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快速發展起來。“互聯網+農民教育培訓”的模式也由此孕育而生,該模式不是簡單地融入互聯網技術,更是對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整體升級和改革創新,有效促進了農民培育工作的轉型升級[3-4]。信息化平臺則為“互聯網+農民教育培訓”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撐,能夠利用農民碎片化時間,提升農民的學習效率,打破知識傳播的時間、空間壁壘,充分發揮其在提升農技推廣服務效能、增強農民教育培訓效果、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的積極作用[5-6]。本文以建設湖州市區域農民教育培訓共享信息化平臺為例,提出了平臺建設的總體目標,構建了平臺建設的總體框架,詳細闡述了平臺建設的具體方案,為區域農民教育培訓共享信息化平臺的建設提供一個樣本參考,助推區域教育培訓資源共享。

1區域農民教育培訓共享信息化平臺建設的現實意義

1.1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需要

2021年中央1號文件確定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全面推進鄉村各方面振興。建設區域農民培訓線上教育資源平臺,助推農民培訓邁向“互聯網+”的共享信息化模式,加速鄉村人才振興。借助“互聯網+農民教育培訓”共享信息化平臺,為本地農民學員提供自己產業所需的農業知識與培訓資源[7]。

查看全文

高校檔案數字化管理分析

高校檔案管理是以高校檔案為對象,主要是對高校建設與發展過程當中產生或生成的各類檔案進行收集、整理、鑒定、保管、統計、利用與開發等。在數字時展背景下,探討高校檔案數字化管理的必要性、面臨的問題及推進策略,將有利于更好地認識、理解并不斷推進高校檔案數字化管理的進程。

一、高校檔案數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1.適應數字時代“新趨勢”的需要。在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數字技術體系的支撐和推動下,人類社會正邁向數字時代,面臨著新的生存空間、組織形式和行為模式[1],而其中“數字化”也是數字時代的根本特征和發展趨勢,這在促進高校檔案管理發生實質性變化的同時,必將對傳統形態下的高校檔案管理模式帶來嚴峻挑戰,檔案管理必須順應數字化的大趨勢。因此,緊跟時展潮流,大力引進和應用現代數字技術手段,是檔案管理適應數字時代“新趨勢”的內在要求。2.落實新時期戰略“新要求”的需要。當前,國家和政府及相關部門對檔案管理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提出了很多明確要求,如2010年由國家檔案局的《數字檔案館建設指南》,2014年的《數字檔案室建設指南》,其中的一個共同任務與主要目標,就是要求各級各類檔案機構加大力度,積極響應“存量數字化、增量電子化”戰略,實現檔案及其管理“數字化”轉型。而依托“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開展與優化高校檔案管理工作,無疑是落實新時期戰略“新要求”的重要體現。3.提升社會服務“新形象”的需要。目前,很多高校檔案機構數字化建設落后,手動查檔是主要途徑,耗時耗力,工作效率低,難免會令利用者對檔案機構的工作方法和辦事效率提出質疑[2]。而只有堅持將科技進步作為固本強身的核心競爭力,主動學會運用新興科技來改造和創新檔案管理,不斷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才能滿足廣大師生、社會對檔案管理服務的新需求。因此,高校檔案管理從數字化破題,為社會提供更為快捷、高效與舒適的服務,讓校內師生、社會公眾肯定檔案工作,利于推動檔案管理工作,樹立“新形象”。

二、高校檔案管理數字化建設面臨的問題

1.檔案數字化管理觀念不強。面對數字時代的沖擊,各行各業必須作出相應的調整與轉變,高校檔案管理亦是如此。然而,在“數字化”這一發展大勢面前,一些檔案管理者對檔案數字化建設的重要性還存在一些思想觀念上的誤區,認為可有可無,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3],對檔案數字化工作建設的緊迫感不強;另一方面,部分檔案管理者還存在“身體進入數字時代,思想卻還停留在過去時”的問題,安于現狀,習慣延續前人或傳統的工作經驗和管理方式,不能打破慣性思維,如一些檔案管理者,由于不了解數字化管理及其所帶來的便利,便會產生“抗拒”心理,寧愿用傳統的人力和手工管理檔案。2.管理隊伍數字化素質欠缺。推進高校檔案管理向數字化轉型與深入發展,就必須打造一支既懂檔案業務又具備數字化素質的管理隊伍。而當前高校檔案管理隊伍,不僅專業化水平普遍不高[4],而且數字化相關知識與技能也難以匹配[5],從而導致在檔案數字化建設和后續使用過程當中出現很多問題,直接影響到檔案數字化建設與推進的進程和效果。3.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在高校中,檔案部門的受關注程度一般相對較低,在整體發展規劃上,也較少有人主動關心檔案工作應如何發展,所以經費投入有限。很多高校檔案管理的數字化水平不高,管理的方式仍采用傳統的紙質等實體進行歸檔和查閱,檔案管理效率較低。究其原因,盡管有觀念滯后和管理者數字化素質不匹配等因素,但經費投入不足,便難以滿足數字化改造與升級的需要,造成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不同步,數字化的想法只能是空談,數字化管理目標難以實現。

三、推進高校檔案數字化管理的策略

查看全文

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疫期保障策略

【摘要】肺炎疫情迫使全國高校延遲開學,但高校停課未停學,所以高校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工作也不能停止。疫情使圖書館開展讀者服務工作面臨新挑戰。本文認真分析了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面臨的具體問題,提出了統籌安排圖書館工作、加強校外訪問通道、豐富圖書館電子資源、建立讀者教育培訓數據庫、加強網絡參考咨詢工作、開展線上教育培訓、利用新媒體開展閱讀推廣等保障策略。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疫期

2019年底突發的肺炎疫情,迅速擴展到全國各地,徹底打亂了人們的生活節奏。為了早日消滅疫情,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國各地政府部門一再延遲包括高校在內的本地各級各類學校開學日期,雖然開學返校時間延遲,但高校師生的學習研究并沒有停止,所以高校圖書館的讀者服務工作必須緊緊跟上。針對師生延遲返校的情況,高校圖書館應該創新工作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防控對讀者服務工作的影響,切實提高圖書館讀者服務工作的保障能力。

一、讀者服務工作疫期面臨的問題

疫情防控對高校圖書館工作造成了很大影響,特別是讀者服務工作,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一)讀者無法到館借閱紙質書刊。紙質書刊是高校圖書館傳統的文獻形式,收藏數量普遍較多,少則幾十萬冊,多則幾百萬冊,在高校師生學習和研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盡管高校圖書館正在向著數字化和智慧化發展,但紙質書刊的采購與收藏仍然是當今高校圖書館資源建設的重要組成方式,借閱紙質書刊依舊是高校師生學習研究的一種重要方式。不能正常返校工作學習,就意味著高校師生無法借閱紙質書刊,某些知識信息也就無法獲取。(二)讀者不能直接檢索下載圖書館電子資源。眾所周知,高校圖書館電子資源一般都是授權校園網IP訪問的,校園網IP范圍以外不能自由閱讀和下載,如果想在校園網外查閱圖書館電子資源,就必須通過登錄圖書館校外訪問系統或校園網VPN來實現。正常在校期間,高校師生特別是廣大學生,都能夠直接獲取圖書館電子資源,幾乎用不著校外訪問,也有相當一部分老師和大部分學生沒有注冊和開通校外訪問賬號。所以,突如其來的疫情使他們身居校園網以外而無法正常使用圖書館電子資源。(三)圖書館不能正常開展面向讀者的教育培訓活動。正常情況下,為了促使高校廣大師生能夠更好地利用圖書館進行學習和研究,圖書館每年都要開展許多面向全校師生的一系列教育培訓活動,如信息素質教育培訓、文獻檢索課程教學、數據庫使用輔導講座、讀者入館教育、閱讀推廣活動等。舉辦這些教育培訓活動需要事先把一定數量的老師或學生召集起來,在一定場館或教室進行。因此,這些活動或課程在疫情防控期間也都無法正常開展。(四)館員工作量不均衡問題。疫情防控期間,圖書館的一些部室如流通部、閱覽部的書刊借閱室、電子閱覽室、自修室等直接面對讀者的部位均不開放,無須值守,負責這些工作的館員暫時沒有工作可做,而另外一些部室的館員如負責線上參考咨詢工作和技術保障的館員卻要滿負荷甚至超負荷工作。這樣就會造成館員工作量的不均衡問題,如果不及時進行調整和分工,勢必會造成人力的浪費和館員們的心理不平衡,影響工作質量。

二、應對疫期的讀者服務工作保障策略

查看全文

干部數字化教育工作意見

各試點單位:

根據中共中央頒發的《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全國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會議提出的切實抓好干部在職自學和推進培訓手段現代化的要求,現結合我市實際和《20*年-2010年*市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規劃》的安排,特提出創建*市干部教育數字化選學城(以下簡稱“干部選學城”),開展數字化自主選學試點工作的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開展干部數字化選學工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市委工作中心和全市工作大局,著力提高全市各級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的執行力和創新力,始終把素質教育和能力培訓貫穿于選學城教育的全過程,引導激勵廣大干部干什么學什么、缺什么補什么,實施全覆蓋、多手段、高質量的培訓,促進全市學習型社會、學習型機關建設,努力使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更好地為全市干部健康成長服務、為科學發展服務。

開展數字化自主選學工作的主要目標任務是實現全面培訓,提高干部素質。認真落實新一輪大規模培訓干部的要求,在確保縣級領導干部及其后備干部每5年參加集中培訓累計不少于90天,其它干部每年參加集中培訓累計不少于12天的基礎上,每名干部每年參加自主選學得分不少于40—100個學分(具體辦法見附件)。通過數字化選學城培訓,使廣大干部的理想信念更加堅定,推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本領不斷增強,科學文化素質、業務素質明顯提高,勤奮好學、學以致用的學風進一步弘揚。進一步創新培訓理念,改進培訓方式和手段,完善培訓制度,強化自主選學管理,使之與科學發展相適應,與干部隊伍建設相適應,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創新相適應,具有時代特征、網絡特色,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經常性干部教育培訓體系基本形成。

二、培訓對象

查看全文

農業廣電教育媒體資源發展

近年來,伴隨著信息技術領域日新月異的發展,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積極探索農業廣播電視教育媒體資源發展的新途徑,為中國農業遠程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下稱中央農廣校)是一個通過遠程教育對農民實施培訓的教育機構,是國家級現代農業遠程教育教學中樞和媒體制作傳播中心。20世紀80年代,限于當時的條件,農廣校的教學技術媒體主要是文字教材、廣播、電視、錄音磁帶和幻燈片,學員主要通過收聽廣播電視教學節目和自學文字教材來學習,并由教學班組織輔導和聽錄音授課。90年代初期,我國城鄉影碟機逐漸普及,VCD和DVD成為我國農業遠程教育的一個新的生長點,農廣校開始大力推廣VCD和DVD教學與培訓方式。到了90年代中后期,互聯網、衛星網的迅猛發展引發了中國遠程教育的新的變革,農廣校系統添置了大批計算機、衛星地面接收站等設備設施,增強了利用互聯網獲取和傳輸信息的能力,不斷探索應用數字技術開展網絡遠程教育教學的新途徑。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國家對“三農”的支持力度的加大,國家投資新建了國家級農業媒體教育資源管理中心——中央農業廣播電視教育中心,搭建了以多種教育教學資源建設為核心內容,以媒體資源庫系統建設開發為硬件支撐,以數字化、網絡化傳播渠道為主要途徑,對農業教育培訓進行高效管理,對基層辦學提供便捷服務的運行平臺,一個涵蓋報紙、書本、雜志、錄音錄像帶、光盤、互聯網、衛星網等多種媒體的農業遠程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初步形成。

一、農業遠程教育發展模式選擇

中國幅員遼闊,農村人口眾多,發展農業遠程教育極有意義。遠程教育的最大優勢在于能使任何地方的農民學員方便快捷地獲取最好的教育資源,極大地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科技文化素質,為推動各地農業農村經濟做出積極貢獻。中國農業遠程教育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盡管中國農村基礎薄弱,大多數基層農廣校缺乏廣播、電視等遠程教育資源,在地方電臺、電視臺也沒有教學節目播出時段,但從長遠看,這都不會影響遠程教育優勢和效益的發揮[1]。發展農業遠程教育,存在一個發展模式選擇的問題。考慮到中國東西部地區、城鄉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以及廣大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戶家庭條件現狀和發展趨勢,中國農業遠程教育應該采用數字技術與非數字技術恰當結合、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道路,綜合利用VCD光盤、有線電視、衛星網、互聯網等手段,采取以下兩種不同的教育發送和傳輸的模式[2]:

1.主流模式

衛星傳輸數字化教育發送技術,適用于中國廣大農村、特別是中西部農村。采用主流模式的地區可以采取的擴展數字化教育應用的技術方案為:CD-ROM光盤刻錄和發送方案;各類局域網應用方案;基于有線電視網的多媒體數據廣播系統方案和電話撥號接入或其他公眾電信網回傳方案。

2.替代模式

查看全文

領導在首期科級干部培訓班上的講話

同志們:

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即將勝利閉幕之際,建甌市“兩個條例”暨“數字福建閩北工程”首期科級干部培訓班隆重開學了。這是我市干部培訓中心成立后舉辦的第一期培訓班,南平市委組織部對這期培訓工作非常重視,今天,林文志副部長、陳樺科長專程到會指導,應該說特別有意義。陳衍祿副書記本來要代表市委來作動員報告,因為臨時會議沒辦法參加。借此機會,我代表市委向參加這期培訓班的學員們表示熱烈的歡迎,祝大家身體健康、學習進步!向林副部長、陳科長表示衷心的感謝!這期培訓班的主要任務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學習“兩個條例”和“數字福建閩北工程”的有關知識,不斷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更好地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加快建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下面,我就如何辦好這期培訓班講三點意見。

一、提高認識,充分認清舉辦這次培訓班的重大意義

開展大規模培訓干部工作,是提高建甌干部隊伍素質的客觀要求,是推進人才強市戰略的重要內容,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實現建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中組部賀國強部長在去年12月召開的全國組織部長會議的講話中,把興起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活動不斷引向深入,努力在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上取得新進展,繼續落實好大規模培訓干部的任務,作為今年組織工作六項重點工作之首提了出來。這充分說明,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已經成為黨的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所承擔的任務越來越重,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大,上級的要求和干部的期望越來越高,自身發展和創新的空間也越來越大。從建甌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來看,加強干部培訓教育工作,建設一支能夠擔當重任、經得起風浪考驗的高素質干部隊伍,形成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領導層,已經成為一項十分緊迫的政治任務。為貫徹落實中組部《關于深入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做好大規模培訓干部工作的意見》和全省、南平市干部培訓工作會議精神,我市計劃從2003年起,每年抽調五分之一左右在職干部參加各類培訓,5年內按計劃輪訓一遍。前幾天,市委還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意見》,明確了我市今后幾年內開展大規模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基本思路和要求。對此,我們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牢牢把握當前干部教育培訓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和新要求,切實做好大規模培訓干部工作。我們今天舉辦的這期培訓班,就是根據南委辦[2004]14號《關于在全市黨員領導干部中開展“兩個條例”學習教育活動的通知》、南委組綜[2004]42號《關于開展“數字福建閩北工程”培訓工作的通知》和甌委[2004]53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意見》的要求,對全市的科級干部進行一次系統的培訓。

這期培訓班的主要內容有兩個:一是“兩個條例”。去年年底,中共中央頒布實施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這是黨內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深入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健全和完善黨內監督制約機制,切實加強黨的紀律建設,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大舉措。學習好、貫徹好、落實好“兩個條例”,對于發揚黨內民主,加強黨內監督,嚴明黨的紀律,維護黨的團結統一,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始終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要以學習“兩個條例”為契機,切實加強黨的紀律教育,不斷強化監督工作,筑牢黨員干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線和黨紀國法防線,努力做到教育在先、警示在先、規范在先、關口前移,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這期培訓班的另一個主要內容是“數字福建閩北工程”的有關知識。開展“數字福建閩北工程”培訓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落實省委和南平市委重大戰略決策的具體行動。黨的十六大強調:“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要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設“數字福建”的重大決策部署;南平市委二屆七次全會提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和產業化”的要求;我市第十次黨代會和第十三次人代會對此也作了部署。因此,我們要充分認清信息化的重要性,通過培訓,使我們的干部能夠了解信息化的時代要求,增強信息化的意識觀念,掌握信息化的基本知識,學會信息化的運用技能,增強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更好地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查看全文

社區教育工作意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為宗旨,完善終身教育體系;以創建“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學習環境為抓手,提高居民文明素質和生活質量;加快完善社區教育機構和隊伍建設,創新社區教育運作模式和經費保障措施,加強社區教育資源開發、整合、利用,把社區教育辦成居民滿意的教育惠民工程。

二、目標任務

(一)全面推進社區教育組織機構建設

1、繼續推進三級網絡機構建設。根據《省教育廳關于加強社區教育機構建設的意見》精神,我區要繼續加快社區學院機構組織建設,切實發揮社區學院、社區教育中心、居民學校三級網絡各自在社區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社區學院要通過集中面授、遠程教育等多種途徑組織開展各類教育培訓工作,實施居民學習成果積累、認證與評價,開發社區教育特色項目和課程。社區教育中心要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等方式實施各類教育培訓項目,舉辦各種教育培訓活動。居民學校要培育各類學習社團,建立學習共同體,組織居民自主學習,組織開展小型社區教育培訓活動,把居民學校打造成為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學習型社區建設的主陣地。

2、不斷加強社區教育隊伍建設。各級社區教育機構要配備一定數量的專職管理人員隊伍;緊緊依托各職能部門及社會力量,建立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依托各類社會組織和社區,建立一支素質較高、相對穩定的社區教育志愿者隊伍。積極選聘優秀公辦教師參與社區教育管理,分批進街道、進社區承擔社區教育管理、組織教學與指導工作。定期組織社區教育管理人員、教師、志愿者參加相關業務培訓。

查看全文

數字化選學城管理制度

為加強對武當數字化選學城(以下簡稱選學城)的規范化管理,更好地發揮選學城的作用,根據《關于創建十堰市干部教育數字化選學城開展數字化自主選學試點工作的意見》(十組通(2008)29號),制定本辦法。

一、功能與定位

第一條選學城主要具備在線學習、考試測評、學習管理、資料查詢、互動交流、信息快遞等功能,是一個集學習、考試、交流、管理于一體的綜合性在線學習平臺。

第二條選學城是我市干部教育培訓的主要陣地之一,面向全市黨政干部、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通過個性化學習培訓,有效解決教育培訓中的工學矛盾,不斷提高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采取分步建設、逐步開放的方式,先面向市直機關干部,再逐步面向各縣市區及其他干部)。

二、管理體制

第三條選學城在市委干部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由市委組織部牽頭,協調各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開展工作。

查看全文

區三項舉措創新干部培訓模式

為切實增強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針對性,提高工作實效,鄞州區從加強培訓資源儲備、建設新型學習培訓平臺、運用數字化管理手段等方面入手,不斷提高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科學性。

一是推出北京大學管理創新鄞州大講堂。與北京大學繼續教育部合作,優化教學資源,共同打造干部教育培訓的高端平臺。大講堂一改過去培訓老師臺上講課,學員臺下聽課的被動式教學,打破臺上臺下界限,采取老師講課、專家點評、學員提問互動的全新交互式學習模式,充分調動學員的學習主動性。今年計劃推出科學領導、經濟形勢、傳統文化和自主創新等四大主題,確保全區中層及以上干部都有機會參加至少一期以上的培訓。

二是搭建網上法制學習平臺。改變集中辦班學習的傳統模式,充分利用先進網絡媒體的功能,打造網上法制學習平臺。通過在區委黨校遠程教育中心課堂設立主會場,鎮鄉(街道)及有條件的單位利用遠程視頻系統設立分會場,其他單位課后網上下載課件集中學習形式,舉辦干部法制培訓。首期行政許可法培訓,邀請到華東政法大學鄒榮教授主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完善數字化學分管理系統。進一步開發完善培訓管理系統,采取實名化培訓管理模式。通過建立培訓電子檔案庫,詳細記錄每一位干部參加各類培訓的情況,并自動生成本年度培訓學分匯總表,方便及時了解干部培訓狀況。

查看全文

城鎮勞動就業訓練教育探究

隨著我國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城鎮人口數量不斷增加。新增城鎮人口一部分來源于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一部分是由新畢業的大學生組成。如2017年的大學生報名與錄取報告顯示,我國的大學錄取率達到80%以上,個別省份達到了90%以上。城鎮人口的增加,一方面為城鎮發展提供了人力資源支持,另一方面也產生了就業問題。當前,城鎮勞動就業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大學生的就業觀發生了變化,大學生在就業問題上更最愿意選擇“擇業”;二是沒有學歷和一技之長的城鎮居民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三是在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下,城鎮居民就業崗位及所在崗位的競爭程度不斷增強[1]。鑒于上述情況,本文對城鎮勞動就業訓練教育進行了研究。提出了新時期城鎮勞動就業訓練教育革新理念。給出了基于“互聯網+”的教育策略;對基于“大數據”的個性化教育思想進行了介紹;對基于“云服務”的教育資源軟硬件定制理念進行了闡述。本文工作致力于把當前信息化數字技術引入城鎮勞動就業訓練教育,為城鎮勞動就業訓練工作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方案參考,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及實踐價值。

一基于“互聯網+”的教育策略

當前,隨著我國互聯網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發展,互聯網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日漸突出。在上述背景下,互聯網+理念被提出。本文把“互聯網+”理念引入城鎮勞動就業訓練教育領域,主要步驟如下所述。第一步,構建基于互聯網的城鎮勞動就業訓練教育平臺。平臺的建設架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前臺網絡客戶端部分。用戶通過智能終端訪問到教育平臺,實現對所需數據的獲取,如手機、計算機等。二是網絡通信部分,通過此部分實現基于網絡的數據信息交互。三是平臺功能實現部分。主要技術為:通過SQL數據庫軟件實現對平臺數據的管理;通過C#軟件編程技術實現對平臺數據的處理;通過HTML編程實現對網絡頁面的編輯;通過tomcat等Web軟件實現對平臺主頁的網絡。第二步,充實城鎮勞動就業網絡教育平臺的內容。一是,如通過平臺公布教學科目,如電腦培訓、高空作業證培訓、面點糕點培訓等。通過網絡平臺可以讓潛在學員了解城鎮勞動就業訓練的科目內容。二是,提供城鎮勞動就業訓練供需板塊。開辟城鎮企業招聘信息板塊,對招聘企業的目錄、招聘要求、招聘崗位等進行。開辟城鎮勞動求職信息板塊,對城鎮居民的就業需求進行登記。把企業的招聘要求,與居民的求職信息相比對,篩選出相應的潛在培養人員。進而通過溝通,建立起人力資源供、需、培訓三者之間的聯系[2]。三是,豐富網絡教育資源。如對公開課進行視頻錄制,上傳到網上供學員學習。還如進行在線城鎮勞動就業訓練教育,動過在線教育互動實現城鎮勞動就業教育的實時性。還如上傳城鎮勞動就業知識庫,供學員自主學習和參考。

二基于“大數據”的個性化教育思想

當前,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社會經濟持續發展。我國社會建設成就的取得與我國的科學發展策略是分不開的,城鎮勞動就業訓練教育的發展也需要科學化的方向引領。本文把“大數據”應用理念引入城鎮勞動就業訓練教育領域,通過對個人需求的了解,提高了教育培訓的針對性。主要步驟如下所述。第一步,構建城鎮勞動就業訓練教育“大數據”,這里主要包括三個層面。一是教育資源的大數據,包括各類數字化的教育資料、教育信息、知識學習庫等;二是個性化信息的大數據,包括學員的教育背景、家庭情況、技術技能、興趣愛好、工作經歷、功過記錄、個人數字記錄等。三是就業信息的大數據,包括一定范圍內的招聘信息、用工信息、職位待遇、用工單位信息等。通過對城鎮勞動就業訓練教育大數據的構建,為進行基于大數據的個性化教育創造條件。第二步,運用數據挖掘技術實現個性化教育推薦功能。通過對學員信息進行分析,結合教育資源大數據和就業信息大數據生成適合學員個性化需求的培養計劃。培養計劃主要包括三個層面:一是,生成此培養計劃的理由。如此學員愛好面點制作,而且有面點企業正在招工。所以,推薦學員進行面點制作培訓。二是,培養課程列表及階段性成果。對學員技術培訓過程進行描述,包括所學課程計劃,各個環節能夠達到的學習效果,成績考核方式等。三是,不斷更新學員的個性化需求信息,動態的向學員提供個性化就業訓練課程。并對學員的學習反饋進行梳理,為進行個性化教育推薦工作良性發展提供支持。

三基于“云服務”的教育資源定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