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教育技術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3 23:47:5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數字教育技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數字教育技術

探求教師在教育技術化進程中的價值

[摘要]當今社會已逐步進入數字化時代,教育日益呈現技術化特征,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引領學習者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從而使得學習者能夠充分挖掘出自己的獨特潛能與創造性。相應的,教師的教學模式也需要從傳統的集體授課改變為能依據學習者的個性化特點進行定制,教師的授課習慣需要實現從關注教材的呈現到重點分析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習者需求的轉變,讓學習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并成為合作學習者。

[關鍵詞]教師教育技術化作用

一、數字化引領教育技術化

當今社會已逐步進入數字化時代,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引領學習者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從而使得學習者能夠充分挖掘出自己的獨特潛能與創造性。相應的,教師的教學模式也需要從傳統的集體授課改變為能依據學習者的個性化特點進行定制,教師的授課習慣需要實現從關注教材的呈現到重點分析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習者需求的轉變,讓學習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并成為合作學習者。

教育是人之自我建構的實踐活動,而技術也是人類發展的產物,是使人成為人的一個基本條件,必然先天地以人的價值判斷、以人的需求為其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前提。因此,教育技術的存在基礎是教育與技術之“和”———使學習者不斷“文化”和“人化”,從使得教育與技術相互交叉融合。例如美國新版NETS•T中十分注重數字化環境中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完備。數字化的學習教育環境使得教育逐步呈現技術化的特征。

顧名思義,技術是指人類為了某種目的或者滿足某種需要而人為規定的物質、能量或信息的變換方式及其對象化的結果。技術規定了如何將一種物質(形態)變換為另一種物質(形態),將一種能量變換為另一種能量,將一種結構、形態的信息變換為另一種結構和形態。教育技術化是指在教育與技術“之間”的,特征式微妙轉化,“教育技術”不在教育中而是更多地體現在技術中。同時,“教育技術”是教育與技術的相遇,“教育”是實質內容,原本作為載體的“技術”也日益呈現教育的特征。在此前提下,教育與技術相濟相合,育生教育技術,并促使其發展。另一方面,教育對技術的要求是不同的,因為技術是多維的,人的價值和需要也是多層次的。

查看全文

教師教學工作技術化價值論文

[摘要]當今社會已逐步進入數字化時代,教育日益呈現技術化特征,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引領學習者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從而使得學習者能夠充分挖掘出自己的獨特潛能與創造性。相應的,教師的教學模式也需要從傳統的集體授課改變為能依據學習者的個性化特點進行定制,教師的授課習慣需要實現從關注教材的呈現到重點分析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習者需求的轉變,讓學習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并成為合作學習者。

[關鍵詞]教師教育技術化作用

一、數字化引領教育技術化

當今社會已逐步進入數字化時代,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引領學習者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從而使得學習者能夠充分挖掘出自己的獨特潛能與創造性。相應的,教師的教學模式也需要從傳統的集體授課改變為能依據學習者的個性化特點進行定制,教師的授課習慣需要實現從關注教材的呈現到重點分析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習者需求的轉變,讓學習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并成為合作學習者。

教育是人之自我建構的實踐活動,而技術也是人類發展的產物,是使人成為人的一個基本條件,必然先天地以人的價值判斷、以人的需求為其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前提。因此,教育技術的存在基礎是教育與技術之“和”———使學習者不斷“文化”和“人化”,從使得教育與技術相互交叉融合。例如美國新版NETS•T中十分注重數字化環境中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完備。數字化的學習教育環境使得教育逐步呈現技術化的特征。

顧名思義,技術是指人類為了某種目的或者滿足某種需要而人為規定的物質、能量或信息的變換方式及其對象化的結果。技術規定了如何將一種物質(形態)變換為另一種物質(形態),將一種能量變換為另一種能量,將一種結構、形態的信息變換為另一種結構和形態。教育技術化是指在教育與技術“之間”的,特征式微妙轉化,“教育技術”不在教育中而是更多地體現在技術中。同時,“教育技術”是教育與技術的相遇,“教育”是實質內容,原本作為載體的“技術”也日益呈現教育的特征。在此前提下,教育與技術相濟相合,育生教育技術,并促使其發展。另一方面,教育對技術的要求是不同的,因為技術是多維的,人的價值和需要也是多層次的。

查看全文

教育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運用

摘要:文章首先闡述了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含義,然后分析了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方法,包括通過現代教育技術營造教學環境;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整合教學資源;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攻破教學重難點。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小學數學教學;教學資源

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人們對教育越來越重視,而科技水平的提高則促進了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但是,在現代教育技術實際運用的過程中,依舊存在很多的缺點。所以,為了更好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小學數學教師需要不斷學習操作現代教育技術,努力提高教學效率。

一、現代教育技術的基本含義

現代教育技術,狹義的就是指現代教育思想、理論和方法。廣義來講,就是以現代教育思想、理論和方法為基礎,以系統論的觀點為指導,以計算機技術、數字音像技術、電子通信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為手段實施教學優化的教育技術。它是實現教學過程、教學資源、教學效果、教學效益最優化的方法。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

現代教育技術倫理要求及實踐

一、以道馭技: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倫理道德實踐

從倫理的角度衡量教育技術,它不再是一種中立的力量,而是被賦予了顯著的道德要求。當教育技術從一種額外的輔助性工具變為了教育理念來支撐教學課堂的時候,必然要接受倫理道德對技術理性的監督,因此“以道馭技”是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蘊含的倫理目標,它包含了兩個層面的道德實踐要求。第一是對教育技術的使用者而言,如何增強自我倫理規約與控制能力,保障教育技術使用過程中目的、手段和結果的正當性。例如一些課堂教學出現多媒體軟件故障時,教師中斷教學過程等待維修,有的教師沒有工具輔助就無法上課。在發生這些狀況時教師不妨問問自己在一堂課中教師和學生所教、所學是否流暢、是否有所收獲到底取決于工具還是源自于教師對學生認知思維和創造力的激發?在過去資源十分有限的情況下教師仍然堅持上課,現在技術條件優越了,反而嬌慣了一些教師無休無止地進行“播放課件式教學”,“這種既成的教學課件無須教師本人和學生再思考,教師直接使用他人課件、宣讀屏幕”[1],嚴重違背教育技術使用的正當性,是教師職業水平疏漏、道德意識缺失的體現,卻屢屢被視為“正常”教學行為,究其根本在于現行教育領域大力推崇數字化、信息化進程的大環境下忽視了教師的技術倫理教育,缺乏針對信息技術污染的防御監控手段。因此,教師技術倫理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思想意識的塑造,還要真正落實到教師的“組織培訓”和“自我學習”當中,例如北大附中要求教師在教案撰寫中詳細說明每一處教學工具和技術應用的原因、操作方式、預期效果,并讓教師額外論述有沒有替代該教育技術的教學策略,在教學效率和教學成果相當的情況下要求教師優先使用替代性教學策略,這一備課方式的好處是給出了教師對教育技術選擇的分析、比較和思考余地,同時基于對教師的教案跟蹤來檢查課堂教學的技術應用情況,為學校管理和后期教學評價提供了監督機會,從源頭上遏制教育技術濫用,值得推廣。第二是對于教育技術應用的“量”與“度”的平衡,這是教育道德性存在的基礎。教育技術越發達越需要倫理規約來引導,也越強調技術掌握者和使用者的敬畏感,“教育技術不僅打破了教學主體的自由度,還擴展了學習主體的自由度”[2],但并不是教育技術用得越多越好,怎么用和用到什么程度都是教育倫理的考量對象。習慣使用計算機的教師全程采用計算機來支撐教學,內容演示用屏幕、知識講課用揚聲器、板書用打字、師生交流用即時在線軟件,這種對“量”的僭越要通過制度加以控制。以美國教育中的信息技術控制為例,美國學校規定,除了電教課程以外,任何教師在一堂課中面對面的課堂教學傳遞模式至少占據總教學時長的二分之一,網上教學傳遞模式少于總教學時長的三分之一,混合式教學傳遞模式少于總教學時長的二分之一。對此,中國學校教育領域還沒有相關的規定,而在“質”的方面,美國學校教師的所有教學技術應用都要求實例注釋,即提供技術應用在微觀層面的使用說明,以美術課堂的圖片展示為例,美國教師圖片展示的微觀教學設計包含了以下信息傳遞目標,一是學生看到了什么;二是學生想到了什么;三是學生看懂了什么。而中國教師如果直接在課堂上展示圖片,則往往只有“給學生看”這一個宏觀訴求,前者是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他們能夠從圖片中獲得什么,還欠缺什么,教師在技術應用之外還需要做些什么,后者則沒有這個過程,“促使教育技術應用的宏觀訴求向微觀訴求轉向是銜接教育技術‘量’與‘質’的有效途徑”[3]。

二、育人為本: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倫理關系實踐

教育技術正在促使一部分教學活動發生異化,過去教師花大量的時間觀察他們的學生,而現在教師卻花大量的時間面對海量信息,教育信息技術對教師勞動的替代,對學生能夠從教師那里感受到的情緒反應、責任感與義務等溝通體驗的改變損害了教育過程的倫理機制,破壞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獨有的心理支配關系,因此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倫理關系訴求指向復原教育工作者的勞動個性、受教育者的主體性以及教學活動的多樣性。對于教師來說,我們使用教育技術不是讓技術異化我們的勞動和勞動產品,機器不能代替教師設計教學,一些教師依靠互聯網尋找資源,通過PPT展示資源就完成了備課和上課,技術提升了教師的教學功能嗎?并沒有!那么教師要怎么使用教育技術才符合倫理原則,凸顯施教者身份呢?以教師對教學媒體的選擇為例,使用數字媒體來呈現教學內容是許多教師的課堂通例,教學媒體種類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多,以口語媒體、視覺媒體、多媒體為主的現代“熱媒體”全面替代了過去黑板、掛圖、標本等“冷媒體”,前者僅需要依靠媒介本身就能獲得信息傳播,后者則要求教師的手動再現,但傳統“冷媒體”是集合了教師聲音、形象、技能、肢體語言的人對人的直接傳播形態?!盁崦襟w”較“冷媒體”更具有信息傳播優勢,然而教學的過程除了知識信息的傳播外,還需要教師以身作則的熏陶和模范作用,教師不能放棄充當知識的先行組織者這一根本身份。因此,教師對教學媒體的選擇依據應該且必須是學生,教師只有從學生的需求出發才能彰顯教育技術應用中的人倫關系。例如中小學生的注意力難以持久,適當的時候播發幻燈片或視頻可以起到激發和提醒的作用;高中學生到了開發思辨能力的最佳時機,教師鍛煉他們解決實際問題要更加注重對案例的講解和論證,可以用信息技術來開展模擬演示,但卻不適合再依賴圖文并茂的激趣技術;對于理科生而言,分析、演繹、歸納等步驟推理,傳統板書比現代技術的適宜性更高;對于文科生而言,喚起他們的想象力和真情實感需要提供圖片、聲音和視頻的機會更多??梢?,以學生為中心,按需使用教育技術才是教師信息素養和理性人格的體現。其次,教育技術應該成為學生主體性、創造性的發揮渠道或手段,但在現代教育的信息暴漲背景下,知識更新速度加快,學習時間也被割裂得碎片化,學習方式更是越來越懶惰。技術為學生節省了力氣,也阻礙了他們主體能動性的發揮,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技術應用要遵循“去冗余化”原則,排除無效資源以及存在于技術中的無效材料,規避對學生注意力的分散,防止技術所引發的疲勞效益;另一方面,同一技術的呈現方式下如何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是教師應該關注的問題,例如教育領域關于“電子書包”是否可以進入課堂的談論,電子書包屬于無線電子設備,類似于進入課堂的筆記本電腦,它能提供每個學生在課堂上的掌上閱讀和書寫功能,已經在北京、上海、廣東一些學校進行試用,它讓沉重的教科書變成了輕便的電子終端,但現在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擺在了教師面前: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怎么辦?全盤的數字化、程序化操作后,學生的個性、情感發展、同學之間合作互學怎么來?因此對于電子書包我們應該具有如下的倫理態度,即教師絕不能圖方便將電子書包作為一種標準化的教學課件包,也不能為了技術應用的統一性、便捷性而犧牲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及教學中的情感倫理關系。再來看教學活動的多樣化需求。在技術的驅動下,教學活動的多樣性大多表現為技術使用的多樣性,“當教育技術完全駕馭課堂流程,很難在教學活動中形成知、情、意的交融”[4],教師和學生都在“機器”面前安靜地坐著,看著畫面上的五彩紛呈,本人卻都是靜態的,教學過程的動態變化和豐富內涵在不良的技術應用面前不復存在。因此,在“教師—技術—學生”的信息傳遞中,教師要注意加強師生、生生以及學科內容的互動,否則學生將在孤獨無緣的環境中學習、諸如圖標、地圖、模型、繪畫、視頻等視覺信息傳遞一定要讓學生參與其中,例如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幾組,促使學生以小組競賽的形式來制作PPT,增加知識可視化過程的交互性特征,并在PPT的展示過程中讓學生介紹其中的內容順序、線條符號和箭頭意義,通過學生自己的前設性評價和教師的后置性評價來展開知識串聯和師生、生生互動,包含了學生的主體理解、審美意識和情感體驗,是滿足了倫理關系需要的技術應用方式。

三、問責促實: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倫理責任實踐

技術進入教育領域重新定義了“教育”的形態,技術能為教育解決形式和結構上的疏漏,卻無法為教育創造文化,教育性的根本屬性是文化屬性,防止技術的工具對教育文化屬性的違逆是教育倫理責任實踐的基石,沒有相應的行業規范和問責機制一切都是空談。從目前情況來看,對于保障和維護現代課堂教學中文化的純潔性和完整性,在理念方面的提倡和塑造大大超過實踐,已有大量的文獻在呼吁擺脫工具化的侵染,防止信息污染、資源分配沖突、隱私泄露、文化偏見、知識產權糾紛等價值迷失,卻看不到有具體的管理機制和懲罰措施介入,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亟待以問責促落實的行業體系標準和責任追究制度,促進自律與他律的相輔相成。以學校教育網絡技術應用的數字知識產權保護為例,隨著互聯網應用在課堂教學的普及,教師構建網上教學支撐環境、借用網絡教育資源來開展教學活動已成為最常見的教學手段。師資力量強大的學校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源,例如特色試題庫、高級教師上課視頻等等,學?;ㄙM了大量物力、財力建設的原創性、專業性內容卻屢屢出現知識產權侵害問題,大量以采集信息來達到訪問量的商業性網站只需要應用“爬蟲”技術便可在幾小時內將內容搬空,這種對計算機服務器集群信息的整體偷錄帶來了兩個傷害,一是嚴重打擊了學校和教師參與教育資源開發和建設的積極性,二是做出了不良示范,將互聯網資源共享的理念援引到教育領域,使教師之間對教學內容的簡單復制、粗糙仿擬、直接挪用成為慣性現象,傷害了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創造性投入。因此互聯網技術環境既是教育領域知識產權侵害的重災區,也是導致教師技術倫理應用失范的源頭之一,現有教育行業標準沒有針對信息技術應用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也就無法遏制出現在課堂教學中的教案、課件、試卷、論文等教師工作瀆職和剽竊現象。無論是學校網站還是教師原創性教學資源都應設有相應的等級防護措施,為追責創造條件。例如可以將教育資源劃分為公開性防護、簽名性防護和保密性防護三種防護等級,其中公開性防護歸于網絡教育資源共享范疇,只對盈利性商業網站盜用行為進行追責,學校、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可以無償使用。簽名性防護則要求所有公開類的網絡教育資源以及教師以個人名義上傳到網絡中的教育資源嵌入版權說明,對此美國學校利用數字水印技術來幫助教師完成作者、單位、時間、題目等載體信號標記。目前國內互聯網環境已經進入了自媒體時代,對教師個體教學資源的技術性投入應納入知識版權的問責范疇,數字水印技術面向教師開放是一個不錯的切入口,可有效防止教師之間的非法復制以及鑒別非法復制品,課堂教學中的教師原創性研究成果以及所有的PDF格式文檔都能夠通過數字水印技術來加以識別,而個體識別性保障手段的介入促使追責成為了可能。最后是保密性防護,保密性防護相較前兩者比較復雜,因為涉及到身份認證技術、文檔加密技術等數字版權管理技術的綜合應用,對普通的教師沒有普適性,但可廣泛用于學校網絡資源、教師知識成果的出版領域,作為制作、發行和授權的數字版權標識。我國現階段針對學校教育知識版權問責的法律制度還不完善,以問責促落實的教育行業標準需要走在前面,為相關責任追究制度的出臺鋪陳條件,確保數字技術在教育倫理責任監控的許可框架內運行,逐漸縮短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實然與應然的距離。

查看全文

中小學圖書館數字化管理探討

摘要: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互聯網技術和通信技術開始廣泛地應用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于小學圖書館管理來說,數字化管理是促進圖書館提高服務水平的方式之一。本文將主要針對當下中小學教育中圖書館的數字化管理進行分析和討論,并提出相關建議,僅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小學教育;圖書館管理;數字化管理;建議

一、現階段中小學圖書館數字化管理的狀況分析

本文通過對廣州市的七間中小學圖書館管理的實際情況進行一系列的走訪調查,結合相關文獻資料的查閱,將其管理現狀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一)圖書館訪館人數減少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家長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會給學生購買一些平板電腦和手機等電子設備,學生們可以從網絡上進行書籍的閱讀和資料的查閱,這也直接導致了讀者去圖書館進行閱讀和借書的人數大大減少。“快餐式”的閱讀模式逐漸開始在學生中盛行,進而導致傳統的閱讀模式開始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如何為學生建立科學合理的閱讀模式也就成為現階段中小學教學中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查看全文

教育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的應用

摘要:在信息化時代的今天,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有效教學是必然趨勢。小學科學學科的特點是既注重學生的探究式學習,也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針對小學科學學科的特點及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小學科學教學進行有機整合,可以創設教學情境,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究,有利于教師有效教學,從而彌補和改進傳統器材的不足。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信息技術;小學科學

探究式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組織和支持下,讓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動腦、積極體驗,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以獲取科學知識、領悟科學思想、學習科學方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應以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為指導,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優勢,達到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

1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創設各種情境,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究,有利于教師有效教學

1.1現代教育技術能將抽象枯燥的科學概念具象化,助力學生的認知過程。小學生的思維以具象思維為主,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的思維具有簡單、直觀、具體的特點,他們的識字量少,必然愿意依托圖形、動畫等元素傳遞信息。運用信息技術模擬各種具體情境,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同時也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面,筆者以具體的實例來說明。例1:在教學關于“春夏秋冬”的教學內容時(教學內容安排在低年級),教師一般首先要求學生說一說四季不同的特征,然后加以歸納。教師可以通過同一棵樹在不同季節的狀態,讓學生了解季節更替的變化。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把這棵樹在一年中的變化情況以圖像形式呈現在課堂上———可先讓學生分別觀看這棵樹春天的花開、夏天枝葉的茂盛、秋天枯黃的樹葉及落葉、冬天被白雪覆蓋的樣子,再把4幅圖放在一起比較。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跨越時間的障礙,把自己的感知歸納成四季的特征?,F代教育技術不但把一年的變化濃縮到幾分鐘里,而且學生在主動參與過程中,借助對圖片的觀察和比較,就能發現季節特征的變化。這樣的思維過程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且符合課標中“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要求。1.2現代教育技術能創設模擬實驗情境,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現代教育技術可以創設模擬實驗情境來支持學生的探究活動,特別是為一些危險性實驗或不具備實驗條件的實驗提供解決方案。小學科學需要學生探究的知識范圍比較廣泛,其中相當一部分探究活動不適合或不可能讓每個學生都親身體驗,但現代教育技術可以運用虛擬場景讓學生觀察、操作、探索、表達交流、驗證猜想,且活動形式適合全部學生參與。例2:“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一課的許多知識是沒有條件直接探究的,如在講地球的相關知識時,由于人類本身就生活在地球表面,則師生對地球的直接觀察必然是不可能的。對此,教師可把衛星照片展示給學生,或把地球運動的軌跡模擬給學生觀看。同時,一些猜想、驗證也可通過模擬、錄像等圖形化形式呈現出來,以創設出學生探究所需要的課堂情境。例3:在講地震、火山等知識時,涉及的地震狀況、火山噴發等現象不具備現場觀看、體驗的條件,對此教師可以播放相關錄像或模擬動畫來創設情境,就能把某些細節或瞬間發生的事件加以還原或放慢速度播放,教學效果頗佳。這一例證說明,信息技術可以讓學生在形象感知的基礎上,激發出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進而拓展自身的思維。1.3現代教育技術能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新課標指出:“小學科學課程的組織與教學要兼顧知識、社會、兒童三者的需求,將科學本質、科學思想、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等學習內容鑲嵌在兒童喜聞,創設愉快的教學氛圍,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積累生活經驗、增強課程的意義性和趣味性?!保?]必須承認,將信息技術呈現在課堂上,可創設良好、輕松的氛圍,便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愉快、主動地探究科學。有經驗的教師往往用學生喜歡的偶像或事物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出新知。其實,科學課堂上的探究過程也是情境創設的素材之一。例4: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用手機拍下實驗過程,再在學生匯報或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在大屏幕上播放實驗過程。當學生以不同視角看到自己或同學的畫面時,感受會很深刻,參與興趣高漲。更為重要的是,現場拍攝的照片便于學生評價實驗細節,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究,有利于教師的有效教學。

2現代教育技術的核心是信息技術,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數字化裝備走入課堂,可以有力

查看全文

聾人數字化教育特征論文

摘要:實現聾教育信息化、促進聾教育質量的提高,是構建我國高層次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研究團隊在歷時4年多對聾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進行系統研究的基礎上,得出結論:聾教育數字化資源需要根據聾人的認知特點和聾人的需要進行設計;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需要形式創新、方式方法創新和內容創新;聾教育資源建設特別需要質量意識,特別需要奉獻精神,特別需要持續建設。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特殊教育;聾教育;數字化資源;教育資源建設

一、研究背景

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我國對教育資源建設十分重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舉措,使我國數字化教育資源的數量和質量不斷躍上新臺階,中文數字化教育資源嚴重匱乏的現象已成為歷史。然而,特殊教育數字化資源仍處于低水平建設的狀態,尤其是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更是如此。

研究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規律,提升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質量,在我國具有現實意義。一是因為我國有2200萬聾人,聾教育數字化資源事關和諧社會的建設,有助于聾人共享社會進步、科技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成果,有助于高層次和諧社會的建設:二是因為聾人的特殊性決定了聾教育過程的復雜性。

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為聾人服務,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進行系統化的、適合聾人認知特點的數字化資源的開發,可更好地促進聾教育的數字化、多媒體化、網絡化和智能化;三是因為聾教育數字化資源建設事關中國手語的規范化和普及推廣,基于中國手語規范的視頻、動畫等以喜聞樂見形式的多種文字字幕的多媒體資源的開發,將促進我國不同地區手語的統一。消除方言性的地方手語對不同地區間手語交流的障礙。

查看全文

教育知識技術學研究

摘要:伴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知識經濟的成熟,教育信息管理已經上升到教育知識管理階段。本文在界定教育知識管理概念的基礎上,提出了教育知識管理已成為教育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未來的研究熱點,探討了教育知識類型的重新劃分所引起的教育變革和涉及到的關鍵技術。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也是社會各個領域特別是教育全面信息化的時代,教育信息化水平和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有效占有量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教育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標志,是二十一世紀教育的生命線。數字化教學資源是實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礎,而數字化教學資源的豐富程度和有效利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轉化知識,又取決于知識管理在教育領域中的全面應用,我們稱之為“教育知識管理”。教育知識管理和數字化時代的許多高新技術一樣,日益引起教育技術工作者的關注。本文擬就教育知識管理的概念,教育知識類型的重新劃分所引起的教育變革,涉及到的關鍵技術進行探討。

一、教育知識管理概念的界定

知識管理的概念產生于90年代初,最初出現在管理學領域。從教育的角度來看,教育知識管理作為知識管理的衍生,也可算得上為新生事物。目前,對于究竟什么是教育知識管理,尚無統一定義,現選取教育技術界有關專家的觀點進行表述。

JeremyGalbreath先生認為,教育知識管理就是運用技術工具對知識進行數字化、加工處理、存儲,并通過電子網絡廣泛傳播、利用的過程,知識和智慧的持續創造和傳遞貫穿于整個教育領域。

黎加厚先生認為,從社會和教育信息化發展的角度來看,教育知識管理是研究人類獲取、傳播、共享、利用和創造新知識的活動規律,管理有關知識的各種連續過程,以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理論與實踐。

查看全文

高?,F代教育職能定位分析

目前,教育的數字化和網絡化特征日趨凸顯。但是,一些高校的教學資源,教學資源平臺建設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問題,因此,重新認識現代教育中心的職能,創新其職能定位,對于加強高校校園數字化建設,促進現代教育技術普及,發揮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的價值有巨大的作用。

一、高校現代教育中心的傳統職能定位

現代教育中心主要是由早期高校的計算機中心或網絡中心更名而來,隨著教育數字化、信息化的發展,現代教育中心在高校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輔助作用,尤其是通過掌握現代化教學操作技能進行更便捷的專業教學。現代教育中心的傳統職能定位主要分為以下方面:①現代教育技術專業學生的教學職能;②管理多媒體教室、公共機房、實驗室等;③對教學專業課程的錄制,宣傳片的拍攝等;④對校園網絡、服務器、教學設備等的維護和管理。

二、高?,F代教育中心的發展現狀

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進一步提升了高校教學資源管理的要求,現代教育中心如何科學合理的整合龐大的教育教學資源,如何使其職能更大發揮,是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對于高?,F代教育中心的傳統職能如何變革和創新,更好應用于教學,更好提升教學質量以服務大眾關與現代教育中心職能定位的轉變?,F階段,我國大多數高校的現代教育中心職能定位缺乏規范性,在高校教學資源平臺的共享與建設方面存在欠缺。而且,高校教學資源平臺之間同樣缺乏一定程度的關聯,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資源的整合,信息共享。另外,對于現代教育中心的傳統職能與其他的職能機構的職能存在重疊的現象,由于現代教育中心對新技術的不斷應用,數字化信息化發展較為迅猛,教學模式不斷變革,教學管理方式不斷發展,教學基本器材不斷改革和創新,更多新興技術應用于現代教育的智能領域。還有,現代教育中心定位為輔助教學機構,教育技術人員作用不斷弱化,難以發揮現代教育中心的根本職能[1]。因此,高校現代教育中心應面對新的挑戰,深刻分析和思考現代教育中心的職能定位。

三、高校現代教育中心職能定位的創新

查看全文

高校教育技術管理模式革新路徑探究

摘要:高校課堂教學中存在著許多問題,本篇文章就這些問題進行分析,開展高?,F在教育技術管理模式的革新路徑探究并針對這些問題制定出一系列改進的措施,以提升課堂在高校中的地位,提高高校的整體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校;教育技術管理;革新對策;探究;現階段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雖然推翻了多年的應試教育,但受到慣性的影響,我國教育還是比較傾向于考試科目,因此,忽略了課堂管理工作開展的重要性?,F階段,高校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著許多的問題,本篇文章針對這些問題進行重點分析,進行高?,F在教育技術管理模式的革新路徑探究,進而可以有效實現高校整體教學教育水平的全面有效提升。

一、高校現在教育技術管理模式的

革新工作的開展所存在的不足之處開展高?,F在教育技術管理模式的革新工作的開展所存在的不足之處的全面研究,主要可以將研究內容總結歸納為以下的幾個方面:

(一)教學觀念陳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