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知識點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7 22:43:5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審計知識點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淺議循環教學法在審計的作用
本文作者:祁淵工作單位:東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中國內部控制研究中心
立體循環式教學法在審計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立體循環式審計教學法對于解決教師教授和學生學習《審計》課程中長期存在的矛盾,意義重大。有助于構建系統的審計知識通過知識點的交叉循環,使得審計學習始終處于知識體系的背景之下,沒有分離感,目標性強。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直以系統的觀點和視角來接觸、感受和感知審計,能夠對審計進行總體把握。有助于加速知識的掌握與運用基于知識點的交叉循環,借助立體教學方式,學生不需要死記硬背審計的準則,而是在學習過中學習審計的思維和思路,通過在不同的循環中多次強化相關知識點,并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例,是的學生始終處于“學習—應用—再學習—再應用—反復學習—反復應用”的知識精進路線。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由于授課和學習中強調知識點的循環,因此審計知識體系中有關審計職業素養、職業敏感和職業道德的內容在各個知識循環中都會出現,每一次出現,都結合了新的知識,這種在應用中實踐知識以及運用知識的方式,給審計素質教育提供了多種機會和渠道。
立體循環式教學法在審計教學中的應用方案
在審計教學中應用立體循環式教學法,需要設計基于立體循環式的審計知識體系,確定知識點講授的時序,并串聯不同的知識循環。設計基于立體循環式的審計知識體系立體循環式教學法是將各章的知識點按照知識循環進行重新梳理,這也是實施立體循環式教學法的基本前提。目前,各高校采用的審計教材體例大致相似,都是按照先審計理論,再審計實務的順序編排。在審計理論部分,基本上遵循審計流程發生的時序來展開講解,包括審計基本概念、目標、程序,注冊會計師行業,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職業道德和法律責任,計劃審計工作、風險評估與應對,審計抽樣,審計報告。在審計實務部分,一般是從銷售與收款循環審計開始,逐次講授購貨與付款循環審計,生產與薪酬循環審計,籌資與投資循環審計和貨幣資金審計。這種分塊式的審計知識分類方式雖然符合審計理論與實務的基本框架,但是對于初學者無疑于盲人摸象,只能到最后一刻才明白每一個階段的進程在審計知識體系中的具體位置。因此,構建打破章節的審計立體循環知識體系,實施立體循環式教學的首要步驟。以審計為例,可以將原有的審計知識體系規劃為如下幾個循環:第一循環,審計概念、審計目標、審計程序和審計報告;第二循環,注冊會計師行業、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職業道德、法律責任和審計報告;第三循環,初步業務活動、計劃審計工作、風險評估、風險應對和審計終結;第四循環,管理層認定、審計證據、審計流程、審計報告;第五循環,審計流程、審計循環、審計證據和審計報告。上述的五個循環分別從不同的起點出發,穿插不同章節的主要知識點,并最終歸結到審計工作的結果———審計報告之上。在每一個審計知識循環中,前后知識點都有著緊密的邏輯聯系和因果關系,是可以用常識性的思維來解釋和推演的。同時,每一個審計知識循環又與其他的知識循環共享一些重用的知識點,這就為知識循環之間的串聯提供的節點,例如審計證據或審計程序在不同的知識循環中都出現過,所以,可以經由恰當的審計證據,交織到第一循環的審計程序(具體的審計證據是通過何種審計程序獲得的),第二循環的法律責任(獲得的審計證據是否表明審計師應當采取適當的報告程序,以避免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第三循環的風險評估和應對(具體的審計證據意味著被審計單位的風險水平,繼而應采取何種風險應對程序),第四循環的管理層認定(具體的審計證據可用于證明何種管理層認定),以及第五循環的審計報告(具體的審計證據可能導致審計師出具何種審計意見以及審計報告)。經過上述的梳理,原有的審計知識體系已經演變成具有相互關聯的多個知識循環,為使用立體循環式教學法提供了現實的理論支撐。確定知識點講授的時序在構建了基于立體循環式的審計知識體系之后,需要在講授過程中設計出每一次授課重點講解的知識點。這是因為,在立體循環的知識體系中,每個知識點都會重復出現,那么這些知識點是按照怎樣的先后順序出現,主要考慮的是作為初學者的學生其認知習慣。因此,確定知識點講授時序的基本原則就是先易后難,先簡后繁,先少后多,從具有常識性和感知性的知識點出發,逐步加入專業性和綜合性的職業判斷。以審計為例,在基本遵循相關教材的內容排序的同時,為了幫助學生在學習的初始階段就對審計形成整體化的理解,會將第一循環中審計報告的講授安排在開課之初,形成審計起點———審計終點的完成路徑。第四循環中的管理層認定,對于審計實務的整體推進意義重大,也屬于在授課之初就需要不斷鋪墊的知識點之一,并在接下來的各章講解中,不斷地與當下的知識點和知識循環進行交互,實現多次重復,從而加深印象,實現知識的理解、識記和運用。串聯不同的知識循環在確定了確定知識點講授的時序之后,依據基于立體循環式的審計知識體系,需要將當下所授知識與其他的知識循環,通過某種知識節點關聯起來,從而實現知識的立體循環。以審計為例,在講授第一循環的審計程序時,可以跳躍到第四循環的審計證據,即利用具體的程序,可以獲得何種具體的審計證據;第二次跳躍是從審計證據,反向循環到管理層認定,即具體的審計證據證明了何種管理層認定;第三次跳躍則是從對于認定的證明結果,關聯到被審計單位的風險評估,即這種結果暗含著重大錯報風險的水平;第四次跳躍,就是基于這種風險評估的水平,聯系到具體第五循環中的具體交易,針對具體的認定,采取何種風險應對程序,并得出何種審計結論和意見,從而實現了各知識層面的立體循環,并且達到了審計業務的終點。可見,立體循環式教學法,以某一核心理念或者價值判斷為中心,通過對所授課程中各個知識點進行邏輯重構,將知識點通過各種層次和維度的知識循環進行梳理,整合出立體循環式的知識體系。同時,在按時間順序進行的知識講解過程,通過觸發各知識循環間的交錯性知識點,啟動各知識循環,實現對某知識循環中每個或某些知識點的預習(滲透)或復習(運用),并最終在學生的大腦中通過多次反復的“觸發—啟動—循環—強化”,建立起立體循環式的知識體系(見圖1)。圖1以《審計》為例,構建了立體循環式教學法下的知識循環,其中章節順序依據的是劉明輝教授等主編的“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審計》。
在審計教學中應用立體循環式教學法應注意的問題
審計領導知識培訓班體會
10月至12月,我有幸前往南京參加了審計署統一組織的審計知識結構調整培訓班,比較系統地學習了《基礎會計》、《審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學》等四門審計和會計專業基礎課程,讓我這個對審計“隔行如隔山”之人覺得受益良多。以下即是我在受到的眾多教益中感受尤為深刻的幾個地方,特在此進行回顧和梳理。
一是基礎要深厚。進入特派辦之前,我從未接觸過審計專業相關知識,所以,一直很希望能有機會進行充電,以盡快適應工作需要。此次結構調整班即為面向不具備審計會計專業背景的人員開設,主要是通過培訓,讓學員掌握審計工作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夯實基本功,為更好地開展審計工作打下專業基礎。在會計專業的課程學習中,我們從賬戶科目名稱開始學起,直至對經濟業務繁多的企業編制資產負債表,在一點一滴中不斷實現著基礎知識的積累。會計知識面廣量多,從分錄到報表可謂系統連貫,如果基本知識點掌握不牢固,就會導致最后報表結果的失真。也只有將根基筑牢,才能在今后從事審計時從錯綜復雜的經濟往來關系和大量的財會資料中迅速找到突破口,這才是真正的學有所獲。此次培訓為我們提供了審計入門的通道,但真正要做到對專業知識熟悉掌握還有待于今后不斷地學習和積累,夯實基礎絕非一朝一夕之事,須終生不輟為之。
二是視野要開闊。此次培訓還專門安排了審計法規、財政審計、金融審計、企業審計、計算機審計等專題知識講座,由工作經驗豐富的署業務司領導擔任主講,讓我們在夯實基礎的同時,也開闊了視野。在培訓班的專題講座課上,通過授課領導的講授和分析,我清楚地感受到視野開闊的重要性。審計與會計關系密切,但要做好審計工作,僅有財會知識還是不夠的,還必須對相應審計領域的政策法規、業務知識、發展方向、難點熱點了然于胸,這樣才能在面對審計項目時從容應對,才能保證在審計時切實做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和方法多樣,才能提高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為將項目做精做深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運用要靈活。在學習審計學原理時,我充分體驗了學以致用的必要性。課堂上,老師通過具體案例來講解審計基本知識,把一個個孤立的財會知識點與審計業務相聯系,讓我感受到將學習與實踐融會貫通的重要。只有將學到的知識消化吸收,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我們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注意帶著問題進行學習,有意識地將所學的基礎知識加以運用,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積累收集相關信息資料,并緊密聯系審計業務工作進行分析,將微觀、零碎的知識點用系統的方法加以構建整合,從而實現由點到面的提高。審計工作專業性強,內容復雜,業務技能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在夯實理論知識基礎的同時,更為重要的是要做到在實踐中靈活運用,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業務能力日益精進。
兩個月的培訓讓我收獲頗豐,它為我提供了學習的平臺,也讓我更加增添了前進的動力。只有不輟前行、勇于進取之人,才能不斷地取得進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不斷體悟此次培訓班給予我的各種教益,深入調整知識結構,不斷增強業務素養,更用心、更扎實、更高效地將工作做好,力爭成為一名不辱使命的審計人。
財務審計課程教學設計研究
摘要:OBE理念下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的落實依賴于每門課程的教學設計及實施,在信息化時代,將“互聯網+”融入OBE理念下的課程教學設計有助于教學設計的創新和實施。基于“互聯網+OBE”理念的《財務審計》課程教學設計以學生預期學習成果為起點,重構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式、完善考核體系,并基于學習成果達成度持續改進,形成《財務審計》課程教學的PDCA閉環管控體系,促進審計學專業畢業要求的達成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OBE;財務審計;教學設計;“互聯網+”
1981年,美國學者斯派蒂(Spady)提出了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basededucation,簡稱OBE)理念,該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成果為導向,反向設計課程體系和組織教學活動。基于OBE理念的專業人才培養要求依據社會需求確定培養目標,依據培養目標決定畢業要求,依據畢業要求構建課程體系。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的落實取決于每門課程的教學設計及實施,于是基于OBE的課程教學設計及實施就成了貫徹成果導向教育理念的“最后一公里”。信息化時代下“互聯網+”與教育的融合又為創新課程教學設計及實施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因此,“互聯網+”技術手段和OBE教學理念在課程教學設計及實施中相得益彰。基于“互聯網+OBE”理念的課程教學設計以學生的預期學習成果為出發點,根據預期學習成果重構課程教學內容,根據課程教學內容選擇有效的教學方式,根據教學實施情況對學生學習成果的達成度進行評估、反思與改進。下面就以應用型本科高校審計學專業的《財務審計》課程為例,從教學目標明確化、教學內容模塊化、教學方式靈活化、教學考核多元化和教學反思持續化五個方面闡釋該課程的教學設計方案。
一、教學目標明確化
課程教學目標是學生預期學習成果的表現形式,預期學習成果是OBE理念下《財務審計》課程反向設計教學體系的出發點[1]。在確定《財務審計》課程的預期學習成果時,首先,以審計學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畢業要求為基礎,邀請企業內審人員、行業專家和會計師事務所人員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共同參與討論,從審計職業的需求出發,將預期學習成果提煉為:依據審計相關理論,規范、熟練地處理各項財務審計業務。其次,將預期學習成果繼續分解為知識成果、能力成果和素質成果。就該課程而言,知識成果是指學生對審計相關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能力成果是指學生將審計理論應用于審計實踐的熟練程度,素質成果是指學生處理審計業務時應具備的協作意識和職業素養。最后,依據課程教學目標支撐畢業要求達成的原則對上述的三類學習成果進行詳細描述,從而確定為相應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見表1)。
二、教學內容模塊化
審計綜合模擬實訓教學改革研究
摘要:審計實訓教學作為應用型審計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對培養學生具備審計實務工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構建學堂云+BOPPPS模式的實訓教學模式,并應用于審計綜合模擬實訓課程中。發現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參與實訓教學的積極性,提升實訓教學的效率和效果,較好地培養學生審計實務工作能力。
關鍵詞:學堂云;BOPPPS模式;審計綜合模擬實訓
2021年全國教育大會提出,教育工作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而優化實訓實踐教學,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積極應變社會需求,實現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的重要舉措。審計實訓教學作為應用型審計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對培養學生具備較強實踐能力并勝任審計實務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從現有審計實訓教學模式來看,國內外高校都注重以虛擬仿真模擬等技術手段為基礎,采用情景教學、案例教學、合作學習和混合式教學等方法,以提升審計實訓教學的效率和效果。例如,郭傲霜針對審計實訓中學生參與積極性不足的問題,提出采用模擬審計場景的手段來提升學生的參與度[1];鄧潔提出“三維融合”的方法,將審計案例融入審計實訓教學中,以解決審計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相脫節的問題[2];王卿麗提出為解決在實訓過程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問題,提出將合作學習方式運用于審計實訓教學中[3];彭俊英和陳艷芬針對審計實訓中教學內容多、難度大、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合難度高的問題,提出將混合式教學方法應用于審計實訓教學中[4]。但是,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等對審計學專業的沖擊,審計實訓教學中不斷加入新的內容,實驗項目數量不斷增多,僅依靠教師演示加學生練習的傳統實訓教學方法,很難在有限的實訓課時內,提升實訓課程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及學生的參與度和投入度。
一、我國高校當前審計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實訓教學模式缺少“以學生為中心”的設計理念,導致學生的參與度和投入度不高。現有審計實訓教學模式通常以“教”為中心進行設計,重知識輕實踐,重學習輕思考,側重于向學生灌輸審計的知識結論、技巧和方法,而忽視了審計思維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和訓練,減弱了學生參與實訓課堂的積極性。現有審計實訓的教學環節更多集中在操作演示、發布任務、學生練習等環節,缺少學生全方位參與實訓教學環節的設計,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的參與度和投入度較低。(二)實訓教學過程缺少實時管控,限制了實訓課時的有效利用和實訓效果的提升。現有審計實訓教學通常以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的形式開展,由于學生小組數量較多,教師很難對所有實訓小組的所有實訓環節進行管控,不能有效掌握實訓進度,可能導致部分進度慢的小組拖累整個班級的實訓進度,影響實訓課時的有效利用。或者部分自覺性差的小組不能完整執行整個實訓的所有環節,影響實訓課堂的教學效果。(三)實訓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導致實訓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不足。現有審計實訓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更多集中在課中環節,通常采用“教師演示+學生練習”的方法開展,而對課前的教學目標導入和理論知識鞏固的關注不足,導致實訓教學的理論知識鞏固和實訓練習之間缺少有機的融合,從而表現出深度不足的問題。現在審計實訓教學更多集中在課中環節,向課前環節和課后環節的拓展不足,從而表現出廣度不足的問題。
二、學堂云+BOPPPS模式的審計綜合模擬實訓教學模式
影視資源在高校審計學教學的應用
摘要:經濟社會的轉型與發展對高校審計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長期以來,受課程本身和任課教師教學方法等因素的影響,審計學教學過程枯燥無趣,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教學效果不佳,降低了審計人才培養的質量。針對該問題,可以嘗試從改革教學方法入手,將影視資源應用于審計學的課堂教學,以影視資源的觀賞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達到改善和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文章首先論述了審計學教學應用影視資源的必要性;之后以電視劇《神探狄仁杰》為例,闡述了審計學教學應用影視資源的方案設計;最后說明了審計學教學應用影視資源應當注意的若干問題。
關鍵詞:審計學;教學方法;影視資源;學習興趣
一、引言
審計學是高校會計類專業開設的主干課程之一,該課程以財務報表審計為主要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在財務報表審計方面的高階綜合技能。從實務方面來看,審計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在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和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持續擴張,新的經濟業務形式和業務內容不斷出現,企業與資金運動有關的交易和事項日趨多元化和復雜化,從固有風險方面全方位升高了企業財務報表的重大錯報風險,增加了投資者經濟決策的不確定性,威脅著資本市場的穩定。因此,只有不斷強化財務報表審計對于資本市場的監管作用,才能有效應對不斷變化的新形勢,這也客觀上對高校審計人才的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從高校審計學教學的現狀來看,教學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使得審計學知識在很大程度上淪為了會計類專業人才知識體系中的短板。作為任課教師有必要做出教學反思,深入挖掘造成該問題的原因,積極開拓教學思維,大膽創新教學方法,以改善審計人才培養的質量。隨著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深入發展和優秀影視作品的不斷涌現,可以嘗試將其中與財務報表審計在內在邏輯上存在共性的影視資源引入到審計學的課堂教學,以影視資源的觀賞性和趣味性來應對審計學教學枯燥無趣的問題,來拓展任課教師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績效。
二、審計學教學應用影視資源的必要性
(一)課程本身枯燥乏味,學生學習興趣不足
審計課程教學設計論文
一、教學設計目標
老師在講授一門課程之前,要明確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方法的選擇都要圍繞教學目標進行。當前,就職業院校專科層次的學生而言,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就要更加注重應用性與實用性。因此,在設計審計課程教學目標時應首先注意下面兩點:一是審計課程要能夠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領域。審計與會計、稅法等相關學科緊密相連,并且是以會計等課程為基礎,所以,審計課程要能夠拓寬學生的會計等專業知識。二是審計課程提高學生的專業勝任能力。職業院校的學生畢業后去事務所獨立從事審計工作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在審計課程體系中雖然要包含審計基本理論和審計實務兩部分內容,但審計實務要是重點,審計理論要運用到審計實務中去,并且審計實務要主要針對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等方面,這樣展開審計工作,才能使學生能夠運用的已學的專業知識。因而,開設審計課程,能讓學生各方面知識融會貫通,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基于以上兩點,審計課程的教學目標應確立如下:通過該課程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審計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掌握審計的基本理論、審計程序、審計技術與方法,使學生更加熟悉現行的財務制度,能夠運用審計方法來處理企業內部的各種業務,以便使學生學以致用。所以,審計課程的教學應該是把審計的基本理論運用到企業內部財務及管理中,以企業內部審計為主,旨在為企業的經營管理服務。
二、教學設計內容
對于審計課程,學生普遍感到內容很抽象、很混亂,缺乏有效的框架結構。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職業素養,是審計課程教學內容的一個重要方面。更具高職學生的特點,我認為高職審計課程主要應該是內部審計,教學內容仍然可以分為兩大塊,一是審計理論,二是審計實務。在審計理論部分,要講授清楚內部審計的要素、流程和方法,內容可能比較混亂,老師講起來和學生學起來都會覺得枯燥無味。那么,審計老師就要確定一條主線,使所有的內容都能圍繞這條主線來展開。在審計實務環節還是按照財務會計的內容,分要素來安排教學內容。一般來講,本部分以制造業為例來進行教學設計,共分為五大部分:資產審計、負債審計、所有者權益審計、收入與費用審計、利潤審計等內容。這樣與財務會計、稅法等相關內容相統一,就企業內部進行審計。
三、選用教學方法
本課程采用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對于重要的知識點案例教學以及分組討論法等,對于不太重要的內容嘗試讓學生參與講授與討論等。
翻轉課堂在內部控制中的應用
隨著政府部門和企業對內部控制的高度重視,我國的內部控制理論和實踐已經進入到了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我國上市公司必須披露內部控制信息,企業中的內部控制執行主體以及獨立審計人員必然要增強專業知識及技能修養,理解并掌握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以及相關的內部控制理論。然而,長期以來,主要是會計師事務所中的獨立審計人員在推動內部控制的發展,高校也是最近幾年才開設“內部控制”課程,在“內部控制”課程開設之前,會計專業本科生主要從“審計學”課程中接觸內部控制的知識,這些明顯不具有系統性,在實踐過程中,內部控制的概念和一些零散的內部控制知識是不夠的。因此,對“內部控制”課程的教學還需要進行深入研究,這樣培養出來的畢業生才能滿足內部控制實踐的要求。
1“內部控制”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內部控制”
課程要求學生在掌握相關概念的基礎上,能夠解決企業實踐中遇到的問題,但是目前的“內部控制”教學離企業實際要求仍有一定距離,具體來說內部控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下。第一,教學方式以教師“講授”為主,難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目前很多高校的“內部控制”課程主要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教師“講授”、學生“被動接受”為主,這種教學模式難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第二,缺少實踐環節,難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目前很多院校“內部控制”課程實驗課時為零,這種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情況最終導致實踐教學嚴重缺失,學生很難將內部控制理論與實務操作聯系起來,導致“內部控制”課程教學效果不理想。第三,考核方式單一,導致學生死記硬背內部控制知識點。“內部控制”課程是理論聯系實踐較多的一門課程,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考核方式,往往容易使學生進入死記硬背的誤區。更有很多院校以期末考試作為唯一的考核方式,這樣就難以調動學生日常學習的積極性,也反應不了學生的學習過程,而且導致很多學生平時不注重學習,利用考前幾天時間死記硬背一些本身都沒有理解的概念。第四,部分教師自身實踐教學經驗不足。若想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師生進行良好的互動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目前,很多教師雖然學歷高,理論知識豐富,但不熟悉內部控制工作實際的運作或沒有真正體驗過內部控制工作,這樣導致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就很難做到較好地理論聯系實際,由此看來教師的實踐經驗和實踐能力已成為制約“內部控制”課程教學質量的一個因素。
2翻轉課堂在“內部控制”課程中的需求分析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的環境、目標、內容和方法等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這些變化均要求內部控制在建立和執行過程中具有靈活的應變能力。[1]“內部控制”課程開設目的是為了適應目前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旨在使學生了解并掌握內部控制的體系架構、基本概念與基本原理,熟悉企業重要交易循環的內部控制設計以及相關的控制活動,最終提高我國企業整體的內部控制質量。如上所述,一些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實踐能力方面效果不佳。由于受到課程目標設計、課程教學方法以及師資隊伍等方面問題的制約,目前,高校“內部控制”課程教學明顯滯后于內部控制理論與實務的發展,使得內部控制教學難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現有的教學方法也很難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這樣導致許多學生畢業后面對實際問題束手無策,不能適應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環境的需要。因此,為適應社會需要,傳統的“內部控制”課程教學模式應當創新,否則,作為培養未來內部控制人才主要方式的課程教學將會影響內部控制理論與實踐在我國的發展進程。在一個有效的“內部控制”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內部控制”課程的特點,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主動學習。那么,在教學中,教師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呢?“翻轉課堂”正好滿足了“內部控制”課程對教學模式的改革要求。“翻轉課堂”源起美國“林地公園”高中,指將課堂內外的活動給翻轉過來,課上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鞏固練習,課外自主學習新知識。因為,翻轉課堂模式要求學生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其學習行為具有很大的自主性,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給自己設定學習目標,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自主安排課外學習過程;課下學生自主學習知識,課上教師進行引導,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強化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吸收,以使所教的知識真正得以內化。[2]這種教學方式更能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也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較適合實踐類、應用類的“內部控制”課程。而且“內部控制”課程一般開設在“審計學”課程之后,“內部控制”課程中的部分概念在“審計學”課程中已涉及,學生已掌握內部控制在審計過程中的運用,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再學習“內部控制”課程相對容易掌握,在“內部控制”課程中相對深奧的概念已經不多,大多是聯系實際的內容,涉及到的內部控制業務活動內容實踐性很強,需要學生聯系企業實際情況來理解。所以,翻轉課堂適合用在“內部控制”課程中。
3基于翻轉課堂的“內部控制”教學方案
審計學院實踐報告
明白壞賬準備本年減少的包括壞賬沖銷(確認發生)壞賬沖回(引起壞賬準備增加的有壞賬收回(已經確認發生壞賬損失,通過此次的實習。但后面又收回)和壞賬計提(使用備抵法比例計提)
一、實習的目的和意義
特別對于我會計專業學生而言更是如此,課程實習是大學本科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對我學生的專業知識進行綜合培養和檢閱的教學形式。學生通過《審計學》課程實習,不僅能夠熟悉審計實務的整個流程,包括(這部分自己補上,根據我實習的那張流程圖做適當描述)等。因此,通過此次課程實習,不但了解一些具體經濟業務的處理方法,還進一步鞏固了審計的相關理論知識。除此之外,還能夠將書本所學專業知識與實際經濟業務處理相結合,學會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這也正應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只有把從書本上學到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的實務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好這門課的知識。
二、實習的內容和過程
主要完成實質性測試中的貨幣資金審計,這次實習應用福斯特公司提供的審計實務》軟件。首先了解審計的整個基本流程。應收賬款審計,固定資產審計,應付票據審計,實收資本審計,主營業務收入審計這幾個內容。
過程自己寫
學生審計學課程實習報告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實習的目的和意義;實習的內容和過程;實結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課程實習是大學本科教育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它是對我們學生的專業知識進行綜合培養和檢閱的教學形式、通過此次課程實習,我們不但了解一些具體經濟業務的處理方法,還進一步鞏固了審計的相關理論知識、了解審計案例的各種情況,磨刀不誤砍材功、明確審計是對報表項目審計,而不是會計科目、實習讓我知道自身的不足與需要提高的地方、準備不充分,對案例了解不夠深、課本知識掌握不牢固、未分清壞賬沖回、壞賬沖銷、壞賬計提、壞賬收回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一、實習的目的和意義
課程實習是大學本科教育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特別對于我們會計專業學生而言更是如此,它是對我們學生的專業知識進行綜合培養和檢閱的教學形式。學生通過《審計學》課程實習,不僅能夠熟悉審計實務的整個流程,包括。。。。。。。。(這部分自己補上,根據我們實習的那張流程圖做適當描述)等。因此,通過此次課程實習,我們不但了解一些具體經濟業務的處理方法,還進一步鞏固了審計的相關理論知識。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夠將書本所學專業知識與實際經濟業務處理相結合,學會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這也正應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我們只有把從書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的實務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好這門課的知識。
二、實習的內容和過程
這次實習應用福斯特公司提供的《審計實務》軟件。我們首先了解審計的整個基本流程,主要完成實質性測試中的貨幣資金審計,應收賬款審計,固定資產審計,應付票據審計,實收資本審計,主營業務收入審計這幾個內容。
過程自己寫
學校審計學教學法的改進研討
本文作者:莊瑩工作單位:廈門理工學院
審計案例教學法存在的問題透視
近20年來,我國高校的審計教學都在不同程度上采用案例教學法,并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發學生潛能、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面對審計發展的新形勢,為提升審計案例教學效果,需尋找審計案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1.課堂講授缺乏高質量的審計案例擁有豐富完善的審計案例,是提高審計教學效果的前提條件。審計案例的質量直接關系到審計教學的成敗,為此,必須盡可能收集、編寫高質量的教學案例。但目前我國高校的審計案例仍存在脫離實際、內容簡單、案例代表性與說服力不強等問題。缺少具有真實感、啟發力和典型性的案例是最為致命的問題,許多審計案例雖然來源于審計實務工作,但卻有數據不完整、過程情節不清楚、審計結果不明確等缺陷,究其原因,一是編寫案例的教師缺乏審計實際工作經驗,致使所編寫的案例空洞,難以說明問題;二是許多案例只是立足于背景加結果的編寫目標,而忽視通過生動具體的過程以達到審計的教學目標;三是案例數據受到保密性的限制,許多會計師事務所和企業不愿意將其公諸于眾,致使所獲取結果數據東鱗西爪,難以達到審計教學的要求。2.授課教師審計實踐經驗不足作為審計學教師,首先必須熟悉會計理論、會計準則與實務,熟練掌握審計理論和審計技術,并具有資本市場、經營管理、稅務、公司法等相關專業知識,特別是現代風險導向審計模式的框架與方法,這也是審計案例實現成功教學的有力保證。在此基礎上,審計案例教學又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審計實踐知識,對各案例內容善于理論聯系實際,善于提煉和綜合。上海立信會計學院的15位審計專業教師中具有注冊會計師和講師的“雙師素質”的就有10位,但這并非大部分高校所能達到的師資配置[2],多數高校難有如此配置。目前高校的審計教師大多缺乏審計實踐經驗,因而較難將抽象的審計理論與課堂案例相結合,即使他們手頭擁有許多審計案例,但在分析講授過程中,總讓人覺得枯燥有余而生動不足,直接影響到審計案例的教學效果。相比之下,聘請實務界專家前來高校授課卻往往獲得廣大師生的好評,這也充分說明審計案例的生動講授離不開熟悉實務的教師。3.教材與教學計劃對案例教學安排欠缺目前,公開出版的審計案例教材多數為審計過程及結果的描述,考慮教學要求和教學規律不夠,案例構成缺乏系統性[4]。同時,許多高校所使用的審計教材,大多選用每年注冊會計師考試用的審計教科書。這些教材撰旨在幫助考生參加CPA考試,因此,教材偏重于各種審計準則的介紹,忽視教科書應具的系統性、易懂性,更重要的是普遍缺少審計案例。而從內容上看,審計案例一般應包括中西方注冊會計師審計、內部審計、內部控制等內容,但目前我國審計教材中的案例卻顧此失彼,大多不完整。另一方面,由于教學計劃中對專業課程的學分和教學時數的限制,致使教材中的審計案例教材篇幅無法太多,以避免沖擊審計知識點全面、系統的介紹。盡管如此,目前高校審計課程大多所安排的3~4個學分(即授課課時約在54~72)也難以將教材中的案例加以深入講解,如此一來,則給審計教師帶來兩難的選擇,要保證必要的審計案例得以講授,又會沖擊到這一課程知識點的完整性,即使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很強,但也無法在短短一個學期內完成該課程的全部教學任務。
審計案例教學法改革新思路
采用案例教學方法,教師必須精選案例,學生必須積極配合[5]。而要保證審計學案例教學的成功有效實施,首當其沖的是教師與案例精選,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應先立足于建立高質量審計案例庫、不斷更新審計案例素材,以及運用多渠道保證審計案例教學的成功實施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實踐。1.建立高質量審計案例庫抓住國內許多高校都十分重視實踐教學法這一有利時機,院、系應下大力氣建立高質量的審計案例庫,為實施審計案例教學夯實基礎,采取各種鼓勵措施和手段,促使教師積極收集整理審計案例素材,并針對課堂教學與學生討論的不同環境加以科學設計。為了保證案例的高質量,組織與設計的教師可略作分工,對審計理論案例而言,它的設計雖然不需要教師擁有較多的審計工作經驗,但卻要求他們熟練掌握審計理論和技術,具有資本市場、經營管理、稅務、公司法等相關專業知識。而對審計實務案例的設計,則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審計實踐經驗,如此才能對所獲取的第一手資料進行科學的編寫。借此機會讓教師積極深入到審計的實務實踐之中,不僅有助于審計案例庫的建設,同時,對提高審計課程的教學質量也十分有利。審計實務案例的素材,是建立高質量審計案例庫的成敗之關鍵,設計者應根據審計教學的需求,多渠道地搜集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所出現的具有一定影響性或代表性的真實事例,并基于典型性、生動性和啟發性的目的,對所收集的材料合理地進行刪減、加工整合,形成事實清晰、邏輯清楚、實踐性和說服力強的審計案例。而在案例提煉過程中,每一個案例都應力求有的放矢,針對審計理論和實務的不同知識點加以精心設計,注重案例與所學知識的前后銜接性,突出理論的關聯性。同時,應當為案例留有更多的邏輯擴展空間,虛構必要的生動情節,以提高學生對審計教學的愛好和興趣。2.注重審計案例素材的不斷更新無論是國內的審計案例,還是國外的審計案例,都不可能一成不變地使用于審計教學中,因此,審計案例素材的不斷更新,是保證審計案例庫高質量的前提。當前,審計師行業面臨社會期望甚高、同業競爭激烈的巨大壓力,同時,其運行環境的巨大變化和審計認證的蓬勃發展,又促使審計業務的進一步深化與拓展。因此,審計案例教學也必須與時俱進。不容置疑,具有實際審計工作經驗的審計師、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等對審計實務十分熟悉,因此,請他們提供典型案例無疑是一個主要途徑。應注重選擇啟發性、典型性的豐富案例作為教學材料,案例庫中的案例應主要來自真實事例,具有很強的典型性和啟發性,并以生動形象的形式出現[6]。幾乎每一個重大審計案例的發生,都會對審計理論與實務界,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認真研究每一重大審計案例,尋找其理論根源與對策,并總結其經驗教訓,似乎已成為世界各國審計理論界與實務界的慣例[7],因此,根據審計案例發生的時間進行選擇時應當注意不要一概以新代舊,對于發生年代久遠的案例,并非都要拒之門外,諸如英國的南海公司(TheSouthSeaCompany),美國的麥克森•羅賓斯藥材公司(Mckesson&Robbins)、厄特馬斯公司(UItramaresCorp.)、安然公司(EnronCorporation)等重大審計失敗案例的發生,都能從不同角度作為審計案例在教學上加以使用,而我國的銀廣夏公司、東方電子公司等審計案例所暴露的問題,也不乏其經典性和啟發性的特點。利用證券市場的信息公開披露和法定審計制度,通過中國證監會的資料公告、財政部的處罰公告、審計署公告等途徑對我國上市公司違規操作、審計失敗等情形的公開披露,搜集審計案例的豐富素材,但不應將其作為唯一的來源,某些案例素材仍然有待于廣大教師走向實踐,到會計師事務所、公司審計部門去加以搜集,諸如如何識別客戶財務報表舞弊的風險,如何合理選擇審計程序,如何有效地搜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如何開展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等專題性的審計案例,這些都需要教師通過深入審計實踐獲取真知,并對其加工整理形成審計案例。3.多渠道保證審計案例教學的成功實施以案例形式將實踐中的背景和問題導入課堂教學和課后學生研討中,是成功實施案例教學法的關鍵。而客觀地將現實社會中的復雜問題和矛盾沖突加以評析,引導學生深層次地進行思考,以求解決問題的對策,從而全面提升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案例教學的主要目標。為此,廣泛采用互動性、研究性案例教學,課前將不同類型的案例發給學生閱讀,再在課堂上結合審計原理和流程,組織討論審計案例,注重師生互動,是案例教學的關鍵。選擇案例時可多采用經典案例,有關審計環境案例諸如采用變臉藝術的紅光實業案例、立華現象的活力28案例、混淆會計責任與審計責任的黎明股份案例、以政策為借口的幸福實業案例、與“神筆馬良”媲美的明星電力案例、違背職業操守的圣方科技案例等。有關審計師職業責任案例諸如上海匯中偉宏會計師事務所驗資案例、藍田股份民事賠償案例、外高橋經濟貿易仲裁案例、滄洲化工資產評估案例等[8]。這些經典案例的討論與分析,必然使學生認識到社會環境的復雜性、審計報告的高風險性和審計師的重大責任,幫助學生強化執業判斷力。由于審計課時的限制,致使教師必須科學合理地安排案例教學,例如,學生分組討論并從不同角度分析同一案例,每一章節的開始以案例為引導,在授課中經常輔以小型案例促使學生對某些不易理解的概念、特征有一感性認識等。而針對目前高校審計教師的審計實踐經驗普遍缺欠的狀況,加強教師的審計業務實踐活動迫在眉睫,定期和不定期地讓教師到會計師事務所、上市公司的審計部門等單位參加社會實踐,增加他們同實踐經驗豐富的專家進行交流的機會,是審計案例教學必不可少的要求。四、結語隨著審計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深入,審計學的案例教學法的內涵與外延也相應發生變化。為此,我國高校審計學案例教學法必須與時俱進。建立高質量的案例庫,是審計學案例教學法的根本,不斷更新審計案例素材提高案例教學質量的關鍵,而努力提升教師的業務實踐能力,廣泛采用互動性、研究性案例教學法,合理安排審計課時等舉措,則是審計案例教學的有力保證。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4審計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