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概論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3 20:45:3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生物概論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生物概論論文

生物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

摘要:生物技術專業是具有很強實踐性和一定創造性的專業,實踐教學在該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文回顧了國內生物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現狀,結合學校該專業的醫學辦學特色,從實踐教學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實驗室條件建設、實習基地建設、本科畢業設計等幾個方面對學校生物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提供了有建設性的建議與思路。

關鍵詞:生物技術;醫學特色;實踐教學體系

進入新世紀以來,以生物技術為支撐的生物高新技術成為支柱產業之一,成為了新的經濟增長點。為滿足社會對生物技術專門人才的迫切需要,國內許多地方性院校開始開設生物技術專業。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學生不只是掌握扎實的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基礎理論知識,更要具備熟練的實驗技能和較強的創新能力,而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該種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實踐教學在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面舉足輕重。實驗教學體系由課堂實驗教學、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等環節構成。但目前很多院校在該專業的實踐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和組織形式上,還只是將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簡單對應,整體效果較差。因此,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進一步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對生物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勢在必行。

一、地方性院校生物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現狀

國內生物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經歷多年嘗試,不同辦學水平、不同層次和不同特色的大學其生物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側重點各不一樣。如浙江萬里學院生物與環境學院錢國英教授主持的“生物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實踐”課題,改革的內容是將實踐教學內容進行橫向與縱向的整合,增設綜合性、設計性、研究性實驗,將實驗課安排學分單獨開課,并分為學生自選實驗課程和必選實驗課程。實踐教學改革后的效果表明,其有利于提高實驗教學的實際效率,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但也隨之產生了一些問題,如增加的開放實驗室的經費從哪支出及如何合理管理的問題,涉及到學校多個部門的協調與管理,因此實踐中存在實際困難。重慶文理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在進行生物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時,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遵循創新性、系統性、連貫性和綜合性的原則,從直觀性、驗證性和鞏固性實驗向創新能力培養的實驗過渡,將實驗教學體系分為三個層次:基礎實驗技術系列(又稱為基礎核心實驗)、專業技術實驗系列和創新實驗系列。與學校生物技術專業有相似醫學背景和創辦歷史的桂林醫學院生物技術學院把生物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提高到為生物技術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在教學內容上,以“淡化驗證性實驗,強化綜合性實驗”的思想為指導,增加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的比例;在教學方式上,不斷加大開放實驗室的力度。

二、我校生物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的思路

查看全文

植物營養學開題報告

一、培養目標

總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植物營養學專業的高級專門人才。具體要求是:

1、在政治上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學習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良好,服從分配,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在業務上掌握植物營養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術,熟悉本專業的國內外研究動態和發展方向,了解土壤學作物栽培學與遺傳學植物保護等相關學科的理論與方法。掌握一門外語、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在本學科能獨立從事研究教學和其它技術管理工作。治學態度嚴謹,協作精神良好。

3、身體健康。

二、學習年限

查看全文

植物營養學專業碩士論文開題報告

一、培養目標

總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植物營養學專業的高級專門人才。具體要求是:

1、在政治上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學習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品德良好,服從分配,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2、在業務上掌握植物營養學的基礎理論和專業技術,熟悉本專業的國內外研究動態和發展方向,了解土壤學作物栽培學與遺傳學植物保護等相關學科的理論與方法。掌握一門外語、能熟練地閱讀本專業外文資料。在本學科能獨立從事研究教學和其它技術管理工作。治學態度嚴謹,協作精神良好。

3、身體健康。

二、學習年限

查看全文

環境保護旅游資源開發管理研討

旅游資源是指能夠吸引旅游者并能為旅游業利用而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自然事物。在旅游業發展中,旅游資源處于基礎地位,既是旅游產品的主要組成部分,又是旅游實踐中吸引旅游者的直接條件和因素,更是旅游消費的客體對象。

一、旅游資源開發對環境保護的影響

1.旅游開發對非生物類旅游資源的影響

非生物類旅游資源包括水體、大氣與氣候、土壤與巖石等,既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載體,又是構成旅游資源與環境的最基本要素。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游客、車輛、物資等大量涌入旅游地,旅游區出現了水質惡化、大氣污染、土地板結、巖石(山體)坍塌等現象,這些對旅游資源構成了嚴重威脅。旅游對資源與環境的破壞,尤其表現在水體資源與環境方面。

2.旅游活動對生物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地球上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不但可以單獨成為人類的旅游產業開發和利用對象,而且還與非生物類旅游資源組合,構成了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的重要依托或自然生態旅游資源的總體系。

查看全文

整合藥學課程體系改革研究

摘要:蘇州大學藥學院圍繞創新藥物研發人才培養目標,以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導向,通過整合教學資源,強化學科交叉、課程融合及器官系統整合,優化理論教學模塊和實驗內容,構建了適合于創新型藥學人才培養的整合藥學課程體系和培養模式。整合藥學課程體系被成功實施并初顯成效。同時,客觀地分析了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對提升地方研究型綜合大學教育教學水平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藥學;整合課程;教學改革

為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和《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全面落實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和直屬高校工作咨詢委員會第二十八次全體會議精神,教育部印發了《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教高〔2019〕6號),要求各高校堅持立德樹人,圍繞學生忙起來、教師強起來、管理嚴起來、效果實起來。我們在調研活動中發現,“教學內容過于陳舊,不能緊跟學術前沿和社會科技發展,尤其是與實際工作和學生就業聯系不緊密”成為藥學專業學生反映最為集中的問題。當前,藥學領域面臨前所未有之大變革,醫藥產業創新升級已成為國家戰略,我國真正進入了創新藥行業爆發期。然而,傳統的培養體系是建立在將已上市藥物產業化的基礎之上,無法滿足當前對創新藥物研發人才培養的需求。無效的教學活動直接導致學生多囿于死記硬背,學無所用的假象更導致學習目標不明確,蠶食了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獲得感和興趣。因此,迫切需要培養具備創新藥物研發思維和研發能力的專業人才[1]。目前,越來越多的學者提出了整合藥學的概念、改革思路和設計[2-6]。有鑒于此,蘇州大學藥學院在藥學專業中設置了整合藥學教學改革班[7]。經過實踐,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值得推廣應用。

1研究背景

隨著全球藥學教育的發展,學科間交叉融合,藥學教育模式也隨之發生變革。傳統以學科為中心的藥學教育模式存在教學內容交叉重復,學科學習時間跨度大,學生學習負擔加重,各個學科之間的融會貫通能力較差等弊端,不利于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系統掌握和融會貫通。20世紀50年代,美國西柰大學首次探索并建立了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新型醫學教育模式。20世紀80年代以來,哈佛大學在30年時間里進行了三次大規模醫學整合課程改革,為其他醫學院校的整合課程改革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此后,國內外多所知名高校均先后提出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課程改革方案[8,9]。該課程體系打破了學科界限,構建了系統、完整的知識框架,培養學生從生命整體角度綜合分析和思考問題的能力。這一課程體系改革為整合藥學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提供了思路。

2改革思路

查看全文

醫學院校人體科學專業發展論文

[論文]醫學院校運動人體科學發展方向

[論文摘要]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在醫學院校的發展已初見規模,為了克服體育院校辦此專業的缺陷,凸顯醫學院校的特色,以滿足社會需求,文章從培養方案和社會需求的關系出發,以將學生培養成為具有“能用體育的方法去解決人的健康新問題”的復合型人才為目標,提出了醫學院校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發展方向。

運動人體科學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邊緣性學科,是利用生物學和醫學知識探究體育運動對人體形態結構、功能和代謝等方面相互關系及其規律的學科。它既涵蓋體育科學中的運動生理、運動生化、運動保健和康復、運動生物力學等課程,也包含生物科學和醫學等學科中的一些基本理論知識。1998年教育部將運動人體科學設置為本科專業,屬于教育學的體育學類。2004年普通醫學院校開始招收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學生。但因該專業招收的對象是“普通理科生”并且授予教育學學士學位,再加上該專業是一個新專業,缺乏辦學經驗,大部分醫學院校在培養方案和專業建設上,基本上套用體育專業和臨床醫學等專業的相關課程,難以體現“以運動的方式和方法去解決人的健康新問題”為特色的課程體系,導致在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上產生了偏差。為了更好地促進運動人體科

學專業的建設和發展,筆者就醫學院校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發展方向談以下幾點心得。

一、醫學院校運動人體科學專業的目前狀況

1.培養方案。運動人體科學的產生和發展順應了我國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需要。到2007年止,全國擁有該專業的本科院校達27所,其中,已招生的醫學院校就有5所。各院校的總體培養目標和1998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中所提出的培養目標基本一致,即“培養具備運動人體科學理論和實驗探究能力,能在中等以上學校、體育科研機構、運動練習基地和保健康復等部門,從事運動人體科學方面的教學、科研、競技運動和康復指導的高級專門人才。修業四年,授予教育學學士學位”。

查看全文

藥學專業課程培養體系

1藥學人才培養模式的確定

由前述研究可知,藥學相關專業的培養模式(培養目標)由前期與中藥或藥學專業相近培養的“方向性”人才,變成現代專業較強的“高級中藥師、藥師、制藥工程師和藥劑師專業性人才”[2]。根據國家教育部的中藥、藥學、制藥工程及藥物制劑本科專業教育質量標準,結合目前各專業辦學的實際情況,確定了中藥、藥學、制藥工程與藥物制劑等專業的培養模式(目標)[1]分別是:①中藥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系統掌握中藥學專業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能在中藥開發、生產、檢驗、流通與管理等領域從事新藥研究、中藥材鑒別、中藥成分提取、中藥飲片生產、中成藥檢驗、醫藥營銷等方面工作的專門人才。②藥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系統掌握藥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在藥品開發、生產、檢驗、流通和管理等領域從事新藥研究、藥理實驗與評價、藥物劑型與制劑的設計和制備、藥物分析檢驗、質量鑒定、臨床合理用藥指導以及醫藥營銷等方面工作的專門人才。③制藥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系統掌握中藥制藥及其工藝工程產業化技術等方面的科學原理、生產工藝技術、工程設計等基礎理論、專業理論和基本技能,能在中藥制藥等領域從事新藥研發、新工藝研發、生產工藝工程設計、生產技術管理、技術改造以及質量控制等工作的專門技術人才。④藥物制劑專業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系統掌握藥物制劑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藥物制劑及制劑技術相關領域從事研究、開發、工藝設計、生產技術改進和質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2]。根據各專業的培養目標、藥學知識群結構特征及向化學-生物-社會-創新-藥學模式的要求對課程體系進行了構建。

2藥學相關專業教育體系的確立和優化

2.1課程體系的優化方案。根據目前社會對藥學(本科)相關專業學生人才素質結構要求及教育培養模式變化,考慮各專業藥學知識群特點,按“同公共、類基礎、別專基、異專業”的原則對其課程體系進行改革和優化[1]。①按新世紀化學-生物-社會-創新-藥學模式培養高級藥學(本科)相關專業人才。“厚基礎,寬口徑,重創新”為基本指導思想,拓寬大學生的知識面,優化知識結構。“繼承,發展,創新”三者并重,構筑藥學(本科)專業的課程教育體系[3]。②必修課包括公共基礎、專業基礎、專業課。其中公共基礎課應加強英語、計算機、人文社會素質應用能力的教育[4]。加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律學基礎教育。專業基礎課應加強化學、生命科學知識的教育,可增設專業英語、工程技術、信息技術、中藥現代化研究方法學概論、植物成分分類學(或以選修課形式開出)。專業課主要是減少理論課時量,增加實驗課時量,實行理論與實驗課教學分離,實驗課單獨考核算成績,同時根據各專業課的特點增加一些限選課程。③限選課,根據不同專業增加或調整生物科學、化學科學、工程科學、信息科學與藥物制劑科學知識的課程。④選修課,為彌補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專業課不足,開設近90門選修課,由學校統一管理,包括人文社會、化學、生物、數學、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醫學臨床、中醫藥文化、文獻、中藥材商品、中藥種植、藥廠管理、市場營銷等課程組成。2.2教材安排。公共課使用全國高等院校理科通用教材;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使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民衛生出版社、上海市科技出版社統編的規劃教材;限選課使用統編教材,按各專業特點進行內容調節與修改;選修課教材由各位教師自己指定,大多為全國相應“理、工、醫、農、文、史、哲”等本科專業統編教材。2.3教學原則、方法及形式。執行一定學年完成一定學分的指導性學年制,學生原則上在四年內修完所要求的課程和學分,并在修完所要求學分的基礎上完成畢業實習及通過論文答辯,可以獲得學士學位。第一、二兩年主要安排公共課及部分專業基礎課,第三、四年主要安排部分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及畢業實習。課程教學主要原則是遵循理科(本科)學生的教育基本原則[5-7]:①科學性和經驗性相結合的原則,特別對藥學(本科)專業學生應加強用現代科學闡述傳統經驗理論教育;②理論與實踐性相結合的原則,增加學生的實際操作課時,基礎課的理論和實驗課時比為2∶1,而專業課為1∶1,與專業關系緊密的課程的實驗課應單獨開設。③教師的指導性和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相結合原則,導師采用形成性評價方法進行教學;④藥學專業知識性與其他現代科學相融合性結合原則,特別注重化學、生物學與信息科學對藥學專業學生的影響;⑤信息反饋促進教學的形成性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各課程采用理論講授,習題鞏固,實驗及實驗報告書寫,操作演示,實地參觀,分組討論,野外實習,自學等方法,具體方法依各門課程的特點要求而定。教學形式:各課程采用理論課、實驗課、CAI式媒體教學,課外作業及輔導,課外活動等多種形式的教學。另外,教學過程應建立對學生學習質量的反饋渠道。2.4實習教育。藥學類各專業進行為期6個月的實習教育,其內容主要為綜合和專題實習兩部分[8-9]。學生在實習前進行為期2周的強化訓練,其內容主要是專業課的具體實際操作訓練,然后先分配到指定的實習單位進行綜合訓練,再選定指導教師進行專題的研究實習,實習單位有湖南中醫藥大學各教研室、學校各直屬和非直屬醫院藥劑科、湖南中醫研究院中藥所、長沙九芝堂制藥有限公司、長沙驁馬制藥有限公司、湖南省藥檢所、長沙金沙制藥有限公司、長沙市藥檢所、株洲藥檢所、湘潭藥檢所、湘潭制藥有限公司、株州千金藥業有限公司等二十余家省內及省外單位。

3新的質量測試方法的確立

根據目前新的課程教育培養模式的要求及調查問卷分析結果,藥學(本科)相關專業學生的質量測試方案應按下列原則確立[10]。①質量測試方案要反映藥學(本科)專業人才新的素質知識結構及新的培養模式。②質量測試方案以修總學分為基本要求,以年級教師考評,學生互評,實習單位考評及論文答辯等多種方式綜合評價,建立各課程的理論和實驗(踐)技能考試(查)體系(學校現有題庫抽卷考試)為主,畢業考試,實習單位考核,畢業論文,年級綜合基本素質評價為輔的全面質量測試方案體系。其中中藥專業(本科)學生素質知識結構質量測試方案詳見表1;課程考核按湖南中醫藥大學學生管理手冊執行,總基分,詳細考核辦法;年級德育考核以湖南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學生處考核辦法為準。實習單位考核按用人單位對本校畢業學生的評價表進行考核,由實習單位計分為準,見表2。論文考核以湖南中醫藥大學畢業論文評分要求為準。③專業課及專業基礎課在現有手工試題抽卷考核的基礎上,逐步建立計算機隨機出卷網絡鍵盤考核體系,增強防弊性,實行真正的考教分離;限選課及選修課采用隨堂考試或小論文等方式進行考核。④跟蹤進行實習單位及畢業后用人單位實際工作能力考核,建立人才教育后期效果的評價體系。

查看全文

生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

【摘要】應用生物科學專業是近十年建設和發展的注重“應用型和實踐型”人才培養的新興專業,制定科學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則是高校培養和輸送專業人才的關鍵。通過七年的探索與實踐,研究構建符合林業院校要求的、適宜地方區域發展的“應用型”實踐教學平臺與公共課平臺和專業課平臺相結合的應用生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使得專業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方面能協調發展,為我國地方區域型、專業型和應用型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應用生物科學;林業院校;人才培養方案;應用型人才

1引言

應用生物科學專業是進入21世紀生命科學時代后國家批準的一個應用型專業,2009年吉林農業大學在全國高校中首次獲批招生應用生物科學(食藥用菌方向)專業[1],這也是全國第一個全日制培養食藥用菌高技能人才的本科專業[2]。之后,應用生物科學專業相繼在各高校獲批招生。筆者所在單位西南林業大學于2011年獲批招生應用生物科學專業學生,開設有植物組織培養、發酵工程和食藥用菌等三個方向;洛陽師范學院于2013年獲批招生應用生物科學專業學生,開設有水生生物和園藝花卉二個方向[3,4]。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高校培養人才、開展教育教學的主要依據[5],是教學管理的核心與主體[6],也是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化和實踐化[7]。因此,人才培養方案充分體現了一所高校專業辦學的定位與目標、內涵與特色。關于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和優化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們重視[8-11]。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就包括了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這也直接影響著高校專業人才培養質量。頂層設計好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是高校專業建設的關鍵。應用生物科學專業作為新發展的、以培養應用型專業人才為目標的朝陽專業,如何合理制定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則是高校培養新時代符合社會需求、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應用型合格專業人才的關鍵。陳萬光等[3]以洛陽師范學院應用生物科學專業為例開展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為應用型人才培養和專業轉型奠定了基礎。冀瑞卿等[12]以吉林農業大學應用生物科學專業為例進行了以突出“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食藥用菌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西南林業大學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獨立設置的林業本科高校,肩負著培養“品德、知識、技能、個性”為一體,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使命。本校充分發揮區域、行業和學科優勢,在國內林業高等院校中率先于2010年申報應用生物科學專業并成功獲批,于2011年開始招生,現已連續培養了四屆應用生物科學專業人才。應用生物科學專業建設也得到了本校及專業所在二級學院的重視,我校云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生物學一級科學、發展和改革辦公室先后對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立項研究。我校應用生物科學專業培養方案歷經七年的研究與修訂,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應用生物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我國地方區域型、專業型和應用型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礎。

2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的指導思想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及《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12]4號),全面體現“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總體要求,貫徹“教為不教,學為創造”教學理念,堅持“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的改革思路,加強基礎,拓寬專業,優化課程結構,強化實訓環節,以培養具有較強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

查看全文

生物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創新思考

摘要:針對生物技術基礎課程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創新探討了多種教學模式,包括凝練、調整并優化教學內容,引入討論式、啟發式教學方法,采納多元化及前沿探索式教授方式、幫助拓展學生課外學習資源及能力等。使生物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內容更豐富、形式更生動,成為學生認可與歡迎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

關鍵詞:生物技術基礎;教學內容;啟發式教學;前沿探索

生物技術基礎是一門具有基礎和通論性質的專業核心課程,旨在幫助學生把握生物技術的全貌和普遍規律性的知識。生物技術基礎涉及把握眾多知識面,與后續“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微生物學”等課程相互重疊。介紹深刻改變人類醫療衛生,農業、人口、環境和食品狀況的生物技術基礎理論,包括轉基因技術、克隆技術,生物信息技術、酶與發酵工程,干細胞組織工程技術、基因組和蛋白質學技術,生物芯片技術、高通量篩選技術等尖端技術,此外還引入現代尖端和新興領域的生物技術應用及引發的變革,并審慎地選擇了生物技術爭議性領域內容熱門話題和實例剖析,引導和激發學生體會學習經典與新潮生物技術的熱情。本課程培養目標在于,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具備以下素質、技能、知識和能力:1.生物技術研究領域的重大理論和基本原理;2.生物技術研究領域的重要技術原理和方法;3.生物技術研究領域的專業英語與外文閱讀。因此如何在有限課時內做到高屋建瓴式講解,讓學生能提綱挈領領悟生物技術核心基礎知識點,為授課教師提出了較高要求。本文作者大多為生物技術領域教學科研的一線工作者,通過多年教學實踐發現該課程教學存在著以下問題:1.教授程度的深淺難以把握準確,需要考量如何與高中知識有機銜接,同時避免與后續專業課程(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等)太多重疊;2.由于課程延續傳統教學方法,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對最新生物技術前沿的了解不足,導致學生參與度不高、學習積極性較弱;3.課時數相對偏少,但內容繁多瑣碎,需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性精簡、凝練與優化;4.課堂教學存在教學方式單一、科研探索性知識較少、師生交流互動不足等一系列問題,忽視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培養,對生物技術基礎知識中如何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了解度不夠;5.課程考核方式過于簡單,缺乏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導致學生一切為了考試,學習為了做題,影響了生物技術基礎(雙語)課程教學效果。基于此,我們通過凝練、調整并優化生物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內容,結合重要知識點的提出、爭論、論證、完善歷程,引入討論式教學,啟發學生深刻領悟該知識點的內涵和外延;此外,作者還采納多元化教授及前沿探索式的教改思路,創新生物技術基礎課程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專業積極性和學習效果,為生物技術基礎的課程改革提供了寶貴經驗。從以下幾方面做一下介紹。

一、凝練、調整并優化教學內容

(一)與高中階段已有生物知識有機銜接。學生在高中階段已經學習過一些生物學的基礎知識,生物技術基礎是生物技術專業的入門課程,如何將中學知識和大學知識有機的銜接起來并循序漸進非常重要。對于學生而言,如細胞結構、核酸結構、遺傳定律等基礎知識均已非常熟悉,所以在課程中對于這些已經學習過的基礎知識不做過細講解,而僅對某些關鍵名詞(如生物技術的類型、基因和基因組、重組DNA技術、DNA指紋圖譜)內涵和外延加以講述,然后讓學生結合教材進行課后自學(如微生物產品、生物修復、生物技術監管等),并在課后查閱相關資料及研究進展(如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在考試題目中適當加入基礎知識的考點,以保證學生有較好的自學效果。(二)與大學階段后續專業課程協調。生物技術基礎是一門具有基礎和通論性質的課程,它的任務是幫助學生了解生物技術的全貌和獲得普遍規律性的知識。生物技術基礎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泛,與后續授課多門專業課如分子生物學、發酵工程等課程相互重疊、滲透、聯系。專業基礎課涉及面廣,很難做到面面俱到的講解,因而需要根據學科專業的設置、后續專業課程的重點,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濃縮和凝練,聚焦于基礎性、通識性知識點的闡釋(如PCR基本原理及步驟、基因組基本組分),避免不必要的細節講解(如PCR具體條件、基因組具體組件和功能)。盡量把詳盡的論述留給后續的課程。在確定生物技術基礎教學內容時,處理好學科課程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將各門課程放在一起全盤考慮,做到既不疏漏關鍵,也不過分重疊。

二、引入討論式、啟發式教學方法

查看全文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探究式教學法的運用

摘要: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教學中,適度運用探究式的教學法,有利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激發學習熱情,培養問題意識,增強教學效果。同時也應該注意,探究式教學在具體的教學運用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教學設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2005年、教育部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意見》,決定在高校開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的教學和實踐,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在新時期,面對95后的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以下簡稱“原理”)在教學中面臨新的挑戰。有學者指出“原理”課存在“內容多與課時少的矛盾,理論性強、政治性強,部分學生學習興起不濃”的特點,[1]與此同時,“原理”課的教學內容對教師的學識、教學技能要求高,而新時期的學生習慣于手機、電腦的生活,對于理論缺乏興趣,大學的專業化教育程度高,導致大學生對公共課重視程度不夠,學習動力不足。面對這些新挑戰,筆者嘗試將探究式教學法運用到”原理”課的教學實踐中,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探究式教學法概述

探究式教學古已有之,無論是孔子在教學過程中所運用的“因材施教”“舉一反三”,還是蘇格拉底的“助產術”,都可視為探究式教學的典范。康德也曾指出,“愿意學習哲學推理的人,只可把一切哲學體系看作理性使用的歷史,看作訓練他哲學才能的對象。”[2]。這些先哲都強調在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哲學教育的目的不僅僅在于知識學習,更在于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伴隨近代大學的誕生,教育也從傳統的貴族教育,走向平民教育,教育也日益專業化、標準化。教育的大眾化,也隱含著教學方式的規范化、標準化。教育的模式化、專業化對于普及教育,提高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這也容易導致教學方法的程序化,學生的知識訓練,占據越來越重的地位,能力的培養卻受到忽視。20世紀初,針對當時美國教育過程中,教師注重講授,忽視引導,重知識的學習,輕能力的培養,教育模式化,學生缺乏思考能力等現象。美國哲學家和教育學家杜威,在1909年就批評側重于知識的積累,忽視學生自主性、能動性,忽視教學的過程性教學方法。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一書中,杜威提出思維的五步法,杜威的思維五步法:(1)學生要有一個真實的經驗的情境;(2)在這個情境內部產生一個真實的問題,作為思維的刺激物;(3)他要占有知識資料,從事必要的觀察,對付這個問題;(4)他必須負責有條不紊地展開他所想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5)他要有機會和需要通過應用檢驗他的觀念,使這些觀念意義明確,并且讓他自己發現它們是否有效。[3]179繼杜威之后,美國生物學家、教育學家施瓦布,1961年在哈佛大學做了《作為探究的理科教學》,提出探究式學習的理念。相對于傳統的傳授式教學,探究式教學法具體表現為: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地探索,掌握認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研究客觀事物的屬性,發現事物發展的起因和事物內部的聯系,從中找出規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培養學生自己的思維能力,“盡管一切思維的結果都歸結為知識,但知識的價值最終還是服從它在思維中的應用。”[3]171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在課堂的運用,具有以下鮮明的特點:由傳統講授式教學的教師主導、傳授轉變為教師指導,學生主導;由傳統的灌輸式教育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被激發;由傳統的記筆記、背答案,轉變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注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相對于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更有利教學效果的實現,有利于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同時減少傳授式教學給教師帶來的壓力。值得注意的是,探究式教學法主要運用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教學實踐中。在公共課中,尤其是在“原理”課中,探索運用探究式教學法還比較少見。近年來寧波大學在全校廣泛開展探究式教學法的推廣工作,并取得較好的效果。在此過程中,筆者嘗試將探究式教學法與”原理”課的課堂教學相結合,使”原理”課煥發了新的活力,受到廣大學生的喜愛。

二、探究式教學法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學中的運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