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公益活動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1 04:39:1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社會公益活動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社會公益活動

公益活動下的特殊教育論文

一、特殊教育從業人員公益活動的必要性

(一)殘疾人需要社會的公益救助與服務

特殊教育從業人員公益活動的對象主要是殘疾人。根據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的結果,中國殘疾人已達8296萬,占全國人口的6.34%[2]。殘疾人作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他們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導致了身體或心理殘疾,面臨教育、就業、康復等一系列生存與發展的困境。而我國殘疾人服務與保障體系尚不健全,得到特殊教育從業人員及時有效的專業支持服務是他們最基本的訴求。

(二)殘疾人得到社會的救助與服務是社會公平的體現

近代社會公平理論的代表人物羅爾斯的“正義論”中提出,社會公平包括道德層面的社會公平和制度層面的社會公平。道德層面的社會公平是指每個社會成員所追求和擁有的社會公平;制度層面的社會公平是指某一個制度必須保證社會公平,只有這樣這個制度才能維持下去。同時,他也提出了社會公平的兩大基本原則:即平等原則和優先原則。平等原則是指所有社會成員在廣泛的基礎上享有平等的權利,而不與其他人的權利相沖突;優先原則是指當社會和經濟出現不平等時,資源和福利將被重新分配。一方面優先給予社會中處境不利的人們最大利益,另一方面在機會均等的條件下,使所有人獲得最大利益。殘疾人作為社會上一個特殊的利益群體,理應享有平等的權利。當前,我國貧富差距明顯,在資源分配中,雖然國家已經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殘疾人仍然處于弱勢地位。而對殘疾人進行救助與服務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社會公平。

(三)公益活動是對殘疾人進行救助與服務的重要途徑

查看全文

公共管理下高校公益社團現狀

一、高校公益社團的協同合作機制

隨著社會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公民社會日益成熟和開放,社會治理主體呈現多元化的趨勢,社會問題也變得更加復雜,單憑一方力量難以勝任,需要多方主體合作才能有效解決。協同合作就是充分整合合作各方的優勢資源,建立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進行詳細合理的任務分工,從而發揮整體實力,實現公益活動的目標。高校公益社團應加強與校外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民間團體等各類組織的合作,有效借助社會力量,實現優勢互補,實現合作共贏。每個高校公益社團雖然都有其獨特的性質、特色與活動方向,但仍具有一些共同優勢:科學文化知識、團隊合作能力、志愿服務精神,這正是社會公益活動所需要的重要資源。這些因素使得大學生群體具有從事公益活動的比較優勢,可以讓他們直接為社會提供優質的公益服務。憑借高校公益社團的高素質、高能力、高志愿精神可以較為容易地尋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爭取相應的資源支持,彌補高校公益社團的不足。當前高校公益社團普遍面臨的問題主要有活動經費不足、物質基礎薄弱、實踐能力不強、缺乏管制權力。除了提供物質條件保障外,合作機構有時也需要派出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對大學生進行指導,畢竟書本理論與實際情況存在一定差異,同時在特別領域也有必要提供公權力的支持,例如指導文明交通出行、維護消費者權益、關注食品安全等。高校公益社團尋找校外合作伙伴不能盲目,首先要根據自身特點確立其發展目標,才能在相同目標的指引下找到若干合作意向組織。通常,政府部門、較大的民間團體是高校公益社團首選的合作對象,因為它們都不以營利為目的,且在其職能范圍內積累了豐富的公益活動經驗,能夠更好地為高校公益社團提供有力幫助。當然,企業和個體工商業者也是重要的支持者,但是在商業目的的推動下高校公益社團要與之劃清各職責,嚴格審核活動內容,避免公益活動演變為純粹的商業活動。在確立合作關系之后,高校公益社團面臨著如何確定合作方相互關系的問題。一般來說,高校公益社團充當主體地位,給予大學生良好的鍛煉平臺,合作對象應起到搭臺式的輔助作用。大學生社團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培養與發展社團成員的自主性和合作性、自由性和責任性、科學性和人文性、繼承性和創造性,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實現合作共贏的目標,高校公益社團在策劃活動方案應盡量做到既能滿足服務對象的公益需求,又要為合作對象帶來切實利益。

二、高校公益社團的效能擴散機制

公益活動產生的效果包含物質和精神兩個方面,公益精神的價值遠大于物質成果。公益精神具有擴散效應,能夠使受益者心存感激并繼續傳遞,使旁觀者得到教育感化,積極參與到公益活動中來。因此,高校公益社團應緊抓內涵建設和外部宣傳,不斷擴大公益活動的效果,使大學生群體成為公民學習的榜樣,為高校贏得良好的聲譽。(一)高校公益社團的創建要體現特色化特色化意味著社團資源的集約利用、公益服務的專業水準、服務對象的特定選擇。沒有特色化的公益社團往往存在諸多問題,如社團宗旨模糊不清、社團管理松散混亂、服務對象范圍泛化等。高校公益社團只有不斷探索社團特色,才能產生廣泛的影響。大多數高校公益社團根據學科設置,具有一定專業性,較為容易確定其特色,難點在于如何把這種特色在具體的活動中充分體現出來。(二)高校公益社團的運行要堅持長期化由于個別不規范的公益社團開展一些臨時性的公益活動,讓收益人對大學生產生浮夸虛榮的不良印象,若活動質量存在折扣,特別是形式化問題嚴重,更會給公益領域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即使正規的公益社團也面臨著社團成員每學年更新換代的問題,致使一些公益項目因接替成員的取向和參與程度等原因而中斷。優秀的公益社團對成員的管理應當具有良好的新陳代謝機制,能夠持續關注所在公益領域,為服務對象提供長期的支持、引導和幫助。(三)高校公益社團應積極建立穩定的宣傳渠道通過網絡、電視、現場展示等途徑,加大公益活動的宣傳力度,傳遞社團活動留給社會公眾的公益精神,同時也可樹立社團的品牌形象,爭取更多的合作伙伴和資源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宣傳不適當,好事也有可能變壞事。坦然付出,坦然接受,沒有施舍與居高臨下,也沒有受寵若驚或低人一等,這樣的公益文化才是培育公益精神的健康土壤。此外,省、市相關單位在給社團評價的時候,不能因為影響力就認可為優秀社團,而要把社團的扎實成果和志愿服務精神作為考量的重要因素,避免挫傷公益社團的積極性,使其走向不做事或少做事、虛假宣傳的歧路。

作者:李波李媛單位:宿遷學院

查看全文

高校貧困生公益社團化管理模式

摘要:目前我國高校資助工作的關注點在于如何公平公正、合理高效地分配資助資源,為貧困生順利完成學業提供物質保障。但貧困生的心理幫扶、感恩教育、責任感培養等方面仍然是資助工作的短板。本文以閩江學院電子系將公益社團化管理模式運用到貧困生為例,探討公益社團化管理模式對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促進作用,提出構建貧困生公益社團化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徑和措施。

關鍵詞:高校;貧困生;公益社團;管理模式

國家教育部《高等學校勤工助學管理辦法》([2007]23號)以來,國家、政府、高校都逐步加大了對在校貧困生的資助力度。[1]但是,目前高校對貧困生的資助仍然停留在直接的、線性的、單一的無償注入方式。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對此種物質獲取方式產生依賴和麻木心理,進而造成感恩意識、奉獻意識、誠信意識等的缺失。此外,貧困生由于在經濟上處于劣勢,在與人接觸的過程中容易產生敏感、自卑、封閉等不良情緒。資助只是手段和形式,育人才是目的和初衷。因此,探尋經濟幫扶、精神幫扶和心理幫扶等多管齊下的有效做法是完善資助體系、實現高校服務育人功能的重要議題。

一、公益社團化管理模式對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意義

高校學生社團是學生根據自身興趣自愿組成的、按其章程開展活動的群眾性組織。社團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功能,包括理論學習型、學術科技型以及社會公益型等等。[2]公益社團強調圍繞志愿服務開展社會實踐,擔任著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的角色。貧困生的公益社團化管理模式是加強資助育人功能、解決資助工作困擾、實現資助育人兩手抓的重要路徑。

1.解決資助工作人力資源短缺與日益增長的貧困生人數之間的矛盾

查看全文

微博時代的微公益理念分析

微博時代微公益理念社會化的現狀

(一)普通民眾發起的“微公益”活動普通民眾作為微博時代微公益理念社會化的主力軍廣泛地參與到了活動當中,積極主動地發揮著自己的作用。借助微博平臺,集思廣益,以方便、快捷的方式進行著各種創新性的活動。簡世成和張才路是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駐村的兩名大學生村官,兩年來利用自己所學知識和專長想方設法推動農村發展。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他們提出了“微博賣板栗”的想法,計劃利用微博平臺,板栗活動信息,并將活動過程中的精彩瞬間通過微博以視頻和圖片等形式向外傳播。在幫助農民優價銷售板栗、增加收入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農民IT技術培訓、籌建“農民合作網吧”,并通過互聯網特別是微博平臺長期推銷生態農產品、爭取各界扶貧資源;同時,組織消費者團購、鄉村生態旅游等城鄉互動活動,適時推動成立農民電腦協會、板栗協會或生態果蔬協會等合作組織,為長遠發展打基礎。兩名大學生村官更是將微博賣板栗申請成一個微公益項目,參加了聯想“微公益”大賽,項目參賽后,以其獨特的創意和切實的可行性,受到了廣大網友和嘉賓的青睞[4]。(二)民間志愿組織發起的“微公益”活動民間志愿組織作為為社會服務、促進社會進步、傳播公益理念的民間草根力量,在微博平臺和微公益活動的開展中,更是突出了自己的優勢,廣泛地號召志愿者,以核裂變式的方式迅速傳播微公益理念。寶貝回家志愿者協會以“寶貝回家尋子網”為協會的主要活動平臺,匯集了許多的愛心力量幫助孩子找到回家的路。自2008年創辦至今,志愿者隊伍也從最初的70多名發展到2萬多人。該協會的宗旨是:關愛兒童,共筑和諧。“寶貝回家尋子網”網站有近3000萬注冊的家長和志愿者,騰訊公益與寶貝回家志愿者協會聯合發起“寶貝回家關愛行動”,希望借助微博,幫助走失、被拐和流浪的兒童回到父母身邊,同時,呼吁網友見到街頭乞討的兒童時請拍照或錄像,連同時間、詳細地點等到騰訊微博。寶貝回家志愿者隊伍建立了90多個尋子QQ群,截至目前已有75491位愛心人士參與本活動,已有449人通過該活動找到親人,目前還有家尋寶貝11021人,寶貝尋家5478人[5]。(三)網絡媒體發起的“微公益”活動網絡媒體通過“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多對多”的傳播方式,凝聚人心、積聚力量、把微公益的理念轉化為隨手可行的行動,滲入每個網民的意識中。網絡媒體在微公益活動中,不僅起著監督監管的作用,而且擔負起捐贈主體的作用。2009年12月,一家微公益互動微博社區———“茶缸微博”在上海成立。“積少成多、聚米為谷”是茶缸倡導的精神。茶缸承諾,網友只要注冊成為該網站的會員,就等于捐獻了10粒米。網友每發表一篇微博,網站又會再捐1粒米,推薦1名會員,網站將捐獻10粒米,網友參與1份問卷網站將捐獻100粒米。此外,網友在該網站使用微博可以獲得積分,每200積分就可以換成5000粒米。“茶缸網”隨時都會更新捐米的數據,每當統計捐米量達到5公斤后,專門的愛心米小組就會去市場買回一袋等量的米,再通過與慈善機構合作捐給貧困家庭。截至2011年2月底,“茶缸”網已有1.4萬余名注冊會員。到目前為止,“茶缸”已經捐出了527.5公斤大米,攢米約116.25公斤。捐米行動由“茶友”發起組織并參與執行,“茶友”每次活動都會拍下照片,全程記錄,并撰寫博客,公布給全體“茶友”。茶缸將微公益融入了企業文化之中,將網友的每一個行為都轉化為一份愛心放大并傳遞出去[6]。(四)名人發起的“微公益”活動名人參與微公益活動,不僅提高了自己的社會形象,同時也盡了作為一個社會公民應盡的責任。在微博時代,通過實時互動,微公益理念的傳播效應和網友的愛心聚焦效應迅速增長。“名人效應+網友推廣”的方式具有超強的號召力和感染力,是微博模式下的愛心微公益理念傳播的典范。2011年3月,梁詠琪(GiGi)生日到來之際,她提前說出自己的生日愿望,希望幫助中國有需要的家庭和小孩,平安渡過難關,以及得到更多醫療與教育上的幫助;而每轉發一次此微博,GiGi就會捐出一元到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將祝福轉送給有需要的人。短短數天,已有391695次轉發,而Gi-Gi亦守諾捐贈40萬元給該慈善機構。雖然三天的生日微博轉發期已過,但仍有不少網友繼續轉發,令GiGi大為感動,她說:“生日做有意義的事是我的宗旨,多謝大家送這生日禮物給我,我將繼續把慈善訊息宣揚出去。”[7](五)企業發起的“微公益”活動微博時代,企業發起的微公益活動不僅履行了其本身應盡的社會責任,增加了愛心公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而且增加了企業與公眾信息的交互能力,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企業帶頭、全民參與的微公益活動方式,在擴大了公益活動參與者范圍的同時,將微公益的理念廣泛地傳播到社會中。企業在活動中的創新性吸引了更多的公眾對公益事業的關注和興趣。中國平安作為國內領先的綜合金融集團之一,從2009年10月開通新浪官方微博至今,現已擁有接近10萬的忠實粉絲。為了呼吁更多的人關注這些地區的貧困兒童,讓更多“渴”望的孩子喝上干凈的飲用水,中國平安官方微博發起了“一次轉發一瓶水”為主題的公益活動。參與者只需在6月1日至6月15日間轉發活動微博,每轉發一次,中國平安即向旱區的平安希望小學捐贈1瓶飲用水,每增加1位粉絲則再捐飲用水2瓶。自活動開展以來,這種別樣的愛心傳遞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截至活動結束,此條公益微博的轉發量超過23萬次,平安官博粉絲新增近3萬人。最終,平安共計送出28.5萬瓶品牌飲用水,同時,平安根據學校的一些具體需求,追加贈送了價值約40萬元的雨衣、教輔書籍和課桌椅等。該活動獲得了包括平安客戶、員工、社會熱心人士的積極參與,網友們強大的力量使愛心公益的影響力呈幾何級數地擴大[8]。(六)政府發起的“微公益”活動政府一直都是以“親民、愛民”的形象作為公益事業的支持者和推動者。在微公益迅速發展的今天,政府更是借助微博平臺,發揮其主體效應,帶動和號召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和企業積極開展微公益活動,關注社會中的弱勢人群,傳遞公益理念,樹立良好形象。2011年11月15日,由共青團陜西省委、陜西省實施希望工程辦公室主辦的“紅‘圍脖’暖三秦”微公益活動啟動,主要內容是“送溫暖、送關愛、送文化”,運用微博平臺發起資助,以一個家庭、社團及企業資助一個孩子或者一所學校的模式,幫助農民工子女和弱勢青少年群體遠離寒冷,忘卻孤獨,延續親情,在互相關愛的氛圍中健康成長。活動募集到來自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及企業捐贈的物品價值逾千萬元。捐贈的電子學習產品價值1000多萬元,將在陜西107個縣市區及36個省級重點示范鎮援建“希望工程—愛心家園”,260多個主要服務對象是品學兼優的進城農民工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目前,已有多家企業為貧困地區學校捐贈了電腦、樂器、體育器材及圍巾、手套等過冬用品[9]。

微博平臺下的“微公益”理念社會化分析

(一)基于利他主義視角下的分析利他主義一詞,源于拉丁語alter,意為他人的。19世紀法國著名哲學家,社會學、實證主義創始人孔德首先把這個概念引進倫理學體系。他認為,人類既有利己的沖動,又有利他的沖動,利他又必然以利己為基礎。所謂利他主義,就是一個個體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以犧牲自己的適應性來增加、促進和提高另一個個體適應性的表現。在西方倫理思想發展過程中,利他主義曾有過兩種典型的表現形式,即仁愛的利他主義和利己的利他主義。仁愛的利他主義認為,利他人的仁愛心或仁慈情感是人的本性,仁愛心作為道德的基礎和標準,要求人無私地去利他人和促進人類的共同福利。利己的利他主義認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同時又有同情心、與人類成為一體的社會情感、利他人的社會本能。任何人都以追求私利作為行為的出發點。由于利他人的本能,又最終使人以利他人和社會的共同福利作為行為的目標,其行為的結果則使個人利益得以實現。利己的利他主義得到了學界的支持和認可。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快,經濟負擔、心理負擔加劇,時間成本上升,雖然從小受到中華傳統美德的熏陶,但是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得不望而卻步。但是,微博時代的微公益適應了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建設的這些特征,降低了參與的門檻,捐贈途徑也更加簡單易操作。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微公益的主體,選擇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的感興趣的公益活動,通過符合自身經濟狀況的形式表達仁愛之心。“儒家的修身是一個推己及人的過程,首先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10]人的經濟能力有大小,但是“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都有利他的社會本能,人的本質正是他的社會性。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競爭中,利己主義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微公益理念的社會化,使更多的人認識到只有利他才能獲得他人和社會的回報,獲得更大的利益。儒家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發展過程和目標,“修身”是人生發展的起點,也是人生成功的必備條件。充分調動人們利他的本能從而加強公民自身的道德修養,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就會提高,社會才能更好更快的發展,這樣人和人的關系就會更加融洽和諧,個人生活水平也會逐步提高。利己的利他主義是微公益理念社會化過程中的人們內心博弈的一種平衡,也是微公益發展的推動力。(二)基于基本需求層次理論下的分析基本需求層次理論,是行為科學的理論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于1943年提出。該理論將需求分為五種,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分別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需求層次理論有兩個基本出發點: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層需要獲得滿足后,另一層需要才出現;二是在多種需要未獲滿足前,首先滿足迫切需要,該需要滿足后,后面的需要才顯示出其激勵作用[11]。一般來說,某一層次的需要相對滿足了,就會向高一層次發展,追求更高一層次的需要就成為驅使行為的動力。相應的,獲得基本滿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勵力量。五種需要可以分為兩級,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屬于低一級的需要,這些需要通過外部條件就可以滿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高級需要,他們是通過內部因素才能滿足的,而且一個人對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是無止境的。一個國家多數人的需要層次結構,是同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科技發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關的。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還很落后,中國社會最直接的發展目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擺脫貧困狀態。而在進入21世紀后,市場經濟快速發展,貧富差距逐步拉大,導致價值尺度扭曲、倫理準則變形、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惡化。中國的道德分配問題日益突出,影響著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所謂道德分配,是指在社會輿論、良心譴責、正義感、同情心等道德精神力量驅使下,人們自覺參與社會產品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種分配形式。”我們逐漸認識到:充分發揮公益事業的力量調節道德分配中的問題,成為和諧社會中精神文明建設和思想道德建設的一種有效途徑。正如馬斯諾在需求層次理論中所說,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有通過外部條件可以滿足的低一級的需要,如物質生活的需求,也有通過內部因素才能滿足的高一級的需要,如精神生活的需求、自我實現的需要。伴隨著改革開放后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的生理需求逐漸得到滿足,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自我實現的需求。微公益賦予了公眾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自主的參與方式和道德選擇模式,當參與主體的這些公益行為得到實踐并被賦予良好的道德評價時,他們會自然地實現微公益理念的吸收和內化,并同時滿足自身追求自我完善的精神需求。這種精神上自我完善的需求,正是道德分配中公民對他人、社會、國家有道德責任意識和社會使命等意識的體現。微公益在不占用個人很多資源甚至從長遠來看對個人有利的情況下幫助了別人,也獲得了個人完善自我的精神需求。可見,微博時代下微公益理念的社會化契合了現代人對生活思考的理念,得以在社會的良性互動中逐步實現著公眾思想道德和價值品質的內化。

微博時代的微公益理念社會化的價值

(一)降低了行善門檻,傳遞人人公益理念微博時代,只要有愛心,我們每個人都能加入公益的隊伍,無論是一粒米、一塊錢、一篇微博、一張提供信息的照片、一個轉帖、一個關注都可能改變他人的生活或是命運。微公益降低了行善的門檻,微博擴大了活動的范圍和影響力,從而為其提供了適宜生存的土壤,使每一個小愛心匯集起來形成強大的社會力量。微公益重在人人參與,無論給予的是精神上的支持還是經濟上的幫助,只要每個人都用愛、善意來創造價值,回報社會,微公益的理念就會逐漸成為一種人們日常的生活態度。普通公民慈善責任和意識的覺醒,不僅推動了我國公益事業的平民化發展,更是將人人公益的理念傳播到了不同的社會群體當中。(二)增強了公眾主體意識,建立互動新模式傳統公益中的活動主辦者和執行者都是特定的公益組織或基金會,捐贈者往往是被動參與,選擇捐款捐物或志愿性服務。但是在微博時代,信息的開放性使得公眾不必受地域的限制,利用網絡平臺,表達自我觀點、分享自己生活的所見所聞、關注自己感興趣的活動、組織發起微公益活動。社會大眾即是活動的發起者,也可以是活動的執行者和監督者,這種身份的置換和重疊,不僅充分地激發了他們的參與熱情和道德自主性,而且豐富了微公益的活動方式。除了傳統的救助方式,參與者可以通過轉發、加粉絲及注冊的方式、以物換物的方式、提供線索等方式加入微公益活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公眾在這種雙向互動的模式中,主體意識、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都得到了顯著的增強。(三)轉變公益思維方式,促進公益事業平民化發展傳統公益的實質是財富的轉移,更注重物質層面的公益效果,公眾作為客體參與公益活動,是短期的、暫時的一個體驗過程。僅靠形式化的公益宣傳難以產生精神層面的交流和響應,缺乏公益理念的支撐和升華。而微公益的實質在于通過微小財富的積累,激發普通民眾對公益事業的熱情,在微公益理念社會化的過程中實現價值需求和道德效用的根本統一[12]。只有通過將微公益理念內化為個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才能實現價值再生,使微公益持續、長期呈核裂變式地發展,促進社會文明進步,促進公益事業平民化發展。

查看全文

3.15活動策劃方案-邀請函

為了有效解決危及消費者健康安全的問題,讓健康維權成為時代消費的主流,在全社會形成全民維權的良好氛圍,切實達到保護廣大消費者生命健康權益的目的。湖北省消費者委員會與消費信息在線聯合開展“2005年3月15日”系列大型公益活動。為了充分挖掘此次公益活動新聞效應、廣告宣傳效應,消費信息在線向湖北各大企、事業單位發出邀請,參加2005年3月15日在武漢中南商業大樓門前舉行行業自律大型公益活動。

我們懇切邀請更多與消費者生命健康有關的企業加入“2005年3月15日”行業自律公益活動。我們將通過電視臺、報紙、雜志等新聞傳播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媒體進行全面播報,將對加入“2005年3月15日”行業自律公益活動的商家、企業在我們的聯盟媒體,如湖北電視臺、《湖北日報》、《中國企業》(雜志)、《總裁》(雜志)做相應篇幅刊登,并在消費信息在線(網站)開辟“315健康維權”專題欄目,對加入商家、企業進行多方位宣傳。同時,請在維護消費者生命健康方面率先行動,做出表率的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到現場講話與廣大消費者和各界媒體進行面對面交流。

這是一項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大型公益活動,這是一次廣大消費都密切觀注有著特別意義的活動。在借助媒體強大的宣傳功能,向消費者傳授生命健康知識、提高行業自律的同時挖掘其巨大的影響力,與良好的廣告效果,為企業宣傳自我,展示自我提供良好契機。

特此邀請!

消費信息在線

2005年2月23日

查看全文

互聯網+時代開展公益營銷策略

摘要:在企業的營銷活動中,當今的“互聯網+”時代消費者群體與計算機環境的互動正在不斷加強,這些互動對企業進行更好的市場營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本文筆者試就“互聯網+”時代企業公益營銷目標及定位策略為題展開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企業;公益營銷;策略

隨著如今經濟社會的發展,為了滿足對于當今社會企業公民的行為要求以及對于企業公民意識的要求,就需要企業對于自身的營銷方式進行大膽有效的創新,而在這些營銷創新之中,公益營銷是不可不談的。公益營銷指的是通過公益行為影響受眾以提升自身影響力和品牌價值的營銷方式。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消費者會更青睞于那些與自己的價值觀相符的品牌,而這些價值觀的導向可能涉及諸多方面。如:消除貧困、保護環境等。這樣也就迫使企業選擇進行一定的公益營銷,以迎合消費者的價值觀,從而獲得更多的企業效益。對于企業來說,公益營銷是一種能夠使得企業的經濟利益與社會利益兼顧的良好營銷方式,這種營銷方式不僅能夠為企業帶來更高的客戶忠誠度和品牌滿意度,也能夠創造出與傳統營銷模式相比更加穩定的營銷環境。過去有很多專家學者已經對公益營銷展開了一定的研究,如:菲利普·科特勒教授的《企業社會責任》。在這本書上,這位教授將公益營銷歸為幾類,其中包括了慈善活動、社會營銷、公益事業宣傳等公益營銷方式。隨著企業越來越多地將公益營銷的定位進行擴展,公益營銷從非持續性的一種營銷活動轉變為通過對具有積極向上意義的三觀輸出,從而達到實現濕營銷和軟性營銷的目的。在“互聯網+”這個大環境的背景下,消費者對于信息的接收能力漸漸地也在不斷增強,這使得消費者獲取信息的習慣也產生了重大的變化,這些變化使得消費者是之間的聯系通過網絡社群、網絡社區等不斷地加強,逐漸地新的消費決策過程形成了。對于企業來說,消費者的口碑分享以及主動的搜索無疑是進行市場營銷過程中的關鍵環節。因此,當前的公益營銷對這兩個環節的注重程度也在日益加強。

一、新媒體環境下企業公益營銷目標分析

對于企業來說,進行市場營銷一般都分為兩個目標,一個是傳播目標,另一個則是銷售目標。對于傳播目標來說,為了達到有效傳播的目的,相關的市場營銷常常圍繞著新產品和品牌進行開展。對于銷售目標來說,關于市場營銷,這是圍繞著具體的服務以及產品進行展開的,這也是兩者最本質的不同。因為遇事應具有非盈利性、偶發性的特點,而公益營銷往往需要和公益事業結合在一起,還能具有較高的公信力,使得消費者信服。筆者結合“互聯網+”時代下的傳播學知識,對公益營銷的目標進行劃分,將其劃分為受眾影響力提升目標和品牌價值提升目標并進行系統性的論述。1.受眾影響力提升目標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對于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來說,參與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原來的企業和消費者為主,發展為除了企業和消費者之外還擁有多種意見領袖,他們共同參與到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中來,使得企業的市場營銷活動受眾面更加廣闊———這是社會化新媒體以及新媒體的應用帶來的轉變。企業開展活動的同時,企業需要通過公益活動向社會傳遞主流價值觀以及企業精神,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公益營銷成果。這是因為企業的公益營銷活動的受眾影響力,除了這項活動本身之外,還包括著這項公益事業對于意見領袖的影響。是因為這些意見領袖在民眾之間具有著廣泛的公信力,如果他們愿意對企業的公益活動進行宣傳,那么企業就可能獲得事半功倍的公益營銷效果。對于企業來說,進行這些公益營銷活動的開展,可以使得消費者對正面事物以及主流價值觀的支持,潛移默化地轉移到企業的產品上來。既能提高營銷活動的參與度,也能夠提高消費者的價值觀與企業價值觀的契合程度,同時也能夠引導輿論對于品牌的態度朝有利方向發展,進而影響消費者的品牌消費傾向。對于社會來說,企業進行的公益營銷活動無疑是對于社會有益的。企業周遭的環境中所有的一切,都參與到了企業的公益營銷活動中來。以企業公民的觀點來看,企業作為社會的“公民”,享有著社會權利。同時,企業的財富是從社會中聚集而來的,因此也對周遭環境負有著不可推卸的義務。這些義務需要從推進社會的文化、經濟等各領域的發展來實現。這就要求企業在解決社會問題的過程中塑造自己的影響力和公信力,這樣就能夠使自身周圍的發展環境變得更加和諧,更加適宜企業自身的發展。2.品牌價值提升目標在市場營銷這個領域,品牌形象的塑造至關重要。一個好的企業品牌形象可以給消費者帶來信任感和價值感,使消費者更愿意在這一品牌上消費。因此,人們常說品牌是有價值的。其價值就來自于消費群體對于品牌所包含的個性化內容、文化內涵以及品質的認可。如今,企業產品越來越趨同,這使得品牌價值提升路徑中的個性化路徑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使企業從眾多的廠商中脫穎而出,立于不敗之地。在當前“互聯網+”的形勢下,消費者每天都要主動或被動地接收大量廣告信息,這樣的信息量使得企業品牌想要脫穎而出變得越發不易。那么如何能夠讓顧客主動地尋找自己的這一品牌,就變得尤為重要。就要求企業另辟蹊徑,采用公益營銷的營銷模式。在參加公益活動的過程中,把自身的企業宗旨、企業理念與品牌故事巧妙地灌輸給消費者。并且這樣有選擇地參與到公益活動中去,也可以起到豐富企業文化內涵,以及促使消費者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的目的。可以說對于企業、社會和消費者本身來說是一舉多得的。

二、新媒體環境下企業公益營銷現狀

查看全文

在征集十萬個“山”字公益活動啟動儀式上的講話

各位領導、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上思縣征集十萬個“山”字公益活動啟動儀式,這是全縣人民的一件大事。在此,讓我瑾代表縣委和縣人民政府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大力支持這次活動的廣西保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近年來,我縣努力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項目興縣、旅游旺縣”戰略,經濟實現了穩步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隨之逐步提高。但由于歷史、區位、自然條件等諸多因素影響,我縣仍有5.6萬人口生活處于溫飽線之下,特別是基礎設施極不完善,制約了我縣招商引資進程,極大地影響了我縣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來自)為改善上思縣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上思縣域經濟快速發展,近年來,特別是“十五”期間,我縣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這項工作仍然是任務艱巨,任重道遠。

廣西上思縣十萬個“山”字征集大型公益活動是我縣和廣西保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的一項具體行動。我們力求通過向社會宣傳,募集資金,幫助我縣不斷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十萬大山品牌,為我縣旅游業開辟一個新的亮點。這是為十萬大山人民所辦的一項實實在在的好事。做好這項工作,有助于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有助于發展當地經濟,有助于提高我們十萬大山的區域經濟水平,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社會公益活動。

在主辦單位的緊密配合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上思縣征集十萬個“山”字大型公益活動,越來越多地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12月6日我縣縣委、縣政府在南寧召開新聞會以來,許多企業、協會以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積極參與這次活動并慷慨解囊,對推動全社會進一步的廣泛參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我們要學習和發揚他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扶貧濟困、互助互愛的傳統美德,激勵更多的單位、更多的企業、更多的群眾積極參與該項活動,為改善十萬大山人的生存和發展環境,為建設十萬大山美好家園做出積極的貢獻。

我們都是十萬大山腳下的子民,為了我們明天幸福的生活,為了上思美好的未來,希望縣直機關部門、各企事業單位、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繼續關心和支持這項公益事業,共同將公益活動引向深入。也希望社會上有識之士和富有愛心的人們,能夠繼續發揚扶貧濟困、樂于助人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積極參與到這次活動中來,盡己所能,共同來關心和幫助十萬大山的貧困人民。您所書寫的十萬個“山”字將雕刻在花崗巖石磚上,并鋪砌在上思縣明江公園廣場中央,您的愛心與善舉以“山”為證。

查看全文

在縣大型公益活動啟動儀式上的講話

各位領導、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縣征集十萬個“山”字公益活動啟動儀式,這是全縣人民的一件大事。在此,讓我瑾代表縣委和縣人民政府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大力支持這次活動的廣西**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近年來,我縣努力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項目興縣、旅游旺縣”戰略,經濟實現了穩步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隨之逐步提高。但由于歷史、區位、自然條件等諸多因素影響,我縣仍有5.6萬人口生活處于溫飽線之下,特別是基礎設施極不完善,制約了我縣招商引資進程,極大地影響了我縣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為改善**縣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近年來,特別是“十五”期間,我縣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這項工作仍然是任務艱巨,任重道遠。

廣西**縣十萬個“山”字征集大型公益活動是我縣和廣西**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的一項具體行動。我們力求通過向社會宣傳,募集資金,幫助我縣不斷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十萬大山品牌,為我縣旅游業開辟一個新的亮點。這是為十萬大山人民所辦的一項實實在在的好事。做好這項工作,有助于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有助于發展當地經濟,有助于提高我們十萬大山的區域經濟水平,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社會公益活動。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在主辦單位的緊密配合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縣征集十萬個“山”字大型公益活動,越來越多地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持。12月6日我縣縣委、縣政府在南寧召開新聞會以來,許多企業、協會以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積極參與這次活動并慷慨解囊,對推動全社會進一步的廣泛參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我們要學習和發揚他們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扶貧濟困、互助互愛的傳統美德,激勵更多的單位、更多的企業、更多的群眾積極參與該項活動,為改善十萬大山人的生存和發展環境,為建設十萬大山美好家園做出積極的貢獻。

我們都是十萬大山腳下的子民,為了我們明天幸福的生活,為了**美好的未來,希望縣直機關部門、各企事業單位、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繼續關心和支持這項公益事業,共同將公益活動引向深入。也希望社會上有識之士和富有愛心的人們,能夠繼續發揚扶貧濟困、樂于助人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積極參與到這次活動中來,盡己所能,共同來關心和幫助十萬大山的貧困人民。您所書寫的十萬個“山”字將雕刻在花崗巖石磚上,并鋪砌在**縣明江公園廣場中央,您的愛心與善舉以“山”為證。

查看全文

助殘公益活動管理方案

根據省委辦公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省“愛心永恒”助殘公益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云辦通〔〕25號)及市委辦公室、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市“愛心永恒”助殘公益活動實施方案的通知》(保辦發〔〕24號)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縣“愛心永恒”助殘公益活動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五中全會和省委七屆七次全委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第七屆全國殘運會辦會目標,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廣開籌資渠道,多方為第七屆全國殘運會籌集資金,確保殘運會各項籌備工作順利開展。同時,堅持以人為本,大力弘揚人道主義精神,幫助殘疾人改善基本生活狀況,促進殘疾人事業發展。

二、活動內容

通過義購認捐由國家郵政局批準發行的《愛心永恒》郵品宣傳冊募集資金。

三、組織機構

查看全文

企業社會責任與公益責任論文

摘要:企業公益責任屬于企業社會責任范疇之內的一個部分。本文分析了企業公益責任具有自愿性和內容差異性的特點,并討論了企業會主動負擔公益責任的內在邏輯。根據我國目前企業參與公益事業的現狀,文章認為企業承擔公益責任的水平具有提升的空間,并從改善機制的角度作了相應建議。

關鍵詞:企業公益責任社會責任機制

一、企業社會責任與公益責任

傳統經濟學認為企業存在的價值只在于追求企業利潤的最大化,而現代社會經濟學提出企業應承擔其社會責任。按照利益相關人理論解釋:企業的生存依賴于與企業相關的利益相關者,因此企業對各種類型的利益相關者負有社會責任。Freeman(1984)將“利益相關人”定義為:“能影響組織行為、決策、政策、活動或目標的個人或團體,或者受組織行為、決策、政策、活動或目標影響的人或團體。”利益相關人具體包括:股東、員工、客戶、供應商、競爭者、政府、當地社區、環境、及整個社會關系等。

利益相關人理論雖然清楚的解釋了企業社會責任產生的原因(企業不是獨立創造利潤,而是依賴于利益相關人),但是其企業社會責任的范疇是非常寬泛的,有必要分類認識。Carroll(1979)將企業社會責任劃分為四類:經濟責任、法律責任、倫理責任和公益責任。經濟責任指企業必須進行經營活動,通過生產、銷售、服務等創造財富,獲得利潤以獲得市場生存;法律責任指企業必須遵守法律、制度的約束;倫理責任指企業在法律責任之外,要符合社會倫理道德觀念對企業的期望;Carroll解釋的公益責任是社會對企業“酌情而定的期望”,可以理解企業承擔公益責任是一種量力而行的自發行為。本文探討的公益責任即是企業按照自身意愿,主動承擔超出外部的要求的社會責任。企業承擔公益責任的主要行為是以慈善捐助、設立基金、義務工作等方式從事有利于大眾的公益事業。

比較公益責任同其它的企業社會責任,其存在顯著的差異特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