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學故事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5 00:59:4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人生哲學故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儒道成人教育人生哲學論文
摘要:“成人”是我國教育傳承自古的目標。教育要促成個體的成長、人格的完善,根本是解決人生價值的取向問題。儒道哲學對人生價值的思考有其完整體系。本文分別從人性論、人與社會關系論、人生態度論和人生境界論四方面進行對比闡釋,揭示二者獨特的“成人”之道,從互補融通角度討論儒道哲學對現代“成人”教育的適應性。
關鍵詞:“成人”教育;儒道人生哲學;互補;融通
“成人”,指人的健全人格的養成。年齡長大,并不一定意味著“成人”,只有具備了自覺道德意識和知識、思維能力,再施以教化,才具備成人的德行。馮友蘭說:“有儒家墨家的嚴肅,又有道家的超脫,才真正是從中國的國風養出來底人,才真正是‘中國人’。”[1]因此,“成人”必是中國文化培育出來的人,應從儒道兩家的人格養成之道中汲取營養。本文試從人性論、人與社會關系論、人生態度論和人生境界論四個方面對比分析儒道人生哲學,探討現代社會“嚴肅又超脫”的成人教育內涵。
一、儒道人生哲學的四元構成
(一)對人的本質的認識。要解決人的發展問題,首先要把握何為人、即人的本質問題。儒家對人的本質的認識,從孔子主張的“性相近、習相遠”的開放式觀念,到孟子的性善、荀子的性惡主張,總體上是以性善為中心的。儒家雖承認人有自然屬性,但更張揚人的社會屬性。孔子說:“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因此,孔子圍繞人與人的關系確立道德規范(五倫),建立了“仁”學的基礎,與馬克思所說的“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2]似有共通處。與儒家注重社會性不同,道家注重自然性。人的生命來源于“道”,所以人的本性取決于“道”的本性,而“道法自然”,因此人道也要法自然,固守天道賦予之德性。道家多用“真”“樸”來說明生命的德性:“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樸”是一種渾然未分的狀態,都指未經雕琢而保有的本然狀態。因此,抱樸守真才是生命完成的路徑,一切人為矯飾、違背自然天性的行為都會對生命造成戕害。伯樂善治馬卻幾乎將馬治死,倏與忽為混沌鑿七竅卻害死了混沌,都強調天道無為、人性自然,反對人為對自然的改變。(二)對人與社會關系的認識。人怎樣發揮自己的本性,在自我與社會的關系中找到適當的位置,是儒道兩家都要回答的現實問題。儒家認為人生活在人倫世界中,人的價值實質也即人倫世界的價值,因而只能在人倫世界中對象化、客體化自身才能實現主體人格。孔子在回答子路怎么做一個君子的問題時,提出“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和“修己以安百姓”,自我完善要通過發揮在社群中的作用來實現。孔子以“仁”為人際關系的最高原則[3],其核心是愛人。愛人的起點是“親親”,再推廣到“泛愛眾”,前者合乎天性,后者合乎人道。愛人與自愛相互啟發,“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積極的“忠”與消極的“恕”,構成了愛人的兩面,背后的邏輯都是由己推人。道家對社會采取回避趨向。上古社會“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鄰國相望,雞狗之音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是理想的人際關系,人相交則爭,不如無交而自得其樂。道家對仁的看法是悲觀的,“毀道德以為仁義,圣人之過也!”仁義道德是自然德性被破壞后的次等訴求,起于人的偽飾。同時,仁義的提倡進一步敗壞了人的真樸本性,人為了追求仁義之名而喪身、喪性。注重生命價值的道家提倡,相濡以沫而喪身不如相忘于江湖以存身。(三)對人生方向與處世態度的認識。道家既反對人為改造自然,在處世中必然選擇消極的態度,但消極中同樣蘊有一種主體性精神,“無為”比之“為”,亦是一種理性選擇。道家重身貴生、安時處順,首先是應對亂世的生存法則。老子說,無為以無不為,避免涉入紛爭帶來的生命損害,同時得以保持本性。人應尚謙、貴柔,不敢為天下先,亦是依循“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的天道邏輯。莊子更關注人道,以生命為最高價值,反對殉利、殉名、殉業、殉天下。從莊子的人生實踐來看,他拒絕了楚王的國相委任,說“我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他從“濠梁觀魚”中體會自得之樂,通過“蝸角之爭”的故事批判現實,保持了個體的獨立性。(四)對理想人格與人生最高境界的認識。儒家追求“內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內具最博大的愛人精神,外具安定天下的領導才能。內在修身行仁便能外在治世安邦,兩者是合二為一的。圣王之道有時代性限制,亦非常人所易至,更有啟發意義的是儒家境界的日常化訴求。“所謂人生境界,是人在尋求安身立命之所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精神狀態。”[4]這種境界在“孔顏之樂”中得到了呈現,身處簡陋的物質環境中,個體精神因學問道德的完善而得到滿足,實現了人生境界的超越。道家亦追求“圣人”人格,但與儒家的內涵不同,從而這種人格所抵達的人生境界也有差異。莊子的《逍遙游》以鯤鵬展翅的想象畫面描繪了一種無形無礙、游心騁物的自由境界。自由的本源在于無待,即無所依賴,“不累于俗,不飾于物,不茍于人,不伎于眾”,排除世俗、外物、他人、群體對自身的約束,才能實現自由人格。功名、自我尤是自由的屏障,無己、無功、無名才是修行的境界。難得的是,道家還提出了抵達這種境界的方式:齊物和虛靜[5]。齊物則放棄分辨,回歸道之本然的混沌和整一,“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虛靜的狀態下人忘形去智、物我兩泯,才可以體味大道。
二、從儒道互補樹立“成人”教育目標
《出路》讀后感
《出路》一書,緊緊圍繞現代人的安身立命問題,從出路思想、出路理念、出路思維、出路規律及贏得人生出路的方法與行動等各個方面展開全面論述。從社會的轉型與困惑,從人生的追求與成功,展示了一幅幅活生生的生活畫卷。字里行間,那跳動的文字和扣人心弦的成功故事,為當代人打造了一根安身立命的“定海神針”。
《出路》論述當代人的立身要旨是“大氣大成”。即著眼于空間無邊界、資源無邊界、發展無邊界的時代背景,倡導大氣大成的人生哲學。以視野大氣、胸襟大氣、思路大氣、本事大氣、理念大氣和行動大氣的生存與發展理論,顛覆了“厚黑學”及一切靠走捷徑成功的小人哲學,把現代人帶入一個靠真本事吃飯,靠真功夫取勝的“大氣大成”的人生境界。
《出路》倡導的當代人立身的支柱,便是“五大理念”。即“修煉真本事,取勝不靠‘小聰明’,要有個人的核心競爭力”;“瞄準先進方向找出路。在滿足社會需要中謀出路,滿足大的需要就有大出路,滿足小的需要就有小出路,不能滿足社會的任何需要就沒有出路。在兼容里找出路,有容乃大,融心融智融天下。思路決定出路,思維轉動人生等。為當代人的立身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支持。
《出路》還為當代人立身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技術系統。思維技術,即科學運用定位思維、路徑思維、規則思維、策劃思維。行動技術,立身要在行動中立身,必須把握好行動法則,才能把握好自己的一生。解決了立身教育的科學性與實用性問題。
《出路》把現代人贏得好出路的思想、理念、方法與行動揉合成一個完整的整體,為贏得好出路提供了一套清晰的思路。
讀罷《出路》,出路不再茫然,人生不再困惑,當代人的安身立命大事,有了一部可資借鑒的寶典。
信息化條件下中職德育教學變革
摘要: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在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實實在在影響到了教育教學的變革。中職德育信息化教學在教學實踐中逐漸實施,并得到了師生的普遍歡迎,當然中職德育信息化教學也要避免純業務化、純技術化傾向等問題。
關鍵詞:信息化;中職德育;教學變革
一、信息技術促進中職德育教學變革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極大改變著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這一改變也必然反映到教育中來,改變我們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把信息技術整合進德育教學,符合科技發展的潮流,與社會生活特征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相吻合,是對傳統教學革命性的改造。學習也是一種生活,現實生活的獨立性、開放性、多樣性、交互性等特征也必然反映到學習當中來,反映到學生身上來,成為學生的內在需求。學生通過信息技術這一全新的認知工具,在人機交互、師生交互、生生交互中,獲取信息、探索問題、協作討論、解決問題和構建知識,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基本特征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根本變革,建立起師生多邊互動,合作創生的新模式。信息技術為師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提供了較好的平臺,從而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二、中職德育信息化教學
案例中職德育教學引入信息化因素,為中職德育教學帶來了革新,雖然剛剛開始,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筆者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職教材《哲學薛丹華與人生》中兩課為例,拋磚引玉,引發大家對中職德育信息化教學的思考。教學案例一:《普遍聯系與人際和諧》授課對象:2014級航空服務(中專)學生。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學生了解聯系的含義,了解聯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人際關系復雜性和交互性。(2)情感態度觀念目標:樹立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以積極態度正確看待人際關系和社會交往,營造和諧人際關系。(3)運用目標:培養學生全面、聯系地看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能處理好自己與家長、老師、同學等的人際關系。教學重點:聯系的含義,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教學難點:物質世界的普遍性,人際關系具有復雜性和交互性。教學方法:直觀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觀察體驗法、小組合作探究法。課前準備:(1)教師運用信息化手段,貼近學生崗位,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興趣。(2)按學生個性特征分組,登錄教師網站下載預習任務,運用信息化手段查找資料、完成預習任務,規定時間上傳至教師郵箱。教學過程:環節一:知識積累播放第一小組遞交的預習成果:《航空安全知識視頻》教師設疑:影響飛機飛行安全的因素有哪些?并展示大量圖片。教師自制動畫:和諧自然小動畫——學生感受人類社會、自然界至物質世界的普遍性。聯系的含義:事物之間與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聯系的普遍性:聯系是普遍的,一切事物都處在與周圍事物的相互聯系中,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無限復雜的相互聯系的整體。環節二:實際應用第二小組遞交自行設計的PPT:《學生人際關系網絡圖》教師自制:《復雜人際關系交互網動畫》、PPT《人際關系特征圖》聯系的復雜性與交互性:人的一生,要學會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共事共處。環節三:認識升華第三小組遞交:自拍課堂情景劇小組討論:乘務員為什么與顧客發生沖突?我們該如何處理人與人的關系?教師播放《校優秀畢業生在空乘服務》視頻和《人際和諧》動畫。學生總結: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需要真誠、寬容、平等等因素。環節四:指導人生播放第四小組遞交的視頻:《2008奧運會和文化》視頻小組活動:尋找身邊的和文化小游戲:打開千千結課堂小結:運用電子相冊,回顧本堂課重點和難點,提升人生哲學并布置作業。課后拓展:登錄教師網站,完成教學評價表,QQ、博客等交流答疑解惑。該案例通過網絡、視頻、動畫、圖文等信息技術手段,使抽象的理論形象化,單純的說教生動化,突破了靠想象學哲學,真正貼近學生崗位和生活實際。教學案例二:《堅持內外因相結合,促進人生發展》授課對象:2014級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中專)學生。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通過教學,了解內外因的含義及辯證關系,理解內外因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2)情感態度觀念目標:培養學生的進取心;培養學生不怕挫折、積極向上的態度。(3)運用目標:培養學生用內外因的觀點分析社會現象的能力;培養學生學會處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條件的關系的能力。教學重點:堅持內外因相結合,促進人生發展。教學難點: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教學方法:分組討論法、講授法。課前準備:(1)QQ群:課前自習微課《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和方法論》并完成相關作業。(2)搜索你關注的名人、熱點人物、機電優秀畢業生典型案例,分析在其成長道路中的內外因等因素,給你的哲學和人生啟示是什么?(上傳老師QQ郵箱)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學生回顧微課《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和方法論》,學生討論預習作業,并交流學習成果。新授鞏固:小組代表交流學習成果。問題1:雞蛋變成小雞,請思考:需要哪些條件呢?1.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1)內外因的含義。問題2:內因:事物的內部矛盾。問題3:外因:事物的外部矛盾。問題4:正常受精的雞蛋經過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就順利孵化成小雞;正常受精的鴨蛋,經過合適的溫度和濕度卻孵化成小鴨;而石頭呢,即使有適宜的溫度,最終也還是一塊石頭,孵化不出小雞、小鴨。說明了什么?2)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1)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和源泉,它決定著事物發展的性質和方向。問題5:用上述哲學道理分析: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問題6:“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請指出蒲松齡的這幅落第自勉聯所蘊含的哲學道理。問題7:那么沒有陽光、水分、肥料、溫度等,可以收獲瓜果和豆類嗎?問題8:一只雞蛋放在開水里煮,能煮出一只小雞嗎?這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2)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問題9:種瓜得瓜。但同一種瓜,種在不同的田里,結的果實有大有小,這是因為()案例: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哲學道理?(3)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對微課知識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答疑。2.正確處理自身努力和外部條件的關系案例分析1:機電專業優秀畢業生關鶴《梅花香自苦寒來》要求:確立觀點并闡述理由,小組代表發言。案例分析2:馬云的成長故事和給年輕人的勵志視頻(1)馬云的哪句話或者哪個成長經歷讓你印象最深,給你的哲學與人生啟示有哪些?(2)請結合你自己的內外因素,分析自己和環境,給自己制訂職業生涯規劃目標和措施。回顧課堂教學過程,總結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建立認知框架。運用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提升人生哲學并布置作業。
黨員創先爭優經驗工作總結
在近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有不少感受和體會,班主任工作也要創先爭優,我對自己工作的總結,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
一、理論聯系實際,借鑒他人經驗
要搞好班主任工作,就得多學習借鑒別人的經驗,在實踐中不斷的完善工作法,并且不斷完善班級管理制度。比如,在上學期的班主任經驗交流會上,班主任們的發言令我獲益非淺。除了學習同事的經驗,另一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的絕好途徑是從各種書籍、報刊雜志中獲取豐富的理論知識,我嘗試著把它分為兩類:一類是有關人生哲學的諸如《嫉妒心理學》、《錯誤與人生》、《成功啟示錄》及戴爾·卡耐基的人生哲學叢書等,這類書能豐富思想,幫助我們在向學生說明某個問題時,可以侃侃而談,滔滔不絕,令其信服;另一類就是指導班主任工作的書籍,諸如圖書館的《班主任工作手冊》等書籍,閱覽室的《班主任工作之友》等雜志,每一次閱讀后我都大有收獲。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往往在看到有關文章時迎刃而解。當在書籍或報刊雜志上看到有助于班主任工作的好文章,我會將它剪貼或作一些摘抄,這些理論和經驗對我的班主任工作幫助極大。我深感活學活用班主任工作的經驗,能使我們的工作更輕松活潑而高效。
二、規范班級制度,放手學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個班級,該用什么手段呢?這個問題我進行了思考。戰國時百家爭鳴,其中的儒家和法家,一個是推崇仁義,另一個是強調法制,極端強調法制易導致法西斯,今天的臺灣提倡儒家學說,但黑社會問題嚴重;我覺得儒法結合的新加坡,既講民主又有法制,是很值得推崇的。治理國家如此,管理班級也應該是民主與法制的結合。明白了這一點,我在培養班級民主氣氛的同時,制定了詳細的班規,使班級管理有法可依。雖然在制定班規時是需要花費不少心思,但是“磨刀不誤砍柴功”班規定下之后,我感到班主任工作十分輕松。當然我班班規的制定是經過了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首先在開學前夕,初步制定了一些管理的要求。整個一學期中,我發現好的方法,便付諸實踐,前前后后宣布了好些班規,但因為是不成文的,有時會出現法度不一的混亂情況。因此,我一直在考慮將這些規定用文字進行規范化。新學期一開學,我就主持全班討論,經反復修改,將班規規范成文,制定出了詳細的班規,并且自己打印出來,發到每一位學生會手中,督促學生執行。我們班除了××位班委及課代表,每組設有組長、副組長、背書組長、衛生組長,每天有值日班長,聯絡員,并從每組選出一位值周班長。班里的同學差不多個個是干部。組長管全盤并負責收作業;副組長主要負責登記日常德育加減分情況,每周末在班里匯報一次,并負責德育考核;值日班長、值周班長的職責在班規中都有明確的規定。因為管理規范,我班基本達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目的。在實踐中師生不斷完善班規,形成了良好的班風。那么在整個管理班級的過程中,我有一點最大的體會,就是所有的事情,盡量讓學生自己去做,當班主任就好比做父母,如果什么都是包辦代替,那是培養不出成才的子女的,而應該是在民主的對待他們的同時,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適當的時候加以引導。在學生進校的第一天報名時,我就讓學生自己去領書,發書,而且從中發現了哪些同學比較大膽;每周班會先由學生自己總結上一周班級的情況,然后由我總結;每天的值日班長都要上臺總結當天情況;課堂紀律扣分的學生進行演講;凡有班級問題需要討論時,鼓勵每一位同學發表見解等等。經過鍛煉,我班學生的膽量越來越大,能力越來越強,慢慢出現了許多人才,第二課堂活動效果顯著。
三、充分利用班會,做好思想工作
班主任創先爭優管理經驗總結
在近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有不少感受和體會,班主任工作也要創先爭優,我對自己工作的總結,可以概括為四個方面。
一、理論聯系實際,借鑒他人經驗
要搞好班主任工作,就得多學習借鑒別人的經驗,在實踐中不斷的完善工作法,并且不斷完善班級管理制度。比如,在上學期的班主任經驗交流會上,班主任們的發言令我獲益非淺。除了學習同事的經驗,另一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的絕好途徑是從各種書籍、報刊雜志中獲取豐富的理論知識,我嘗試著把它分為兩類:一類是有關人生哲學的諸如《嫉妒心理學》、《錯誤與人生》、《成功啟示錄》及戴爾·卡耐基的人生哲學叢書等,這類書能豐富思想,幫助我們在向學生說明某個問題時,可以侃侃而談,滔滔不絕,令其信服;另一類就是指導班主任工作的書籍,諸如圖書館的《班主任工作手冊》等書籍,閱覽室的《班主任工作之友》等雜志,每一次閱讀后我都大有收獲。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往往在看到有關文章時迎刃而解。當在書籍或報刊雜志上看到有助于班主任工作的好文章,我會將它剪貼或作一些摘抄,這些理論和經驗對我的班主任工作幫助極大。我深感活學活用班主任工作的經驗,能使我們的工作更輕松活潑而高效。
二、規范班級制度,放手學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個班級,該用什么手段呢?這個問題我進行了思考。戰國時百家爭鳴,其中的儒家和法家,一個是推崇仁義,另一個是強調法制,極端強調法制易導致法西斯,今天的臺灣提倡儒家學說,但黑社會問題嚴重;我覺得儒法結合的新加坡,既講民主又有法制,是很值得推崇的。治理國家如此,管理班級也應該是民主與法制的結合。明白了這一點,我在培養班級民主氣氛的同時,制定了詳細的班規,使班級管理有法可依。雖然在制定班規時是需要花費不少心思,但是“磨刀不誤砍柴功”班規定下之后,我感到班主任工作十分輕松。當然我班班規的制定是經過了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首先在開學前夕,初步制定了一些管理的要求。整個一學期中,我發現好的方法,便付諸實踐,前前后后宣布了好些班規,但因為是不成文的,有時會出現法度不一的混亂情況。因此,我一直在考慮將這些規定用文字進行規范化。新學期一開學,我就主持全班討論,經反復修改,將班規規范成文,制定出了詳細的班規,并且自己打印出來,發到每一位學生會手中,督促學生執行。我們班除了××位班委及課代表,每組設有組長、副組長、背書組長、衛生組長,每天有值日班長,聯絡員,并從每組選出一位值周班長。班里的同學差不多個個是干部。組長管全盤并負責收作業;副組長主要負責登記日常德育加減分情況,每周末在班里匯報一次,并負責德育考核;值日班長、值周班長的職責在班規中都有明確的規定。因為管理規范,我班基本達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目的。在實踐中師生不斷完善班規,形成了良好的班風。那么在整個管理班級的過程中,我有一點最大的體會,就是所有的事情,盡量讓學生自己去做,當班主任就好比做父母,如果什么都是包辦代替,那是培養不出成才的子女的,而應該是在民主的對待他們的同時,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適當的時候加以引導。在學生進校的第一天報名時,我就讓學生自己去領書,發書,而且從中發現了哪些同學比較大膽;每周班會先由學生自己總結上一周班級的情況,然后由我總結;每天的值日班長都要上臺總結當天情況;課堂紀律扣分的學生進行演講;凡有班級問題需要討論時,鼓勵每一位同學發表見解等等。經過鍛煉,我班學生的膽量越來越大,能力越來越強,慢慢出現了許多人才,第二課堂活動效果顯著。
三、充分利用班會,做好思想工作
黨員老師創先爭優個人經驗小結
在近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有不少感受和體會,班主任工作也要創先爭優,我對自己工作的總結,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
一、理論聯系實際,借鑒他人經驗
要搞好班主任工作,就得多學習借鑒別人的經驗,在實踐中不斷的完善工作法,并且不斷完善班級管理制度。比如,在上學期的班主任經驗交流會上,班主任們的發言令我獲益非淺。除了學習同事的經驗,另一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的絕好途徑是從各種書籍、報刊雜志中獲取豐富的理論知識,我嘗試著把它分為兩類:一類是有關人生哲學的諸如《嫉妒心理學》、《錯誤與人生》、《成功啟示錄》及戴爾·卡耐基的人生哲學叢書等,這類書能豐富思想,幫助我們在向學生說明某個問題時,可以侃侃而談,滔滔不絕,令其信服;另一類就是指導班主任工作的書籍,諸如圖書館的《班主任工作手冊》等書籍,閱覽室的《班主任工作之友》等雜志,每一次閱讀后我都大有收獲。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往往在看到有關文章時迎刃而解。當在書籍或報刊雜志上看到有助于班主任工作的好文章,我會將它剪貼或作一些摘抄,這些理論和經驗對我的班主任工作幫助極大。我深感活學活用班主任工作的經驗,能使我們的工作更輕松活潑而高效。
二、規范班級制度,放手學生管理
班主任要管理好一個班級,該用什么手段呢?這個問題我進行了思考。戰國時百家爭鳴,其中的儒家和法家,一個是推崇仁義,另一個是強調法制,極端強調法制易導致法西斯,今天的臺灣提倡儒家學說,但黑社會問題嚴重;我覺得儒法結合的新加坡,既講民主又有法制,是很值得推崇的。治理國家如此,管理班級也應該是民主與法制的結合。明白了這一點,我在培養班級民主氣氛的同時,制定了詳細的班規,使班級管理有法可依。雖然在制定班規時是需要花費不少心思,但是“磨刀不誤砍柴功”班規定下之后,我感到班主任工作十分輕松。當然我班班規的制定是經過了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首先在開學前夕,初步制定了一些管理的要求。整個一學期中,我發現好的方法,便付諸實踐,前前后后宣布了好些班規,但因為是不成文的,有時會出現法度不一的混亂情況。因此,我一直在考慮將這些規定用文字進行規范化。新學期一開學,我就主持全班討論,經反復修改,將班規規范成文,制定出了詳細的班規,并且自己打印出來,發到每一位學生會手中,督促學生執行。我們班除了位班委及課代表,每組設有組長、副組長、背書組長、衛生組長,每天有值日班長,聯絡員,并從每組選出一位值周班長。班里的同學差不多個個是干部。組長管全盤并負責收作業;副組長主要負責登記日常德育加減分情況,每周末在班里匯報一次,并負責德育考核;值日班長、值周班長的職責在班規中都有明確的規定。因為管理規范,我班基本達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目的。在實踐中師生不斷完善班規,形成了良好的班風。那么在整個管理班級的過程中,我有一點最大的體會,就是所有的事情,盡量讓學生自己去做,當班主任就好比做父母,如果什么都是包辦代替,那是培養不出成才的子女的,而應該是在民主的對待他們的同時,充分發揮他們的自主性,適當的時候加以引導。在學生進校的第一天報名時,我就讓學生自己去領書,發書,而且從中發現了哪些同學比較大膽;每周班會先由學生自己總結上一周班級的情況,然后由我總結;每天的值日班長都要上臺總結當天情況;課堂紀律扣分的學生進行演講;凡有班級問題需要討論時,鼓勵每一位同學發表見解等等。經過鍛煉,我班學生的膽量越來越大,能力越來越強,慢慢出現了許多人才,第二課堂活動效果顯著。
三、充分利用班會,做好思想工作
我國文化解讀西方哲學論文
中國首先出現的是比較哲學,在比較哲學的預設中才產生了中國哲學。歷史上出現的第一批以哲學的眼光審視中西方哲學的中國人,都是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根基的知識分子。這一時期,輸入西方文化的意義在于引進一股新鮮的思想空氣,為中國的思想注入新的活力。正因如此,這些西學的譯介者的主要任務,就在于用一種中國人可以輕而易舉地接受的語言把西方文化的觀點表示出來。所以在介紹西方思想的時候,中國學人就往往用中國人慣用的詞語,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專業術語去翻譯、解釋西方思想。
嚴復就是用中國人的觀點看西方、學習西方的典型。嚴復的一系列在中國知識界引起地震般的震動的譯著,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翻譯,而是亦譯亦著,在翻譯中注入自己的思想、見解。從解釋方法上看,嚴復常常是在中國文化的背景中去理解西方文化思想。例如《天演論》的序言就說:“及觀西人名學,則見于格物致知之事。有內籀之術焉,有外籀之術焉。……乃推卷而起曰,有是哉,是固吾《易》、《春秋》之學也。遷所謂本隱之顯者外籀也,所謂推見至隱者內籀也。”⑵這里嚴復就是用中國學人所熟悉的“格物致知”這樣的名詞,《易》、《春秋》這樣的典籍去比附《天演論》。
梁啟超在二十世紀初的幾年發表了幾篇介紹西方哲學思想的文章,把盧梭、培根、笛卡爾、康德、邊沁等人的思想介紹給中國學界。梁啟超對這些外國思想的介紹,基本上接承了嚴復的解釋方法,就是站在中國文化的立場上看待西方哲學思想,盡可能用中國思想的術語去解釋西方哲學內容,用中國思想家去附會西方的哲人,以此使熟悉中國文化的人們可以通過這種比較大致認識西方哲人和西方思想。
說到培根的時候,梁啟超這樣解釋:
“綜論倍根(今譯“培根”——引者)窮理之方法,不外兩途:一曰物觀。以格物為一切智慧之根源,凡對于天然自然界至尋常粗淺之事物,無一可以忽略。二曰心觀。……朱子之釋《大學》也,謂必使讀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致于其極,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里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其論精透圓滿,不讓倍根。但朱子雖然略言其理,然倍根乃能詳言其法。倍根自言之而自實行之,朱子則雖言之,而其所下功夫,仍是心性空談,倚虛而不征諸實。此所以格致新學不興于中國而興于歐西也。”⑶
在梁啟超筆下,培根的“新工具”居然成為朱熹“格物致知”之法的深化和實化。梁啟超用“窮理”解釋培根方法,因為“窮理”這個詞及其內涵自朱熹注《四書》被元朝定為科舉考試的唯一參考書,便已經在中國知識人之中被廣泛認識。以“窮理”釋培根,中國讀者無疑能夠迅速在頭腦中浮現二程朱熹的格物窮理學說,并以此去理解培根。梁啟超用“窮理”解釋培根方法論的更深刻的原因緣于比較哲學中的語言問題。語言是理解思想的最重要的工具,中外的語言差異導致翻譯中一旦語言發生偏差,就會面目全非。梁啟超立足于中國文化,在他的知識視野(包括他所掌握的詞語,以及詞語背后的思想)里,實在找不出什么詞語比中國文化的核心詞匯之一的“窮理”更能夠闡釋培根的思想,也就是說,培根的這種被梁啟超稱為“窮理”的思想,在中國固有思想中找不出完全相對應的思想,因此也找不出完全相對應的詞語,在無法準確恰當地表述的時候,梁啟超只能用附會的辦法,也就是用中國文化大系中的“窮理”這個詞去附會培根的那種意思。在比較哲學中,幾乎一切思想移植的偏差和失誤都來自詞匯移植的錯誤。梁啟超用“窮理”介紹培根思想,中國讀者在閱讀梁啟超的文章的時候,他們看到“窮理”、“格物”這樣的詞匯,腦海里浮現的就是宋明理學的那一套知識論,緊跟著的是整個理學的基本框架,而這恰恰無法準確地理解培根的學說。人們在梁啟超的語義環境中認識的培根,已經和真正的培根相差甚遠。
作家茶文化情節探討
茶及茶文化在近代傳入英國,通過融入英國社會,成為英國文化的重要分支。在查爾斯·狄更斯筆下的經典作品《大衛·科波菲爾》中,狄更斯通過使用生動的語言筆觸繪制了豐富多彩的生活畫卷,形象描述了19世紀英國社會不同階層的人物形象,生動反映了英國茶文化的發展歷程。本文將結合《大衛·科波菲爾》一書,分析英國作家狄更斯的茶文化情節,探索茶文化對英國作家狄更斯創作的相關影響,以期為解讀英國茶文化發展狀況,客觀全面了解19世紀英國社會特征提供有效參考。由英國查爾斯·狄更斯著,宋兆霖譯,作家出版社于2015年8月出版的《大衛·科波菲爾》一書,主要以作者親身經歷、觀察所得和豐富想象為基礎,通過對大衛·科波菲爾的來到人間、初識世事、難忘的生日、一次回顧、斯蒂福思家、米考伯先生的挑戰和重訪斯蒂福思家等多種人生經歷進行詳細描述,使讀者借助大衛·科波菲爾的人生經歷全面、宏觀地了解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社會的人生百態。該書具有以下特點:
一、素材鮮活,感受新鮮
該書是作者基于個人體驗,也是論述篇幅極長的一部作品,通過將作者的親身經歷、觀察所得進行論述,再引入個人豐富想象,形成了完善的論述著作。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是十九世紀的著名作家,其一生創作了大量經典作品,如《匹克威克外傳》、《霧都孤兒》和《雙城記》等。狄更斯的作品極具時代新意和深遠意境,其個人在作品創作過程中,重視融入真實體驗,通過塑造特殊的創作情境,關注容易引發大眾情感共鳴的“小人物”,憑借生動、鮮活的語言筆觸,描繪、批判了英國社會現狀,為大眾呈現了真實、鮮活的英國社會。狄更斯作為英國文學創作歷史上,具有厚重影響力的代表人物,其提出了“茶永遠是知識分子所愛好的飲料。”的觀點,這不僅反映了英國茶文化的發展成熟度,也側面論述了狄更斯本人對茶及茶文化的熱愛。因此,在此時的英國學術界,文人開始習慣一邊品茶,一邊開展學術交流的全新生活模式。
二、視角獨特,可讀性強
該書視角獨特,以獨特的第一人稱為視角,其中還以自傳的方式,增添了全書論述內容的鮮活度與實效性。比如,書中對童工、速記、采訪國會辯論,以及勤奮自學成為作家等故事經歷的描述,均與查爾斯·狄更斯的經歷相像。當然,本書并非自傳,而是一部小說,作者以自身經歷為創作基礎,通過將個人經歷融入其中,將現實生活中細致觀察、想象虛構等成分內容進行藝術化處理,增添了全書的藝術性與可讀性。茶原本是源自我國的生活元素,自傳入英國后,深受英國社會喜愛,通過融入英國社會,形成了獨特的“英式茶文化”,比如,其中形成了特殊的“下午茶”等。狄更斯作為活躍在19世紀英國的代表人物,其對茶及茶文化形成了全新的深刻解讀。因此,在查爾斯·狄更斯所創造的文學作品中,涌現了大量與茶、茶文化相關的場景。茶及茶文化頻現這一特殊細節,不僅生動反映了茶文化對此時英國發展的巨大影響,同時,也客觀表明了查爾斯·狄更斯本人對茶、茶文化的認可。因此,以英國作家狄更斯創作的作品為基礎,對其中所涉及的茶文化內容、素材進行詳細論述,生動感受其中豐富、濃厚的茶文化情節,對當前全面提升茶文化的影響力與價值力,以及客觀詳細解讀19世紀英國社會的文化形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關注實際,描述社會
教師任期工作要點總結
干了一些工作,教育教學四年的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效果只能代表過去,工作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如學生學習兩極分化嚴重,行為習慣還不夠規范等,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發揚優點,改正缺乏,揚長避短,爭取更大的成果。
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同志“三個代表”論述,參與工作以來。積極主動學習“十六大”演講,認真領會理解演講精神,使自己的政治理論水平和思想素質有了一個較大的提高。克服自身各種困難,積極調整心態,嚴格遵守學校各種規章制度,積極參與學校各種活動,加強師德修養,嚴格約束自己,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服從領導布置,注意與同事、學生搞好團結。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從各種書籍、報刊雜志中獲取豐富的理論知識,大概把它分為兩類:一類是有關人生哲學的諸如《嫉妒心理學》錯誤與人生》勝利啟示錄》及戴爾.卡耐基的人生哲學叢書等,這類書能豐富思想,協助我向學生說明某個問題時,可以侃侃而談,滔滔不絕,令其信服;另一類就是指導班主任工作的書籍,諸如圖書館的班主任工作手冊》等書籍,班主任工作之友》等雜志,每一次閱讀后我都大有收獲。工作中遇到問題,往往在看到有關文章時迎刃而解。當在書籍或報刊雜志上看到有助于班主任工作的好文章,會將它剪貼或作一些摘抄,這些理論和經驗對我班主任工作協助極大。并且在日常工作中虛心向老教師學習。現就我工作總結如下:
一、教學工作
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評課,這四年的教學工作中。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努力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多挖掘教材,多思索教法,多研究學生。平時上課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順利的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
平時認真研究教材,備課深入細致。多方參閱各種資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掌握難重點。制定教學目標時,非常注意學生的實際情況。教案編寫認真,并不時歸納總結經驗教訓。注重課堂教學效果,針對學生特點,以愉快式教學為主,不搞滿堂灌,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為主線,注重講練結合。教學中注意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參與教研活動是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和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四年以來,認真參與學校的各項教研活動,虛心向同組的老師請教學習。作業批改上,認真及時,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訂正,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在輔導中做到有的放矢。
通過三的教學我深感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想讓學生切實依照老師的要求做,就必須在思想上讓他想通,充分利用班會,做好思想工作。思想工作做好了其它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這方面,主要有以下一些做法:
池莉的小人物淺析哲學論文
一池莉小說的基本框架和模式
池莉的小說從來沒有轟轟烈烈的大事件,沒有叱咤風云的大人物,她的文學始終根植于世俗男女的瑣碎生活,她的小說選取特有的生存于武漢底層的市井小民,或多男少女,或多女少男,她不厭其煩的用近乎平淡的語調敘述著他們普通生活的點點滴滴,把他們感情的糾葛,經濟的煩惱,人性的陰暗與光明全部暴露出來,表達“愛情、婚姻、家庭”這些沉甸甸的主題。她的小說是一種真實細致的人性解剖,是對現實生活的頂禮膜拜,同時也飽含著對武漢下層人民的殷殷關切。對小人物生存狀態的偏好以及主題的寬泛性和現實性形成了特有的池莉式的選材和表達模式。
生活中總有哲理,池莉總在發現。池莉總是關注于我們熟悉的生活,就像我們的故事,我們每個朋友的故事。她的小說中描寫了復雜開闊的心理空間和多層面的當代社會生活,我們常常忽略或不敢正視的某些社會和生活的真相被池莉一雙洞穿世事的眼睛忽然閃現,讓你體會到什么是殘酷,其實不是池莉殘酷是生活殘酷,池莉小說的一大內容特色體便是驗殘酷生活的哲理。
池莉的小說一般都是"從小寫真,以情促實",選取最卑微的社會底層的人物,記錄他們的人生軌跡,他們生活在社會中,努力適應著社會,然而由于自身的劣勢,他們總是被生活扼住喉嚨,發出的是咿咿呀呀的壓迫之聲。他們被生活攆著旋轉,疲于奔命,生活的煩腦使小人物暴露了與生俱來的自私自利和工于心計,當自己的利益與別人發生沖撞的時候,他們給予的往往是幸災樂禍的嘲弄和落井下石的傷害。然而,他們并不是陰險心理的傀儡,他們也蘊藏著豐富的內心世界,也有著人類最樸素的情感,當現實的命運吧他們彼此之間連在一起時,他們卻又是另一番肝膽相照、相互提攜、相互幫助的溫馨場面。
小人物是一部永遠讀不完讀不盡的大書,池莉覺得所有的人生疑惑總能在他們身上找到答案,她說自己就是小人物,和他們不同的是,他們在創造歷史,創造生活。而她為他們記錄歷史,為小人物寫傳。表現小人物平凡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肢解小人物的人性世界是池莉小說表現的主題。
池莉小說煩惱和巨變是永恒的定理,正是由于她描寫的生活中瑣碎的煩惱,才會讓我們感覺到作品中生活的真實,暴露出小人物內心難以自抑的自私自利,小人物之間相互傾軋的殘酷心理和卑劣行徑,也更能反映出他們在逆境中頑強不屈,奮勇拼搏而又樂觀自持的心態。可以說,正是池莉小說中刻意安排的繁冗的生活細節,才讓小人物的形象有缺有滿,有暇有潔而愈加飽滿,讓我們感到真切的人生,感動于人類在命運面前不屈的動力。池莉的小說鮮有浪漫的風花雪月,離奇的故事情節,醉人的纏綿悱惻,沒有華麗辭藻的堆砌,她用近乎百花的語言庸常人物,凡俗人生的寫作姿態。她的小人物哲學以平視視角和寫實手法揭示出小人物平民生活的本真狀描寫小人物的平凡生活,但平凡并不會因此平靜,柴米油鹽的經濟煩惱,夫妻朋友關系的感情維持,工作生活的相互撞擊。注定小人物不會安靜的接受生活賜予的平凡。細節描寫和鋪陳直敘的敘述方式是池莉小說的敘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