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3 03:27:4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人民教育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講授法研究論文
一、要使講授具有科學性
科學是有關自然界、人類社會和思維三大領域的知識體系,是人們對主客觀世界的本質和規律的熟悉,是人類實踐經驗的總結并被實踐證實了的真理。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摘要:“什么知識最有價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學”。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科學在教育上占有獨一無二的無法估計的地位”講授要達到科學性,首先要有科學的內容。講授的內容要經得起實踐檢驗認為是真理性的東西,即內容要準確無誤,符合實際,毫無虛假,具有系統性、邏輯性。其次要有科學的態度。講授要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實事求是,嚴謹認真,懂就懂,不懂就不懂,不能有半點虛假。再次要有科學的語言。教師要用該科的專門術語,講“行語”,有必要用通俗說法時也不能和專門術語相違反,并且要用普通話講授,使用大家都聽得懂的詞匯、語法、修辭,力求語言清楚、準確、簡練、形象、條理清楚、通俗易懂;講授的音量、速度要適度,音調要有抑揚頓挫,富有美聲。最后要有科學的方法。講授的方法要多樣化,富有靈活性,方法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具有適應性,輕易使學生接受。
二、要使講授具有形象性
形象性是講授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征。講授過程中,教師要對講授內容進行加工,把抽象的理論形象化,變為學生易于接受的知識,要借助于語言、表情、動作、直觀實物、繪畫及音響等手段,對講授內容進行形象描繪。這是學生理解、接受知識的首要條件。有的學者把教學的形象性稱為教學的表演性。羅伯特%26#8226;特拉弗斯在《教師——藝術表演家》一文中說摘要:“教學是一個獨具特色的表演藝術,它區別于其它任何表演藝術,這是由教師和那些觀看表演的人的關系所決定的。”講授表演是教師一切外顯行為的綜合表演,它包括教師的衣著妝扮、表情態度、身姿動作、實驗操作、口語板書等因素。講授表演要采用學生可接受的方式,照顧到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特征。而且這種表演直接具有社會倫理價值,即教師在表演中不僅向學生傳播知識,啟迪聰明,促進發展,而且更重要的是如何做才給學生以示范。教師要自覺的“言傳身教”、“教書育人”,這是教學表演和其它表演活動的根本區別。
在講授形象性的諸多因素中,教師語言的形象性是最主要的。教師借助形象化的語言,通過比喻、修辭、類比等形式,就會把要講授的內容變得生動、形象、具體,使學生立得要領,頓開茅塞,透徹理解。教學實踐表明,越是抽象的概念,講授中就越需要形象性的描述。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了解其內涵。
三、要使講授具有情感性
黨支部政治交接學習活動總結
一年來,十一中民盟支部在盟市委直接領導下,在學校黨支部的大力支持下,積極履行方,案,范1文0庫歡迎您.采1集參政黨職能,開展了大量的工作,真正發揮了參政黨的作用,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同時,支部的工作也取得良好的佳績。現總結如下:
支部全體盟員秉承老一輩優良傳統,堅持走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努力提高參政議政的能力,切實搞好新老交替基礎上的政治交接。支部經常開展組織活動,積極參加統戰部組織的紀念中共中央“五一口號”60周年活動和民盟市委有關政治交接學習活動,積極參加盟市委組織的論文評比(我支部有三篇論文參評)。當汶川發生特大地震災害時,我們盟員多次自發捐款表愛心。
(一)在思想學習方面。第一、學習內容更殷實,年初,我們制定了“20**年支部學習制度”,以此來規范今年支部學習活動。今年我們以專題學習為重點,學習內容包括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學習統戰理論,重點學習民盟歷史,通過學習,我們增強了盟員的榮譽感和使命感。加強對“十七大”文件的學習,引導大家注意“”新表述、新觀念,特別學習多黨合作這一板塊,加強自身建設。第二,學習方法在改變,盟員除了每個月的定期學習外,不分時間和地點,大家彼此切磋和商討問題,不僅是教學上的學術問題,更多的是緊密結合國家政治生活中發生的大事,有的放矢,組織專題討論。使全體盟員在學習和發言中相互啟發,克服以往支部學習就是讀報、喝茶、漫談的老一套,效果良好。例如,陳家林老師與丁秋霞老師不僅是化學學科同行,時時可見他們倆有學術上的爭鳴,但更多的時候他們圍繞學校的發展、社會的熱點、參政黨的作用商討,積極建言獻策。丁秋霞老師特別關注環保、節能減排問題,而且身體力行,向有關部門和單位積極建言獻策。第三,學習效果在提高,我們在學習中注意了學習興趣和熱點、難點問題的結合,即我們將老百姓生活、社會中的熱點問題與自己的興趣結合起來,開展討論,學以致用,學習的目的性、操作性很強,因而激發了大家學習的積極性。幾位年輕的盟員經過學習,由以前的一知半解到現在深刻體會黨的有關大政方針、黨盟合作,充分調動年輕盟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年輕盟員不僅已成為學校教學的骨干,而且還特別關注社會公益事業。
(二)在組織建設方面,支部堅持把發揮盟員作用貫徹落實作為支部工作的主題,切實發揮支部組織的戰斗力,增強支部盟員的活力。組織生活是聯系盟員的重要形式,除要求盟員要按盟章嚴格要求自己,按時過好組織生活,認真履行一個盟員的基本職責外。我們堅持了每月的組織生活,并用豐富多彩的組織生活開闊盟員的視野。春節期間,盟員們不管天寒地凍,和盟市委領導一起看望離、退休老盟員,慰問病故的胡應生老師的家屬。支部關注并幫助那些積極要求加入民盟的優秀教師,如:俞宏斌等。我們率先垂范,努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展示我們盟員風采,增強組織凝聚力。
(三)在本職工作方面,支部全體盟員愛崗敬業,個個是骨干,值得一提的是支部全體盟員今年都帶畢業班。陳家林老師雖近退休,但仍挑重擔,擔任高三年級長并兼任多個班的化學教學,安慶“二模”考試中我校化學成績位于安慶市同類學校第三名,在教學之余,他十分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并積極撰寫文章,搞課題研究并結題。王穎和嚴金鳳老師雖年過半百,體弱多病,但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她們所任學科成績亦名列前茅。特別是王老師還擔任初三班主任工作(她是我校最年長且受人尊重的班主任)。李奕龍老師擔任高三文科班主任兼政治教研組組長,他的論文《信任也是一種教育》刊登在《人民教育》第552期,《試論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主要誤區與跨越》獲市優秀論文二等獎,《安慶二模政治學科試卷分析與備考建議》發表在安慶教研網,并在安慶政治教研會作主題發言。高三“二模”政治居同類學校第一名。程霞驪任高二特重點班班主任,兼高三數學課程,無論教學還是班級管理都非常.盡職。邵玉荷老師承擔高三英語教學,為了提高學生成績,她整天忙碌在學生之中,根本顧不上自己兒子(今年參加高考),張月娥盡管年輕,但在安慶市物理優質課評比和學校多媒體課件制作比賽中均獲三等獎,班主任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受到校領導的一致好評。王學平老師的《怎樣提高45分鐘效率》一文刊登在《素質教育論壇》CN442-1078上,學校多媒體課件制作比賽中亦獲三等獎,丁秋霞任高三、高二多個班化學教學,《給每一個學生機會》一文刊登在《人民教育》第552期,07年教師節獲安慶市模范教師光榮稱號,“二模”考試中化學成績位于安慶市同類學校第三名。
經全體盟員共同努力,我們的工作也得到了盟市委的肯定,李奕龍、程霞驪老師獲優秀盟員光榮稱號,陳家林老師獲參政議政先進工作者光榮稱號。
閱讀能力培養管理論文
注重培養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是當今時代賦予中學語文教學的重任,也是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舉措之一。著名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有人認為學習語文之目的唯在作文,而讀書為作文之預備,……。我則語之以讀書亦為目的。老師能引導學生俾善于讀書,則其功至偉。”“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關系。單說寫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沒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問那比較難捉摸的閱讀程度。”可見,研究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和形成過程,是十分必要的。
從近幾年的語文高考試卷看,現代文閱讀能力測試都占有20%左右。但高考中現代文閱讀測試部分的平均得分率卻很低,如何才能盡快改變這種局面,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呢?我們認為,關鍵是必須認識到,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具有一定系統性和整體性的過程。具體而言,這一過程有四個階段構成。
第一是基本知識的積累階段。現代文閱讀教學須以閱讀能力的培養為目標,閱讀能力的培養又要以具備準確、敏捷的思維為關鍵。我們知道,基本知識是思維的基本因子,知識面的寬窄是閱讀思考時聯想是否豐富、思維是否活躍的關鍵。因此,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應該從狠抓基本知識的積累做起。這里的“基本知識”不僅指語文知識、文化常識、歷史常識、哲學常識、生活體驗以及音樂、雕塑、美術、建筑等藝術常識,而且還包括人文科學(如文化學、歷史學、美學、社會學、教育學、語言學)領域和自然科學與科技應用(如心理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現代通訊技術研究等)領域較新的研究概況,還包括邊緣學科和科學學的研究概況。在當今的中學語文界,能全面反映這些既有時代性又有深度和廣度知識內容的教材還很少。在這方面當首推由谷公勝編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蘇教育出版社于1995年聯合出版的高中語文選修課本《現代文閱讀》。近幾年語文高考試卷所選的現代文均具有豐富的“內蘊”,涉及的知識既廣又深:有的涉及藝術常識和藝術鑒賞知識,如1996年全國卷第四題的選文《貝多芬之謎》;有的涉及文藝美學,如1991年“三南”卷“四/32~40”題;有的涉及思維科學和教育心理學,如1993年全國卷“四/22~28”題;有的涉及對語文教學的理性思考,如1995年全國卷第四題的選文《〈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序》(呂叔湘著);有的涉及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如1992年全國卷“四/26~30”題;有的涉及科技領域的研究新成果,如近幾年高考中連續出現的科技文章。然而,相當一部分教師一味注重應試教育而忽視素質教育,忽視學生“基本知識”的積累和知識面的拓寬;相當一部分學生急功近利,為了應付高考,一心只讀教科書,很少過問課外書,對以上“基本知識”他們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沒有“厚積”,哪來“薄發”?基本知識積累不夠導致了學生知識面的狹窄,阻礙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形成。因此,近幾年語文高考中現代文閱讀測試部分得分較低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一教訓提醒人們:要真正培養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基本知識的積累和知識面的拓寬非狠抓不可。
第二是基本理論的掌握階段。現代文閱讀的有關基本理論是對現代文閱讀能力形成過程中一系列規律的概括,是確立現代文閱讀基本方法的重要依據之一。因此,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還必須狠抓基本理論的掌握。這里講的“現代文閱讀基本理論”,一是指現代文閱讀,一般應從文體、內容和形式三方面進行;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關鍵性詞語。文體不同,內容和形式的具體要求也不同。記敘文的內容指描敘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點、與景物有關的傳說故事等)和議論抒情部分(或抒發情感,或揭示哲理);議論文的內容指論點和論據;說明文的內容指說明對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種物品的制作過程,或指某種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點等。形式方面,記敘文主要是指敘述方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順序依據、線索和表達方式的運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議論文主要是指論證結構方式和論證方法;說明文主要是指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關鍵詞語的確立都有規律可循,還有概括反映這些規律的有關理論。篇有中心段,記敘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議論性語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幾個片斷之間的過渡性語段;議論文的中心段一般為文章的引論或結論,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說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確立可通過分析段落的構成情況來進行:若段落由一個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通過分析句與句的關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幾個并列關系的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幾個句群中心句之和;若段落由幾個主從關系的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為主句群的中心句。句有關鍵詞語,關鍵詞語的確立理論,可參閱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二室編定的1990年版的高中《語文》必修課本一、二冊中的有關單元知識。這是對學生進行現代文閱讀的一般理論指導,即對學生授之以現代文閱讀基本理論的階段,這是現代文閱讀能力培養過程中必須經歷的第二階段。
第三是基本方法的靈活運用階段。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強弱取決于對基本方法的靈活運用程度。學生積累了一定程度的“基本知識”,掌握了上文論及的“基本理論”,我們便可引導學生確立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現代文閱讀基本方法。根據上述第一個基本理論,我們便可確立以下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驟。文章閱讀,首先要確定文體,接著須根據文體特點理解內容。以記敘文的內容理解為例,須以記敘部分的內容理解為基礎,以議論抒情部分的內容理解為根本。記敘部分的內容主要是應理解人物、時間、地點和事件過程等記敘的要素。議論抒情部分的內容主要是應根據表達方式的運用特色理解感受理或情,議論性語句揭示生活哲理,抒情性語句抒發作者情感。其他文體的內容理解,也要根據文體特點進行。譬如小說,其內容不外乎小說的三要素和主題。第三步,研究形式特點并理解其作用。這方面的操作,可根據形式方面的基本理論進行。形式特點的作用,主要是研究形式特點是如何有利于內容表達的。根據第二個基本理論,我們便可指導學生從另一角度,即通過分析文章結構層次來理解文章內容。以議論文的內容理解為例,篇有中心段,找到了中心段,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內容。段有中心句,這個中心句可通過分析段內層次或句群關系找到。找到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段落的內容。學生如能熟練而又靈活地運用以上這些基本方法,現代文閱讀就不會無從下手或抓不住重點。倘若能這樣,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第四是現代文閱讀能力的鞏固階段,即基本訓練階段。閱讀教學是教師指導下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的一種實踐活動,閱讀能力的培養必須在這種實踐活動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完成,因而閱讀教學必須注重基本訓練。所謂“基本”,是指訓練量要適中,訓練題要精選,這一點在高中階段的現代文閱讀教學中尤為重要。訓練量要適中,太少不足以鞏固閱讀能力,不足以提高閱讀的熟練程度;太多則濫,不僅加重學生負擔,而且事與愿違。要做到訓練量適中,我們就必須精心制作或選擇訓練題。在高一、高二的現代文閱讀教學階段,我們緊扣課本編制測試題或導讀提綱,進行按部就班的閱讀能力訓練。第一步,教師示范,向學生示范:如何將深廣的“基本知識”和文章閱讀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充分運用于現代文閱讀的具體過程中。示范課文是第一冊中的《雨中登泰山》、《記念劉和珍君》、《燈》、《拿來主義》和《景泰藍的制作》等各單元難度較大的講讀課文。第二步,找來難度不大的課文,如《難老泉》(第一冊)、《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第一冊)、《雄關賦》(第三冊)、《作家要鑄煉語言》(第一冊)和《一個好樹種——泡桐》(第一冊)等,對學生徹底放手,積極鼓勵并耐心引導他們根據教師示范,通過有意識地運用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來自編閱讀提綱,自讀具體課文。在這過程中,教師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作因人而異的點撥。最后,我們便開始實施現代文閱讀能力培養的第三步:適當選編一些有一定難度的課外閱讀材料。其來源主要是高中語文選修課本《現代文閱讀》和近幾年的高考題,因為這些閱讀材料及其測試題是經過許多專家精心選擇和設計編制的,完全能夠較為準確地測試學生的現代文閱讀水平,也便于我們對高中階段的現代文閱讀教學查漏補缺。對這些閱讀材料和測試題,學生閱讀解答時要真正消化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要熟練運用基本方法;教師講析時要舉一反三地講透講深,要著重分析三個“基本”在現代文閱讀過程中的具體運用。實踐證明,高中階段如能對學生進行這三個層次的基本訓練,他們的現代文閱讀能力是能夠得到真正培養的,他們的現代文閱讀水平是能夠得到較大提高的。
現代文閱讀能力管理論文
[內容]
注重培養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是當今時代賦予中學語文教學的重任,也是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舉措之一。著名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有人認為學習語文之目的唯在作文,而讀書為作文之預備,……。我則語之以讀書亦為目的。老師能引導學生俾善于讀書,則其功至偉。”“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關系。單說寫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沒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問那比較難捉摸的閱讀程度。”可見,研究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和形成過程,是十分必要的。
從近幾年的語文高考試卷看,現代文閱讀能力測試都占有20%左右。但高考中現代文閱讀測試部分的平均得分率卻很低,如何才能盡快改變這種局面,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呢?我們認為,關鍵是必須認識到,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具有一定系統性和整體性的過程。具體而言,這一過程有四個階段構成。
第一是基本知識的積累階段。現代文閱讀教學須以閱讀能力的培養為目標,閱讀能力的培養又要以具備準確、敏捷的思維為關鍵。我們知道,基本知識是思維的基本因子,知識面的寬窄是閱讀思考時聯想是否豐富、思維是否活躍的關鍵。因此,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應該從狠抓基本知識的積累做起。這里的“基本知識”不僅指語文知識、文化常識、歷史常識、哲學常識、生活體驗以及音樂、雕塑、美術、建筑等藝術常識,而且還包括人文科學(如文化學、歷史學、美學、社會學、教育學、語言學)領域和自然科學與科技應用(如心理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現代通訊技術研究等)領域較新的研究概況,還包括邊緣學科和科學學的研究概況。在當今的中學語文界,能全面反映這些既有時代性又有深度和廣度知識內容的教材還很少。在這方面當首推由谷公勝編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蘇教育出版社于1995年聯合出版的高中語文選修課本《現代文閱讀》。近幾年語文高考試卷所選的現代文均具有豐富的“內蘊”,涉及的知識既廣又深:有的涉及藝術常識和藝術鑒賞知識,如1996年全國卷第四題的選文《貝多芬之謎》;有的涉及文藝美學,如1991年“三南”卷“四/32~40”題;有的涉及思維科學和教育心理學,如1993年全國卷“四/22~28”題;有的涉及對語文教學的理性思考,如1995年全國卷第四題的選文《〈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序》(呂叔湘著);有的涉及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如1992年全國卷“四/26~30”題;有的涉及科技領域的研究新成果,如近幾年高考中連續出現的科技文章。然而,相當一部分教師一味注重應試教育而忽視素質教育,忽視學生“基本知識”的積累和知識面的拓寬;相當一部分學生急功近利,為了應付高考,一心只讀教科書,很少過問課外書,對以上“基本知識”他們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沒有“厚積”,哪來“薄發”?基本知識積累不夠導致了學生知識面的狹窄,阻礙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形成。因此,近幾年語文高考中現代文閱讀測試部分得分較低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一教訓提醒人們:要真正培養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基本知識的積累和知識面的拓寬非狠抓不可。
第二是基本理論的掌握階段。現代文閱讀的有關基本理論是對現代文閱讀能力形成過程中一系列規律的概括,是確立現代文閱讀基本方法的重要依據之一。因此,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還必須狠抓基本理論的掌握。這里講的“現代文閱讀基本理論”,一是指現代文閱讀,一般應從文體、內容和形式三方面進行;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關鍵性詞語。文體不同,內容和形式的具體要求也不同。記敘文的內容指描敘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點、與景物有關的傳說故事等)和議論抒情部分(或抒發情感,或揭示哲理);議論文的內容指論點和論據;說明文的內容指說明對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種物品的制作過程,或指某種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點等。形式方面,記敘文主要是指敘述方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順序依據、線索和表達方式的運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議論文主要是指論證結構方式和論證方法;說明文主要是指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關鍵詞語的確立都有規律可循,還有概括反映這些規律的有關理論。篇有中心段,記敘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議論性語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幾個片斷之間的過渡性語段;議論文的中心段一般為文章的引論或結論,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說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確立可通過分析段落的構成情況來進行:若段落由一個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通過分析句與句的關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幾個并列關系的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幾個句群中心句之和;若段落由幾個主從關系的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為主句群的中心句。句有關鍵詞語,關鍵詞語的確立理論,可參閱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二室編定的1990年版的高中《語文》必修課本一、二冊中的有關單元知識。這是對學生進行現代文閱讀的一般理論指導,即對學生授之以現代文閱讀基本理論的階段,這是現代文閱讀能力培養過程中必須經歷的第二階段。
第三是基本方法的靈活運用階段。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強弱取決于對基本方法的靈活運用程度。學生積累了一定程度的“基本知識”,掌握了上文論及的“基本理論”,我們便可引導學生確立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現代文閱讀基本方法。根據上述第一個基本理論,我們便可確立以下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驟。文章閱讀,首先要確定文體,接著須根據文體特點理解內容。以記敘文的內容理解為例,須以記敘部分的內容理解為基礎,以議論抒情部分的內容理解為根本。記敘部分的內容主要是應理解人物、時間、地點和事件過程等記敘的要素。議論抒情部分的內容主要是應根據表達方式的運用特色理解感受理或情,議論性語句揭示生活哲理,抒情性語句抒發作者情感。其他文體的內容理解,也要根據文體特點進行。譬如小說,其內容不外乎小說的三要素和主題。第三步,研究形式特點并理解其作用。這方面的操作,可根據形式方面的基本理論進行。形式特點的作用,主要是研究形式特點是如何有利于內容表達的。根據第二個基本理論,我們便可指導學生從另一角度,即通過分析文章結構層次來理解文章內容。以議論文的內容理解為例,篇有中心段,找到了中心段,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內容。段有中心句,這個中心句可通過分析段內層次或句群關系找到。找到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段落的內容。學生如能熟練而又靈活地運用以上這些基本方法,現代文閱讀就不會無從下手或抓不住重點。倘若能這樣,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閱讀能力培養論文
注重培養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是當今時代賦予中學語文教學的重任,也是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舉措之一。著名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有人認為學習語文之目的唯在作文,而讀書為作文之預備,……。我則語之以讀書亦為目的。老師能引導學生俾善于讀書,則其功至偉。”“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關系。單說寫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沒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問那比較難捉摸的閱讀程度。”可見,研究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和形成過程,是十分必要的。
從近幾年的語文高考試卷看,現代文閱讀能力測試都占有20%左右。但高考中現代文閱讀測試部分的平均得分率卻很低,如何才能盡快改變這種局面,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呢?我們認為,關鍵是必須認識到,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具有一定系統性和整體性的過程。具體而言,這一過程有四個階段構成。
第一是基本知識的積累階段。現代文閱讀教學須以閱讀能力的培養為目標,閱讀能力的培養又要以具備準確、敏捷的思維為關鍵。我們知道,基本知識是思維的基本因子,知識面的寬窄是閱讀思考時聯想是否豐富、思維是否活躍的關鍵。因此,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應該從狠抓基本知識的積累做起。這里的“基本知識”不僅指語文知識、文化常識、歷史常識、哲學常識、生活體驗以及音樂、雕塑、美術、建筑等藝術常識,而且還包括人文科學(如文化學、歷史學、美學、社會學、教育學、語言學)領域和自然科學與科技應用(如心理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現代通訊技術研究等)領域較新的研究概況,還包括邊緣學科和科學學的研究概況。在當今的中學語文界,能全面反映這些既有時代性又有深度和廣度知識內容的教材還很少。在這方面當首推由谷公勝編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蘇教育出版社于1995年聯合出版的高中語文選修課本《現代文閱讀》。近幾年語文高考試卷所選的現代文均具有豐富的“內蘊”,涉及的知識既廣又深:有的涉及藝術常識和藝術鑒賞知識,如1996年全國卷第四題的選文《貝多芬之謎》;有的涉及文藝美學,如1991年“三南”卷“四/32~40”題;有的涉及思維科學和教育心理學,如1993年全國卷“四/22~28”題;有的涉及對語文教學的理性思考,如1995年全國卷第四題的選文《〈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序》(呂叔湘著);有的涉及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如1992年全國卷“四/26~30”題;有的涉及科技領域的研究新成果,如近幾年高考中連續出現的科技文章。然而,相當一部分教師一味注重應試教育而忽視素質教育,忽視學生“基本知識”的積累和知識面的拓寬;相當一部分學生急功近利,為了應付高考,一心只讀教科書,很少過問課外書,對以上“基本知識”他們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沒有“厚積”,哪來“薄發”?基本知識積累不夠導致了學生知識面的狹窄,阻礙了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形成。因此,近幾年語文高考中現代文閱讀測試部分得分較低也就不足為奇了。這一教訓提醒人們:要真正培養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基本知識的積累和知識面的拓寬非狠抓不可。
第二是基本理論的掌握階段。現代文閱讀的有關基本理論是對現代文閱讀能力形成過程中一系列規律的概括,是確立現代文閱讀基本方法的重要依據之一。因此,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還必須狠抓基本理論的掌握。這里講的“現代文閱讀基本理論”,一是指現代文閱讀,一般應從文體、內容和形式三方面進行;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關鍵性詞語。文體不同,內容和形式的具體要求也不同。記敘文的內容指描敘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點、與景物有關的傳說故事等)和議論抒情部分(或抒發情感,或揭示哲理);議論文的內容指論點和論據;說明文的內容指說明對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種物品的制作過程,或指某種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點等。形式方面,記敘文主要是指敘述方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順序依據、線索和表達方式的運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議論文主要是指論證結構方式和論證方法;說明文主要是指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關鍵詞語的確立都有規律可循,還有概括反映這些規律的有關理論。篇有中心段,記敘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議論性語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幾個片斷之間的過渡性語段;議論文的中心段一般為文章的引論或結論,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說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確立可通過分析段落的構成情況來進行:若段落由一個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通過分析句與句的關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幾個并列關系的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幾個句群中心句之和;若段落由幾個主從關系的句群構成,段落中心即為主句群的中心句。句有關鍵詞語,關鍵詞語的確立理論,可參閱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二室編定的1990年版的高中《語文》必修課本一、二冊中的有關單元知識。這是對學生進行現代文閱讀的一般理論指導,即對學生授之以現代文閱讀基本理論的階段,這是現代文閱讀能力培養過程中必須經歷的第二階段。
第三是基本方法的靈活運用階段。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強弱取決于對基本方法的靈活運用程度。學生積累了一定程度的“基本知識”,掌握了上文論及的“基本理論”,我們便可引導學生確立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現代文閱讀基本方法。根據上述第一個基本理論,我們便可確立以下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驟。文章閱讀,首先要確定文體,接著須根據文體特點理解內容。以記敘文的內容理解為例,須以記敘部分的內容理解為基礎,以議論抒情部分的內容理解為根本。記敘部分的內容主要是應理解人物、時間、地點和事件過程等記敘的要素。議論抒情部分的內容主要是應根據表達方式的運用特色理解感受理或情,議論性語句揭示生活哲理,抒情性語句抒發作者情感。其他文體的內容理解,也要根據文體特點進行。譬如小說,其內容不外乎小說的三要素和主題。第三步,研究形式特點并理解其作用。這方面的操作,可根據形式方面的基本理論進行。形式特點的作用,主要是研究形式特點是如何有利于內容表達的。根據第二個基本理論,我們便可指導學生從另一角度,即通過分析文章結構層次來理解文章內容。以議論文的內容理解為例,篇有中心段,找到了中心段,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內容。段有中心句,這個中心句可通過分析段內層次或句群關系找到。找到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段落的內容。學生如能熟練而又靈活地運用以上這些基本方法,現代文閱讀就不會無從下手或抓不住重點。倘若能這樣,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第四是現代文閱讀能力的鞏固階段,即基本訓練階段。閱讀教學是教師指導下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的一種實踐活動,閱讀能力的培養必須在這種實踐活動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完成,因而閱讀教學必須注重基本訓練。所謂“基本”,是指訓練量要適中,訓練題要精選,這一點在高中階段的現代文閱讀教學中尤為重要。訓練量要適中,太少不足以鞏固閱讀能力,不足以提高閱讀的熟練程度;太多則濫,不僅加重學生負擔,而且事與愿違。要做到訓練量適中,我們就必須精心制作或選擇訓練題。在高一、高二的現代文閱讀教學階段,我們緊扣課本編制測試題或導讀提綱,進行按部就班的閱讀能力訓練。第一步,教師示范,向學生示范:如何將深廣的“基本知識”和文章閱讀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充分運用于現代文閱讀的具體過程中。示范課文是第一冊中的《雨中登泰山》、《記念劉和珍君》、《燈》、《拿來主義》和《景泰藍的制作》等各單元難度較大的講讀課文。第二步,找來難度不大的課文,如《難老泉》(第一冊)、《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第一冊)、《雄關賦》(第三冊)、《作家要鑄煉語言》(第一冊)和《一個好樹種——泡桐》(第一冊)等,對學生徹底放手,積極鼓勵并耐心引導他們根據教師示范,通過有意識地運用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來自編閱讀提綱,自讀具體課文。在這過程中,教師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作因人而異的點撥。最后,我們便開始實施現代文閱讀能力培養的第三步:適當選編一些有一定難度的課外閱讀材料。其來源主要是高中語文選修課本《現代文閱讀》和近幾年的高考題,因為這些閱讀材料及其測試題是經過許多專家精心選擇和設計編制的,完全能夠較為準確地測試學生的現代文閱讀水平,也便于我們對高中階段的現代文閱讀教學查漏補缺。對這些閱讀材料和測試題,學生閱讀解答時要真正消化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要熟練運用基本方法;教師講析時要舉一反三地講透講深,要著重分析三個“基本”在現代文閱讀過程中的具體運用。實踐證明,高中階段如能對學生進行這三個層次的基本訓練,他們的現代文閱讀能力是能夠得到真正培養的,他們的現代文閱讀水平是能夠得到較大提高的。
作文教學新思路研究開題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作文教學歷來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占據著小學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教師和學生都投入了很多精力。但作文教學質量不高卻是不爭的事實。目前我校學生作文的突出問題為作文興趣不高、作文內容空洞、雷同、感情虛假、語言貧乏。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我們認為最為重要的是教師的習作教學方觀念與方式過于傳統,不能適應當今素質教育的新課程理念。新課程、新教材為教師提供了巨大的作文教師創新空間,教師必須深入學習,更新觀念,探索新課程、新教材之下的作文教學新思路,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習作信心與水平。
二、課題的確定
針對我校目前學生普遍存在的作文興趣不高、作文內容空洞、雷同、感情虛假、語言貧乏等現象,深入學習新課程理念,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優勢資源,在繼承傳統作文教學優秀經驗的同時,嘗試改革,確定課題:新課程、新教材關于作文教學的新思
路的研究。
三、界定關鍵詞
高中語文戲劇問題式教學現狀
【摘要】2018年,《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正式提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戲劇作品教學對實現“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大核心素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以統編高中語文教材的戲劇作品為例,以“悲劇”為切入點提出問題式教學法。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語文;戲劇教學;問題式教學
2018年,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下文簡稱“新課標”),正式提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1]17-18,這標志著語文學習新時代的到來。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語文教師如何基于核心素養構建語文課堂,已經成為當下語文學科教學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戲劇作為一門古老而傳統的綜合藝術,融合了文學、表演、音樂、美術、舞蹈等多種藝術元素,在豐富學生對歷史、社會、人生的認識,提高實踐能力,培養審美人格等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由于高考試題幾乎不直接考查戲劇文本,戲劇選文的教學一直被忽視。縱觀近年對高中語文教學的研究成果,我們發現,有關高中戲劇教學研究總體來說是不大受研究者青睞的,研究成果相對于其他文體而言也是相當少的,特別是把戲劇教學的理論和戲劇教學的實際結合起來的研究成果更為稀少。因此,對戲劇作品進行教學研究顯得尤為必要。在此,筆者針對戲劇文學作品,以“悲劇”為切入點提出問題式教學法,以期戲劇選文的教學能夠得到重視,在切實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感悟戲劇藝術的魅力。
一、高中語文戲劇作品選文特點
高中語文戲劇作品,從選文種類和范圍來看,入選統編高中語文教材的作品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所選篇目全部出自名家之手:“元曲四大家”之首關漢卿的《竇娥冤》、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最杰出的戲劇家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被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的現代話劇作家曹禺的《雷雨》。選文包括中國古典戲曲、中國現代話劇、外國戲劇,體現了新課標的“堅持立德樹人,增強文化自信,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以核心素養為本”的理念,凸顯戲劇作品教學在育人、情感熏陶、審美體驗以及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功能。從選文數量來看,戲劇文學作品的數量較少。相對于詩歌、散文、小說等其他文體,在整個高中語文教材中,統編教材保留了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4第一單元的三篇戲劇作品:《竇娥冤》《哈姆·雷特》《雷雨》,安排在必修下冊第二單元。從選文篇幅來看,入選的三篇戲劇作品,只選取了完整戲劇的部分內容。其中,《竇娥冤》節選了原戲劇的第三折,《哈姆·雷特》節選了原戲劇的第三幕第一場,《雷雨》節選了原戲劇中的第二幕(片段)。雖然節選的都是原戲劇中的高潮部分和經典情節,但是由于篇幅受限,呈現給師生的戲劇完整度有限,戲劇魅力體驗自然相對不夠完整。從選文作品內容性質來看,三篇選文悲劇色彩濃厚,都屬于悲劇范疇。本單元的單元學習提示設置為:以“悲劇”為切入點,“通過閱讀鑒賞、編排演出等活動深入理解戲劇作品”,把握悲劇意蘊、理解悲劇的風格特征,激發心中的“良知與悲憫情懷”。
二、高中語文戲劇教學現狀
市級骨干教師教育培訓個人工作報告
年12月,我有幸被評選為市首屆中學語文骨干教師,自年1月起,任期三年。光陰似箭,三年的骨干教師時日悄然過去了。回首這三年來走過的路,雖然很艱辛,但更多的是欣喜、是快樂、是成熟。我知道,過去能成為市級骨干教師,是學校領導的關懷和鼓勵,是老師們對我的幫助和支持。我深知這既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壓力與責任。
我熱愛教育事業,工作中做到腳踏實地、刻苦鉆研、勤勤墾墾,兢兢業業。我愛每一個學生,時刻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他們,用自己的真誠和善良去感化每一個學生;用自己的鉆研、勤學來引領每一個學生。做到教師無小節,處處是教育。與學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良好師生關系。
我深知“讀書是一種良好的生活方式”,所以經常從繁忙的教學工作中抽出時間來閱讀。通過重讀那些文學名著,增強了我對名著內容的深入了解,也更增加了我的知識養料;通過學習教育專家的理論文章,開闊了我的教育視野,提高了我的理論水平;通過學習《教師的人格魅力》,我學會了如何做一名學生愛戴的老師,提高了我的做人修養。我還經常關注市教育博客的內容,在同行的博客中學習經驗,探討不足,及時把握當前語文教學的最新動態,并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應用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去,積極去探索先進的教學模式爭取達到教學的最優化。然后,又把在教學實踐中的心得體會形成文字,寫成文章。《我的語文教學觀》一文,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這篇文章在年3月《安慶師訓》(年第1期,總第24期第39-40頁)發表后,受到同行一致好評。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深深意識到“教育的藝術在于鼓舞和喚醒”,教育的過程是創造性很強、又極富挑戰性的過程。只懂教書不會育人,不是一個合格的教師。我謹記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對待學生坦誠而不魯莽、關心而不驕縱、信任而不包庇,因而在學生當中樹立了良好的師長形象,使學生“敬而親之”。“勤奮努力,奉獻愛心”是我作為教師的信條。任職期間,我能夠堅持正面教育,大膽從心理素質方面探索德育教育的觸發點,關心學生,愛護學生,不歧視差生,對一些思想上不夠成熟、自律性較差、孤僻自卑或自大狂妄等缺點的同學,進行細致的了解工作,從各方面關心他們,使學生覺得教師既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師長,又是一個可以與他們促膝談心的朋友。特別是對那些留守學生,我總是特別的關注。年4月,我所寫的關于留守學生的《空巢,誰在留守》一文,榮獲年“全國中小學班主任工作創新論壇”案例評選一等獎,受到人民教育編輯部和市教育局表彰。
在語文教學工作中,我積極探索適合于學生的教學方式。在走進課堂之前,總要細心研究教參和教材,向其他老師虛心請教,并針對班級學生的學情和自己的教學特點,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化。在年8月5日縣級典型課例公開課評比中,我所教學的《傷仲永》獲得了總評86.67分,受到縣教研室領導和老師的一致好評。學生成績也在原有基礎上穩步提升,學生的學習習慣有所改進,學習興趣有了提高。在2009—2010學年第一學期期末全鄉統考中,我所帶的八年級語文獲區級第二、校級第一的好成績。在年12月縣《祖國在我心中》征文活動中,我所輔導的兩名學生獲得初中組二等獎和三等獎,我也獲得了由縣委宣傳部和縣教育局聯合頒發的榮譽證書。
教師是一個研究者,一個思想者,一個探索者,所以本人積極參加各級組織的教科研活動,年4月,我作為一個骨干教師,參加了市教研室在樅陽召開的市初中語文教學研討會。在會上,主動學習各種先進的科研成果,力求在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道路上日漸成熟。勤奮積累,筆耕不輟,我把我的教學心得和生活中的感受形成文字,寫進我的博客。在年8月市教師教育技術優秀作品評選活動中,我的博客----亭湖熙客,獲市年度教師教育技術優秀作品二等獎。在年元月市優秀教育博文評比中,我的作品《師恩永遠》、《我帶學生爬雪山》分別獲得市年優秀教育博文“感悟人生”一等獎和”和“教育敘事”一等獎,并享受市教育局特邀參加第二屆市教育論壇大會的榮譽,并接受市教育局頒獎。
群文閱讀在統編版語文教材的應用研究
摘要:由于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增大了文本閱讀量,高中語文教學也將從單篇文本閱讀教學走向“1+X”群文閱讀教學。本文以詩歌群文閱讀為例,闡述了群文閱讀在完成任務群教學目標、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等三個方面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群文閱讀;詩歌;應用價值
面對統編版語文教材所呈現的“1+X”文本編排方式,語文閱讀教學方式也需逐漸從單一的文本教學走向群文閱讀的教學實踐。語文新課程“1+X”文本編排里的“1”指的是要精講的一篇文本,“X”是附加其后的若干篇泛讀或課外閱讀文本。“1+X”的閱讀教學意味著高中語文的學習形式將不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課堂,而是將學習內容與方式擴展到了更為廣闊的閱讀空間。尤其是在詩歌教學中,因詩歌篇幅短小、語言含蓄、具有抒情的特點,其更適合將單篇閱讀與群文閱讀鏈接起來進行“1+X”的新型教學。現將群文閱讀在詩歌教學中的應用價值論述如下:
一、群文閱讀有利于任務群教學目標的落實
使用新教材,不只是教學方法上的變化和適應,最主要的是要更新教學觀念,要理解新教材到底“新”在哪里。語文統編教材與原來人教版教材相比,變化大約有40%。新教材必修教材分上、下2冊,每冊8個單元,覆蓋7個學習任務群;教材設計了4個獨立的“古詩詞誦讀”版塊。其中,要求背誦的古詩詞共有20篇,在原來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14篇考試必背篇目的基礎上又增加了6篇。新教材的單元以課文為核心構建,基本欄目包括單元導語、選文、學習提示、單元學習任務。面對統編教材增加的詩歌內容,教師采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更有利于達成任務群的學習目標。這里的群文閱讀指的是學生在有限時間內進行同一議題的多篇文本的相關聯閱讀學習,以實現提升語文素養的教學形式。部編教材必修一第一單元的單元議題為現代詩的韻律和節奏、詩歌語言的獨特性,共選編了9首中外現代詩歌,其中中國詩詞包括的《沁園春•長沙》《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二首,和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戴望舒的《雨巷》、穆旦的《春》、西川的《在哈爾蓋仰望星空》四首現代詩;外國詩包括雪萊的《西風頌》、博爾赫斯的《老虎與黃金》、特朗斯特羅姆的《樹與天空》三首,另外還設戴望舒的《我的記憶》為延伸閱讀篇目。新教材以“學習任務群”來整合單元教學,以突破單篇閱讀精講細析的固定模式。群文閱讀的方法會使教學的目標更加清晰,也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針對統編高中語文必修一詩歌閱讀單元屬于文學閱讀與欣賞板塊的內容,教師在教學時就可采用群文閱讀的方式設計課程。整個閱讀學習過程包括帶著任務進行拓展性閱讀與理解、縱橫比較探究、小組成果互評與鑒賞等學習環節。“讀”是群文閱讀學習的關鍵環節。詩歌閱讀可以設計成誦讀、品讀、吟詠、吟唱等多種方式。本單元的任務為把握現代詩的韻律和節奏,體會詩歌語言的獨特性。圍繞這個任務,我們在課堂上就需要把詩歌的整體性閱讀作為學習的基礎。在學生全員閱讀的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就閱讀任務開展多種閱讀形式的展示與點評活動。學生作為整個閱讀學習過程的主體,需要完成多元閱讀、任務探究、互相交流、成果展示、反思評價等環節。學生在“生生對話”中學習,從語言層面去發掘文本意義。教師從而引導學生感受現代詩歌的韻律和節奏,體會詩歌語言的獨特性,同時發展思維,傳承文化……這樣的群文閱讀學習,除了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學習熱情外,更是為學生提供了多角度理解文本的渠道。[1]
二、群文閱讀有利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地生根
教師愛崗敬業演講
教師愛崗敬業演講:《忠誠》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忠誠》。
創辦于1987年的海門市東洲中學,走到今天,不滿16個年頭,卻已盡顯名校風采:全國中小學整體改革試點學校、江蘇省素質教育試點學校、江蘇省德育整體改革試點學校、江蘇省模范學校、江蘇省教育現代化示范初中、江蘇省德育先進學校等殊榮聯翩而至;中央教育電視臺、江蘇教育電視臺、《人民教育》、《江蘇教育》紛紛前來該校攝制專題片或采寫了長篇報道。原創:是什么魔力,讓一所城郊初中如此健步疾飛,一舉攬得諸多輝煌于一身?至為關鍵的一條,東洲中學有一位被人們譽為“教育的領頭雁、改革的先行者、教師的貼心人”的好校長張炳華。
“學生和家長的利益高于一切”
張炳華在《教育斷想錄》一書中寫道:“黨的利益高于一切,祖國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具體到某個行業,某個人的時候,黨的利益、祖國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則會被賦予特定的內涵與外延。作為一名教師,家長與學生的利益永遠是至高無上的。”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教育工作者,張炳華時刻牢記入黨宣誓時的莊嚴一刻,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努力把黨的陽光雨露灑向每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