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培訓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7 08:52:4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人工智培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人工智培訓

高職教師繼續教育調查研究

摘要: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開展繼續教育成為高職現代化教育發展的重點之一,本文基于人工智能發展契機,結合調查高職院校人員內繼續教育培訓現狀、學習態度及其影響因素方面進行了調查研究,為提高教師自身業務提供良好的依據。

關鍵詞:人工智能;模式研究;繼續教育

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高職教師應對教育內容及教育措施逐漸多元化、智能化方向發展。高職院校的專業技術教育培養模式面臨很大挑戰及困難,因此高職教師繼續教育面臨著一個教育模式轉變,現代化職業教育的必經之路。

一、人工智能時代

云計算與大數據的廣泛應用,5G互聯網興起,人工智能得到了快速發展,對職業教育沖擊很大。人工智能對現有的職業教育現狀起到了推動作用。課題組對河北幾所職業院校調查后,對上述問題做出較為系統的分析,對高職教師繼續教育現有的辦學模式、課程內容及信息化提出了挑戰。

二、人工智能時代的繼續教育

查看全文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下雙師型教學探討

摘要:近年來,人工智能在各行各業中已經開始應用,對社會生產、人民生活、教育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雙師型”教師要具備高校教師資格,符合高等教育法的規定,在職稱之外還需要具備社會實踐能力和經驗,是雙重素質型人才。人工智能對于構建高等教育“雙師型”教育團隊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符合我國當前教育改革的要求,結合互聯網信息技術提高教學效率,更有利于培養應用型人才。“雙師型”型教育兼具理論和實踐教育,使用人工智能技術是未來教育的發展趨勢。基于此,該文首先對高等教育人工智能下“雙師型”教學的重要性進行了明晰,深入分析了“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現實困境,最后提出了高等教育“雙師型”教學完善建議。

關鍵詞:高等教育;人工智能;雙師型;教學研究

人工智能技術是先進的科技,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各個行業的應用,對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人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當前我國人工智能技術主要在以下行業中被廣泛的應用,例如:醫療、農業、工業、交通、金融、效應及物流等,這些行業都與人民的生活息息相關。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有效結合,能夠使高校教師拓寬信息獲取渠道、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學習更加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促進校企合作、深化人機協同,對于構建“雙師型”高校教師隊伍可以發揮重要作用[1]。因此,高等教育開展過程中就需要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積極地尋找科學有效的教學改革途徑,從而能夠改變高校教學的僵化模式,全面推進“雙師型”教學的發展。基于此,該文著重對高等教育人工智能下“雙師型”教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1高等教育人工智能下“雙師型”教學的重要性

近年來,我國高等院校已經逐漸成為信息化校園,信息化技術、互聯網技術可以與人工智能技術進行良好的融合,無論是對高等院校的教學管理還是教育水平都起到了促進的作用。雖然上述高新科技已經在高等院校中發揮了很強的作用,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仍然遇到了很多阻礙,導致高等院校的教學理念、內容、方法與高新科技之間融合程度不高,沒有充分發揮出高新科技的應有作用。構建“雙師型”教學體系需要結合高新科技,只有這樣才能夠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共同推進[2]。“雙師型”教學對于高校發展具有以下兩方面重要意義。第一,提高高校教師對于高新科技的掌握程度,滿足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其成為高等教育發展與創新的重要基礎。基于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教師只有具備較強的人工智能教育能力,才能為國家培養創新人才、促進人工智能發展提供必要保障。第二,提高高校教師人工智能教育能力是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根本需要。在高校教師專業技能發展備受關注的同時,高校教師人工智能教育能力的提升也備受關注。自2018年4月教育部公布《教育人工智能2.0行動計劃》以來,高校教師人工智能教育能力提升的改進目標和措施也越來越明確,但其成效甚微[3]。在此背景下,加快提升高校教師人工智能教育能力成為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然要求。第三,提高高校教師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教育能力是適應多樣化教育環境的選擇。在這個人工智能時代,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內容已經不能滿足高校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在日益多元化的教育環境中,高校教師只有具備強大的人工智能教學能力,才能保證教育質量,從而為企業輸送先進的技能型和實踐型人才。利用人工智能加強高校“雙師型”師資建設,不僅是順應教育現代化的趨勢,而且對教師的個人成長也有重大影響。人工智能是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中之重,教育質量、教育資源質量和教育隊伍素質是我國人工智能發展改革的主要任務[4]。從觀念轉變、制度健全、個人素質這3個方面探索建立“雙師型”評價標準,提出利用網絡人工智能促進“雙師型”教師建設的建議,符合條件者則可認定為是學校“雙師型”教師。學校應該從專業技術資格方面對教師進行審查,審查是否具有技術資格、專業和職業資格是否一致、獲得的相關證書是否與職業資格相匹配,確保能加強高校“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2“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現實困境

查看全文

人工智能技術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摘要: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和發展催生了第四次工業革命,極有可能導致全球價值鏈的重構以及世界經濟貿易格局的改變。世界主要經濟強國將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作為產業競爭的主要優勢,由此可知,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重要性。本文從全球價值鏈視角出發,對人工智能技術對國際貿易產生的影響進行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科學合理的人工智能技術變革政策建議,希望本文的研究結果能夠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人工智能技術;國際貿易;政策建議

人工智能作為新一代科技革命的引領以及主導。智能將革新技術生產以及范式方式,創新數據資源等生產要素,并使經濟中生產要素的回報份額發生改變,進而使各國比較優勢產生變化,對國際貿易格局產生影響。

一、人工智能技術變革對國際貿易產生的影響

(一)對國際貿易規模產生的影響

近些年,人工智能有關的經濟理論模型以及數據庫得到了完善和發展,人工智能技術檢驗對生產率產生的影響得到了實證研究。人工技術變革能夠使生產率提高。企業生產率和國際貿易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關聯性。異質性企業貿易理論對企業生產率和出口之間的關聯性進行闡述,提出企業出口能夠開拓市場固定成本,生產率較高能夠擴大國際市場規模。由此可知,企業以生產力為依據做出出口決策,也就是出口自我選擇效應。在研究企業生產率和進口二者之間的關聯性時,引入了企業中間品進口以及進口固定成本決策,得知企業生產率較高,愿意支付進口固定成本,對企業中間品的投入組合進行優化,能夠使產品質量得到提升,并降低可變成本。根據上述可知,人工智能技術的變革能夠擴大國貿規模。首先,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和進步能夠使企業生產率得到提升,對其進出口產生促進作用,并且使企業更多地參與到全球價值鏈競爭之中,對國際貿易發展產生推動性。除此之外,自由貿易能夠對資源進行重新配置,增加進出口產品種類能夠使市場競爭程度得到提升。受企業干中學效應影響,國際貿易極有可能對人工技術的發展和創新產生反向推動作用,進而使企業生產效率得到提升。并形成良性的循環。其次,能夠有效擴大國貿規模,并降低企業出口的固定成本。第一點,對智能分析技術進行充分的應用,將歷史客戶數據作為依據,對成交客戶特征進行充分挖掘,識別具有成交潛力的大客戶,采取智能編輯內容、智能建站、智能翻譯等科學技術對各個國家的客戶推送具備個性化特點的信息,從而實現自動營銷,對營銷效率以及營銷精準度的提升產生促進作用,并降低企業出口成本。第二點,對物流大數據、地圖優化引擎、機器學習等科學技術進行充分應用,制定科學合理的配送方案,來減少物流運輸的空載效率,避免出現資源浪費,以及迂回運輸的情況發生,有效降低出口成本。第三點,對分揀、搬運、機器視覺監聽管理等科學技術進行充分應用,從而實現自動化倉儲,使倉庫作業效率得到提升,并且采取大數據的方法,對產品需求量進行預測,避免出現備貨量不足、庫存積壓等情況發生,有效節約出口成本。

查看全文

人工智能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的轉型

摘要:在人工智能時代的現在,傳統的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工作顯得十分必要,其不僅能夠很好地幫助到企業管理層進行相關的決策和經營活動,而且還可以更好地推動企業的發展與創新。而人工智能的相關技術在會計領域的應用,也為傳統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提供了相應的技術條件。但是受限于企業傳統的財務管理觀念,財務會計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向管理會計過渡和轉型的活動在進行過程中遇到了許多挑戰和阻礙,本文在分析了傳統會計向管理會計過渡的重要性的基礎之上,展開了對于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實現企業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策略的討論,以期能夠為相關從業人員提供幫助和參考。

關鍵詞:人工智能;財務會計;管理會計

在我國市場經濟長足發展的近幾年,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和膠著,使得企業更加注重企業的管理工作的完善和提升,精細化管理的概念越來越深入企業管理層的視野。而會計作為企業管理工作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在越來越激烈的企業競爭大環境之下,企業管理層就更加需要會計部門提供除企業財務信息之外的更多信息和數據,比如對于財務等其他信息和數據的分析從而得出的相關報告,為企業管理層作出決策提供可靠的參考。目前我國會計行業的發展進步十分顯著,計算手段不斷更新,從之前的手工計算進入了對計算機的熟練運用階段,尤其是近年來人工智能思想的不斷涌入和技術的大量量化運用,使得會計行業的運算和分析能力普遍提升,節省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促進了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實際應用,也就促成了傳統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

1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是用于開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興的技術學科。人工智能作為計算機運用的高級體現,它旨在計算機基礎之上,研究能夠以接近人類智能或者思維處理解決問題的方式,從而幫助人類從繁瑣的日常工作中解脫,從事更加有意義的事情。現如今,世界各國都在加快人工智能的更高級別研究,目前的一些人工智能研究成果也開始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比如自動駕駛的初步實現以及智能家居的初步實現等方面的人工智能實際應用。在數十年之前,我國的會計行業還在普遍應用手工記賬的方式進行工作,企業中也需要大量的財務會計人員從事相關的工作,來應對企業經營中的大量財務計算工作,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也往往需要大量的工作區找出問題癥結所在,十分費時費力。當前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財務類APP能夠幫助會計工作人員減少許多的工作量,大大提升了會計部門的工作效率。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社會即將進入人工智能時代,相信屆時財務人工智能的出現將代替人類財務人員進行日常財務報表的制作等繁瑣的工作。隨著人工智能的大量普及,傳統的會計行業將被人工智能財務機器人取代,向管理會計的轉型也就勢在必行。

2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主要內涵

查看全文

人工智能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的轉型

摘要: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開始出現,其應用的領域也越來越廣泛,加大了對全球經濟社會的影響。人工智能的大力發展將會使經濟社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會計行業也不例外。因此,文章以人工智能時代為背景,簡要闡述了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聯系與區別,分析了人工智能時代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人工智能時代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具體策略,以為會計行業的變革提供一些參考依據。

關鍵詞:人工智能;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轉型

“人工智能”一詞最早是在1956年Dartmouth學會上提出的。人工智能自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從人臉識別、計算機視覺、專家系統到自動程序設計、機器人學、遺傳編程等。研究者們發展了眾多理論和原理,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隨之擴展。隨著人工智能、互聯網和云計算技術的不斷發展,全球經濟社會受到極大的影響。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海量數據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產生很大影響,企業辦公朝著數據化方向發展,傳統的企業財務管理模式不能適應新的社會企業發展要求,這給會計從業人員帶來更大的挑戰,也促進了企業要從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本文通過對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大致比較提出轉型的相關策略。

一、人工智能時代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必要性

(一)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是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人工智能時代,計算機技術也取得了飛躍的發展,其應用范圍不斷擴大。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越來越傾向于利用計算機軟件處理財務工作,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財務工作效率,同時也可以減少錯誤發生,提高工作質量。伴隨著工作效率的提升,財務從業人員從大量繁瑣的基礎財務工作中解放出來,有更多時間去處理數據分析工作,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科學有效的建議。因而,人工智能時代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是信息技術發展所推動的,是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二)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是適應時展的需要。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隨著大數據的發展,財務信息數據越來越多元化,這就要求企業在財務管理工作中要對數據進行全方位的分析,為企業提供更多決策有用的信息,從而強化企業內部控制,提高經濟效益。然而傳統的財務會計工作只能簡單地對數據進行記錄與整理,缺乏對數據的把握與判斷能力,不能為企業管理目標而服務。相比之下,管理會計則可以對龐大的數據進行科學地加工與處理,綜合分類管理,并站在全局發展角度對企業的未來進行規劃,優化財務管理工作。因而,在傳統的財務會計已無法滿足時展需要的背景下,管理會計的優越性是十分明顯的,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則是適應時展的必然需要。(三)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企業間的核心競爭力不斷趨于細化,財務會計信息作為企業發展的基礎性數據,有很大的挖掘價值。傳統的財務會計主要反映過去發生的經濟事項,很難從原始會計資料里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已無法滿足企業現代化及信息化的發展要求。而管理會計不僅能反映過去,還能把握好當下的運營管理,同時還可以預估企業未來的經營發展狀況,為管理者提供決策有用的建設性意見。因而,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是企業自身發展的必然需求。

二、人工智能時代會計轉型中面臨的問題

查看全文

人工智能時代外語教師信息素養探討

摘要: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一些簡單的工種將會被人工智能產物所替代,由此引發全新的市場經濟革命。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外語教師要準確認知時展趨勢,不斷結合信息素養培養方式,提高工作水平,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人工智能專業性人才。該文對信息素養概念進行分析,由此得出外語教師擁有較高信息素養能力的意義,并結合現有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從學校和教師兩個層面就如何提高高職外語教師信息素養進行路徑思考,以期提升高職院校信息素養培養效果。

關鍵詞:高職院校;外語教學;信息素養

科技引領社會發展,現階段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人們交流提供了日益廣闊的網絡平臺,借由高速、便捷的信息交流渠道,教育信息得以面向更多受眾及時宣傳。在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國內高職院校應當不斷促進教師提升自身信息素養能力,以改善外語教育效果,完成教學育人目標,提高學生應用外語知識去強化自身科技水平的能力,在人工智能時代中再創佳績。

1信息素養概念分析

國外信息產業最早提出“信息素養”這一理念,人類可借助信息工具作為信息源頭,將不同種類問題加以技術性改善,由此便能充分提升問題處理效率。信息素養還可被解讀為當人們對某類媒介信息進行理解時,需要在生活、發展上進行應用的能力。人工智能時代,信息素養應具備創新應用能力,來保證技術的領先,比如應用在教育教學領域中的信息素養,教師便可借助各類信息技術能力將學科知識進行有效傳遞,由此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高職外語教師發展信息素養的意義

查看全文

人工智能在財會領域的應用

[摘要]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無論在理論知識方面,還是在實踐應用方面都有著不斷提高。由于其運營服務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比較顯著,在各領域均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比如,在財會領域中,人工智能技術有效提升了財會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同時,也給財會人員的自身工作中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因此,在財會領域廣泛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的同時,對財會人員職業素養要求也發生了改變,并需要其不斷地適應其崗位需求。

[關鍵詞]人工智能;財會領域;應用

目前,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各領域的廣泛應用,有效提高了各領域的技術發展。在財會領域中,人工智能技術在財會數據的收集、識別和處理方面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極大地提升了財會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有效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經濟效益,并為企業管理者提供了科學、有效的決策依據,有效地促進了財會領域的全面發展。本文重點對人工智能在財會領域的應用展開討論,并提出建議。

1.人工智能技術簡介

人工智能技術是指通過對人類行為的模仿,以人工智能的形式加以實現,實現形式以計算機技術為主。計算機技術以科學知識為基礎,通過模仿人們的智能行為,比如,學習、思考、行為等方式,從而設計出以解決人們需求為主的智能化計算機技術。該技術運用計算機知識,模仿人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并實行其程序化,從而解決人們的日常需求,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目前,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實現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處理等方面。

2.人工智能技術的穩定性特性

查看全文

智能時代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智能技術在變革我們工作、學習、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對高等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挑戰。從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教育治理三方面分析了高等教育走向智能時代所面臨的挑戰,并提出了積極探索應用技術支持大學生個性化、全面發展,培育面向智能時代的高校教師,大力培養智能技術復合型人才和人工智能應用人才,加強多學科協同交叉,優化人工智能學科課程體系布局,提升高等教育管理者在智能時代的決策力等建議。

關鍵詞:高等教育;智能時代;挑戰;應對

人類正處在智能時代的門檻上,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技術不斷發展,智能對話和推薦、智能穿戴設備、智能語言翻譯、自動駕駛、自動導航等正快速進入實用階段。新產品、新技術、新業態在改變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也變革著我們的高等教育。慕課和移動通訊使學生的泛在學習成為可能[1],AR與VR提升了學習的體驗性[2],智能助教可以為學生提供24小時在線的答疑服務[3],人臉識別門禁系統一定程度上利于校園的安全管理[4]等。高等教育在享受這些由技術進步所帶來的智能成果的同時,也面臨著挑戰:智能時代的人才需求和技術變革需要人才培養做出怎樣的調整?智能時代的到來需要學科建設做出怎樣的回應?智慧的育人空間和管理形式需要教育治理做出怎樣的應對?這些都是正在走向智能時代的高等教育必須回答的問題。

智能時代,高等教育所面臨的挑戰

1.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挑戰。高等教育是培養社會發展所需人才的重要陣地。智能時代對多領域交叉人才、創新人才、尖端人才等各類人才的需求以及智能技術對教與學的方式的變革,都要求高等教育必須以新的理念和方式培養智能時代的人才。第一,培養觀念與模式須轉變。一方面,隨著技術復雜度的提升,僅僅依靠單一學科的知識將越來越難以完成某項復雜的任務。不僅如此,單一學科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會造成大學生知識面窄、創新能力弱,以致難以適應智能時代的發展要求。另一方面,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過渡到大眾化階段乃至普及化階段,一些高校開始“工業化地批量生產”大學生,造成大學人才的同質化嚴重。然而,高等教育要培養具有健全人格、有創新思維、有全球視野、有社會責任感的新一代人才[5],而不是同質化的“高等教育產品”。尤其是智能時代,更需要人才的個性化、獨特性與全面發展。因此,單一學科、批量生產的工業化教學和管理模式將不再適應智能時代的人才培養,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觀念必須做出轉變。第二,高校師生所扮演的角色須轉變。在傳統的教與學的方式下,高校教學主要是課堂傳授以及實踐、論文指導等方式。這一方式下,教師主要承擔了知識技能傳授者的角色,而學生則是知識技能的被動接收者。智能時代的高等教育教學則是擁有良好的人機協作能力和信息素養的教師,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顯著提高工作效率的基礎上,師生間所進行的開放性、探索性的啟發與學習。此時,教師將承擔大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者、大學生道德情操的培育者、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引路者角色;大學生也將從知識被動接收者轉變為知識探索者和知識主動獲取者。高校師生所扮演角色的轉變成為雙方在智能時代所面臨的挑戰。對教師來說,角色的轉變意味著知識結構、教學習慣和思維觀念的轉變。他們必須要學會使用人工智能,否則將會被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師取代[6]。他們必須要思考哪些是人工智能做的,哪些是自己要做的,以證明自己價值的無可替代性。對學生來說,角色的轉變意味著學習觀念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他們要能夠在教師指導和人工智能的協助下,以人機協作的方式,隨時隨地獲取知識、參與活動、發展智慧,實現個性化和選擇性的發展。第三,評價方式須轉變。科學的人才培養評價為人才培養質量提供有效的監控與保障[7]。為了保證智能時代評價方式與智能時代的人才培養觀念和教學方式相適應,傳統的“經驗主義”“宏觀群體”“單一評價”[8]的評價方式必須做出改變。一是智能時代的人才培養更注重大學生的個體獨特性與全面發展,因此“宏觀群體”“單一評價”的傳統評價方式難以適應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要求。二是智能化、個性化、開放性教學方式使大學生學習更多地融入了個性化和選擇性的元素,因此“一刀切”的傳統評價方式難以兼顧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三是智能時代的大學生能夠在教師指導和人工智能的協助下隨時隨地獲取知識、發展智慧,因此傳統的“經驗主義”評價不能對大學生的學習全過程數據進行智能動態追蹤。2.高等教育學科建設的挑戰。第一,對多學科交叉的需求增多。智能時代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被徹底改變,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技術之外的問題,如法律、倫理和道德問題。這些問題遠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智能時代這個新場景中的全新問題。這些全新問題今天已經有人提出,但是目前很少看到這方面研究,而這些問題對人類的影響重大[9]。要解決這些問題,不能僅依靠單一學科,必須有賴于多學科協同,有賴于文科的內部融通、文理交叉來研究和解決。因此,智能時代對多學科交叉的需求將會增多,不僅僅是理工學科內部相近學科的交叉協同,還包括文科專業間的交叉融合、文科與理工科專業間的交叉融合。第二,人工智能相關學科的課程設置存在發力空間。近一兩年人工智能相關學科發展迅猛,目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35所高校已經首批獲得人工智能專業的建設資格[10]。但目前在人工智能相關學科的課程設置方面仍存在不少發力空間。一是專門用于人工智能的課程數量還遠遠不夠。很多高校的人工智能專業仍使用計算機專業的課程,智能教育呈空心化。目前,能專門用于人工智能的課程數量還遠遠不能滿足需求,這導致人工智能專業課程只能濃縮到“高級科普”程度[11]。二是當前人工智能教育相關專業課程混亂。針對目前信息時代與智能時代交疊融合的過渡狀態,如何設置智能教育科學合理的專業課程還需要深入研究[12]。3.高等教育治理的挑戰。第一,智能時代高等教育的治理方式須轉變。當前,人工智能技術極大地豐富了產品、服務的內容與質量,變革了服務的形式和結構,創新了教育服務和產品的供給模式。在治理正在體現出智能化、自動化、個性化特征的智能時代,我們的高等教育治理方式也需要發生轉變。如何依靠智能時代的相關技術,使我們的高等教育決策更科學、更精準;如何借助智能時代的相關產品,使我們的高等教育治理更智能、自動化程度更高;以及如何依托智能時代的相關產物實現精準的個性化管理,從而減少高等教育治理資源的投入……這些都是智能時代高等教育治理方式變革所面臨的問題。第二,指導和引領高等教育治理的法律和政策進展緩慢。智能時代在給高等教育治理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倫理問題,如智能技術的應用邊界、機器決策與人的決策的協調、學生信息泄露隱患等。由于缺乏相關法律和政策的指導和引領,當前基于智能技術的高等教育治理處于尚未起步或“摸石頭過河”的嘗試探索階段,亟需理論的引領和制度的規范。但是因為問題的復雜性和相關研究的滯后性,能夠指導并規范人工智能發展的法律和政策進展緩慢,能指導和引領智能時代高等教育治理的法律和政策進展則更是緩慢。倘若這一現狀長期得不到解決,將很難保障高等教育治理的健康有序發展。

應對智能時代的挑戰

查看全文

高校人工智能+會計教育探討

隨著國內新基建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必將迎來飛速發展,會計行業雖然屬于傳統行業,但由于工作性質和特點,基礎會計崗位必然被人工智能大量取代,會計教育如何改革以培養適合新基建時代的會計人才,是眾多會計教育者共同關注的問題,也需要對此展開積極地研究與探索。面對撲面而來的人工智能大潮,高校需要轉變教育理念,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促進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深度融合,培養社企需求的復合型會計人才。因此,本文著重對新基建時代人工智能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高校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遇到的問題和改進策略進行初步探究。

一、人工智能會計的發展歷程

(一)人工智能的發展。1941年,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的出現,為人工智能提供了必要的基礎;1950年,圖靈在《計算機器與智能》書中提出了人工智能機械化的可能性;1955年,Newell和Simon制作的“邏輯專家”程序,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個人工智能程序;1956年,“AI”一詞首次在Dartmouth學會上提出,這一領域也被正式命名為“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基本方法是搜索法和邏輯法,初期搜索主要用于機器翻譯、定理證明、跳棋程序等,1959年的跳棋程序已經能夠擊敗人類最優秀的棋手,而機器翻譯至今依然是人工智能主要要的應用領域之一;1966年,斯坦福研究所研發出了第一個能夠根據環境來自我判斷移動的機器人;20世紀70年代,知識專家等系統迅猛發展并被應用于各個領域,創造了很大的經濟效益;20世紀80年代,人工智能進入了以知識為中心的發展階段;20世紀90年代,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也由主要針對單一個體的研究過渡到了基于網絡發展的分布式人工智能研究,逐漸與數據庫、多媒體等主流技術相融合,變得更加的實用化與生活化;1997年“深藍”擊敗國際象棋冠軍卡斯帕羅夫,2016年“AlphaGo”擊敗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均是人工智能發展的標志性事件。到目前為止,人工智能已經發展成為怎樣表示知識、怎么獲得并使用知識的學科,也是研究如何通過計算機去做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的學科。(二)新基建時代下人工智能會計教育的必要性。會計行業未來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從會計核算角度來說,首先不能脫離會計專業性,也就是基于會計準則記賬。基于會計核算具有通用性,比如一項費用,在兩個公司記賬的內容基本是一致的,反映到報表項目也是一致的,但針對每個公司業務的獨特性是不可替代的。例如房地產開發公司,需要在成本上有更多的二級科目核算要求,就是更多的分類,比如建工成本、土地成本等,而廣告公司需要按每一個客戶核算毛利,首先就有增加按客戶輔助核算的需求,不同特性的業務就要求進行事前的人為設置。所以在機器記賬之前,需要專業人員能夠去定義軟件的科目使用,而不是一個模板或者幾個模板可以通用在不同行業。原因是在實際使用場景下,每個公司的需求不同,有的沒有那么高的管理要求,而有的公司需要通過會計核算實現管理數據需求。這就是專業人員在此發揮的作用。所以高校培養的新興會計人才就是復合型會計人才,要具有多方面的業務能力,比如數據分析能力、交流談判能力、跨領域信息處理能力等,確保他們在社會上的價值。

二、新基建時代下人工智能對會計行業及高校會計教育帶來的影響

財務機器人在會計師事務所的使用,標志著人工智能技術已經開始滲透進了會計工作領域。由于會計事務里包含了大量的重復性、標準性的工作,所以會計行業受到人工智能的沖擊也是十分強烈的,會計從業人員的出路在哪里,會計人才在未來需要具備怎樣的素質與能力才不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如何培養這樣的會計人才,這也是全體會計職業教育者需要思考和探索,并亟需解決的問題。之所以說人工智能對會計行業沖擊大,一個關鍵原因就是人工智能技術的出現改變了傳統支付方式如現金結算、支票結算等,而被更快更安全的網絡支付、網絡轉賬所替代,現金出納甚至會在未來的某天變為歷史,這對會計崗位的構成是一項重大的變革。同時新基建時代下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也推動了財務云的進步,間接改變了會計核算工具,因此也需要對財務流程進行重塑;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也使得傳統會計從企業核算中逐步脫離,也會導致會計組織形式隨之改變。人工智能對會計行業的未來發展帶來了巨大影響,也就意味著未來會計行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與之前不同:人工智能的準確、耐勞、高效能夠極大提高會計工作效率與會計信息質量,基礎的會計核算崗位必然被不斷壓縮,企業對會計人員的需求數量與質量也相應改變。高校作為會計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也要隨之對教學模式、教學目標、教授課程等各方面進行改變,調整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

三、面向人工智能高校會計教育課程教學改革措施與實踐

查看全文

智能教育時代教師專業發展路徑

摘要: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重構了教育的發展形態,并對教師專業化提出了新要求,引發了教師專業發展在內容和方式方面的變革,進而形成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新理念和新實踐。為此,清晰認識教師專業發展的理念變革,努力進行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創新,積極探索智能技術賦能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與方式,對于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人工智能;智能教育;教師專業發展

人工智能與教育的不斷融合給教育系統帶來了巨大變革,同時也給教師帶來了智能教育時代的機遇和挑戰。教師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實施者和關鍵因素,不論是國家、社會、教育自身都對教師專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指出,到2035年,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1]。人工智能賦能教師專業發展,如何適應智能教育成為教師專業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教師的專業發展理念將產生變革,教師的專業實踐將更具創新性,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與方式將更加多元。

一、人工智能賦能教師專業發展

(一)教師專業發展的理念變革

1.教師專業發展將回歸育人本質“教育是一個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變得更完善的職業。”人工智能并非萬能,并不能代替教育,智能教育時代的教師教育最終要以人為本,回歸育人本質。一方面,智能技術變革了教育,但不能代替教師,只是教育教學的助推器。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形象地將教育描繪為用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用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用一顆心靈喚醒另一顆心靈[2]。另一方面,智能教育時代,學生的生命成長能否得到促進,是衡量技術在教育領域應用有效性的唯一標準。教師教育要關注到教育本身的專業性和縱深性,注重學生個體的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因材施教,啟發每個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全面發展,成為最好的自己。2.教師專業活動將更具創造性智能教育時代,教師專業發展將不再是知識的更新和技術的培訓,而是對學習的深入理解和專業創新,更強調教師專業活動具有創造性。一方面,智能教育的逐漸應用,已經覆蓋到了教育教學的很多方面,包括教師的教學、評價和管理,學生的學習和考試等多個領域。人工智能在某種程度上代替了教師的部分勞動,教師曾經從事的知識的重復講授、資源的冗余搜集、作業的定時批改及事務性任務的管理等一些工作,都由人工智能替代教師完成。另一方面,與以往信息技術不同的是,智能技術不僅是技術工具,更是超越了技術的工具屬性。教育教學實踐中,應用智能技術中的人機協同、自動化測評及自適應學習等,能夠進一步代替人類進行簡單的智能活動,協助教師進行教學決策。最后,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反思、去研究,去發揮專業的創造性,更能與學生深入溝通和交流,更加關注學生身心的發展,去找尋教育的真正意義。3.教師發展途徑將更加多元化教師的專業發展途徑將有機融合課堂教學、校本教研和教師培訓這三個方面。林攀登認為,課堂教學、校本教研和教師培訓三者的割裂是教師專業發展存在諸多問題的根源,三者是教師專業發展實踐的基本途徑,具有內在的一致性[3]。校本教研和教師培訓要基于教師的自主發展需求,并從教育教學實踐問題出發,充分發揮研培工作績效,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一方面,在課堂教學備課、上課及課后反思中,教師會發現一些實際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開展實踐探索,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教師自主自覺地實現專業發展。另一方面,在校本教研中,教師基于階段性研究主題、教學重難點以及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與同伴交流分享,并得到專家的指導,教師有的放矢地實現專業發展。最后,在教師培訓中,通過專家引領、實踐觀摩及與同行的交流分享,教師學習到系統課程和系列專題,在開闊視野的同時,會有深入的反思,自身也會有所成長。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