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教育時代教師專業發展路徑
時間:2022-07-15 08:38:22
導語:智能教育時代教師專業發展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重構了教育的發展形態,并對教師專業化提出了新要求,引發了教師專業發展在內容和方式方面的變革,進而形成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新理念和新實踐。為此,清晰認識教師專業發展的理念變革,努力進行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踐創新,積極探索智能技術賦能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與方式,對于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人工智能;智能教育;教師專業發展
人工智能與教育的不斷融合給教育系統帶來了巨大變革,同時也給教師帶來了智能教育時代的機遇和挑戰。教師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實施者和關鍵因素,不論是國家、社會、教育自身都對教師專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指出,到2035年,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1]。人工智能賦能教師專業發展,如何適應智能教育成為教師專業發展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教師的專業發展理念將產生變革,教師的專業實踐將更具創新性,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與方式將更加多元。
一、人工智能賦能教師專業發展
(一)教師專業發展的理念變革
1.教師專業發展將回歸育人本質“教育是一個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變得更完善的職業。”人工智能并非萬能,并不能代替教育,智能教育時代的教師教育最終要以人為本,回歸育人本質。一方面,智能技術變革了教育,但不能代替教師,只是教育教學的助推器。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形象地將教育描繪為用一棵樹撼動另一棵樹,用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用一顆心靈喚醒另一顆心靈[2]。另一方面,智能教育時代,學生的生命成長能否得到促進,是衡量技術在教育領域應用有效性的唯一標準。教師教育要關注到教育本身的專業性和縱深性,注重學生個體的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因材施教,啟發每個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全面發展,成為最好的自己。2.教師專業活動將更具創造性智能教育時代,教師專業發展將不再是知識的更新和技術的培訓,而是對學習的深入理解和專業創新,更強調教師專業活動具有創造性。一方面,智能教育的逐漸應用,已經覆蓋到了教育教學的很多方面,包括教師的教學、評價和管理,學生的學習和考試等多個領域。人工智能在某種程度上代替了教師的部分勞動,教師曾經從事的知識的重復講授、資源的冗余搜集、作業的定時批改及事務性任務的管理等一些工作,都由人工智能替代教師完成。另一方面,與以往信息技術不同的是,智能技術不僅是技術工具,更是超越了技術的工具屬性。教育教學實踐中,應用智能技術中的人機協同、自動化測評及自適應學習等,能夠進一步代替人類進行簡單的智能活動,協助教師進行教學決策。最后,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反思、去研究,去發揮專業的創造性,更能與學生深入溝通和交流,更加關注學生身心的發展,去找尋教育的真正意義。3.教師發展途徑將更加多元化教師的專業發展途徑將有機融合課堂教學、校本教研和教師培訓這三個方面。林攀登認為,課堂教學、校本教研和教師培訓三者的割裂是教師專業發展存在諸多問題的根源,三者是教師專業發展實踐的基本途徑,具有內在的一致性[3]。校本教研和教師培訓要基于教師的自主發展需求,并從教育教學實踐問題出發,充分發揮研培工作績效,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一方面,在課堂教學備課、上課及課后反思中,教師會發現一些實際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開展實踐探索,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教師自主自覺地實現專業發展。另一方面,在校本教研中,教師基于階段性研究主題、教學重難點以及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與同伴交流分享,并得到專家的指導,教師有的放矢地實現專業發展。最后,在教師培訓中,通過專家引領、實踐觀摩及與同行的交流分享,教師學習到系統課程和系列專題,在開闊視野的同時,會有深入的反思,自身也會有所成長。
(二)教師專業發展實踐的創新
1.立足數據驅動的校本教研校本教研是以素質教育為導向,以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為宗旨,以學校為基地,以教師為主體,以研究和解決學校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為內容的實踐性研究[4]。它是一項既注重問題解決,又注重理論提升、經驗總結和規律探索的研究活動。在校本教研的實踐探索中,中小學校和教師將校本教研的重心聚焦到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和行動跟進上。校本教研在轉變教師學習方式、改進學校教學管理、推動教育教學改革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數據驅動的校本教研,將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技術,對教育教學實踐中產生的數據進行分析和解釋,其結果為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持。教師基于課堂教學數據進行有依據的自我反思,針對教學實踐中的行為表現、行為依據和產生結果,開展基于數據的審視和分析。同伴之間基于教育教學大數據的分析,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指向,實現教師主動持續的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專家基于教師成長數據及教育教學大數據分析進行有重點的專業引領,為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行動跟進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專業引領在校本教研活動中有效落實的直接體現,也是教師著眼于教育教學實踐問題解決,基于教育大數據及其分析解釋,進行深入的反思與調整。數據驅動的校本教研,使教師的教學研究了數據支撐,改變了僅停留在教師以往的經驗和反思的情況,促進教師科學規范地開展教學研究,促進教師對學習研究的深入理解。2.聚焦人機協同的課堂教學教育正朝著智能化、個性化、精準化和泛在化的方向發展,未來教育是一種“人機共生”的教育,人工智能與教師之間是一種互相補充的關系,人工智能發揮其計算能力,教師發揮人類情感的優勢,共同對學生進行培養。高效的課堂及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課堂氛圍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良性互動的一種體現。教育教學實踐中,人機協同的課堂教學包括“人”和“機”兩部分,即教師的經驗智慧和機器智能,是兩部分的有機融合。人工智能通過數據的收集、整理和挖掘,全方面地分析和解釋學習過程數據,為課堂教學決策提供數據支撐。人機協同的課堂教學,人工智能作為教師的助手幫助教師完成大量簡單、重復的任務。教師將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關注對學生的指導是否有效,關注自身教學行為是否合理,選取更加科學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生成智慧教學方案。機器智能助力教師運用數據支撐和智力支持來進行教學決策,解決了以往基于經驗教學決策的不精準問題,提升了教學的科學性。以課堂練習為例,傳統課堂上教師憑借經驗來判斷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一般通過課堂觀察了解學生習題完成情況,并選取相關的知識點進行講解。人機協同的課堂中,能夠對學生習題完成情況進行數據分析,并生成學習情況動態報告,為教師提供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和錯題情況,使教師的下一步教學決策有了科學的依據。智能教育系統能夠收集教學過程的大數據,通過數據分析解釋,精準地指出教學過程中的得與失,為教師改進和完善教學提供科學依據。3.開展學習分析的教師培訓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提出,要大力發展與應用大數據智能、群體智能、高級機器學習等關鍵技術[5]。未來的學習分析不僅僅是單純的數據統計和單一的數據挖掘,將基于實際需求,利用物聯網、人臉識別和手寫識別等實現自動化的數據采集,收集包括行為數據、心理數據、生理數據的學習體征數據,以及人機交互數據和學習情況數據等多模態的數據,并采用大數據智能方法和綜合分析方法,對數據進行整合分析,實現對學習過程的分析與解釋。基于學習分析的教師培訓,通過對教師數據的收集,解決教師個性化學習和規模化學習的矛盾,針對教師的需求來制定獨立的培訓方案,能為教師提供精準化、個性化學習資源和學習支持,使教師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如通過問卷調查、課堂實錄、作業及測試等數據的采集,構建教師課程學習模型,對教師培訓課程進行量化分析,為培訓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據。對教師多次培訓的學習興趣、學習狀態、學習效果等基本情況和教師教育教學實踐中的情況加以分析,形成教師的成長檔案,促進教師根據自己的成長檔案,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和學習提升規劃,為了終身教育開始終身學習,保持對事物探求的熱情,不斷促進自身專業發展。
二、教師專業發展的路徑與方式
(一)統籌規劃教師專業發展愿景,激發教師內在動力
基于辯證關系的視角,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由外因和內因兩方面組成,外因是發展的條件,內因是發展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內因是教師專業發展根本且決定的因素。主觀能動性是教師的一種內在需要和動力,是一種積極的學習動機和渴望,是教師發展的內在因素。只有激發教師自我成長和發展的內在動力,才能促使教師不斷成長發展。一是外部層面。國家及相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和規劃,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構建省—市—縣—校四級實施體系,構建教師專業發展的職前職后一體化教育體系,系統推進教師專業發展。學校要明確辦學理念與特色,統籌謀劃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校本化課程實施和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改革,引導教師準確把握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方向,努力將學校的發展愿景轉化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長遠目標和力量源泉,喚醒和激發教師的成長動力,并以學校課程規劃為抓手,引導教師通過積極的實踐探索實現自身的專業成長。二是教師自身。職業是幸福的來源,教師要對自身的職業有認同感,教師工作雖然平凡,但卻是教師生命價值的一種體現。教師要對職業生涯有很好的規劃,知道自己要發展什么,怎么發展,如何發展。教師要準確把握國家教育改革政策的新變化和新要求,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明確自身的長期發展規劃和短期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始學習與實踐。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用積極的態度進行智能教育應用探索,完善自身的學科專業知識、教育教學知識和智能技術知識,不斷提高智能教學實施能力,提升自身的智能教育素養,豐富自身的文化底蘊。
(二)關注教師專業發展核心特質,積累教師實踐智慧
教師實踐智慧是教師智慧在人機協同的課堂教學中的具體呈現,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核心特質。傳統教學中,教學智慧是教師準確把握教育規律與機遇、領悟教學真諦,采取恰當措施,敏捷而高效地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智能教育時代,教學技術已經被廣泛納入教師智慧的框架中,實現了教師智慧的重構,從而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推進智能教育發展。一是教學智慧。教師可以利用智能教育系統和學習分析技術做好課前準備,詳細分析學情并根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制定教學方案和個性化學習計劃,為學生推送精準的學習材料。基于課堂練習、問題回答及學生狀態等相關數據的分析,教師能夠感受和判斷出教育教學的實際,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通過對教育教學大數據的分析與解釋,精準地發現實際問題,并基于數據開展教學反思,積累教學智慧。二是育人智慧。智能教育時代,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更加多元化,教師要以學生為本,教學相長。要把立德樹人當作教育教學的根本任務,善于發現日常教學中的育人規律,將其落實到教育教學實踐中。人機協同的課堂,亦師亦友的關系越來越明顯,要與學生互相合作,形成學習共同體,要懂學生,尊重學生,將對教育的熱愛和責任轉化成教育的力量,讓學生感受到這種力量,讓教育在不知不覺中順其自然地產生。
(三)開展持續的研培活動,助力教師專業成長
教研部門要積極開展推動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持續性研培活動,創新研培方式,拓展發展空間,承擔起促進教師從對智能教育的認知和理解到人機協同課堂的實踐和創新的專業發展任務,推進教師在學習理解中成長,在實踐創新中發展。學校要積極開展基于數據驅動的校本教研,用數據說話,讓校本教研有據可依。一是研究活動。教研部門和學校要積極引領教師開展智能教育及教師智能教育素養方面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加快教師適應智能教育的步伐。分層次建立研究團隊,關注研究過程和研究提升。充分了解教師在智能教育應用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并對教學實踐問題進行系列研究。關注教師對持續參與研究活動是否有興趣及具體的收獲,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滿足不同層次教師的發展需求。二是培訓活動。智能教育時代,要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積極開展基于學習分析的教師培訓,通過教師情況及個性化需求分析,為教師提供精準的、有個人特色的培訓和資源。充分發揮網絡培訓的優勢,為教師提供更多的溝通交流機會,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培訓過程中要關注培訓專題是否適合、是否是教師所需、具體收獲如何、還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和幫助等,有針對性地為教師提供精準培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三是校本教研。要開展基于數據驅動的校本教研,進一步優化和重構學校的校本教研活動,分析和解釋教育大數據,為校本教研活動提供數據支撐。引導教師打破常規的學科局限和學科邊界,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科整合意識和多學科合作能力。教師要積極進行基于數據驅動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專業引領,改變以往僅停留在經驗反思中的校本教研,不斷加深對學習研究的理解,更科學規范地開展教學研究。
三、結束語
葉瀾教授在《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中指出,沒有教師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學生的精神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發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發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造精神[6]。只有當教育者自覺發展完善自己時,才更有利于學生的完善和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EB/OL].新華社,2018-01-31.
[2]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童可依,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20:170.
[3]林攀登.人工智能賦能教師專業發展:理念變革與實踐創新[J].中國成人教育,2021(6).
[4]季平,付明明,鄧林.轉型與使命:新時期基礎教育教研體系建設研究與實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70.
[5]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17-07-20.
[6]葉瀾,白益民,王枬,陶志瓊.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238.
作者:付明明 單位: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
- 上一篇:語文空中課堂教學做法和體會
- 下一篇:MBBS留學生診斷學線上教學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