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專業概論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1 18:44:5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學專業概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畜牧局遠程教育工作通知
各省轄市畜牧局,*畜牧局:
為貫徹落實《農業部辦公廳關于開展獸醫專業現代遠程學歷教育的通知》(農辦醫〔20*〕39號)精神,深入貫徹實施《動物防疫法》,進一步提高我省獸醫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工作能力,中國農業經濟法研究會法律事務工作委員會擬組織開展獸醫專業現代遠程學歷教育,使不具備大學本科或者專科學歷的在職獸醫工作人員達到大學本(專)科水平,以適應新時期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招生對象
各級獸醫主管部門、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鄉鎮畜牧獸醫站和動物診療機構中尚未取得大學本(專)科學歷的獸醫工作人員。
具有普通高校、成人高校、職業技術學院、網絡院校及自學考試機構頒發的國民教育系列大學專科畢業證書的,可報“專科升本科”;高中、中等專業學校畢業或者具有同等學力的,可報“高起專”。
二、報名手續
先進教職工先進個人事跡材料
××*同志是農學院農學實驗中心一名普通的實驗準備人員,擔任農學院工會生活委員。在迎接本科教學水平評估過程和學院工會工作中,她任勞任怨,不計較個人得失,表現出色。
1、積極參加實驗中心建設
××*同志負責的作物形態與分類實驗室,承擔全校近10個本科專業的作物栽培學、農學基礎、作物概論、糧食作物學、作物栽培原理與技術等課程的實驗教學任務。她作為一名實驗準備人員,積極配合實驗中心和任課教師,參加實驗中心建設,購置儀器,順利完成儀器的采購任務,并確保儀器的使用和正常維護。在學校的支持下,為了保證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實驗室進行維修和改造安排在假期,它放棄了多個休息日,對維修工作進行監督,使實驗室環境大為改觀。
2、全力做好實驗教學文件的準備工作,努力做好標本的維護、制作工作
××*同志工作特別主動,在實驗教學文件的準備過程中,通知及時,認真做好實驗記錄和實驗卡片的填寫,多次催促實驗課教師做好實驗報告的批改,教師批改后,她認真檢查,歸檔保管,各項準備工作都提前完成。
作物形態與分類實驗室,是以作物形態觀察為主,實驗室內成株、種子和幼苗標本較多。××*同志主動進行標本的維護工作,定期進行檢查,并且經常制作標本。由于她細致的工作,該實驗室至今還保存著20世紀50年代制作的標本。為了迎接本科教學評估,她將500多個標本瓶洗刷一新,并重新換上新的標簽。為了更加突出實驗室的特色,她不辭辛苦,在專家進校一個月前,將一些標志性的標本上墻,得到了校領導的肯定和表揚。
農學專業及分析化學改革初探
1教學內容
(1)整合教學內容,強化內在聯系
我校農學專業使用的是南京大學主編的無機及分析化學教材,該教材分為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兩部分內容,這種編排方式雖然保持了學科知識的完整性,但造成了某些知識點的重復,并使得相關知識體系的內在聯系被割裂。例如教材中無機化學部分的四大溶液平衡和分析化學部分的以四大溶液平衡為基礎的四大滴定分析法兩部分內容是分開編寫的,如果兩部分內容分開講授,將影響教學與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中的相關內容融合為一個體系,將無機及分析化學教材原本二十一章內容整合為十章內容,即第一章溶液與膠體、第二章化學反應的一般原理、第三章物質結構基礎、第四章定量分析概論、第五章酸堿平衡與酸堿滴定法、第六章沉淀溶解平衡與沉淀滴定法、第七章氧化還原平衡與氧化還原滴定法、第八章配位平衡與配位滴定法、第九章紫外可見吸光光度法、第十章元素(自學)[1]。新的編排方式強化了知識的內在聯系,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容易理解接受。同時,新的編排方式還整合了部分重復的內容,節約了寶貴的教學課時,能讓授課教師將更多社會中的化學和化學中的熱點問題穿插到有關教學中,例如“濃肥燒死苗”的現象、土壤中有機磷及其共軛堿組成的復雜體系如何保證土壤pH值的穩定性問題、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需要葉綠素的成分問題、生物燃料的制造等等。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了解無機及分析化學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性。
(2)適應專業要求,突出教學重點
農學專業的技術性和實踐性較強,在無機及分析化學的教學中,要把握專業的特殊要求,突出教學重點。要認真學習我校農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深入研究無機及分析化學教學大綱,充分了解本課程在整個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積極主動與農學專業的專業課程任課教師溝通交流,進一步明確教學內容和重難點。在教學實踐中,一方面要統籌安排好實驗課程。對一些與專業聯系較為緊密的實驗,要重點安排,重點輔導。例如金屬離子的鑒定,土壤中腐殖質含量的測定等。另一方面要合理調配好理論教學內容。將與專業聯系較少且較難理解的純理論知識進行精簡壓縮,將與專業要求相關的知識列為重點教學內容,將一些簡單易懂的內容列為自學內容。教學過程中突出重點后,學生可以有針對性地科學分配學習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
(3)強化實驗教學,增強學習興趣
生物技術概論教學改革探索
【摘要】“生物技術概論”課程是一門基礎性課程,對于學生深入研究生命科學領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視。為了能夠順應市場發展的潮流,提升人才培養效果,必須加強對課程教學的不斷深化改革,使其能夠跟隨現代化教育的發展腳步,滿足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生物技術概論”課程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對于教師的專業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將通過分析“生物技術概論”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探索“生物技術概論”課程教學改革的路徑與策略,為提升教學水平奠定基礎。
【關鍵詞】“生物技術概論”;課程教學;改革
“生物技術概論”課程中不僅包含了大量的生物技術基礎知識,而且融入了大量的前沿科學內容,因此對于提升學生的技術能力與生命意識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進入到新時期以來,很多院校都開設了本門課程,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生物技術人才,滿足了社會發展的用人需求。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對于學生的理論知識較為重視,但是卻忽視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因此限制了人才的成長。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應該明確其存在的局限性,加快“生物技術概論”課程教學改革工作的步伐,為培養綜合型應用人才奠定基礎。
一、“生物技術概論”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首先,在課程設置上存在問題。當前“生物技術概論”課程教學主要是以基礎性理論知識為主,很多教學內容過于復雜深奧,導致學生在學習中遇到較大的困難。教學內容的滯后性也十分明顯,很多生物技術已經被市場所淘汰,不再適用于當前生物領域的發展特點,這樣的教學只會導致教學資源的浪費。教師對學科前沿動態的掌握程度不足,限制了教學工作水平的提升。在課程設置上缺乏實用性,學生在學習中失去對本門學科的熱情。其次,在教學方法上存在問題。教師缺乏對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對實驗課的重視程度較低,學生的理論知識無法在實踐中得到靈活運用。
二、“生物技術概論”課程教學改革的路
環境科學概論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研究
摘要:文章基于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要求,以專業必修課程“環境科學概論”課程為例,進行課程思政元素的有機融入設計與實施,結果表明圍繞專業要點學習,通過采取多模式、多手段的教學環節設計,課程思政教育及實施效果良好。
關鍵詞:卓越農林人才培養;環境科學概論;課程思政;專業要點;教學設計
一、“環境科學概論”課程思政內涵分析
作為綜合性大學農學學科中的專業必修課程,“環境科學概論”是“5技卓越農林人才”培養后續學習的基礎性課程。對接市場對各類學校及專業人才的發展需求,圍繞國家農業、環保、國土資源等部門和相關各個行業的大企業發展需求,培養一批能同時從事技術推廣、技術市場營銷、技術培訓管理、技術咨詢及專業技術服務的“5技農業+”實用型專業人才。該專業課程體系在教學設置中主要包含環境管理、環境問題、環境學原理、環境科學與技術、全球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等課程內容,涵蓋了唯物史觀、科學發展觀、生態文明發展等內容,涉及愛國主義、法治意識、責任意識、創新意識、工匠意識、科學精神等思政元素。因其涵蓋面廣、知識點多,且更新速度快,因此,“環境科學概論”課程適合開展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
二、“環境科學概論”課程思政教學實現路徑
青年作為我國生態文明的重要建設者和接班人,其核心價值發展取向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著未來人類社會的核心價值發展取向。進而,環境專業學生的生態價值觀和責任擔當意識尤其重要。教學中以質量提升為根本,以學生為中心,以“5技卓越農林人才”為出口,從整體式目標、課程思政內容、教學環節三個維度進行了設計,通過引導學生去探索、尊重自然,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國家責任感和法治意識,取得了良好效果。
思想和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課教學論文
摘要:“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是高等學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之一。課程教學是否具有實效性關系到大學生能否正確認識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采用適當的教學法對于提高“概論”課程的實效性,培養大學生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具有重要意義。比較教學法在“概論”課教學中的充分運用對于提高課程的實效性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比較教學法;課程;運用
一、創新“概論”課教學方法的必要性
“概論”課程是一門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著重講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及其理論成果,幫助學生系統掌握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基本原理,創新教學改革,通過講述生動故事、厘清理論淵源、抓住歷史脈絡、挖掘現實意義、進行對比分析等,使教材中的這些理論能夠在這些方法的滋養下“活”起來,達到吸引學生、說服學生、教育學生的目的,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在學生中真正得以體現、得到認可,堅定學生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
1.有利于系統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明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是“概論”課的重要教學目的。經過初中、高中的各種政治歷史教育,大學生對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其領會的深度不夠,一知半解;不能形成完整的思想認識和思想體系;缺乏廣闊的視野,無法知曉理論重點和精髓,難以把握理論本質。目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主要經歷了五個階段:(1)以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創立了思想,產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2)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經驗,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驗,創立了鄧小平理論,拉開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的序幕。(3)以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繼續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進一步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4)以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進一步深化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認識,繼續向前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立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5)以習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以全局視野和戰略眼光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等思想,這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完善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把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推向了新的高度。根據人類思維的特點,比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維的基石。通過采用比較教學法,學生可以更深刻地認識上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及未來發展,同時可以比較各個進程的具體情況,從理論角度提高認識深度,明白為什么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同馬列主義、思想既是一脈相承,又是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體系。
有關當前大學生法制教育的質量探討
依常理,必備的法律素養應當是青年大學生立足社會的基本條件。然而,現實中不斷發生在大學生身上的各類違法甚至犯罪現象,卻時刻提醒我們:高校的“法制教育”課并未讓學生們真正懂法守法。曾備受媒體關注的馬加爵殺人案、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硫酸傷熊事件、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農學系學生周一超兇殺公務員案等等,都成為大學生法制意識淡漠造成血案的悲傷案例。
造成大學生法律意識淡漠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學校法制教育的脫離實際現象可以說是重要因素之一。現在各高校中,一般都近乎統一地以開設一門《法律基礎》來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而《法律基礎》課的學時安排又較少,一般是本科生安排32個學時,專科生安排28個學時。由于課時少,所學內容又龐雜繁多,于是上課的教師為趕進度,只能是簡單地進行一堆知識羅列;而學生,更是疲于應付,靠死記硬背,應付考試,師生都苦不堪言。
因此,探討如何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如何提高大學生法制教育的質量實屬必要。
一、法制教育的地位要重新定位
我國目前的學校法制教育從性質上講是從屬于德育教育的,這一點從2002年10月25日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綜治辦、共青團中央聯合下發了《關于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的規定中可以直接看出。該文件明確規定:“學校法制教育是學校德育的重要內容……”。
同時,國家教委1995年11月23日頒布試行的《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指出:“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德智體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隨之,高校設置了統一規范的德育課程體系:統一的大綱、統一的課程設置、統一的教材(國家和省兩級)、統一的課時要求,并作為各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課程設置分兩類:即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簡稱“兩課”。
單科類傳播學專業課程設計思考
單科類院校是指按行業類別設置、以為社會相應對口行業培養專門人才為主要職能的高等學校。狹義的單科類院校是指學校僅設有某一個學科所轄專業的院校,但調查發現目前高校鮮有此類絕對“單科”院校;廣義的單科院校是指辦學歷史上曾經以某一單科為主,經過發展學校有了其他學科專業,但傳統學科專業在學校中仍占主體地位的院校。文中的單科類院校屬于后者。在我國,傳播學專業屬于一級學科“新聞與傳播學”下的二級學科,目前現有的相關專業包括新聞學、廣播電視編導、廣告學等。隨著各級院校培養規模的日益擴大,其相關專業本科畢業生人數的日益增多,“就業難”成了各級院校,特別是單科類院校面臨的主要問題。拋開一些外在供求因素的影響,與其他高校的相同專業目標定位界限模糊,相近專業之間課程設置重復,自身辦學缺乏特色,教研活動在整體上與業界實際需求脫節等這些內在因素才是我們單科類院校尋求改革的突破口。
一、我國高校傳播學本科專業的課程設置分析
如今,高等院校傳播學本科專業已經不僅僅局限于開設在最初的綜合性院校,一些單科類院校,比如師范類、理工類、財經類、農林類等院校也都陸續開設了傳播學專業。各級各類院校的傳播學專業,是否能夠結合自身地域、文化、經濟等方面發展的特點,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優化課程設置,是筆者非常關注的問題。傳播學專業的學生必須同時具備兩個方面的知識能力:一是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二是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只有實現二者的融合,同時做好兩個方面的教學工作,才能使培養的人才既“上手快”,又“有后勁”。要完成這一目標,就需要科學、合理的課程設置來支撐。
(一)理論層面課程設置
在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的下設機構中,并沒有成立單獨的針對傳播學專業的教學指導委員會,因此,關于傳播學專業本科階段的主干課程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定。筆者對一些有代表性的院校的課程設置進行了收集整理(見表1)。
1.學理性課程。筆者對上述高校中學理性課程名稱出現不止一次的課程作了統計。從中不難看出,幾所高校不約而同地開設了“傳播學概論”這門課程;“新聞學概論”和“傳播學研究方法”這兩門課程開設的比例也超過了半數;另外還有2門課程,開設比例達到了40%。除此以外,武漢大學和中國農業大學還開設了“新聞史類”的課程;復旦大學和深圳大學增添了“新媒體類”的課程。
醫學院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研究
一、研究背景
為了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社會保障專門人才的需要,1998年教育部在新修訂并頒布的《普通高等院校專業目錄》中,在公共管理一級學科下增設了勞動與社會保障本科專業,隨后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在我國高校迅速發展。根據中國教育在線統計,截止2015年12月,全國開設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本科院校已達157所。從培養院校來看,不僅有綜合類院校,還有財經類、理工類、農學類、師范類、醫藥及政法類院校,其中全國開設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醫藥類院校為15所。隨著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發展,學者們日益關注本專業人才培養問題的研究。大多數學者以某校為例或基于院校的優勢學科背景提出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的對策建議,但關于醫學院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的研究并不多見。本文通過比較我國15所醫學院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人才培養的異同點,總結醫學院校本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適合符合醫學院校特點的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二、醫學院校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比較
(一)人才培養目標與特色方面
我國開辦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醫學院校大多以培養從事社會保障管理工作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在此基礎上結合學校背景突出與醫學相關的特色。總結人才培養特色主要有三種,分別是醫療保險特色、商業健康保險特色以及健康管理特色。也有醫學院校該專業的培養目標與綜合類院校相近,沒有明顯的特色。
(二)主干學科與課程設置方面
農業機械化專業主干課程實驗教學研究
摘要:農業機械化專業的主干課程通常包括《農業機械學》、《拖拉機構造》等課程,其實驗環節注重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隨著“新農科”概念的提出和執行以及農業機械新的發展方向,這些課程的實驗教學體系也需要相應改革和更新。本文以山東理工大學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為例,在分析幾門專業主干課程實驗教學體系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對其改革的途徑提出了幾點見解和建議。
關鍵詞:實驗教學;農機專業;主干課程;貫通式體系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是為我國農業機械工程領域培養人才的對口專業,其專業課程的布局和教學質量直接影響所培養人才的專業基礎,而其中的實驗環節既是理論課的延續,又是理論課的升華[1],是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養成的第1個實踐環節,因此實驗教學是農業機械化專業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專業人才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基于這樣的共識,近年國內各高校的農業機械化專業在制定和修正培養計劃時不斷加大實踐環節占比,而且專業課程中的實驗學時比重在課程總體學時不斷壓縮的同時基本維持不變。以山東理工大學農業機械化專業為例,核心主干課程《農業機械學》的總學時由72學時壓縮至64學時,而實驗學時的比例均保持在30%以上。隨著農業機械朝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的發展,農機專業的培養方案和包括實驗教學在內的課程教學體系也面臨著新的、更高要求的挑戰,因此需要不斷進行升級和革新[2]。本文在分析以《農業機械學》和《拖拉機構造課程》為核心的幾門專業主干課程的實驗教學體系現狀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對農業機械化專業主干課程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途徑提出了幾點見解和建議。
1專業主干課程實驗教學體系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以山東理工大學的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為例,目前主要包含實驗環節的主干課程有《農業機械學》、《拖拉機構造》、《機械制造工藝學》、《自動機械設計》、《機電系統設計》、《液壓與氣壓傳動》以及《工程測試技術》等。在這些課程當中,除前3門的總學時分別為64學時、56學時和64學時外,其它課程基本為總學時32學時,其中實驗教學為4~8學時不等;而《機械制造工藝學》課程考慮到設有單獨的實習環節,其實驗教學只有4學時。這些課程的主要實驗內容大多是認知性實驗、元部件的拆裝實驗和部分特性與性能測試實驗等。實驗教學在時間安排上采用緊密銜接課堂教學的方式,實驗與授課穿插式同步進行。在實驗過程中,教師需要進行講解、指導和答疑解惑;學生分組完成實驗后,每人需要上交實驗報告,教師根據實驗過程中學生的表現以及實驗報告的質量給出實驗成績,最后以約20%的比例計入課程的總成績中。目前,專業主干課程實驗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包07括:教學內容、模式和方法以及實驗效果評價方法較為傳統,需要采用更新更好的策略以提高學生動手實踐的積極性,增加實驗的知識與能力收獲;實驗設備更新緩慢、數量偏少,不能很好地與時俱進、與農機智能化的趨勢接軌,且每位學生的動手機會有限;各課程各自為政、缺乏有效的關聯與貫通,導致學生的專業知識較為零碎,難以形成一個完整連貫的體系;部分課程“農”的含量比重偏低,未能突出體現農機專業特色、服務農機專業人才培養。
2專業主干課程實驗教學體系改革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