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院校種子科學專業卓越人才培養研究

時間:2022-03-27 10:26:08

導語:農學院校種子科學專業卓越人才培養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學院校種子科學專業卓越人才培養研究

摘要:種子科學專業卓越人才培養是農學院校適應時代需求,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根本途徑。該文以農學院為例,闡述了如何發揮種子科學專業人才服務地方農業經濟發展的作用,根據農業生產一線的需要,進行了種子科學專業卓越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旨在讓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實現“無縫對接”。

關鍵詞:種子科學;卓越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實踐

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軌的關鍵階段,各大高校農學院畢業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現代農業化建設又亟需農業高等院校培養出高素質的農業科技創新人才。因此,培養高水平的應用型農林符合人才至關重要,是保障我國未來農業發展和農業安全的重要人才資源。高等教育就是要堅持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作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首要任務,努力造就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人才。高等院校要整合各種可利用的資源,通過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努力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創新能力及實踐能力。在高校教學改革與發展的趨勢下,作者結合新疆兵團農業經濟發展的趨勢、人才需求的情況,對農學院種子科學專業進行了卓越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討與實踐,通過培養崗位職業能力為基礎,按照“理論教學模塊化、實踐教學項目化”的思路,對農學院的課程體系進行優化改革,建立新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就業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服務,形成“農科教結合、產學研互動、實訓就業相關聯”的卓越人才培養新模式。

1種子科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人才培養目標反映各類高校對所培養人才的特殊需求,是高等教育的具體化,在整個人才的培養模式中起著導向的作用,而人才的培養目標應當更加注重貼近社會的需求。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是我國種子產業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產業迅猛發展的形式下,由教育部批準建立的本科專業。中國農業大學于2002年9月開始面向全國招生,山東農業大學于2003年開始招收該專業學生,緊隨著其他農業院校也相繼開展該專業本科人才的培養。雖然該專業建成時間不長,但經過十幾年的建設與發展,已為國家和兵團培養了一大批學有專長、實用型高素質種子科學專業人才。隨著國家與新疆兵團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農業人才的需求發生了較大變化,種子科學專業按照卓越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及社會對人才質量的需求,制定了種子科學專業創新人才培養的新目標,即注重學生“德、智、體、能”全面發展,培養具備植物育種、種子加工貯藏、種子質量檢測、經營管理、成本會計及其相關領域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生產與經營、植物新品種選育與推廣等種子科學相關行業從事教學與科研、技術推廣與應用開發工作的專業高素質人才。

2營造有利于卓越人才培養的教育環境

2.1優化課程體系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核心就是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調整,而課程體系的制訂是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核心,是實現學生畢業后具備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構建種子科學專業課程新體系時,應以協同創新理念為指導,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如職業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技術應用與發展能力相結合、課程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等有效措施,進一步優化整合人才培養方案。

2.1.1制定和修改種子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壓縮課堂內理論教學學時數,增大課外自助學習的時間和課外實踐活動,豐富實踐教學方式;減少驗證性實驗內容,增加綜合性和設計性內容;減少專業課學時,增加基礎課學時,強化學生理論基礎;減少學生必修課學時,增加選修課學時,如個別學校將該校選修課比例調整到總課程的15%以上。

2.1.2構建合理課程體系

卓越人才培養應構建合理的新課程體系,即在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選修課等傳統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增加素質教育、創新創業及實踐教學環節,以促進學生思想的解放、理念的更新與思維方法的創新。而一門專業課程的設置有它的科學存在性,即要適應該地區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學生就業的需要。因此,增設交叉學科課程,適當增大選修課比例,體現一專多能。提高學生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2“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三結合,全方位提高教學質量

2.2.1理論課程建設方式多元化理論課程建設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建設,是教學目標和培養卓越人才得以實現的基本保證,它包括教材建設和網絡測試、仿真教學軟件、多媒體課件等等,其中教材建設是課程建設的一項重要環節,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料。

2.2.2實驗教學課程化,注重能力培養基于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卓越人才培養目標,創建了新的種子科學專業相關的實踐課程,強化了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可以克服實驗教學附屬于學科理論的種種弊端。(1)將種子遺傳學、栽培學、保護學、繁殖學、育種學等課程的實驗整合成一項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綜合型、設計型實驗項目,即種子遺傳選育課程實驗,整合后的實驗課程可以適當增加學時,綜合型和設計型實驗也相應增加學時數,同時減少驗證型實驗學時數,從而將種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理論知識與生產實踐緊密聯系起來,并應用于生產實踐當中。(2)將生物統計附實驗設計課程的實驗部分單獨開16學時“應用概率論統計學實驗”,理論課從48學時縮減為40學時,而實驗學時增加了8學時。增加綜合性實驗課比例,并采用計算機模擬實驗模擬生產、科研的實際情景,使抽象的理論形象化、直觀化,加深了對統計學抽象概念、復雜理論的理解。同時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將所學書本知識用于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農科教結合,產學研互動,強化創新技能訓練

近年來,該校農學系主張強化人才支撐理念,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以教師為中心,通過科研帶動產學合作,推進產學研結合創新。如:建立一批教學科研實習基地和實驗中心。目前,校內加強了實訓基地的建設,建立了農業高科技示范園、原種場、科研試驗站等校外教學實習基地,為學生開展實習、提高實踐技能奠定了基礎,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學科應用實踐的認識。此外,農學院通過實施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等強化創新創業能力訓練,以增強高校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創新思維能力及實踐能力。

作者:林海榮 單位:石河子大學農學院

參考文獻:

[1]陳映江,趙興緒,張新虎,等.協同創新視閾下高校提高教育質量的實踐與探索:以甘肅農業大學人才培養模式為例[J].中國農業教育,2013(4):18-21.

[2]朱宏.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高校教育管理,2008,2(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