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學專業實踐總結范文

時間:2023-11-08 17:17: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農學專業實踐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農學專業實踐總結

篇1

關鍵詞:農學專業;問題

一.農學專業在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理論教育而忽視實踐教學。受20世紀90年代以前培養目標及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部分從事農學專業教學的教師對實踐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認為實踐教學僅是對理論知識的驗證而已,掌握基本理論才是最重要的;片面地認為學校教育質量的高低,主要看學生掌握理論的水平,而實踐能力則無足輕重。因而只重視理論教學,不重視實踐教學,對課程實驗、實習的學時越壓越少,甚至干脆不搞實踐教學。在不重視實踐教學的教師的影響下,部分學生也對實踐教學興趣不大、熱情不高。還有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專業所搞的實踐教學臟、苦、累,且檔次較低,總是和莊稼、泥巴、肥料、農藥等“低級”東西打交道。因此,有些學生在實驗、實習、科研訓練時只是看看而已,不愿意動手。

(二)專業建設經費不足,辦學條件有待改善。農學專業是一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專

業。它不僅要求有一支專業基礎理論扎實,學術造詣深、科研、生產經驗豐富的師資隊伍,而且要有良好的實踐性教學基地。由于種種原因,農學專業目前專業建設經費不足,特別是實習、科研基地條件較差,基礎設施不完善,生產工具也比較落后,難以適應現代化農業的專業技術人培養的需要。因此,加大專業建設經費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是新時期農學專業建設發展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三)重視實踐教學的環節布置,忽視過程管理。有些高??此品浅V匾晫嵺`教學環節,有關實踐的教學文件一堆,課程論文該如何做、生產實習該如何做、畢業論文等該如何做都有規定,但學生的課程論文、畢業論文、生產實習、科研訓練、社會調查等,基本上都是教師布置任務,學生完成任務,搞成什么結果就算什么結果,缺乏對各實踐過程的指導和管理,學生在實踐教學環節中不認真聽講,不認真操作,走馬觀花現象十分普遍??己酥校毡楸憩F為重理論考試,輕實踐考核。給人的感覺是措施很硬,但操作過程監控很差,很少有學生會因實踐環節完成不好而不能畢業的情況,以致在學生能力的培養上,實踐教學成了走過場。

(四)生源不足,生源質量有待提高。生源不足,生源質量較差,是長期以來困擾農學專業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種種原因,我國農業的發展相對其他行業有很大的滯后性,農業和農村很不發達,生產力水平低,農村經濟落后,農業工作條件艱苦,農業科技人員待遇偏低等,對考生產生了消極影響,使很多考生特別是優秀考生不愿意投身農業行業,從而使農科成為冷門學科,生源數量不足。農學專業每年招生第一志愿錄取的考生的比例,不到招生人數的一半,能夠在重點分數線以上第一志愿錄取的考生更少,生源質量相對較差因此,如何擴大生源,提高生源質量,是新時期農學專業建設發展中必須研究解決的又一個重要問題。

二.農學專業建設發展的思路

(一)加強專業思想教育,使學生牢固樹立學農愛農的思想。專業思想是學習的內在動力。一個大學生如果他的專業思想不牢固,他不熱愛自己的專業,他就不可能把精力放在學習上,這種學生即使有很高的智商,也不會在他所在的專業領域內有大的成就。因此,搞好專業思想教育,使學生牢固樹立學農愛農的思想。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正確看待農

業產業的發展,鼓勵學生致力投身于農業這一行,這是農學專業建設發展必須研究解決的首要問題。關于農學專業的專業思想教育問題,過去幾十年一直都在提,但是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專業教育形式單一,缺乏實證資料。過去專業思想教育大多是大會上講,課堂上提,沒有實質性的實證材料。學生沒有真正看到學農的希望在哪里?出息在何處?結果專業思想教育花的時間和精力不少,但是收效甚微。總結過去專業思想教育。

(二)教學改革應該與時俱進,要與社會需求相適應。通過優化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堅持以提高學生對社會大生產適應能力為目標的改革方向,培養具有一專多能的專業素質、掌握多種實用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農業高級技術人才的需求,為經濟建設培養人才,使學校的教學改革沿著與社會需求相互適應的軌道發展。

(三)強化教學質量監控制度,提高教學質量。教學質量是專業生存、發展的生命線。一個專業如果教學質量出了問題,它將很快退出歷史舞臺,這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尤其是在當今競爭機制引入教育的歷史條件下更加如此。因此,努力提高教學和人才培養的質量,是新時期農學專業建設、發展的關鍵所在。提高教學質,一是要成立專業教學質量督查小組,督促主要課程責任教授及其有關教師做好課程建設;努力創建精品課程和重點課程;二是認真執行聽課制度,教師之間互相聽課和交流,取長補短;三是要積極備課和教學觀摩,進行教學交流,總結教學經驗,以促進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農學專業是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專業,它直接面向農業生產。走出去,與生產結合是辦好農學專業的關鍵所在。因此,新時期農學專業的建設、發展,必須加強外聯工作。加強與區農業廳、農科院、各地、市、縣農業局、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站聯系,建立相對穩定的聯系網。必要時聘請上述這些單位一些學術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專家參與我們的專業建設工作,聽聽他們對農學專業建設和發展的意見和建議。通過校內外有機結合,課堂教學與生產實際有機結合,提高農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國杰. 我國高等農業教育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 高等農業教育,2005(7):9-13.

篇2

關鍵詞 農學技能 農學技能競賽 實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s.2015.01.034

農學是研究與農作物生產相關領域的科學,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其實驗教學是提高學生綜合技能的重要途徑。實驗技能競賽是對學生實驗能力的一種綜合檢驗。①為積極探索培養大學生農學實驗動手能力、科學思維能力、研究創新能力的途徑,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農學基本實驗技能,

提高大學生參與農學實驗的熱情和興趣,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認真踏實的學習風氣,促進農學實驗教學改革深入持久地發展,農學院舉行了首屆本科生農學實驗技能競賽。

1 實驗競賽的組織形式與競賽的內容

1.1 組織形式

首屆本科生農學實驗技能競賽的主辦單位為湖南農業大學農學院,承辦單位為農學院實驗教學中心。與理論競賽不同,實驗技能競賽活動牽涉面廣②為了保證競賽的順利進行,學院領導班子高度重視,召開了3次專題會議,組織各系主任及專家討論,制定實驗競賽方案,并下發了《關于開展農學院首屆本科生實驗技能競賽工作的通知》(農學院[2013]09號)文件。參賽內容、參賽流程、參賽規則、實驗技能競賽評分標準提前公布,使學生對這次競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③

1.2 競賽內容

(1)作物形態辨識:利用所學知識、實驗原理與技能和方法,根據作物的基本形態結構區分作物種類,了解作物不同發育(分化)時期的形態特征。包括水稻、油菜、小麥、棉花、甘薯、苧麻、玉米、煙草、草類等作物根、莖、葉、花、果和種子形態識別。 分兩部分進行即實物標本識別和筆試部分。參賽者以答卷形式進行,每空一分,實物標本識別30分,筆試部分100分,共計130分,最后統計參賽者得分。

(2)實驗操作類。植物多倍體細胞學鑒定。(以蠶豆根尖為材料)永久片的制作。主要考察學生正確、規范使用儀器和取用藥品,實驗流程節奏掌握情況,實驗數據和結果情況,對現場實驗操作所獲得的實驗數據進行處理,并結合現象進行分析總結,完成規范的實驗報告。

2 實驗操作的評分體系與獎勵措施

2.1 實驗操作競賽評分標準(見表1)

2.2 獎勵措施

作物形態識別每個專業設單項獎一名

競賽設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和三等獎3名。

決賽獲獎名單由專家組評定,獲獎證書由湖南農業大學頒發。

3 實驗技能競賽的特點

3.1 參賽選手的熱情高

受實驗場地限制,本次參賽對象以農學院大三、大四學生為主,參賽的選手只能限定在60人左右。每班兩人參賽,學生的積極性較高,有的班有8人報名,只能采取預賽辦法決定參賽選手。還有很多感興趣的學生賽后紛紛表示下屆要提早報名。在整個比賽過程中,參賽選手對實驗競賽都積極準備。筆試《植物形態辨別》部分,主要農作物、草類植物知識總在一張試卷上,各專業選手提前預習專業知識和跨專業知識,理論和實驗的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經過賽后走訪發現,獲獎學生有的在課題組跟著老師做科研項目,有的是創新項目的成員。

3.2 選手之間比賽成績差異大

由于參賽選手來自不同專業,不同年級,存在較大的基礎差異。筆試部分100分,最高得分71分,多數學生40分左右,最低分34分。標本識別總分30分,最高分26分,大多數學生15分左右,最低分9分。透過這個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基礎知識面狹窄。實驗操作部分總分100分,最高分95分,大多數學生80分左右,最低分65分。這說明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掌握得較好,但實驗操作時存在一些小問題,如填寫儀器記錄、實驗結束后的整理、儀器操作欠規范等。

4 幾點建議

通過首屆農學實驗技能競賽,選手們受益不淺,實驗動手能力得到提高,實驗操作規范性意識大大加強,但存在著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是競賽制度化、規范化。學院成立競賽委員會,制定相關制度和競賽方案。實驗競賽納入日常教學的日程中。

二是競賽分不同專業進行。本次競賽7個不同專業的選手完成同樣的競賽內容,特別是《植物形態識別》部分,試題內容涉及農學、草業、煙草三個部分,分數比例為4:3:3. 由于各個專業的基礎知識著重點不一樣,結果是草業專業的學生成績最好。為了提高競賽的合理性和公平性,競賽可由同一專業單獨進行,適當增加本專業的參賽人數,實驗操作競賽的監考老師由本專業的實驗教師擔任。

三是擴大實驗操作部分內容。首次實驗技能競賽由于時間、場地、人員的限制,操作部分限于以蠶豆根尖為材料的永久片制作。為了更好地體現學生的創新能力,實驗操作部分可以增加自主性實驗,由學生自行設計實驗內容、實驗方案。

監考老師由有經驗的本專業的實驗老師擔任,比賽時間合理安排。這樣才能看出學生的真正水平。

5 結束語

實驗技能競賽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指導學生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學生實驗技能競賽不僅能提高實驗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而且可以促進實驗教學的改革。④⑤從事實驗教學的老師有必要認真總結比賽的成功經驗,查找存在的不足,加強對學生實驗技能的培養,努力改進實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實驗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

*通訊作者:朱旭東

基金項目:湖南農業大學教改項目(A2013020)

注釋

① 羅士平,陳若愚,周剛,等.11屆化學實驗技能競賽的實踐與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2(5):59-63.

② 蔡志奇,吳暢渠.高等醫藥院校實驗技能競賽的組織與實施學界[J].廣東科技,2011(5):14-15.

③ 麻文勝,程云燕.化學實驗技能競賽的組織與實施[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6:54-56.

篇3

關鍵詞 農業高校;微生物學;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2-0276-02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talent training in university, the open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developing the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nd it is also in line with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Aiming at som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mode of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it′s discussed the increase of open thinking in microbi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model,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Futhermore, in order to inspire student′s interest in operating microbiology experiment during the course and make them grasp experimental skills better, the new teaching methods and practice details were explore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microbiology; opening experimental;teaching model

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在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開發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安徽農業大學的教學實際為例,針對農業院校微生物實驗教學現有模式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結合高等農業院校的教學特點,探討了在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增加開放式思維的培養模式,并對具體的教學方法和實踐細節進行了摸索。安徽農業大學大農學類專業包括農學、園藝、林學、植物保護、蔬菜等9個專業,微生物學是大農學類專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農學、園藝、林學、植物保護、蔬菜等9個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要求來看,都對微生物學提出了明確的教學要求,可以說微生物學及實驗技術是大農學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學習微生物學及微生物實驗,可訓練大農學類專業的學生更深入地觀察世界、了解世界,有助于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1]??茖W的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方式,對于大農學類專業的學生掌握微生物W的基本實驗技術,乃至培養其動手能力、提高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至關重要[2-3]。

1 大農學類專業微生物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性

大農學類專業在我校具有悠久的歷史,近年來培養方案中關于微生物學系列課程的設置主要仍然遵循過去的傳統模式,微生物學基礎實驗及綜合實驗的教學內容目前仍是按照理論課教學的基本要求來安排,只能達到滿足學生掌握微生物基本知識和從事微生物相關工作的最低要求,而對于大農學類相關專業的學生而言,課程的內容和形式安排相對簡單,缺少對學生自發思考、創新思維和實踐應用能力的綜合培養。實踐證明,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可以彌補傳統實驗方式的不足,開放式實驗教學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自發思考能力、創新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4-5]。因此,利用學校的現有資源對大農學類專業的微生物學實驗教學已經做了前期的改革摸索,對開放實驗的模式進行了探求,希望能為高素質的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思路借鑒。

2 大農學類專業微生物學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的實施

為了探索大農學類專業微生物學開放實驗教學模式,收集和整理了其他院校和其他實驗課程開放式實驗教學的經驗[4-6],提出了一套適合我校大農學類專業的微生物學開放式實驗教學的方案并進行了實施,具體如下。

2.1 基本實驗技能訓練

在進行開放實驗之前,通過一些基礎實驗的開設,對學生進行微生物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術進行訓練,訓練結束后對學生與實驗相關的基本技能進行操作考核,合格者將獲得進入開放實驗階段的資格。

2.2 分組與命題討論

每4~6人為一組,根據每個學生對相關課題的興趣,并結合其所學專業進行自由組合,并選出1名學生作為組長,由指導教師進行命題,或者由學生自己提出感興趣的實驗題目,經過教師論證確定實驗題目。

2.3 實驗方案設計與指導教師評定

根據指導教師的命題或學生自己提出感興趣的實驗題目,引導學生查閱相關文獻,自行設計出其認為可行的實驗方案與技術路線,撰寫出實驗設計報告,在報告中要求學生對基本原理、實驗材料、方法、進度安排及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詳細闡釋。指導教師結合實驗室的軟硬件條件,根據各小組自行的設計實驗方案,對實驗方案的可行性進行評定,提出修改意見并指出課題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具體問題。

2.4 實驗方案的具體實施及能力培養

各實驗小組按照修訂后的實驗方案,逐步完成實驗的實施過程,注意在實驗過程中記錄出現的問題及實驗心得,指導教師全程追蹤實驗的過程,對實驗操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即時指導,對學生的實驗操作予以點評,在整個過程中注意引導式的教學手段,啟發學生對實驗收獲的自我總結與主動思考。

2.5 實驗報告的提交與總結匯報

實驗操作部分完成后,要求所有學生根據其得到的實驗結果寫出規范的實驗報告及實驗心得,指導教師對其進行評定、總結與備案,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由組長負責做PPT文件匯報總結實驗結果、收獲以及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學生中進行小范圍的學術交流。

3 大農學類專業微生物學開放式實驗教學的體會

3.1 激發了學生對微生物學實驗課程的興趣

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通常由指導教師先講解實驗的基本原理和實驗過程,進而進行操作步驟的演示,指出實驗操作可能出現的錯誤,然后由學生依照教師的操作進行模仿。傳統教學模式有其優勢,比如讓學生在試驗中不易出錯,但是從趣味性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來講,存在著明顯不足。學生容易出現惰性思維與消極態度,創造性思維與主管能動性難以得到培養。通過嘗試建立開放式微生物實驗教學模式,使學生可以自己提出實驗假設,自己制定并完成其感興趣的實驗內容。這種主動式的學習模式,勢必要求學生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形成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主動學習模式。比如在探討微生物與植物互作關系的實驗中,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專業,篩選自己感興趣的作物,進行“植物促生細菌的分離、鑒定及高效促生菌株的篩選”實驗。在實驗進行中,學生們在查閱大量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實驗室條件,設計出了多種實驗方案,從原材料的準備到微生物培養、篩選機鑒定等全過程,均由學生自主完成。實際效果是大部分學生都分離得到了高效的促生細菌,不僅鞏固了理論課上學到的知識,還獲得了極大的成就感,增強了進行自主思考和學習的興趣。

3.2 全面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促進培養學生科研能力

微生物學及微生物學實驗都是實踐性和應用性非常強的課程,因此實驗教學的組織形式對整個教學活動的實際效果及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7]。雖然實驗課程學時安排和實驗室、儀器設備的資源有限,目前尚不能完全實現全面的開放式教學,但前期通過逐步推行開放式實驗教學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原本偏重知識積累的教學模式,使得大部分本科生的動手能力不強、實踐能力較差,而通過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已經在很多學生身上看到了其文獻調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實際操作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的明顯進步。在自主設計與操作實驗的過程中,前后實驗的環環相扣要求學生對每個環節都要細心把控,這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細致嚴謹的科學態度與思維方式,對于他們今后從事科學研究或實際生產實踐工作都極為有利。例如“植物促生細菌的分離、鑒定及高效促生菌株的篩選”實驗項目中,促生細菌的分離是鑒定的基礎,分離得到的促生菌株是高效促生菌株篩選的起始材料,在每一項實驗內容的逐步進行過程中,會逐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及科學思維。

3.3 進行教育教學研究,規范教學管理

通過實行開放式實驗教學模式,可以對教學管理模式進行進一步的探討,逐步健全教學管理和實驗管理方面的一系列規章制度,實現教學管理的科學化。在整個教學模式的摸索過程中,有利于建立較完備的教學制度,因此目前已經制定出了完備的開放實驗室管理條例、開放實驗室安全條例、開放實驗室規則、開放實驗室大型儀器使用登記制度,并得到嚴格執行。

4 對大農學類專業微生物學開放式實驗教學的思考

4.1 開放式實驗室的管理

常規實驗教學實驗室的管理相對簡單,而開放式實驗室教學不同,其不僅要求足夠的實驗室空間,還需要任課教師及實驗室管理員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在經費使用上也要求有更多的投入。由于有針對性的教學體制改革是_放實驗室教學健康發展的保障,其中開放實驗室的硬件建設、相關教師的工作規范的制定對開放式實驗教學的順利推進也極為重要。另外,由于微生物學實驗大多是面對大二、大三年級的學生開設,低年級的學生實驗室經驗相對較少,所以須對學生進行嚴格的實驗室制度和實驗室安全教育,才能保證人員及儀器設備的安全,確保實驗的順利進行。

4.2 開放式實驗模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

教學實踐證明,開放式的微生物實驗教學確實能夠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實際操作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和創新能力,對高校本科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起到良性的作用。高校重視“雙創型”的人才培養,就是要改革人才培養的實施模式,而開放實驗教學則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之一,可以考慮把開放實驗室和正常實驗教學以及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結合起來,進行專業化、個性化推廣[8]。

5 結語

當前各高校對于“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已經普遍推廣,高校實驗室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與科學思維的重要場所,對于開放性實驗教學的摸索與探求,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綜合性創新型的生命科學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針對安徽農業大學大農學類專業的微生物學實驗教學進行的改革,即對開放實驗模式的初步實踐探索,可為大范圍推進開放式實驗教學,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參考。

6 參考文獻

[1] 吳萍,李正鵬,史鈞,等.微生物學實驗課教學改革初探[J].生物學雜志,2002,19(4):49-55.

[2] 張萍華,申秀英,王躍光,等.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實踐[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6(1):416-417.

[3] 陸娟,屈長青,朱茂英,等.微生物實驗室管理與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9):230-232.

[4] 劉丹,龔浩,付佑權,等.農林高校實驗室管理模式的改革[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0,8(2):172-173.

[5] 王戰軍.推進內涵式發展提高高等教育質量[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13,4(27):52-56.

[6] 沈永紅,張彭湃.微生物生理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幾點體會[J].生物學通報,2005,40(11):41-42.

篇4

一、大力推行產、學、研一體的教學模式,為實踐教學打好基礎

(l)產、學、研合作教育的特點。產、學、研合作教育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的一種重要教育模式。這種模式可以充分體現專業基礎理論和生產實踐勞動、社會相結合的教學特點。這一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學轉移到實踐第一線,改變了教學情景,學生可以較快地適應本專業的實踐環境.熟悉本專業生產第一線的情況。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對學習對象的主動操作、探索、體驗,使他們的理性認識上升為感性認識,實踐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也能及時發現、糾正。這有利于加深印象,達到真正掌握操作技能的目的。

(2)實施產、學、研合作教育的途徑。近年來,積極實施了產學研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為區域經濟培養了一大批科技致富帶頭人。

二、從教學方法上加強專業課程的實踐內容

獲得專業知識的必備教學環節是農學專業課程體系其特點是技術性強、實踐性強,通過實驗內容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引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實驗促進理論課的學習。

改變以往的教學的方法。作物栽培學和作物育種學是農學專業的重要專業課程,其特點是實踐性特別強,傳統的方式是首先講授理論,然后進行實驗和田間參觀,課程學習與生產實踐脫節,學生動手實踐性和參與性較差,難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主動性;新的教學方式采用生產實踐式教學法,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如作物栽培學的授課方法是根據作物生產的技術環節安排教學時間,將作物生產環節分解為整地、播種、中耕管理、收獲等環節,在每個生產環節出現時,教師將學生帶到生產現場直接講授;作物育種學也采取與栽培學相似的教學方法,將課程環節分為育種圃建設、雜交、田間選擇、考種鑒評等環節,教師針對各環節在田間講授。

三、強化生產實習,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農學專業在總結多年生產實習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目前學生就業等基本情況,對生產實習進行了多方面改革,以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

1、集中與分散相結合,避免生產實習與找工作的矛盾 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使大學生在最后一學期,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就業找工作 方面。過去安排生產實習計劃在時間上與找工作沖突,效果不好。為使生產實習不與找工作爭時間,又能提高生產實習的效果,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方式,明顯提高了生產實習效果。第一,將實習環節分散到多個學期。如針對耕作技術的實習安排在第五學期、針對栽培技術和育種技術以及制種技術的實習安排在第六和第七學期、針對生產現場和社會調查的實習在第八學期進行。第二,實習采用集中方式進行。如耕作實習、制種實習分別安排在1周里集中完成,春播實習安排在第七學期的第四周至第七周集中完成。第三,第八學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調查,采用分次進行?,F在將生產實習分為3~5個關鍵環節,每一環節集中3~5天時間集中完成,避開招聘會時間,提高了實習效果。

2、面向社會,加強同社會的聯系 。我們把社會義務咨詢活動和社會調查,也列為實習內容。通過咨詢活動,不僅增加了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也讓社會了解學生的精神風貌,而且鍛煉提高了學生的演講水平及適應社會的應變能力。讓學生利用生產實習的機會把自己切實地置身于民眾之中,面向社會、了解社會,服務于社會,從中鍛煉自身的綜合能力。這不但是學生未來工作的需要,也是學生自身的責任。

3、強化實習指導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實習效果 。農學專業是技術性很強的專業,單靠實習單位的技術人員指導生產實習是不夠的。 在生產實習中,教師的教書育人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重要,指導教師必須是積極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的參與者。學生經歷及閱歷不足、可塑性大,思維較活躍,但又容易出現不切合實際的想人非非。特別是受社會上某些不正常因素及傳統觀念的影響,使有些學生學農不愛農,不能牢固地確立專業思想。但是,通過生產實習過程,學生切實地與生產實踐及社會接觸,大量的社會信息將促使學生重新思考,學生更容易體會到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需要感,實現思想和行動上的轉變。因此,教師必須隨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經常與學生談心、談專業、談發展,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基本情況,以做到有的放矢的引導和幫助,樹立正確擇業觀。

總之,實踐教學改革要讓學生在實踐中獨立地思維,使學生得到穩定性和規律性的知識,積極地參加生產實踐活動,啟發學生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問題并隨時總結實習經驗,為今后走向社會打下扎實的基礎。 淺談影響高中數學成績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董均燦

篇5

關鍵詞:農學;課程;教學;實踐;模塊化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如何推進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培養適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型技術人才,已成為當前職業學校面臨的主要問題。在傳統教學中,農學專業專業課程的教學側重理論知識的講述,忽略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中。在實踐課教學中形式比較單一,大多以“參觀法”為主,無論是在實驗室,還是在田間,都是由老師精心選擇有典型性有代表性的地方去參觀,但由于時間、場地有限、還有人多、經費等條件限制,多數情況下都是走馬觀花。這種“參觀法”實習造成學生對專業知識實踐動手能力缺乏,從而使學生在獨立分析問題和理論應該實踐能力沒有得到煅煉,影響了學生將來從事相關領域工作的專業能力和科研能力,也不利于現代社會和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智能型人才的培養。

一、模塊化教學法概述

模塊化教學是以現場教學為主,以技能培訓為核心的一種教學模式,不但重視知識的傳授、更重視知識的應用,要求教師要精選教學任務,提前做好準備,介紹內容要講究藝術性,評估時尊重學生成果。但教師本身知識水平的高低、實踐能力的強弱、工作量的大小是決定模塊化教學成功的關鍵。

二、模塊化教學法在中職農學教學中的應用

模塊化教學法是以專業工種為模塊,把農學專業理論和操作技能有機地、系統地結合在一起進行一體化教學,它在理論學習和操作技能訓練之間找到了最佳的切入點,注重教學內容的實用性。通過模塊教學方法的實施,可以強化學生的技能訓練,促進學生動手能力的提高。它有講有學,循序漸進,邊學邊練,彌補了過去講練分離的不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運用模塊化教學法最重要的是模塊的設計,模塊化教學要遵循實用性原則、系統性原則、可持續發展原則,合理設置模塊。在充分理解技能培養目標的前提下,把密切相關的理論和實際操作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制作成某一工種的教學模塊。每一專業由若干個大模塊組成,每個大模塊又由若干個小模塊組成,而每個小模塊又由若干個學習單元或課題組成,從而使農學專業課的教學形成一個“積木組合”式的教學模式。比如農學專業,將農作物種、管、收分為幾個模塊,如整地是一個模塊,播種是一個模塊,田間管理是一個模塊,作物收獲又是一個模塊,每一個模塊讓學生親自操作,知識來源于親身經歷與感悟體驗,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踐中學到了知識,培養了能力。

在實行模塊化教學時,重視模塊與模塊之間形成一定的梯度。在教學內容上指導學生解決某一領域的具體問題的理論和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強化學生融會貫通、觸類旁通的意識,在實踐環節上與行業需要,行業標準緊密結合,培養適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型技術人才。

模塊化教學的具體程序是:①劃分小組。劃分原則一般采用互補方式,實現所謂“教學相長”,取長補短,相互借鑒。②確定內容。找準教學的切入點,從任務中引出教學目標。③布置任務。確定要完成的任務后,教師要向學生具體詳細地講清任務,激發興趣,讓學生快樂去完成任務。④學生實施。學生在親切友好、和諧平等的氣氛中進行知識、技能的意義構建。⑤評價結果。學生完成任務之后,教師要展示其作品,進行討論、總結、評比,使教學內容得到進一步的強化。

三、模塊教學的優點

1.突出了職業教育的特點

模塊教學法突出了技能訓練是職業技術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重要環節。教師依據就業市場對人才要求,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課程教學指導思想,使理論教學與創業實踐有機融合,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揮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最終達到相關崗位群的要求,使學生今后能獨立解決工作中的問題,面對工作中的任務和困難。模塊化教學法凸顯了職業技術教育的特點、辦學指導思想和辦學水平。

2.提高了學生的能動性

模塊教學法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教學活動完全服務于學生的主體地位,克服了傳統教學方法中只注重教師講授,學生聽課,單項信息傳遞的教學方法。模塊化教學法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活動是互動的,它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在逐步熟悉、掌握相關操作程序和工作任務的同時學會“學習”,注重激發學生的自主需求和學習動機,主動控制和調整學習過程,提高了學生的能動性。

3.增強了課程的實用性

模塊教學法的特點是:學習是為了就業,為了崗位需求,為了將所學知識和技能直接引入就業崗位,滿足未來職業技術要求。模塊教學法使學生具備必要理論知識和化基礎,熟練掌握了主干技術,側重實際應用和相關知識的綜合運用、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與人溝通、合作共事的能力。

另外,還應重視社會實踐活動,農業類高職院校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著特別的意義,不僅是一種專業實踐教學過程,而且對學生深入了解農業、農村和農民,正確理解中央對農業的方針政策,穩定其專業思想,確立全心全意為農業、農村、農民服務的決心,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四、結束語

模塊化教學能促進教師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注重實效,不追求形式。特別是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很好的把握好每堂課,由過去的“一潭死水”變成一個活躍的課堂,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也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教學實踐的實施,學生能夠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學習,并能發現問題、獨立去解決問題,在到實踐中去提高自己。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手段,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同時教師也從過去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

參考文獻:

[1]王蘭.植物保護專業課程教學實習模式創新與實踐.中國農業教育.2008(2):47-49

[2]鄭小波.構建廣適型本科人才培養體系的實踐與思考DD新世紀植物生產類寬口本科人才培養

篇6

農學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提升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試驗研究與寫作是重要的必修實踐課程,是高校培養人才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是對四年的學習進行一次系統的實踐應用、總結和檢閱,學分較多,持續的時間較長。畢業實習也是大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最初嘗試,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獨立從事科研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好壞是衡量高校教學水平的關鍵因素,也是評價本科畢業生創新人格、創新思維和創新技能的重要標尺。

一、農學類本科生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的重要性

1.畢業論文研究是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測試訓練,是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錘煉

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高是當前大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國的大學生經過幾年的基礎理論、專業理論和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具有了良好的理論知識,也有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礎。但是這些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有一定的差距,未能得到實際工作的訓練,缺乏解決問題的膽略和經驗,找不到將基礎理論與實際問題相結合的切入點。面對實際問題,感覺很茫然,無從下手。

大學生畢業實習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良好平臺和必經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老師指點、自己調研與思索,制定出可行的方案。畢業實習包括多個環節,有開題報告、任務計劃書、試驗的設計與試驗操作、試驗結果分析、論文撰寫、論文答辯等。這些內容環環相扣,形成一個完成的系統,是對學生的學習進行了一次系統的檢驗和訓練,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有重要作用。

2.畢業論文試驗與論文寫作可培養學生的嚴謹治學態度與作風

科研試驗需要系統嚴謹的設計,試驗過程中也會出現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問題與偏差,這都需要學生以嚴謹的科研態度對待,不得有半點馬虎,這對培養學生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做事風格有重要作用。

論文寫作過程中,需要千錘百煉,多一次修改就多一次認識,多一次修改就前進一步。修改培養學生嚴格地認真思考,反復推敲,使論文進一步趨于成熟和完美。修改論文是培養嚴謹的治學態度和良好學風的需要。

3.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寫作是學生從學習到工作的一些個過渡時期,是學生的角色轉變、心理轉變的一個過渡時期

畢業論文(設計)是老師指導下的系統工作與鍛煉,是大學生上崗前一次綜合訓練,對大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及綜合能力提升起著重要作用,對大學生成長及適應社會需要有著深刻影響。有時候學生剛走上工作,面對實際問題,感覺很茫然,無從下手,究其原因是實踐太少,對生產和科研都感到很神秘,甚至存在一定的恐懼心理。畢業實習正是學生角色轉變的關鍵時期,是心理逐步轉變的過渡時期,在此過程中使學生的神秘感和恐懼心理慢慢消除,增強獨立處理問題的膽略和經驗。

4.畢業實習可以增強學生團隊協作能力

畢業實習的試驗研究工作往往不是一個人獨立進行,一般是幾個同學共同協作,在導師指導下進行試驗操作、結果分析總結和論文撰寫,在此過程需要很多的溝通與協作,這對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有很好作用。

二、近年來農學類專業的學生畢業實習存在的諸多問題

1.主觀上的問題

農業科研與農業生產有其特殊性,可能會面對烈日炎炎、滿身泥水,因此會有同學對這一行業忘而卻步,特別是現在的一些獨身子女,吃苦精神不夠,專業思想不牢,甚至對農業有排斥的心態。這種專業思想不牢固會造成學生對畢業實習與論文寫作不夠重視,參與積極性不高,不能以嚴謹的態度與科學的作風來對待。

另外,有的同學可能認為畢業實習就是干活,甚至有的同學覺得自己的文學功底很好,寫作沒有問題,不需要鍛煉,這些都是誤區。畢業實習的科研工作肯定會有一定的工作量,農學類專業還會需要田間操作,可能會有比較苦、比較累,但要認清正是在這些實踐工作中得到鍛煉與提高,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論文的寫作與平時的散文等寫作存在較大區別,更需要邏輯思維和科學嚴謹的試驗依據,是需要一個系統的鍛煉過程的。對于這些要有清楚的認知,才能得到很好的實習鍛煉效果。

2.客觀上的問題

(1)考研熱給畢業實習帶來了一定的難題

由于就業觀念趨向的變化和大學生擴招帶來就業壓力增大的影響,報考研究生的同學越來越多,這些同學在大三到大四這段時間里一心投入在考研的學習沖刺上,爭分奪秒,忽視了畢業實習工作。導致畢業實習投入的精力不夠,花的時間較少,嚴重影響了畢業實習質量和畢業論文的質量。

(2)就業壓力帶來的影響

本科生的畢業實習多數集中在最后一學期,這半年里是畢業實習的關鍵時期,也是畢業生擇業就業的關鍵時期?,F在就業壓力較大,特別是農科類大學生就業壓力尤其突出,而且現在的就業是雙向選擇,都需要一個考察選擇的過程。所以很多同學在四年級就開始到有就業意向的單位實習,嚴格按照單位的作息制度上下班,而且為了更好的展現自己,一般不會請假。這就使同學沒有時間參加畢業論文的試驗研究工作。

(3)畢業論文內容、效果上存在一定偏差

現在的本科生畢業論文都是以做老師的科研課題為主,這是無可非議的,但很多同學的論的太尖、太深、面太窄,這對于培養學生從事科研工作有較好的作用。但是目前大多數本科生同學畢業后是面向基層,或是到企業上班,真正從事科研工作的比例并不是很大。這些太尖、太深、面太窄的研究內容畢業后用的較少,甚至根本用不上。

農業生產具有周期性,一般作物是一年一個周期,現在的多數同學畢業實習和論文試驗工作只能是作物生長的某個階段,不能跨整個生長季節,這使實習效果受到一定影響。對于本科生的畢業實習最好是能經歷整個作物生長周期,對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一次全面的、系統的實踐。

三、提升農學類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的對策

1.鞏固專業思想,提高對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的重視程度與參與積極性

專業思想的培養與鞏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育:一是學科的發展前景與重要性;二是干一行愛一行的思想與意志;三是人生職業規劃的引導;四是教師和班主任隊伍與學生的溝通與談心。學校要求班主任老師與學生談心時,把“學農愛農、立志務農”的專業思想教育作為談心的重要主題。通過專業思想教育,大大增強學生學農愛農務農的信心與決心。

2.研究如何更好地處理考研同學的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寫作問題

總體原則是采取把畢業論文課題內容與考研方向結合起來的方式,如果導師的研究內容與學生考研方向差異較大,可以考慮轉導師,轉到研究內容與考研內容相近的導師。盡量探索一條兩全齊美的辦法。另外,畢業實習對考研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參加與考研學科相近內容的畢業實習,可以增加對研領域的深入了解,增強本領域知識的系統性,對考研題目的答題有一定的幫助,因為現在的考研試題一般為綜合性較強的題目,需要應試同學對學科知識掌握的系統性和全面性。

3.研究如何對待提前到就業單位上班的問題

針對當前就業壓力大的形勢,對于畢業生提前到就業單位邊實習邊進行雙方選擇的問題不能一律禁止,對待這個問題的原則是要從方法上著手,嘗試在就業單位設立導師,探索一條學校導師與就業單位導師聯合共同指導模式,即要求有就業意向的單位安排一位指導教師,與校方的指導老師共同擬定與工作內容相關的畢業論文題目,由雙方導師共同指導實施。特別是加強就業單位導師與學校導師的對接模式,論文選題的思路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與創新,共同聯手來提高農學類專業畢業生的實習效果與畢業論文質量。

4.鼓勵和加強本科生畢業論文的應用性內容研究

選題內容向應用理論或應用技術研究轉型,探索拓寬知識面、增加系統性的選題思路,避免太深、面太窄、實踐應用性不強的的選題內容,提高學生畢業后應對實際工作的能力。

在這方面,本研究團隊在學生畢業論文的選題上也做了新的嘗試,以應用研究為主,注重設計系統性強、內容涉及面較寬的題目。通過嘗試,感覺學生在動手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上有了較大的提高。現在已把相關內容進行了總結,并把這些想法與創新的方法進行總結集成,使其系統化、規范化,并在本科生實習中進行新一輪的實踐。

另外,考慮到作物生長的周期性問題,已嘗試從三年級升四年級的暑假期間開始安排學生利用暑假期間提前進行畢業論文的內容實施,在第七學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和周末參與畢業論文的研究工作。這樣同學在畢業實習中可經歷作物的全生長周期,使實習內容做到系統化。

5.加強畢業生實習過程的監控與管理,建立一套以學生評價為主的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的評價體系

要做好畢業論文質量的把關,重要的做好畢業論文試驗研究過程的監控與管理,使學生在畢業實習過程中切實學到知識、學到技能、學到解決問題的能力??梢砸髮W生寫好開題報告、任務書、畢業論文等內容以外,增加實習過程的詳細記錄、心得體會(經驗與問題分析),并成立畢業實習督導小組,對畢業實習過程的主要環節進行跟蹤檢查指導。

現在各個院校基本上都有畢業論文的監控與評價體系,但過去的這些評價方法主要是對本科畢業論文的格式、各種材料是否齊全等形式的評價,這樣的評價不利于進一步提高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的質量。本研究小組正在探索一套以學生評價為主的體系,通過學生對整個實習過程的所做所學的效果、畢業論文的發表情況與應用情況、畢業后所學知識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情況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評價,突出實習內容的應用性和學生主體地位,對持續提高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質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必榮.本科畢業設計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文教資料,2007,(24).

[2]韓玉志.高校本科畢業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對策[J].中國高教研究,2000,(9).

[3]藺萬煌,王華,魏寶陽,蘇益.加強科學管理,提高大學生畢業論文質量[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0,(2).

[4]李英貴.關于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的探計[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

篇7

關鍵詞:農科專業;教學實踐;創新精神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5-0212-02

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等農業專門人才,是高等農業院校的首要任務。但多年來農科專業的傳統教育理念所形成的輕實踐教學體制、陳舊的實踐教學內容、落后的實踐教學方法和手段限制了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的提高,這就要求改革創新現有的農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和加強學生的自我思考和實踐動手能力,把課程實習、生產實習、科研訓練、畢業實習以及科研論文撰寫等實踐教學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實現學生從科學知識型向科學知識實用技能型的轉化。

一、改革專業課程實習教學體系,提高專業基本操作技能

課程實驗與實習是實踐教學的第一步,農學專業實驗課教學改革,首要的就是要改變目前實驗教學內容以演示性、驗證性實驗為主的局面,拓展到以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為主。根據農學專業實驗教學內容的要求,對學生進行分組,分別布置有差異的實驗,以組織組內、組間交流的方式進行引導式教學;加大實驗室對本科學生的開放力度,鼓勵學生開展設計性、綜合性、創新性實驗;驗證性、觀察性實驗時間的安排與理論講授進度對應,以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消化,鍛煉學生基本操作的技能,增強其學農的興趣;考慮到農學專業主干課程的實驗教學主要在作物生長季節的田間進行,針對農作物栽培周期較長,受環境影響大的特點,學生完成實驗的時間要相應延長。此外,還可通過教學錄像,規范基本操作,通過多媒體課件,豐富教學內容,利用網絡資源,拓展教學空間。

二、重視專業實習,加強學生專業素養培養

專業實習是高校本科生實踐教學活動的中間環節,有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目前農學專業生產實習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多數農學專業生產實習主要采取直接參加科研生產的方式進行,實習形式過于單一,結果導致學生對生產實習的積極性不高,不能發揮出應有的實踐與創新潛能;另外,專業生產實習投入不足使學生能夠進行生產實習的場所和時間都受到限制,對學生管理疏松,指導教師很少甚至沒時間深入基層對學生進行管理,未能充分實現將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融合到相關的生產實踐中的目標。針對這些問題,應當加強專業生產實習重要性的認識,教育學生要具有吃苦耐勞、艱苦奮斗、團結協作精神;在實習期間,要現場引導理論聯系實踐,激發學生本專業的學習興趣;實習教學大綱應當明確具體教學目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考核指標和成績評定等事項,實習時嚴格按照大綱規定的學習內容進行并認真按規定考評;加大生產實習在本科教學計劃中的比重,使學生在農作物的整個生長季節均能得到實習鍛煉的機會;并且要加強實習指導教師的指導工作,指導教師應全程教學,嚴格管理,深入學生實習場所,及時將生產過程中涉及的理論知識給學生進行講解,促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消化吸收速度;為了保障生產實習的連續性,學校應當建立標準化、規?;霓r業生產實習基地,供本校農科專業學生實習,也可以與當地有影響的企事業單位簽訂合同,建立對口的實習基地,使高??蒲辛α颗c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經驗和長遠的經濟效益有機地融合到一起,且同時也給學生的就業創造了一定的機會。

三、嚴格畢業實習,培養科研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

畢業實習是農學專業實踐教學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強調專業實踐與就業方向密切結合。農科專業畢業實習都是在生產第一線,實行時間長達7~8個月,鼓勵指導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學習與各層次社會人物溝通交流,鍛煉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為畢業后順利過渡和適應新的工作環境打下一定的基礎。農學專業學生實多是通過參與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來完成其畢業論文,實習開始前,教師要多與學生交流,指出將要研究內容的必要性,同學生一起完成選題工作;題目選好后,讓學生多方查找文獻資料預先了解相關的研究內容,使學生在實習開始前就能對自己的實習目的、過程、方法有清楚的認識;做好實習動員,認真向學生講述實習的目的、要求、安排、考核的辦法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實習中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身體力行,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和吃苦耐勞精神,隨時檢查督促學生實習日記、數據記錄等相關實習資料,鼓勵學生對所試驗數據進行初步處理與分析,嘗試開始畢業論文撰寫的前期準備工作。指導教師要認真開展試驗進行階段性小結,及時找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確保課題工作的順利進行,提高實習質量,通過畢業實習全面提高本科生的科研素質和創新能力,為以后就業和進一步深造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加強畢業論文撰寫指導、培養科技寫作能力

農學專業本科生的畢業論文大多以大田作物為研究對象,季節性強,試驗周期長,而且只做一季試驗,沒有年際間的重復,試驗結果受環境條件影響,所以試驗過程中的數據采集過程特別重要,要反復強調數據采集應當仔細、認真,發現問題及時討論處理,使學生明白不但關系到教師課題的完成質量,也與畢業論文質量直接相關,畢業論文質量的高低不僅與論文選題、設計方案、數據質量等好壞有關外,還與老師的悉心指導關系密切。實踐經驗證明,科研訓練與畢業實習的有機結合為獲取高質量的畢業論文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在畢業論文的選題上,采取師生互愿的原則,學生圍繞著導師的科研課題選擇感興趣的研究方向,在導師的指導下,參與實驗設計、實驗方案的制定等研究工作并實地實施,從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科研熱情和創造潛能,使他們能積極主動地查閱大量文獻,掌握本學科的發展趨勢和最新動態。在研究過程中,通過參與試驗項目的取樣、測定,室內分析等研究工作,培養了學生嚴謹的科學作風和嚴肅的科學態度。作為初涉科研的學生來說第一次寫科研論文是很難的,因此教師要悉心指導、嚴格要求、反復修改,使學生掌握科技論文的寫作要領,提高寫作水平,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和對科研工作的熱情。

五、加強科研訓練,培養學生專業素質

除了正常的課程與專業實習外,可以通過學校、學院和企業等單位提供資金、技術等配套支持,多渠道設立大學生科技創新實驗項目,或以教師科研項目為依托,分支出學生科研訓練的課題,鼓勵學生利用業余時間積極參與申請,要求學生自己查閱相關文獻資料,自己設計實驗內容、方法和步驟,獨立完成,教師只在關鍵技術和過程上進行指導,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以科技創新實驗項目形式輔導學生的時候,形成小組式的科學探究,有別于課堂教學,每位教師指導幾名學生,指導更加仔細,可以實現因材施教,也能矯正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不足,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和進行科研訓練的興趣。這樣教師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科研能力,制定更合理的適合學生科研訓練的實踐教學模式。學生還可利用暑假期間到農業相關生產單位實習,到生產的第一線,理論聯系實際,將自己在實驗課程與科研訓練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產的一線,結合生產的實際,更好地修訂自己科研訓練的計劃,使科研訓練成為大學生服務社會的社會責任的一部分。鼓勵學生對最后的實習結果以公開的方式進行總結,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探索,科研與創新能力會得到極大提高。

六、建設全面的實踐指導教師隊伍,確保實踐教學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指導實習的教師應具備專業性強、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等素質,這就要求教師本身要不斷主動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科研素質,對年輕教師進行教師職業知識與技能的培訓,以使他們樹立職業觀念,具備職業道德和技能;提供各種繼續教育的機會,為教師更新知識、了解和吸收最新科研成果提供方便;聘請知名高校實踐能力強、理論水平高的教授作兼職教授,定期對教師開設講座,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和理論水平;聘請社會上實踐能力強的農業專家共同擔任學生實踐指導教師,提高實踐教學效果;鼓勵不同專業和研究方向的教師在科研工作和指導學生實習時共同合作,形成有團隊精神的指導教師隊伍,在此基礎上完成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教學方式的改革,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同時要建立起合理的實踐教學激勵機制,保護教師從事實踐教學的積極性,鼓勵更多的教師重視并參與到實踐教學中來是實踐教學質量提高的基礎。

總之,農科專業是一個與生產實際聯系非常緊密的專業,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直接影響到他們步入社會后的適應能力及在工作后的發展潛力。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在校實習的每個實踐機會,轉變觀念,把學生培養成具備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具備實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的高素質的大學生,為社會輸送合格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建軍,楊紅,張桂權.關于農科創新人才培養的若干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2005,(8).

[2]康濤,彭泉開,孫榮玲.農科實踐教學現狀及其對策[J].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4,3,(2).

[3]魏志淵,毛一平.研究型大學本科生科研訓練計劃的探討[J].高等理科教育,2004,16(2).

[4]陳建中,趙劍曦,黃長滄.以科研訓練為主線培養研究型人才[J].中國大學教育,2005,25(5).

[5]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S].教高[2001]4號文件附件.

基金項目:新疆農業大學重點教學研究項目資助:農學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及實踐。

篇8

關鍵詞:教學質量;教學方法;啟發式教學;直觀教學

1啟發式教學模式對中職農學專業課堂質量提升的作用

啟發式教學模式能夠充分的調動起學生們的思維積極性,能夠將農學課堂從傳統的教師主體轉變向學生主體。農學是一個應用型專業,因此在課堂水平提升上,我們要從培養學生們實踐能力上入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引導來調動學生們的參與積極性和求知欲。這樣使教學中的被動接受轉為主動思維,通過讓學生們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學生們的全面因素發展。在啟發式教學模式中,我們首先要從教學觀念上進行轉變,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思維和教學模式,讓將課堂交給學生,確立學生們的主體地位。整個農學專業教學要始終以學生作為中心,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作為引導者。通過在課堂上運用適當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引發需聲門的學習動機,讓學生們能夠主動的去學習。要努力的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將學生們的能動性進行充分的調動。啟發式教學模式的本質就是讓學生們能夠參與到教學的活動之中去,教師的啟發和引導十分的重要。當學生能夠主動的去思考的時候,就能夠讓學生培養起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使得學生們在接受知識的時候能夠更加順暢,讓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農學專業課程本身比較枯燥,學生在進行學習的時候一定要注重發揮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不能讓學生們被動的接受信息。教學手段方面,教師要從農學專業的特性入手進行設置,要以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作為教學的重要手段,從而激發起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啟發式教學的根本在于讓學生們學會去質疑和思考??梢栽诮虒W過程中通過創建情境來讓學生們主動的提出問題和研究問題,培養起學生們良好的問題意識,并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鼓勵學生們去主動的思考,讓學生們在教學過程中孕育起良好的創新意識。進一步增強學生們對專業課知識的掌握能力和學習興趣。在農學專業課程設置的問題上,我們一定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造就有創新力的人才,來推動學生們的全面發展。在中職農學專業課程設置中,我們要擺正態度,就是知識的傳遞最重要的是能力的培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中職教學的關鍵在于讓學生們培養起良好的自學習慣,并推動學生們課本知識的應用水平和結合實際問題的創新能力培養。在21世紀創新性人才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時代賦予課程的要求也是社會給予中職課堂的重要要求。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包括智力培養和非智力培養,要讓學生們在教學課堂中樹立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為其今后的發展和知識的應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2直觀教學法對中職農學專業課堂質量提升的作用

缺乏感性知識體系和理性知識體系的構建很難讓學生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直觀教學法能夠讓學生們從多個層面上進行學習,在調動課堂氣氛和培養學生們觀察力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中職農學專業課程設置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農作物的種植,讓學生們觀察農作物的發芽和生長。在對一些農作物疾病的教學上,可以選擇一些病株來讓學生們觀察,通過視覺和聽覺以及觸覺的多種感官參與,能夠讓學生們對農作物發展形成良好的感性認識,并讓學生們能夠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課本上的知識。另外,在農學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們展示一些有趣的現象,從而讓學生們在理論掌握的基礎上進行提升,從而使得學生們產生濃厚的興趣。所以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學會讓學生們從生活實踐之中去思考。通過直觀教學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們更好的了解課程的原理和知識理論,能夠讓課本上的原理形象更加的豐富,讓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變得更加的通俗易懂??偠灾?,直觀教學法能夠激發起學生們的求知欲,讓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能夠提升,使其思維方式能夠得到轉變,通過培養學生們的探索精神,讓學生們能夠具備更好的空間想象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推動學生們的發展。

3中職農學專業課堂要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

對于中職學生們而言,在知識的理解能力上比較弱,因此我們在進行中職農學專業課堂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將新舊知識進行結合。中職學生在新知識的掌握上往往會依賴于舊知識,因此在進行新知識的講解上,我們一定要對新舊知識的同化作用進行重視。讓新知識與舊知識在認知結構上進行聯系。通過原有認識結構與新知識進行結合,能夠讓學生們更好的進行新知識的學習。除此之外,還要在原有認知結構上對新知識的固定點進行運用。在進行農學專業新知識講解的時候,一定要重視對舊知識的結合,從而啟發好學生們的聯想思維和發散思維,讓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新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在新舊知識的游記結合上,一定要對學生們的學習現狀進行掌握,要讓舊知識貫穿于新知識的發展,從而引發學生們以高漲的熱情去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能夠得到提升??偨Y對于中職農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而言,我們一定要學會對教學模式進行改善,要讓學生們能夠在良好的教學模式下學會主動學習和培養起良好的創新思維。我相信在不斷的研究和探索過程中,中職農學課堂教學質量一定會取得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

參考文獻

[1]秦國杰,成明祥.創新課堂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對衛生職業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02):70-71.[2017-09-02].

[2]周曉宏.探討提升初中計算機課堂教學質量的途徑[J].新課程(中學),2015,(07):183.[2017-09-02].

[3]和國強.從多角度提升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探討[J].理科考試研究,2015,22(05):92-93.[2017-09-02].

篇9

[關鍵詞]創新與實踐 模塊教學 因材施教

為了適應現在的市場經濟環境及社會的需要,我們職高的農學專業課,在課程的安排與講授上,就不能象過去那樣,必須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放在第一位,培養出的學生必須是應用型的人才,這樣才能適應當今農業發展的需要,為此我根據我校多年的農學課教學情況,大膽地提出了改革,包括農學模塊式教學、參與型教學、案例型教學等等進行實踐式的探討。

一、農學課程傳統教學實踐的內容與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教學實踐的內容:

過去傳統教學中,屬于“老三段”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述,卻忽略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中,學生一進校園,卻不知道自己學什么,也不知道學完這樣的課程后,今后到工作中有什么用,于是學生學習起來,就沒有興趣;學生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出了校門成了空有知識“書呆子”,實踐的動手能力很差。

在過去教學的實踐中,一般形式比較單一,大多以“參觀法”為主,無論是在實驗室,還是在田間,都是由老師精心選擇有典型性有代表性的地方去參觀,但由于時間、場地有限、還有人多、經費等條件限制,多數情況下都是走馬觀花,結合課堂理論教學寫實習報告、體會、感想等、從而完成實習任務。但這種“參觀法”實習造成學生對專業知識實踐動手能力缺乏,從而使學生在獨立分析問題和理論應該實踐能力沒有得到煅煉,影響了學生將來從事相關領域工作的專業能力和科研能力,也不利于現代社會和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智能型人才的培養。

(二)傳統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從學生方面上看:由于學生的素質不高,對基礎的理論上的東西不清楚,比如果樹的剪枝技術;播種過程中出現不會計算播量等,所以在實施過程中往往出現知識脫節,在生產實踐中出現的情況不能去很好的解決,所以我們在研究教學模式改革中,雖然說實踐的比例占很大,但相應的理論知識還得在跟上,那么對老師來說,本身對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就要有針對性,即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忽略重點知識點。

從教師方面上看:由于教學模式的改革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的教學的模式,所以要求教師必須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并掌握最新的農業知識,但由于多數老師沒有真正從事過農業生產活動,對農業知識還是停留在書本的知識上,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出現問題卻不知道怎么去解決它,也說明一個問題就是教師實踐經驗缺乏。

從教學硬件方面上看:由于過去教學都是以書本為主,所以在現在教學過程中,出現課程知識點不清楚,搞不清楚什么該學,什么不該學,所以現今的教學改革所要求的書本必須符合現在教學的需要,同時配套的一些現代化教學工具必須跟上,比如電腦網絡教學。

二、農學專業課程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

在農學專業課程實踐教學中,要求老師從執教課程的具體教學目標出發,將自己的關于教學設想編制成符合教學活動規律和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比如農學作物栽培課主要以“模塊教學”為主,以課堂講授課,實習基地實習活動,周邊生產隊實習為三大載體。

在時間安排上,課堂講授保證總學時三分之一左右,實習基地實習活動占三分之二左右,周邊生產隊實習應集中安排二次到四次,至少8學時。

在教學的組織和實施中可以分為兩個層面,即教學全過程和每節課的教學過程,對于農學專業課,如作物栽培課,首先制定農作物模塊課和教學大綱,包括課程名稱,農作物種類,教學目標,學習態度,知識點,技能要求,材料及教具,場地等,農事安排,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早動爭主動,比如水稻,不育5月苗,不插6月秧,6月25日,用曬田的方法控制無效分蘗,農業上做到春爭日,夏爭時,達到高產栽培技術要求,再其次制定模塊教學中操作單有五單:技能單、信息單、資料單、作業單、考核單,技能單中有教學能力目標、能力評價方法、場地及器材、能力訓練內容、及生產中注意問題,信息單是農業生產上有關資料包括農業知識、氣象資料、國外生產情況、學科前沿理論等。

在教學中,實行模塊式教學,模塊教學也就是將農作物種、管、收分為幾個模塊,如整地是一個模塊,播種是一個模塊,田間管理是一個模塊,作物收獲又是一個模塊,每一個模塊讓學生親自操作,知識來源于親身經歷與感悟體驗,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踐中學到了知識,培養了能力,從讓我學到我要學,深受家長及社會歡迎,模塊教學對老師要求比較高,每節課教學過程的組織和實施是教學全過程的分解和體現,更應按照五單進行,著力在如下環節上下功夫:1、向學生提出能力目標要求;2、給學生提出參與指導;3、按計劃組織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提出要求,組織考核;教師對學生參與中發表的觀點及解釋最好有即時舉要式板書或記載,要有簡要總結或者再參與的要求、提示,學生參與的表現應該有記錄,并做為考核內容之一,每節課結束時,教師應對教學實踐實施情況進行小結。

三、農學教學實踐改革創新達到的效果:

通過農學教學實踐改革創新實施,首先教師有明顯的變化,思想上從過去老的單一教學模式中走出來了,轉變了教育觀念,積極投身教改實驗,并不斷改革創新,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并在課余時間寫有關教學的論文,并經常去周邊的生產一線去學習,這都是過去沒有的,也說明教學改革不但對學生有很大的變化,同時對教師也有很大的變化,也說明教學模式改革對教師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在教學實踐的運用上,能夠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注重實效,不追求形式。特別教師在教學中各種教學方法的運用,能夠很好的把握好每堂課,由過去的“一潭死水”變成一個活躍的課堂,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手段,比如直接參加生產實踐,在實踐學習,這樣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同時教師也從過去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

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也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教學實踐的實施,學生能夠在教師引導下主動學習,并能發現問題、獨立去解決問題,教學實踐的改革與創新中不但讓學生有了更大的學習空間,同時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但他們在書本上主動提出自己的問題及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還在到實踐中去提高自己,在是過去在教學中所達不到的效果。

篇10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訓練計劃;能力;心理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下文簡稱“大創”)是為了提高大學生自主創新和創業能力、培養國家建設需要的新型人才而設立的項目,也是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1-2]。

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海藻糖對快速發酵面包酵母發酵性能的影響研究”(編號:201410061123)與“高效優質的椰油及椰油膠囊的制備方法”(編號:201510061039)的指導教師,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項目的開展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影響。

一、技能的提高

1. 文獻檢索及甄別能力

科技文獻信息檢索與甄別是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合理利用人類智力資源的重要措施[3-4]。從過多的信息中找到和使用各種類型的信息以滿足廣泛的個人和事務的要求,現已成為學生應當具備的綜合素質之一[5-6]。

在實施“大創”項目的過程中,學生學習并實踐了科技文獻檢索技巧,了解前人已做的工作、存在的問題、問題關鍵以及發展動向,并能夠根據課題需要獲得文獻原文同時分析評價,訓練了檢索文獻信息的能力。

2. 專業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

專業知識的深度理解與運用能力是本科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7-1],提高該能力最好的方法便是在實際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主動運用專業知識并拓展學習。

“大創”項目申報過程中,團隊成員根據實驗目標設定技術路線,自己制定實施進度和流程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團隊成員相互討論,與導師商定以獲得最優實驗方案。遇到問題時,學生主動搭建交流平臺、查閱文獻、搜索解決問題的方案并歸納總結,使得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整個過程中,教師僅處于控制關鍵點的位置,鼓勵項目組學生運用專業知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個過程不僅提升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有效培養了學生獨立設計實驗、獨立科學研究的習慣和能力。

3. 溝通及團隊協作能力

溝通能力包含著表達能力、爭辯能力、傾聽能力和設計能力(形象設計、動作設計、環境設計)[8-10],它關系著一個人的知識、能力和品德。對于具備高素質修養的大學生而言,溝通能力及技巧實際上是個人素質的重要體現。團隊精神亦是當今時代與社會的要求,是大學生今后求職、工作必備的素質之一。因此如何培養大學生溝通能力與團隊精神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務之一。

“大創”項目是集體性很強的實踐項目,通常需要兩個至三個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負責完成,實施過程需要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才會有成果的實現。因此在項目實施前期組員需要共同制定項目目標,并根據需要將時間科學劃分,制定分階段目標。完成項目的過程中,要根據近期目標及實驗成果進行不定期的共同討論并與指導教師及時溝通,發揮每個人的特長,注重分工搭配,提高合作效率,節省人力成本。即項目目標的最終實現需要項目組成員共同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保持較高的溝通效率,維護愉快且融洽的合作環境。

4. 學術能力

學術能力實際上就指專門對某一學問進行系統的哲理或理論研究的能力,這些能力不僅包括思辨的方面,而且還包括實踐的方

面[11-12]。“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中指出,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要促使學生親身體驗項目的申報、實驗、中期匯報與結題等整個環節,而不是只注重實驗結果。很明顯,項目的每個過程都存在必須解決的難點和重點:選題與申報階段是發現問題與提出問題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學生文獻收集和整理的能力以及英語閱讀能力,而且還有具象化自己課題關鍵點的鍛煉;實驗過程則主要鍛煉學生獨立研究的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項目中期和結題階段中,團隊成員要總結之前開展的工作內容,整理、分析實驗結果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討論。此外,還需要進行答辯并學會運用簡潔并且意義明確的詞語來撰寫學術論文;答辯過程則更要在全面了解自己課題的基礎上講述項目的研究背景、內容、實驗結果等方面,同時還需現場回答專家提出的學術問題。諸如此類的訓練正是培養學生數據整理分析、邏輯思維、寫作和語言表達等學術能力的重要過程。

二、心理資本的收獲

在“大創”項目的完成過程中,有些學生把自己當成潛在的研究學者,能切身體會遇到難題的艱辛與攻克后的喜悅與滿足,這種成就感的獲得能夠激勵學生在科研與生活的道路中積極面對困難并繼續前行;“大創”實施過程中,學生在專業能力、專業素養以及溝通協調能力的提升也會讓他們有“原來科學并不抽象”“原來我可以做到”這類想法,這一點正是學生對自我具備的專業能力的認同與肯定,是自信心提升的表現;另外,團隊完成課題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新鮮的學習方式與科研方式,不同于以往的被灌輸與被引領,這種充分調動團隊主動性去解決問題的訓練方式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社會性心理資本的收獲。并且“大創”項目能將學生的既有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通過項目實訓使學生提前進入類似就業后的工作狀態,在心理上給予學生相應的緩沖期甚至可以解決一部分學生就業后的心理壓力問題。

三、結語

創新創業教育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支撐。如何實施好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如何保障對學生創新創業精神的教育,對我國長遠發展至關重要。對于學生而言,在“大創”中培養出信息檢索甄別能力、專業知識運用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與科學的思維能力,不僅將成為其大學生活中,而且也將成為其人生中寶貴的經歷與財富。

[參考文獻]

[1]唐根麗, 王艷波.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育路徑研究. 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3): 76-79.

[2]姚珂. “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實施問題研究, of 華中師范大學, 2012.

[3]孟桂榮. 文獻信息檢索課與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途徑探究. 現代情報, 2009(05): 197-199.

[4]吳良凱. 大學生信息檢索教育的現狀與對策. 圖書館論壇, 2003(05): 152-153+139.

[5]賴茂生, 屈鵬. 大學生信息檢索能力調查分析. 大學圖書館學報, 2010(01): 96-104.

[6]馬麗華, 趙艷麗, 趙靜. 高?!靶畔z索”課教學模式改革與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 現代情報, 2010(12): 116-119.

[7]陳玉娟.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of 河北師范大學, 2013.

[8]劉麗麗, 湯炳書. 論大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 江蘇高教, 2012(01): 139-140.

[9]徐曙麗, 金釗. 大學生人際關系影響因素. 中國電力教育, 2009(18): 172-173.

[10]于志英. 淺論當代大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 新西部, 2010(11): 180+158.

[11]蔣逸仙. 研究型大學本科生科研訓練研究, of 南京大學,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