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生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2 15:32:4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村學生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村學生論文

農村學生語文素養論文

在語文課程資源的平臺上,鄉村學校在條件性課程資源方面處于弱勢,但在素材性課程資源方面有著自己明顯的優勢。《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綱要》指出:“要積極開發并合理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因此,我們鄉村教師要充分開發和利用農村特有的課程資源,彌補農村教學資源的不足,縮小城鄉課程資源的差距,從而更好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那么,教師怎樣做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呢?

一、充分利用學校課程資源,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每所學校的課程資源都是豐富的,但不少教師卻白白地浪費這些有用的課程資源。那么,教師怎樣開發學校課程資源,使學校變成不只是學生讀書的地方,而且是學生生活地方呢?

1、廣開思路,開發有限設施的多種功能。

在新課程的改革過程中,教師應樹立正確的課程資源觀,根據各地和各學校的實際,廣開思路,靈活多樣,創造性地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開發有限資源的多種功能。以語文課程與科技活動課程為例,在科技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科技作品的多種功能。如,第十冊《理想的風箏》這一課中講到:他的風箏各式各樣……于是老師把學生們在科技活動課上精心制作的風箏請上了課堂:有最簡單的“屁簾兒”,也有三四米長的蜈蚣,最妙的是三五只黑色的燕子組成的風箏……。

2、激發熱情,激活教材“二次生命”。

查看全文

農村學生實驗能力化學教學論文

一、培養學生對常見儀器的正確使用和規范操作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抓住培養操作能力這個關鍵,可以有效帶動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和處理實驗數據、實驗設計等其他各項實驗能力的提高。實驗操作雖然主要是手的動作,但離不開對實驗過程的觀察。因此在動手的同時要培養觀察能力。操作能力提高了,學生就能進一步設想實驗細節,進行實驗過程的設計。盡管學生進入敞亮的現代化實驗室表現得異常興奮,產生了極大的熱情及對新奇事物強烈的認知欲望。但在實驗室不知如何操作實驗儀器,畏首畏尾,丟三落四。常常不小心打翻實驗裝置或打碎實驗儀器,以致有時會傷到自己。這源于對實驗儀器的陌生和對基本操作的生疏,這可能會影響到實驗操作的成敗,以至于不想進實驗室,不敢動手操作。鑒于以上原因,故在高一新生的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回顧初中常見儀器的使用方法,認識實驗儀器,并耐心講解每一種儀器的基本操作和用途,同時做相應的演示操作。隨后讓學生親自動手練習儀器的使用方法,并熟練之。對儀器的使用要求不但要做到心中有數,更要達到手中熟練,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對實驗儀器的操作能力。

二、培養學生實驗探究能力

實驗目的不是僅僅對儀器熟練使用,而且是對某一客觀事實探究,故相對初中而言,難度有了很大提高。故在實驗前精通理論知識必不可少,弄清楚探究實驗的目的、原理、操作步驟及相應步驟必不可少的儀器。特別要結合生活生產實際,借鑒儀器的選用,操作的可行,方法的得當與否,始終要求從簡到繁的過程。當然理論的要求也應由易到難,否則學生對原理難以理解,那么實驗過程不可能順暢。而探究的前提是對課本知識的熟練掌握,即理論知識的儲備要豐富。當然也不能僅僅停留在課本上,而應擴大知識面和聯系相關知識,才能在實驗設計中不顧此失彼,盡管可能達不到十全十美,但我們要盡可能全面考慮對實驗的影響。同時在實驗設計過程中,由于多種因素干擾,難免在探究中存在缺陷,但我們更應注意數據分析。緊緊圍繞理論指導,熟練正確分析誤差大小。這樣才能在實驗操作中“錯誤而不糊涂”,清楚自己的失誤,在操作中盡量規避這一缺陷。探究實驗才可能具有一定的科學性。

三、學生自我監控能力的培養

農村學生的管理是散養式的,比較自由開放。而這種行為方式在實驗的整個過程中并不可取。自由散漫的行為方式由于環境的影響,自我難以約束、監管。在生活習慣中,盡管在行為方式上表現得并不文明或有禮貌,但并不會造成什么危害。但在組織實驗的整個過程中,如果得不到監管,則將導致實驗的錯誤或探究的無效。化學實驗的過程就是解決化學實驗問題的過程,整個問題解決過程中都貫穿著自我監控。對學生來說,一旦意識到初始狀態不等于目標狀態,二者之間存在差距,自我監控就開始了。但對不同的問題,不同的學生自我監控能力不同。從多年教學看,自我監控水平與化學實驗總能力及各要素之間均存在顯著相關性,表明自我監控水平是影響化學實驗能力的重要因素。另外,在對學生化學實驗能力的個體觀察中,我們也發現自我監控無論是對實驗問題的確認、問題的解析,還是對實驗的設計、實驗的操作都有較大影響。由此可見,學生對化學實驗過程中即將出現的問題或已經出現的問題能否及時進行監控與調控,對化學實驗的成敗起到關鍵作用。它影響學生化學實驗問題解決的全過程,影響其問題解決的質量和效率。同時,學生的化學實驗問題解決中的自我監控水平也通過實驗問題解決而得到提高。傳統實驗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即教師規定實驗的方方面面和涉及的試劑儀器,實際是對已知實驗的驗證,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不到發揮。為提高自我實驗能力,必須在任何實驗過程中,監控自我操作與設計行為,也就是要多疑。每一步的操作始終考慮有缺陷嗎?有錯誤嗎?可能的缺失在哪里?在長時間的訓練中,養成自我監控的習慣。即提高了學生科學探索能力。教學的目的,不是強迫,不是被動,而是主動學習。摒棄自我惰性,時刻考慮自我行為得失,對實驗以至對社會造成的影響,不僅可以培養自我實驗規范能力,科學的探索精神,而且對學生的成長有益。時刻反省自我。古人云:“靜坐常思自己過,閑談莫論他人非。”對描述自我實驗能力的監控行為具有良好的指導作用,自我監控可防范可能的錯誤。而在實際問題中,誤差的分析是問題的難點,而隨著自我監控能力的提高,誤差分析不再是難題。

查看全文

剖析農村學生課外閱讀效率研究論文

摘要:多舉行一些諸如讀書報告會的活動,以說促思,以說促讀;讓學生交流各自讀書的體會,這樣既消化了內容,又促進了思維,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能通過交流獲得別人的體會,得到啟發,加深理解。

關鍵詞:課外閱讀;廣博;有序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7-9年級學生“學會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這充分體現現代社會以人為本,為學生將來的發展著想的指導思想。因而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是我們初中語文教學最基本的任務,但是,受各方面原因的影響,農村初中生課外閱讀的實施和落實,并非像人們想象的那么簡單、那么美好。目前的閱讀現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功利主義思想當頭。06年中考開始,徐州市為促進學生的課外閱讀,把課標附錄上的十部文學名著列入中考考試范圍,但沒想到的后果卻似給農村學生劃定了一個閱讀的范圍,受農村圖書資源、家庭條件的制約,農村學生不能享受城市學生充足的“借閱”“買閱”條件,讓閱讀變成了為了提高中考考試成績的目的,實在事與愿違。曾經我班級中有位學生,據說他對《水滸傳》讀得“很熟”,我便想試探個究竟,幾個小問題后,發現該同學對書里的情節先后、人物的事件爛記于心,說得條理分明,但經不起細致追問,再問問細節方面的內容,卻是一片空白,最后才知道這位同學硬是把回目背了個差不多,但對真正內容卻是囫圇吞棗,這與以考試促閱讀的本來目的確實大相徑庭。

2.隨意性閱讀突出。我曾經在班級中組建圖書角,可同學們第二天拿過來讓大家交流閱讀的書著實讓人大吃一驚,80%的圖書是供消遣性閱讀的書籍,這也從一方面反映出閱讀的現狀,大部分學生讀的是小說、故事類書籍,特別是武俠小說、港臺流行小說、神話演義小說等,甚至有些是言情、刺激性極強的“地攤書籍”。而科技類、社會科學類、百科知識類書籍很少問津。一部分學生還把漫畫、卡通書以及金庸的武俠小說和瓊瑤的言情小說作為閱讀的主要對象,更有甚者,部分同學沒有選擇地讀,得到哪本讀哪本。

3.無痕跡式閱讀普遍。我去年對初中二年級學生做調查,你閱讀過哪些書籍?竟然有很多同學思考好久答不出來哪怕一本。可見他們讀書沒有計劃,閱讀缺乏系統性,幾乎沒有任何效率、效果,很少有幾個同學有寫讀書筆記的做法,這種走馬觀花,缺少深入理解和整體把握的閱讀在他的頭腦中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查看全文

農村學生家庭教育論文2篇

第一篇

一、農村學生家庭教育面臨的問題

(一)父母進城務工,留出子女情感教育的空白

父母進城務工會造成兩類家庭教育的問題,一是將子女帶去打工地,留在身邊的情況,即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有研究表明,由于農民工的城市邊緣群體地位影響了其子女的教育,如農民工子女在學校受排斥的現象,極易因心理落差產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囿于自身條件,農民工一般不能及時發現孩子進城后的心理變化,通過孩子的具體行為,如要求買新衣服、要求換學校等方面的表現得出孩子“不聽話”“不懂事”的錯誤判斷,其實質是孩子生活環境變化引起的自卑心理的外在表現,而在此過程中父母對子女心理調適或心理支持卻表現出“無助”,農村學生本不該出現的這些問題很可能因為得不到家長的心理支持而影響其健康成長。二是將子女留在原籍由長輩撫養,即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無論是父母雙外出或單外出,都會造成孩子情感教育的問題。首先,父母雙方都外出打工留孩子在長輩身邊撫養或教育,隔代教育難以替代子女對父母情感的需求,尤其是處于情感形成與發展關鍵期的中小學階段,缺失父母情感關注的農村中小學生極易造成偏執型人格,或將現實情感的缺失轉換為對網絡虛擬世界的依賴,農村留守兒童表現出的孤僻、學習困難、自卑等問題與情感教育的缺失有一定的關系。其次,出于對孩子生活等方面照顧的考慮,農村家庭往往會考慮父母一人外出務工,另一人留在家里,從而形成了隱性的單親家庭。由于受“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想和習慣的影響,父親選擇外出務工,母親選擇留在家里的可能性更大。這種模式使得農村家庭教育存在隱患:第一,瑣碎的家務和繁重的田間勞動使得留守母親身心俱累,導致她們在子女教育方面力不從心,缺乏與子女溝通與交流的耐心,這對兒童的健全人格的形成是不利的。第二,單方的情感關注和情感傳輸存在弊端,對于心理、生理發育期的男孩,父子的情感交流有益于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可以為其樹立“男子漢氣概”和懂得擔當的“男人”形象,這種情感的教育和影響是母親難以替代的。有研究認為,父親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特別是對其健全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父親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教他們學會控制消極情緒,抑制沖動,培養他們勇敢、果斷等良好性格特征。但長年在外打工的父親難以滿足孩子成長過程中父親角色的心理需求。

(二)父母合分草率,造成子女家庭教育的缺失

隨著城市化的推進,進城農民工越來越多,近幾年外出打工人員的家庭破裂現象已引起各方關注。由于外出務工,致使夫妻長期兩地分居,他們缺乏經常性地心理溝通和思想交流,造成彼此情感疏遠,中國農業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農村留守婦女長期處于性壓抑狀態,導致了她們情緒消極。其中,69.8%的留守婦女經常感到煩躁,50.6%的留守婦女經常感到焦慮,39.0%的婦女經常感到壓抑。長期處于這種負面情緒,久而久之使得婚姻難以維持。而處于同一城市或同一單位的打工人員,也容易因為生理、情感的需要而走到一起。除了單方外出引起的“體制性寡婦”、離婚率上升的問題外,夫妻雙方由于在不同地打工亦會因為各種需求而分道揚鑣,其原因多源于情感和性壓抑。農村外出打工出現的工友同住、“臨時夫妻”等最終引起的夫妻離異,造成了子女家庭教育的缺失。許多離異的父母沒有意識到離異和離職可以是獨立的兩件事。沒有顧及到離婚后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對孩子心理的影響。蓋笑松等人曾經對十二年來國內相關研究文獻進行系統回顧與總結,發現幾乎所有研究都報告了父母離異對其子女的心理發展有消極影響。

查看全文

農村學生課堂管理論文

[摘要]農村學生的課堂管理落實到具體教學面臨許多實際問題,城鄉結合部的學校有其特殊性性:它不完全是鄉村學校,介于城市與鄉村之間,學生有鄉村孩子不重視學習的毛病,卻沒有鄉村孩子的淳樸,沒有城市孩子的見多識廣,卻又具有懶散倦怠的問題,尤其難于課堂管理,怎樣在教學中摸索出切實有效的課堂管理方法,教師不僅要是用常規的教學課堂管理,還要運用一些奇妙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管理方法,讓課堂生動有趣又集中注意力在教學上。

[關鍵詞]魔力;新媒體的選擇和使用;不拘泥于常規;管理智慧

我們生活中面臨那么多自媒體的使用和選擇,自媒體平臺包括但不限于個人微博、個人日志、個人主頁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托管平臺是美國的Facebook和Twitter,中國的QQ空間、新浪微博、騰訊微博、微信朋友圈、微信公眾平臺、人人網、陌陌、百度貼吧等,我們可以從中獲取我們想要的信息,同時還可以發表自己的想法、見聞,孩子們在新媒體浸潤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們怎樣在紛繁的信息里面尋找適合孩子的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信息。

一、心靈互動拉近師生距離

農村學生的課堂管理落實到具體教學上是會面臨許多實際問題,這所城鄉結合部的學校有其特殊性性:它不完全是鄉村學校,介于城市與鄉村之間,學生有鄉村孩子不重視學習的毛病,卻沒有鄉村孩子的淳樸,尤其難于課堂管理,因此我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接地氣”,因為上了幾節課后,學生反映:這個老師的普通話(我是省級普通話測試員,還沒有學生說我的普通話有問題)還不如他們的班主任說的好,我頓時明白,學生首先是不適應我的語言和語速,我找到首要的癥結,讓自己的教學語言更樸實,學生不知道真正的普通話應該是怎樣的,要接地氣,因此曲高和寡是不靈的。但是改變是需要時間的,我可以為了學生改變,但孩子們馬上面臨畢業考試,要適應新老師,也需要時間。面對新的環境,面對不同的學生,按照以往的教學模式似乎是行不通的,因此我想給大家分享我在新的教學環境里的魔力課堂管理模式。我的這些新學生平時看到的耳濡目染的都是我沒有料到的,尤其是這些孩子的家庭結構:單親家庭還算是好的,有些孩子根本就是留守兒童,家里只有爺爺奶奶守著負責吃的、穿的,對學習、對媒體的選擇利用、對媒體的控制使用都無法做到。漸漸地我們教師的教學方式要做相應的改變,我們現在手機上玩的最多的一個是微信朋友圈了,那么我給大家看看,我到了三小后,微信朋友圈是怎樣使用的,大家請注意時間,我們老師是隨時隨地與家長保持聯系,不再有上班下班時間區分。

二、課堂教學改進新模式

查看全文

農村學生心理成因管理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對在校農村中學生在人際關系、面對挫折、學習興趣、戀愛問題、就業選擇論文等方面存在的心理障礙甚至心理疾病等心理問題的分析,探究其形成的原因,并試圖提出解決中學生心理問題的可行性策略。

【關鍵詞】農村中學生心理問題對策

二十一世紀的社會發展更加迅速,競爭更加激烈,對人才的整體素質,特別是心理素質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中學生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不免會產生一些心理障礙、心理問題、甚至心理疾病。為了解當前廣大農村地區中學生的心理狀況,科學地實施心理教育和素質培養,為研究中學生心理問題提供依據,筆者進行了農村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相關調查。調查發現,農村中學生特別是高中生很大程度上存在環境適應、人際關系、學習興趣、面對挫折、自我認知、早戀問題、升學就業、家庭貧困等方面導致的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一、中學生心理問題成因

1.社會層面

中學生正處在生理、心理趨于成熟的過渡時期,也正是世界觀形成的關健時期,在這個成人化的過渡階段,在心理健康尚未成熟的情況下,容易產生心理失衡、感情脆弱,甚至出現情緒偏激、心理障礙等問題。社會轉型時期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改變,競爭體制的介入都給中學生的心理以巨大的沖擊。面對挑戰一旦遇挫,便會產生消極逃避情緒;面對社會殘酷的生存競爭,便會不自覺地感到升學、就業壓力;面對物欲橫流,享樂主義、利己主義便會滋長蔓延;面對家庭貧困,不能坦然視之。

查看全文

農村學生記憶英語單詞能力培養論文

摘要:記憶英語單詞的能力決定詞匯量的多少,詞匯量決定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發展。筆者從農村學生識記單詞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二十余年的教學經驗,從創設最佳心理狀態和指導記憶方法兩個方面作了有益的探討,以吸引專家、同行的眼球轉向農村英語教學這個廣闊領域。

關鍵詞:農村學生記憶單詞心理狀態記憶方法

引言

雖然我們提倡無差別教育已多年,可城鄉差別依然顯著!城市中學早已有了三機一幕、多媒體、網絡教室;學生可以使用金山詞霸、語料庫和詞匯檢索等軟件查找單詞、短語和例句,還可以使用電子詞典幫助閱讀,鼠標取詞,極為省時方便;城市從小學就正規地開設英語課,教學條件好,師資水平高,教學效果好,學生到中學后學習相對輕松;城市家庭條件較好,學困生可以請家教輔導,等等。

農村學生就不那么幸運了!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差,至今,能有個錄音機給學生練聽力就很不錯了。農村小學開設英語課更是困難重重,不僅教學條件差,而且師資嚴重匱乏,導致學生成績良莠不齊,到了中學不得不從26個字母教起,教學任務十分繁重:首先,大量生詞、短語、句型有待學生記憶,而90%以上學生不會音標或知之甚少,記單詞常常借助漢語或拼音,死記硬背,“有口無心”,聽不懂,說不出,很快便失去興趣和信心,因此,很有必要對學生記憶單詞加以重新研究和指導,以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掌握方法,攻克單詞難關。筆者從以下兩個方面作了嘗試,效果較為理想。

一、創設最佳心理狀態

查看全文

農村學生美術教育論文

摘要:當前,農村美育教學狀況不容樂觀,這一問題日益凸顯,亟待解決。我從自己的美術教學實踐中逐漸開辟了屬于農村學生獨特的美術課堂,引導學生走進自然,走進社會,讓學生主動去尋找美、發現美、熱愛美。并大膽地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讓農村學生也有了自己的快樂天地。

關鍵詞:農村美育;存在問題;另辟蹊徑;感受美;創造美

近年來,全國許多地區都在進行中考改革,嘗試把藝術教育作為考試范圍,而美育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何提升農村美術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也是美術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這對農村學校更是一次極大地挑戰。因為,農村學校在美育方面存在許多先天的不足。如,美術教師的短缺、美術配套設施的不完善、學校的重視程度低、家長的忽視或阻撓等。而這些不足目前在強大的升學壓力下想要快速彌補困難重重。因此,在這種環境下,加強農村美術教育就需要美術教師創新教育方式,突出鄉村特色和地域特色。2002年,我成了一所農村初級中學的美術教師。慢慢地筆者發現我所教的學生在小學時基本沒接受過美術訓練。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學生小學時美術課是數學或語文教師在教,有的學生只在一、二年級上過美術課,有的學生從來沒有上過美術課。所以,很多學生幾乎不懂任何繪畫技巧,毫無繪畫功底可言。但難能可貴的是學生們依然對美術有濃厚的興趣,對繪畫有執著的偏愛,這種純真質樸性格中的率性流露,讓我心生暗喜。這正契合了我美育的最終培養目標: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啟發他們的想象力,發掘他們的創造潛能。我結合本地、本校的實際,在農村中學美術教育教學中另辟蹊徑。即提倡讓學生脫離課本,走出教室,融入社會,放眼農村廣闊天地,挖掘農村特有資源,開展一系列活動,把生活和美術緊密地結合起來,使農村學生都能繪童心、露童真,都能畫出個性,畫出真情實感。

一、因地制宜,綜合利用自然資源

1.開放利用自然風光。南陵縣籍山鎮清新的田野風光、秀美紛繁變換的自然資源等都是學生繪畫的好題材。我引導學生積極觀察自己身邊熟悉的景物,到熟悉的家鄉尋找美,在取材中欣賞美,在繪畫中創造美。四季環境的不斷變化產生的自然景色成了我們最好的教材。在溫暖的春天,我帶著學生們走到田間地頭,在空白的風箏上描繪嫩綠的小草,青青的柳枝,五顏六色的野花。然后,放飛著自己的夢想,呼吸著春天的氣息,讓學生用心感受春的喜悅;在沒有烈日的夏天,我們戴著自己編織的草帽坐在塘埂或堤壩上去觀察荷花的開放,蓮蓬的成熟,讓學生的巧手去體驗夏天的樂趣;在涼爽的秋天,我們進入田間,摸摸沉甸甸的稻穗,呼吸成熟的芬芳,讓學生用自己笨拙的筆觸,真實的情感去傾聽豐收的喜悅;在陽光充足的冬天,我們坐在學校的操場上曬著太陽,畫著校園的風光,銘記著以后母校的全景和特景,感受成長的快樂……一年四季的變化,一年四季的樂趣,給了學生豐富的題材,啟發出了學生無窮的想象,出現了許多雖不精美卻純真、質樸的創作。如,《新建村的早春》表現出了學生對家鄉的熱愛;《荷趣》表現出學生的純真童趣;《農民的微笑》表達了學生對生活的思考;《掛燈籠》表達了學生對新年的期待和祝福。大自然中處處皆教材,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而且使學生的學習有了直接感知和理解。更主要是能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加深對美的理解與熏陶。2.巧妙利用廢舊材料。不同的材料有其不同的展現效果,更能給學生帶來不同的啟示。在生活中,許多看似無用的東西都能成為學生開展美術活動的材料。秋風吹起,樹葉飄落了整個校園。學生們把各種樹葉一一撿起、洗凈、曬干。將不同形狀的樹葉拼出了一幅幅生動、有趣的圖案。如,《小金魚》《花姑娘》《金孔雀》《森林音樂會》……學生還調制了五彩繽紛的色彩進行樹葉噴刷。盡管有的學生手臉都噴得成了只“小花貓”,盡管有的學生經過許多次的嘗試還沒成功,可是他們一個個玩得不亦樂乎,對美術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稻子豐收了,我帶著學生到田間撿廢棄的稻秸,把一根根殘落的稻秸變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我們一家人》《帆船》《城堡》《我美麗的校園》……更有許多的“能工巧匠”用稻草給自己或好朋友編織了草帽和手鏈,這些無一不蘊涵著學生的奇思妙想。因此,讓學生將廢舊材料進行巧妙的利用,不僅可以豐富農村中學美術活動的內容,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勞動意識和廢物利用意識。而且在學習創造和設計的同時更激發學生學會從多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潛在動力。發展學生動手、動腦能力,讓他們從中體會美術活動的樂趣。

二、利用節日,創造機會,親身體驗繪畫之趣

查看全文

農村學生數學家庭作業論文

最近,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布置家庭作業的量和時間進行調查,并且做出了具體的規定:初中學生(包括城市學生和農村學生)做家庭作業的時間不應超過1小時。但是,經調查:農村學校中有許多學生完成作業的平均時間遠超過1小時。經分析主要原因如下:其一,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是針對全體學生的,而每個班級的學生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導致學生完成作業時間明顯不同:對于一些學習好的學生,他們完成家庭作業的時間根本不要1小時,甚至有的學生在學校里就能輕松完成,他們所花的時間只有30分鐘,但是對于學困生,他們完成作業的時間就要超過1小時、2小時,或者根本無法當天完成。

于是農村學生完成作業的平均時間會偏高。其二,部分農村學校布置的數學家庭作業,只重視理論知識的考察的題目,而缺乏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富有情境的題目,使學生對家庭作業產生厭倦感,為了交差而完成作業,缺乏內在動力。于是,拖拖拉拉的完成作業,延誤了完成作業的時間,甚至出現抄襲作業的情況。其三,教師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只能靠布置大量的家庭作業來鞏固當天的知識內容,讓學生苦戰于“題海之中”。

針對上述的情況,筆者結合“分層教學”的原理,嘗試著對農村學生數學家庭作業進行分層布置。采取了設置家庭作業的“梯度”、提高家庭作業的“趣味”、控制家庭作業量等方法,吸引不同層次的學生樂于完成家庭作業,減少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還給學生能夠自由把握課余時間的權利。

“分層教學”是一種對傳統教學的改造。它通過改變教學策略來提高教學的內在品質,使教學既能適應學生個別差異又能促進學生共同提高的教學組織方式。而家庭作業分層,是切實考慮到農村各層次學生的可接受性,遵循“量力而行,共同提高”的原則,針對不同層次的農村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

一、數學家庭作業分層,可以提高學習有困難學生的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數學家庭作業分層,允許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根據他們自己的學習情況“自主”地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這樣做既減輕這一部分學生家庭作業的過重負擔,增添了他們完成家庭作業的積極性,為他們自主完成作業增加了信心和樂趣,提高了作業質量;同時也可以減少或避免學生抄襲其他同學家庭作業的現象。雖然對學習有困難學生進行分層次安排家庭作業,由于不用顧忌優秀學生吃不飽,所以降低難度,學生能做多少就布置多少,表面上學生作業量的少了、淺了,但卻能比較系統地掌握鞏固課堂教學內容。

查看全文

農村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論文

一、農村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存在模糊認識

在農村,相比學生的身體健康來說,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的認識是相當模糊。一般來說,如果學生出現身體健康問題,教師和家長都能迅速帶學生到醫院進行治療;然而,學生一旦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及由此引起的負面現象時,教師、家長卻不懂得結合學生所處的自然及人文環境從心理方面分析和處理。有關“心理健康”、“心理咨詢”等一些關于心理方面的知識還了解甚少。對“心理健康教育”更是不知從何入手,不能認清“心理健康課”與其他課程的關系。

(二)缺乏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農村還是一個相對較新的學科,沒有專業的人才,心理健康教師大多是由教輔人員或老師兼任,他們一是在本學科教學經驗不豐富,二是沒有新知識、新理念,不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不能與學生打成一片,對癥下藥,形成共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師責無旁貸,班主任更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生的所作所為班主任是最有發言權的,那么班主任老師如何發現學生的心理疾病、如何判斷學生有心理疾病,在農村學校中具備這樣素質的班主任教師還是不多見的。

(三)教師家長、學校教育方法不當,造成學生心理障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