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學探析10篇

時間:2022-08-04 10:49:34

導語:高中政治教學探析10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政治教學探析10篇

第一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

一、課堂教學應“張弛有度”

高中政治新教材中的知識需要師生共同解構,“失度”課堂不但浪費時間,更讓學生感到茫然。因此,教師在教學內容取舍上、教學方法選擇上、教學活動設計上應張弛有度。實踐中,“度”即把握學生認知的“臨界點”,讓學生始終處于穩定的、主動參與課堂狀態的標準。如教學“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一課時,“張”的部分可給予學生寬松時間思考我國具有哪些傳統文化(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并記錄下來;而“馳”的部分則用師生討論形式,總結出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幾種傳統文化,如此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課文知識。

二、要加強與學生互動

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都會遇到這種尷尬局面:開課伊始學生學習熱情很高,逐漸地,課堂陷入僵局,教師提問沒人回應,組織活動不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慢慢成為教師一人的“獨角戲”。一節“活”的課堂是時刻充滿互動的課堂,不僅是每個個體之間行為的互動,更是個人思維互動。如何讓“死水”變成“活水”,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中始終保持互動熱情,教師要懂得運用“問題”這個“武器”,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讓提問為課堂注入活力。如“在文化生活中選擇”一課中,可提問什么是健康的文化生活?什么是落后和腐朽的文化生活?其中二者又有哪些分類?最貼近我們生活的健康文化和落后文化分別有哪些?如此,利用這些問題,可有效加強師生交流,促進師生互動,從而為打造高效課堂奠定基礎。

三、要用實例以“理”促“行”

如果說高中生通過政治學習實現“知行合一、言行一致”,那就代表著教育改革已經從應試教育成功轉向素質教育。拋開教育是否能夠成功轉型,就學生自身而言,在明理之后如何將“理”運用到實踐中,讓“理”成為自己現實行為的標尺,讓“理”指引著自己朝著正確方向前行,讓他們最終學會運用政治觀點積極解決現實問題,是政治教學的終極目的和最高境界。要在課堂教學中更多地引入實例,用實例配合教材知識滲透,讓學生通過課堂教學“明理”,以“理”促“行”,改變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在案例影響下成為具備良好道德品質的青少年。

四、要用活動活躍課堂

活動是一種活躍課堂氛圍的“催化劑”,同時是拉近學生與知識的距離的重要媒介。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激發他們的參與興趣,從而積極配合教師引導自主學習知識。如“生活處處有哲學”一課,這一課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哲學思維,讓學生在生活中懂得用哲學的眼光看問題。這一課中,我設計了一個帶有實踐性質的“解題”活動:某企業招聘員工時對三個應聘者提出一個要求,要求他們三天內將梳子賣給寺廟的和尚。那么,假如你是應聘者,你該怎樣完成企業提出的要求呢?此時我將學生分成三個小組對應三個應聘者,讓各小組自由討論后解答。當各個小組解答完畢后,再次延續問題:三天后,三個應聘者中,A賣掉了1把梳子,B賣掉了10把梳子,C賣掉了1000把梳子,那么,同學們能否知道三個應聘者都運用了哪些思路和方法嗎?隨即帶領學生共同討論,并得出結論。活動最后再次進行師生討論,提取這個故事中隱含的哲學,即:哲學智慧是在我們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的,換言之,哲學智慧源于實踐活動。如此,有效拉近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啟發學生思維,同時有助于教師打造高效課堂。

五、調動學生積極性

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政治課堂應摒棄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教師需要努力讓學生的腦、手、心都在課堂上動起來。認知心理學將學生學習視做認知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互動是學生認知的主要方法,包括與知識互動、與同學互動、與教師互動及與教學資源互動等。因此,高中政治課堂上,教師需要理順課堂脈絡,尋找引導學生動手、動腦、動心的突破口,讓多種多樣的教學資源吸引學生參與課堂,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的課堂參與成為一種“慣例”,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總之,高中政治新課程標準中有很多能啟發學生心智、影響學生價值觀的內容,而將這些內容從教材中提煉出來,將其視作一種教學資源加以利用,用這些核心內容在課堂上營造“畫龍點睛”的效果,體現課堂教學的“五味”,是教師的重要任務,也是提升教學質量、打造高效課堂的重要舉措。

作者:張燁劍 單位:江蘇省揚中高級中學

第二篇:高中政治互動式教學策略

一、營造寬松的政治教學氛圍,使學生們敢于發言

教學的過程也是互相學習的過程,學生們與教師進行互動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們敢于發言的勇氣,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們敢于表達自己,才能更好地完成高中階段的政治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給予學生們尊重與認同感,使學生們能在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完善自己。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們敢于開口,發表自己的見解,在課堂上動起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例如在教學中涉及到與共產黨執政相關的問題時,教師不應當主觀引導,而應當鼓勵學生勇敢表達自己的見解。有一次,我在課堂中提出了關于官員貪污的問題,我鼓勵學生積極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學生們對問題的看法各有千秋,對于貪污現象也是褒貶不一,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們的自主能動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了。通過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學生們敢于表達自己,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從而創造了一種和諧、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

二、利用情境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不但有利于提高學生們的求知欲,而且還有助于學生們深刻記憶和理解教學內容。教學中,教師應當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注重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對于時事熱點的討論應當付諸感情,進行情境再現,用全新的教學模式演繹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激發學生們自主探索答案的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以辯論賽的形式來讓學生們參與到教學中來,為學生們的政治學習增添活力,使學生們能自主實現角色轉換,激發學生們自主探索的積極性。同時,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做好課前準備,這樣有利于學生能夠在上課中有條理地分析問題,總結自己的觀點,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當然,教師也要發揚教學中的民主精神,增加教學內容的豐富性,使學生們能以最大的熱情參與到政治學習中來。

三、對重點難點問題加強側重,提高學生們對重難點的理解與吸收

學生們的政治理論基礎各有差異,對政治教學的接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們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們能有效地參與到政治學習中,激發學生們自主參與的意識。對于教學中表現活躍的學生,教師應當加以鼓勵,由活躍生帶動相對內斂的學生以及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使他們能積極地參與到政治學習中來,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進步。對于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教師應當著重強調,使學生們在理解的基礎上能夠加深對抽象概念的認識。在教學中,老師可以采取分組的方式讓學生學會分工合作,積極參與,通過小組成員間的信息傳遞,集思廣益,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總之,教師要化枯燥抽象的教學模式為多樣化、生動化。在授課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們各抒己見,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之能夠發揮自身的優勢,使學生們學有所成。正如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所言“教師要充分解放學生們的大腦、雙手、眼睛、嘴巴,使課堂效果更進一層。”四、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們對政治學習的深度理解政治是一門綜合性和理論性都很強的學科,它通過抽象的觀點來傳遞深刻的道理,進而對學生們的政治方向以及道德規范進行教育。但是,由于學生們并不能直觀地理解這種抽象的概念,不僅教學難度大,而且也不利于培養學生們的自主思維。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將抽象的政治知識轉變為學生們易于接受的具體化知識對于提升學生們的政治素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將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運用在高中政治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簡化高中政治的抽象程度,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將時事以圖文的形式表現出來;還可以運用情境教學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們去感受某種特定的情境。高中互動式教學模式強調實效性,這樣有助于學生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營造寬松的教學氛圍,可以使學生們敢于發言;利用情境教學,能夠進一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加強對政治教學中重點難點問題的分析,可以讓學生們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識;利用現代化的先進教學手段,能夠加強學生們對知識的理解,進而提高他們的政治素養。

作者:陸召娣 單位:江蘇省響水中學

第三篇:高中政治研究性教學

一、引導學生全面感知教材,確立研究的對象

高中政治每一單元后面教材的編寫者都設計了一些旨在總結深化課堂的研究性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教師重視起來并且好好利用。但從實際調查看,有的老師對此部分內容或是簡單復述單元內容,或是索性跳過去不講不問,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研究性教學過程不能是教材內容的簡單重復,更不是簡單的移植,應該是師生對教材內容共同深加工、再創造的過程,需要師生攜手對內容或擴展或簡化或重組。教師既要引導學生梳理相關基本理論,又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實現對教材基本理論和其內在邏輯體系的宏觀把握。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定位研究的對象,并深刻研究已經確立的對象。比如:《經濟生活》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后面設置的探究內容:正確對待金錢。要想很好地研究這個問題,教師首先應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全面掌握貨幣的相關理論,梳理掌握商品理論、價格理論,同時還要補充拓展勞動價值理論,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樹立勞動創造產品和價值的觀點,從而確定有價值的研究問題:樹立正確的金錢觀。這既引導學生深刻、全面掌握了本單元基本知識,又激發了學生的科學預見性、探索性,實現了研究價值。

二、活動中關注學生提出的問題,挖掘學生的研究潛能

提問是研究性學習的核心內容之一。課堂上由誰提問、怎么提問也是不容忽視的。有的老師整堂課的流程就是教師設疑,學生討論回答,表面看是研究性課堂教學,事實上非也,至多屬于探究性學習活動,并沒有從根本上脫離傳統教學。研究性學習的提問需要培養學生主動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所以要求設計的問題具有探究的價值。如在進行“影響價格的因素”內容的教學時,我先用多媒體播放相關文字材料、視頻材料,然后由學生提出問題,再由學生分組討論形成結論。比如學生據老師展示的“2013—2014年我國智能電視價格戰的概況”設疑:2013—2014年我國智能電視價格為何一降再降?我國智能電視價格出現“一擊到底”的低價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學生討論不難得出結論:價值決定價格。接下來學生針對老師展示的新聞報道“2014年6月以來的石油連續降價”和材料“我市今年桃子喜獲豐收,7月桃子大量上市時價格降得一塌糊涂”設疑:石油連續降價和7月桃子大降價原因相同嗎?給你的啟示是什么?同樣是降價,前者主要是需求降低,后者主要是供給增加所致,學生結合實際在討論的基礎上生成結論:供求影響價格。在這里學生自主設疑,自主討論,教師引導點撥,學生在互動中生成知識,培養了問題意識、合作精神,有利于挖掘學生的研究潛能,提高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宏觀把握事物的能力。

三、研究活動中讓學生出演主角,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教學活動是師生共度的生命歷程,是師生同臺演出的過程,但不是平分秋色,否則就有違素質教育的初衷。怎樣做到讓學生出演主角?首先教師自身必須實現角色轉變,要由過去的知識傳授型向學習促進型、知識引導型轉變,實現由被動學習變為自覺學習,由初期的知識性問題思考變為探究性問題研究,主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潛力。針對“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教學內容,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研究,讓學生去設計、組織、討論、展示、評價,由于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學生積極性極高,結果遠比我想象的更完美。課前學生對照下發的學案作了預習,政治課代表將教學內容進行了分工。上課開始,各組進行了熱烈討論,而后每個小組長代表本小組進行闡述,展示本組研究成果。代表闡述的同時其他同學可以隨時質疑,代表也可以對全班同學進行提問。整節課氣氛熱烈而有序。我把課堂交給了學生,學生在課堂活動中釋放出無可估量的潛能,著實讓人刮目相看。可見,老師一定要多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親身體驗,為他們創造發展的空間,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在參與中感受探究性學習帶給自己無與倫比的成功快感,進而養成一種探究性的習慣,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性學習方式進入課堂,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徹底顛覆,要求老師由過去的施教者轉變為研究型的學者。研究性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僅自己要做研究型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做研究型學生,關注過程和體驗,大膽設疑,科學討論,在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中生成結論,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真正培養出全面發展的新一代學生。

作者:許剛 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大許中學

第四篇:高中政治多媒體教學

一、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政治課堂的應用

1.有利于學生獲取外部知識

政治與社會生活聯系緊密相關,教師建立在政治課堂教學上,并不能給學生進行豐富的資源講解。利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直接和互聯網進行聯系,對學生進行多重的刺激,在視頻、動畫、音樂多種感官的綜合作用之下,讓學生形成長久的記憶。學生在政治課堂上視聽結合,既能夠形象地聽到又能直觀的看到政治知識,這樣的教學效果遠遠高于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

2.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傳統政治課堂上教師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寫板書,若是本書涉及的內容太多,還要擦掉前面的再重新寫,這樣不僅浪費了課堂的時間,還對學生的認知結構產生影響。使用多媒體教學利用課件的次序性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教師提前做好了課件,只需要按照講述的材料給學生呈現出來就可以,而且講述課件的速度非常的快,極大的節省了課堂的時間,在課程結束之后還可以進行回顧,可以讓學生形成完整的政治知識的框架結構。

二、高中政治和多媒體技術整合的策略

1.適應多媒體技術教學模式

將高中政治和多媒體技術進行整合,課堂的教學模式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政治教師要適應多媒體技術的教學模式,改變傳統的教學習慣,從根本上認識到多媒體技術在政治課堂中應用的必要性。政治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多媒體操作能力,可以熟練地使用計算機,制作課件,制作網頁,搜索資源。教師只有提高多媒體的操作能力,才能夠為學生順暢地展示政治知識。尤其是政治教師要完善政治的資源庫,實現課程和技術的有機結合,所以教師就要具備開發網絡教育信息資源的能力,將自己的真實體會制作成為政治課件,采取其他教師的精華之處,按照類別設置素材庫、課件庫、視頻庫、論文庫、試題庫。為了提高教師多媒體技術的操作能力,學校要不斷地組織政治教師進行交流培訓,在外出學習或者是校內交流討論過程中,加強對多媒體技術的了解。

2.豐富政治課堂的教學容量

多媒體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各種優秀的教學資源,讓信息傳播得更快、更新、更加及時。教師要充分的利用多媒體的特點,將最新的政治知識給學生展示出來,豐富學生的觀點,擴充政治教學的容量。很多學生在學習政治的時候思維局限于教材當中,視野不夠寬闊,利用多媒體技術,就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縮減認知知識的過程,增加課外和課內的教學容量。教師要不斷地為學生更新政治知識,審視國家的政策要求,讓資源庫中的政治理論具有實踐性和時代性。教師要關注社會熱點國家新聞,并讓這些內容進入到課堂的討論環節,讓學生了解社會以及周邊發生的大事要事,選取大家特別關注的實事進行討論,豐富課堂的容量。

3.模擬真實社會生活環境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背景、圖像、聲音等各種優勢,模擬真實的社會環境,豐富學生的認知。模擬了真實的社會環境,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成為主動的探究學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多媒體技術的幫助之下,傳統的沉悶的課堂教學模式也會變得輕松愉悅,教師和學生會逐漸構建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學習政治的最終目的就是加強應用能力,而多媒體在模仿真實環境的過程中,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主體意識都會極大的提高,能夠快速獲取和社會生活相關的知識,豐富認知的手段。例如在學習小康社會建設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借助多媒體,了解我國各地區小康社會發展的情況,認識到地區之間的差異,幫助不同的政府部門制定合理的措施,依據本地區的資源優勢,開展經濟建設。

4.創設合適的課堂教學情境

教師要充分的利用多媒體,緊密地聯系社會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影響價格因素的時候,首先讓學生進行思考,市場上豬肉價格變化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在學生討論之后,教師讓學生觀看視頻《豬肉大漲價》之后,豐富自己原先的理論,再進行重新的認知思考。教師在播放短片的過程中要注意把握良好的時間,不能占用太多的課堂時間,保證短片的質量,注重對學生的思維引導。在教學情境的營造過程中,教師要善于使用形象的話語,來解決抽象的問題。例如在學習哲學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在多媒體上播放動畫圖,人生歷程要經過幼兒、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轉變,這個發展的過程,就客觀地反映了世界發展的本質。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政治課堂中有廣泛的應用,政治教師要不斷的探究政治和多媒體技術整合的方法,因利勢導多種手段一起使用,讓學生用強烈的求知欲主動地學習相關的政治知識。

作者:朱玲 單位:江蘇省靖江市第一高級中學

第五篇:高中政治教學滲透立德樹人理念

一、以德為先,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指的是對學生的尊重和重視,引導學生學習技能,帶動學生積極地面對生活和學習。這種觀念也是以一種“立德樹人”理念的體現,教師重視學生和引導學生才會讓學生更加關注自己的生活、學習發展,從而才會加強自己對道德的重視,也才會去改善自己和提高自己。所以這樣的教學方法是一種間接式的德育方法,學生通過教師對自己的關注和重視,才會不斷反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素質道德。

二、鼓勵學生去評價社會現象

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去理解一些教材知識點,教師常常會舉出一些社會事例來幫助學生理解。學生在了解完事例后便會形成對知識點的認識,從而進行相關記憶。舉實例的方法也是一種非常好的“立德樹人”教學法,教師在舉例時可以不用說出例子反映了教材的哪個知識點,而是先讓學生對事例做出相關評價,然后再結合教材進行總結。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為人民服務的政府”這一單元時,教師就可以根據“政府的職能”和“政府的責任”這一節內容來進行事例說明。比如:“一位老大爺為了生計在學校附近擺攤,而城管面對這個現象以毆打、掀攤等暴力手段來解決這種所謂的‘城市污穢’問題。同學們,你們說這到底是誰的問題呢?”針對這個實例,學生可能會針對“政府”和“大爺”兩個角度進行評述。有的學生會說政府管理城市是政府的責任;有的會說大爺擺攤是違反城市管理條約的,應該受罰;有的也會說政府應該幫助大爺解決生活問題,而不是用暴力手段去傷害大爺。由此可見,每個學生都會有著自己不同的看法,每一種看法也折射了社會道德、人類品格等方面的內容,學生表述自己觀念的過程就是認識自己、認識社會的過程,因此在這樣的過程中,道德教育和素質培養也會通過學生對事例的了解以及對事例的反思體現出來。“德育樹人”不僅可以通過教師的教授來實現,更能夠通過學生的自悟和自省來體現,并且這種方式更能夠強化學生的印象。

三、讓“德”在生活實際中表現出來

德育是新課程標準教育理念下的重要部分,教師在教育學生規范道德、提升素質時也要鼓勵學生去踐行這種“美德”,在生活實際中體現出自己作為一名中學生應該具備哪些具體的美德和素養。比如在學習完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一課時,教師更加得要求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踐行“集體主義”精神,去關注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等內容。學生也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在上學和放學的途中不要闖紅燈過馬路、在校園內遇見老師同學主動打招呼、節日里主動問候自己的家人、周末幫助自己的父母完成家務等。這些行為都是各種“美德”的體現,所以教師通過教材內容的表述,要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去積極踐行,體會理論的實踐內涵,這才是政治教學的最終目的,即學生能夠從實踐中體會到教材知識點的用意,并且在生活實踐中規范自己的行為能夠提升自己的社會素質和道德觀,這對于學生的終身發展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四、總結

結合新型教育理念,政治教學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通過政治學科的學習能夠形成自己正確的道德觀、能夠端正自己的生活態度、能夠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最終成為一個道德素質高尚、人文情操優秀的人。所以“立德樹人”理念作為一種新型教育理念,對高中政治教學的發展起著非常重大的促進作用,值得各位教師去思考。

作者:李一峰 單位:江蘇省鹽城市第四中學

第六篇:高中政治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教育

一、人文精神的概念

人文精神是一種人類的自我認識和反省,能夠區別于其他物種,是人類所特有的屬性。人文精神一說最早出現在文藝復興時期,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普遍指人類對于人性、真理、生活的追求。它體現了人類的自我關懷,是人類對于自己的尊重。人文精神是人類不斷進步中所凝聚出的思想結晶。雖然世界上不同地區,不同民族對人文精神的理解存在一定差異,但它的本質是一樣的,都是為了更好地存在于這個世界,一切以人為本,是一種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標志。

二、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的意義

高中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是重點培養的對象。作為國家的接班人,將承擔起民族復興的艱巨使命。人文精神能夠為生活、為生命的指出前進的方向,是一門高深的生命哲學。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滲透人文教學,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是一種目光長遠的表現。學生畢業后,不論是戰斗在各個領域的精英,還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蕓蕓眾生,人文精神都將對他們有所幫助。在一個人漫長的生命中,人文精神會成為人的旅途向導,在一個民族的發展史上,人文精神是整個民族立足于世界的重要支撐。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意義非凡。

三、高中政治教學與人文精神的現狀

現在高中政治教學中一般都不會注意到人文精神培養這一塊,日常教學純粹是為了政治教學,基本不會考慮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人文精神。高中政治教師雖然或多或少了解人文精神,但是礙于最終高中的限制性,都會把精力都花在考綱內容的講解上。而作為學生,整天在學校學習各種學科,對于人文精神接觸較少,缺乏一定的認識,很難明白人文精神所具有的重要意義。教師和學生都忽視了人文精神,導致了在現代高中政治教學人文精神培養的空缺,這種現狀非常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導致學生對自我,對世界的不夠了解。問題普遍存在,需要做出改變,尋求突破。

四、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人文精神

(一)做好課前備課工作

在課前預先熟悉一下課本內容,發掘出隱含在課本中的人文部分。磨刀不誤砍柴工,在課前花時間為學生準備好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人文精神元素。切記一定要和當堂課的內容有關,在引入時要自然,萬萬不能生搬硬套,給學生一種為了引入人文精神而特意引入的感覺。像“生活與消費”“、生產與發展”等一些章節,本身與人文并沒有多少明顯的聯系,在這些章節的講解中如果過于追求人文精神的滲透,強行扯太多人文因素,會給人以一種喧賓奪主的感覺,反而影響了正常教學的效果。

(二)把人文精神和教材內容相結合

人文精神在高中政治教材中其實有很多章節都有明顯的關聯,把人文精神和教材內容的結合起來其實并不難。像講到“公民的政治生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這些內容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恰恰以人為本就是人文精神最主要的三大內容之一。作為一門人文學科,本身就和人文精神密不可分,只是在編輯教學文本時把人文精神收斂了一些。高中政治教師在平常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挖掘,發現課文中的人文部分,把人文精神和教材內容良好的結合起來。真正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給學生灌輸人文主義思想。

(三)鼓勵學生在課后學習人文精神

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只是一部分,一定要鼓勵學生在課后自己主動去學習人文精神。其實現在的高中生,絕大多數對人文精神知之甚少。在課上被動的學習一些皮毛并不能達到良好的人文教育效果。教師在課堂上應最大化地激發學生對人文精神方面的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地去查找資料,進一步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人文知識感到渴望時,才能更好地在高中滲透人文精神。

(四)開展人文精神主題活動

在正常的教學進度下,基礎年級的課時還是有一定程度的富余,教師完全可以在學期中間擠出一兩節課專門用來開展一些人文精神主題活動。舉辦活動,正好符合年輕人好動好熱鬧的特點,教師督促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讓學生學得開心,學得輕松。有規律的盡可能多展開一些這類活動,形式要多樣,保持對學生的吸引力。學校領導要鼓勵政治教師多多開展此類活動。人文精神的培養的實施是一個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教師要對人文精神有充分的理解才能當好指導者的角色,學生要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學校領導方面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和支持,三方共同努力,推動人文精神在高中政治教學領域的普及和滲透。

五、結語

人文精神聽起來很飄渺玄乎,但是它是每個民族特有的靈魂面貌,它凝聚了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高中政治的教學內容,主要就是介紹、分析、研究各種近現代政治巨人的思想精神。在高中政治教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本來就應該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在每一個環節之中。作為高中政治教師,應該明白人文精神培養的重要性,并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認真實踐、拓展。

作者:陳宜鋒 單位: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建平中學

第七篇: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的作用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高中政治的課堂上引入生活化的教學,能讓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識、社會規律或是生活技巧,通過不同于常規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學生會對政治科目產生興趣。這樣,學生便能更加投入到課堂上來,也能獲得更多的課外知識,學生學習的動力會越來越強,形成良性循環,提高學習成績,提升學習能力。

2.提高學生融入社會生活的能力

在高中政治課堂上融入生活化的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提升成績,還能讓學生融入社會生活的能力得到培養和提升。課堂內容與生活內容的接軌,能讓學生對課本所講的理論知識和教師補充的社會實例進行結合思考,在具體例子的參照下,學生會對理論知識有個更深刻的理解。當學生自己融入社會的時候,他們便會更好地將理論知識結合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來,以提升自己社會生活的能力,而避免走更多的彎路,因此,在高中政治的課堂上生活化教學,能很好的為學生的社會生活提供幫助。

3.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

高中政治課堂上的具體的生活化教學,是將許多人生道理和價值理念實體化,讓學生更直觀的理解和學習,通過這種學習方式,他們能更好地將課本所學的正面的東西應用到實踐中,培養其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

4.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提高教學質量

引入生活化的高中政治課堂能擺脫以往上課時的沉悶,那些生活化的內容可以極大地促使學生融入課堂,讓教師和學生產生心靈之間的交流,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如此一來,學生們上課的積極性就極大地提高了,而教師上課時也就有了很大的動力,教師與學生雙方的正面的積極的摩擦,碰撞出學問的火花,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

二、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要積極轉變觀念,在高中政治課堂上融入生活化教學,這是一項能為學生帶來巨大幫助的合理有效的教學方式,它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讓學生融入社會生活,提升對社會的認知,養成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作為一名高中政治課教師,我們應當將課堂融入生活,將生活融入學生的內心,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出新一代的全面發展的人才,教學質量也能得以提高。

作者:張桂平 單位:江蘇省靖江市第一高級中學

第八篇: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研究

1.新課程改革對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提出的新要求

新課程改革對高中政治課程教學提出了三個方面的要求,即教學從生活出發、教學要服務生活、教學要高于生活。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的內容與知識要符合生活邏輯,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思想精華,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經歷,及其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主觀能動性。思想政治教學要從生活出發,力求將政治理論知識與社會政治生活、經濟生活與文化生活聯系在一起,進而引導學生通過政治知識認識和了解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相關的生活現象。高中政治教學要服務于生活,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政治知識解釋生活現象,解決生活問題。高中政治教學還要高于生活,不但能夠直觀的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還應該使教學內容或教學活動變成對生活的提煉和對生活的超越。

2.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存在的主要問題

對比新課程改革的核心思想發現,目前高中政治學科的生活化教學雖然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顯著提高了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但仍然未達到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實際的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急需解決。①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的目標存在偏差,無法實現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價值目標、態度目標的兼顧;②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內容過于單調與簡單,不能體現政治生活教育的升華;③高中政治生活化教育的方法運用不當,沒有完成學生主體地位的轉變,并且生活化教學被簡單的變為生活現象舉例;④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評價片面化,多數仍為“知識本位”、“成績本位”的老式評價方式;⑤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存在形式化傾向,誤解了生活化教學的真諦,降低了生活化教學的效率;⑥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不夠,并且學生的主體性也未體現,造成學生對高中政治課學習的主動性不足,缺乏生活化教學的配合。

(2)原因分析

首先,由于高中政治教師對中西方生活化教育理論的挖掘和總結不夠、缺乏完整而獨立的教學理論體系以及理論研究與經驗總結的形式不對,造成高中政治教師對政治生活化教學缺乏足夠的理論體系。其次,生活化教學模式對于學生分數的提升效果不明顯,造成學校層面對政治生活化教學重視不足,比如高考成績為唯一的衡量標準、重知識傳授、輕學生體驗、功利思想嚴重導致出現形式化傾向等。再次,由于學生長期生活在家庭與學校之間,缺乏足夠的生活經驗,這也導致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的難度大大增加。最后,由于新課程改革推行時間相對不長,并且高考政策的導向性不足,導致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條件不充分,比如生活化教學的課程資源不足、高考制度制約等。

3.高中政治生活化教育實施策略

(1)加強高中政治生活化教育理論研究雖然新課程改革提出了高中政治生活化教育的思想和觀念,但由于相對時間不長,無論是學校、老師還是社會對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的理論研究還不夠,這嚴重制約了政治生活化教學的發展。首先,加強生活化教育理論研究,把握高中政治生活化教育理論的核心思想,打下堅實的生活化教學理論基礎。其次,由學校、政治教師、學生參與共同構建完善的生活化教學理論體系,包括理論依據、教學策略、教學模式、教學技能等。最后,對平時的高中政治教學經驗進行總結和研究,從更深層次挖掘實踐經驗的理論內涵,使其上升到理論層面。

(2)優化高中政治生活化教育模式高中真正生活化教學模式是核心問題,也是實施生活化教學的關鍵,需要從以下方面入手。①實現教學目標的生活化,包括知識目標生活化、能力目標生活化、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生活化;②實現高中政治教學內容生活化,包括教學內容要注重生活實效性,利用社會和生活熱點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政治教學內容還要注意與高中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以增強教學的親和力與說服力,此外還要使教學內容具有針對性,能夠直觀的展現和解決學生內心的矛盾和問題;③實現高中政治教學過程生活化,主要實施內容包括課前觀察生活,課中創設生活情境,課后布置作業,向生活延伸;④實現高中政治教學方法生活化,比如小組討論法、生活體驗法、問題探究法、生活實踐法等;⑤實現教學評價生活化,需堅持民主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發展性原則、多元化原則等。

(3)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首先,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和管理原則,倡導全面的教學考察方法,注重學生在政治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建立民主科學的教學管理模式。其次,貼近學生生活,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感興趣與熟知的生活現象與問題,始終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

(4)創造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的外部條件立足于高中政治教材,向更豐富的生活化的教學資源拓展和延伸,為生活化教學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政治教材中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并適當的補充生活化的教學資源,使二者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在國家教育層面,改革和完善高考制度,使高考與新課程改革統一起來,按照新課程改革標準命題,按照新課程改革標準考評。此外,高校招生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綜合素質,不能簡單的以成績為唯一選撥標準。

作者:秦婷婷 單位:江蘇省高郵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