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文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8 08:50:00
導語:自主學文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以知識經濟為主要經濟形態的未來社會即將來臨。其突出的特點,一是知識劇增、知識更新日益加劇,未來人才必須學會學習,具備不斷吸收、創造新知識的能力;二是相互競爭日趨激烈,社會協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未來人才必須具備自主、自立、自強、富有獨創精神的堅強人格,又必須善于交際、合作,能積極協調個人與社會、他人的關系。如今,“學會學習”成為人類在21世紀獲得生存的基本能力。為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主動精神,追求閱讀主體的個性和潛能的發展,我校開展了“自主學習合作創新”的教改實驗。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文,筆者在實驗班中主要進行了下列嘗試:一、營造和樂融融的學習氛圍和樂融融的學習氛圍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張揚學生個性的重要保證。學生只有在一種和樂融融的學習氛圍中才會才思敏捷,也才敢思、敢說、敢于表達自己與眾不同的帶有個性色彩的見解。和樂融融的學習氛圍營造要做到二點:1、尊重關愛。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林格倫在《課堂教育心理學》一書指出:“教育,正像其他的社會過程一樣,它的成效依靠交往。”心理學認為十一二歲的孩子,已經逐步產生自我肯定的要求。不希望人們把他們當小孩子看待,而要求尊重他們。因此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愛護學生,多與學生交談,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試著走進學生的心靈。在我們的課堂上,充滿了親切禮貌的語言,“能把你喜歡的段落或語句讀一讀嗎?”“能把你的勞動成果同大家分享嗎?”“能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聽嗎?”“誰愿意幫助他?”這樣的語言,無形中產生了一種感染學生的力量,使學生之間有一種親和力。課堂上學生言論自由,“百家爭鳴”。因為教師尊重愛護學生,張揚學生的個性,和樂融融的學習氛圍得以形成。2、投入情感。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課上,“享受到熱烈的、沸騰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為此,筆者認為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應該是一堂傾注著教師真摯感情的課。這里的“傾注感情”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的理解,并非指教師慷慨激昂的演講。我們的老師在上課中常碰到一種情況: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發言較踴躍。而獨自站立發言的勇氣常沒有。為什么這樣?學生主要是怕說錯,被批評被笑話。有些老師碰到這情況,常發脾氣。我覺得教師抓住契機,來點幽默,可以融化學生心中的怯意,讓學生愛說,樂說。記得開學初的一節課上,一位學生回答問題后,用不是很自信的眼神望了望我。我學著王小丫主持開心辭典的樣子,來句:“恭喜你,答對了!”這位學生美滋滋地坐下了。可一位調皮的學生插上一句:“恭喜發財!”我趁勢一句:“你在恭喜那位同學發知識之才吧!”這樣一“恭喜”,學生笑了,害怕的心理一下沒了,只見一只只可愛的小手舉了起來。這樣的課堂對話,猶如兩塊玉石相互碰撞,擦出了情感的火花,使得語文課堂情趣共濟,課堂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教師的勞動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學生的感情、人格受到感染,情操得到陶冶,學生的個性也得到體現。二、留足自由獨立的學習時空學習是個體行為,學生只有通過獨立的思考與練習,才能使知識得到內化——吸收、外化——表達。而大教學班不利于開展個體活動已是客觀現實。為此,有意識地增加預習及自學的時間,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放手讓學生在課前預習,讓他們在預習中養成遇到困難主動使用工具書及查找資料的習慣,養成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課堂上,筆者在學生自學這一部分,要求學生自讀、自思、自問、自答、自練、自查等,借助獨立、積極主動的個體活動,為群體的教學活動做好充分的準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這一環節,教師要特別關注那些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和學困生,給予必要督促與幫助。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訓練,同學們的自尊心、自信心提高了,課堂上形成了自主參與的積極氣氛。三、采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新穎的學習方式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發展學生個性的主要途徑。現列舉幾種:1、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就是指學習主體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具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的表現形式很多,如學生可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伙伴等。筆者在平時的單元復習和期中、期末復習時,布置學生自己出一份考題,學生在自主完成出考題的這項學習任務時,要去看課本,查閱資料,而在這一活動過程中,他們的主體作用就得到了發揮,學生的個性就得到了體現,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2、小組合作。合作小組是根據學生的性別、學業成績、個性特點、守紀狀況等方面的合理差異而建立的相對穩定的學習小組,學習小組做到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互助合作奠定基礎,而組間同質又保證了全班各小組之間開展公平競爭。一般每組四人,有組長,其余三人或記錄,或匯報,或檢查。新課程倡導的“合作”這一學習方式,它能讓學生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彼此互通獨立見解,展示個性思維方法與過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見解更加豐富和全面。同時,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動的和諧氛圍內進行學習,有利于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養成。如:教學《小抄寫員》一課,筆者在引入課題時設計一個挑戰性問題“小組先自己閱讀這篇課文,讀熟后在小組里互講小抄寫員的故事,最后各個小組推薦一個代表參加競賽,到講臺上把新朋友小抄寫員介紹給大家”各小組大聲朗讀,為了能迎接挑戰,組員讀熟課文后,就互相介紹起來。這種學習方式,增加了學生學習的參與面,既體現了民主化教學的“全體性”,又使膽小的學生得到了鍛煉,使那些有組織能力的學生的才能得到了發揮。3、自由組合。自由組合就是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習的合作伙伴。這種方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和自己有共同語言的同學交流的機會。在課堂上的即興表演、分角色朗讀及語文的課外實踐活動中,這種學習方式尤其受學生歡迎。筆者的教學實驗班學生在上期曾出過三次手抄報。學生自由組合,撰稿的,編輯的,謄寫的,插畫的各盡其職,他們出的手抄報一次比一次好。又如在《兩小兒辯日》的教學一環節,可讓學生自由組合,分旁白、孔子、一兒、另一兒四個角色,學生合作練習創造性表演。課堂上的表演妙趣橫生,甚有意思。在此同時,作為教師的我真正感受到了語文教學中給學生“自由”的好處。4、學生當“老師”。我們學校的課題試驗中測中有一問答題:“你認為語文課還可以怎么上?”很多學生就提出讓學生當“老師”。讓學生在課前認真預習,課上先在小組里試講,然后選派同學到班上上課。這樣做,教師把講臺讓給學生,自己坐到學生的位置上去仔細傾聽學生的聲音,傾聽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并讓學生來體驗做老師的甘苦。在古詩教學和作文評講中,這種學習方式較好。如作文評講課上,讓一部分學生到講臺上引領著全班學生評講作文,這個過程中,針對學生沒看到的地方,教師可來一句:“允許我談談自己的看法嗎?”這樣的一種民主和諧的場面,往往令學生終身難忘,別人作文中的優點和不足,早就在無形中進入了學生的頭腦,下次習作,他們就會揚長避短了。在這樣的場景中,往往還會使很多學生受到感染,在聽取別人意見的過程中,學生會更謙虛,在發表看法的過程中,膽小的人也會爭著說說自己的看法,這樣的學習方式把學生的個性引向了好的方向,教師何樂而不為呢?5、探究學習。“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語)在學習活動中,教師不能僅僅提供教材或資料讓學生去理解、記憶,而應呈現一個個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引導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怎么樣”,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思考,從多種形式、多種層次求得多種答案。要使學生不僅“愛問”,而且“會問”,形成較強的質疑解疑能力。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敢于針對課文內容、針對課外閱讀、針對社會生活、針對教師和同學的觀點等提出質疑,敢于挑戰教師,挑戰權威。如教學《草船借箭》,可先讓學生自讀,感悟諸葛亮是個什么樣的人?(神機妙算)進一步探究他的神機妙算表現在哪些方面?(勾畫出文中語句)再進一步研讀,感悟其神機妙算的原因是識人心,知天文,曉地利。再借助多媒體,學生的探究的積極性很高,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6、實踐活動。“聽來的容易忘,看到的記不住,只有動手做才能學得會。”綜合性實踐能力的養成,重在“實踐”二字,必須真正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上社會,親自去調查研究,去進行各種操作,在實踐中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能力,發揮個性特長。實踐活動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搜集春聯,辦班刊,自編作文選,開朗誦會,搞辯論賽,搞課前新聞小播,搞每日一記、每日一摘,進行社會調查,開展課外閱讀比賽……在實踐活動中,教師還應注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指導學生通過圖書館、網絡等多種途徑查閱文獻資料,并學會分析、整理,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和文化視野,獲得自己所沒有的知識,獲得教師沒有辦法教給的技能。學生在自主學文的過程中,良好的學習習慣,獨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培養,并學會與他人合作,初步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 上一篇:公民憲法權利論文
- 下一篇:人權法院限制結社自由條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