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教學改革思想

時間:2022-10-30 10:41:00

導語:淺談“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教學改革思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教學改革思想

教學改革需要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師教學行為和教學方式,但還需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和學生觀,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下面介紹部分新的教學觀念:

一、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教與學的關系問題,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問題,也是重大教學理論問題,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互動。基于此,本次教改把教學過程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認為,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些只有教學的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交往發生的“教學”是“假教學”。把教學過程的本質定位為交往、互動,是對教學過程的正本清源。它是對“把教學看成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訓練技能”這一傳統觀點的重大突破。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活動。它表現為:一是以教師為中心,學圍繞教轉。教師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對于學生來說,教師就是知識寶庫,是有學問的人,沒有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學生就無法學知識,所以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所謂教學就是教師將自己擁有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學關系成為: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老師寫,學生抄,在課堂上,教代替了學,學生是被教會的,而不是自己學會的,更不用說會學了。二是以教為基礎,先教后學。學生只能跟著老師學,復制教師講授的內容。先教后學,教了再學,教多少學多少,怎么教怎么學,不教不學。教支配、控制學,學無條件服從教,教學由“雙邊活動”變成了“單邊活動”,學的獨立性、獨立品格喪失了。

新的教學理論強調,學生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交往使師生成為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的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主體性的凸顯,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交往還意味著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二、教學重結論,更要重過程

結論與過程的關系是教學中一對十分重要的關系,它包括學習與思考、學會與會學、知識與智力、繼承與創新等關系。就某一學科而言,過程體現該學科的探究過程與探究方法,結論表征該學科的探究結果,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關系。有什么樣的探究過程和方法論必然對應著什么樣的探究結果或結論,概念的獲得依賴特定的探究過程和方法論。學科概念只有和相應的探究過程及方法論結合起來,才能有助于學生形成一個既有肌體又有靈魂的學科認知結構,才能使學生的理智過程和精神世界獲得實質性的發展與提升。

從教學角度來講,所謂教學結論,即教學所要達到的目的或所需要獲得的結果。所謂教學過程,即達到教學目的或獲得所需結論而必須經歷的活動程序。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正確的結論,所以,必須重結論。但是,如果不經過學生一系列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以及相應的分析、綜合概括等認識活動,即如果沒有多樣化的思維過程和認知方式,沒有多種觀點的碰撞、論爭和比較,結論就難以獲得,也難以真正的理解和鞏固。更重要的是沒有以多樣性、豐富性為前提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就不可能培養起來。所以,不僅要重結論,更要重過程。因此,教改的目的就是要提高過程與方法在教學實踐中的地位。

重結論、輕過程的傳統教學只是一種形式上走捷徑的教學,把形成結論的生動過程變成了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一切都是現成的,即現成的結論、現成的論證、現成的說明、現成的講解,這種教學方法從源頭上排斥了學生的思考和個性。實質上,把教學過程庸俗化到無需智慧努力,只需聽講和記憶就能掌握知識的那種程度,于是便有了掌握知識卻不思考知識、評判知識、創新知識的“好學生”。這實際上是對學生智慧的扼殺和個性的壓抑,甚至是摧殘。

重結論輕過程,從學習的角度講,就是重學會,輕會學。學會,重在接受知識、積累知識,以提高解決當前問題的能力,是一種適應性學習;而會學,重在掌握方法、主動探求知識,目的在于發現新知識、新信息以及提出問題,是一種創新性的學習。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學生在學校學到、獲得的知識到社會上已遠遠不夠用了,人們只有不斷更新知識,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因此,讓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就需更加注重過程與方法的培養。

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個過程一方面是暴露學生產生的各種疑問、困難、障礙和矛盾的過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學生發展聰明才智、形成獨特個性與創新的過程。正因為如此,“雙自主”教改強調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經歷和獲得新知識的體驗。因此,在教學中,要精心為學生設計探索知識的問題情境,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去發現問題;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在過程中培養方法,從而使學生獲得正確的結論。

總之,要掌握新的教學理念,扭轉目前在教學中重結論、輕過程不良現象,通過轉變教學行為與方式,做到既重結論,更重過程。

三、“雙自主”教改倡導什么樣的學生觀

在教學過程中,怎樣看待學生,把學生看成什么樣的人,對學生采取什么態度等統稱為學生觀。“雙自主”教改的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新的學生觀有以下幾方面:

1、學生是發展的人。其含義是:①學生的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遵循規律做好工作;②學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應堅信每個學生都是可以積極成長的,是有培養前途的,是可以獲得成功的。③學生是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作為發展的人,就意味著學生還是一個不成熟的人,是一個正在成長的人。在一定的意義上講,可以說學生的生活和命運掌握在學校和教師的手里。學生是不是能生活的有趣味,是不是能學好,是不是能健康成長,是不是幸福歡樂,都和他們所在的學校和所遇到的教師有極大的關系。

2、學生是獨特的人。包含以下基本含義:①學生是完整的人。要認識到學生并不是單純的抽象的學習者,而是具有豐富個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培養學生具備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②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由于每個人的遺傳素質、社會環境、家庭條件和生活經歷的不同,而形成了個人獨特的心理世界,他們在興趣、愛好、動機、需要、氣質、性格、智能和特長等方面各不相同,且各有側重,珍視學生的獨特性和培養具有獨特性的人,應成為我們對待學生的基本態度。

3、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包含以下基本含義:①每個學生都是獨立于教師的頭腦之外、不依教師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把學生當做不依自己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學生,而且連自己的知識也不能強加給學生。強加,不但加不進去,而且會挫傷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引起他們自覺不自覺地抵制或抗拒。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不可能代替學生讀書,代替學生感知,代替學生觀察、分析、思考,代替學生明白任何一個道理和一條規律。教師能讓學生自己完成上述認識活動。③學生是責權主體。從法律角度看,學生在學校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權利并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是一個法律上的責權主體。因此,學校和教師要保護學生合法權利,要引導學生學會對學習、對生活、對自己、對他人負責,學會承擔責任。樹立學生為責權主體觀念,是建立民主、道德、合法教育關系的前提。

四、“雙自主”教改需要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師生之間的關系決定著學校的面貌,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是教學改革的前提和條件,又是“雙自主”教改的內容和任務。師生關系包括師生倫理關系和師生情感關系。當前,在學校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師生倫理關系方面的主要問題是:師生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比較混亂。表現為把學生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侵犯學生獨立個人權利,以及教師為學生籌劃一切,包辦代替,實質上是忽視學生獨立性,不讓學生履行自己的義務,這些都是不恰當的師生倫理關系。

1、如何建立體現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新型師生倫理關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㈠樹立教育民主思想。民主平等是新型師生倫理關系的核心要求,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需要,民主思想首先要求教師承認學生作為“人”的價值。其次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這種尊重表現在創設良好的環境和條件,讓學生充分發現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體驗到自己作為“人”的一種尊嚴感和幸福感。

⑵提高法制意識,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明確師生的權力義務關系。

⑶加強師德建設,純化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是一種具有道德純潔的教育關系,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更新管理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管理思想,打破師道尊嚴和師生如父子的庸俗觀念。

2、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關系。

師生情感關系雖然受到重視,但也存在難以令人滿意的狀況,師生之間情感冷漠,缺乏溝通交流的現象依然存在。師生之間缺乏積極的情感聯系,不僅使得一直為人們所珍視的師生情誼黯然失色,也使教學活動失去了寶貴的動力源泉。如何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關系,應做到以下幾點:

㈠教師要認真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要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關系,教師必須真情付出,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對于學業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教師更要多鼓勵、多關懷,相信他們的潛力,切實幫助他們。應該相信,教師的真情投入,必定會得到學生的真情回報。

⑵展現教學過程的魅力,品味教學成功的喜悅。通過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改進教學活動,使教學過程充滿情趣和活力,提高教學活動的吸引力,這是優化師生情感關系的重要策略。

⑶完善個性,展現個人魅力。教師要得到學生愛戴,就得有內在的人格魅

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師德修養水平,使自己擁有熱情、真實、寬容、負責、幽默等優秀品質,這是優化師生情感關系的重要保證。

總之,教師要提高自身修養,擴展知識視野,提高敬業精神,提升教育藝術,努力成為富有個性魅力的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