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性習作指導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17 12:03:00
導語:自主性習作指導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我任教的學校讀三年級,每天往返學校和我一樣,早出晚歸,很多時候比我積極。可三年級學年伊始,她的班主任就在我耳邊抱怨,女兒的習作水平不見提高,要我這位高年級的語文教師——孩子的爸爸多輔導輔導。言者有意,聞者有心。我對女兒的進行了觀察和思考。下面是我們的一段對話:“近來的學習緊張嗎?”“我的作業太多了!”“還在記日記嗎?”“不是每天都寫,有時候來不及寫。你和我們老師說說,讓我們少抄點兒作業吧,求求老爸了!”我一直重視孩子的寫話訓練,認為日記是孩子學習生命中最具活力的部分。近期為了畢業班的教學,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和女兒推心置腹地交談了。第一次聽到女兒乞求的聲音,看到她悲哀的眼神,我愕然。既意識到未盡做父親的責任,又感受了教師生涯從未有過的悲哀。回想女兒上學前的那一刻,在偶然的機會下,同事們將不滿六周歲的女兒帶到了教室和大孩子玩耍,使女兒對小學的教學內容和方式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加上他們對女兒的厚愛,更加堅定了小小的她提前上學的決心。我只好冒著厭學的危險,讓讀了一年半幼兒園的女兒到學校試試。一學期下來,學科課程的成績居然超過了班上的其它孩子,還經常有畫作在櫥窗里展出,班隊活動中也表現出色。更可貴的是,師生情、同志情、朋友情,給女兒幼小的心靈以舒暢的撫慰,使她在快樂中學會了生存,學會了關心,學會了學習。我由衷地欣慰。而今在應試教育“指揮棒”下,女兒背上了沉重的作業負擔,又被扭屈的“質量意識”“競爭意識”“經濟意識”強行剝奪了自主學習的權利,怎能不令人痛心疾首。我學習過很多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和理論,思考和探索過提高兒童素質的突破口,卻屢屢在統考中受挫。有位教師說得好,“在今天的教學改革的浪潮中,看到的是浪花飛漸,卻無法看到浪底。”“尖子生”“特長生”“競技生”成了教育教學改革的成功范型,成了學校的特色。我們這些觀潮者欣賞了翻騰的波浪和跳躍的浪花,不去探尋浪底涌動的暗流,真不知何時才能達到教育的至真至善高境界。從自己的忙碌和女兒不堪承受的重負中中思索,對照新《課程標準》,我思想頓悟。作文教學改革不能浮光掠影,需要教師用“心”操作,讓學生從自主習作嘗試中獲得內心體驗和心靈的豐富。如葉圣陶先生所講:“無論成功與否,嘗試總比不嘗試有益得多;其故就在運用了一番心力,那一番心力是一輩子要運用的,除非不要讀書。”一、用愛心創設愉悅、和諧的自主嘗試習作情境。特級教師袁浩從兒童作文心理角度研究認為:“作文的新需要通常由社會和教育對兒童的要求轉化而來的。這種需要是多層面的,它主要有——完成學習任務、避免作文不合格或作文成績下降威脅的需要;渴望同父母、老師、伙伴交流見聞感受的需要;完成集體交給自己匯報、總結、調查等任務的需要;希望自己作文成功,使自己的才能得到他人公正的評價和稱贊,獲得同伴尊敬的需要等等。”需要是促進學生自主習作嘗試的源動力。指導教師遵循兒童心理規律,不斷提升其需要層次,可促使其產生積極而穩定的習作嘗試動機。現代教學論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存在兩個心理過程。一個是感覺——思維——知識、智慧(包括知識技能的運用)的過程;另一個是感受——情緒——意志、性格(包括行為)的過程。前者是一種認知過程,是智力活動;后者是情感過程,是非智力活動。“自主性”習作嘗試正是從學生習作需要出發,充分發揮教師的指點和引導作用,為學生別出心裁地創設觀察、實踐、感悟、表達的情境,讓他們接受挑戰、動手實踐、動腦思考、用口表達,寫出“以真出情,以情動人的文章來。我在指導習作《童年趣事》時,針對學生難于打開索材庫門的困難,以情感為先導,組織學生開展了“模擬小記者采訪”活動。下水作文記載了我安排學生習作嘗試的過程:今天,我們班舉行了一次生動有趣的“模擬小記者采訪”活動。一上課,邱老師就布置我們回憶童年趣事。童年的趣事就像夏天夜空的星星一樣,多得數不清。可是作文課上要我們回憶趣事,簡直難于登天。同學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真不知從何處說起。邱老師看出了我們的心思。他以記者的身份來到我們中間進行采訪。我們無處動筆的煩惱一掃而光。邱老師首先采訪的是帥磊磊同學:“帥磊磊同學,請問你曾經經歷過哪些有趣的事,可以說出來與大家分享嗎?”帥磊磊雖說是我們班的勞動委員,可平時文靜得像個小姑娘。老師一問,他的臉立刻紅到脖子根,靦腆地點了點頭,低聲說:“有是有,可現在想不出來了。”被老師這么一逗,同學們哄堂大笑。接著,邱老師請學習委員葛玲玲采訪。葛玲玲興沖沖地拿起老師的那只精致的“話筒”,直奔張義。她很有禮貌地請張義回憶童年趣事,別看張義平時上課發言很積極踴躍,可第一次當著這么多聽眾接受“現場采訪”,竟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她的神情非常緊張。臉漲得通紅,表情極不自然,顯得很尷尬。幸虧邱老師及時解圍,兩個人才擺脫了相對無言,大眼瞪小眼的困境。邱老師提示葛玲玲采訪班上能說會道的朱美玲同學。朱美玲不愧是學校“紅領巾廣播電臺”的播音員。她雖然也有些激動,但比起剛才的那位,顯然老練了許多。只聽她輕咳了一下,神態自若地站起來,款款而談:“有一次,我在家偷聽到媽媽和鄰居說笑,鄰居說我是‘偷兒’。你們知道什么是‘偷兒’嗎?就是媽媽還沒有和爸爸舉行婚禮前就有了我。”聽了這個敏感的話題,同學們哄堂大笑,教室里立刻像炸了油鍋一樣。有的同學笑彎了腰;有的同學笑得前俯后仰,用雙手使勁地撐住桌面,不讓自己趴下;有的同座的笑得抱成一團,臉上滾動著幸福的淚花;平時不愛笑的也忍不住將手用力地捂住嘴巴;朱美玲笑得把頭鉆進了抽屜,兩只肩膀不住地聳動;老師臉上也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我自己的肚腸都有快笑裂開了,真是好久沒有這么開心了!好長時間,同學們才平靜下來。小記者又開始了采訪。葛棟梁講了七歲時踏冰掉進冰窟窿,給了我們深刻的教訓;陳永娟回憶起小伙伴們吃烤地瓜,個個弄成“包公臉”;徐桂琴和同學們玩“過家家”……一件件事兒使我們開懷大笑,舒暢極了。最后,邱老師作了活動總結。通過這次活動,我們明白了,生活中的許多趣事,給了我們童年的歡樂與欣喜,將這些趣事與人分享,同樣是令人難忘的經歷。為了珍惜這次難忘的作文課,我們個個毫不猶豫地拿起了筆。二、用真心引導自覺、主動的自主習作嘗試新路首先,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對生活的滿腔熱情。當代兒童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他們既不缺少體驗,也不缺少感受,更不缺少題材。葉圣陶先生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潑潑地流個不停。這就形象地說明了生活和作文的密切聯系。中高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書面語言能力。生活作文和應用作文就可以讓學生去自主嘗試。不僅能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而且使其思維活躍,毫無束縛。記真人、寫真事、狀真物、抒真情,才能改變假、大、空的現象,寫出鮮活、樸實而富有童貞童趣的作文。其次,建立團結協調的學生合作群體。課程《新標準》十分注重從小培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理論的研究成果表明,合作動機和個人責任,是合作學習產生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合作學習中,學習者的積極參與以及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積極的自我概念,使教學過程遠遠不只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同時還是一個交往和審美的過程。我的做法是把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的學習伙伴則由學生自愿組合,自己商定。高度的自主性帶來了學習積極性的空前高漲,在習作指導過程中,學生互相啟發互學習,互相修改互相評議,友好合作。課堂生機勃勃。有一次,我先請幾名學生創造性地講述《盲人摸象》的故事,接著請各學習小組依據這一素材編一段對口相聲“說大象”,要求能形象、生動、有順序地把大象的外貌說清楚,編好后各組再推派代表上臺“獻藝”。在編寫過程中,學生表現出巨大的創作熱情,他們全心投入,群策群力,主體精神、團隊合作精神都得到充分的體現。當然,在“自主選擇”的活動中,限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出現一些偏差是在所難免的,但是,我們并不能因此就不讓他們選擇。選擇和責任是主體性的一對孿生姐妹,學生的責任感就是在不斷的自我選擇中逐漸形成的。如果學生沒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他們就永遠不會承擔什么責任,主體性也就無從談起。三、用恒心呼喚個性、天性的習作嘗試回歸。最近出版的一本新書《西方素質教育精華》對我的啟發很大,其中很深刻地談到:“許多西方教育學者認為,替孩子做他們能做的事,是對他們積極性的最大打擊,因為這樣會使他們失去實踐的機會。我們是在告訴他們,我們不相信他們的能力、勇氣,我們使他們感到危機、不安全。因為安全感是建立在能夠用自己的能力去處理問題的基礎上。我們實際上剝奪了孩子發展自己能力的權利。”也正是由于應試教育“重結果、輕過程”的影響,使我們在教師在習作指導時存在著急功近利的思想,根本不給學生自主習作嘗試的時間和空間。因此,“純杜撰”(非想象作文)“背作文”“超級模仿秀”等現象,屢見不鮮。人為地個性劃一,泯滅了兒童的天性。其實,“太陽每天都是新的”。學生的“心中有無窮無盡的稀奇事。”只要教師擺正自己的位置,還學生為學習的主人,心中永遠裝著學生,眼中處處看到學生,因人而定評價標準,就常常會發現有著創新思想和創意表達的習作。現代德國文化教育學派以斯普朗格等人為代表的提出了“喚醒”理論,他的名言是:“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靈的喚醒”他認為“教育的目的不是傳授或接納已有的東西,而是要從人生命深處喚起他沉睡的自我意識,這也是人作為個體的創造力、生命感、價值感的覺醒。”“自主性”習作嘗試指導的價值,正在于此!清晨,我們父女倆又一起去學校。溫暖的陽光明媚極了,枝頭上的小鳥在快活地歌唱,路邊的野花散發著迷人的幽香。我幫女兒拎著沉重的大書包,她哼著歌兒,蹦蹦跳跳地走在我的前面,這時,我才忽然感受到女兒的輕松和快樂。忽然,她轉過頭沖我神秘地一笑,轉而哈哈大笑“爸爸,你頭上長辮子了!”“是嗎?”可不,在陽光的影子里,女兒晃晃腦袋,頭上的羊角辮甩一甩,她的影子和我的影子重疊在一起,我的頭上就長了可愛的“辮子”了。富有生活情趣的習作《“爸爸長辮子了”》誕生了。從中,我又看到了女兒那顆靈動的心。
- 上一篇:交通系統中層管理者培訓班學習心得
- 下一篇:語文實驗總結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