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原理論文
時間:2022-07-17 09:27:00
導語:小學語文教學原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學科的根本屬性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指出摘要:“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強的思想性。”
《有關〈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的說明》明確指出摘要:“工具性,指語言文字是思維的工具,日常交際的工具,學習各門功課、獲取新知和將來從事各種工作的最基本的工具。”“思想性指語言文字總是反映客觀事物的,總是表達一定的思想內容的。”還強調“工具性和思想性都是語文學科的根本屬性,是缺一不可的。”
(一)注重“語言”和“語文學科”概念的混淆
語文學科的相應科學是語言學。內容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它的根本屬性必然要為語言的性質所制約,但二者并不是同一個概念。
語言是人類共有的一種社會現象。是以“表達心理的符號系統”的形式存在。
語文學科是為了實現學校教育目標而規定的教學科目。學校課程是實現教育的手段。
語言和語文學科都具有工具性,但這“工具性”的內涵也不是等同的。語言的工具性指的是它的社會功能。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是指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教育功能。因此,不能把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僅僅理解為單純的學習語言文字。“語文學科”和“語言”概念的混淆,會導致只強調語言文字形式方面的練習,忽視能力培養、智力發展和思想品德教育。這樣,語文的教育功能會被大大削弱,而且學生的語言也不可能真正得到發展。
(二)注重“人文學科”和“線性學科”概念的混淆
語文屬人文學科,數學屬線性學科。小學語文學科和線性學科既有同一性,又有非凡性。它的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是語言文字練習。
(三)注重“語言”和“思維”概念的對立
心理學告訴我們,語言和思維是密不可分的,這是二者的同一性。但他們仍有區別。主要在于“語言和思維的職能不同。語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語言的形式是詞和句”;“思維是熟悉的工具,思維的形式是概念、判定和推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言練習和思維練習應同步進行。
一些優秀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注重貫徹啟發性原則,引導學生感知課文語言,并進行思維加工;注重練習梯度的合理性,寓思維程序于練習之中;注重思維的練習層次,在了解課文“寫了什么”的基礎上,理解“怎樣寫的”,“為什么而寫”;注重運用“對比”的方法,激發學生積極思維;注重在聽說讀寫練習中,相機指導,點撥思路;注重結合語言練習,滲透規律,曉以學法,使學生領會課文是怎樣讀懂學會的;注重技能遷移,促進能力的形成;注重評價學生練習效果時,不僅評判正誤,點撥思路,還從速度、深度、有無創見等方面加以肯定。這些做法,有利于學生語言和思維的同步發展,體現了對學科屬性的透徹理解。
(四)注重“語言”和“思想”的割裂
“語言文字練習和思想教育的辨證統一“已成定論。但是,從教學實踐看,卻體現得不盡人意。語言和思維是密不可分的,思想是思維活動的內容和結果,語言和思想都離不開社會生活的結果,無不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過詞、句表達出來的,甚至連標點符號的使用有時也帶有感情色彩。文章中的語言表達方式、篇章結構,甚至于修飾,無不圍繞中心,服務于表情達意。很難說學完了一篇課文,學生對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沒有感慨,或心得甚少,就算是理解了語言文字。沒有引起“共鳴”的閱讀練習,不能說是成功的。一些優秀教師,“教”書為“育”人,和思想品德教育于教學過程之中。注重在鉆研教材時,從語言形式和思想內容統一的角度,確定教學重點,設計練習項目;注重在理解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明”理、“悟”道、“激”情、“導”行;注重以教師之情,啟發學生領會作者之情,形成教育的氛圍;注重經常堅持“自然滲透”,使教學形成熏陶感染的過程。小學語文學科的根本屬性,是個極其復雜的新問題。只要我們不但注重概念的“外延”,而且更注重概念的“內涵”,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逐漸加深熟悉,定會取得真知。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觀要實現素質教育必須首先從課堂教學入手。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體現素質教育的觀念?長陽縣教研室向賢陸老師認為應突出以下幾點摘要:
1.引導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引導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首先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有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理想前途教育、愛勞動愛人民的教育。通過這些教育幫助他們明確學習目的,促進他們形成正確得人生觀、價值觀,逐步樹立為祖國為人民而學習的遠大抱負,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學習原動力。其次要緊密結合教學內容,設置激趣激思、動手動口的新問題、推動他們通過自己看書、查資料、討論、做實驗、觀察、思索,主動的解決這些新問題。教師適時對其引導、鼓勵、評價,使他們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產生“只要自己認真參和各種學習活動,就能成功”的自我評價意識,增強他們學習的喜好和信心。這是教師有意把學生推向做學習主人的成功通道。只要教師教學中能堅持正面教育和為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鋪路搭橋,就會逐步轉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良好學習態度,學生不會再感到學習是一種沉重負擔,產生越學越帶勁的主動學習氛圍。
2.教給學生如何學習的方法
教師要教給學生會學習的方法,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實現“教是為了不教”的辨證教學思想。教給學生會學習的方法,是學生終生收益的事,教學中要始終貫穿和突出這個觀念,這也體現了由應試教育的短期行為轉向素質教育的終生行為。如看書、歸納、小結、觀察思索等。學習方法的指導,要結合不同年級、不同年齡的學生,采取有計劃、有步驟、有方法、有辦法、有目的的實施培養,在步驟上可采取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分內容實施。在方法上,一是緊密結合教學內容在教學中知道學法;二是必要時專門組織學法知識講座,集中解決一兩個學法新問題;三是適時組織學生進行學法交流,促使他們相互借鑒學習方法。
3.貫穿因材施教的原則
基礎教育既要為當地經濟建設培養有用人才,又要向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的新生。從這個目標出發,就決定了培養人才的多層性。再則由學生本身的性別、年齡、智力和非智力等因素也客觀造成一班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智能水平的千差萬別。這也就決定了教學必須從實際出發,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再次從教材內容來講,也設置了許許多多的反映智能的層次性的新問題。綜上所述,無論從培養目標、教學對象、教學大綱、教學內容都體現了對學生的不同要求。因而課堂教學必須拋棄一班學生、一本書、一樣要求的統一的教學模式。但因材施教決不是歧視或變相忽視差生,而是要求教師在班級式教學情況下,如何輔導差生達到九年義務教育教學大綱的要求,使教學不偏離面向全體學生的方向,另外也要采用相應的方法來使優等生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解決進一步提高智能水平的新問題,從而達到在一節課內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收獲和進步,繼而達到因材施教的理想效果,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內在潛能。這也是素質教育的根本所在。
4.科學的把握和實施每一教學環節
科學的把握和實施每一教學環節,是提高課堂45分鐘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是達到課堂高效益、高質量的必經之路。是素質教育對教師提出的較高要求,也是教學的最高境界和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有效途徑。這要求教師不但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還要求具有扎實的專業功底,精通或熟悉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等多方面的知識。教師必須從每一節課著手從提高自身素質著眼。一是加強自身學習,豐富自身知識儲備和理論儲備,注重收集整理多種教改信息,學習和借鑒先進的經驗,有計劃有步驟地在教學中進行實踐、探索、總結提高。二是要從每一節課做起,在備課教課中,認真審閱教學的內容、方法和程序,看其是否貼近學生的認知規律,符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在知識上是否面向全體學生,在智能上是否能最大限度的培養學生各種能力,在情感上是否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喜好和學習主動性。優化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素質
1.抓根本——提高熟悉能力
(1)鉆研教材,把握要求。
(2)遵循規律,探求方法。
①串“聯點”,在語言環境中教學字詞。
②借“撐點”,于讀寫重點練習中學方法。
③尋“空點”,循作者思路拓展思維。
2.講落實——強化基本功練習
實踐告訴我們,每篇課文后面的練習和作業是抓基本功練習的一個依據。因為課后作業是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編者的意圖,體現了重點練習和一般練習的內容、序列和層次。它揭示了教學的重難點,告訴我們教學的步驟和方法,揭示課文教學的目的和要求。依據作業去組織教學,能教的準,學的快,雙基練習也落到了實處。
3.辟渠道——提供個性特長發展場所
如建立朗讀讀報、習作喜好小組;利用課外活動或節假日組織班級新聞會;散文、詩歌朗誦會;主題班隊會;利用課堂邊角時間舉辦朗讀、背誦、默寫、講演比賽;建立“墻報小組”、“通訊報導小組”等。
- 上一篇:城管城市管理工作思考
- 下一篇:城建公司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