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文本解讀效率的提升方法

時間:2022-09-20 05:52:41

導語:高中語文文本解讀效率的提升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語文文本解讀效率的提升方法

摘要:為了優化文本解讀教學,培養學生語文素質,文章先分析了高中語文文本解讀的錯位現象,然后提出了文本解讀效率提升策略,即關注學情,差異引讀;咬文嚼字,深度細讀;知人論世,深悉內涵;人文關懷,培育素質。

關鍵詞:高中語文;文本解讀;人文關懷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文本解讀是教學的第一步,是教學的基礎。文本解讀的形式是多樣的,教師必須精選有效解讀形式,創新實施文本教學,強化文本解讀方法的實踐運用,增強教學指導的科學性和針對性,不斷提升文本解讀效率,這是文本教學必須重視的重要方面。而缺乏了必要的文本解讀指導,其他的語文教學技巧和活動都將只是空中樓閣,學生良好學習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也將無從談起。利用有效解讀策略,優化文本解讀教學,對促進讀者、文本和作者間的深度對話與融合,增進學生文本理解能力,提高文本閱讀水平,培養應有的語文學科素質等具有積極的教學意義。筆者基于高中語文文本教學實踐,結合實際案例,針對文本解讀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展開分析,并從關注學情、咬文嚼字、知人論世、人文關懷等角度總結提出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高中語文文本解讀的錯位現象

通過對日常語文課堂教學的觀察,筆者發現不少教師非常講求課堂組織技巧,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和教學手段的應用,強調師生的課堂互動、課堂教學的評價等,但忽視了文本解讀的有效指導,甚至無視學生參與文本學習的實效,在文本教學中常存在著解讀錯位現象。

(一)文本解讀浮于形式

有的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往往過分依賴教參,只會照搬教參,以為只要將主要內容、文章結構、主題思想等作為教學重點講解給學生即可,很少去挖掘“為什么”的問題。例如,在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教學中,有的教師忽略了對詞中所現的“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這一夢境進行必要解讀,而只是把它當作生活場景一筆帶過,未做適當地深挖,教學形式較粗淺。此時,教師如果能繼續啟發學生,文本為什么要選取“小軒窗,正梳妝”,而不是其他的生活場景。引導學生一起細致推敲,發現其中蘊藏的美妙意境,梳妝打扮的動作和細節其實是最富有女人味的,散發著女性的溫柔嫵媚,而這場景在古代是很私密的,那么作為丈夫的蘇軾顯然在日常生活中是饒有興致地玩味過,所以印象十分深刻。這樣的場景充滿著濃濃的愛意,是夫妻生活中令人羨慕的幸福情景。所以,善于捕捉細節,引導學生深入文本中、更深切地體會蘇軾夫妻間的深厚感情,以及蘇軾懷念妻子的悲痛心情。

(二)文本解讀過于片面

優化語文文本解讀,不僅要注重內容和教學形式,更要注重傳授文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全面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些教師在文本教學中常常脫離文本,習慣于閑聊扯皮,沉溺于片面迎合學生的奇情怪趣,而疏于文本的深度闡釋。例如,在本市的一節公開課“跑警報”教學中,執教的老師抓住了“皮實”二字,進行了延伸拓展,但整節課教師的關注點始終不在文本解讀上,只把文本作為一個引子,引出思想主題之后,便丟棄一旁。這樣,語文學科特有的語言文化教學功能得不到應有的體現。另外,有的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片面地追求優美的語言形式,只關注典型字、詞、句,卻忽視了文言文中積極思想內容的有效挖掘,無視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無形中忽略了文言文文本作品中蘊含的積極向上思想。

二、高中語文文本解讀效率的提升策略

(一)關注學情,差異引讀

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總是通過已有的生活認識和經驗來解讀文本素材,同時,發揮自己的學習能動性,對文本進行再思考、加工、創造,從而賦予文本新的內涵。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確立學生群體在文本解讀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同時,還要清醒地認識到學生主體在知識基礎、學習習慣、認識水平、成長經驗、性格愛好等方面各有特色。學生在參與文本解讀學習活動中常常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性,不少學生對文本的認識往往不夠深刻,這就尤其需要教師的有效導讀,激勵學生的個性化解讀。以《孔雀東南飛》為例,學生關注的焦點在于美麗賢惠的劉蘭芝為什么會被遣回家呢?而在筆者所執教的班級,有些學生提出:這個劉蘭芝是不是不能生育?有的學生甚至還搬出了古代關于女子“七出”的條例。由此可見,學生的見解展現了他們的個性看法,但他們對這一流傳后世的詩篇所塑造的人物和文本內涵還缺乏應有的認識。為了更好地指引學生激發個性思維,解決焦點問題,筆者在教學中先通過設計兩個小問題,①劉蘭芝與婆婆告別時,為什么要事先將自己精心打扮一番?②焦仲卿在聽聞劉蘭芝“舉身赴清池”后才“自掛東南枝”,從中可以看出什么呢?利用兩個小問題來引導學生逐步深入解讀文本,進而領悟到劉蘭芝身上自尊剛強的個性,以及對獨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追求,這才是不能劉蘭芝回娘家的原因所在。所以,在文本解讀活動中,教師應從學生的需求和情感出發,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合理指導某些片面見解,予以恰當的肯定與贊揚,激勵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尊重他們對文本素材的多樣化、差異性解讀,促進學生獲得個性化發展。

(二)咬文嚼字,深度細讀

深度實施文本解讀,必須圍繞文字,從字、詞、句等語言文字素材的細致解讀入手,探討分析語言文字的言語特色、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等,逐層推進、剖析文本內在的組織結構,深入發掘言語素材的豐富意蘊,探尋言語素材背后蘊藏的意義和意味。再以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為例。在教學中,“十年生死兩茫茫”的“茫茫”二字,課文中的注釋是“陰陽相隔,音訊渺茫”。但如果深入咀嚼的話,就會有更深刻的感受,“茫茫”難道不是詩人放眼茫茫人海,卻始終找不到心愛的她的迷茫?又如,在《老子》文章節選中,有“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其中將“大器晚成”解釋為“越大的才能,越晚成功”,仔細看這樣的解釋實際上還是肯定了有所為的主張,這樣就與老子“無為而無所不為”的思想相違背,與“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無”和“希”也是相悖的。實際上,“大器晚成”還有另一種說法,叫做“大器免成”。“大器免成”是出自帛書本《老子》,而“大器晚成”則出自王弼注本《道德經》。古漢語無輕唇音和舌上音之分,m輔音和w輔音互通,“免”讀作“晚”,“晚”作“免”解。“免”即有免除的意思,是說大器是不需要加工的,渾然天成。可見,通過咬文嚼字、深度細讀,能指引學生深度把握文本特色,深化對語言文字和思想的認知,從而促進探索文本中蘊含的美妙意蘊,獲取美好的閱讀體驗。

(三)知人論世,深悉內涵

每一個文學作品都反映了作者的寫作意愿和情感,也集中體現了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經歷的生活場景,“知人論世”是文本解讀的重要切口。以李清照的詞為例,她的一生經歷可分為婚前、婚后、丈夫趙明誠病逝后三個階段,并且其詞作在不同生活時期也呈現出不同的特色。《點絳唇》體現出少女時代李清照的天真爛漫情懷,詞格調歡快,充滿著生活樂趣;《一剪梅》和《醉花陰》則反映出婚后聚少離多的生活狀態,表達了詞人對丈夫真切的相思愁情;而千古名篇《聲聲慢》描寫的是國破家亡時期煩悶與憂愁的情感,使得讀者感受到截然不同的作品背景。再比如,教授孫犁的《蘆花淀》一文時,如果教師忽略了小說的寫作背景,就可能把它理解為是在描寫賞心悅目的自然環境,但實際情況并不是這樣。讀者不可忽略小說所描寫的正是蘆花蕩神奇的抗日斗爭故事,而這里的水域地理環境就是抗敵過程中我方的有利因素,所以才說水和蘆葦是日寇最害怕的東西。知人論世是文本解讀的常用方法。在開展語文“文本細讀”的教學中,提倡且實踐知人論世方法,不僅能更好地達成師生、文本、作者間的良性對話。切入文本解讀,細致了解文本的時代背景和政治文化環境,靈活探析文本的語言價值,挖掘文本內涵、作品背景、創作風格、作者情感、人生經歷和教育意義,更好地達成“知其人,方能解其言”。而且,還能在賞析文本的同時,延展把握文本之外諸多有益的、積極的因素,多視角地把握文本作品,促進學生更準確地掌握文本的思想內涵,從而實現有效文本教學的目的。

(四)人文關懷,培育素質

人文關懷的內核在于積極肯定人性和人的價值,主張人的個性解放與發展,追求自由平等,關懷人的精神生活。語文學科的優勢在于能通過傳授語言文化知識,訓練聽說讀寫等語言文字能力,進行思想和情感交流,教會學生理性判斷與分析人物語言、心理和行為,學會從作者的作品、文章題材中剖析人性的真善美、假丑惡,指引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育起良好的語言文化素質。比如,在曹禺的話劇《雷雨》中,其主要人物周樸園最突出的性格特點就是他的虛偽和冷酷。當他發現魯侍萍仍活著,反應太過無情,致使人們懷疑他之前對于魯侍萍的愧疚和懷念純屬虛情假意,他就是一個十足的偽君子真小人。但如果換個角度思考:周樸園在遇到更加年輕漂亮、有文化有家世背景的繁漪后,他并沒有忘記初心。在此后十多年的走南闖北過程中,他始終隨身攜帶著舊愛留下的物品。這至少證明他曾經真心愛過魯侍萍,不是出于玩弄女性,只是迫于無奈。問題的關鍵在于他愛自己超過愛任何人,所以他是自私的人,但并不是十全十惡的人。由此,通過開展文本解讀,能讓我們充分感受文本作品中生動描繪出的大千世界的喜怒哀樂、人生百態,汲取文中的精華和精髓,逐步形成應有的人文情感和審美素質。

三、結語

文本教學不僅要關注作者,更要關注讀者,只有真正指引學生走進文本、融入文本、解讀文本,夯實語言知識基礎,把握文本思想內涵,實現有效學習,才是語文文本解讀教學的真實追求。尤其在文本解讀教學過程中,要緊密聯系各種具體的文本題材特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避免思維的僵化,才能不斷提高文本解讀的教學效率,構建起更加真實、靈動、有效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王軍.高中語文專題教學背景下的文本解讀[J].江蘇教育研究,2009(8):70-72.

[2]陳日亮.如是我讀:語文教學文本解讀個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張華.高中語文教學中詩歌文本解讀[J].語文建設,2014(20):24.

[4]鄒雯.從“知人論世”到“循著文本的層次突圍”:對高中語文文學類文本解讀方法的反思和建議[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2,28(6):110-113.

[5]羅鳳嬌.文本細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探究:以古詩詞教學為例[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5.

作者:薛金濤 單位:福建省寧德市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