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朗讀教學論文4篇
時間:2022-12-09 08:30:37
導語:高中語文朗讀教學論文4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張頌認為:“所謂朗讀,指把訴諸視覺的文字語言轉化為訴諸聽覺的有聲語言的活動。”新課標高度關注朗讀教學,要求高中生“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恰當地表達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要求學生誦讀古代詩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朗讀教學是一種基本課型,抓好朗讀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語感,提高學生運用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提升學生審美水平和語文素養。然而,朗讀教學現狀不容樂觀。由于受應試教育影響,朗讀教學流于形式,尤其是年級越高,朗讀越被邊緣化,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對朗讀失去興趣,甚至討厭朗讀。
1.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朗讀水平
朗讀是語文教師的一項基本功,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普通話水平,特別是方言區的教師,要掌握好聲母、韻母、聲調、輕聲、兒化的正確發音和普通話音變規則,注意普通話和自己方言在語音上的差異。教師要不斷總結,發現規律,并反復練習。教師要提高朗讀水平,還要掌握停頓、重音、語速、語調等朗讀技巧。停頓一般分為語法停頓、邏輯停頓、情感停頓三種。重音分為語法重音、邏輯重音、感情重音三種類型。句調一般分為升調、降調、平調、曲調四種類型。節奏指朗讀過程中由聲音抑揚頓挫、輕重緩急形成的回環交替的聲音形式,常見的節奏類型有輕快型、沉穩型、舒緩型、強疾型等。朗讀時必須做到語速適中,語調抑揚頓挫,語氣剛柔相濟,語意褒貶分明,體態自然得體。
2.教師要做好朗讀示范
教師范讀時,要深刻體味作品并恰當運用各種技巧,準確、鮮明表達作品的思想感情,從而使學生受到感染。對學生的朗讀要具體評價,評價態度要實事求是,如朗讀得不好,要指出哪個方面處理得不當,并指出如何具體處理,還可以說一說為什么不能這樣讀的理由。
3.朗讀教學設計要循序漸進
朗讀受書面語言制約,朗讀之前必須對作品本身進行認真研究,透徹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和精神實質。只有透徹地理解,才能有深切的感受,準確傳達作者的心聲。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一詩,描述作者離開英國劍橋大學時的復雜內心感受,把握好淡淡的哀愁的感情基調。朗讀同時是一種技能,同任何技能訓練一樣,朗讀訓練要循序漸進,備課時教師要深入理解文本并根據學生已有水平、文本風格制定梯度性教學目標,要在“感知性朗讀”的基礎上進行“理解性朗讀”,最后達到深層朗讀程度。如歸有光的《項脊軒志》一文教學,教師首先糾正學生的讀音和斷句,在學生初步感知文本后,讓學生進行個性化品讀,如懷念母親的兩句問話“兒寒乎?欲食乎?”,語言很平淡,但要讀出母親對孩子的關心、呵護之情。再如懷念祖母這一段,祖母的話十分感人,特別朗讀“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感受,展開聯想和想象,帶領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讀出祖母對孫子的殷切期望,同時讀出作者的思念傷心之情,歸有光在祖母去世時仍未中第,有負祖母的重托,種種傷心涌上頭,自然要“長號不自禁”了。通過具體的朗讀指導,學生自然能體味本文借平淡生活瑣事表達真摯情感的寫作特點,朗讀教學效果自然比教師煩瑣的分析要好。
4.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朗讀教學要求教師組織得法,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空,運用各種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朗讀興趣,提高學生朗讀水平。如朗讀杜甫的《登高》,可以選擇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作為背景音樂,營造憂傷氛圍,學生的情感自然而然隨之撥動,情不自禁地吟誦詩句。
5.教給學生必要的朗讀技巧
教師要教給學生停頓、重音、語速、語調等朗讀技巧,還要教給學生根據不同體裁作品,采用不同朗讀方法。一般來說,詩歌、散文等抒情性比較強的作品,朗讀者要在理解、感受詩歌表達的深厚情感的基礎上,融入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并準確將詩歌表達的感情和自己的感受傳遞給聽眾,努力引起聽眾情感的共鳴。記敘文朗讀,必須準確把握事件和人物之間的關系,朗讀時,要對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四個要素和敘事的脈絡層次做清楚交代。記敘文一般采用順敘、倒敘、插敘、補敘等順序,朗讀時處理好前后內容的銜接。以插敘為例,在插敘與上文之間有意識地做一個停頓,插敘部分的語氣語調要與上文區別開,提醒聽者注意。狀物寫景類記敘文描繪的是物體和景物的具體特征,朗讀時把握住景物的特征,一般來說,狀物可以采用重音、停連等表達技巧,強調、突出有關詞語、句子朗讀時,一般節奏舒緩、語調流暢。說明文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解說事物,通過對實體事物的解說或對抽象道理的闡釋,使人們獲得有關知識。說明文朗讀時必須持嚴謹客觀的態度,客觀呈現被說明的事物,表達應樸實自然,節奏舒緩從容,語速較慢,語調平實。
6.開展豐富多彩的朗讀活
引導學生多聆聽諸如優秀的電影對白、話劇作品、經典朗誦等,讓學生模仿名家朗讀提升自身的朗讀水平,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課外朗讀活動,如演講比賽、辯論賽等,激發學生朗讀興趣和提高學生朗讀水平。
作者:陳潔 單位:福建省南靖第一中學
第二篇:高中語文朗讀教學探究
一、朗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朗讀能使學生產生共鳴,受到情感陶冶
高中生正處于身心全面發展的時期,他們的情感比較豐富且容易被激發。高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多都帶著鮮明的色彩,所表達的情感也比較強烈,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課文能夠促進他們更好地領悟其中的思想感情,并產生情感共鳴。教材中各式各樣的作品從不同的角度和方式上體現出了人類的審美過程和創造精神,通過語言描述將學生的內心世界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從中感受生活中的樂趣,受到情感上的陶冶。
(二)朗讀能及時反饋學生的相關學習情況
朗讀作品對學生的字義、字形和字音等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它們只有熟練地掌握了相關知識,朗讀起來就不致于太困難。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朗讀起來往往更加流暢通順,并能夠有感情地讀出作品中的情感和意蘊,感悟其中的哲理,也就是說,朗讀過程也是對學生知識能力的一種反饋,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朗讀與寫作水平息息相關
寫作不只是局限于自身社會生活經驗,還可以不斷學習和借鑒他人的經驗來增加自己的知識面,豐富自己的寫作情感。由于高中生學業較為繁重,他們沒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觀察和調查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但是他們可以通過朗讀作品來了解風土人情、天文地理及軍事經濟等知識。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學生朗讀和背誦的作品多了,其分析能力和寫作水平也就能夠得以逐步提高。可見,通過閱覽群書,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和意識,促進他們在寫作中隨心所欲地運用相關知識,形成個性化的寫作特色和獨特的語言風格。
二、高中語文朗讀的教學實踐
(一)預習性朗讀教學
預習性朗讀主要是讓學生能夠對作品中的字面意思和大體框架有個大概的了解,學生在這一階段的朗讀中很難立刻理解他們初步感覺到的東西,但每一次的朗讀都會比上一次的感受和體會更加深刻。因此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進行朗讀,同時要求他們在朗讀過程中能夠讀準字音,流暢地朗讀并弄清楚作品的基本走向,重點引導他們從語言文字方面整體領悟作品的思想情感。
(二)模仿鑒賞法
語文教學中的模仿訓練是最常見也最直接的朗讀訓練方法。在教學條件不斷優化的現代化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網絡信息技術找到許多名家的朗讀資源,不同的朗誦者對文學作品的朗讀方式和風格各不相同,教師可以帶著學生一起欣賞,并進行模仿朗讀,讓學生體會不同風格的朗讀所產生的感受和情感。同時,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對自己所模仿的作品進行分析和評價,并在鑒賞和領悟中形成自己的朗讀風格和特色。
(三)加強文言文和詩歌的朗讀背誦
文言文與口語有著很大的區別,教師在教授文言文的過程中要格外重視學生的朗讀和背誦情況。例如在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中的《寡人之于國也》《燭之武退秦師》《荊軻刺秦王》等文言文時,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安排學生先讀準文中的通假字,再讀出語句中的抑揚頓挫,使他們把握文中人物的情感和態度。以此促進他們在朗讀中分析和發現自己的問題,在讀中品味和理解其中的情感,同時,教師還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對學生進行點評或范讀,待他們熟讀之后,立即指導他們進行背誦。其次,教授詩歌要花費的時間相對較多,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泛讀、讓學生反復朗讀的方式,逐步引導他們感受詩歌中強烈的情感及優美的意境,領悟其中的內在含義。
作者:呂慶軍 單位:德惠市第二實驗中學
第三篇:高中語文朗讀教學淺談
朗讀教學主要是對學生字音判斷能力和字形區別等進行鍛煉,使學生更好區分相識字詞。現階段,在各高校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并沒正確認識朗讀的意義,導致學生朗讀能力不斷下降。傳統朗讀教學主要是以齊聲朗讀為主,這種朗讀方式的教學效果較差,學生在整個朗讀過程中,不僅感情不足,而且朗讀過程停頓無序。長期以來,對學生學習語文產生許多不利影響,是目前各高校所面臨的重點課題。
一、對朗讀教學進行分析
朗讀形式主要包括:自由朗讀、齊聲朗讀、熟讀背誦三種方式,教師教學方式的選擇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第一,自由朗讀。在新課程進行教學時,由于學生并不了解課文內容,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自由朗讀,將其學生語感能力。而自由朗讀具有較強的隨意性,學生可以依據自身情感完成閱讀,充分表達出自己對于該課程的認識,自主完成課文的探索,比較適用于學生學習新內容。而學生也可以在自由朗讀后,及時找出朗讀難點,如斷句和字音等問題。第二,齊聲朗讀。主要是指:在朗讀原文基礎上,保持學生朗讀步調的一致,不出現加字和丟字的情況,利用齊聲朗讀的方法,培養學生口讀能力以及眼力,并加強學生集中力,在認真閱讀后,真正了解作者的中心思想。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主要以古詩文為主,所以教師安排學生適當齊讀,能加深學生對于古詩文的認知,具有重要意義,從而更好掌握文言文等語文知識。第三,熟讀背誦。只有對古詩韻腳等進行熟讀,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文言文。可是,在熟讀背誦過程中,切忌“死記硬背”現象的出現,引導學生在真正理解的條件下,對課文進行背誦,并在認真欣賞基礎上,做到熟讀背誦。例如:在對李白的《蜀道難》進行朗讀時,學生可以通過學習,真正體會李白熱愛祖國河山情感;而在朗讀杜甫的《登岳陽樓》時,能充分展現出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具有較強的現實風格。
二、高中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措施
(一)將音頻合理應用于朗讀教學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和教師范讀都可以利用音頻資料替代,對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這一方法并不能完全被音頻資料所取代,應做到適量和適當,確保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明顯改善。適量:是指音頻資料的應用,應在需要的時間應用,屬于一種輔助性的教學手段,教師在應用之前應對其教學作用進行充分分析,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形式方面,音頻資料都應做到適量。適當:音頻資料的應用,可以在學生難以理解和復雜抽象的教學中,否則難以達到預期理想效果,而音頻資料的應用,更能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幫助學生更好掌握知識內容,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養成學生朗讀習慣
著名教育學者曾經說過,朗讀屬于模仿的過程,即對作者喉舌等活動的模仿,長此以往,在讀者喉舌技巧訓練中會存在作者的思想情感。在高中語文教材中,存在眾多的優秀文章,內部涵蓋較高的語言運用技巧,因此教師利用學生對朗讀的方式,使學生能夠熟練地對文章中的語言技巧進行充分認知。這種方式的運用,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文章理解能力,還能積累相應的寫作素材與寫作技巧,從而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礎。在實際的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會存在大量的學生朗讀時間,例如:在文章《燭之武退秦師》中,其中關于“軍”的形態有兩種,一種是名詞,另一種是動詞,教師通過向學生闡述“軍”字的用法,使學生能夠快速地對“晉軍函陵,秦軍氾南”進行斷句與理解。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彰顯朗讀的作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地朗讀習慣,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著促進作用。
(三)教師應對朗讀內容進行適當范讀
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朗讀有著明確的要求,例如:在朗讀過程中,教師應起到示范與表率的所用。首先,教師對文章內容進行示范朗讀,其中教師應按照普通話標準,對文章進行有感情朗讀,從而才能對學生的朗讀質量起到引領作用。其次,教師可在朗讀的過程中,對文章中的重點語句或語言技巧,向學生進行詳細說明,從而對學生朗讀的節奏、語調進行有效控制,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語文教師只有重新認識朗讀教學,并對其給予高度重視,才能幫助學生更快學習語文。朗讀教學的應用,主要是幫助學生及時了解課文中心內容,改善語文整體課堂效果,讓學生快速發現朗讀基本規律,從而提高學生自身朗讀能力。但是,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并結合學生實際朗讀情況進行,充分調動學生朗讀興趣,養成學生朗讀習慣。
作者:高志霞 單位:內蒙古北師大集寧附中
參考文獻:
[1]劉頌華.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朗讀的作用[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12).
[2]王蓓.淺談高中語文朗讀教學[J].引文版:社會科學,2015(7).
[3]湯宜海.淺談高中語文朗讀教學[J].語文天地:高中版,2015(8).
第四篇: 高中語文朗讀教學探討
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一般可通過朗讀來提升對字音的判斷,對字形的認識,為后續的寫作練習打好基礎。在高中語文課堂上,朗讀教學通常會被師生忽略,多數學生的朗讀水平低下。在教學中,學生一般都是齊聲朗讀,效果卻不好。因為在齊聲朗讀的過程中,情感的表達往往不足,個人朗讀時聲音較弱。而且很多教師認為朗讀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并沒有太大的幫助,如此一來,在高中教育階段,朗讀很難得到重視,學生的語文素養也較難得到提升。
一、設置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聽
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優秀的文章,寄寓著作者對生活的評價,滲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在課前,教師可在網絡上查找專家朗讀的作品,通過多媒體播放給學生聽,專家富有感情的朗讀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氛圍,調動了學生的想象力,觸動了學生的內心,學生體會到了朗讀的美感,紛紛被課文內容吸引,進入了學習狀態。例如在學習《將進酒》時,教師就可在網上下載名家方明的配樂朗誦,學生聽得入神,聽了好幾遍,還覺得意猶未盡。聽完后,教師就可向學生提問:“聽完了名家朗誦,你們有何感受?”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有些學生認為聽出了李白的瀟灑,有些學生說聽出了李白的豪邁,還有些學生說聽出了李白抒發的感傷。不用教師花費大量的精力解釋,學生就已經聽懂了這首詩。[1]此時,教師就可趁熱打鐵,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可挑選幾名朗讀能力強的學生來朗讀。朗讀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娛自樂的特點,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己,因此不能怕別人的嘲笑,應當大膽地讀,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朗讀氛圍。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都認真地讀起來,有些學生朗讀了十幾分鐘以后,居然就能夠背誦了,有效提升了教學效率。由此可見,朗讀對于語文教學來說發揮了多么重要的作用。
二、做好示范,激發興趣
在高中語文課堂上,聲情并茂的朗讀能夠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使其思維更加活躍,同時還可使課堂充滿趣味性。在教學中,教師可采用示范朗讀或者朗讀錄音來引導學生,有時教師的朗讀更有說服力,而朗讀錄音教材則是名師經過反復揣摩,反復練習后的作品,能夠給學生提供語調以及節奏等方面的示范,使學生學有標準,能夠快速地掌握朗讀方法與技巧,可有效提升學生的朗讀水平。[2]例如在學習《記念劉和珍君》時,教師就可為學生播放名家朗誦的音頻,低沉的語調加上充沛的感情,使很多學生產生了共鳴。多數學生聽完后都表示還想再聽一遍,有效調動了學生的朗讀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從而靈活地駕馭課堂。此外,教師在講解課文時,應當注意語調與節奏的變化,對學生的要求不能過于苛刻,應當為學生營造輕松的氛圍,使學生始終保持愉悅的心態。
三、為學生創造朗讀的機會,培養朗讀習慣
朱光潛先生曾說:“朗讀屬于一種模仿的行為,經過長期的練習,作者想要傳達給讀者的感情就能夠自然地流露出來。”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非常多的優秀作品,對于學生的表達技巧有一定的要求。在日常學習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反復朗讀課文,實際上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說出作者的話。作品中精準且華美的用詞,還有生動的修辭手法等,均先入于眼,出于口,聞于耳,最終記于心。[3]通過多方面的感知,學生不僅能夠對文章產生深刻的了解,同時也能夠積累一些寫作的技巧與方法,一舉多得,為提升閱讀與寫作能力奠定基礎。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多為學生創造朗讀的機會,引導學生掌握字詞的用法。例如在學習《燭之武退秦師》時,第一段中的“軍”字就用得十分精準,掌握了“軍”字的用法,學生很快就能夠判斷出“晉/軍函陵,秦/氾軍南”是正確的斷句形式。可見,通過朗讀掌握重要的字詞知識,比單純的教學生記住這些字詞的效果更好。因此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當重點突出誦讀,由此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重視朗讀教學的作用,不斷提升自身的朗讀水平,帶領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語文的魅力,使朗讀在語文課堂上散發原有的風采,由此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作者:歐鶄 單位:廣西橫縣第二高級中學
參考文獻:
[1]李偉詩.朗讀教學理念的四個突破———解讀《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有關朗讀教學的表述[J].教學月刊(中學版),2005(2).
[2]唐晴.生成教學讓語文課堂妙趣橫生———高中語文課堂生成教學動因及策略芻議[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6).
[3]雷艷萍.以讀練說以讀促說———試論朗讀在口語訓練中的重要作用[J].麗水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3(4).
- 上一篇:中文期刊是否是核心期刊辨認方法
- 下一篇:高中語文情感教育教學論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