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歌曲冬之旅藝術特色分析

時間:2022-06-02 10:50:41

導語:藝術歌曲冬之旅藝術特色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藝術歌曲冬之旅藝術特色分析

《冬之旅》是舒伯特根據詩人威廉·繆勒的詩作《冬日旅行》所做的一部聲樂套曲,其內容是舒伯特對自己一生經歷的總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算是一部自傳。《晚安》是《冬之旅》的第一首作品,舒伯特按照自己的人生閱歷將作品中的主人公刻畫成一位失戀的流浪者形象,描繪了該流浪者臨行前對曾經的負心人凄涼告別的畫面,借此來表達現實的殘酷和對往昔的懷念。

一、曲式結構分析

這首作品篇幅不長,短小精悍,尤其是曲式結構非常有特點。筆者認為這首作品的曲式為變奏曲式。曲式結構圖式如下:從以上結構圖式來看,整首作品共包括三個部分,每一部分節奏相同,且每段之間含有相同的間奏。前奏鋼琴的右手聲部為音樂的主題動機,第一部分的旋律和前奏的主題動機相同,第二部分與第三部分采用第一部分的主題材料加以變化重復。每一部分都含有豐富的調性變化,和聲多次出現導七和弦,加強了音樂的張力。作品的開頭和結尾都以鋼琴獨奏展開,結尾的音樂織體與前奏完全相同,首尾呼應。

二、旋律寫作特色

1、平行樂句的運用音樂是時間的藝術,因此音樂作品必須具有方便聽眾記憶的重復元素。在重復元素中,平行樂句的使用是有效的方式之一。平行樂句是指兩個長度一樣的對稱樂句,一般是用重復的創作手法,在《晚安》這首作品中舒伯特就使用了平行樂句的創作手法。譜例1是《晚安》的開始部分,調性為d小調。這個片斷是一個平行樂句。譜例1的第1小節(弱拍不計小節數)至第4小節為第一樂句,第5小節至第8小節為第二樂句,樂句發展的手法為完全重復,這種創作手法的運用加強了聽眾的記憶。2、頻繁的調性轉化《晚安》中的調性變化是非常豐富的,有色彩明亮的大調與暗淡的小調之間的對比,也有同名大小調和近關系調之間的相互轉換。舒伯特用大調來表現主人公對過去美好生活的懷念,用小調來展現凄涼、殘酷的現實世界和主人公憂郁、悲傷的內心世界;用同主音大小調的轉換來表達主人公在過去和現實兩者中糾結、不安的復雜心情。譜例2是作品的后半部分。從d小調開始,之后四小節轉到了兩個升號的D大調。D大調和d小調為同名大小調,同名大小調的轉化使得音樂色彩的變化更為豐富。可以看出,兩個調性的旋律創作從調性音程的角度來說是一致的。譜例2第一行最后一小節中運用到了D大調的重屬和弦,其中最后半拍的和弦離調到了三級音上的導七和弦,根據和弦的解決原則,譜例2中第二行第一個和弦應為D大調的三級和弦,但舒伯特卻用主和弦代替了三級和弦,以此來阻礙和弦的解決,形成音樂的下三度進行。譜例2第三行第一小節的最后半拍,在鋼琴的高音聲部中出現了臉c2,這里預示著音樂從D大調轉向了G大調,該和弦恰巧為G大調的屬七和弦,明確了調性。之后在這一行的最后一個和弦中,鋼琴的高音聲部又出現了#c2,預示著調性又從G大調轉回了D大調,該和弦恰巧是D大調的屬七和弦,再次明確了調性。短短三行譜例,作品的調性變化為:d-D-G-d,在音樂色彩上形成了由暗淡到明亮再到暗淡的變化,進一步呈現了音樂的不穩定性,由此烘托出流浪者內心惆悵、不安的復雜心情。在頻繁轉調的過程中,舒伯特還將重屬和弦和副屬和弦運用到了作品的和聲創作中。比如譜例2第二行第四小節第一個和弦是重屬七和弦的第三轉位,該小節的最后半拍是三級音上的導七和弦的第三轉位,最后一行第二小節的最后半拍是重屬七和弦的第二轉位。這些重屬和弦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離調,增加了音樂的不穩定性。舒伯特通過調性的不斷轉換,豐富了作品旋律的調性色彩,也進一步呈現出旋律的流動性,波動了聽者的情緒。

三、和聲創作特點

1、主持續音的運用主持續音具有主功能的意義,起到明確調性的作用,具有穩定的效果。主持續音一般應用于作品的開始,用來呈示調性、穩固和聲。另外,主持續音還可應用于作品的尾聲,用作結束主和弦的延留,對音樂的大師·名曲結束進行補充說明。譜例3是作品的前奏。作品由d小調開始,第一小節為主和弦,主和弦一直延續到第二小節的最后半拍接導七和弦的第二轉位,之后在第三小節又回到了主和弦。從譜例3中可以看出該部分的和弦低音均為d小調的主音,這樣的和聲創作是為了在作品的開始強調調性,聽眾可以通過對調性的明確從而樹立對主題動機的意識。所以譜例3中第二、三小節最后一個和弦的低音為d小調的主持續音,其為和弦外音。2、延留音的運用當一個和弦中的某個音保留到下一個和弦的同聲部時,那么這個音就被稱為延留音,延留音一般出現在強拍上。在音樂效果的呈現方面,延留音為后面和弦的解決做鋪墊,在前后和弦之間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從而減緩音樂的進行,增加音樂的神秘感。譜例4、譜例4是作品的前半部分片斷。第一小節至第三小節為d小調,第四小節第三個和弦出現了臉c2,此處由d小調轉為F大調,該和弦為F大調的屬和弦,從而進一步明確了調性。由此可以向前推出,第四小節第一個和弦既可以看作是d小調的主和弦(由前面的屬七和弦解決而來),同時也可以看作是F大調的六級和弦,故該和弦為d小調和F大調的共同和弦,也被稱為轉調的過渡和弦。第五小節最后的和弦中出現了臉b1,說明和聲在此進行了短暫的離調,可以把該和弦看為F大調的重屬七和弦。第六小節第一個和弦為了重屬和弦的解決本應是F大調的完整屬和弦,但鋼琴的中聲部保留了前面重屬七和弦中聲部的音,一直到第六小節第三個和弦才出現了完整的F大調屬和弦,所以這里第六小節前兩個和弦中聲部的f1被稱為延留音。延留音的出現也形成了非三度疊置的和弦,從而之后延留音同聲部向下進行解決。調性在第八小節的最后半拍由F大調轉到bB大調,第九小節的最后半拍落在bB大調的重屬七和弦上。與前面的分析同理,第十小節第一個和弦本應是重屬和弦解決后的完整屬和弦,但因該和弦的中聲部延留了前面重屬和弦中聲部的bb1,所以該和弦為不完整的屬和弦,直到該小節第三個和弦才出現了完整的屬和弦,中聲部bb1解決到a1,重屬和弦得到了完整的解決。延留音延緩了重屬和弦的解決,在音效上起到了過渡的作用,使得音響效果不至于大起大落。

四、鋼琴伴奏織體

1、鋼琴伴奏的獨立性鋼琴在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中不再僅僅作為伴奏功能而存在,其具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保羅·亨利·朗在《西方文明中的音樂》中提到:“他有意識的要把和聲及器樂伴奏等純音樂因素提高到與詩和旋律同等重要的地位;他要給歌曲的周圍造成一個重大的音樂機體的力量,這力量足以在詩與音樂之間建立均衡的關系。”①對于舒伯特的藝術歌曲,鋼琴作為一個獨立的聲部與聲樂形成重奏或復調的聲響效果,聲樂和鋼琴往往交織在一起形成音樂旋律,甚至于某些作品的主題舒伯特會特意用鋼琴來呈現。譜例5是作品的開始部分。第一小節鋼琴的右手旋律就呈現出了主題,和第7小節聲樂進來的旋律相同。由此可見,《晚安》這首作品舒伯特是先創作鋼琴再加入聲樂,從而證明在該首作品中鋼琴不再僅處于伴奏地位。另外,譜例中鋼琴部分的織體是非常完整的,就鋼琴本身而言,已經能夠成為獨立的鋼琴作品。2、柱式和弦織體的敘事性柱式和弦是一種常用的伴奏音型,這種伴奏音型具有節奏短促輕盈、音樂沉穩堅定的特點。能夠增強節奏的韻律,從而達到飽滿的音樂效果。譜例5完美地呈現了柱式和弦的全貌。不管是第一行的鋼琴前奏還是第二行聲樂進來的部分,鋼琴的左手聲部始終都是柱式和弦的音型。舒伯特用平均的柱式和弦來刻畫流浪者告別往昔時緩慢而沉重的步伐,表達了流浪者對過往依依不舍的復雜情感。總結通過對聲樂套曲《冬之旅》第一首作品《晚安》的分析,以小見大地體會到舒伯特藝術歌曲中的藝術特點,主要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旋律寫作方面,旋律線條的起伏波動較為豐富,從而更好地推動音樂的進行與發展;調性的頻繁轉化也豐富了音樂的情感變化,使得音樂律動跌宕起伏。和聲特點方面,主持續音的連續運用明確了調性,鞏固了和聲;和弦外音的運用打破了和弦三度疊置的規律,使得和弦中出現了很多二度、七度音程,從而增加了音樂的緊張度,使得音響復雜化。伴奏織體方面,鋼琴不再僅僅具有簡單的伴奏功能,它既與聲樂融為一體,又可以成為一個獨立的聲部,增加了音樂的層次感。舒伯特作為藝術歌曲之王,運用其獨特的音樂創作技法對藝術歌曲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成為后世作曲家學習的榜樣。

作者:趙敏 單位:上海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