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元素在當代藝術創作的應用
時間:2022-01-06 10:39:51
導語:戲曲元素在當代藝術創作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對中國傳統文化當代性的探索上,當代藝術創作者們認識到了民族特性和民族文化內涵的重要性。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豐富浩瀚。而戲曲作為中國的傳統戲劇藝術的一顆明珠,地域性和民族性都十分顯著。并且由于戲曲藝術的綜合性,包含元素寬泛且豐富,便于中國當代藝術的創作探究。文章對中國近年來涉及中國戲曲元素的當代藝術創作進行梳理總結,探討對中國傳統戲曲元素創造性地運用,在延續和傳承傳統的同時,賦予傳統文化延展性和突破性,探索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的獨特路徑。
關鍵詞:戲曲元素;當代藝術;中國傳統文化
一、傳統文化元素與當代藝術
1.中國當代藝術中傳統元素應用的萌芽。中國的當代藝術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早期主要分為兩大潮流陣營,一類是探討形式美和抽象美的,一類是以傷痕、鄉土為代表的;此后陸續出現了“星星畫會”“八五美術運動”等群體活動。一開始中國藝術家的當代藝術創作主要是學習和模仿西方,希望可以打破中國傳統觀念的束縛,盡快與國際接軌,融入國際化的藝術發展潮流之中。這種現象使中國當代藝術快速地被世界認知,但同時也導致當時許多藝術創作,在形式、內容、思想觀念上都與中國傳統文化相去甚遠,甚至是撕裂和背離。這種背離,致使一些夸張、怪誕的藝術形式出現,他們并沒有對中國真實現狀進行表現,隔絕了傳統文化藝術在當下時代的發展。進入21世紀,在全球化的交流進程中,中國當代藝術日趨繁榮,藝術家們開始尋求文化認同,試圖走出這種與傳統割裂的文化困境,通過創作上的探索實踐,不斷推動西方當代藝術的本土化進程,賦予中國當代藝術新的概念。[1]當代藝術中涉及傳統文化的內容和題材十分寬泛,傳統文化藝術的當代化逐漸成為熱門的創作母題,傳統與當代碰撞,創作更多元化的藝術作品,打破了藝術門類之間的壁壘。比如中國的傳統藝術門類的中國畫、書法、戲曲等等,戲曲藝術作為中國傳統藝術中頗具綜合性的藝術門類,在當代藝術領域常被創作者以不同的形式表達呈現。2.當代藝術中傳統元素的運用手法。借用表達和轉化創新,是目前運用中國傳統元素的當代藝術創作中比較常用的兩種手法。借用表達,主要是創作者對傳統元素符號進行篩選,選取合適的元素符號作為創作對象,通過新的媒介語言,賦予他們新的審美形式和文化內涵,表達一種新的思想觀念或寓意。轉換創新,這種創作形式是在傳統藝術的基礎上,進行選擇然后重新審視的過程。藝術創作者通過尋找契合點,強調傳統藝術本身和在當下時代的再現,為當代藝術尋找可依托之根源,同時賦予傳統新的意義。
二、戲曲元素在當代藝術創作中的應用
1.戲曲元素在繪畫藝術中的應用。戲曲元素在繪畫藝術中的應用,大概可以分為四類:以戲曲劇本為藍本的繪畫、描繪戲曲人物腳色的繪畫、涉及戲曲臉譜元素的繪畫。戲曲劇本在中國歷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編劇主將制”。這些經典戲曲劇本常被藝術家作為藍本進行創作。戲曲題材的繪畫在林風眠中后期創作階段也經常出現,比如《貴妃醉酒》《打漁殺家》《寶蓮燈》等,他是中國最早地把西方繪畫觀念和中國筆墨融合的人,對傳統的中國畫進行改良,借鑒西方野獸主義、立體主義、抽象主義等藝術的表現形式,吸收西方繪畫的造型方法、色彩搭配、形式構圖等,再融入對中國民間藝術皮影、剪紙,使他的戲曲繪畫在具有民族性特色的同時,又具有獨特創新的藝術表達。關玉良的作品《老戲》系列作品,題材上同樣從戲曲劇本中選擇,比如《馗公嫁妹》就是依據戲曲劇本《鐘馗嫁妹》創作的,通過墨彩進行表現,他的墨彩作品在吸收中國傳統繪畫技法基礎上,經過自身的探索改良,用大量的墨團堆積鋪陳,開辟了一條區別于傳統墨彩的創作方式。在他的作品里,人物形象并不是十分清晰,幾乎與萬物混沌凝聚成為一個整體,或隱或現,形狀保留著墨色流淌的感覺,天地萬物似乎都流淌在墨色之中。關良的戲曲人物畫也備受推崇,他的作品《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太白醉寫蠻書》《鐘馗》《捉放曹》等都取材于戲曲劇本,通過西方繪畫媒介--油畫進行表現,將中國水墨畫的寫意技巧與油畫厚重的筆觸、濃郁的色彩表現力融合在一起。關良的油畫重神似、意境,在民族性探索上頗具意義和貢獻。藝術家的探索,為中國傳統元素在當代繪畫中的表現提供了新的道路。戲曲的腳色行當體系,并不單指某一個人物,而是對戲曲人物腳色進行歸類總結,并給這一類腳色設定特定的妝容和服飾,可以被當作人類現實世界的角色隱喻。[2]黃顯峻的作品《生旦凈丑》就是以戲曲藝術的腳色行當為靈感來源和內涵,用布面絲網印刷作為載體,將生旦凈丑四大行當概括成四個圖像,通過改變原有的配色,融入當代藝術中的流行元素波普和涂鴉等,在形象表現上進行了突破性闡釋,打破人們思想觀念中對生旦凈丑的固有認知。藝術家廣軍的《青衣》同樣以戲曲人物腳色為創作對象,采用肖像畫的構圖方法,通過水墨技法進行表現。簡單的色塊暈染,圓形和線條的搭配,使人物躍然紙上。戲曲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獨有的,與其他國家的戲劇化妝造型不同,臉譜像樂譜一樣,每一類的人物或者某個歷史人物的造型都有其固定的譜式。提到戲曲元素,臉譜可能是大眾認知中最為廣泛的,也是很多藝術家會選擇的創作元素。新媒體藝術家周星的作品《變奏》,選取臉譜為創作基石,汲取了日常生活中的元素,如食物、餐具、交通工具等,通過重新排列組合,勾畫出極具現代藝術感的京劇“臉譜”。同樣是運用戲曲臉譜,段練的作品《戲曲臉譜》結合波普藝術元素和藝術設計元素,突破傳統戲曲元素的顏色搭配定式,運用了更多鮮艷的色彩,碰撞組合,用抽象的幾何形狀組織畫面,營構出新的視覺形象,更利于喚起觀眾新的審美情感。2.戲曲元素在空間藝術中的應用。戲曲元素在空間藝術中的應用大致分為兩類:雕塑作品、裝置作品。戲曲人物雕塑,在塑造上大多選用人物動作定格的瞬間,以此展現出腳色的細膩情感。張海平的《中國戲曲》系列雕塑,以中國戲曲人物為創作母體。選擇生旦凈丑中極具典型性的腳色為塑造對象,在造型上,不受腳色固有的限制,進行夸張和概括。在色彩上,褪去戲曲人物形象中繁復的裝飾和繽紛的色彩,運用大面積的白色塊,看似隨意的填圖,再用黑色線條勾勒形體轉折棱角,飾以從人物腳色中提煉出來的簡單色彩,將黃色、紅色、藍色、綠色等顏色進行碰撞,凸顯人物的性格特征。丑角雕塑,運用綠、黃色進行點綴,小面積的夸張色塊,使丑角顯得更加滑稽;帶著髯口的老生角色則用紅藍對比,凸顯人物沉穩滂沱的氣勢;旦角選擇小面積的粉色體現人物性別,減少黑色線條的描繪,顯示女性獨有的柔美。吳彤的雕塑作品《三岔口》,以傳統戲曲劇目《三岔口》為藍本,玻璃鋼的應用在材質上突破了傳統雕塑的材料限制,雕塑為半身形象大小,選擇丑角任堂惠,武生劉利華摸黑打斗丑角被擒的瞬間,武生擒住丑角的手高舉過頭,人物關系、戲劇沖突呼之欲出。與張海平的雕塑手法不同,運用了更多“筆墨”對人物形象進行塑造,拉長的中庭使人物顯得夸張且傳神。以上戲曲人物雕塑現代性的表現,區別于傳統,雕塑中所刻畫的那個動作瞬間,就好像演到最精彩之處的戲曲被定格一般。抽象與具象的融合的創作手法,很容易讓觀眾聯想到傳統戲曲中經典的人物形象,但又不局限于傳統的桎梏,適當的“留白”,給觀者留下了足夠的想象空間,為傳統注入新的靈魂和思考。戲曲演出的道具由于戲曲表演形式的程式性限制,戲曲演出的道具比并不復雜,對演出空間有極大的保留。所需不多,則意味著戲曲演出道具高度要凝練,比如門簾臺帳、“一桌二椅”等,都極具典型性。“一桌二椅”在戲曲演出中最常出現的道具,也是與戲曲演員產生接觸、互動最多的道具,在運用時可多可少,可分可合,十分靈活,既完成椅子本身的功能,又可作為山、樓、床、門等場景的代用物,極盡簡化的道具,可以將觀眾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戲曲演員的表演上。選取這類元素為創作對象的當代藝術作品也有很多。《行走的紅椅子》這個創意項目,就是將戲曲舞臺上的紅椅子提取出來,作為一個典型的象征性符號,帶出了劇場的方寸空間,帶到現實中生活。保留紅椅子原有的符號特征,通過存在空間的轉換,將“紅椅子”帶離虛幻的舞臺空間,置入現實的自然空間,在視覺上賦予它更多元的符號意義。褪去椅帔的紅椅子,高度凝練的幾何造型,純粹熱烈顏色,打破環境中固有的平衡,創造出新的平衡,刺激觀眾對戲曲元素進行思考。戲曲腳色行當多被應用于平面繪畫之中,也有一些實驗性作品,將戲曲繪畫與空間裝置相結合,比如張毅霞的戲曲燈箱裝置作品《生旦凈丑》,就是將戲曲“生旦凈丑”四個腳色門類進行凝練和概括為平面形象,將這些平面形象繪制雕刻在黑色的燈箱裝置上,通過燈光和繪畫的結合,在空間中展示,讓人既能從中體會到演出中的戲曲腳色的代入感,又不被舞臺空間戲曲人物形象限制,也是對傳統戲曲元素的多元化探索。還有一些結合戲曲表演的當代藝術創作,比如汪建偉的影響作品《三岔口》,將當下時代特有的段落的插入傳統的戲曲表演中,通過重構,探討當代與歷史文化的矛盾與共存。同樣以“三岔口”作為母題,周龍的《三岔口2017•舞》在舞蹈中融入唱念做打,以戲曲道具“紅桌子”作為舞臺景置,形成戲曲表演空間類似的簡潔自由的舞臺空間,使觀者沉浸其中,通過舞蹈了解戲曲,抑或是在戲曲表演中尋找舞蹈。史軍亮的作品《鴿子》,林燕的作品《物與象》,江霞的《穿越體驗》等作品中,都運用了戲曲表演,他們將戲曲表演帶離原本的舞臺演出空間,建構一個新的空間,將表演融入空間作品之中,成為作品的一部分,讓人們在非常規的空間中感受戲曲表演的魅力,重新認識戲曲,思考和感受在當代藝術的大環境下戲曲藝術的更多可能性。
對戲曲元素的運用主要現體藝術創作的題材、圖式的處理上,通過對媒介語言、材料質感、色彩搭配、圖像結構、形態等方面,對傳統文化符號的視覺形象進行改變,擺脫戲曲元素固有的傳統語境,改變原有的文化概念,通過一種新的藝術形式建立過去和未來的聯系。中國擁有獨有的傳統文化藝術,和不曾被割裂的藝術文明進程,對傳統文化的當代性探索問題上,或者我們可以先拋開“傳統”和“當代”這兩個界限清晰的概念,把這種探索,當成是對傳統文化的延續和傳承,基于傳統的當代藝術創作,勢必會成就中國當藝術獨有的特性。
參考文獻:
[1]陳成.當代藝術創作中中國元素的運用以及中國身份的確立[J].大眾文藝,2010.
[2]王國維.《戲曲考源》王國維戲劇論文集[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4.
作者:張夢迪 單位:中國戲曲學院
- 上一篇:少兒舞蹈創作實踐路徑研究
- 下一篇:唐朝暉水彩畫藝術語言與審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