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舞蹈創作實踐路徑研究

時間:2022-01-06 10:35:41

導語:少兒舞蹈創作實踐路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少兒舞蹈創作實踐路徑研究

摘要:少兒舞蹈創作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目前素質教育的重要評定標準。隨著少兒舞蹈作品的日益增多,其背后的舞蹈創作如何促進美育功能、怎樣促成美育目標的實現越發引起教師與學界關注。本文以北京地區為例,通過梳理歷史背景、總結存在矛盾、引出個人觀點、提出實踐方案等四個方面,形成從理論與實踐兩個部分的邏輯梳理,歷時和共時兩個層面的歸納總結。以期通過對北京地區美育視域下的少兒舞蹈創作實踐路徑研究,為今后的舞蹈美育與少兒舞蹈創作提供新的方向與思路。

關鍵詞:美育;少兒舞蹈;舞蹈創作;北京地區

一、北京地區少兒舞蹈創作背景

(一)美育工作的開展。早在20世紀初,隨著西方美育理論與體系的引入,蔡元培先生就撰寫了《以美育代宗教》一文來宣傳美育思想,提倡美育的制度建設。1987年2月,北京市教育局在全國率先召開中小學美育工作會議,成立了全國第一個省級藝術教育委員會。1999年6月,主席于北京召開改革開放以來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開幕式上就我國的教育方針做了新的表述:“我們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為人民服務,堅持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由此美育被正式寫進教育方針,美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正式確立。緊接著在2000年,北京市教委制訂《小學美育大綱》《中學美育大綱》《高等學校美育大綱》。從新時期教育發展的角度,對美育的原則、培養目標、基本任務以及美育的內容與要求、實施美育的途徑、學校藝術教育的地位等作出明確規定。這是全國第一個學校美育大綱。由此可以看到北京作為中國政治與文化中心,對于黨和國家美育政策方針與理念的實施反應靈敏、貫徹有力,因而北京地區的美育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前列,這對于舞蹈美育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二)舞蹈課程的開設。“素質教育舞蹈課”是呂藝生教授在教育部《素質教育與舞蹈美育研究》專項研究中的子課題成果,目前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課程通過生動的、富有創造力的舞蹈課程形式,以期培育學生的審美能力、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自我表現能力、知識遷移與融合能力,進而實現學生提升素養、完善人格、強健體格、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2014年在北京市教委的推動下,北京市50所中小學正式開設素質教育舞蹈課的教學工作,將其列入學校課表當中。至2015年,僅僅一年時間開設素質教育舞蹈課的學校就增加了100多所,足以見得舞蹈課程的開設符合當時學校教育的切實所需,獲得眾多學校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同時,2014年北京市教委為充分發揮高校與社會力量在美育當中的引領作用,開展了“高參小”項目①,先后篩選出20余所高校為“高參小”項目的實施提供幫助,其中設有舞蹈課程。(三)比賽與展演的舉辦。北京地區舞蹈創作的蓬勃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其歷史之久遠、積淀之深厚的各級各類比賽與展演的舉辦。早在1980年4月,北京市團委、市教育局、市文化局等單位發出《關于舉行中學生文藝演出的通知》,每年暑假舉行中學生文藝匯演,到1990年共舉行11屆。②當前在愈發重視美育與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下,以原創為主的比賽與展演更是開展的如火如荼。以2019年為例,北京地區就有第二十二屆學生藝術節、第十屆小荷風采———全國少兒舞蹈藝術展演、第十六屆北京舞蹈大賽等多項業界公認的具有較大規模與權威性的品牌比賽與展演,極大的促進與繁榮了北京地區的少兒舞蹈創作,搭建了北京地區少兒舞蹈交流與展示的重要平臺,整體呈現方心未艾之勢。在這三場具有代表性的比賽與展演中,體現出參加人數之多、入選作品之多、舉辦規模之大、覆蓋范圍之廣等特征。舞蹈比賽以及展演中大部分均為原創作品。無論是從比賽或展演通知文件當中提到的的“鼓勵原創作品”,還是各參賽單位踴躍的創作激情,亦或是比賽獎項設置上的“創作獎”,都不難看出少兒舞蹈創作領域蓬勃積極的發展勢頭和一以貫之的創作熱情。隨著比賽與展演的開設,大量的舞蹈作品呈現,隨之衍生的一系列有關少兒舞蹈創作、少兒舞蹈美育、少兒舞蹈理論的現象與問題也逐漸引起了業內專家學者的重視。

二、美育視域下少兒舞蹈創作中的矛盾

(一)創新思維的培養與作品評選機制之間的矛盾。在美育的總體理念當中,少兒舞蹈創作的本質是通過作品表現的形式,少兒在舞蹈活動過程中,被激發出可視化的創造性思維以及對生活美、藝術美的抽象把握,是近年來少兒舞蹈創作作為美育的評價標準的原因之一。但就目前少兒舞蹈創作的總體情況來看,無論是從少兒舞蹈創作的選材、結構、編舞,還是后期的音樂選擇、舞美設置、服裝擇定,都幾乎由任課教師或者外聘編導來完成,并且最終的評價標準是舞蹈作品的質量優劣,即以專業的眼光去評判一個“舞蹈作品”的成熟程度。雖然已經把童真、童心、童趣作為評判標準的核心因素,但其關注點仍然聚焦在舞蹈作品的最終呈現效果當中。其中參與舞蹈創作與表演的學生是否真正受到了美育的影響,對其產生了從身體到思想層面的變化,我們在這個評選機制中卻無法得知客觀有效的數據。二者之間的矛盾其實在于重視過程還是結果。舞蹈美育以及少兒舞蹈創作的出發點是創新思維與創造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過程性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影響。蘇珊在《美育基礎》一書中提到:“現代審美心理學表明,學前少兒幾乎沒有什么審美鑒賞能力,7-9歲的少兒對藝術的評判標準是作品與實際像不像,審美標準單一。13-20歲之間,青少年的審美標準帶有相對主義傾向,缺乏批判性。20歲左右,青年才開始形成相對穩定的審美標準,審美趣味也初步形成”。③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也指出“構建大中小幼相銜接的美育課程體系,明確各級各類學校美育課程目標”。《意見》中目標的設立也是建立在美育的時間周期較長這一特征之上的。現階段舞蹈美育以及少兒舞蹈創作的衡量標準為舞蹈作品質量的優劣,是一種結果性評價,追求短時間的成果轉化。就北京地區的各類展演和比賽而言,一年一屆或兩年一屆的開展與舉辦,促使大部分學校和舞蹈老師一直忙于準備或推出新的舞蹈作品。對于學生而言,當教師的關注點在對于作品呈現的極致要求時,就會缺失對學生創造性的培養與關注。尤其是那些受到學業壓力,只有兩年時間在舞蹈團中練習的初高中生,影響更為明顯。最終少兒舞蹈創作呈現出在學生與作品之間關注對象顛倒的現狀,似乎與我們所強調美育理念的初衷不符。(二)舞蹈創作理念與創作主體地位之間的矛盾。美育視域下的少兒舞蹈創作,是以舞蹈作為表現手段與呈現方式,通過感受美的發生———深化美的體驗———進行美的創造三個審美過程,以達到少兒創造性思維與審美認知綜合性培養的舞蹈活動。其中,少兒對于美的創造是審美教育的終極目標,也是檢驗審美教育的重要標準,因此我們應該將少兒放置于舞蹈創作的主體地位。但由于少兒在學習階段缺乏整體的藝術鑒賞水平和藝術行為能力,舞蹈創作活動中應由教師進行輔助性引導與總體性把握,以專業的藝術視角將少兒的創造性成果進行合理的選擇與配置,最終形成一個既具有少兒主體性又富有藝術標準性的舞蹈作品。這一創作理念也與2010年教育部頒布的《囯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的“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教師是教育的主導”這一教育理念相契合。隨著少兒舞蹈的蓬勃發展,舞蹈作品反映出來的相關現象與問題引發眾多學者關注與研究。其中所出現的“成人化”“技藝化”“模板化”等創作問題在經過幾次專家學者的研討與強調后,大部分舞蹈教師在繼續創作時帶有思考性的問題規避,所呈現的作品質量顯著提高,對少兒身心理的關注和童真、童心、童趣的挖掘成為創作主流。從創作結果中看,雖然問題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究其根本,這些問題的出現是創作主體地位顛倒所導致的必然現象。在少兒舞蹈創作中應以學生為創作主體,通過他們對生活的觀察與體驗,輔以教師的藝術引導與激發,其所表現出來的一定是最為自然、最為貼切、最富有共情的舞蹈語言。以往占據創作主體地位的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將這些稚嫩的第一輸出進行藝術化的加工與整合,再將其反饋于少兒,以檢驗藝術處理的合理性與可行性,并不斷進行調整,由此達到一個少兒舞蹈創作真正意義上的成功———既是少兒的,又是舞蹈的。

三、少兒舞蹈創作的實踐原理與方法構思

(一)美育視域下的少兒舞蹈創作實踐原理。基于對美育原理的理解以及積累的創作經驗,通過對少兒舞蹈創作中所出現的兩大矛盾的梳理,緊握少兒舞蹈創作的根本原因與最終目的,本節通過思考后提出少兒舞蹈創作中的四個維度、四個方向與兩個方法。四個維度分別為科學、文化、生活與情感。通過對四個維度的分類,進一步尋找在實踐中可開展的方向,最終結合實際提出方法與路徑。科學———規范與引導。少兒舞蹈創作首先要根據少兒的身心理特征,運用科學的舞蹈教育方法與手段,解決少兒肌肉、骨骼、心肺、機體等基本身體素質性的訓練,開展包括科學的身體訓練、理性的身體認知、客觀的身體接受的舞蹈課程。通過規范的動作形態與引導式的身體開發,在促進少兒的成長與發育的同時,為進一步的動作編創中對身體的運用打下堅實的基礎。文化———認知與尊重。舞蹈是情感表達的藝術載體,同時也是文化賦予的身體語言。無論是國外的芭蕾、現代舞、街舞,還是國內具有傳統精神的古典舞、漢唐舞、敦煌舞或者是承載著民族風格特性的民族民間舞,文化都是支撐其起源、發展與流變的重要因素。少兒在學習與表演這些典型性、風格性的舞蹈動作時,應該主動認知其舞蹈背后的文化含義,而不是進行單純的動作模仿;應該以尊重的態度對待背后的文化存在,而不是表現出泛泛的漠不關心。生活———體驗與觀察。豐子愷提出“人類最初,天生是和平的、愛的。所以小孩子天生有藝術態度的基礎。小孩子的生活,全是趣味本位的生活”。④我們在舞蹈創作中所要做的就是把少兒與生俱來的“生活優勢”進行挖掘與放大,并在過程中尋找舞蹈創作的素材與內容。培養少兒對生活的體驗與觀察能力,教會其用藝術的眼光看待世界,在此基礎上修正其對事物的看法,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與世界觀,不僅會為他們提供一個巨大的藝術寶藏,也會對其未來的學習與工作帶來不可估量的收益。情感———接納與表達。情感在少兒舞蹈創作中是激發創作靈感的源泉,是生發內心認同的關鍵鏈接,也是表達思想世界的重要端口。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倡導“非指導性教學模式”,試圖求得學生在主動、解放、自由的狀態下,由積極情感作為動力推動學生的認知學習。因此無論是舞蹈創作、還是少兒教育的角度,情感都以一種不可忽視的存在擁有著不可估計的力量。而在舞蹈創作中可以以啟發式的游戲或創新性的引導使得他們在其中辨認和標識情感、學習接納情感,在舞蹈創作所設置的特殊情境如悲傷的小青蛙、快樂的玩偶、奇怪的大腳等中適當的表達情緒,由此完成少兒的情感意識、情感接納、情感表達的逐步發展。(二)美育視域下的少兒舞蹈創作實踐方法構思。圍繞以上四個維度與方向的美育核心內容,結合當下北京中小學舞蹈素質課的實際情況,在盡量維持總體教學環境與課程設置不變的前提下,擬通過局部的細節調整與教學中心偏移,在少兒舞蹈創作實踐過程中提出兩個切實具有可行性與開展性的方法構思。其一是以課程的形式,開展科學的身體教育與綜合的舞蹈訓練。科學的身體教育是舞蹈創作的前提。只有少兒在身體教育中對自己的身體接受與認知,了解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學會關注身體的發展與結構后,才可能靈活的運用自己的身體作為其情感以及創造性思維外化的工具,實現舞蹈創作的真正含義。目前北京大部分舞蹈課程為素質訓練課,在課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身體情況賦予極大的關注,但容易局限于軟開度、技巧性、力量感等舞蹈動作的完成上。在美育視域下開展的身體教育的關注點應該放置于少兒的肌肉、骨骼、心肺的發育、身體各部位的靈活運用以及良好的身體形態上。通過科學化的舞蹈訓練,解決已出現或潛在的身體問題,保護少兒身體的良好發育與成長。綜合的舞蹈訓練是舞蹈創作的基礎。所有的藝術創作活動中的素材積累一定是地基性的存在,優秀的素材積累是美的鑒賞和體驗,在創作中會形成美的轉化與發展,從積累到運用再到創作的一個基本過程。因此舞蹈訓練中應該包括多種豐富的舞蹈素材庫,它包括基本的舞蹈動作元素,典型的舞蹈創作語匯,多樣的舞蹈肢體表達。在這個部分中應該注意的是,規避專業教學中程式性的動作學習,在少兒的學習中,教師在強調規范的同時保留舞蹈本身的風格與趣味,避免學生陷入到只關注動作是否高難度的狀況中。以上兩者皆是線狀的學習過程,是通過一以貫之的長時間的積累達到質量上的提升與飛躍,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建議以能夠保證學習時間與內容的課程形式進行開設。其二是以課題的形式,開展舞蹈的創新思維與多元的素材融合。舞蹈的創新思維是鑒賞舞蹈能力———解放少兒天性———鼓勵創造活動中自然形成的,并且通過不斷的練習與啟發,使少兒最終形成一個自然的創新思維邏輯。這就需要學生接觸大量的不同主題、不同內容、不同風格的舞蹈,并且教師需要以生動靈活的方法刺激少兒內心的藝術感知與創新,在不同的角度與課題中,尋找適合學生個體的創新思維模式。多元的素材融合是指少兒無論是開展素質教育還是基礎教育,其都會在這一時間段里接受大量的知識與信息,這些被我們忽略掉的、每天與學生息息相關的都是舞蹈創作中的重要素材。21世紀強調人才培養多元化,鼓勵學術交流與跨學科研究,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學生背景與時代特性,進而開展相關的舞蹈創作課題與活動。比如,人大附中航天城分校目前就有開設相關的舞蹈融合課程,如舞蹈與詩歌、舞蹈與剪紙、舞蹈與音樂等。這是一種從形式開始推演到內容與結果的創新,而這種新形式下的環境背景所衍生出來的作品也容易達到藝術創作所追求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舞臺效果。上述兩個內容都需要不同角度的嘗試與突破,其學習過程是點狀的,并且基于學生創造思維與方向的不同,建議以課題的形式開展,可以由學生自發根據興趣組成課題小組并由老師進行輔導,這一行為可以極大程度上的留給學生自我發揮的空間,留給創新孕育所需要的最大化自由。

四、結語

在開展美育的時代背景下,少兒舞蹈創作應運而生并總體呈現方興未艾之勢。美育原理是少兒舞蹈創作的前提,也是指導實踐的基礎。其在開展過程中需要對少兒進行創造性培養、身體素質訓練、認知水平等多個方面形成有效教育。文本基于這一歷史背景與現實意義,對少兒舞蹈創作的實踐路徑展開由歷史到現狀、由觀點到方法的學理性研究,并最終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實踐路徑模式,對推動少兒舞蹈創作以及舞蹈美育走向科學而系統的未來發展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資華筠,劉青弋主編.舞蹈美育原理與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2]呂藝生主編,屈紅梅,張樂樂副主編.素質教育與舞蹈美育研究成果叢書素質教育舞蹈文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4.

[3]丁小棋,朱敏編.少兒舞蹈編創[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

[4]曾婕,劉海棟.少兒舞蹈的童真•童心•童趣記第九屆“小荷風采”全國少兒舞蹈發展研討會[J].舞蹈,2017(09):20-23.

[5]王珍珍.少兒舞蹈作品創作中的“成人化”問題由第九屆“小荷風采”全國少兒舞蹈展演引發的思考與啟示[J].舞蹈,2017(12):72-73.

[6]豐子愷著.不忘初心方得始終[M].北京:現代出版社,2019.

[7]方珊主編.美育基礎[M].北京:奧林匹克出版社,2000.188

作者:武巍峰 樊君 單位:首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