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養老模式探索

時間:2022-10-22 12:37:00

導語:未來中國養老模式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未來中國養老模式探索

摘要:我國80歲以上高齡老人將以平均每年百萬以上的速度增長。這項由中國人民大學人口研究所最新完成的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結果,是在綜合考慮了我國人口的生育率、預測壽命等多種變化因素的基礎上得出的。人口老齡化已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現象,老年人增多,高齡比例加大,就意味著需要別人來照顧的老年人規模不斷擴大。如何讓老年人安享晚年,是各國普遍關心和努力探索的問題。我國人口老齡化特點是在經濟不發達的前提下未富先老。這和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計劃生育政策的施行有關。老年人增多,高齡比例加大,就意味著需要別人來照顧的老年人規模不斷擴大。這是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在今天社會中,一方面政府正在推進養老的社會化進程,另一方面城市居民社區也正在運作社區養老,但是就我國國情來看,養老的社會化必須與居家養老相結合,以家庭養老為基礎,以社區養老為依托,而不是借社區養老把贍養老人的責任推向社會。

在對養老問題的一些調查發現,有90%的老年人養老方式首選家庭。因為居家養老讓老年人不脫離習以為常的家庭生活方式,不脫離熟悉的社區環境,這更符合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但隨著家庭核心化,小型化的發展,家庭成員照顧老人勢必力不從心,于是社區服務進入養老領域。養老的現代化的進程并不會削弱家庭的老年照顧功能。即使在高度發達的國家,90%以上的老人仍然生活在家庭之中,美國95%的老人過著家庭生活,英國只有占2%的老人住在養老院里。為了適應人口的老齡化趨勢和家庭的變化情況,政府采取了許多措施,并且相應地建立了一些服務機構,來分擔原來由家庭承擔的一些養老工作,這就是社區照顧。它為有各種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服務,這樣老年人便不用脫離他們所熟悉的社區,使居家養老可以借助社區養老的幫助解決許多實際問題。我們是發展中國家,又具有“孝親”的優良傳統,家庭照顧將長期居于主導地位,現代化的進程為老人的家庭照顧提供了強有力的社會支持,使家庭養老進入社會化網絡??梢灶A見:以家庭養老為基礎,以社區養老為支撐的養老體系將是未來中國養老事業發展的前景。為此,社區的工作是:

第一,社區要把“孝”的教育放在文明建設的重要位置上。

重人倫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顯著特征之一。而倫理文化的核心之一便是“家庭孝敬”尤其是對老人、對父母的尊敬。沒有上一代對下一代的養育,人類的繁衍、發展就會停止。尊敬老人,贍養老人,這是人類社會所崇尚的美德。“養親必敬”,不單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償,也是對人類歷史的尊重。傳統的孝道精神從根本上說,它表現了人禽之別,表現出人類的文明進步的程度。孝心的養成是一個長期教育、熏陶、培養的過程,家庭“孝道”的教育是家庭文化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塑造完整人格的基地。社區是由一個個人組成的,每個人又都來自一定的家庭,家庭擔負著消費、生育、撫育、教育、贍養、休息、娛樂等功能,這些是維持社會正常運轉的基礎機制。家庭“孝”文明的建設成為衡量社區文明程度的標志。社區對居民進行孝敬父母,贍養父母的思想教育,這是要對不同年齡層次的人們進行尊老敬老教育,將尊老敬老教育納入社區教育的體系,逐漸使社區居民養成尊老敬老的行為習慣,并把尊老境老作為評定“文明家庭”的重要評定尺度,從而形成良好的尊老敬老的社會氛圍,為家庭養老奠定思想基礎。

第二,社區要把孝心教育活動經?;?、普遍化。

老人是家庭中最需要照顧的成員,老年人由于身體功能不可抗拒的自然衰老,其參與經濟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能力也會日漸衰退,因而不管他愿意不愿意,都不得不處于一種必須仰仗其它人來滿足自己各方面需要的地位。他們在生活上或者在經濟上處于依附地位,加上生活觀念的差別,使得他們與兒女間難以溝通,加上社會競爭激烈,兒女們各自為事業忙碌也很少考慮到老人的困難,老人疼愛子女,也不愿麻煩子女,于是孤獨和寂寞成了老年人的共同問題,影響了老人的晚年生活質量。社區應該組織不同年齡層次,如中小學生、大學生、青年夫妻、中年夫妻等開展孝心評比活動,文明家庭標兵活動,孝敬父母演講會活動等等,這些都有利于推動家庭良好的親子關系的和諧和培養人們的“孝心”。其中社區要經常開展文明家庭評選活動,要把尊老、敬老作為重要的評比條件,在社區中形成一種敬老、助老,家庭和睦的輿論導向,起到教育引領作用。對模范家庭要進行各種形式的表彰,宣傳他們尊老、敬老、養老的事跡。同時對社區中發生的虐待老人的不文明行為采取必要的手段進行調解和制約,譴責虐待老人的各類行為,加強對社區內人們行為的約束作用。形成一個揚善抑惡的社區道德環境。

第三,社區要為老年人提供心理溝通,感情交流的平臺。

家庭核心化、家庭規模不斷縮小,應供養的老人不斷增加,而供養他們的子女后代卻日益減少。家庭成員的相互支持和照顧相應減少,老年人的活動圈子縮小,交流范圍狹小,精神孤獨日趨嚴重的現實,需要社區提供服務。孤獨和寂寞成了老年人的共同問題,影響了老人的晚年生活質量。在對北京西城區部分社區的調查中發現,有85%以上的老人表示非常希望與人交往,但子女很難滿足他們的要求,原來的居住環境有利于鄰里之間的相互關照,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由于利益的驅動,原有的和諧的鄰里關系遭到破壞。在調查中當問道“您同您的鄰居的關系”時,認為“互相關照”的占總數的69.8%,選擇”關系一般”的占27.9%,“互不往來”的占1.7%表面上看多數居民鄰里關系相處不錯,但另一項調查表明,與鄰里關系“關系一般”和“互不往來”的人中,城鎮占35%,農村占25%,說明居住在城市的居民鄰里關系比居住在農村的人們更疏遠些,而居住在高樓中的居民比居住在北京四合院和平房區的居民鄰里關系更疏遠些,約占71.6%,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居住環境的改善,鄰里交往越來越少,傳統的家庭之間的溝通正在消失。為此,社區要通過居民環境的創設,老年人交往環境的建設,比如游藝室,體育活動,垂釣活動,健身操活動,戲迷協會等等。社區養老是將家庭養老擴大和延伸,它創造了良好的養老和服務環境,使老年人身心愉快地生活。

第四,社區要幫助解決老年人生活中精神贍養的問題。

對老年人的贍養包括物質贍養和精神贍養,在精神贍養方面又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文化生活,娛樂活動,體育活動,營養保健等等;另一類是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情感生活。例如老年人的婚姻家庭生活中對愛情的渴望同年輕人是一樣的執著,他們愛與被愛的權利應該得到人們的普遍尊重,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甚至包括老年人自己的子女對這個問題都缺乏足夠的認識。他們無視甚至誹謗老年人對情感的需求,有時還要自覺不自覺的給他們人為的設置種種限制和障礙。其實,老年人在晚年生活中,精神需求同物質需求缺一不可。比如有的年輕夫婦為了自己的需要,使年邁的父母分居,根本不考慮父母感情的需求,孰不知愛情是沒有年齡限制的,老夫妻幾十年風雨同舟,患難與共,心心相印,情投意合,有著共同的回憶和經歷,這些是他們寶貴的人生財富,也是他們情感交流的源泉,這是任何人都無法代替的。還有老年人的再婚問題等等。因此,社區要宣傳《老年法》,宣傳孝敬父母的中華美德和維護老年人權益的新的道德觀念,支持并提供各種幫助,使老年人晚年享受應有的夫妻生活。社區養老畢竟不能取代傳統的居家養老。我們處在一個正在變革的時代,傳統的“孝”觀念受到沖擊也是必然的,但是一些人片面強調個性獨立,主張個性自由,認為家庭是束縛自己,年邁的父母是自己發展的絆腳石和沉重的包袱,不履行法律規定的子女對老人的贍養義務是錯誤的。我們要大力倡導對老年人在物質生活上的贍養的孝心,在精神生活上的贍養的孝心,在生活照料上的孝心,兩代人之間建立一種相互關心,相互尊重,相互扶持,平等溝通的新型代際關系,使尊老愛老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第五、社區要把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作為重要的工作。

老年人從工作崗位退下來以后,他們的物質生活特別在滿足各種服務需求方面,包括醫療、保健、活動設施等等,都離不開社區。他們的精神生活,尤其是文化娛樂、人際交往方面,主要是在社區。有老年人的家庭,要以社區為依托,才能更有效地發揮居家養老的功能。老年人權益保障是社區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它通過街道辦事處,公安部門,公商稅收等政府行政管理機構,有工會、共青團、婦女聯合會等社會團體,有熱心老年維權工作的社會工作者,這是一種多元的老年人權益保障體系,形成保障老年人權益的社會力量,這是對家庭維護老年人權益的強有力的保證力量。因此,要加強社區與居民家庭的聯系,形成家庭依托社區,社區支持家庭的老年保障體系。使居家養老與社區老年保障功能相得益彰,綜合發揮兩方面的功能,更有效地提高社會系統的老年保障實效。家庭對老年人的積極保障作用是任何其它社會保障難以完全代替的。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福利和社會服務水平比較高,他們給老年人帶來了物質方面的援助,但無法提供感情上的慰籍和相互關懷,因而大多數老年人仍愿意生活在家中。中國是在經濟基礎薄弱,社會化服務水平較低的情況下迎來人口老齡化的。社會養老保障很有限,這就決定我國家庭養老仍然起著重要的作用。

第六社區要依靠法律的手段懲治不孝之子。

道德和法律都是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范,法律是由國家制定的,并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而道德則是通過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內心信念來發揮作用的。法律的維護避免了人們在婚姻家庭問題上的隨意性和任意性,保證了社會生活的有序進行和人們的合法權益的實現。家庭美德建設也只有在法律的支持下,才能更好的發揮其規范作用。許多國家的政府制定了相關的法律對贍養老人進行強制性約束。比如,在美國1935年制定了第一個有關老年人的法律《社會保障法》,1965年國會批準《美國老人法》,其中對老人退休后的待遇,老人住房,衛生狀況,對老人的服務計劃等都作了明確規定。在法國,老人村代替了敬老院。老人村里有醫院,郵局,圖書館,美容美發店,健身中心,酒吧,音樂廳,餐廳等服務機構。在日本,出臺了《退休金改革法》,規定了男職員從60歲起全額領取養老金,女性從58歲開始領取。如果不夠維持生活,可申請領取老年基礎年金。日本1963年頒布《老人福利法》,新加坡國會在1995年通過了《贍養老人法》按照法律,子女有義務照顧60歲以上的年老父母。我國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保障法》其中規定了老年人養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員應當關心和照料老年人。對于虐待老人,侵犯老人權益的不孝之子要予以法律的嚴懲。

居家養老是迄今為止最古老的也是最基本的和最富有生命力的養老方式。我們要進行各種形式的傳統“孝“道的宣傳教育,使每個社會成員都知道尊老敬老養老光榮,把尊老敬老養老變成全社會的自覺行動。在目前的條件下,中國的老年人養老問題的最佳途徑是居家養老與社區養老的有機結合。民諺道:“家有一老,勝有一寶”,這句話不僅是對老人的尊重,更是把老人當作了一種財富。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在社區建設中,如何逐步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就成為新時期和諧社區建設的一個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