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發展問題研究

時間:2022-04-22 05:32:00

導語:中小企業發展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小企業發展問題研究

中小企業是一個規模概念。企業的規模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它是企業適應外部環境的結果,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選擇。生產要素和技術發展的多樣性以及企業外部生存環境的復雜性,為中小企業提供了與大型企業并存并互為競爭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迅猛,幾乎涵蓋了各行各業,在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在我國西部這樣比較落后的地區,中小企業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尤為重要。

一、中小企業的特點及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

1、國民經濟的主要增長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增長,中小企業功不可沒,尤其是民營中小企業對我國經濟增長做出了很大貢獻。它們打破了國有大型企業的壟斷地位,并與之展開競爭,增強了經濟活力,從日用商品的生產到高新技術產業,中小企業都占據重要一席。同時,競爭的壓力還迫使國有大型企業不得不進行市場化取向的改革,以增強活力,這對提高經濟效益和整個國家的經濟活力都是有益的。正是這種競爭,使人口眾多、資源相對貧乏的我國逐步從“短缺經濟”走向“相對寬?!苯洕?,從封閉經濟走向開放經濟,國民經濟的活力和國家綜合實力大大提高。據統計,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工業新增產值的76.7%是由中小企業創造的。

2、靈活的產品定位,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中小企業作為商品供給者,憑借其在技術、地域、資源上的特殊性以及在生產上的小規?;挽`活性,彌補了大企業在生產供給中的市場空缺,滿足了市場對特殊商品的需求。

3、創造就業機會,吸納大量社會勞動力。中小企業大多集中于勞動密集型行業,其資本有機構成一般較低。雖然單個大企業的就業容量遠遠大于單個小企業的就業容量,但大企業的資本有機構成大約是小企業的4倍,也就是說,相同資本的投入量,小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量比大企業多3倍,從客觀上為勞動者就業創造了條件。

日本在二戰后對中小企業采取積極的扶持政策的目的就是面對戰后國內出現的大量剩余勞動力,借助中小企業來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從而平穩地度過了經濟困難時期。中小企業不僅在總量上為就業做出了巨大貢獻,而且還為那些特殊群體提供了就業機會。它們為那些經驗少、技術差和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人提供了最初的工作機會,并承擔了對那些沒有早期工作經驗的工人進行培訓的主要責任。特別是大量中小企業實質上是“自我雇傭”,減輕了政府安置就業人口的壓力,一直是失業大軍重新就業的主要場所,是新增勞動力就業的主要去處,也是擴大城市就業的主要增長點。

4、技術創新的生力軍。中小企業由于其自身擁有資源的局限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必然充分地利用現有的物力、財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不斷地在市場中尋找機會,利用機會,以求在創新中戰勝對手,獲得生存。據統計,20世紀的主要發明中,有60%是獨立發明人和中小企業發明的。深圳市高新技術企業中,中小企業占到90%以上,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中小企業盡管在科研經費方面的投入遠遠低于大企業,但其單位投資的創新率卻高出大企業3-5倍,特別是在資本投入量少、專業知識要求高的領域,中小企業占盡優勢。

5、彈性的、有競爭力的出口基地。一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是出口,而出口的增長又來源于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據粗略估計,在亞洲,中小企業對各國出口的貢獻率在35%左右,中小企業出口額占本地區GDP的12%。

6、穩定社會經濟,減少經濟波動。中小企業是市場競爭的產物,是對市場環境適應的結果。因此,當它們面對經濟上的沖擊和波動時能比較及時地適應環境的需要而不會帶來過多影響社會發展的不穩定因素。從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一方面,由于中小企業生產規模小,經營靈活,致使其轉移成本低,社會震動小,能夠在經濟衰退的時候不過分裁員,加重危機的程度;另一方面,中小企業具有較強的活力,對新環境反應迅速,適應新制度較容易,能夠在經濟改革中充當“排頭兵”的作用。

1997年始于泰國的亞洲金融危機對整個亞洲經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其中,產業結構以大企業、大集團為主的國家如韓國受到重創,而產業結構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地區如中國臺灣卻安然度過危機。

二、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困難與問題

由于中小企業在吸納就業、活躍市場、推進技術創新、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各國各地區均對中小企業的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采取各種措施對中小企業予以扶持。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的中小企業政策也有了新的發展,尤其是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使各界認識到發展中小企業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我國的一個大戰略。但中小企業在發展初期往往處于競爭的弱勢,并且由于種種原因,使其在發展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嚴重影響了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我們就此對我市中小企業進行了調研,發現我市中小企業目前經營所面臨的主要或緊迫的問題主要有9類,分別是:資金短缺、人才需求、政府職能、能源、地方環境、企業管理、技術研發、員工素質以及其它問題。排在前3位的分別是:資金短缺、人才需求、政府職能。資金短缺主要指企業流動資金和固定投資款項不足。人才需求主要表現為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十分缺乏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和與企業崗位相匹配的管理人才。政府職能問題主要表現在政策的穩定性和一致性、政府信用、政府機關辦事效率、政府部門職能定位以及相關政策的執行效果等方面。能源問題主要反映在電力供應不穩定和電價偏高兩個方面。地方環境主要指投資環境和相關配套設施不完善以及維護市場經濟秩序保護合法企業正常經營有待加強。企業管理問題主要是指企業缺乏科學規范的管理體制,管理者缺乏適當的學習途徑和系統的管理知識。技術研發方面反映的問題是企業缺乏自主研究開發新產品的能力,無法提高企業自身核心競爭力。員工素質問題表現在企業員工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對新知識和技術的接受能力差,觀念有待轉變等方面。

此外,還有物流運輸、貨款回收、設備改進、市場開發、稅收、人員管理等。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企業普遍融資難。流動資金和固定投資款項不足是目前我市過半數的中小企業反映最為突出問題?,F有的金融體制決定了融資渠道單一,加上中小企業規模小,國有銀行向其融資的成本高,許多企業信用度低等因素,企業融資非常困難,這已經成為發展的最大障礙。當然,這一現象具有相當的普遍性。四川省有關部門在所作的關于小企業生存發展的調查中發現,盡管目前仍有62.3%的小企業將銀行列為主要融資來源,但真正能夠得到銀行貸款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貸款的企業為數甚少。小企業的融資估計90%來源于自有資金和親朋好友的私人借貸,資金不足成了中小企業發展的瓶頸。

目前,我市中小企業融資難主要是由以下諸多因素造成:

①從銀行方面看,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審批權限過于集中,基層缺乏自主決策權,嚴格的信貸責任追究制度與貸款經營中的客觀風險相悖,制約了信貸人員營銷貸款的積極性。銀行放貸偏重抵押擔保,忽略銀企信用關系。由于中小企業用款一般都具有時間急、頻率高、數額小的特點,而一方面銀行的擔保貸款審批條件十分嚴格,只認可土地、房產等不動產作抵押,另一方面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為租賃經營,根本無財產抵押。事實證明,銀行這一要求是我市中小企業極少獲得貸款的一個關鍵因素。

②中小企業自身整體素質不高。在調研中我們發現,絕大多數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產品利潤率較低,而且還有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財務制度不夠健全,無法對外提供準確完整的財務資料,從而影響了信貸業務的展開。

③中小企業貸款評估登記主要涉及國土、房管、地介評估事務所、房產評估交易所和工商部門、會計師事務所,而這些部門和中介機構都有來自上級的規定和要求,以及自設的附加環節和條件,使企業感到無所適從。貸款評估登記環節多、收費隨意、不規范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小企業融資。

2、企業人才匱乏。企業缺乏人才,特別是缺乏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和有經驗的與企業崗位相匹配的管理人才。具體表現為企業人才流動頻繁,尤其是高素質人才的吸引和穩定已經成為中小企業面臨的最大難題之一。我市中小企業中經營建材、冶金、礦產、機械、食品加工等粗放型低技術含量的企業占約為70%,從事高新技術及新材料的企業數量很有限。因此,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人才緊缺這一問題將會顯得越來越突出。當然,企業存在上述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健全、相應的法規尚不完善的因素,也有中小企業自身素質不高,技術和管理水平跟不上發展要求等因素。同時,還與政府的管理和政策引導因素有關,致使中小企業運行缺乏相應的環境條件和經驗。

3、企業主要管理者管理水平及觀念相對滯后。占中小企業較大比例的非國有中小企業大多是從家族式企業發展而來的,企業主因創業而成為管理者,自身積累了一定的管理經驗且具有較強的自信心。但其中的大多數人缺乏現代企業管理知識和經驗,仍采用傳統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真正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管理企業的很少,這使得許多企業管理制度不健全,普遍缺乏科學化、規范化管理。

資本、風險、決策管理權三個“高度集中”是今天中小型民營企業的普遍特征,企業決策系統和制度不夠成熟,大多實行“人治”而非“法治”的家族式管理,企業主集所有權、經營權、決策權于一身,企業的重大決策都由作為企業領導人的業主自己做出,主觀性和隨意性較大,決策正確與否主要取決于領導者個人的能力,這實際上存在著錯誤決策的風險。企業規模越大,這種風險就越大。我們在調查中發現,有近80%的企業管理者認為犯過決策錯誤,有10%的企業管理者承認犯過重大經營錯誤。同時,還有近70%的企業中層及員工對企業長遠目標不清楚或不了解,嚴重影響了企業凝聚力和向心力,從客觀上制約了企業自身發展。

4、政府相關職能有待改善。在調研中,絕大多數企業認為,政府部門在支持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中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政府部門為企業服務的工作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企業總體上是較為滿意的。但與此同時,由于舊體制和部分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的固有觀念等原因,一些問題依然較為突出。

①多個部門分別管理中小企業,許多法規、政策難以統一。

②稅收、國土、基建等行政審批存在辦事效率低下問題,各種繁瑣的報表填寫和接待事務使企業增加了辦事成本。企業在稅務方面最耗費時間的工作是填寫和上報各類稅收表格。稅務部門應該建立一套簡要完善且穩定的溝通機制,與企業家或財務人員進行直接交流,經常聽取他們關于稅務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搭建一個企業與各級稅務主管機構領導平等對話的平臺。

企業管理者希望能夠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市場開拓和企業內部管理上。但在企業基建工作報建審批過程中,由于報建程序方面的一些因素,使得許多企業遲遲不能開工建設,不但影響了企業自身發展,同時也嚴重制約了我市招商引資工作

5、中小企業特別是外地投資企業對政策的一慣性和連續性非??粗?,但因政府承諾給予企業的優惠政策在具體落實上存在差距,部分企業對穩定性存有疑慮。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對企業的再投入和發展。

三、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措施

通過對我市中小企業發展問題的調研和分析,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發展中小企業的成功經驗,我們可以得到如下啟示:

1、營造一個有利于中小企業發展的環境。中小企業尤其是民營中小企業的產生和發展需要相應的法律制度來保障。為此,我們首先要把思想認識統一到黨的十六大精神上來。黨的十六大提出,“個體、私營”等各種形式的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這是對馬克思主義所有制學說大膽的開拓和創新,是總結了近20多年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經驗提出的科學論斷,是新時期我們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行動指南。只有把思想認識統一到這一論斷上來,才能從根本上消除阻礙中小企業特別是民營中小企業發展的思想障礙,放膽、放手、放開、放活發展民營經濟。其次,營造一個公平的自由競爭環境對中小企業發展也至關重要。

2、對中小企業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從世界各國發展的情況來看,大凡中小企業發展比較好的國家,政府對中小企業的金融資助政策是比較健全的。在中小企業最危弱創建初期,對它們提供足夠的幫助,就可能促使其健康發展,企業者成功率往往比較高。一些發達國家均建立了一系列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體系,既有政府金融機構為其提供政策性金融服務,又有商業銀行為其提供信貸、票據、貼現、債務保證等服務。中小企業既享有風險投資、信用擔保服務,又可以通過發行債券,從資本市場上直接融資。這樣多元化、多渠道的金融服務體系有力地支持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3、建立和完善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服務體系。政府制定的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最終要落實才能見效,怎樣向中小企業提供服務是一個非常具體的問題,這件事能否做好,事關中小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因此,建立和完善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服務體系是當務之急。

①著力優化“五個環境”。一是法制環境。一方面我們要不斷加大貫徹實施《中小企業促進法》的力度,另一方面要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及時清理和取消限制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地方性法規。二是政策環境。國家要制定和鼓勵、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各種優惠政策,并設立相關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各種政策咨詢與創業服務。三是政務環境。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服務意識,對企業要“多服務,不干預;多幫忙,不添亂;多設路標,不設路障”,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改進審批制度,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依法行政,提高服務質量、營造“透明度高、辦事快捷”的政務環境。四是市場環境。應加大整治與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力度,標本兼治,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五是輿論環境。應通過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各種媒體,加大宣傳力度,積極營造一個全社會共同促進、大力發展中小企業的良好氛圍。

②健全創業服務體系,完善創業輔導服務。加大對公益性服務機構的政府支持力度,積極引導社會中介服務組織為創業者提供創業信息、創業咨詢、創業、融資擔保、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管理咨詢等全程服務,促進創業者不斷發展,提高創業成功率。

③建立健全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三大支持體系,即投融資擔保體系、信用評價體系、中介服務體系。

④調整公共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創辦中小企業的政策支持。

⑤加強創業培訓,提高全社會的創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