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消費信貸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2 06:12:3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個人消費信貸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銀行個人消費信貸淺析論文
摘要
當前中國經濟已基本實現了由賣方市場到買方市場的過渡,有效需求不足成為中國經濟的焦點問題。在此背景下,消費信貸作為一個嶄新的消費方式和信貸渠道,引起政府、銀行、企業和居民的多方關注。特別是1993年3月,中國人民政府頒布了《關于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指導意見》的通知以后,各大商業銀行加快了開展消費信貸業務的步伐,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是隨著消費信貸業務范圍的進一步擴大,消費信貸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也暴露增多,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消費信貸的發展。消費信貸是新生事物,它的開展無疑會給商業銀行帶來新的機遇,但也帶來挑戰,商業銀行應該既要抓住機遇,充分拓展這一業務領域,又要有效防范風險,不使本來低劣的資產雪上加霜。目前,世界上金融危機連續不斷的爆發,使得人們對金融風險尤其是銀行風險有了更深的認識,它已成為了阻礙經濟發展的最大的不確定因素。銀行風險的預測和控制就越發重要緊迫。由于個人消費信貸業務在我國才剛剛起步,消費信貸的發展水平仍然相當低,各種制約因素非常多,市場處于培育階段。與生產信貸相比,管理的復雜程度更高,因此,需要針對個人消費信貸建立一套風險防范體系,有效防范和化解個人消費信貸風險。
本論文通過對前人理論進行總結和運用,形成一定的理論認識;接著對我國個人消費信貸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在實證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制約個人消費信貸面臨的種種風險,并采用實證分析的方法來說明風險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在后,找出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風險形成原因;最后,通過確定信用評價評分標準和設計信用評分模型來控制個人消費信貸風險,并以次提出防范和化解消費信貸風險的對策。
本論文主要采用實證分析和規范分析相結合,以實證分析為主的研究方法。對消費信貸風險問題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在對具體問題則采用個案分析與綜合歸納相結合的方法。
研究內容如下:
1、通過對消費信貸、風險以及消費信貸風險理論的認識和運用,指出消費信貸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企圖消滅風險,回避風險,是不現實的,只有積極地認識風險、控制風險,將消費貸款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才能實現商業銀行的經營目標。
個人消費信貸風險防范論文
摘要: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雖剛剛起步,但它的前景廣闊,同時也是我國加入WTO之后,外資銀行與國內商業銀行競爭的重要方面。本文擬對個人消費信貸的風險及其防范進行探討,以利于更好地開展個人消費信貸業務。
個人住房貸款、個人汽車消費貸款和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是個人消費信貸的主要內容,而其中份額最大、目前開展得最好的是個人住房貸款業務,成為銀行業和房地產業中的熱點。分析和探討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風險及其防范,主要是圍繞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的風險及其防范來進行的。
一、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的主要風險因素
房地產信貸引起銀行巨額壞帳從而引發金融動蕩,可謂屢見不鮮。1955~1980年間,日本住宅地地價上漲約40倍,而同一時期各產業現金工資總額僅增加14倍,進入1980年代以來,日本商業用地地價高漲,另一方面為抑制急劇的日元升值,采取金融寬松措施,使房地產信貸進一步擴大,并最終成為進入19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滅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在1992年之后的二、三年間出現了房地產開發熱,尤其是海南、北海的房地產更是熱得炙手,要不是及時采取一系列的宏觀調控措施抑制過度的房地產開發熱,后果不堪設想。盡管如此,海南和北海的積壓房地產的處理問題,至今仍未徹底解決。前幾年發生在東南亞的金融危機,過度的房地產信貸也是元兇之一。
房地產業是我國近十年發展最快、關聯度最大、對GDP增長貢獻最大的行業,房地產的發展帶動房地產金融的發展,個人房地產貸款余額從1997年的190億元上升到2003年末的1.2萬億元,增長63倍。2003年末的壞帳率為1‰~2‰,但個人住房貸款的風險往往在3~8年后大量顯現,而2003年末的貸款余額大部分是在2000年之后發放的。那么,討論和分析個人住房貸款業務中的風險因素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大體來說,個人住房貸款業務中的風險因素分為政治風險、法律政策風險、道德風險(或信用風險)以及市場風險(或商業風險)。所謂政治風險,是指貸款住房所在地區或國家發生社會動蕩,政權極不穩定,從而引起房地產價格的急劇貶值,導致個人住房貸款難以收回的風險。而法律政策風險,是指個人住房貸款手續的完備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存在問題以及稅收法律制度、宏觀經濟政策在個人住房貸款期內發生大的變化或調整,從而影響到整個住宅類房地產的市場租金和市場價格,進而對個人住房貸款的安全性帶來影響的風險。道德風險(或信用風險),是就開發商和購房者而言,如果他們不注重自身信用,故意違約導致個人住房貸款不能如期支付給貸款銀行的風險。市場風險(或商業風險),則指因市場供求的變化,使貸款住房的市場價格出現較大貶值,或者取得貸款支持的購房者發生非故意違約不能支付到期貸款,因而不能全部歸還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政治風險不屬本文討論的范疇,下面僅就與法律政策風險、道德風險(或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或商業風險)相關的一些具體風險因素進行分析。
1.選擇項目風險一種情況是個人住房貸款所選擇的房地產開發項目本身存在嚴重問題,具體來說又包括如下情況:一是規劃報建手續瑕疵,如因土地出讓金未交而未領《國有土地使用證》等,這些房地產項目極容易在購房戶和開發商之間產生集體糾紛,現實中這種糾紛的往往造成購房戶集體拒付個人住房貸款,對這種項目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將給金融機構帶來極大的風險。二是該房地產開發項目事先未作好市場分析,市場定位不明確導致該項目本身根本就沒有市場前途;三是開發商自有資金不足,或者開發商缺乏經驗,沒有高素質的人員組成的管理隊伍等。出現以上兩種情況都有可能造成“爛尾”或不能如期交房,如果銀行不慎選擇了這樣的項目開展個人住房貸款業務,則該貸款從開始就面臨成為呆壞帳的可能。
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防范論文
摘要: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雖剛剛起步,但它的前景廣闊,同時也是我國加入WTO之后,外資銀行與國內商業銀行競爭的重要方面。本文擬對個人消費信貸的風險及其防范進行探討,以利于更好地開展個人消費信貸業務。
個人住房貸款、個人汽車消費貸款和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是個人消費信貸的主要內容,而其中份額最大、目前開展得最好的是個人住房貸款業務,成為銀行業和房地產業中的熱點。分析和探討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風險及其防范,主要是圍繞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的風險及其防范來進行的。
一、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的主要風險因素
房地產信貸引起銀行巨額壞帳從而引發金融動蕩,可謂屢見不鮮。1955~1980年間,日本住宅地地價上漲約40倍,而同一時期各產業現金工資總額僅增加14倍,進入1980年代以來,日本商業用地地價高漲,另一方面為抑制急劇的日元升值,采取金融寬松措施,使房地產信貸進一步擴大,并最終成為進入1990年代日本“泡沫經濟”破滅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在1992年之后的二、三年間出現了房地產開發熱,尤其是海南、北海的房地產更是熱得炙手,要不是及時采取一系列的宏觀調控措施抑制過度的房地產開發熱,后果不堪設想。盡管如此,海南和北海的積壓房地產的處理問題,至今仍未徹底解決。前幾年發生在東南亞的金融危機,過度的房地產信貸也是元兇之一。
房地產業是我國近十年發展最快、關聯度最大、對GDP增長貢獻最大的行業,房地產的發展帶動房地產金融的發展,個人房地產貸款余額從1997年的190億元上升到2003年末的1.2萬億元,增長63倍。2003年末的壞帳率為1‰~2‰,但個人住房貸款的風險往往在3~8年后大量顯現,而2003年末的貸款余額大部分是在2000年之后發放的。那么,討論和分析個人住房貸款業務中的風險因素就顯得非常重要了。大體來說,個人住房貸款業務中的風險因素分為政治風險、法律政策風險、道德風險(或信用風險)以及市場風險(或商業風險)。所謂政治風險,是指貸款住房所在地區或國家發生社會動蕩,政權極不穩定,從而引起房地產價格的急劇貶值,導致個人住房貸款難以收回的風險。而法律政策風險,是指個人住房貸款手續的完備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存在問題以及稅收法律制度、宏觀經濟政策在個人住房貸款期內發生大的變化或調整,從而影響到整個住宅類房地產的市場租金和市場價格,進而對個人住房貸款的安全性帶來影響的風險。道德風險(或信用風險),是就開發商和購房者而言,如果他們不注重自身信用,故意違約導致個人住房貸款不能如期支付給貸款銀行的風險。市場風險(或商業風險),則指因市場供求的變化,使貸款住房的市場價格出現較大貶值,或者取得貸款支持的購房者發生非故意違約不能支付到期貸款,因而不能全部歸還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政治風險不屬本文討論的范疇,下面僅就與法律政策風險、道德風險(或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或商業風險)相關的一些具體風險因素進行分析。
1.選擇項目風險一種情況是個人住房貸款所選擇的房地產開發項目本身存在嚴重問題,具體來說又包括如下情況:一是規劃報建手續瑕疵,如因土地出讓金未交而未領《國有土地使用證》等,這些房地產項目極容易在購房戶和開發商之間產生集體糾紛,現實中這種糾紛的往往造成購房戶集體拒付個人住房貸款,對這種項目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將給金融機構帶來極大的風險。二是該房地產開發項目事先未作好市場分析,市場定位不明確導致該項目本身根本就沒有市場前途;三是開發商自有資金不足,或者開發商缺乏經驗,沒有高素質的人員組成的管理隊伍等。出現以上兩種情況都有可能造成“爛尾”或不能如期交房,如果銀行不慎選擇了這樣的項目開展個人住房貸款業務,則該貸款從開始就面臨成為呆壞帳的可能。
探究個人消費信貸風險預防策略論文
[摘要]解決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對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商業銀行,個人信貸,風險防范
個人信貸業務是隨著信用消費的產生而產生,隨著信用消費的發展而發展,對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拉動作用。2008年以來,受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我國經濟增長遭受強烈的沖擊,對外依賴型的增長模式已難以為繼。解決商業銀行消費信貸業務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對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我國個人信貸業務的風險因素分析
從理論上講,個人消費信貸的風險主要來自借款人的還款能力不足和借款人的還款意愿不足兩大方面,因此,研究借款人的收入波動和道德風險可能是最重要的兩個方面。除此之外,政策制度環境所導致的制度成本,因其對借款人還款能力和還款意愿的較大影響,也是研究的重要方面。
1.1借款人還款能力不足的風險
個人消費信貸地區協調論文
【摘要】本文側重研究個人消費信貸對中國地區經濟協調發展的影響,系統總結了中國近年個人消費信貸政策的發展實踐和總體取向,深入分析了個人消費信貸在促進中國地區經濟差異發展變化方面的影響和作用,在認真剖析當前中國經濟欠發達地區發展個人消費信貸面臨的困難和機遇的基礎上,提出了促進欠發達地區消費信貸業務發展的政策建議,并強調要充分發揮好消費信貸政策的積極作用,防止因消費信貸業務發展進一步拉大中國地區經濟發展差距,努力實現中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是中國經濟運行的一個重要特征。如何促使地區經濟協調發展,是宏觀經濟管理部門的重要任務。現有不少文獻集中討論了政府主導型投資在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中的作用和影響,本文側重研究個人消費信貸對中國地區經濟協調發展的影響,并結合中國近年個人消費信貸的發展實踐提出政策建議。本文第一部分重點總結中國近年來個人消費信貸的發展實踐;第二部分結合我國地區經濟差異狀況,探討個人消費信貸在促進地區經濟差異發展變化方面的影響和作用;第三部分提出欠發達地區發展個人消費信貸面臨的困難和機遇;第四部分分析政府政策在促進欠發達地區個人消費信貸方面的作用;第五部分提出促進欠發達地區消費信貸業務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中國個人消費信貸的發展實踐和政策取向
中國個人消費信貸試點開始于1998年。受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沖擊和1998年夏季國內特大洪澇災害的影響,中國經濟從1998年下半年開始,內需嚴重不足并逐步呈現出通貨緊縮的趨勢(戴相龍1999)。為了防止通貨緊縮,防范金融風險,通過有效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中國政府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著眼于活躍消費,擴大內需,中國人民銀行推出了個人消費信貸政策,積極鼓勵、引導和支持居民擴大個人消費。
1998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大住房信貸投入支持住房建設與消費的通知》提出要“大力促進住房消費……逐年擴大住房消費貸款在住房貸款中的比例”,首次提出了“住房消費貸款”的概念。1998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關于改進金融服務支持國民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選擇若干農業生產資料和耐用生活資料商品,進行消費信貸試點,逐步擴大消費信貸的規模、品種和形式”,在中國官方文件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消費信貸”。1998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關于下發<汽車消費貸款管理辦法>的通知》首次明確,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經報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可以開展“汽車消費貸款的試點”。1999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關于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境內中資商業銀行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重要意義、業務領域、職能機構、期限利率和相關服務管理工作第一次進行了全面闡述,明確提出,“從1999年起,允許所有中資商業銀行開辦消費信貸業務”,“各金融機構……要把消費信貸業務作為新的業務增長點。在認真總結近年開辦消費信貸業務經驗的基礎上,采取積極有效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消費信貸業務制度和辦法”。1999年6月以來,在人民銀行、教育部和財政部等相關部門的積極推動下,國家助學貸款業務從八個試點城市試點起步并逐步推向全國,經辦銀行由中國工商銀行擴大到四家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對象從全日制本科生、專科生擴大到研究生,助學貸款業務全面推開。在政府政策的扶持和大力推動下,以個人住房消費貸款、汽車消費貸款和助學貸款為主體的個人消費信貸業務在國內商業銀行間逐漸發展開來,目前已成為國內商業銀行零售業務中亮麗的增長點。
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截至2004年6月末,境內全部金融機構個人消費信貸余額17952億元,占同期全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的10.6%。其中,個人住房消費貸款余額13878億元,占全部個人消費信貸余額的77.3%;汽車消費貸款余額1833億元,占10.2%;各項助學貸款余額75億元,占0.4%。國內個人消費信貸近年總量結構發展變化情況見下表1.1。
個人消費信貸中信息不對稱研究論文
個人消費信貸是指銀行向個人客戶發放的有指定消費用途的人民幣貸款。近幾年來,我國的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發展較快,但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許多問題,直接影響到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的健康發展。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個人信用缺失是影響目前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發展的關鍵因素,而信息不對稱是產生個人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本文試圖利用信息不對稱理論,對個人消費信貸市場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一、個人信用缺失是影響目前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發展的關鍵因素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的推廣,人們逐漸接受這種新的消費形式,人們的“積蓄——購物——積蓄”的傳統消費觀念已經在向“貸款——購物——積蓄還債”的觀念轉變,這一點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的居民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因此,雖然個人消費觀念仍然影響著我國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但已經不再是主要的制約因素。
從目前個人消費信貸的開辦情況來看,由于它風險小、收益高,各家銀行競相積極拓展此項業務。但隨著業務的展開,貸款風險也逐漸顯露出來。根據各商業銀行的有關規定,個人消費信貸的不良貸款比一般應控制在5‰以內,但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個人消費貸款的還款率一般為70%~80%,而且還有繼續下降的趨勢。應該說,貸款風險的加大是阻礙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發展的主要原因。
目前,理論界普遍認為,個人消費貸款風險加大除個人信用觀念淡薄外,關鍵原因還是由于我國以個人信用記錄為主體的信用管理制度尚未建立。應該說,這種觀點有其正確的一面,但并不完全準確。市場經濟是一種信用經濟,市場交易離不開信用基礎。從個人信用來看,它包括道德信用和資產信用兩部分。道德信用指誠實守信的品質,它的好壞往往通過市場交易中的信用記錄來反映。資產信用指個人擁有的包括儲蓄、債券、股票、不動產等資產所具有的信用等級,它的高低由個人所擁有的資產的多少來決定,資產越多,信用等級越好。上述觀點是把道德信用當成了個人信用的主體,而忽略了個人資產信用的存在,因此這種觀點不完全準確。筆者認為,我國缺乏以個人信用記錄為主體的道德信用管理制度,以及以個人資產為主體的資產信用評價體系,這兩種信用的缺失直接影響著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
二、信息不對稱是個人消費信貸市場中產生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
個人消費信貸風險分析論文
一、我國個人消費信貸風險的現狀
我國個人消費信貸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發展至今,業務范圍已經得到了明顯的擴大,主要包括個人住房消費貸款、個人住房裝修貸款、汽車消費貸款、個人存單質押貸款、個人耐用消費品貸款、個人助學貸款、個人旅游貸款等業務。有的金融機構還開展了個人小額信用貸款、個人綜合授信額度貸款等業務。截止到2006年底,我國的個人消費信貸余額為24127億元,是1997年的140.3倍。但在我國個人消費信貸市場,普遍存在著消費信貸總體規模仍然偏低、消費信貸增長速度明顯下降、消費信貸中個人住房貸款占絕對比例的現象。
在我國,隨著消費信貸的逐年發展,制約該項業務發展的風險也逐步暴露和突出,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目前,消費信貸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借款人風險。由于我國居民收入尚未完全貨幣化,收入來源多樣化,透明度低,使得實際收入與名義收入差距很大。而且借款人提供的資料只能表明當期情況,社會化保障程度不高的現實又使得未來預期支出變得不可測,很難用科學的評估方法來確認未來的狀況,因而貸款期越長,發生變故的幾率越大。再加上現在社會部門間信息溝通共享渠道不暢,沒有個人信用劣跡的記錄,則無從判斷借款人的資信程度,也沒有個人破產的制度,這給許多信用意識薄弱的借款人留下了可乘之機,因而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無法徹底解決。借款人的多頭貸款、故意不還款或是惡意透支在目前個人信用體制不健全的狀況下使得銀行信息不對稱,防范風險的能力大大降低。
2.信用風險。信用風險主要是由消費者和銀行之間存在的信息不對稱造成的。由于缺乏個人信用制度,銀行在監管客戶的風險防范方面產生難度,信用風險出現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而我國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備的個人信用制度,銀行缺乏征詢和調查借款人資信的有效手段。據世界銀行的研究結果,利用征信系統即個人信用制度,大銀行客戶的違約率可減少41%,小銀行可減少78%,因此我國有必要先在制度上彌補這一空缺。
3.法律風險。國家鼓勵消費信貸開展的政策是明確的,但配套政策、法律法規、行政措施尚未到位,可適用法規不完善。目前,商業銀行主要是依據《商業銀行法》、《擔保法》、《票據法》、《貸款通則》、《經濟合同法》等對消費信貸進行管理,而這些法規調整的對象主要是商業銀行與企業的信貸關系,以生產性貸款為約束對象。商業銀行將以生產性貸款為約束對象的政策法規移植到消費信貸的發放與管理上,不可避免產生消費信貸風險防范和抵押物處置上的矛盾。
個人消費信貸問題管理論文
個人消費信貸是指銀行向個人客戶發放的有指定消費用途的人民幣貸款。近幾年來,我國的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發展較快,但在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許多問題,直接影響到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的健康發展。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個人信用缺失是影響目前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發展的關鍵因素,而信息不對稱是產生個人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本文試圖利用信息不對稱理論,對個人消費信貸市場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一、個人信用缺失是影響目前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發展的關鍵因素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的推廣,人們逐漸接受這種新的消費形式,人們的“積蓄——購物——積蓄”的傳統消費觀念已經在向“貸款——購物——積蓄還債”的觀念轉變,這一點在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的居民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因此,雖然個人消費觀念仍然影響著我國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但已經不再是主要的制約因素。
從目前個人消費信貸的開辦情況來看,由于它風險小、收益高,各家銀行競相積極拓展此項業務。但隨著業務的展開,貸款風險也逐漸顯露出來。根據各商業銀行的有關規定,個人消費信貸的不良貸款比一般應控制在5‰以內,但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個人消費貸款的還款率一般為70%~80%,而且還有繼續下降的趨勢。應該說,貸款風險的加大是阻礙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發展的主要原因。
目前,理論界普遍認為,個人消費貸款風險加大除個人信用觀念淡薄外,關鍵原因還是由于我國以個人信用記錄為主體的信用管理制度尚未建立。應該說,這種觀點有其正確的一面,但并不完全準確。市場經濟是一種信用經濟,市場交易離不開信用基礎。從個人信用來看,它包括道德信用和資產信用兩部分。道德信用指誠實守信的品質,它的好壞往往通過市場交易中的信用記錄來反映。資產信用指個人擁有的包括儲蓄、債券、股票、不動產等資產所具有的信用等級,它的高低由個人所擁有的資產的多少來決定,資產越多,信用等級越好。上述觀點是把道德信用當成了個人信用的主體,而忽略了個人資產信用的存在,因此這種觀點不完全準確。筆者認為,我國缺乏以個人信用記錄為主體的道德信用管理制度,以及以個人資產為主體的資產信用評價體系,這兩種信用的缺失直接影響著個人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
二、信息不對稱是個人消費信貸市場中產生信用缺失的主要原因
我國個人消費信貸現狀分析論文
摘要:個人消費信貸業務近年來以巨大的市場潛力和較高的預期收益成為金融市場競爭的熱點,大力發展個人消費信貸業務,有利于擴大國內消費需求?熏拉動經濟增長?熏其前景不容忽視。目前,我國消費信貸業務仍存在諸多局限性,如何完善和發展消費信貸業務成為一個重大的現實問題。
關鍵詞:消費信貸;個人消費信貸;內需
個人消費信貸是銀行以貨幣或契約形式向消費者提供用于購買商品或勞務的貸款。消費信貸是拉動我國內需的一項重要貨幣政策,是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實現消費與生產均衡的助推器。自1999年央行了《關于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指導意見》以來,我國消費信貸發展迅速。2007年“兩會”上,總理強調,近幾年仍應堅持擴大內需方針,重點擴大消費需求,而消費信貸在拉動消費需求上的作用不容忽視。
-
一、我國發展消費信貸的重要性分析
(一)拉動內需需要消費信貸支持
個人消費信貸現狀探討論文
一、我國發展消費信貸的重要性分析
(一)拉動內需需要消費信貸支持
盡管近些年來我國消費品市場出現了持續快速增長的勢頭,但是與投資和出口的高速增長相比,消費需求增速仍顯不高,內需不足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障礙。據統計,2007年前三季度,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7%,從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來看,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最終動力,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一般應為80%左右。擴大內需已成為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性問題,消費信貸的支持有利于潛在需求向現實需求轉變,是拉動居民消費需求的重要途徑。
(二)提升居民消費結構需要消費信貸支持
2006年國民經濟生產總值為26971.64億美元,年增長10.7%,這標志著我國已經進入中低收入國家水平;此外,近幾年我國努力擴大居民消費,居民在住房、醫療、旅游、文化、體育、娛樂等方面的消費與日俱增。通過消費信貸方式把消費資金的剩余部分暫時貸給消費資金不足者?熏有利于促進即期消費和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
(三)金融機構效率提高和業務發展需要消費信貸的不斷完善
- 上一篇:汽車信貸論文范文
- 下一篇:作風建設工作報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