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動態生成性研究

時間:2022-03-15 03:04:34

導語:高中物理動態生成性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物理動態生成性研究

摘要:學生認知體系的建構是交互式、非線性的,是在與周圍環境“同化—順應—平衡”過程中逐漸發展、豐富的。而活動單能促進這一交互式過程的多元化,促進學生知識結構、思維體系的動態生成。文章從生成性活動單設計的必要性、原則性、關鍵性和拓展性等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高中物理動態生成性;活動單;思維體系

動態是指學生與教師、環境、資源等方面的信息交換以及思維過程中的變動、波動的狀態。動態生成性是對靜態預設性的補充與修正,也是教師主導地位轉變為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觀念的轉變。動態生成性教學遵循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關注學生思維過程中的間斷點、偏離點與創新點,使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和非線性特點真實地呈現于課堂,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目前常用活動單主要有三種形式:無提示的開放性活動單、一般提示的結構活動單、充分提示的具體活動單。一份設計科學的活動單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活動單設計的必要性

從傳統的課堂教學來看,教師是課程教學的“主導者”,教學過程注重知識的傳授,輕視知識獲取的過程和方法,忽略學生的情感體驗,課堂教學缺乏活力,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充分發展。學生是課程學習的“被動接受者”,學習過程缺乏自由度和參與度,缺乏主動性和獨立性,缺乏情感體驗。就目前所提倡的“集約型”課堂而言,需要進一步整合教學資源,轉變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建立知識體系時更加多元化、自主化。瑞士認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構建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認知結構是在“同化—順應—平衡”的過程中逐步發展、豐富的。而學生與周圍環境的這種同化、順應、平衡過程不能僅僅來自于教師,還應該建立起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資源、學生與環境等方面的信息渠道。以活動單為載體的動態生成性教學,綜合考慮了教師、學生、教學環境、教學資源等因素,符合學生認知過程中的交互式、非線性特點,是解決教與學矛盾的重要教學模式。

二、活動單設計的原則性

活動單實施注在重動態生成的同時,提出了“限時講授、合作學習、踴躍展示”的教學原則。“限時講授”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學會控制自己的講授時間,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使學生成為探索新知的主體,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對探究過程的體驗;“合作學習”要求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深入探討,并將碰撞出的思維“火花”記錄下來;“踴躍展示”是將組內形成的結論、疑問、思維“火花”拿出來進行全班交流,其他小組、教師進行補充、修正,最后形成結論。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與互動性,又能促進知識、方法的動態生成。

三、活動單設計的關鍵性

高中生正處于少年期向青年期的過渡階段,該年齡段的學生具有一定的閉鎖性,不愿和別人分享自己內心的想法。同時對于高中生而言,求知欲旺盛,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心,攀比心強,具有較強的進取心。能否有效實施活動單的關鍵是學生能否積極主動參與小組活動。因此,應充分利用好高中生的這些特點,讓學生“參與討論”。在討論之前,教師應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設計具有探討價值的課題,二是準備多元化的信息來源渠道,三是組建交流合作團隊。在三方面工作中,組建交流合作團隊是核心,因為培養合作團隊需要時間。具體做法是: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讓組內學習基礎較好且善于發言的學生擔任組長,以組長這個點帶動面的發展,慢慢形成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氛圍。

四、活動單設計的拓展性

微課題研究屬于學習反思的范疇,是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再思考與拓展,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微課題的來源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學生中的共性問題、學生的可行性創新想法、身邊的物理知識、教材上實驗的改編等。例如,在教學“曲線運動”這一內容后,教師可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探究曲線運動的方向。有一個學習小組做了非常好的裝置,他們利用裝蜂蜜的圓形塑料瓶蓋做了一個陀螺,在瓶蓋中心位置打孔插入圓珠筆芯作為轉軸,瓶蓋邊沿與蓋底交界處均勻打三個孔,蓋口朝上讓陀螺在白紙上旋轉,向蓋中滴入墨水,墨水被從孔中甩出,在白紙上形成射線狀分布。將瓶蓋取下使蓋底中心與筆芯在紙上畫的點重合,沿瓶蓋邊沿畫一周,用尺將射線反向延長,恰好與所畫的圓相切。該裝置演示曲線運動的方向要比書本上利用砂輪打磨金屬方便得多,而且學生參與度高,教學效果非常好。

總之,基于動態生成性背景的活動單教學,強調學習過程,鼓勵學生自我發現,激勵學生內在學習動機,能增強學生信息收集、信息提取、信息整合的能力,使學生成為知識的探究者。教師在活動單的設計上應該遵循客觀、科學、合理的原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思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就感和認同感,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祥.基于“活動單導學”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模式研究[D].蘇州大學,2013.

[2]薛美瓊.淺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活動化的實施模式[J].基礎教育研究,2011(12).

作者:曹衛華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小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