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高校飲食文化建設研究

時間:2022-12-31 08:35:54

導語:新時期高校飲食文化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時期高校飲食文化建設研究

摘要: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和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對高校飲食文化建設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在諸如《舌尖上的中國》美食紀錄片推出之后,人們對中國傳統美食及美食背后的飲食文化也更為好奇。而高校飲食文化與其他飲食文化又有所不同,有著鮮明的個性化色彩,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發現,許多高校對此仍然是處于比較初級的探索階段,存在著一些誤區。基于此,本文選取了新時期高校飲食文化建設這一主題,對其進行新的探索,希望以此有助于新時期下我國高校飲食文化的建設工作。

關鍵詞:新時期;高校;飲食文化;建設;新探索

眾所周知,所謂“飲食文化”即是食物與人這兩者之間的聯系,而高校飲食文化則是將飲食文化界定在了特殊的環境下——高校。高校的飲食文化與其他環境下的飲食文化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本文更為側重討論高校飲食文化與其他環境飲食文化的不同之處,即特征。通過了解高校飲食文化,分析高校飲食文化,更好地建設新時期下高校飲食文化是本文的主要目的。因此,本文首先對有關理論概念進行了簡單論述,在對理論概念有所了解的基礎之上能更好地理解高校飲食文化;接著對目前新時期下高校飲食文化建設情況進行了分析并著重概述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最后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一一提出改進建議,是為本次探索。[1]

一、新時期高校飲食文化建設的有關概念論述

飲食實際上也是文化的一種體現形式,主要是從所使用的食物材料、烹飪方式等方面體現,我國飲食不但講究“色、香、味”俱全,而且還具有“滋、養、補”的特點,而這些又是基于食物或者烹飪方式所處地區自然環境的不同而產生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菜式越來越豐富,吃法也是越來越多,因此,形成了多種多樣風格不一的飲食文化。而飲食還是人們聯系感情、社交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交際應酬活動多在餐桌上完成。本文首先對新時期高校飲食文化建設有關概念進行簡要論述,有助于后面各項內容的展開。

(一)飲食文化的內涵

我國文化形式多種多樣,其中飲食文化可以說是最為貼近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形式之一,尤其是在千百年的歷史長河中,我國的飲食文化從無到有、從稚嫩走向成熟。飲食文化,從學術上來看其內涵可以從飲和食兩個方面分別展開理解,其中飲文化主要是飲茶和飲酒文化,食文化則內涵較多包括了精致、美味等。飲食文化的內涵主要是體現在使用的餐具、擺盤的講究、食物的色彩、食物的味道等方面。[2]

(二)飲食文化的特征

具體來說,我國飲食文化的特征主要體現在精、美等方面,論述如下:其一,體現在“精”,首先是食材要求品質精致、食材烹制的過程也要求精致。例如燕窩、魚翅等食材和烹飪都要求十分精致。這一特征可以從傳統食材獲得難易程度、使用的刀具、雕刻等裝飾方式中看出來,比如各種各樣的雕刻刀具、幾十種的烹飪方式等。其二,體現在“美”,首先是體現在食物的味道美好,這是飲食文化之美的第一要素,對于食客來說食物最重要的美絕對是體現在味道上。其次,是顏色美麗,顏色主要是食物與食物之間色彩的搭配以及食物自身色彩的美麗,這就要求主菜配菜有機結合在一起,相輔相成才能達到視覺上的美麗效果。其三,是形態美麗。形態美麗主要是體現在菜品的美麗,比如成品刀工成型、裝盤造型等。刀工精湛、構思巧妙、裝盤完美都是飲食形態之美的體現。其四,體現在“別”。一年四季,按季節而吃,是中國烹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來,我國一直按季節變化來調味、配菜,冬天味醇濃厚,夏天清淡涼爽;冬天多燉燜煨,夏天多涼拌冷凍。其五,體現在“禮”。比如開餐前的座次,碗筷的擺放等。這樣的理念貫穿于中國人的生活、工作,在飲食文化上也有所體現,仍不變色。吃飽只是飲食文化中最淺薄的一部分,傳統文化的傳承才是根基。

二、新時期高校飲食文化建設的意義及存在的問題

(一)新時期高校飲食文化建設的意義

飲食文化更多的是來源于中國古代,是傳統文化中的一種。而隨著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信息時代的到來等主客觀因素,目前新時期下整體社會環境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和傳承程度都不夠,尤其是在高校十分明顯。因此,作為一種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飲食建設有著深遠意義。[3]具體論述如下:第一,讓高校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傳承和發揚了華夏民族的文化內涵,體現了中華民族艱苦卓絕的奮斗精神以及克服困難的聰明才智。此外,我國的飲食文化與西方的飲食文化有所區別,與西方飲食文化相比更加注重養生、更加關注到四季的變換、更注重人文之間的融合。比如,我國八大菜系對應的不同民族和不同風俗等,都是通過飲食文化體現了傳統文化。通過在高校對飲食文化進行建設,能夠將這些傳遞到學校中去,也就是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對中國傳統文化更為了解。第二,對高校學生形成健康的飲食觀念有所幫助。我國傳統的飲食文化提倡的是養生,比如茶文化傳遞的茶葉有明目清心、消食抗衰老等作用。又比如,五谷可以補精氣,還有藥膳、食療等都是飲食文化中傳遞出來的養生觀念。與之相對應的是,當代大學生越來越不注重身體,對養生的知識也并不關注。快餐、外賣、熬夜等有損健康或者造成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的事情對他們來說可謂是家常便飯。而如果能夠大力宣傳傳統飲食文化,在高校營造傳統飲食文化養生的氛圍,對高校學生們形成健康的飲食觀念必然是十分有幫助的,這樣一來也能使他們養成更為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4]第三,對高校學生個人素養的提升有所幫助。對高校學生個人素養的提升主要體現在提升學生們的愛國情感、提升學生們的道德境界、提升學生們的審美情趣等方面。具體來說,通過營造傳統文化中的飲食文化,能夠更多地吸引學生們對我國傳統文化的關注,讓他們對傳統文化更加感興趣,加深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學習,從而產生文化自豪感,提升愛國情感。另外,還能夠更好地對學生們的道德修養產生幫助。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的傳統飲食文化當中蘊含著非常深厚的倫理觀念,比如人文道德修養、待人接物的禮節、尊重食物、敬畏勞動等。另外,飲食文化還在對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提升方面發揮作用。比如,通過飲食文化中的餐飲文化禮儀,對茶道、餐桌禮儀等進行學習,讓學生們在學習飲食文化的過程中也會學尊重和感恩,沉淀浮躁的心情,提升個人的人文素養。

(二)新時期高校飲食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雖然在高校進行飲食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顯著的意義和價值,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不難發現,新時期下高校飲食文化建設工作開展得并不盡如人意,在建設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具體論述如下:其一,對新時期高校飲食文化建設重視程度不夠。重視程度不夠主要體現在高校校園飲食物質文化建設不到位、精神文化建設不到位等方面,比如在高校校園飲食物質文化建設是以校園餐廳、校園食堂、校園食堂的飲食設施等為載體的,但是當前許多高校在這方面建設并不到位。又比如,在精神文化建設方面體現在飲食制度文化、飲食行為文化等,一些高校并未制定具有實踐意義的制度規范。其二,對新時期高校飲食文化建設理解不到位。理解不到位主要是體現在高校領導對飲食文化建設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對如何開展新時期高校飲食文化建設工作理解不夠深入等方面。不少高校認為只要將學生和老師們日常飲食安排妥當即可,所謂的飲食文化建設工作只是為了應付,而未能真正理解透徹高校飲食文化之于學生和學校的深遠意義。還有一些高校,雖然認識到了飲食文化建設對于學生和學校的重要意義,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缺乏方式方法,不能夠通過行之有效的方式或者手段將飲食文化建設工作安排到位,也就無法實現預期的效果,最終導致此項工作的完成率較低、積極性也越來越低。其三,對于飲食文化的研究與國外相對仍有一些差距,“食育”的推廣仍然不足,高校也沒有關于“食育”的教學方案,所以在宣傳方面有所欠缺。

三、針對新時期高校飲食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若干建議

與以往其他時期不同,新時期的大環境背景下高校飲食文化建設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合理利用互聯網新媒體,做好飲食文化宣傳工作

與傳統時期不同,新時期背景下的高校飲食文化建設更需要利用好互聯網等新型媒體作為宣傳的橋梁和介質。媒介傳播能夠把圖畫傳播、文字傳播、影像傳播等的傳播進行有效地整合,使得美食文化的傳播與弘揚有了一定的載體,其能夠更好地刺激和調動大眾的各個感官,使其從視覺、味覺、嗅覺和聽覺等的共同作用下感受特色美食文化的獨有魅力。眾所周知,當前高校中微博、微信等即時通訊軟件應用十分頻繁,而互聯網大數據下信息傳遞的速度非常之快。基于此,高校應當充分利用互聯網新媒體來做好高校飲食文化的宣傳工作。比如,高校可以創建官方微博或者官方微信公眾號,并且指定專人進行運營維護,及時更新相應的動態,可以將食堂的菜品、每周的特色菜品、與菜品相關的季節信息等在上面更新,還可以將一些食堂的飯菜打折相關信息及時更新。這樣一來,學生們就能夠十分便捷、及時地了解到相關飲食文化信息,使得這些飲食文化信息能夠在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中隨時隨手地看到,提高飲食文化的存在感。另外,除了菜品相關內容之外還可以更新一些傳統飲食文化信息,比如節約糧食、健康的飲食習慣等。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在內容編制的過程中應當從高校學生們的年齡層次出發,內容及模板都應當盡可能地貼合他們年齡層次的認知與喜好,避免無用功。可以更多地引用一些有趣味的典故,如東坡肉的由來、麻婆豆腐等菜名的由來都可以作為飲食文化更新的內容。還可以開展飲食文化課程,傳遞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不同地區,不同背景的學生匯集于高校,課程的開設有利于文化的交流。

(二)積極開設相關課程,完善飲食文化課程內容

高校飲食文化同樣也是一門需要教師指導、社會實踐、教材編排的課程,尤其是在新時期下更是如此。高校領導和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將飲食文化納入到高校課堂教學中來,可以開設一些選修課,包括中國傳統飲食的制作過程、餐桌禮儀等,通過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對飲食文化有所了解,并且激發他們對飲食文化的探究欲望。尤其是一些擁有國外留學生的高校,更應當積極嘗試開設飲食文化相關課程,一方面能夠更好地建設高校的飲食文化,另一方面也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向外傳播所作出的貢獻。當然,這些課程的開設應當是科學合理且具有實踐意義的,這就要求高校領導和教師對課程內容做出合理的編排,例如,可以對我國湘菜、川菜等幾大菜系進行系統性的介紹;也可以對餐桌禮儀、茶道等進行系統化的介紹。一般來說,除非是餐飲或者食品類相關專業的高校學生,飲食文化往往是采用選修課的形式。這樣一來,可以讓高校當中不同專業的學生都有機會接觸到這門課程,而且也不會加重學生的學業負擔,讓他們從輕松的視角出發去看待這門課程,更好地、更深入地探究飲食文化本身的樂趣,而不是為了學分而學習。另外,開設這門課程還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們的實踐動手能力,培養一定的獨立生存技能,讓他們走出學校后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三)靈活開展各種活動,創新飲食文化體驗方式

除了上述兩方面之外,高校還可以通過舉辦形式多變、靈活多樣的飲食文化活動,讓更多的學生直接體驗飲食文化。比如,可以通過舉辦高校飲食文化節的活動,讓更多的同學們參與到飲食制作的過程中來,并將制作好的食物進行展示,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高校可以分院校開展飲食文化相關活動,還可以分社團或者興趣小組的方式來開展活動,可以將學生們的家鄉所在地與飲食文化結合起來,讓同學們真正參與到活動中來,感受到飲食文化其實就在自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實際參加活動的過程中,教會學生餐桌禮儀,讓學生們能夠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制作食物的不容易,從而養成珍惜食物、尊重勞動成果的習慣,將傳統文化的精髓傳遞給同學們。不僅能夠讓學生們自主體驗,而且還能構建飲食文化建設體系,形成一種常態化的機制。

四、結束語

對于高校的食堂或者餐飲行業來說,高校飲食文化建設是百益而無一害的,對于在校的大學生們而言更是利大于弊。我們也正視當前這項工作在實際開展的過程中確確實實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和問題,并且這些問題解決起來需要多方面協作,更需要付出較長的時間。作為一名教育從業者,應當注重反思總結,積極思考新時期高校飲食文化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想方設法解決問題,為高校飲食文化建設事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林雯潔.淺析高校食堂管理中的膳食文化建設[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28(11):38-39.

[2]沈小春.高校餐飲在建立新型后勤保障體系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8(1):202-204.

[3]廖曉玲,楊智靈.營造高校學生食堂的飲食文化氛圍[J].成功(教育),2013(9):153.

[4]王燕.高校食堂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高校后勤研究,2017(3):79.

作者:張月興 單位:山西林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