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儺文化傳承下APP構架設計分析

時間:2022-01-07 11:25:08

導語:非遺儺文化傳承下APP構架設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非遺儺文化傳承下APP構架設計分析

一、引言

多年以來,我國對非遺文化有一系列的保護措施,但這都不足以解決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瀕臨失傳的現象,桂林市大河鄉的儺文化同樣存在著瀕臨失傳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充分利用當地的非遺文化保護政策。依托“農村+互聯網”的時代背景,借助儺文化手機APP,尋找大河鄉儺文化的發展新出路。為了能夠讓桂林市大河鄉上窯村的儺文化有更好傳承發展,本文提出了開發儺文化app的傳播方式。

二、儺文化的概述

儺文化包括:儺舞、儺歌、儺面具、儺祭等,源于人們對天地、鬼神、祖先、風俗等的敬畏。而儺文化最早是一種自然宗教性質的祭祀活動,因此,也被稱作“巫儺文化”。農耕文明時期有著獨特的文化內容及特征,人們依賴自然,將自己的美好愿望寄托在神靈及一些神話故事身上,人們對神靈的信仰促進了儺文化的出現。但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們不滿足于依靠自然生存,開始嘗試征服自然,對神靈的信仰愈發濃厚,儺文化以不同形式傳播到各地,主要集中于黃河、長江流域及兩廣地區,并一直發展至今。

三、研究背景

(一)國家出臺非遺政策及推廣案例。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針對促進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發表了一系列重要的講話,要求以創新方式大力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各級政府認真貫徹黨的精神,廣西壯族自治區頒布了《廣西壯族自治區貫徹落實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工作方案》。廣西文化和旅游廳聯合抖音短視頻推出了“行走廣西,探秘非遺”的活動,讓非遺文化同流行的媒介緊密結合起來,這種傳播模式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便捷性,讓更多的人民群眾尤其是年輕人感受非遺魅力。(二)我國儺文化現狀。20世紀30-40年代開始,我國提出了對儺文化的保護。20世紀50年代時已經有了對儺舞進行調查研究的研究院,此舉讓儺文化正式浮現于大眾視野中。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對儺文化的研究有了進一步的深化,自1988年11月以來,中國正式成立了儺戲研究學會,此后掀起了儺學研究的熱潮。由于我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提出時間較晚,導致對儺文化采取的保護措施不及時。(三)大河鄉儺文化現狀。2010年,桂林大河鄉儺文化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不久采訪了一位叫陶孑兌(mǎn)發的儺傳承人,他講述了關于如今大河鄉上窯村儺戲文化的發展現狀。目前該地儺戲的學習者年齡均在40歲以上,年輕人大多內心浮躁加之有不少崇洋媚外的現象,導致儺戲很難傳承,儺文化傳承已成問題更別提帶來文化創收了。上文中提到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推廣非遺文化的措施中,不難發現,互聯網的普遍性和便利性在儺文化的推廣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河鄉的儺文化想要傳承發展,就得借助互聯網尋找新出路。

四、手機APP的開發

手機APP應用范圍較廣同時傳播信息速度快,在非遺文化中也有許多利用手機APP的案例,如故宮出品的“紫荊城祥瑞”“清代皇帝服飾”等幾款APP,用震撼的視覺和交互設計讓人們更有興致了解故宮知識。可見,在文化傳播上,手機APP具有優良的傳播效益。儺文化APP的開發,是推動儺文化傳承發展的優良之選。本文主要闡述了儺文化APP的視覺設計及交互設計。(一)設計總思路。設計背景:目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推廣方式更加集中于互聯網媒介,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借助手機APP互聯網平臺,使非遺文化得到很好的推廣,實現了文化傳播與文化傳承人營收的目的。設計理念:儺文化APP是一款專注于推廣和整理桂林市儺文化精髓的APP。運用“互聯網+文化”的模式,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展示在終端設備上進行傳播。界面設計整體簡潔大方,文化氣息十足。其中ICON提煉了儺面具圖案精髓,具有較強的識別性,給予用戶最佳的視覺體驗感受。(二)用戶需求及市場分析。目前得知,桂林市大河鄉儺文化從未嘗試過利用專屬APP進行傳播推廣。針對目前非遺類APP總結出一些問題:在界面設計上不夠一目了然、簡潔大方;整體太過于商業化,幾乎很多頁面都是以產品買賣為主;互動性不強,不易引起消費者們對儺文化的興趣(以上幾點不足只針對部分APP)。結合上述問題,因此,在設計本款APP時,要同時兼顧用戶和非遺傳承人的設計需求。目前非遺APP市場開發空間仍較大,本文旨在結合多款非遺APP的優點開發出一款APP,使儺文化出現在大眾視野的同時,也給用戶良好的使用感受,讓用戶也參與到傳承和保護非遺儺文化之中。(三)提出設計方案。結合上述需求、市場分析,在Xmind軟件繪制出儺文化APP的思維導圖,如圖4.1。“桂儺APP”主要分為四大部分,“首頁部分”是啟動后出現的第一個頁面,該頁面向用戶推送儺文化的新聞,喜好者可以在論壇進行交流和意見反饋;“創儺空間”模塊是儺文化傳承人、文創設計師和消費者的交流區;“薪火相傳”模塊是為了讓用戶之間進行學術交流。“大河鄉儺文化”是整個APP中最具有創新和互動性最強的部分,用戶掃描文創產品后界面會出現對應的儺面具3D視覺效果,還可以對儺面具進行換裝互動。該小游戲的設計,激發了用戶使用過程中的興趣,增強了互動性。“桂儺APP”除了以上幾個比較完整的設計,還有很多小細節的設計。用戶可以將自己喜歡的文創插畫設定為壁紙,用戶便可以在使用手機過程中隨時看到“儺文化”,這樣也將本款APP上升到了較高價值地位。(四)APP的制作原型。在完成最終的視覺設計之前,會先設計低保真原型圖。低保真原型圖的設計在于為最終的視覺設計提供框架體系,同時可在低保真中發現問題并有效解決,大大縮減了出錯率。在嚴謹的低保真原型圖設計之后,程序員只需根據完整的低保真原型圖便可編程出品。(五)視覺設計。桂儺APP整體上有較強的視覺體驗,下面為幾個代表性頁面設計:首先,APP啟動頁設計,效果如圖4.2所示。啟動頁是為了保證打開APP時的流暢性,緩解用戶等待的焦慮設計了啟動頁的過渡動畫。啟動頁圖形設計結合了儺面具的形象,保留原有特征的基礎上采用簡練的線條進行描繪。簡練的圖案和文字表現形式能夠加深用戶的品牌記憶。暗色調的模糊儺背景圖不僅展現了儺面的神秘和歷史背景,更是表現肅然起敬的品牌精神。其次,APP首頁設計,效果如圖4.3所示。配色選取經典黑與經典金,來源于儺面具的色彩,符合儺文化帶給人的神秘和敬畏感;設計了三款圖標運用在APP中,圖標的設計用單一線條表現出儺面具形態,與實際的儺面具形成對比,讓用戶眼前一亮;“要聞”版塊放在用戶進入APP可最先看到的位置,讓用戶了解最新的儺文化新聞,“論壇”版塊位于顯眼的地方,供用戶討論使用;首頁的左上角“三”的圖標,點擊該圖標可展現出APP中最核心的介紹內容。縱觀APP的整體設計,旨在考慮用戶使用感和體驗感,加深用戶對APP的信賴度。

五、結語

本文對非遺儺文化進行全面概述,范圍由大到小重點介紹桂林市大河鄉儺文化,對其現狀進行分析,結合時代現狀對儺文化進行了文創產品和手機APP開發的傳承開發設計。在如今互聯網大背景下重點突出手機APP開發,從用戶及市場調查、提出設計方案到視覺設計以及交互設計,做了全面闡述。在設計過程中一步步地改進,意識到非遺傳承上要有結合現代媒介和大眾需求,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運用現代科技、數字媒體技術、現代媒介才能最大程度的對非遺儺文化進行推廣、傳承和創新。

參考文獻:

[1]張維.基于廣西儺文化的人文特征分析[J].神州,2017(16):11.

[2]宋佳.淺析儺文化的發展演變與傳承保護[J].戲劇之家,2019(28):234-234.

[3]周曉巖.簡析儺文化的保護現狀與對策[J].藝術評鑒,2018(4):183-184.

[4]聶森.從信息空間視角論儺文化的數字化保護與傳承[J].民族論壇,2016,(08):82-87.

[5]王萍.文遺主題類APP的用戶體驗設計方法研究[J].包裝工程,2016,37(8):63-66.

[6]熊鸝施瑾,趙勤.儺文化元素文創產品設計[J].包裝工程,2019(18):297.

[7]歐少琳.“文化記憶”理論視閾下的《儺•情》對儺文化的當代傳承[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9(2):64-70.

[8]王明哲,駱柳冰.儺文化元素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運用研究[J].參花:上半月,2019(011):136.

[9]回璇.中華“儺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以儺文化文創產品為例[J].青春歲月,2019(1).

作者:宋冬慧 周紫蓉 單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